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8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221
- 222
- 223
- 224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242
- 243
- 244
- 245
- 246
- 247
- 248
- 249
- 250
- 251
- 252
- 253
- 254
- 255
- 256
- 257
- 258
- 259
- 260
- 261
- 262
- 263
- 264
- 265
- 266
- 267
- 268
- 269
- 270
- 271
- 272
- 273
- 274
- 275
- 276
- 277
- 278
- 279
- 280
- 281
- 282
- 283
- 284
- 285
- 286
- 287
- 288
- 289
- 290
- 291
- 292
- 293
- 294
- 295
- 296
- 297
- 298
- 299
- 300
- 301
- 302
- 303
- 304
- 305
- 306
- 307
- 308
- 309
- 310
- 311
- 312
- 313
- 314
- 315
- 316
- 317
- 318
- 319
- 320
- 321
- 322
- 323
- 324
- 325
- 326
- 327
- 328
- 329
- 330
- 331
- 332
- 333
- 334
- 335
- 336
- 337
- 338
- 339
- 340
- 341
- 342
- 343
- 344
- 345
- 346
- 347
- 348
- 349
- 350
- 351
- 352
- 353
- 354
- 355
- 356
- 357
- 358
- 359
- 360
- 361
- 362
- 363
- 364
- 365
- 366
- 367
- 368
- 369
- 370
- 371
- 372
- 373
- 374
- 375
- 376
- 377
- 378
- 379
- 380
- 381
- 382
- 383
- 384
- 385
- 386
- 387
- 388
- 389
- 390
- 391
- 392
- 393
- 394
- 395
- 396
- 397
- 398
- 399
- 400
- 401
- 402
- 403
- 404
- 405
- 406
- 407
- 408
- 409
- 410
- 411
- 412
- 413
- 414
- 415
- 416
- 417
- 418
- 419
- 420
- 421
- 422
- 423
- 424
- 425
- 426
- 427
- 428
- 429
- 430
- 431
- 432
- 433
- 434
- 435
- 436
- 437
- 438
- 439
- 440
- 441
- 442
- 443
- 444
- 445
- 446
- 447
- 448
- 449
- 450
- 451
- 452
- 453
- 454
- 455
- 456
- 457
- 458
- 459
- 460
- 461
- 462
- 463
- 464
- 465
- 466
- 467
- 468
- 469
- 470
- 471
- 472
- 473
- 474
- 475
- 476
- 477
- 478
- 479
- 480
- 481
- 482
- 483
- 484
- 485
- 486
- 487
- 488
- 489
- 490
- 491
- 492
- 493
- 494
- 495
- 496
- 497
- 498
- 499
- 500
- 501
- 502
- 503
- 504
- 505
- 506
- 507
- 508
淨空老和尚於2014年3月9日啟講,2017年11月4日圓滿。
第四回學習,主要是將《科註》訂正,做成圓滿本子,正式流通。經典所說道理,完全落實在自己身心,收穫就大了。生死自在,想往生真能去得了,想多住幾年不礙事。《印光大師全集》跟會集本,一段一段對照,這個功德無量,對夏蓮公信心不足的人有很大幫助,我也隨喜學習。聞此經者,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奉勸後賢,普同信受。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四集) 2016/10/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39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經文,第九O三頁倒數第五行,科題,「諭憂惱勸捨」。分兩段,第一大段,「共爭不急」。這也分兩個小段,第一段「勤務惡苦」。這一段經文往下這幾品,我們是從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個六品經是世尊在無量壽會給我們講的戒律。佛法總的來說,不外戒定慧三學,每一次講演都離不開這三個主題。既然是戒律,我們就必須遵守,不能不守,不能守就不能得定。我們隨俗,淺而言之得不到清淨心,得不到清淨心,念佛就不相應,往生就有障礙。我們要想像海賢老和尚那些人一樣,臨終時候自在往生,沒有痛苦,說走就走了,那學習這些經文比什麼都重要。請看經文,這是說眾生很勤快幹什麼?造惡,現在世間人確實如此。經文: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
佛法裡頭提到,我們現前生活環境總離不開苦惡,惡是因,苦是果。這一段念老的註解,「首明」,這品經一開端就說明,「此土眾生普皆憂惱,勸令厭離」。是不是真的?一甲子之前,六十年之前我們還很年輕,二十幾歲,沒有想到苦,雖然苦好像日子還能過得去,每天還是笑臉常開,沒感覺到苦。這六十年,十年十年做一個比較,那就是讓我們真正感到苦,意識到苦,十年很明顯。到現在,現在不是十年,現在每一年比一年苦,我們看到了,我們感覺到了。一年比一年苦什麼原因?造的這個業一年比一年重,惡業。苦從哪裡來的?惡業所感的,惡業是因,艱難是苦。佛在這邊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世間人,這個經在地球上講的就是地球人,地球人在幹什麼?大家都在爭,拼命的在爭。爭什麼?都不是重要的事情,我們常講,雞毛蒜皮的事情。
念老的註解說得好,這第一句,「指世人皆共爭無關緊要之俗務」,世間事真是無關緊要,「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什麼是大事?生死是大事。「不知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年歲愈大感觸愈深,小時候、年輕時候,小時候在一起玩耍的同伴,壯年的時候在一塊共事的朋友,大部分都不在了,於是感覺到生死事大,漸漸什麼?漸漸就輪到我自己了。我自己怎麼辦?不學佛的人疏忽、大意了,到死那個爭的念頭還沒有斷,還沒有放下,到哪裡去了?六道輪迴是他的果報。念老在這裡說得好,不重視本身急迫之大事,不知道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但貪名利」,沒有得到想盡方法要得到,得到之後又怕它丟掉,怕失掉。「故憂苦萬端,無有出期」,他沒辦法從這個痛苦裡面跳出來。
「如《會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緩急。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先要找到一個今天晚上住的地方,「而後卻出幹事」。等到天黑的時候有投身之地,先把旅館找好。這是一般旅行的人都知道,旅行第一個把旅館訂好。現在交通方便,無論是乘車、坐船、飛機,先把航班安排好,然後再把晚上到達的時候旅館訂好,再辦事就不急了,事情辦完可以好好休息。現在我們在這個世間,到這個世間來,我來了九十年,在這個世間住九十年的不多,多半五、六十歲走的,很多,七、八十歲走的,比比皆是。走了,我們看到了,我們會不會去想他到哪裡去了?真正學佛的人,猜想,正是所謂八九不離十。為什麼?經典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只要念熟、念明白,這樁事情你就明白了。明白了,自己該怎麼辦?
我們今天遇到無比殊勝的大法,不是普通一般法門。大乘經裡頭同學們都知道《華嚴》第一殊勝,《華嚴》修學有困難,分量太大,沒有老師;《法華》也殊勝,都沒有老師教。而有一個比《法華》、《華嚴》還要殊勝的法門,老師還挺多的,不乏善知識,這就是淨宗法門。海賢三聖為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他們往生了,自在往生,往生之前身心健康,沒有一絲毫老病死,沒有這個現象。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身體健康,一百一十二歲還爬樹去摘柿子。有信徒來看他,他去摘柿子分給大家吃,一百一十二歲。也是表演給我們看的,雖然年歲大了,體力不衰,跟年輕人一樣,年輕人能上樹,他也能上樹;年輕人能工作,他也能工作。往生的那天,白天,他工作了一天,在大菜園裡面整地、除草、澆水,樣樣都幹,從早幹到晚,晚上往生了。沒有說我今天晚上往生,我現在可以休息一下,多念一點佛,他沒有。其實他的佛號不妨礙工作,工作不妨礙念佛,他佛號沒間斷,跟阿彌陀佛約定,時間到了,佛來接引,他真走了。
這樁事情距離我們眼前不太久,今年二O一六年,他是二O一三年一月走的。阿彌陀佛跟他約定說,你看到有一本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阿彌陀佛就來接他往生。他天天盼望,他不認識字,他沒有念過書,所以不可能有人送書給他看,不可能。怎麼偏偏就有這回事情,有個人帶了一本書去送給他,也可能不是送給他,他自己看的,被老和尚看見了:你帶的有書,什麼書?他把書名一報,老和尚非常歡喜,阿彌陀佛跟他約定的,一點都不假,真有人送這本書來。穿袍搭衣,捧在手上,請人給他照相,第三天就走了。做給我們看的,我們學佛、念佛不能輸給他,他能自在往生,我也想自在往生,能不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到,為什麼?你本來是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但我們本來是佛,所有的動物、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都是佛。樹有樹神,花有花神,草木有草木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我們就知道,這一切萬物同是一個根生的,這個根就是真心。誰的真心?自己的真心。
諸位必須要明瞭,真心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這個世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六道輪迴都是同一個心生的,這一切萬事萬物跟我們什麼關係,你真搞清楚、搞明白,對佛說的不懷疑了,你就會肯定跟我是一體。不是一家,是一體!大乘經上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可以這麼說法,十方三世萬事萬物共同一法身,一體!學佛目的是什麼?回歸自性,就成佛了。我們凡夫很久很久迷失了自性,變成十法界眾生,變成六道輪迴的眾生,墮落成這個樣子。現前居住的環境是一年不如一年,這是事實,稍稍有一點知識的人都能覺察。雖能覺察,無可奈何,怎麼辦?我們是無比的幸運,遇到佛法,遇到淨宗,遇到《無量壽經》,遇到會集本,這個福報太大太大了!我們所遇到的,你要都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能量可以保證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在這一生圓滿成就。我們不能夠不記住,不能不認真去幹,信、願、持名,就能往生淨土。真信,沒有絲毫懷疑;真願,願心堅定,絕沒有改變;念念念著阿彌陀佛,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就決定得生淨土。這是大事!無量劫來,無論在哪一道,頭等大事,沒有比這更大的了,你能認識這一點,你的智慧福報沒有眾生能跟你相比,一生必定圓滿成就。
我們看前面《會疏》的比喻,「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花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大限到來,生蓮花中,不落惡道。「然諸人緩於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經營。大命將盡,雖悔何益。」我這樣的年歲,天天都可以往生,到底往生到哪裡去,這個不能不知道,要再搞輪迴,那就大錯特錯了。脫離輪迴,生十法界四聖法界,不究竟,不圓滿。從四聖法界去修,聲聞修成緣覺,緣覺修成菩薩,菩薩修成佛,佛超越十法界,這個時間要論劫數算,太長了,很辛苦。那是什麼?不知道有這個法門,不知道有這樣的大道。這個確實真是高速公路,我們找到了,不要費很長的時間,就能達到目的地。所以這是現前火急之事,什麼火急?大命將盡我到哪裡去?如果不生淨土,肯定依舊留在六道輪迴,能不畏懼嗎?
前面給大家報告的,宋朝瑩珂法師他覺悟了,真覺悟了,若不往生決定墮地獄,想到地獄苦,這個機會抓住了。勸他的人沒有抓住機會,他抓住機會,三天三夜,不眠不吃,一句佛號不間斷,真的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慈悲,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那我們為什麼見不到?他為什麼能見到?他的心懇切,沒有雜念,所以三天把佛念來了。我們的心雜亂,妄想很多,雜念很多,對於往生極樂世界半信半疑,所以我們天天念佛,阿彌陀佛沒現身,原因就在此地。過失在我們自己,佛沒過失,有感他就應。你真想往生,能像海賢一樣,能像瑩珂一樣,我們相信阿彌陀佛決定現前。
我們再看念老的註解。『劇惡極苦』,「劇」是大的意思,也是甚的意思。「《濁世惡苦品》曰: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又曰: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惡是因,苦是果。殺盜淫妄酒,是為劇惡」。誰知道?知道就把這五樣東西斷掉了。佛教我們初學,初學佛師父教你什麼?三皈五戒。三皈五戒能幫助你離苦得樂,你要真知道。佛給我們說出,真正知道不容易,為什麼?真正知道他就做到,他還沒有做到,他不是真正知道,他還敢造,他還沒有畏懼,比瑩珂法師差遠了。瑩珂法師出家人,破戒比丘,殺盜淫妄酒他幹,幹的時候不曉得,以後有人告訴他,這要墮地獄,他相信,墮地獄太可怕了,趕緊回頭。他自己承認,如果沒有辦法往生,肯定墮地獄,要想不墮地獄,唯一的方法就是求生極樂世界,完全要依靠阿彌陀佛才能成就。這是劇惡,佛說的,釋迦佛說的,阿彌陀佛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這個說法,造惡感惡果。譬如大火,焚燒人身。惡是因,苦是果。殺盜淫妄酒是劇惡。「造惡感受惡果,名為五痛五燒,如火燒身,故曰極苦」。「又《會疏》曰:人世炎炎,猶如火聚,故云劇惡極苦。」這個地方是把最重要的,佛說出來了,簡單明瞭。三皈受了,沒做到;五戒受了,也沒有做到。三皈五戒,在家居士都可以受、都得要受,真能依教奉行就能得清淨心,就能開慧、開智慧,就能保證你往生淨土。
來看我們這個世間眾生,他是如何經營自己的修行?『勤身營務,以自給濟』。《會疏》裡面給我們講解的,「營謂經營,專力於事云務」,服務;「以是勤勞其身,故云勤身」。「給者,相足也。以物饒足為給。又給者,供給也」。我們身體想要的,幾個人不求物質的供養,為衣食住行、娛樂,浪費多少心思、多少時間,多少歲月空過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的榜樣,他住在河南南陽,河南就是黃河之南,現在冬天應該下雪了。他的衣服只是春夏秋冬四季幾件衣服而已,冬天保暖的衣服一、二件就夠了,夏天天熱換洗應該三套就夠了,夠換洗了,多的供給大眾。老和尚信徒多,有人供養,年輕的小和尚沒人供養,老和尚要照顧,老和尚要栽培他們,佛法得後繼有人,如果沒有人承傳,法脈就斷了,那個罪很重。所以我們自己學,希望成就,我們還要勸別人學,這叫弘法利生;還要找傳人,能夠接班的,這個重要。能有一、二個接班的,可以了;能夠有七八個、十幾個更好,那很少。接班人不容易,接班人得真幹,要真幹、要聽話、要喜歡學習才能夠承傳大法,特別是淨宗,淨宗做榜樣,第一功德。
「濟者度也。故知經義為」,這兩句話,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勤勞其身,經營事務,求能自給自足,以度此生」。這個標準不能太高,住在這個地區,現在地球由於交通方便,距離就縮短了,跟從前不一樣。從前這個寺廟庵堂,尤其是山林、曠野小寺廟,真的是非常清靜,生活簡單,需要不多就能維持。現在交通便捷,我們的生活空間大了,有很多同參道友距離遙遠,大家在一起參學比較難,那便捷的交通也能做到。一個法師經營幾個道場,在現在是很普通的事。經營幾個道場,如果說是亞洲有、歐洲有、美洲也有,一年要環球走幾趟?至少要一、二趟。物資需要肯定比從前要多,但是不過分就好,總是要記住常布施。
「如《會疏》曰:士農工商,為給自身,故云以自給濟。給,供給也。濟,周濟也。」有對自己,有對別人,這個文字古人寫的。古時候的社會安定,為什麼安定?我們看這四個字,看它排列的順序就知道,社會有秩序,不亂。士放在第一,也就是在社會上,讀書人的地位最高,這表什麼?尊重知識,中國人還不是講知識,講智慧,尊重智慧。讀書人有智慧,是真的,不是假的。智慧從哪裡來的?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雖有,迷了。所以一定要學習,破迷開悟智慧就能現前,智慧現前福報也現前,它有連帶關係。所以讀書擺在第一,讀書人懂得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真懂得,為什麼?他做到了,完全表演在日常生活當中,居家、工作、待人接物他都做到了。這是個好人,有智慧,有道德,是社會大眾的榜樣。這樣的人多了,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天下太平。把他擺第一。第二個,農,農夫,農夫擺在第二。農夫勤勞工作,種植糧食,供給社會大眾。我們要感他恩,沒有他們,這吃的東西從哪來?每一餐吃飯,都應該迴向給他們,感恩。第三是工,工在農後面,食比工作更重要,食物缺乏,生命不能維持,衣服缺乏也還能熬過,沒有糧食不行,農比工重要,工是次要。最後是商,商是販賣,他不是製造,他是販賣,所以商擺在最後。社會上如果是對士農工商能夠做到尊重的,這個社會就安定,這個世界就太平。
現在我們看看,現在這個世界正好顛倒,商人是第一,他有財富,工人是第二,農民是第三,念書的人最不值錢,擺在最後。所以,現在念書的人也變成商人,辦學,辦補習班,學店,收很高的學費,不繳學費就不教你,現在變成這樣的。古時候,民國初年,滿清末年,不是這樣,教書不能收學費,收學費就變成開店了。所以從前讀書的機會多,只要你能夠讀書,老師都歡喜,家境清寒不收學費,家貧窮日子過不去,老師還要拿錢來幫助學生。沒有一個老師是問學生要錢的,要跟家長要談條件,沒有,它不是商業,它是教育。一直教育你成人,然後參加國家考試。考試及格,錄取了,你的生活就有保障,國家給你。我們讀《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小時候考中秀才,十五歲以後考中秀才,國家就養他,每年給他九十多石稻米。當然他吃不完,吃不完他可以賣錢來養家。所以讀書人可以一輩子讀書,生活是比較清苦,國家養你。這批人是社會安定的影響人,他們是無名英雄,把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做出來給大家看,所以讀書人對社會的貢獻很大。世世代代的人才從哪裡來的?都是這些人教出來的。現在師道沒有了,孝道沒有了、師道沒有了,社會亂了,亂到今天,讓我們感覺到非常嚴重。這不是小亂,是大亂。這個亂象帶給人更苦,但是人不覺悟,造的業一年比一年重,災難也一年比一年多,非常可怕。我們要反過來勤身營務,不是以自給濟,是如何幫助苦難的眾生,幫助他們就對了,這就是菩薩。這邊講的是因果。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起惑妄作」,這是講因。
【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
主要是後頭這兩句,前面是指社會大眾,無論是尊卑,是貧富,是少長,是男女,沒有例外的,都是『累念積慮』。「世人位高者尊,位低者卑;財多者富,財少者貧;年老者長,年幼者少,種種不同之男男女女,無不同此愚痴貪欲之心,苦心積慮,憂念重重,奔波勞碌,無有已時」。這把我們現前狀況都寫出來了,好像今天的社會,佛菩薩都看到了,要不然他怎麼知道?這麼複雜的因果怎麼產生的?我今年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和平會議,難得教科文組織把我們這些與會的人員,信仰不同的宗教,有代表性的都請出來,幫助我們做了一個圓桌會議,全是宗教信徒,有二十多個人。我很感謝教科文組織的安排,都是世界上各個宗教的代表。坐在我旁邊的,靠著我們左手隔壁這位,是教廷的大使,就是天主教梵蒂岡駐聯合國的大使。我們談到世風日下,談到這個問題,都感到很憂慮,怎麼會有這種情形?這教廷大使說了一句話,我很佩服,他告訴大家,今天社會所以變成這樣,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無知,就是佛法的愚痴,貪瞋痴,講得好!他要有智慧,不會做這些壞事,就是無知,真的是無知,所以隨著自己的欲望,隨著自己的好惡,他敢違背戒律,他敢違背經典,以宗教的身分取得名聞利養,或者是說取得豐厚的物質精神的享受。講得好!
回過頭來,我們就在這個經文上看,古時候的人有智慧,不迷惑顛倒,為什麼?有一批讀書人幫助他們,他們有問題都向讀書人請教。乃至於遇到鬥爭的時候,也請一位讀書人,給我們評評理,讀書人給他們一解一勸,和好如初,問題就解決了。他不需要警察,不需要司法機關,不需要,教書的這些秀才們,他們就把問題解決了,多省事!現在,士農工商顛倒就是無知。要有知,不是這個排列法,士農工商是對的,商工農士是錯誤的。由於愚痴,無知,所以控制不了貪欲的心,起心動念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還得了嗎?所以說這些人,這個世間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都是愚痴,都有貪欲愚痴之心,苦心積慮,憂念重重,總而言之,身心不安。這是描繪我們現在的狀況。無有已時,沒有中斷,奔波勞碌。「故曰:累念積慮,為心」,這個心就是妄念、妄想,「走使」,言語造作都聽妄念指揮,都為妄念服務,這個問題嚴重。
「義寂師曰:累念於既往,積慮於未至,故云累念積慮。常為欲心所驅役,嘈雜奔波,故云為心走使」,這個心就是妄想。「意謂思憶過去是累念」,想過去,「憂慮未來名積慮。故此心念,無有安時。因心有所欲,身必隨之。例如欲購愛物」,你喜歡心愛的東西,「則不顧擁擠雜亂,奔波排隊。故曰為心走使」。這是念老看到現在購物的商場,大家要排隊,這是他所看到的,跟經上就對上號了。「蓋謂積於心念之中,俱是財物,故名累念積慮」。「如嘉祥疏以心財相積不捨」,這個人心,心裡頭只想到財,不能把它丟掉,希望這個財愈來愈多。這個現象,今天在這個地球上非常普遍,你去問十個人,十個人都點頭,對的,我就是這個心,我就幹這個事;你問一百個人,一百個人點頭說對的,你問一萬個人,一萬個人也點頭都說對的,怎麼辦?現代社會,我們說一年不如一年,就是說的這個現象。
有沒有人肯把欲望放下?別人爭,我不爭了,我脫離這個隊伍。這是少數明白人,不能說沒有明白人,有明白人,明白人知足常樂。生活所需要不要?要,適可而止。衣服能穿暖,飯能吃得飽,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不再求了,心定了。沒有欲望,心定了,心定就開智慧,心定身行就端正,佛陀教給我們的三皈五戒自然能夠表演出來,為廣大社會大眾做一個學佛的好榜樣。海賢老和尚生活在世間就是給我們表法。他是鄉下小廟,早年是草蓋的,沒有瓦屋,就是茅蓬。房子不大,只有幾間房,廟裡只住五個人。他勤奮勞作,種糧食,種菜,種水果樹,每一年收成都很不錯,周邊靠他救濟的上萬人。老和尚真不簡單。廟裡的信徒我們想不會很多,因為它太偏僻,又不出名,沒有人知道。人口也不多,帶頭勞作。所以這個小村,這個地區,真正是福地。老和尚用身教,不是言教,身教,做榜樣給大家看,大家都跟他學習。他老人家一往生,這個地方漸漸出名了,現在去觀光旅遊朝聖的人愈來愈多。
現在人無論是老是少,是貧是富,是男是女,心裡面就是物質享受、精神享受;精神享受不是聖賢,可以用物質享受來包括,精神還是沒有離開物質。他們是不能吃苦的,是不願意操勞的,這些現象愈來愈嚴重,因不好。註解裡頭說得好,《嘉祥疏》裡頭這一句話說得太好了,「以心財相積不捨,釋累念積慮。以勤求無寧,釋為心走使。」說得好!念老說:「蓋謂積於心念之中,俱是財物,故名累念積慮。勤欲求得,故身心不安,是名為心走使」。「又憬興曰:為心走使者,如渴鹿逐於陽炎,翳眼弄於空華,皆為愛水之心,不了病華,而走馳故。」陽炎,我們這個地方的人很難懂,為什麼?沒見過。如果在北方能見到,曠野會見到,這是地上的一種氣,地氣。日光照的時候,從地面升起來,遠看好像是水,像波浪一樣,像水,它是假的。鹿是畜生,不知道,牠渴了想喝水,看到前面陽炎以為是水,永遠找不到。這是比喻,渴鹿陽炎是比喻,是沙漠當中出現的幻相。在曠野我們在行車的時候,美國這個大路路很長,曠野很多,也看到這個現象。這是愛水之心,就是貪心,貪心熾盛,不認識、不了解是病華,而走馳的。這個世界處處確實是病源,你要不小心,吃的東西有問題,喝的水有問題,居住的環境有問題,甚至於空氣有問題,這個日子怎麼過?
我們不能不知道,住在海洋邊上,有些很偏僻的地方,真好,像世外桃源,但是又擔心,海水要上升怎麼辦?科學家告訴我們,氣候暖化,海水會上升,南北極的冰會融化,如果融化上升,會上升六公尺,也就差不多一間房子這麼高,這問題嚴重。海邊最怕的是海嘯,海嘯是沒有法子避免的,佛法說共業所感。要化解災難,佛法有方法,斷惡修善,把我們不好的念頭、貪瞋痴慢疑的念頭放下。我勸學佛的同修,特別是年輕的同修,我勸他們,真正要能契入佛的境界,要學釋迦牟尼佛,放下貪瞋痴慢疑。這是我們的心,境隨心轉,身體是境,我們如果沒有貪瞋痴慢疑,你的身體會健康,會長壽。貪瞋痴慢疑是病毒,貪吃,貪喝,只要有貪,有你所愛好的,都是麻煩,人不能有貪心。現在外面物質的誘惑太大,你禁不起誘惑,你就墮落到貪瞋痴裡去了,你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內要捨貪瞋痴慢疑,對於聖人的遺教要相信,不能懷疑,懷疑你就把緣丟掉了。你要多學,向古人學,古人留下來都是最好的東西。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們留下來的叫做經。所以經的標準不是普通標準,是徹悟。所以佛所說的稱經,中國聖人所說的稱經。中國自己有五經,有十三經,決定要相信,決定要向它學習,你就對了。那是幾千年累積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現在找不到,以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典籍做教科書,認真學習,這就是古德對我們的加被。
中國人很幸運,老祖宗的東西留下來了,這世界只有一家,其他沒聽說過。歐洲也有一些古籍,一千年、二千年留下來的東西,怎麼樣?沒有人能看懂,文字跟現在不一樣,看不懂,只能夠考訂它什麼年代,在哪裡發現的。不像中國,中國再古老,只要是有變成文字,我們都能懂。中國的文字到我們現在,大概有四千五百年,要從伏羲畫八卦那個時候開始算,那是五千年。黃帝四千五百年,倉頡造字,在中國開始有文字。所以中國文字好,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幾千年前的人寫的書現在看得懂,傳到以後,千年萬年,後人也能看得懂,這才叫寶!所以這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我們有理由相信,三、五十年之後,全世界都會學中文,學中國的文言文,中國古文文言文會變成世界語言。為什麼?他們想把他們的東西保存給後世,就這個道理。最好的例子是佛經。你看佛法傳到中國,把佛法翻成中文,印度人知道了,有這麼好的東西,所以把所有大乘經典,全部都想盡方法送到中國來,翻成中文之後,這個經就可以流傳千年萬世,人看得懂。如果是梵文寫的,原書是梵文寫的,梵文寫的現在幾個人能看懂?一個都沒有了。這就是古印度這些高僧大德,看重中國文字,送到中國來,翻成中國的文言。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現在全世界許多國家,有它自己的文字,統統是拼音的,也跟梵文一樣,有這個問題。以後怎麼辦?學梵文統統翻成中文。所以中國文字好!
歐洲一些漢學家,沒有一個不讚歎的,沒有人不主張去學中國漢文。為什麼?你學了中國漢文,你有能力讀《四庫全書》。《四庫全書》至少是三千年,中國古聖先賢他們的智慧,修學教學的理念、方法、經驗都在其中,那是寶!你能夠好好的學,能夠解決問題。這麼大的叢書,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家。我們要認真努力,要想盡方法把它傳下去,不能讓它中斷,中斷就不得了。中國人要把自己文明中斷掉了,那真的是亡國滅種。所以要想盡方法保留,最好的方法就是向全世界流通。現在我們就用這個來做實驗,用《群書治要》,我們現在有十一種翻譯本,十一種不同的文字,希望流通全世界。主要國家的文字大概都有了,在十一種裡頭。我們在聯合國分贈送給每一個國家的大使代表,他們先看到,沒有一個不讚歎,沒有一個不歡喜,這是好現象。我們看到這種現象,信心增長了,願心堅定了,我們沒有懷疑,一往直前,希望把文言文介紹給全世界。
心裡頭不要想財物,名聞利養統統放下,沒有不要,有也不要。我這一生書沒念得好,生在戰爭時代受盡了折磨,十四歲就自己照顧自己。離開家,繳不起學費,沒有辦法再繼續讀書,找個小工作,十四歲就要自己養活自己。生在農村,沒有任何人事關係,沒有人幫助。出家之後,緣不足,我們一生目標定在講經教學,不建道場,不領眾。所以我一生做到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我聽到有人告訴我,有些地方,中國外國都有,打著我的名號,說創辦這個、創辦那個,建立道場,甚至於是學堂,諸位同修要知道那都是假的,我自己沒有道場,我怎麼會幫助別人建道場,哪有這種道理?我自己沒有信徒,我怎麼會拉信徒?有人說我信徒很多,錯了。我的聽眾不少,這是真的,因為我講經用電視,十幾年了。二OO三年開始,十幾年了;用網路更早,大概有二十年。所以這些東西,我沒有講堂,怎麼辦?他聽我講經在家裡,打開電視就可以,聽眾不少,不是信徒,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我相信認識我的人多,每一次我出國,在機場都有很多人跟我點頭,我都不認識,原來那些都是網路上的聽眾。所以諸位要曉得,了解事實真相。
我也不要錢,過去大家的供養,我都拿來印經,印經擺在第一。現在印經數量很大了,連中國大叢書《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我買了一百一十二套,《四庫薈要》買了三百三十多套,美金差不多兩千萬元,幹這個幹掉了。現在我也不買書了,但是我跟英國合作辦漢學院,古漢語學院,跟一般大學裡面中文系不一樣,我是搞古漢語,目的是培養有能力讀、教《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的精華篇,就是唐太宗編的《群書治要》,我們漢學院主要修的,必修的課程就是這一部《群書治要》。《群書治要》裡面是從六十六種古籍裡面選出來的,選的內容是什麼?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要想一生得到幸福、美滿、快樂,這個書可以幫助你;你要想你的家庭幸福,家和萬事興,這本書也能幫助你。幫助你工作一帆風順、家庭幸福美滿,幫助社會安定,幫助國家富強,幫助天下太平,這個書可以做到。這是中國古籍裡頭的精華篇,我們以《群書治要》為中心。將來培訓這些人,我是全部五十個人,五十個名額都是用獎學金幫助他們,獎學金包括學費、包括生活費用,我們試驗辦五年到十年。至少是五年,把這批學生,我只要三十到五十個人,他們將來都是漢學最好的老師,這樣就有傳人,不會中斷了,他們有能力在大學中文系裡面教書。他們畢業之後有學位,我們威爾士大學有博士學位,世界上都承認的,所以他們就有能力去教大學中文系。
我們最終極的希望,是希望這些朋友們、同修們將來都生活在一起,我們搞一個彌陀村,我們互相照顧,一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互相照顧。身體好的,我們都希望他能夠參與將來的附中、附小教小朋友,扎根還是要從幼兒下手,十幾二十歲進來的都是半路出家,不太可靠。真正可靠要從兒童四、五歲就開始,學《弟子規》、學《三字經》、學《百家姓》,學這些東西,我們完全採用古時候的教材,不用現代的。所以我們自己不需要編課程。我們有碩士班、有博士班。儒釋道必修的課程,儒是四書五經;佛,我選了兩種,《金剛經》、《無量壽經》;道,選了兩種,《老子》、《莊子.內篇》,這就是漢學院必修課程。另外各人喜歡什麼東西,在《四庫》裡頭找,找到你喜歡的,一生專攻一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一部通了,部部都通,為什麼?開智慧。
這部書選中的,要讀遍數,至少要念三千遍。念三千遍之後,你做一次講演,從頭到尾講一遍給我們聽,智慧開了,你會講了。三千遍是修定,把你的妄想、雜念、分別、執著統統打掉,就是用讀書的方法,定久了,豁然智慧就開了。我們希望這種教學能成功,這是古人在中國實驗的,三千年教學沒有失敗。如果實驗成功,那就是這個時代還可以用,我們把它找回來,中國漢語完全用這個方法。我們中國聖賢教育,將來還會出現孔子、孟子,還會出現老莊,聖賢還能出現。如果不走這條路,聖賢就沒有了,就中斷了,這就可惜。前清還有聖賢,民國沒有了,我們希望我們趕快努力,在十年當中能培養三十到五十個,不能說是聖賢,但是聖人做不到,希望能做到賢人。聖人是大徹大悟,賢人是大悟,再下面是小悟,小悟也就很難得了。佛家小悟是阿羅漢,大悟是菩薩,大徹大悟是佛陀。我們的期望在此地。
這邊末後的一段,祖師用渴鹿、陽炎來比喻,這個比喻是什麼?你看錯了,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沒見到,最後落空了,比喻這個意思。我們今天如果是對聖賢典籍懷疑,那就有問題。所以決定不能夠有貪瞋痴慢疑,懷疑是非常大的煩惱,決定不能懷疑,我們這一生就有得度的可能,有懷疑就沒辦法,決定不能走這個路子。「又如有翳之病目」,這是講眼病。眼病,看到虛空當中有花,空中有很多花,我們有害眼病的經驗,我們很清楚;但是眼睛治好就正常了,空中沒有東西。所以,這都是講的為心走使,走使就是奔波勞碌,為假的東西來奔波勞碌,這就錯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