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452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4年3月9日啟講,2017年11月4日圓滿。

    第四回學習,主要是將《科註》訂正,做成圓滿本子,正式流通。經典所說道理,完全落實在自己身心,收穫就大了。生死自在,想往生真能去得了,想多住幾年不礙事。《印光大師全集》跟會集本,一段一段對照,這個功德無量,對夏蓮公信心不足的人有很大幫助,我也隨喜學習。聞此經者,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奉勸後賢,普同信受。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五二集)  2017/6/1  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  檔名:02-041-045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一O頁第一行:

      【汝聞阿彌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

      世尊問阿難尊者,你有沒有親自聽到,不但見到阿彌陀佛,還聽到阿彌陀佛也在講經說法。對哪些人說法?對這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教化眾生。我們把念老的註解念一遍。「次則」,前面是見到,這次問有沒有聽到彌陀說法,「法音宣流,普度十方。此證經文,佛語梵雷震,八音暢妙聲」。這兩句偈是佛在這個經上講的,講給我們聽的,阿難尊者證明,他親自聽到了,聽到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及菩提樹王,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國。樹王所說,正是彌陀法王之梵音也。」因為極樂世界的樹、鳥,後面還講到鳥,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

      【阿難對曰。唯然已聞。】

      佛又問他:

      【佛言汝見彼國淨行之眾。遊處虛空。宮殿隨身。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不。】

      這是同時見到極樂世界十方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這裡面有菩薩、有聲聞、有天人大眾。在這個地方,阿難與大眾們同時也都見到了。這段文也是證明第十一願,四十八願第十一願「遍供諸佛願」的成就。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下面再問「淨念相繼」。

      【及見彼等念佛相續不。】

      極樂世界大眾,佛號不間斷,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復見聖眾」,這又見到聖眾,「念佛相續,是即彌陀本願之核心」。本願的核心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大眾在法會當中看到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確實字字句句都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在這個地方,大眾為佛證明,稀有難得。

      這一段裡面給我們講,極樂世界的聖眾們、大眾們,遊行十方,供養諸佛,這是證明遍供佛願的成就。再看下面,及見彼等念佛相續,又見到這些大眾,佛號聲聲相繼,沒有中斷,這就是阿彌陀佛本願的核心。「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三根普被,萬類齊收。」這幾句,淨宗能不能往生關鍵的所在,我們在此地又看到了。「凡夫發心;十念頓證不退。」第十八願裡所說的,臨命終時,這是說平常不念佛,不知道淨宗,臨終時候那一口氣還沒斷。遇到有緣人,無論是在家出家,勸他信佛說的真有極樂世界,勸他發願求生淨土,帶著他念這聲佛號,跟著我念阿彌陀佛。他即在斷氣之前念一聲佛號,都能往生。何況十念,十聲佛號,穩穩當當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頓證不退轉。這些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凡夫發心,十念頓證不退。

      「大士行徑,十地不離念佛。」這個大士是指法身大士。極樂世界也有四土,常寂光淨土,這是一般人見不到的,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淨土,大眾統統見到了。

      「是故凡夫念佛而得往生;既往生已,仍復念佛。念念相續,盡未來際。」這個幾句話重要,一定要十分的肯定,字字句句是真話,諸佛如來哪有欺騙眾生的道理。所以我們要記住,字字句句都是釋迦牟尼佛的真實言。從這些地方讓我們體會到,佛菩薩的慈悲,他對我們什麼要求都沒有,把這麼好的方法,一生圓滿成就。不是小成就,是大成就,不但脫離六道輪迴,而且脫離了十法界,往生極樂世界超過十法界了,超越了。往生之後,這句佛號不斷,念念相續,盡未來際。「故佛特示大士,令親見作證也。」釋迦佛在這個會中,跟阿難這一問一答,都是為我們作證的。

      底下一段:

      【復有眾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皆是化作。汝悉見不。】

      這裡頭最重要的一句,『皆是化作』,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世間人喜歡鳥雀,佛就變鳥雀來給你說法,變鳥雀帶著你念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念老註解裡面提醒我們,這一行經文是證明,「見眾鳥說法」,證明小本,就是《佛說阿彌陀經》,小本裡頭有「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這段經文,這段經文《阿彌陀經》上的。無量壽這一會裡頭,我們看到了,阿難尊者給我們做證明。請看底下經文:

      【慈氏白言。如佛所說一一皆見。】

      彌勒菩薩,這個經,前半部阿難當機,代表我們大眾,後半部彌勒菩薩當機。讓我們也相信,彌勒將來到這個世間來作佛,賢劫第五尊佛就是他,他必定會講《無量壽經》、講《彌陀經》,接引眾生求生淨土,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彌勒菩薩告訴我們,『如佛所說一一皆見』,菩薩見到,羅漢見到,與會的大眾,四眾弟子,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優婆塞、優婆夷,這個會裡頭出家在家四眾弟子兩萬人,統統見到。佛又問彌勒:

      【佛告彌勒。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

      佛是一樣一樣都說出來,讓彌勒菩薩為我們證明。下面經文:

      【彌勒白言。世尊。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又見眾生。於蓮華內結跏趺坐。自然化生。】

      這是彌勒菩薩答覆,他見到胎生的,也見到化生的。胎生、化生的狀況,難得彌勒菩薩為我們說明。「於蓮華中,自然化生,是名化生」,化生是這個意思。阿彌陀佛接引,他是坐在蓮花當中,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了,功夫好的,花開見佛,蓮花就開了。功夫差的,蓮花沒開,佛將這朵蓮花放在寶池,七寶池中。他在七寶池中,在蓮花裡面,也見到阿彌陀佛的化身,為他講經說法,帶領大家念佛。

      花開見佛,經上講的悟無生,這是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像這個樣子。無生是無生法忍,這是法身菩薩。經上告訴我們,寶池裡面的蓮花具足三輩九品,這個三輩九品都是蓮花化生。最下面的一層是生同居淨土,凡聖同居淨土。在極樂世界修學一段時間,提升,念到事一心不亂,提升到方便有餘土,方便土也是九品。再向上提升,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方便土還沒有明心見性,實報土明心見性,蓮花中自然化生。

      我們看念老這一段的註解。「胎生者」,從胎生看,「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極樂」。有疑惑怎麼能往生?他真念佛,他真求生。為什麼說疑心?佛說的不敢完全相信,反正試試看,如果真往生了,好啊,不往生就算了,也不是壞事。這樣的心態往生,到極樂世界花開不了,要在寶池裡頭,七寶池裡頭待多久?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五百年。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日,這五百年是我們這邊時間算,我們這個地方的時間五百年,疑斷盡了,疑惑沒有了,這才花開見佛。化生的都是花開見佛。所以,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極樂。「於佛五智疑惑不信」,這個五智是本經所說的,「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生極樂國」。這裡說出來了,「但於五百歲中,花不開放。處花胎中,不能見佛聞法,故曰胎生。或名邊地」,叫邊地疑城,都是指這一類眾生。

      《會疏》裡面告訴我們,「胎生者,譬如胎生人,初生之時,人法未成」,這指尚未成人,「胎言其闇」,借此來比方這一類往生的人,「非胎胞中胎生」。這是比喻,極樂世界沒有胎生的,就是他到極樂世界,要等開花見佛,五百年花才開,才見到阿彌陀佛,是這個意思,並不是真正有胎生。下面問得很好,「何以知之?安樂國土一向化生故」,這是解答。你怎麼知道?極樂世界沒有聽說有胎生的,統統都是化生的。「故知非實胎生」,從這一點去想,確確實實沒有胎生,不是真實的胎生,胎生是比喻。

      所以《疏》的意思是「所謂胎生者,只是疑惑未盡,闇障猶存」。大乘經裡頭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他雖然生到極樂世界,因為疑惑存在,障礙他花開見佛。所以說他就像我們這個世間胎兒出生,以這個來做比喻。「若論其實,一切往生之人皆是化生」,這一句非常重要,「並無胎生也」,為我們指出來,胎生確實是比喻。

      「且邊地之人雖云處胎,不但無處胎之苦,所受快樂,猶如夜摩天人。」夜摩天是欲界第三層天,欲界有六層天,他們的快樂我們這人間比不上。夜摩天下面是忉利天,忉利天的天主,中國人叫他玉皇大帝,欲界第二層天,修上品十善生這個天。惡不能不斷,善不能不修。夜摩天福報很大,他跟我們有時差,夜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二百年。他的壽命,是在他那個地方兩千歲,你就可想而知壽命長。所以這些天人,佛菩薩都照顧,他們念佛往生成就的不少,甚至於比我們還多。再下面去忉利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他們的壽命是忉利天的那邊一千歲。諸位去想想,這是六道裡頭修福報。

      人對天尊重,希望能生到天上的人多啊!為什麼不能相信極樂世界?自卑感很重,認為自己造作業障很多,尤其是惡業,自己想想,不配往生極樂世界。聽說有天上,具足這個條件可以生天,那就容易多了。能不能往生,還是一個信心,相信真正有夜摩天,真正有忉利天,夜摩天再上去,真正有四禪天,四禪再上面有無色界天,六道,沒出六道。我們今天遇到的機會,是可以出離六道輪迴,比夜摩天、忉利天,甚至於非想非非想處天,高得太多了!

      經文,我們見到諸佛如來、諸大菩薩、阿羅漢這些人,苦口婆心的勸我們,這部經上指出這麼多人。他們蒙世尊、彌陀的加持見到了,來告訴我們,為我們作證,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講的,句句都是真話,沒有一句一字是欺騙我們的。我們聽了要感恩!在這個世間,生生世世,什麼人的恩德最大?佛恩最大。父母跟我們有恩,一世;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恩德,是無量壽,不能比,我們要知道感恩。感恩,最具體的感恩,就是信、願、持名,我一定要生到極樂世界,一定要見阿彌陀佛,這才叫報恩,知恩報恩。

      我們再看註解,「若論其實」,這是講,給你講真話,咱們不說比喻,講真話,「一切往生之人皆是化生。並無胎生也」。「且邊地之人雖云處胎,不但無處胎之苦,所受快樂」,你看「像夜摩天人,在宮殿中」。夜摩天是欲界第三層天,第一層是四王天,第二層忉利天,它在忉利天上面。我們的欲界第一層四王天,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壽命長,福報大,夜摩天人常常唱言快哉!快哉!快樂,我們講幸福快樂。往上去,二十八層天,壽命是倍倍增長。四王天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忉利天一天時間是人間,我都記不清楚了,這就是老化,過去常常講的,現在記不清楚了。諸位查查參考資料,好像是忉利天一天是人間一百年,他的壽命是一千歲,是他們天上的一千歲,也算一年三百六十天,這樣算法。四王天一天是人間五十年,壽命是五百歲。

      所以仰慕、希望生天的人很多,五欲六塵沒放下,欲界。夜摩再上去兜率,兜率再上去化樂天,化樂天再上去,第六層,最高的,他化自在天。在我們人的心態來觀察,福報是真大,這個世間找不到。壽命真長,沒有聽到短命的。也沒有聽說天人生病的,為什麼?疾病絕大多數是從飲食裡頭,病從口入。四王天、忉利天要不要飲食?我們相信他沒有飲食。為什麼?人間修行人,日中一食的人很多,壽命長。天人,有講到天上飲食,我們人間供養他的,他聞到這個香味就夠了,不需要把它吃到肚裡去,不需要。夜摩以上,我們相信,因為夜摩天是空居天,不在地面上,我們相信地面上這些五穀雜糧,他都不需要。四王天在須彌山的當中,四方,忉利天在須彌山頂,夜摩以上離開須彌山了,空居天。四王跟忉利還是地居天,沒有離開地面。

      所以這個末後交代得很清楚,夜摩是欲界第三天,在四天王天、忉利天之上,彼天中人快樂,快樂時候能形容到歌舞。「可見其中天人之樂,甚矣」,他們太快樂了,我們無法想像。

      底下一段,「彌勒問胎化因緣」,問得好,為什麼會有胎生、化生?我們看經文:

      【何因緣故。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菩薩慈悲,代我們請問,代我們請法。念老註解裡頭說,「慈氏見已」,彌勒菩薩見到了,向世尊請教,所以他又問,「何因緣故有此二生,今既見果,欲明其因」,看到極樂世界這個果報,就想到的是什麼原因。念老的註解,「慈氏見已,復問何因緣故有此二生」,胎生、化生,「今既見果,欲明其因」。「因緣者,《會疏》云:親生為因,助發」,幫助你發生,這是緣,「胎化皆藉因緣。故對其果,問其所由。」

      「又《楞嚴經長水疏》」,長水大師宋朝時候人,他有《楞嚴經》的註解,古註裡面很受人尊重。這個裡頭,對因緣有這麼個說法:「佛教因緣為宗,以佛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為什麼?大小乘經文裡頭,我們常常看到,諸法因緣生,有因有緣。諸法是整個宇宙,我們通常講萬法,不止一萬,不止十萬,不止百萬,沒有數字,離不開因緣。宇宙從哪裡來的?因緣。因是什麼?一念不覺,這是因。那個一念覺了,一念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回歸,回歸到自性。所以六祖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什麼?自性不可思議,你無法想像,你想像不到,你也沒有辦法說清楚。所以叫不可思、不可議,議是說,議論,你把它講清楚講明白,沒有人能講清楚講明白,只有靠你自己豁然大悟,完全明白了。這個境界,成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別人就把佛這個尊號給你了。

      實在是見性,迷有輕重,迷得輕的,迷得重的;覺也有大小,有大徹大悟,有小悟。佛在《華嚴經》上,把它分為五十二個等級,說得很詳細,分配在十信,十信菩薩,小悟。往上去,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地才真正是大菩薩,稱為大菩薩,為什麼?他見性了。雖然見性,成佛了,不是真正究竟圓滿佛,為什麼?他無明破了,四十一品無明破了,無明一共四十二品,他還有最後一品。最後一品是什麼?習氣,習氣深,很難斷。必須這一品習氣斷掉,習氣怎麼斷?習氣沒辦法斷,讓它自己斷。多長的時間?三個阿僧祇劫。好像酒瓶盛酒一樣,酒瓶酒倒了,擦乾淨,確實沒有了,聞聞有味道,用這個來比喻作習氣。到什麼時候沒味道?瓶蓋打開,不要把它關上,放個一年,放個兩年,再去聞,沒有了,所以它要時間。這就是這種菩薩是法身,法身裡頭最高的,地位最高的,等覺菩薩,他可以跟佛平等,他在斷習氣。三大阿僧祇劫之後,習氣斷完了,究竟圓滿的佛果。佛是這樣做比喻,讓我們明瞭。

      《長水疏》裡頭說得好,不出因緣。凡事,你只著重,你要想了解它,它什麼因、什麼緣。這裡頭緣非常重要,因沒有辦法,它已形成了,能夠改變都在緣上。做了惡事,不善的事,造作是因,已經做了,可是我們從緣上可以懺悔,我從今以後再不造了,把它的緣斷掉。那是個惡的因,惡的緣斷掉,它就不會結果。五逆十惡,造這樣的罪業,因;必墮無間地獄,果報。真正覺悟了,從今之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善中之善無過於念佛往生。真正念佛往生,那永遠,心裡面含藏的不善的東西統統都伏住了。伏到三大阿僧祇劫,沒有了,不見了,回歸自性,功德圓滿。所以因緣兩個字很重要。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