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12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4年3月9日啟講,2017年11月4日圓滿。

    第四回學習,主要是將《科註》訂正,做成圓滿本子,正式流通。經典所說道理,完全落實在自己身心,收穫就大了。生死自在,想往生真能去得了,想多住幾年不礙事。《印光大師全集》跟會集本,一段一段對照,這個功德無量,對夏蓮公信心不足的人有很大幫助,我也隨喜學習。聞此經者,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奉勸後賢,普同信受。

    字體大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二0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41-012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四十九頁倒數第三行。科題,丁三,「餘四眾」,分四。第一段,「比丘尼眾」。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

      當時參加世尊的法會,有出家的女眾五百人。

      「清信士眾」。

      【清信士七千人。】

      清信士就是優婆塞,我們現在稱居士,在家受過三皈、五戒、菩薩戒的居士。還有女眾。

      【清信女五百人。】

      「清信女即優婆夷」。

      末後「諸天大眾」。請看經文:

      【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眾。悉共大會。】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以上經文,獨見《漢譯》。《魏譯》則僅有菩薩與比丘眾。」《宋譯》的,經末有這麼一句話:「並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均廣於《魏譯》」,《魏譯》是康僧鎧的本子,康僧鎧的本子簡單,後面就是菩薩眾跟比丘眾。這四種沒有,就是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諸天大眾,《魏譯》的缺少這一段。「以上通序終」,通序經文到這個地方就圓滿了。

      欲界天有六層,欲是情欲,男女之欲沒有斷,這叫欲界。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大概四王天、忉利天跟我們人間差不多,夜摩天就很淡了;再往上去,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都欲還沒有斷,很薄。再向上去欲就斷了,叫色界天,色界有十八層天,修禪定。禪定,初禪有三天,二禪、三禪都是有三天,四禪有九天。四禪有九層天,除一般的三天之外,它有一個修無想定的,這是外道天,在四禪,地位相當高。佛門裡面有五不還天,是小乘三果阿那含修行的地方。根利的,我們常常講上根人,他直接證阿羅漢;如果是一般程度的,中下程度的,他還要經過四空天,然後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我們如果對這些情形都能夠了解、都能夠明白,才知道淨宗法門的殊勝。這叫豎出三界,時間很長;淨宗是橫出三界,不需要經過諸天,連四王、忉利都不需要。在人間壽命盡了,阿彌陀佛就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這叫橫超,不需要通過欲界、色界、無色界,不需要。快速,而且成就無比殊勝,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難遇難逢,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法當中最難的是淨土法門,我們這一生遇到,這是無比的幸運。遇到了,一生一定要成就,不成就太可惜了。不成就,你一失人身,還在六道裡頭輪迴,無量劫又無量劫。人不能沒有志氣。這個法門修學非常簡單,只要具足真正相信,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苦難眾生就是六道、十法界的眾生,一生圓滿成就,到哪裡去找!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沒有,無量法門裡頭也沒有,你怎麼這麼幸運,你這一生遇到了。遇到了,錯過了,那真叫太可惜了!

      序分,本經文字不多,序分有三品,下面「大教緣起第三」是別序,一共三品,這就是大經的架勢。下面是序分裡頭第二段,「發起序」,也叫別序。前面是證信序,也叫通序。通序有兩品,別序有一品,序分總共有三品經文。我們看念老的簡單介紹,什麼叫別序。

      「下一品為別序」,就是大教緣起,「亦為發起序」,說明這一次法會的緣起。「序中如來現瑞放光」,阿難尊者「喜悅請問」,釋迦牟尼佛「正答所疑」,在這一品裡面分為這三大段。演出這一部廣大,這些讚歎都是真實,沒有一句是誇大的,實實在在告訴我們,「廣大、圓滿、簡易、直捷、方便」。我們需要的就是這三項,要簡單要容易、要直捷、要方便,這三個條件是八萬四千法門沒有的。廣大、圓滿、「究竟」,這些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有,無量法門裡面也有,本經也屬於。但是一定要知道,簡易、直捷、方便沒有,所以那些法門我們不能修,一生不能成就。一定要記住,我們唯一這一生能夠修成功的,就是這一部,除了這一部之外沒有第二部。

      《彌陀經》跟這個是同部。《十六觀經》裡面,前面十五觀也不是容易事情,持名念佛就是第十六觀。一定要依《無量壽經》,或是《彌陀經》來修學,能成就。不但能成就,究竟,真難得,究竟是證得圓教妙覺果位,這叫究竟。多長時間?一生,這一生就證得,往生就證得。所以「第一希有,難逢法寶」,這兩句是稱讚,稱讚得恰如其分,沒有一絲毫過分。這個法寶就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我們看品題,「大教緣起第三」。前面第一段「光瑞發起」,如來現瑞放光。請看經文: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

      怎麼發起的?如來放光發起的。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釋尊將欲演說無上殊勝淨土法門」。讀經、聽講,這些地方要特別留意,不能輕易看過。這部經在一切經典裡面,特別是大乘,它是什麼樣的地位,首先要明瞭。它是無上殊勝,無上,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上面沒有,它就是無上的、最高的;殊勝,一切法門、一切經教都不能跟它相比,這個法門叫淨土法門。「故現瑞放光」,因為這個緣故。現瑞放光,「以興起阿難之問端」,誰懂?阿難懂,阿難見到佛放光,興起問端,「並令聞者生希有想,生難遭想」。我們這些凡夫,聽阿難的問、世尊的解答,要知道生稀有想,稀有難逢,我們今天逢到了。

      《華嚴》、《法華》不難,那也是一生成就,那是什麼根性?上上乘人,是它教學的對象。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從上上根到下下根,人人都有分。《華嚴》、《法華》說老實話只有上上根有分,其他的人沒分;這個法門人人都有分,這真稀有。生難遭想,確確實實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這一生能遇到,特別是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個緣太殊勝,無比的殊勝。為什麼?我們看五種原譯本,看兩種的會集本,王龍舒的、魏默深的,看彭際清的節校本,很難看到淨宗的真面目;能看到,模糊,不清楚。夏老居士這次的會集清清楚楚,一點都不含糊。我們上一代的人看到這部經典的人不多,許多人沒見到。念老的集註更晚,在國外我是第一個看到的,看到之後無量的歡喜,我提出要求,在台灣印一萬冊流通。

      我們這一代的人有福報,無比的幸運,看到了。有沒有看懂?這是關鍵的問題。真正看懂了,死心塌地,依教修行,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什麼叫懂?真正懂得的,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所說一切法我統統不學了,我統統放下,我專學淨土法門。這是真懂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信願持名,一向專念,求生淨土,我們的大事就圓滿了。最忌諱的就是學得很多、學得很雜,把你的精神,精力、時間統統分散掉,那就太可惜了。所以真正懂的人,世間法放下了,出世間法也放下,我就選這一門,這是真實智慧。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海賢老和尚就是一句名號,明心見性,其義自見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所以真正明瞭,肯定是「依教奉行,求生淨土」。他還有別的念頭,還想修別的法門,對淨土法門沒搞清楚。還有比這個高的,他這麼以為著,不知道《無量壽經》是一切經教裡登峰造極,沒有比這更高的了。在《華嚴》之上,在《法華》之上,《華嚴》、《法華》到最後都歸淨土,不歸淨土不能圓滿成就。所以我們要很冷靜的來觀察,你才真正能看到,你的心叫死心塌地。真誠到極處,恭敬到極處,你才能入門,這個經文你能看得懂,這個註解你能看到生歡喜心。

      《華嚴》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無量壽經》,一切經,不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論,這是一切。這部經就是一切經,一切經歸納起來就這部經,讀這部經就讀了一切經。在這部經上開悟了,一切經全開悟了,障礙就沒有了。要多少時間?我想十年夠了。我們的十年過去了,還是原地踏步,多麼可惜!從今天起再發心再個十年,如果十年沒有成就,還是原地踏步,那就是只好再搞六道輪迴。等往後的緣分,往後的緣分是無量劫之後。

      我們看註解裡頭,「按圓頓諸經」,圓教、頓教,像《華嚴》、《法華》,圓頓諸經,「具說本師釋尊放光之相」,佛說圓頓大經都有放光,「今經亦然」。這部經沒有講之先就先放光,具說本師釋尊放光之相,今經亦然。下面念老列舉五種原譯本,《漢譯》的經文:「於時佛坐,思念正道,面有九色光,數千百變,光甚大明。」這一段是講放光,佛坐在那個地方,面有九色光。「賢者阿難,即從座起,更正衣服,稽首佛足」,這是敬禮,禮敬。「前白佛言」,這下面是請教,「今佛面目光色,何以時時更變!明乃爾乎?」這是阿難的問話。「今」是現在,阿難看到的,「佛面目光精,數百千色,上下明徹,好乃如是」,這是阿難想到的。阿難在佛的身邊,是世尊的侍者,今天放的光,阿難從來沒見過,他感到很好奇,提出這個問題來。所以「我侍佛以來,未曾見佛身體光曜,巍巍重明乃爾」,像現前這個樣子沒見過。「我未曾見至真等正覺」,至真等正覺是對佛的尊稱,我從來沒有見過佛的「光明威神,有如今日」,像今天這樣放的這個光,從來沒見過。這一段是《漢譯》的,最早翻譯的。「《吳譯》同之,唯文字稍簡,餘譯則語而未詳。」其他的本子有說到,沒有這麼詳細,《漢譯》這段文很詳細。

      《魏譯》本這是流通最多的,就是康僧鎧翻譯的,康僧鎧翻譯的那個時代是曹魏,三國時代的北方曹魏,所以稱為《魏譯》。「兩度云光顏巍巍」,這一句看到兩次,「又云威神光光」。「《唐譯》云: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凝照光輝。」說得簡單,只有四句。「《宋譯》云:面色圓滿,寶剎莊嚴。」所以,五種翻譯本合起來看,「便知漢、吳兩譯最詳,餘譯乃其簡略」。唯《宋譯》當中有「寶剎莊嚴」,有這一句,顯示「光中現剎」,其他譯本裡頭沒有。這一句好!光中見到十方諸佛剎土,像我們看電視一樣,在屏幕上能看到全世界各地方的傳播。佛的光中能夠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剎土,清淨、莊嚴。「由是亦可見會集諸譯之必要。」這個會集諸譯,是指夏蓮居老居士最後會集的必要。這本經裡頭,五種原譯本有的它全有,一句也沒有漏掉。像此地《宋譯》的「寶剎莊嚴」,這一句很重要,其他譯本裡頭沒有,會集裡頭圓滿,統統都有。

      「又古注經家」,古代的為經做註解的這些人,「多謂本師說此經時未曾放光」,釋迦牟尼佛說《無量壽經》沒放光,「蓋未詳考漢、吳古譯之故耳」。五種原譯本裡,《漢譯》《吳譯》有放光,他這兩個譯本沒看到,看到其他的本子,其他本子放光省略掉了。這也就是《無量壽經》在中國為什麼不能夠流通,本子太多,五種原譯本都看很麻煩,人家不願意看。所以淨宗最流行的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沒有爭議,而且譯本譯得好,意譯的,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流通最廣。但是它太簡單了,對極樂世界要跟這個經來比,這個經詳細太多了,詳細介紹,能啟發我們的信心,提升我們的願心,真想去。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世尊』,經文上,「世尊指釋迦牟尼佛」。「《淨影疏》曰:佛具眾德,為世尊重,故號世尊。」世就是世間,尊是尊重、尊敬。佛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為世間所尊重。佛告訴我們,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不是從外面來的,這個意思一定要懂。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一切,一樣都沒有缺少。為什麼?它能生萬法,那就是具足萬法。

      佛陀教學把萬法歸納為三大類,這是教學的方便,這三大類,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德能,第三個相好,統統都包括了,萬法不出這三大類。《華嚴經》上世尊也說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各個都相同,是平等的。阿彌陀佛有多大智慧,你也有,你跟他一樣,沒有差別;彌陀具足無量功德,無量功德也是我們有的,自性裡本有的;具足無量相好。現在為什麼我們沒有了他有?這就是一個覺,一個迷。我們迷了,智慧德相沒有失掉,只是不能現前,得不到受用,它有障礙。這障礙是什麼?叫煩惱,煩惱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煩惱,佛也把它歸納為三大類,無明煩惱,無明是不明瞭,不認識了;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多,塵沙數不盡的;見思煩惱,宇宙萬有的真相完全不明白了,本來是明白的,現在統統不明白,看錯了,想錯了。想裡面有貪瞋痴慢疑,看的裡面有成見、有邊見、有邪見,看錯了,想錯了,於是把一真法界變現成六道輪迴。

      所以佛告訴我們,《華嚴經》上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身體從心想生,我們居住的環境從心想生。現在世界怎麼這麼亂?我們的思想亂了,我們的見解亂了,亂成一團。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美好?他覺悟了,他不迷了,他的心就是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所以,性德裡面具足的統統現前,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功德、無量的相好統統現前。佛這三樣,清淨、平等、覺究竟圓滿。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無量功德的加持,真加得上,加持你,你就得到受用,跟你自己證得究竟圓滿差不多,很相似。到極樂世界是佛加持的,在極樂世界住了一段時間,住久了,煩惱不斷自然沒有了,這妙!性德自然現前,就跟阿彌陀佛一樣了。為什麼?本來是一樣,沒有兩樣。所以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是如來,我們看佛菩薩都把他當作普通人來看待,這是什麼?從心想生。換句話說,幾時我們這個地球能像極樂世界,有沒有可能?有可能,理上決定講得通。要事來顯理,那事上,我們跟阿彌陀佛一樣的想法、一樣的看法,我們這個世界就變成極樂世界了。要真幹,我們來做實驗。

      今天我們在圖文巴,我們同學們肯不肯努力,我們淨宗學會同修肯不肯幹?如果肯幹,我們的念頭轉過來了,我們看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菩薩,一切人是的,一切動物是的,花草樹木也是的。念頭一轉,恢復正能量,真做到了。佛菩薩是好人,這社會上沒有一個壞人,你想找一個壞人找不到。怎樣能造成?佛用什麼方法?教學,「今現在說法」。釋迦牟尼佛的教學,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沒中斷,不斷向上提升,你看,從阿含提升到方等,提升到般若,提升到法華,最後給我們展現涅槃。佛是圓圓滿滿的給了我們,真正懂得的人,明白人、覺悟的人,依教修行都成就了,大成就,不是小成就。像文殊、普賢、彌勒菩薩,我們這十六正士,大成就者。

      我們為什麼還甘心墮落?墮落就是放不下,對這個世間有貪戀,不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是空的,是夢幻泡影。當下不可得,就在現前,你得不到。說得最貼切的,身體,身體現前,真相是什麼?剎那生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這個身體生滅多少次了?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鐘,這個身體已經換了,換了多少次?換了二千一百兆次。哪一次的現相是我?不可得,幻相,假的,不是真的。我們看電視被電視迷了,電視的頻率一秒鐘才一百次,我們現前的是一秒鐘是二千一百兆次,它就在眼前,我們完全沒有感覺。

      佛這個說法,現在量子力學家證明了,佛講得一點都不錯,確實如是。科學家跟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相去至少二千五百年,二千五百年前講的,今天這些量子力學家發現的,跟佛說的完全一致,完全相同。他們肯定了,我們相信,不再懷疑了。在過去我們讀佛經,勉強相信,疑根不能拔除,總是想不通。不想就通了!不想也不通。科學的報告增長了我們的信心,化解災難。二0一二年馬雅災難的預言,美國量子力學家布萊登告訴我們化解的方法,他這個話在悉尼講的,他們開了個科學會議,討論這個問題。美國這位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這個災難可以化解,只要我們真正能回頭,「棄惡揚善」,一切惡的、不善的,我們把它拋棄掉,要發揚光大善的、正面的,不善是負面的,惡的是負面的,「端正心念」,這個災難就可以化解。

      災難不是天然的,凡是自然的都是最美好的,自然是自性變現的。我們要回歸自然,不要造作,所有一切造作都是負面的,順其自然多好!現在人遭這個罪,受這麼多苦,都是什麼?破壞自然,以為我們的本事很大,發展科學可以改變自然。連我們飲食裡頭最重要的農產品,他用農藥、化肥,這都不是自然的,人工的催化,能叫這些農植物長得又好看又大,但是怎麼?不能吃,吃了都長病,病了都要死。所以,現在飲食這個問題,人都不健康,都長得不正常。都在我們眼前,我們都看到的,這問題怎麼解決?

      這次我回來,市長來兩次看我,我們都談到這個問題。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中央地帶全是沙漠,這塊土地沒有被污染。美國、中國的土地都被污染了,這塊土地沒有被污染。如果在這塊大地上我們發展農業,使這塊地方將來成為全世界的糧倉,生產的糧食能供養全世界,至少可以供養亞洲。我相信不止我一個人有這個想法,有這個想法的人很多。但是澳洲最缺乏的水源,昨天這裡天主教的主教,大主教,我們談到這個問題。他管的轄區範圍很大,昨天我看到地圖上,幾十個教會都歸他管。他告訴我,靠近中央的這沙漠裡面,居民非常苦,三年沒下雨,人怎麼活得過來?他說自殺率很高,人都不想活了,活不下去。我們聽了很難過,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有沒有方法解決?有。

      沙漠地帶居民多半都是澳洲土著,這些土著有非常嚴重的怨恨,如何能幫助他把怨恨化解?我們知道境隨心轉。他們自己也說,一百年前,沒有出現過像現在這樣的災難,這邊這些農牧都非常正常,雨水也很多。圖文巴這個名詞是土著的語音,意思是什麼?是沼澤、綠洲,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只有從意念上來轉,然後山河大地、物質跟著我們的念頭來轉。一切法從心想生是真理,不是假的。我們今天念頭不善,造成這些災難;棄惡揚善,端正心念,可以改變。中國有個諺語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福報的人住在那裡,風調雨順,自然能感得。

      我們要有信心,要有真誠心,有信心、有恭敬心,這個很重要。首先,轉我們的心理、生理,身心健康,再進一步,轉變我們居住的環境,誠就靈驗。這種不可思議的感應的例子多,我們在講經教學要多多的告訴大家。我們學經教,李老師在當年告訴我,學經教,講經教學利益眾生,基本的條件要通世出世間法。你看佛經,經叫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理是佛經,佛經代表的是《大藏經》,三藏十二部經,我們這一生能不能通達?你要不通就不契理。契機呢?機是世間法,世間法老師舉個例子,咱不要談別的了,單單談一部,中國人編的《四庫全書》,你能通得了嗎?通不了。通不了就不能講,通不了就沒有資格講。

      那又要非講不可,佛法要沒有人講,慢慢就滅了,這時候怎麼辦?老師教我四個字,他說要通,要通世出世間法,怎麼通?求感應,感通。用什麼感?用誠,真誠,真誠心求感應。真誠心求感應的基本條件就是慈悲心,菩提心裡頭有慈悲心,真誠的愛心,愛一切眾生,這是基礎。中國古諺語也有說量大福大,量大智慧也大,你要有大智慧、大福德,完全從你的心量。你心量小,你就沒有智慧、沒有福報,你起心動念都在造罪業;量大的人,起心動念想眾生,想苦難眾生,我怎麼去幫他,幫助他離苦得樂。用真誠心求感應、求佛菩薩,真誠到極處,叫至誠感通。不是至誠到哪裡求感通?老師指我這條路,告訴我,只有這樣走才行,這路才走得通,要不然你怎麼學法?

      古人教給我們的方法,就是現在講的教學的理念,一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深入是戒律,是戒,長時薰修是得定。有戒、有定,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了,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統是本有的,戒定慧都是自己自性本來具足,不是外頭的。戒定慧是性德,人人都有,只是迷而不覺,不知道修。所以古人從哪裡學起?就走這個路。現在我們也搞戒定慧行不行?不行。為什麼不行?古人戒定慧有根有柢,我們沒有根柢。根柢是什麼?中國人所謂扎根教育,誰受過這個教育?中國古人真有,到清朝末年的時候還有,民國以後沒有了。

      這個扎根教育一般是從胎教開始,母親懷孕就開始了。開始什麼?棄惡揚善,端正心念,母親要做到,所有一切負面的、不善的不能想,不要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影響胎兒。你想不善的,他就染不善的;你想善的,他就染善的。所以這十個月,心地要純淨純善,你的小孩好,得到正氣。像文王的母親,這歷史上記載的,懷孕的時候眼不視惡色,不好看的東西、不善的東西不看,不善的、不正的不聽,說話柔和、誠懇。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弟子規》裡頭所要求的,母親在懷孕的時候她就做到了。所以她小孩還沒有出生,得到正能量的薰習,這個根多好。

      出生之後,母親要把小孩看三年,就是到他三歲,一千天。一年三百六十天,三年一千天,讓這個小孩他看到的、他聽到的、他接觸到的,全是善的,全是好的。他看到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違背倫常道德的,決定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這叫扎根教育,從坐胎到三歲,古諺語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這個意思就是說,他三歲這個根紮得好,八十歲不會改變。為什麼?這個小孩,三、四歲他就知道哪個是善、哪是不善,不善的他會排斥,遠離它,善的他親近它,有這個能力。所以,佛法到中國來,他學佛沒有問題,他有佛菩薩的根。

      現在我們這種教育沒有了,那個根沒有了。我們補從哪裡補?要從儒釋道三個根上去補。大家學戒律,不重視這個根,我想蓋房子,不要地基,你就變成這樣子,你這房子能蓋成嗎?難就難在此地。不是戒律不好,現在講戒律、聽戒律,能聽懂嗎?未必,聽懂他真得受用,聽不懂,帶來很多障礙,帶來很多麻煩。大乘佛法教我們,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統統都著了相,嚴重的著相,怎麼辦?戒律是不錯,樣樣都執著,來生到哪裡去?來生到人道,做個好人,不失人身,有這個效果,向上提升不行。大乘教裡頭講究的就是圓解、圓修、圓證,樣樣都圓融,大乘菩薩多麼活潑、多麼自在。戒的目的在哪裡?就在清淨平等覺,他心清淨。現在人持戒,心不清淨,被戒染污了;修定也不清淨,被定染污了。所以佛法全變成障礙。

      不容易,佛法要好老師,自己還要好的根機,遇到好老師,還要好的道場,這修學環境,你在這個裡面成就六波羅蜜;再向上提升,成就十大願王,那是一乘教了,比菩薩還要高一層。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是持戒所達到的要求,達到的目標。不但不染污,而且心不動、不搖晃,心是定的,不動、不搖晃就是我們經題上的平等這兩個字,像水沒有波浪,平靜,平等。我們心不平等,有高下,為什麼?現在的教學從小就教競爭,競爭哪來的平等?一競一爭,水就波動,平等心失掉了。再加上嚴重的染污,染污是什麼?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天天在造輪迴業,怎麼能脫離輪迴?

      所以,遠遠不如農村裡面的阿公阿婆,他們什麼都不知道,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師父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很老實,他聽話,他真的一直念下去。往生的時候示現的瑞相讓人驚訝,成功了。為什麼?他戒定慧具足。一門深入這是持戒,他心裡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不放。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沒有修善的相,符合三輪體空,空、無相、無作,大三空三昧,他跟這個相應。你問他,他不知道,他說不出來,叫暗合道妙,他真做到了,你問他他不知道。他也不需要知道,統統在生活上落實了,在工作上落實了,在處事待人接物他全做到了。

      自古至今,出家、在家,榜樣很多,那個榜樣就是教學法裡頭的表法。海賢老和尚是我們的好榜樣,你細細去聽,慢慢去體悟。聽的遍數多,愈多愈歡喜,為什麼?你契入了,你聽懂、聽明白了,得受用了;聽的遍數少不管用。最好是專聽,不要聽雜了,不能學很多。一句佛號刻骨銘心,它能幫助你身心健康,能幫助你法喜充滿,心情愉快,身心健康,能幫助你化解災難,不迷信。只要求得因上清淨平等覺,果上智慧、福報,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福報,莊嚴是相好,美好!清淨平等覺是因,智慧、健康長壽、生活美滿是福報。

      美好的生活,並不是說你的衣食住行豐足,不是這個意思。最健康的食物,來佛寺裡面的食物是最健康的,他們是自己耕種的。用什麼心耕種的?用清淨平等覺心耕種的,這個食物能不好嗎?海賢老和尚親手耕種的,那是個什麼人?已經證得明心見性的人,每一粒稻米、每一片菜葉都是他加持的。我們自己也種菜,有些佛友種菜的時候,一定劃一個小區,供養這些小蟲、小動物;果木樹,指定有幾棵供養小鳥。動物跟我們很合作,我們供養牠,牠會留給我們。這就是境隨心轉,我們的心能顧到牠,牠的也顧到我們,也回報。最健康的。

      所以,人不能沒有德,什麼是德?佛門的德就是戒定慧;世間的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總共歸納起來實際上十二個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這十二個字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就這十二個字。中國人五千年來沒有違背它,依教奉行,這個國家民族屹立在這個世界,沒有被淘汰掉。世界上四大古文明,其他三個都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沒有這十二個字。中國還能存在,就有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如果丟失了,中國傳統文明也會消失。

      所以「佛具眾德,為世尊重」,我們做佛的弟子,要像佛一樣具足眾德。淨宗同學,早年我們提出行門五科,必須要學習,必須要遵守。第一個,指導的原則,淨業三福,決定不能違背。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沒有《弟子規》,孝親尊師是假的,這是根之根,沒有這個根,什麼也都完了。前面兩句,《弟子規》;第三句,《感應篇》,慈心不殺講因果報應;末後修十善業。你們想想看,十善業以什麼為基礎?以《弟子規》、《感應篇》做基礎。沒有《弟子規》跟《感應篇》,十善業道修不好,不踏實。我們提倡這個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

      有這個基礎,做得不錯了,再提升一級,第二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教,你真能做到。為什麼今天做不到?你沒有前頭第一福,你怎麼可能有第二?怎麼學也學不像。《沙彌律儀》雖然只有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就做不好,就學不像,為什麼?沒根。所學的空中樓閣,知道佛教裡頭有這麼回事情,自己不得受用。這第二具足了,才提升到大乘,第二是小乘,第三是大乘。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深信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說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是教化眾生,讀誦大乘是成就自己。你看看,佛給我們的順序,我們今天搞亂了,要最高的,下面都不要,怎麼會有成就?你們做了試驗,試驗了十幾年,二十幾年、三十幾年,應該覺悟,為什麼這麼長久做不成功?古人完成到明心見性大概十年,念佛的人,三年得功夫成片,再三年得事一心不亂,再三年得理一心不亂,真能得到。

      海賢老和尚就是這麼得到的,他二十歲出家,他的根性好,雖然沒念過書,不認識字,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具備這個條件,行了。他的師父了不起,一定是明心見性的人,觀機,一看到這個年輕人,這年輕人可以造就,有前途,栽培他。知道他會成就,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你看,他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沒有更換。他學習的態度好,符合古大德的標準,這個態度就是真誠、清淨、恭敬。印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求學你能得到多少,看你有幾分真誠心、有幾分恭敬心;真誠恭敬心沒有,你什麼都得不到。這個例子就在眼前,要細心觀察,你會看到,然後你才會相信,你才會真幹。

      我這個年齡,念念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念,這個世間什麼都不想,統統放下了。放下之後心清淨,看東西看得清楚。什麼時候都可以走,在哪裡都可以走,我不選擇什麼條件,一切時、一切處,得大自在。

      你們大家在此地要真幹,這個地方的緣好,我不說成熟,我只說是難得,非常殊勝。在這裡團結宗教、團結族群,把這個小城真正建築成為世界上頭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小城,做一個好榜樣,讓全世界的人來看看。這個小城有八十多個族群,有一百多種語言,有十幾個宗教,大家住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樣,像一家人一樣,相親相愛,互相尊重,互相讚歎,互相學習,互助合作。這個裡面沒有競爭,更沒有鬥爭,確確實實做到了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睦這個字裡頭,有親愛的意思在裡頭,比和諧好。你們真幹,我到這裡就多來幾次;你們不肯幹,我不來了,我來到這裡沒有意義,我全部放下了,不來了。你們真幹,我會來,我來幫助你。

      現代這個世界,不做出來,光講沒有人相信,一定要做出來。當年我們在湯池小鎮做了實驗,做成功了,非常可惜因緣還是不足,我們解散了。今天圖文巴這個地方,我們在這裡住了十三年,十三年得到什麼?得到本地居民對我們的信任,這是不容易得來的。中國老祖宗教我們,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明德就是明心見性,再說得白一點,就是清淨平等覺,就這五個字。我們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要用清淨、平等、覺的心,真心。親民,主動跟大家往來。我們這麼多年,不錯,溫馨晚宴是跟大家往來的,親民,這是親民具體的表現。如果要做到,這個城市做到相親相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我們這種親民做得不夠,要加一倍。

      我們有這麼一個想法,下半年,也就是十一月、十二月兩個月,希望能建立一個道德講堂,這跟大家又進了一步。二、三年之後,再建一個活動中心,多元文化教育活動中心,目的就是我們這個小城的人民,常常在這個地方聚會,接受道德教育,接受宗教教育。把每個宗教經典裡面,有關於倫理、道德、因果好的教訓,節錄出來做為教材。我們勸人學習宗教的教育,我們不談信仰宗教,不談這個,信仰宗教是你自己事情,你喜歡信哪個就信哪個,我們都讚歎,每個教都第一,沒有第二的,大家都平等,皆大歡喜。我學我的宗教,我也學你們的宗教,你們宗教排定的課程我都認真學習。凡是人,皆須愛。

      再做三年,有成績了,我們選拔優秀的同學,一門深入,真正去研究一樣東西,希望得三昧,希望開悟,這是我們的研究所。這樣的人多了,大徹大悟難,大悟可以做得到,大悟的人要有二、三十個人,我們可以辦大學,宗教大學就辦得到,沒有問題。我們估計十年,十年之後我們在此地辦大學。可是你們同學要努力,你們同學要能夠擔任教授,不能擔任教授不可以。所以大家努力,我常常來看看你們;你們不想幹,我就不來了。哪個地方認真幹,我就到哪裡去幫助他們打氣,幫助他們提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