共188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4月4日第十遍啟講《無量壽經》,至2006年3月3日止。包括法會聖眾品,德遵普賢品,大教緣起品,法藏因地品,至心精進品,發大誓願品,必成正覺品,積功累德品,圓滿成就品,皆願作佛品,國界嚴淨品,光明徧照品,壽眾無量品,寶樹徧國品,菩提道場品,堂舍樓觀品,泉池功德品,超世希有品,受用具足品,德風華雨品,寶蓮佛光品,決證極果品,十方佛讚品,及三輩往生品上輩往生章。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五0集) 2003/10/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5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掀開經本第四十二面「超世希有第十八」。這一品的經文不長,我們從頭念一遍:
【彼極樂國。所有眾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但因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苦乞人。在帝王邊。面貌形狀。寧可類乎。帝王若比轉輪聖王。則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轉輪聖王。威相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復醜劣。假令帝釋。比第六天。雖百千倍。不相類也。】
昨天我們講到這個地方。『帝釋』天是忉利天主,我們中國民間所說的玉皇大帝就是他,他的福報確實是很大,但是要跟『第六天』他化自在天,跟他相比,那就差很遠很遠,所以說是『百千倍,不相類也』,不能夠為比。然後再說:
【第六天王。若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光顏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
這幾句話我們應當要細心去揣摩體會,不能夠含糊籠統的念過,這裡面意思、境界都不可思議。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是欲界裡面福報最大的,再往上去那是色界天,就不是欲界。第六天,他們那邊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千六百年。前面跟諸位介紹過彌勒菩薩所住的兜率天,兜率是第四層,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壽命四千歲。再上去一層,第五層天是化樂天,他的福報比第四天要加一倍,也就是說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八百年,加一倍,八百年,壽命八千歲。再往上去這是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千六百年。中國的歷史號稱五千年,實際上有文字記載的,大概可以能夠追溯到三千多年,在他化自在天,兩天。
我們要細細好好的去想想,天人的福報從這個地方你就能體會到一些了。所以為什麼很多人都希望生天。天有很多層,世尊跟我們講,大的分別,不是小的區別,大的分別是二十八層,一層比一層殊勝。所以生天,生到哪一層天不能夠含糊籠統,佛法裡面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第六天的天王,還不是天上的人民,天王,像人間的帝王是人間福報最大的,這是天上福報最大的,用這個人來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在我們這個世間修小乘法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稱為聲聞,在這個世間修大乘佛法的,到西方極樂就稱菩薩。所以諸位同修你們不往生則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稱菩薩。那福報有多大?在這個地方你慢慢去想去。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不能跟你相比,要是站在你的面前,『光顏容色』,你的光彩,你的顏容,你的色相,『雖萬億倍,不相及逮』。你的福報、福德超過第六天王萬億倍都不止。
在這些地方,學講經的同學們你們要留意,學習釋迦牟尼佛說話的善巧。這一樁事情要不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讓我們來說,你有沒有辦法講清楚?釋迦牟尼佛言語並不多,給你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一層一層的比較,讓你在這裡體會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福德不可思議。所以品題「超世希有」,超世不難,希有可就不容易了,真正是希有。下面一段是講他的依報,這個依報是講生活環境,經文也不長:
【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猶如他化自在天王。】
『他化自在天王』就是前面講的第六天王,但是諸位要知道,實際上第六天王是不能夠跟西方極樂世界大眾相比的,西方極樂世界最低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第六天王比不上。說你生活環境,你所居住的環境,這個地方『猶如』,實在講超越太多了,為什麼?第六天王的福報是接受第五天的供養。第五天叫化樂天,也很自在了,他一切的享受是隨心變化出來享受的,到第六天王自己都不要變化了,有人變化送過來。你要懂得這個意思,真正意思在此地。
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受用,自己不要起心動念,自自然然它是變化所成,你就能享受,就像第六天一樣。第六天一點都不操心,所謂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念頭才一動,你所需求的都已經在面前,這一句主要是說這個意思。所以真正的正報是第六天王不能比,超過萬億倍,依報也一樣,依報也超過萬億倍,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是說明西方世界眾生福德之大,簡直是不可思議,這都是屬於難信之法。
所以過去夏蓮居老居士常說,淨宗最難的是信心,確確實實難信之法。禪宗最難的是疑情,疑情提不起來,淨宗最困難的是信心發不出來,那怎麼辦?夏老給我們一個建議,讀書,這個讀書就是讀經,你要多讀經、多看註解,然後才能夠斷疑生信。你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何必在這個世間受罪?這個世間太苦了,應當要求解脫,應當要求超越。我們今天遇到解脫、超越的門徑,這個不容易,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之後要真幹,在這一生當中要有成就。
怎樣才真正能有成就、能有把握?要把一切障礙排除,障礙排除了,往生這一條路上就一帆風順了。這個障礙就是業障。古來祖師大德把業障看得非常重,業障要消除,業障要遠離。淨宗法門所說的帶業往生,這一句我們要有正確的理解,不能錯解意思,這個帶業只帶阿賴耶識裡面的習氣種子,不帶現行,是說帶這個業,現在這個現行的業不可以帶。真正要求生西方淨土,一定要依教奉行,把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煩惱習氣要放下,要真放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隨順佛陀的教誨。
佛陀教誨在哪裡?就在這一部經上。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那個四土用心不相同,三輩九品這原理原則是相同的。我說過這一部《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道理,你都通達、都明白了,通達明瞭就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這個思想見解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的佛知佛見。我們對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跟經上講的完全相同,這佛知佛見。把我們自己過去一切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修正過來,放棄我們自己的想法看法,接受經典裡面的想法看法,把我們的思想轉過來,這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思想見解是屬於意業的行為,你從這個地方做一個轉變,然後言語、行為。
本經一開端就教導我們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善護三業」,那一句比什麼都重要。善護三業,你看看佛陀的慈悲,佛陀教導我們的善巧,我們通常在經教裡面看到三業都講身、口、意,都是講這個順序,身口意。但是《無量壽經》上不是這個順序,第一句是口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我們有沒有做到?譏是諷刺別人,過是說別人過失,頭一句就是講這個,善護口業。想想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是不是還是喜歡諷刺別人,還是喜歡說別人的過失,這叫造業。這樣的人念佛不能往生,為什麼?往生絕對不是說你每天念多少佛號就能往生,念得再多,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念二十萬聲佛號,古來祖師大德說得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不能往生。
什麼條件能往生?心淨則佛土淨,心地清淨就是三業清淨,他一天念一聲佛號他都能往生。他不念也能往生,為什麼?他不念是口不念,他的心完全跟阿彌陀佛一樣,心心相應,他怎麼不能往生!我們凡夫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那是訓練、練習,要把心念到清淨,行念到清淨,這個意思在此地。心淨則佛土淨,這一句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我們前面這三句是淨業總持法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一切眾生我們都要尊重,所以成佛,菩薩修行成佛沒有別的祕訣,你們看《印光大師文鈔》,有人向印祖請示過,問他佛門修行有沒有祕訣,希望把祕訣能夠得到,那修行就容易了。所謂祕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綱領、原則,簡單扼要,佛經裡面名詞稱為總持法門,印祖回答他:有,兩個字,誠、敬。內真誠,外尊敬。現在在中國日常生活當中用的術語,對別人尊重的時候,「尊敬的某某先生」,尊敬的;內真誠,外尊敬,這是祕訣。
一切諸佛菩薩他們對於一切眾生,決定不敢不尊重,決定不敢不誠敬,為什麼?尊重誠敬是性德,是我們自性本來具有的。你現在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誠意,是你迷失了自性。哪一天你修行功夫成就了,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了,見性之人誠敬心生起來了,尊敬的心也生起來了,自自然然就生起來了。你們要不相信,你去看看禪宗的《六祖壇經》,六祖大師見性、開悟了,你看他老人家一生處事待人接物,他對哪一個人不恭敬?我們讀書要從這個地方留意,這古時候人講「著眼」,你要從這裡著眼,從這些地方學習,你真的就學到東西了。
佛門裡面許許多多修學的懺儀,懺儀是專門講修行的,祖師大德所編輯的,第一句話就是「一切恭敬」。佛如是,儒家也不例外,你們看看《禮記》,《禮記》頭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真正有誠敬之心,善護三業你就很容易做到,你之所以做不到,感覺得那麼困難,就是你內不誠、外不敬,所以你做不到。這個做不到,你這一生無論怎麼樣用功,無論怎麼樣修行,你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這一生不能往生。
要知道我們跟阿彌陀佛結緣,生生世世,過去生中都跟阿彌陀佛結過緣;如果跟阿彌陀佛沒有緣,你不會到這裡來聽經。你到這個地方來,能坐兩個小時,你能坐得住,過去生中跟淨土、跟阿彌陀佛緣很深!為什麼你沒有能去得成?就是剛才說的,內,誠敬不夠,外面,沒有遵守佛菩薩的教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還是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這個就麻煩大了。如何能夠隨順經典的教誨?要在這個地方認真的學習,當然你這一生往生就有把握了。你這一生,現前你肯定得到的是法喜充滿,對於極樂世界充滿了信心;而對於這個世間,娑婆世界,天上人間,決定一絲毫都不沾染,身心清淨。
所以修行從口業下手,然後再講身業,「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律儀,這難!我們今天講到律儀,我們只取《沙彌律儀》,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現在在圖文巴,我們的學院,凡是住在這個學院四眾同修(在家出家),我們的要求,儒家的《弟子規》,佛法裡面就是《沙彌律儀》,這個東西不是講的、不是念的,是要做到,你做不到不行,做不到你不像。
「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是要時間。真正覺悟,真正把世間、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了,一門深入,這一生當中一部經、一句名號,決定沒有一切夾雜。佛法尚且不夾雜,怎麼會夾雜世間法?你的身心清淨,身心清淨,對於往生淨土,你自己會感覺到你很有把握,你的信心才生起。這個信心是什麼?相信自己這一生決定得生,這個信心,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了。細說,經典裡面就講得很多,你看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是細說,前面第二品那是總綱,講善護三業;細說,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所以一部經足夠了,認真努力去學習,這一生就不會空過。經典字字句句深廣無際,沒有邊際的。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經文:
【至于威德。階位。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為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威德』,黃念祖註解裡面講得很明白,「威」是威神,「德」是功德。『階位』就是講的品位,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知道有四土三輩九品,這是說的階位。但是這個世界跟其他諸佛世界確實不相同,其他諸佛剎土裡面,這個階位是清清楚楚,沒有辦法躐等的。就像我們這個世間學校裡面讀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決定不是混在一起的,不是在一個學校的;同在一個學校,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決定不是在一個教室,它都跟你分開的,十方諸佛剎土大概都是像這樣的。極樂世界特別,特別在一個講堂上課,四土三輩九品統統在一起,所以叫平等法。可是很奇怪,雖然統統在一起,每個人學的課程又不一樣,各人得各人的利益,又可以能彼此幫助,很特別的法門。
四十八願裡面說過,世尊在這個經典裡頭也詳細跟我們介紹過,往生到極樂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薩。我剛才跟諸位說的沒錯,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菩薩,就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什麼意思?翻成中文意思叫不退轉。這個不退轉很特別,不是普通的不退轉,所以祖師在註疏裡頭跟我們講的,叫「圓證三不退」,這個就不簡單了。
三不退裡面,第一個是「位不退」,位是講你的階位、你的地位,你只會上升,你不會往下退。什麼人能夠得到?小乘須陀洹,證得初果了,小乘須陀洹;大乘圓教(淨土宗是圓教)初信位的菩薩。菩薩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這是第一個階級,菩薩,初信位的菩薩證位不退。雖然他還沒有超越六道輪迴,他決定不會變成凡夫,他是聖人,他不會變成凡夫。在六道裡面決定不墮三惡道,他的修行就是在人間、天上這兩道往返,人間天上,這證位不退。
這個「位不退」怎麼證法?經論裡面佛跟我們講得很多,佛跟我們講煩惱有兩大類,見煩惱、思煩惱。思煩惱就是錯誤的思想,見煩惱就是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見解你斷了;換句話說,你的見解完全正確,沒有錯誤,但是思想還有錯誤,見解決定沒有錯誤了。這是佛經裡頭術語說,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證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位不退,不容易!我們要從教下來修行證果,說老實話,這一生沒希望,你做不到。
第二個講的「行不退」。行不退是大乘菩薩,絕對不會再退到小乘。大乘難修,比小乘容易墮。大乘,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要禁得起種種考驗,你都能不退心,這才行;遇到小小的挫折就退心了,這個不行,這不能成就的。講到行不退的,權教菩薩,也就是說十法界裡面菩薩,四聖法界的,我們曉得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裡面的菩薩,絕對不會退轉去做小乘。
第三到最高的「念不退」,這個念不退就是念念都趣向無上菩提,他不會退轉。這個十法界裡頭沒有,到一真法界。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生到一真法界,這個念就不退了。所以念不退,這三種不退都具足,念不退當然行不退,當然位不退,這叫三不退。但是淨土經論裡面跟我們講的,圓證三不退,證三不退,那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就行了,不圓!圓證三不退,這個圓到底是什麼階位?就是阿惟越致。
阿惟越致是圓證三不退,經論裡面通常講的七地以上。圓教初住菩薩到七地,三十七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從初地到七地,三十七個階級。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實在講帶業往生,煩惱一品也沒有破,下下品往生或者是中下品往生,到那個地方去,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就是圓證三不退的菩薩,這個話誰相信?沒有人相信,所以叫難信之法。難信不是講我們這些人,聲聞、緣覺、菩薩都不相信,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他們修了多生多劫,辛辛苦苦在修,修到那個階位,沒聽說這個事情。
所以我們這些人糊裡糊塗的就成功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比他高明,這是叫糊塗有糊塗福,世間人講傻人有傻福;我們都是傻人,有傻福,遇到阿彌陀佛,真有傻福。所以這個法門最重要的是要信得過,要生信心,不能生疑惑,一絲毫疑惑都不可以有;有疑惑就是障礙,有疑惑就是罪業,一絲毫疑惑沒有,所以這是圓證三不退。到那個地方稱為阿惟越致菩薩,不是普通菩薩。
威德階位,『神通變化』,統統具足。而這些都是自然的,是不是你自己修的?不是。自己修的那可就麻煩了,從凡夫地修到七地菩薩,談何容易!大乘經裡面常說,菩薩修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不是我們普通人。三大阿僧祇劫是從圓教初住菩薩算起的,你哪一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從那一天算起,你要修行到究竟的佛果,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這個大乘經裡面說得詳細,第一個阿僧祇劫修三十個位次,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個位次學完需要一個阿僧祇劫,愈往上愈困難。第二個阿僧祇劫修七個位次,就是初地到七地,兩個阿僧祇劫。
換句話說,你要靠自己修行,沒有破無明以前不算,要把前面都算上,那就是無量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從這一天算起,第一個阿僧祇劫修到十迴向菩薩,修三十個位次,第二個阿僧祇劫就是初地到七地,到七地才叫阿惟越致。你們想想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立刻就超過兩個阿僧祇劫,到那邊都變成七地菩薩。《彌陀經》上一再跟我們說難信之法,真難信!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所以這個法門,世尊講得好,「唯有諸佛方能究竟」。
極樂世界到底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為什麼會有這些不思議的事情?只有在如來果地上他才知道,才清清楚楚了解;換句話說,等覺菩薩都不行,對於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些微妙的事相不能透徹了解。佛在經上有個比喻說,等覺菩薩看西方極樂世界,猶如隔羅看月,羅是紗,很細的紗,隔一層紗看月亮,也看得很清楚,還是隔一層紗。我們真正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才曉得這個法門希有難逢,你那個信心、決心才能夠真正落實;你不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的信心、願心發不出來。
夏老講的這個話,我聽了感觸很深,一點都不錯,念佛的人有多少,幾個人下了這麼大的決心?他為什麼這個決心發不出來?對西方極樂世界了解不夠透徹。所以他說唯一的辦法,多讀書,在現在是可以多聽講。聽一遍不行,到什麼時候才可以不要聽?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你就可以不要聽了,專心念佛了。這個境界,在我們淨宗裡面叫「理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才可以說我不要看經了、不要聽經了,事一心都不行。聽經是幫助你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明白之後,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你再也不疑惑了。不但對淨宗不疑惑,對一切佛法、一切世間法都不疑惑,你的心確確實實是心如止水,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一念不生,這個時候可以不必聽經了,完全回歸到自性。
所以「威德」從哪裡來的?自性裡頭透出來的。像我們這些凡夫,帶業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威德、階位也都現前了,從哪裡來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加持,得佛力加持。佛力加持,我們這個威德的顯現,還是自性的性德。但是我們自性的性德,不是自己破迷開悟現前的,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把我們自己性德顯現出來了,是這麼回事情。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你懂了之後,你才會有信心。一切無非是自性本有的,不但威德是本有的,階位也是本有的。
「神通變化」,到這個時候真的是神通廣大了。中國人看《西遊記》,看孫悟空神通廣大。孫悟空要跟佛比差得太遠了,那不能比,那是很小很小的神通。所以到這個時候,神通變化幾乎跟佛相等,這是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跟佛相等。面貌跟佛一樣,體質跟佛一樣,威神跟佛一樣,階位跟佛一樣,神通變化也跟佛一樣,天人怎麼能比。不要說第六天(欲界第六天),色界十八層天、無色界四層天,沒有能夠相比的,差得太遠太遠了。你要是想到這麼多的好處,這樣的殊勝,殊勝當中的殊勝,你要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就是個大傻瓜,你就大錯特錯了。
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你一樣都不會欠缺,真的說是得大圓滿。這個圓滿不是從外頭來的,是自性本具的;自性本具圓滿的智慧,自性本具圓滿的德能,自性本具的圓滿相好。這個圓滿相好包括正報依報沒有一絲毫缺陷,是你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頭來的,不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自性本來具足的。所以這個經上講『百千萬億,不可計倍』,沒有法子計算。後面這一句是這一品裡面的總結,佛叫著阿難:
【阿難應知。無量壽佛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
這是讚歎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也是勸勉阿難尊者,要知道在這一生當中求生淨土。阿難尊者確實不辜負釋迦牟尼佛,他現在真的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應當要學習,要記住。『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十方諸佛剎土沒有能夠跟它相比。所以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勸人求生淨土,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點點私心、沒有一點點偏心,都是巴不得你趕快成佛,那是他們的本願,希望你快快成就,最快的方法就是求生西方淨土,比什麼法門都快。
法門如此的殊勝,殊勝當中的殊勝,但是確確實實有一些業障很深重的人,他不相信。所以佛菩薩也慈悲,這個法門你不能接受,你要接受其他的法門,佛菩薩就教給你其他法門,所以開出的法門,這我們常講八萬四千。那八萬四千是對這個法門不相信,不願意去學習,不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佛開八萬四千法門,佛開無量法門。四弘誓願裡面講的無量法門,那是為業障特重的人所開的,不能接受這個法門,那就沒法子了,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曉得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多麼幸運。遇到這個法門之後,決定不再捨棄,決定不再疑惑,決定一門深入。什麼樣的法門,你講得天花亂墜,我絕對不會動心,我會讚歎你,我不會跟你學,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你看看善財,哪個法門他都去參觀,都去涉獵,但是他決定不學,他還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善財童子也在西方極樂世界。好,這一品我們就介紹到此地。再看下面第十九品。
「受用具足第十九」。這一品品題叫「受用具足」,這個裡頭也是進一步的跟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那邊的人日常生活狀況。講到他們的身體、容貌端正莊嚴,福德無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壽命長遠,這都是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眾生日夜所追求的。你要想求福,你想求智慧,你想求自在,你想求壽命,極樂世界才圓滿;這個世界求不到,所以八苦裡頭有求不得苦。真的求到之後,你還是苦,為什麼?怕丟掉,怕失去,想盡心思去提防,怎麼樣能把它保住,你說你多苦。西方極樂世界人沒有這個念頭,一切都是自然的,都是性德的流露,是正報的身心,清淨光明;依報殊勝的福德,就像前面講的超世希有。經上世尊說法善巧方便,總的來說,總是應念現前,無不具足。我們這個世間人講心想事成,心想你還得要去做,你要不認真努力做,事情不會成;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做,這一想就成就。好,我們看經文:
【復次極樂世界。所有眾生。】
這個『所有』味道就很長了,你看底下的文:
【或已生。或現生。或當生。】
我們來說這個「所有眾生」,後頭沒有這三句,那個解釋就很簡單,有這三句,這個內容太豐富了。『已生』,是已經生到極樂世界去的,阿彌陀佛成佛十劫,已經生到極樂世界。『現生』,就是現在生到極樂世界。『或當生』,當生是哪些人?我們這些人。現在還沒去,但是怎麼樣?肯定要去的,當生是肯定要去的,這叫當生。這一句重要!這一句是說的我們自己,我們自己要下定決心,不要有一點點疑惑,決定得生。也不要去想,我這一生當中造什麼罪業,過去生中造什麼的,都不要去想它。你那麼一想你就不能往生了,當生就沒你分了。
當生是遇到這個法門之後,只想阿彌陀佛,其他的什麼都不想,然後你才真正明瞭佛在大乘經裡面講的,念一聲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念能不能消?不能,我們念的時候,喊破喉嚨也枉然。什麼人念的時候有這麼大力量?就是一點疑惑都沒有,心裡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雜念都沒有,那個人念一句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這個事情你要搞清楚、搞明白,這還打妄想,不行!
不但世間法我統統不想了,我也不想過去,我也不想現在,我也不想未來,我什麼都不想,我只想阿彌陀佛,我只想《無量壽經》。這個樣子的人,那一聲佛號才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一點都不假。你起一個妄念,就把你的功夫完全破壞掉了,那就是古大德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徹底放下,萬緣放下,就是這個地方講的當生。當生是我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決定往生,這一句裡頭,這一句是最重要的,這一句才真正講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再看下面:
【皆得如是諸妙色身。形貌端嚴。福德無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
『皆得如是諸妙色身』,這句是總說,哪些妙色身?這下面這四句就是別說,『形貌端嚴』,「形」是身體形狀,「貌」是容貌端正莊嚴,前面我們讀過,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是化生,不是胎生,我們很難想像。我們這個世間人總是從小慢慢長大的,年年不一樣,月月不相同;西方世界沒有,西方世界,到那個地方得的身就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現在講克隆、講複製,到西方極樂世界咱們都是阿彌陀佛複製的,相貌、身體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福德無量』,那個壽命在福德裡頭,壽命是第一福德,無量壽。
『智慧明了』,這個智慧是圓滿的,過去、現在、未來,是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此界他方,一切諸法,沒有一樣你不通達,沒有一樣你不明瞭。這個事情一般人聽到都會搖頭,這可能嗎?這不可能。我們今天聽到經上這些話的時候,我們肯定,一點懷疑都沒有。為什麼?因為佛在《華嚴經》上講過,《楞嚴經》上也講過,這都從前我們常常講的這幾部經。「諸法所生」,諸法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生是講生起。這一切法從哪裡來的?佛講「唯心所現」,那個心就是我們的自性,就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本性變現出來的。
你既然明心見性了,你怎麼會不知道心性的作用。虛空從哪裡來的?宇宙從哪裡來的?這無量無邊星球從哪裡來的?這一切眾生從哪裡來的?是你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你既然明心見性了,當然什麼都知道了,不要學!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性都是自己,不是外頭。所以一切法你都通達明瞭,這是本來如是,自自然然。現在你統統不明瞭了,佛說了一個名詞叫所知障,這個所知障障礙著你,本來你所知,現在你不知。所以所知障跟煩惱障的意義不相同,煩惱本身是障礙,所知本身不是障礙,是有一種障,障礙了你所知,不像煩惱,煩惱本身是障礙,所以說這個「智慧明了」是本有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那你為什麼現在智慧明了沒有了?這個佛在經上常說,祖師大德們也常說,這所知障是怎麼來的?起心動念就是所知障。《楞嚴經》上富樓那尊者問得好,佛也答得妙!富樓那尊者問,這一切眾生因為有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富樓那問這無明是什麼時候起來的?無明是什麼原因起來的?無明就是所知障。佛答得妙極了,四個字,「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就是智慧明了,錯在哪裡?錯在你自己要立一個知,這個立知就是你分別,就是你起心動念。你起心動念,好了,這個就成了障礙,就把你智慧明了障礙住了。
所以諸佛如來他們常在定中,這個定中不是盤腿打坐!我們現在一講到定中,大家都會想到盤腿打坐面壁,這叫定中,不是的,那你對這個佛家講的禪定你完全不能夠理解。這個定中就是你的心定,不是講身,所以說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你站著也在定中,坐著也在定中,走著也在定中,所有一切活動都在定中,那才叫禪定。這個定是什麼?定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叫做定。所以定生慧,定的作用就是智慧,就是智慧明了。
我們今天為什麼沒有智慧?心動。所以你要想求智慧不難,你盡量保持你的心不要被外頭境界所轉,不要被煩惱所動。我常常在講席裡面勉勵同學的,我講十六個字,你把這十六個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放下,你就在定中了。這個定雖然不很深,可是這個定生智慧。你有這種功夫,佛教裡任何經典,你一展開,你不會有障礙,你能看得懂。這個看得懂就是開經偈裡面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當然你所解的還不夠深、還不夠圓滿,但是你解得可以說是淺顯但是正確,沒有解錯。為什麼?你有這定功了。
如果這些東西你還放不下,那你一點定功都沒有。不但佛講的你不會懂,祖師註解的你也看不懂,為什麼?你有所知障。你聽我講經的時候你也聽不懂,障礙在,就這麼個道理。你的心愈清淨,智慧就愈大。所以古德說的話很有道理,佛法的修行就是一個字,放,放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別的,放下而已。你能放下一分,你就能看破一分,看破就是智慧明了。你能看破一分,你就能得一分自在,『神通自在』,你都能夠得到。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你看看這個經文裡頭,真是妙不可言,或當生,這一句妙!我們今天下定決心修淨土,死心塌地,我們就是當生。這一生肯定不再去搞輪迴了,肯定得生淨土,自己充滿了信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統統都得到了,不但得到,而且接近圓滿;七地菩薩接近圓滿了,往上去八地、九地、十地、等覺,那就五個位次,接近圓滿了。第五個位次就是如來究竟果位,所以接近圓滿了。為什麼不取這個?為什麼還要貪戀這個世間?為什麼還要貪戀其他法門?我在講席裡頭常說。
今年到中國去了兩次,也遇到那邊佛教界裡面的同修,見到我也指責我:淨空法師,你講經是講得不錯,為什麼專門宣揚淨土法門,別的法門你都不提?來質問我。那麼將來只有淨土,其他宗派不都沒有了?他們的顧慮很多。其實講經的規矩他們不懂,講哪一部經一定是讚歎這一部經,你不讚歎這部經你講它幹什麼?我今天講淨土,去讚歎禪,不是笑話嗎?誰還會相信。所以這是一個基本的原理原則,他沒有搞清楚;他要搞清楚他就不會說這個話了。講任何一宗一派的時候,我們一定是讚歎,人家聽了才會生信心,才會有受用,才會依教奉行,真正得利益。
上一次,好像我從這邊經過的時候,我們這一邊天主教的修女,很多同修都認識,新加坡九大宗教,今年是她做主席。她告訴我,我曾經在他們學校裡面講過一次《玫瑰經》,好像是兩個小時、還是三個小時講完的,我記不得了,那個光碟他們現在在流通。我說:好!我說既然你們喜歡聽我講《玫瑰經》,我一定會找一個時間,我在攝影棚裡頭好好的講一遍,送給你們流通。天主教的,那我講《玫瑰經》一定讚歎天主教,一定讚歎耶穌。我不能說他這個不如阿彌陀佛,不可以這樣講法的,哪有這個道理。所以這是一定要懂得,這是個規矩,教學的規矩,我們一定要懂;無論講哪一部經典,無論講什麼法門,一定是讚歎。
我們遇到修學不同宗派法門的佛門弟子,我都是讚歎,我決定沒有毀謗,決定沒有輕視。為什麼?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瑜伽菩薩戒本》裡面有一條重戒「自讚毀他」。好像是列在第一條,第一重戒,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的宗派,《瑜伽戒本》是第一條,《梵網戒本》是列在後面。《瑜伽菩薩戒本》是列在第一條,那個很重要,為什麼?佛家所有一切法門,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我們所依據的經典,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你要是毀謗這個經典,那不就謗佛嗎?謗佛謗法,依照這個法門修行成就的人有多少,你這不叫謗僧嗎?
所以你自己讚歎自己可以,你不能毀謗三寶!你毀謗三寶,果報在阿鼻地獄,你怎麼能往生!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懂得。我們修淨土的人,對於任何宗派都讚歎,決定沒有毀謗,我們是恭敬三寶、讚歎三寶。不但對三寶讚歎,我們對世間所有一切宗教都讚歎,為什麼?縱然宗教不一樣,你想想它是不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如果它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就知道我們同一個根,同一個本源,同一個自性,那怎麼可以輕慢?怎麼可以毀謗?連這些道理都搞不清楚,他的佛是白學了,經是白念了,佛號也是白念了,他怎麼能成就。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對於印度許許多多的宗教,世尊沒有毀謗、沒有輕慢,這是我們要學的,為什麼?根性不相同。無論是哪個宗教都是勸人為善,沒有教人作惡的,神聖的教育。這都是擺在我們眼前的一些社會事實真相,我們通達明瞭,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亂世,大亂之世,社會動亂,災難頻繁,我們的日子過得非常辛苦。所以全世界的人,我接觸了很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國家,大家確實有一個非常懇切的希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所以這個念頭好,這是什麼?共同的,這不分宗教、不分國家、不分族群,共同有這麼一個希求,希求我們社會安定,我們能過和平的生活。
因此,我們在新加坡,現在在澳洲,這些年來,我們繼續努力在做多元文化的工作,就是團結宗教、團結族群,化解誤會、化解衝突,希望大家對於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做出全心全力的貢獻,我們在這裡建立了共識。我提出的目標、綱目很簡單,只有簡單我們才會記住,我們才能落實,長篇大論,太多的時候,記不得,那個沒用處。我提出總的綱領八個字,「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我們不分宗教、不分族群、不分國家、不分文化,也不分貧富貴賤,我們希求我們都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落實,我有五句話。我們要互相包容,心量要拓開,要互相包容,如果不能包容,矛盾沒辦法解決,對立沒辦法解決,要包容;要互相尊重,互相敬愛,要互相關懷,要互相照顧,我只落實這十個字:包容、尊重、敬愛、關懷、照顧。最後再總結,「我們互助合作,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就這麼幾句話,走遍全世界到處勸大家就這麼幾句話,我們要把這幾句話統統落實,我自己本身做到,然後我進一步要求我的道場人人做到,我的一家人做不到,還能談社會嗎?我們道場人都做到了,然後我再要求我居住的這個小城的人都做到。
我在澳洲住在小城,這個城只有八萬人,行!你看新加坡就做不到了,幾百萬人,太困難了,那就太難了;八萬人好做,希望八萬人都能做到。為什麼?每一個人都有榮譽心,希望這個小城變成世界上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的模範城市,世界第一,很高興,各個都願意做。我心目當中想三年,三年這個小城是世界第一,什麼第一?和平第一。這個小城的人一家人,我們看到老人都像我們的父母一樣,看到年輕人都像自己子弟一樣,我們互相尊重、敬愛、關懷、照顧,從小城做起。
所以世界和平不容易。我參加聯合國在泰國召開的和平會議,我參加之後,我覺得那都是空談而已,不能落實。所以我才想到,這上天讓我到圖文巴去住,在這個小城做出一個和平的模範,和平的,中國人講樣板,做一個樣子來給你們看。你們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天天講和平的人,到我這兒來看看,我這裡做出來給你看,這個就是彌陀村的擴大,彌陀村是小型的,現在居然有一個小城,我們來做彌陀城,落實在這個小城上。
這個城確實具足天然的條件,這個條件是這個城市的居民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學生,所以小城它是一個文化水平很高的城市,一種是學生;學生、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佔人口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裡頭有一大半退休的,各個地方人退休到這個地方來養老的,這都是天然的條件,是個退休養老的城市,所以很好做。我們在那裡做溫馨晚宴,溫馨晚宴我們做了兩年了,每個星期六晚上辦一次。大概來參加的,少的時候差不多有五、六十人,多的時候有一百多人,我們做了兩年了。
這一次學院建築大致上完成了,我們十九號舉行一個開幕典禮,開幕典禮我就把我的想法公開說明,我們的溫馨晚宴改成溫馨晚會,把這個擴大來做,那是教育!溫馨晚會是教育,就是教導我們這一個都市的人民,真正落實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真正落實包容、尊重、敬愛、關懷、照顧、互助合作,我們要把它落實。所以這個大型的活動,就是社會教育,希望我們小城裡頭所有宗教的領袖帶頭來推動,把這個小城能在三年當中推向到全世界和平城市。
我們讀到這個經上,「形貌端嚴,福德無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我們的感觸很深,這都是自性本具的德能,要我們自己有智慧、有定功去開發!這個智能是無盡無量無邊的,我們每個人都有,應當開發。下面這一段只有八個字,這八個字是一科:
【受用種種。一切豐足。】
這個『受用』,你看經上只有八個字,裡頭包羅萬象,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的生活、物質的生活,『一切』,不但足,『豐足』,豐是太豐富了,沒有一絲毫的缺陷,這稱之為豐足。底下一段,這是略舉幾個例子,種種受用,哪些受用?第一個,我們居住的:
【宮殿。】
『宮殿』代表居住的環境,沒有缺乏。「宮」,私人住宅,「殿」是公共場所。大眾在一塊活動的,古時候稱之為殿,私人住家的稱之為宮,所以看到這個字樣,就不要想到古時候帝王那種宮殿,那你就想錯了,你就把意思解錯了。這個就是私人住宅跟公共團體活動的場所,你這樣解釋,這個意義就完全相應了。
【服飾。】
這是穿著,穿著豐足。我們這個世間人喜歡裝飾,佛菩薩也戴著有瓔珞。眾寶莊嚴,這些都是自然的,都不是人工去設計製造的,西方世界樣樣都是自然的,應念而生。
【香花。】
這個大概是十方法界一切眾生,沒有不喜歡『香花』的。居住的環境講求的是園林,中國古時候富貴人家,對於居住環境是特別講求,諸位要到中國去參觀,蘇州的園林,揚州、北京這些地方還保留著不少,你看他們這個庭院,花草樹木,還佈置的假山、小橋流水,這都需要人工去設計。但是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不需要你去思考,應念而生的。
【幡蓋。莊嚴之具。隨意所須。悉皆如念。】
這個『幡蓋,莊嚴之具』,這一句話裡頭就包括了我們日常生活這一切物質的用品,全都包括在其中,應有盡有,沒有一樣欠缺。需要用的時候,它自然就現前了,不需要的時候,它就不見了,不要儲藏室,這個不可思議!所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到每一個人家裡面去看,都是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最難得的,他的用品不需要儲藏,再多的東西,需要用的時候都現前了,不用的時候都沒有了,乾乾淨淨,什麼都看不到,這個妙。為什麼?現在科學的研究已經懂得了,能與質的轉變。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眾生,都有這個能力,能夠把能量變成物質,用的時候統統現前,不用的時候,把這些所有物質又回歸到能量就沒有了,不需要儲藏。
今天我們的科學家知道這個道理,不知道怎樣能夠實現。科學不斷在進步,對於佛法確實有很多幫助的,佛在經典裡面所講的許許多多不思議的境界,被現在的科學家證實,它是可能的。但是現在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把能與質能夠隨心所欲的轉變,他們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早就知道了。所以早年我講這個經的時候,勸科學家要到極樂世界去留學,他要不到極樂世界,他所學的東西都很有限,阿彌陀佛是宇宙之間最偉大的科學家,所以學科學要到極樂世界去。
末後這一句就是『隨意所須,悉皆如念』。一切都是心想事成,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不像我們這個世間,生活真的是艱難辛苦,釋迦牟尼佛說我們這個六道叫苦海,說出這裡面的眾生生活的真相,三大類的苦,苦苦、壞苦、行苦。所以《法華經》上說「三界統苦」。欲界,這三種苦統統具足,沒有一個人能逃得掉的;色界天人禪定功深,苦苦沒有了,他有壞苦,他有行苦,還是不自在;到了無色界,連這個身體都不要了,壞苦沒有了,他還有行苦,行苦就是你這個境界不能永遠保持,你有壽命限制。
無色界天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一般人印象不深,很難體會,學佛的同學就比較容易一些,八萬大劫是說什麼?佛在經論裡頭教導我們,這個世界一次成住壞空叫一個大劫,世界的成住壞空,這一個大劫,那八萬個大劫就是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你就想這個壽命多長。但是畢竟他還是有數量的,跟無盡的時空相比,他還是很短促。所以八萬大劫到了,他的定功失掉了,還是墮落搞六道輪迴,不究竟!三界統苦。這個地方說實在話,沒有好日子過,真正想過好日子,你看西方極樂世界多好。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