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383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4年3月9日啟講,2017年11月4日圓滿。

    第四回學習,主要是將《科註》訂正,做成圓滿本子,正式流通。經典所說道理,完全落實在自己身心,收穫就大了。生死自在,想往生真能去得了,想多住幾年不礙事。《印光大師全集》跟會集本,一段一段對照,這個功德無量,對夏蓮公信心不足的人有很大幫助,我也隨喜學習。聞此經者,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奉勸後賢,普同信受。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三集)  2016/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38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八十七頁第四行:

      『求道和正,不誤傾邪』,這句經文,念老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和者」,有調和、和諧、溫和、和順、和平、和睦、和合、和同、和樂、相應,這麼多的意思。這是略舉,舉這幾個意思就夠了。「正」,正這個字它的寫法是「從一」,下面是止,「止於一也」,這叫正。也舉了幾個例子,「具是、中、常、止」,有這些意思,正中或者中正,正常、正止、止正,都可以,行為沒有傾邪,「方直不曲」,這麼多意思。

      下面這告訴我們,「極樂聖眾和平中正,以求無上之道,故不為傾邪所誤」。這句我們要注意,我們今天才搞明白、才搞清楚,學佛為什麼?第一個,學佛是為永遠離開六道輪迴跟十法界。為什麼?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如果不離開十法界,這個離苦不徹底、不圓滿。所以苦的根源在十法界,六道是十法界裡面不善的道,六道上面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法界加上下面六道,叫十法界。得樂要得究竟樂,永恆的樂,不是階段性的,不是一時的,那要怎麼樣?一定要出離十法界。

      出離十法界是菩薩,法身菩薩,都是明心見性,所謂見性成佛,見性成佛了。但是見性,他還有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這個是沒有法子斷的。起心動念就造業,所以只有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要多長的時間才把習氣淘汰乾淨?佛告訴我們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長。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不是對我們說的,我們是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是有量的,是離開十法界之後,往生到諸佛的實報莊嚴土,在那裡住多久?三個阿僧祇劫。為什麼要住這麼長?這麼長的時間,習氣自然沒有了。習氣也不好懂,古大德常常用酒瓶給我們做比喻,酒瓶裡面盛的是酒,酒倒乾淨,洗刷乾淨,確實一滴都沒有了,聞聞還有味道,把這個當作習氣。菩薩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真斷了,確實沒有了,還有習氣。習氣不好斷,沒有方法斷,真的像酒瓶一樣,瓶蓋打開,放個一年、放個兩年,自然就沒有了,道理就是這個。

      所以實報莊嚴土,這裡面有四十一個等級,實報土實在說,它什麼都沒有,哪來的等級?這個等級就是習氣厚薄不一樣。煩惱真斷乾淨了,確實一塵不染,清淨無為,可是無始劫以來,在阿賴耶裡面的習氣,這個東西沒法子,所以它裡面四十一個階級,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再加上等覺,四十一個。這四十一個習氣統統斷乾淨,就證得妙覺位,《華嚴經》上說的,妙覺就是真正究竟果位,妙覺如來、妙覺佛,都可以。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我們去是凡夫,煩惱習氣都沒有斷,別說習氣,煩惱都沒斷,沒斷煩惱能行嗎?只有這一個法門可以帶業往生,為什麼?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不是證果,你還沒證初果,沒證阿羅漢,你還是凡夫。雖然是凡夫,極樂世界環境特殊,阿彌陀佛在那裡建立,給這些煩惱難斷的眾生,幫助他們,幫助他們離苦得樂,所以特別建立一個學校。極樂世界是學校,讓這些人無條件,就是煩惱習氣統統不斷,都可以到這個地方來修學。這個地方老師是誰?老師是阿彌陀佛,大乘經上所說的,《華嚴》上講的,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是講的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

      十方諸佛剎土實報土相同,但是這裡頭沒有小乘,沒有凡夫,他們進不去。唯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開方便之門,其他諸佛實報土你進不去,你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曾經發過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接引這些造作罪業的眾生,帶業往生淨土,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淨土。我們這個地方,六道是凡聖同居穢土,不是淨土。極樂世界的同居土,它是淨土,它不是穢土,跟我們完全不一樣。它的淨從哪裡來的?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與我們修行不相干。同時,阿彌陀佛無量劫功德的成就,莊嚴極樂世界,這是我們修淨土的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感恩。

      阿彌陀佛,方方面面都替我們想到了,只要我們相信這個世界真有,相信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你就具足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念佛功夫淺深沒關係,甚至於臨命終時,這一口氣還沒斷,最後這口氣念的是阿彌陀佛,都能往生,方便到究竟處,沒有比這個更方便。在極樂世界誰教你?告訴你,極樂世界老師只有一個人,一個老師,阿彌陀佛。怎麼個教法?給諸位說,個別教法,你在那個地方所感覺到的,阿彌陀佛只對我一個人講,我想學《華嚴》,他就教我《華嚴》,我想學《法華》,他就教我《法華》。

      每天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無量無邊,極樂世界有多大?沒有人知道,太大了,跟虛空法界一樣大,從真如法性變現出來的,在中國,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最後一句話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極樂世界是自性生的、是自性現的,自性沒有大小,沒有邊際,所以極樂世界的淨土也是沒有大小、沒有邊際,它能容,能容無量無邊十法界眾生。到那邊去,每個人都感覺得阿彌陀佛來教我的,這中國人講師承,這師承還了得,你的老師是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一切眾生的老師,親教師,不是阿彌陀佛請了很多老師來教你,不是,這個學校很特殊,老師就一個。

      當然這個地方也挺熱鬧,為什麼?時時刻刻都有十方諸佛到這邊來參訪,來看阿彌陀佛,來對阿彌陀佛表示尊敬,客人。他們到這邊來作客,用意何在?幫助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對於阿彌陀佛的信心,再增長一倍,你看看十方諸佛,都對我們的老師那麼恭敬,我們還能不恭敬嗎?還能不認真嗎?還能不歡喜嗎?還會有別的想法,到別的世界親近別的諸佛?沒有這個念頭了。你動那個念頭,那個地方的佛,就來拜訪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致敬。這個境界多不可思議!

      所以那個地方的聖眾,從實報土到方便有餘土,到凡聖同居淨土,這聖眾兩個字統統包括,所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全包在其中,和平中正。我們在今天,還沒有到極樂世界去,就應該把和平中正做好。為什麼?我現在在此地就開始修,學的雖然程度很淺顯,跟阿彌陀佛那邊的群眾相應,佛慈悲接引我,所有的大眾,極樂世界居住的大眾,對我也都生歡喜心,不討厭我,所以要做。和,孔夫子,學生讚歎他的五德,溫良恭儉讓,第一個就是溫和,平等,平等是沒有分別,溫和就沒有障礙、沒有染污。今天學佛,我勸同學怎麼學法?內斷貪瞋痴慢疑,對於經典上字字句句都肯定,沒有絲毫懷疑。我們對於經典的理解是時時都在進步,我們學這個經我相信同學們有這個體會,遍遍不一樣,一共講了十四遍,遍遍境界不相同,時時刻刻都在向上提升,好!

      所以和平中正,這是我們現在要學的,對人、對事、對物,中,不偏不邪,中正的意思。用真心,用和平中正,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這叫真修。所以他們的行無傾邪,都能與和平中正相應。我們今天學我們家的老夫子,老祖宗,溫良恭儉讓,內要斷貪瞋痴慢疑,外面表現的溫良恭儉讓,這是真幹、真學,這樣的人當然快樂。夫子所說的「不亦悅乎」,喜悅,佛菩薩跟我們講的法喜充滿,那就祝福你,你的身體好,你沒有任何疾病,你的壽很長,你的工作沒有一樣不順利。從哪裡來的?修來的,就這十個字就能保證你得到。與讀書學歷不相干。

      你看看,惠能大師成佛了,唐代中國人;最近的南陽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九十二年,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成就了。他們的成就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是同一個境界,是我們的好榜樣。他怎麼成功的?求道和正。我們拿這四個字,跟惠能大師比較一下,跟海賢老和尚比較一下,然後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我求道有沒有和、有沒有正,恐怕這兩個字都沒有,差得太遠了。我總比別人高一點,這就不和了,這就不正了。大乘教裡頭說得很多,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一句話,不僅僅是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相應,乃至於無量法門都不能違背,我們不能不知道。

      修行在哪裡修?不是念佛堂,不是禪堂,不是講堂,在起心動念之處,在這裡修。幾句話把佛教就講完了,什麼是佛?六根在六塵境界,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是什麼?這是般若波羅蜜多,佛家講的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現前了,清清楚楚。表現在外面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成佛了。佛就是這個樣子的,沒有起心動念,清楚明瞭,你不問他,他心裡什麼都沒有;你問他,他什麼都懂,他真的懂,不但懂,圓融無礙。一個人去問他,一個講法,你開悟了,十個人去問他,十種講法,各個不一樣,個個都開悟,這叫教學,真有本領。為什麼跟十個人講十種不同的方法?眾生根性不一樣。他能夠同時不僅應付十個人、一百個人、一千個人、一萬個人,無量眾生能同時應付。這本事從哪裡來的?本事是你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

      一切眾生,佛眼當中統統是佛,我們能學到這一點,功夫就得力了,為什麼?不敢輕慢一個眾生,這是真話不是假話。我們迷惑顛倒才有十法界,大徹大悟,十法界沒有了。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我們比佛比不上,我們有起心動念;跟菩薩比也比不上,我們有分別有執著;跟阿羅漢比,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最低一級,小乘教。只要不執著,六道就沒有了,六道從哪裡來的?從執著來的。為什麼他能不執著?小乘不能輕視,我們跟他相比差得太遠了,他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我們不能,我們還在造業。

      造業,佛講得很清楚,造作善業,得三善道;造惡業,那是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我們的前途是六道,是天、是人、是阿修羅,這三善道,再不然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人道時間短,哪一道的時間都比人道要長很多很多倍。經典裡面所說的,是真話不是假話,佛從來不說妄語,從來不欺騙人。教學有的是方法,不是正當的方法,佛菩薩決定不用,為什麼?不正當的方法,妖魔鬼怪都會用,所以佛不用,佛用教學,不用神通。佛有能力把十法界像電視一樣顯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清楚,有這個能力為什麼不顯?這種能力妖魔鬼怪也有,幻術,如果佛用這種方法,妖魔鬼怪可以冒充佛菩薩,你就沒辦法辨別了,所以佛有神通不用神通,道理在此地。

      佛總是教你,教你什麼?教你看破、放下。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放下就成就了。科學跟佛學相比,科學家也能看破,看破怎麼樣?放不下。佛法修行人,看破同時放下,放下同時看破,這是科學做不到的。今天量子力學,我們不能不佩服它,佛在經上講的,用我們的意識,就是思想,來觀察宇宙,宇宙有三個奧祕,就是一直到現在人都沒有把它搞清楚,全宇宙第一個,物質,物質現象是什麼?為什麼會有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起什麼作用?頭一個大問題。第二個,念頭,為什麼會有起心動念?人有起心動念,動物有起心動念,一般人是不相信有鬼神,但是相信科學家所說的,確實宇宙當中存在不同維次的空間,這些都有念頭。三維空間的,二維空間的,我們在低級的動物,小蟲,甚至於微生物、細菌,它有念頭,也隨著念頭在改變。這第二個問題,念頭從哪來的,為什麼有念頭,這到現在還沒搞清楚。

      第一個物質搞清楚了,物質,科學家已經宣布,宇宙之間的物質是假相,我們誤會了,說實話,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的存在。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從念頭來的,是念頭在高頻率之下波動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重疊在一起,我們誤會它是物質,其實它不存在。說不存在也有問題,不存在,我們這明明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見,手能摸得到,怎麼會不存在?所以彌勒菩薩給我們說,這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他們的對話是教訓我們的。佛向彌勒提出一個問題,「心有所念」,這世間人心裡起個念頭,這個念頭他感覺到我動了個念頭,佛問,這念頭裡頭有幾念,有多少微細念頭重疊在一起,讓你感覺得有個念頭,這就是念頭怎麼來的;幾相,相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產生的;不但有相,後頭還有識,幾念幾相幾識耶?

      這一句問話,彌勒菩薩要回答,拍手,彈指,就一彈指,這個一彈指之間,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換句話說,三十二億乘十萬,得出來的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我們現在是用秒做單位,那一秒鐘有多少次生滅?那就看我們能彈幾次。有人告訴我可以彈七次,我相信,我這麼大的年歲,我大概可以彈四次,年輕人體力好的彈七次,我相信。三百二十兆再乘七,等於二千二百四十兆,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單位是兆,不是萬,不是億,是兆,一秒鐘。

      我們回過頭來,現在的電視,我們在電視機面前,這個電視一秒鐘它生滅多少次?一百次。它的畫面停留在螢幕上,是百分之一秒,一秒鐘它就換了一百次了。過去黑白電視是五十次。再早的,恐怕現在一般年輕人沒有概念,電影是用動畫的,用動畫的電影,一秒鐘是二十四次,二十四個生滅,一秒鐘它換了二十四張畫面。我們今天電視是一百次,一秒鐘一百次,我們已經看不出破綻,好像是真的。再想想現實環境,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鐘多少?二千二百四十兆次,所以概念都沒有,以為它是真的。它比不上我們電視,電視存在的時間百分之一秒,時間很長很長,現前的現相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

      這些經文,我們天天都要念幾遍,為什麼?幫助我們觀照,幫助我們念《心經》的時候,真正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些經文,你讀這些經文才有味道,你才佩服得五體投地。三千年前佛菩薩都知道,今天最近二十年,這些量子力學家才講清楚講明白,他們發現了微中子,微中子打破了,就虛空了,就沒有了。所以把佛經上所說的鄰虛塵,佛講小的叫微塵,這個微塵小到什麼程度?跟虛空做鄰居,就是你能看到它,你把它打破它就沒有了,就是虛空。佛的鄰虛塵,被今天量子力學家找到了,所以現在,他們來研究第二個問題,念頭,我們今天在書店裡面,看到許許多多,都上百種的,研究念頭的祕密、奧祕。

      物質是念頭產生的幻相,根本不存在,物質要不要放在心上?要不要擁有?要不要佔有?不需要。所以釋迦牟尼佛他知道,他三衣一缽就夠了,再就不需要了。他明瞭,我們不明瞭,我們看他外表有個形相,內裡面的功夫我們一無所知,必須依照他的經教,我們努力學習,學習就要學看破放下。我在年輕的時候,章嘉大師,我的佛法是他老人家給我奠定的根基,告訴我,提升境界就是四個字,「看破、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看破幫助你再放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這功夫相輔相成,像爬樓梯一樣,這一直爬上去。看破,你這明白了,不肯放下,佛菩薩怎麼說法?佛菩薩的看法,你根本沒有看破。為什麼?真正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不可能的,真正看破一定放下。真正放下一定看破,還放不下的,那看破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真幹,這種修行完全用內功,與外面境界不相干。怕外面境界干擾,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人少的地方環境清靜,讓你在這個地方修行,容易看破,容易放下,這是真功夫。真正體會到了,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地球上,古往今來,確實有一些聰明人跟一般人不一樣,所謂天才、天賦,上天賦予他的絕頂聰明,他能在一生當中給我們表演證無上道,就是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每個地區都有,每個時代都有,稱呼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在印度稱為佛陀,稱為菩薩,稱為阿羅漢;在中國稱為聖人,稱為賢人,稱為君子。如果釋迦生在中國,中國人稱他聖人;如果孔子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佛陀,開悟了。孔子的學生三千人,裡面有七十二賢人,菩薩,其他的弟子那就是阿羅漢,中國人叫君子。這些人,我們明白了,我們對他們感恩,對他們尊重,為什麼?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從哪裡來的?這些讀書的君子,確確實實是他們帶領的,他讀聖賢書,他把所讀的東西都表演在外面,給社會大眾做榜樣,好人好事,做榜樣。他們是窮秀才,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財富,但是他們一舉一動、言行舉止都不離聖教,他把四書五經、十三經做出來給你看,社會才有這麼好的風氣,才會有盛世出現。

      每個朝代大概都有至少五十年的盛世,有些是一百多年,我們看到最近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一百五十年盛世,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為什麼?清朝歷代的皇帝自己帶頭幹,這招很厲害。他們對漢學的認真,超過中國漢人,所以我們漢人看到這些帝王,沒有不佩服的,他能夠享國兩百多年,不是沒有道理的。對於有地位、有身分,有學問又有財富這些人,賢人,歷史上有記載,我們稱讚,我們禮敬。還有更多的這些窮秀才,他們一生教書,國家養活他,有道理。考取秀才之後,國家就給一份糧食給你,你看《了凡四訓》裡頭說的,袁了凡考中秀才,一年可以國家給他九十多石米。九十多石他吃不完,他可以賣錢做其他的用途,那個時候國家給糧食,食物給你,他能夠把底下一代教好,全心全力教下一代,再自己表法,自己在這社會上,言行舉止都是大家的榜樣。

      所以中國古時候排名,士農工商,讀書人擺在最前面,為什麼?他給社會帶來安定和諧,培養國家下一代,替國家造就人才,值得人尊敬。德行第一,學問是第二,所學真的是變成所用,變成自己生活,他有能力家和萬事興,他有智慧,他懂得是非、懂得因果、懂得邪正,他居住的地方,鄰里鄉黨都受他的潛移默化,這種人要不要擺在第一,排在第一?中國從遠古到滿清,滿清滅亡之後,讀書人就下降了,現在是什麼第一?經商第一。你看士農工商,現在是商農工士,士擺在最下面,這一顛倒,我們就看清楚了,現在的社會,怎麼會變成這樣子?士農工商顛倒了,自自然然就變成這樣。變成什麼?士不甘心貧窮,那怎麼辦?開學店,大家都開店,辦私人補習班,在學校教書不認真教,教個一半,還留一半不教,逼著你一定要上他的學店,你不上他的學店你就考不取,讓讀書人變節了。讀書人在過去是聖賢的子孫,再窮苦也不敢丟祖宗的臉去為非作歹,他有良心,還有因果報應,他知道,現在良心沒有了。「人之初,性本善」,很多人懷疑,不管你怎麼樣懷疑,性還是本善,絕不因為你懷疑,它產生變化。本性本善,習性不善,過去連習性也善,為什麼?讀書人多,表演的人多,真幹的人多,現在沒有了,所以社會表現得一團糟。

      大家都在想用什麼方法,能恢復過去的安定和諧。十年前,我在馬來西亞講經,有這個緣分認識馬哈迪長老,老首相,那個時候他退下來兩年。我們見面,他第一句話就問我,他說法師,你看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我聽到這句話,我感到很驚訝,他是一個成功的首相,在位二十二年,很難得的,怎麼會問這個問題?對世界和平的信心喪失。當時我回答他,我說你能把四樁事情做好,世界和平出現。他說哪四樁?我說第一個,國家與國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二個,政黨與政黨;第三個,族群跟族群;第四個,宗教跟宗教,這四個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世界就和平了。他聽了之後說不出話來,我等了六、七分鐘,態度非常嚴肅,一句話說不出來,我只好接著告訴他,我說是難,非常不容易,非常棘手,但是,不是沒有辦法,辦法是有的,只要從宗教下手就行,為什麼?宗教有信徒,那就是它的潛勢力,如果能把它帶好,宗教回歸教育,互相學習,團結成一體,用他們傳教的方法來講經教學,會把人都教好了,沒有一個宗教不講倫理、不講道德、不講因果,每個宗教都講。每個宗教在教堂裡面,都能夠把這些東西提出來勸導大家。神職人員自己做到,做成榜樣給他看,這世界有救。畢竟這個世界,現在講民主,民主投票,信仰宗教的人比不信宗教的人多,我們的票源比他多,這就是潛力量。

      英國湯恩比說得好,宗教是人類所必需的,不能沒有的,人類先有宗教,後有文明,文明是宗教的產物。他說得好,這是個歷史哲學家,英國人,很有影響力,他說的。他是專門研究世界文化史的,他告訴我們,人類有歷史以來,這五千年歷史,曾經在這個地球上出現二十多種文明,現在都沒有了,都消失了,現在剩兩個,一個是中國,中國的文明在,另外一個就是歐洲科學技術的文明,就剩這兩個了。

      那我們想想他說的,先有宗教,後有文明,宗教是文明的根本,沒有宗教的文明,不會超過三百年就消失了。我們想想,中國的文明,有三個宗教做它的根,根深蒂固,這三個是儒釋道。所以我們想到,中國文明為什麼還存在?儒釋道還在,還沒滅,必須先把儒釋道消滅,然後中國文明就沒有了。誰能夠消滅中國儒釋道?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誰在消滅?我們自己在消滅,這個要知道。我們形式上在信教,實際上是叛教,與經典裡面的教誨不相應。

      佛教傳到中國來,大乘佛法全來了,印度沒有了,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家,佛教的精華是在大乘,在中國,在中國哪裡?在中國《大藏經》裡面,玄奘大師對這樁事情做了最大的貢獻。為什麼要翻成中文?中國的文字,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種能夠跟中國相比的。中國文字是表意的,外國的文字是表音的,音一、二百年之後就變了,所以人就看不懂了。我在英國的時候,談到文字的問題,英國的大學校長告訴我,現在的英國人對莎士比亞的作品看不懂了。這什麼原因?文字跟著言語走,兩百年它就會改變,三百年真的不認識了。如果說是兩百年再翻一次,翻成現代的白話文,兩百年又翻一次,翻個二、三次就不成樣子了,就不能看了。所以中國文字沒有這個問題,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孔子距離我們二千五百年,我們讀他的《論語》,看得懂,不會把意思看錯,我們能體會得是他的意思。這就是中國文字好,文言文好。所以中國把文變成文言,語言沒關係,夏商周三代中國並沒有統一,如果說統一是什麼?文化統一,「書同文,車同軌」,證明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這些東西有很多是相同,但是文字你怎麼念沒有關係,意思是一樣的,所以這一個文字,各種方言,方言就是從前的國語,還都保留著,但是意思都懂。這是外國文字所沒有的。那麼外國文字,現在他們明白了,如果要把它保存千年萬世不會改變的,統統要用文言文寫,就保留住了。

      要鼓勵大家學文言文,文言文縱然不普遍,沒有關係,學校,中學、大學應該學文言文。你能夠跟古人交流,幾千年古人留下來的典籍,《四庫全書》你能用得上,那是無盡的寶藏,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唐太宗編的這部《群書治要》,這是做實驗給我們看,他用這部書治國,唐朝的盛世跟漢朝可以比美,在中國歷史上,漢唐就代表了中國。這部東西寶貴。

      所以外國人,包括湯恩比,湯恩比已經過世了,晚年他說的,希望世界變成一個國家。他所擔心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核武戰爭,怎麼避免?全世界變成一個國家,國際戰爭就沒有了,可以避免核武,不至於人類毀滅。這菩薩心腸,用心良苦。那麼中國人怎麼統一?我相信就像夏商周那樣的,不是政治統一,不是軍事統一,也不是科學技術,也不是經濟貿易,是中國漢字文言文的統一,大家都學中國漢字文言文,都讀中國《群書治要》,都用這個來治國,就統一了,這多麼好!湯恩比說這個話,是在一九七一年,是在那個時代,說得真好!那個時候《群書治要》沒找出來,還不知道,我找出這部書來之後,我們才曉得,他說的話有道理。

      底下四句話,『隨經約令,不敢蹉跌,若於繩墨,咸為道慕』,還有這四句。這四句前面兩句,「約」,約束。「令」,命令、法律、教令,有這個意思。蹉跌,「蹉」,失足,跌倒,跌是跌倒。「繩墨」是指古時候木工用的,操作時候,「以墨繩彈畫之黑線,匠人依線施以斧鋸,不敢有毫釐之差」。這個工具現在沒有了,現在的科學的工具,比古時候進步多了,但是繩墨在中國用了幾千年,文章裡頭常常用它來做標準,顯示有個標準。

      極樂世界人人都遵守規矩,對於老師阿彌陀佛的教誨,決定不能違背。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李老師在世的時候常常提醒我們,他以台中蓮社做例子,蓮社同修,一萬個人裡面,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三、五個而已,提醒我們。這是六十五年前的事情,現在大概一萬個人當中,可能難得有一個。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們這些念佛人對於經、對於教確確實實沒有依教奉行,「隨經約令」這一句話,就是依教奉行,佛的經典天天在讀,沒去做,所以自己毛病習氣沒有辦法改過來。這些深重的習氣時時會發作,非常可怕,自己不知道,別人勸勉不歡喜,不但不聽,完全表示拒絕,甚至於掉頭而去,以後永不見面,這問題嚴重,而且就在我們眼前。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佛知道,阿彌陀佛為什麼不來接引你?你靠不住,你到極樂世界如果一發作,還影響別人,還破壞道場風氣,這怎麼能接引你?

      所以我常常勉勵同學,我們要把經典裡面的教訓認真做到,現在就做阿彌陀佛的好學生,到臨終,阿彌陀佛很歡喜的來接引你。你不能夠順從,不能依教奉行,人不知道,你能欺騙別人,你騙不了阿彌陀佛,你騙不了西方世界的大眾。這大眾裡面,有很多跟我們有關係的人,過去生生世世在一起的,什麼關係都有,我們往生,他們都隨著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到極樂世界又團聚了,無量劫來家親眷屬、同學、伴侶又回到極樂世界團聚,你說你多歡喜、多開心。如果我們不肯依教奉行,怕的就是去不了,這個不能不注意,不能不認真的學習。

      下面又說,本經《勤修堅持品》裡面有幾句經文,「隨順我教,當孝於佛,無得為妄,增減經法,於此同旨」。跟這個地方的經文,念老的註解,宗旨完全相同。我們學佛就看能不能堅持隨順佛陀教誨。當孝於佛,孝,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儒家講孝,以父母做代表;佛家講孝,以阿彌陀佛為代表,孝於佛。經教給我們,我們要認真努力把它做到。淨業三福最高的指導原則,不僅僅是淨宗,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統統都要遵守。我們淨宗學會在美國成立的時候,我只選了五段,簡單明瞭,必須要修的,第一科就是淨業三福,第一福,真正的福報,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對老師的教訓要遵守,跟父母一樣,「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只要是學佛就必須要遵守,它是所有戒律的大根大本。什麼是福?這四句就是福。有沒有人做到?別人做到做不到與我不相干,最重要的,我自己要反省,我有沒有做到。

      前面第一個孝道,第二個也是孝道,對老師,古時候師徒如父子,老師的兒女跟自己的關係跟親兄弟一樣,沒有兩樣,換句話說,一生當中都要互相照顧,所以老師教認真,為什麼?他自己的兒女不爭氣,他有好學生,將來他的兒女老了,他的學生會照顧他,他放心,知道感恩,知道報恩。現在沒有了,我們要努力提倡,怎麼提倡法?從自己做起,要做出榜樣來給大家看,這個不能不重要。修十善業,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想到這十句?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有沒有想到?遠離這三個惡,身清淨。口業是最容易造的,所以有四條,不妄語,絕對不欺騙人;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惡口是說話難聽;綺語是花言巧語,騙人,口要離這四種過失。後面是意,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痴,這叫三善根,一切善法都是從不貪、不瞋、不痴出生的。第一大福,福報,佛教給我們,我們沒有得第一大福,那是自己不肯做,自己真肯做就真得到,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在年輕的時候生活非常清苦,也沒福報,遇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我修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在家人求,出家人也需要,為什麼?弘法利生離不開這三樣,只是用途不一樣,出家人用在弘法利生,在家他用在享受,生活享受。

      第二福,第一福是對一般人,世間的,第二福是出家,出家要具足什麼條件?三個條件,第一個「受持三皈」,第二個「具足眾戒」,第三個「不犯威儀」,這三句都是屬於戒律。佛法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學習的目標是開智慧,智慧從哪裡開?從持戒下手,持戒就是放下。你看前面十善業,十善業道是戒律的根本,特別提出來身口意三業,三業裡頭最後又特別提出來,意業的貪瞋痴,貪要放下,瞋要放下,愚痴要放下。怎樣放下貪瞋痴?持戒,決定堅持,絕不違犯,佛教導我們的不能違犯。威儀,威儀是規矩、禮貌,無論是什麼地方,要講禮、要守禮。現在由於交通便捷,資訊發達,我們的活動空間延伸了,過去老死不相往來,到最近這個世紀交通還不是很方便,現在方便。換句話說,我們生活的空間大了,對於每個國家地區族群他們的風俗習慣都要了解、都要尊重、都要遵守,往來愈密切,將來才愈能團結在一起,共同創造社會安定,世界和平。

      淨業三福,最後一條是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後面這條四句,「發菩提心」重要,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就是覺悟。人最可怕的是無知,菩提反面就是愚痴,愚痴會做出很多錯事,對社會影響很大,對你的家庭、社會都會造成很多很嚴重的破壞。菩提心,佛經裡面講得很多,但是不好懂,通常我們看到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菩提心的體,菩提心從哪裡發的?從直心。直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妄心裡頭沒有菩提,我們起心動念不是菩提。真心,真心好,什麼是真心?離開妄心就是真心,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菩提心。

      底下一句,「深信因果」,這個因果是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因果,不是普通的,普通的因果相信的人很多,大家都知道這是對菩薩說的。菩薩希望成佛,那你要深信因果,什麼是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很多菩薩不相信,所以很多人不相信,你就別怪他,菩薩都不信,人怎麼會相信。要能深信因果的人,這人很了不起,這個人就像佛經上說的,過去無量劫中,他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得人身,遇到佛法,又得諸佛如來的加持,他才肯相信。我們今天,如果對於念佛往生半信半疑,自己就知道過去生中未曾供養那麼多諸佛,沒有那麼大的福報,所以才半信半疑。那真心就太可貴了,真心是什麼?你這一生成佛的機緣就到了。

      這裡頭還有一句,無得為妄,增減經法。這在末法裡頭,這個現象出來了,現在很多,為什麼?把佛經改了,隨著他自己的意思改了,也印出來出版,對佛法沒有相當深基礎的人,就會被騙了。這種宣傳小冊子,由於現在印刷術太發達,成本太低,流通的這些東西,我們打開一看,裡面有真的、有假的,在經書裡面抄來的,經文偈頌是真的,後面他自己寫的是假的。你看看,增減經法,添枝添葉,他增的,減的什麼?他把它刪掉的。這個都是大錯特錯,這個造的罪業重,將來的果報在無間地獄,地藏菩薩再慈悲也救不了他。所以過去,我們在增減經法裡面,你去看會集本,王龍舒的會集本有沒有?有,少,不多,只有幾句。魏默深的本子也有,夏蓮老這個本子裡頭就找不到了,他這個本子裡頭,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五種原譯本的原文,把它重新組合編成會集本,一字一句不敢改動,這真正做到了。所以夏老會集本值得人尊敬,在此地,確實是負責任,為會集本做一個標準的本子,為《無量壽經》標準本子。所以這個本子出來之後,魏默深的本子、王龍舒的本子,學習的人就很少了。非常可惜,這個本子印光法師沒看到,如果印祖看到給我們作證,我們對這個本子就沒有疑惑了,也不敢毀謗。

      印祖雖然沒見到,非常難得,在現在的社會,二O一三年之前,南陽海賢老和尚給我們作證,他這個作證,也是過去沒有的例子,也很時髦,拿著一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套書就是尊重會集本,為會集本辯別。宏琳法師他的這篇文章很長,在這裡面,你讀了他這個,你才懂得會集本有,從翻經那一天就是會集本。《四十二章經》,是摩騰、竺法蘭到中國翻的第一部經。佛有沒有說四十二章經?沒有,這裡頭四十二段,都是他從佛經裡頭選出來的,選了四十二段,每一段確實都是佛說的,這就是會集。為什麼?佛法初到中國來,介紹給中國人,要用簡單明瞭,一說他就懂,聽的人才歡喜。歷代翻經 有,有許多經是會集,會集古人叫合經,兩種合在一起,三種合在一起,四種合在一起叫合經,不叫會集,叫合經,那就是我們現在的會集本。

      所以這底下一句,也是佛經上常提醒我們的,「蓋離經一字,便同魔說。世之行人,唯當以聖言量為依止也。」這個話大家要記住,你們聽我講經,我講的跟經文講的要是有不妥當地方以經為主,不能以我說的為主,這個大家要知道,別人敢說我不敢說。

      我學經教跟李老師,我不敢學,為什麼?自己沒有這個程度,沒有這個能力。老師說,經沒人講了,怎麼辦?鼓勵我們發心。我們怎麼講法?講註解,照古人的註解講,這是最好的,古人都是有修有證,靠得住。今人,指定哪幾個,老師指定的,印光大師的可以聽,沒有問題;諦閑老和尚的沒有問題,這個舉出,好像舉出六個,六個還是七個人,有圓瑛法師,有諦閑法師。這幾個老法師,諦閑法師的學生,真正有成就的也有一、二個,不是每個人都可靠。所以讓我們做學生學經教的,古人東西看不懂,看現在人,老師為我們介紹的;不是老師介紹的,可以看看,要很用心的去斟酌可不可以引用,千萬不要讓聽眾產生誤會,這個重要。就是此地念老說的,要以聖言量為依止。聖言量是經典,經是佛說的,可以;不是佛說的不能依靠。現在世界動亂,災難很多,偽造的經典多,全世界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美國也有、歐洲也有、非洲也有,我們都要非常小心謹慎。最可靠的、最簡單的,那要真有信心、最大福報的人,就一句阿彌陀佛。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保證你往生極樂世界,你相不相信?

      《無量壽經》太長了,我沒有時間讀。我們編了一個課誦本,早課念《無量壽經》第六品,是四十八願,晚上念《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個六品經就夠了,這個好!三十二品,從這品讀起。到三十三是不是「勸諭策進」。從第三十二,我記得一共是六品,到三十七品,這六品經裡面,偏重在戒律、因果,非常重要,我們把它當作戒律來看,多半說我們末法時期這些學人所產生的弊病。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