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184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4年3月9日啟講,2017年11月4日圓滿。

    第四回學習,主要是將《科註》訂正,做成圓滿本子,正式流通。經典所說道理,完全落實在自己身心,收穫就大了。生死自在,想往生真能去得了,想多住幾年不礙事。《印光大師全集》跟會集本,一段一段對照,這個功德無量,對夏蓮公信心不足的人有很大幫助,我也隨喜學習。聞此經者,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奉勸後賢,普同信受。

    字體大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八四集)  2015/2/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8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七十二頁,我們從第七行看起:

      「本願文曰:至心信樂。《觀經》亦曰: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如何名為至心,又如何名為具足十念?此乃本願之關要」,關是關鍵,要是重要。這一願裡頭這兩句,「至心信樂,具足十念」,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瞭,我們才有下手之處。念老在此地舉了一個例子,是鳩摩羅什大師說的,「羅什大師於此」,就是於這兩句話,「有最極精要之論」。大師是用比喻說,「譬如有人,於曠野中值遇惡賊」,就是遇到強盜,遇到惡人,「揮戈拔劍」,戈是古代戰爭的兵器,「直來欲殺」,這些惡人要來殺你。「其人勤走,視渡一河。若不渡河,首領難全」。這個人趕快逃,前面一條河,如果要是不能渡河,一定被殺。「爾時」,這個時候,「但念渡河方便」,心裡想著我怎麼樣過去,這個事情非常迫急,要爭取時間。「我至河岸,為著衣渡?為脫衣渡?」渡河是穿衣服,還是脫了衣服?著衣非常不方便,怕過不了河;要脫衣,時間來不及。「但有此念,更無他意」,就在緊急關頭、要命的關頭,他只有一念,他沒有別的念頭,用這個來比喻一念。「當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雜餘念。行者亦爾」,修行人,念佛的人,「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若念佛相這是觀像念佛,十六觀裡面多半都是觀想,最後第十六觀是持名念佛,就是觀想不能成就,乾脆只念這句佛號也行。我們知道,古印度排列先後跟中國人概念差不多,把最重要的擺在最後,中國人叫壓軸戲,最好的在最後面。我們就曉得,持名念佛擺在第十六,就是十六觀裡頭最殊勝的,也是最容易的,比其他的方法都殊勝,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瞭。平常念佛人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無間念佛」,不能間斷。十六觀多半是觀想,心裡想佛,想極樂世界。持名念佛就是一句名號,念念不能丟失,這就叫無間。念念相續,「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為十念。」心裡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叫至心,至心十念,這具足十念。「蓋謂此時心中所思,唯是如何渡河,更無別念」,這是用上面的比喻。「如是之念,即是一念。如是念佛,即是至心。相繼至十,即是十念。」十念十念,相續不斷。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他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都是至心信樂,具足十念。這個十念就是印光大師所提倡的,現在我們也有一些同學用這個方法,胡小林在北京提倡,很有效果。印光大師這個十念法,是從一到十記得清清楚楚,念得清清楚楚。心裡默記,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頭記。不能說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阿彌陀佛三,這就是有夾雜了,你夾雜著數字在裡頭。數字清楚,不夾雜。如果不能,十念太長了,不能,印祖就告訴我們,你就分兩次,一到五,六到十,這樣記法。或者再有困難的,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用這個方法,讓你什麼?讓你念頭能集中,不能打妄想,不能有雜念,妄想雜念一進去,這個數字就錯了。暗記,記得清清楚楚,記到十就行了,再從一到十,再從一到十,就這樣念法。不要十之後又念二十、三十、四十,不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很吃力,很容易念錯,念錯了就不算,又要從頭來起。所以一到十這個標準,印祖提倡這種方法,他自己也用這個方法,有根據的,根據就是這一願,具足十念,就這個意思,所以叫十念法。印祖的十念法是從第十八願來的。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宗要》又曰:今經說十念,具此隱密、顯了二義。」這個文愈看愈深了。「顯了十念,即上文羅什大師所譬之十念;隱密義之十念,即《彌勒發問經》中,慈心等十念」,前面我們學過了。義寂大師說,「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慈等十念。」意思是說,能如《觀經》所說或者是羅什大師所比喻的這個十念,「一一念中自然具足彌勒所問之十念,蓋於顯了中自然含攝隱密之深意。此語道破淨宗玄微,世人多慕玄妙,而不知最極玄妙祇在平常中,故云平常心是道」。平是平等,就是相續相,前念跟後念完全相同,沒有夾雜,沒有妄念,是我們經題上平等,就是平等心;常是不間斷,念念是平等心;這平等心的內容是什麼?是阿彌陀佛,這是道。阿彌陀佛含無量義,不止前面《彌勒發問經》所說的十念,不止!一念具足一切念,一念具足一切法,無論世出世間法都不出這一念,真妙,玄妙到極處。所以念老說世人多羨慕玄妙,而不知道最極玄妙的在平常當中。海賢老和尚表演給我們看了,我們從他身上看到,從生活上看到,從他工作上看到,從他待人接物,你細心去品味,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平常心是道。

      「但當平平常常,老老實實,綿密念去,自然暗合道妙,念念離念」。這個離念離什麼念?離妄念,離雜念。清淨平等心中沒有一念,不雜一念,這就是道。這什麼道?諸佛如來所證的大道,這就成佛了。世尊在大乘經上常常提醒我們,我們跟佛沒有兩樣,佛是心現,我們六道眾生也是心現,只是有了雜念就是識變。諸佛心現沒有識變,那是實報土的法身大士,唯心所現,沒有識變。六道輪迴,十法界加了一個唯識所變,怎麼變的?把一真法界、把實報土變成十法界,把實報土裡面的萬物統統變成生滅法。實報土裡不生不滅,它沒有相續相;十法界裡面是剎那變異。我們今天所見的這個宇宙,是六道輪迴的現象,心現識變。識變,我們絲毫沒有感覺,我們能感覺到極其粗念,細念不知道。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細念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這個數字就是一秒鐘裡頭生滅的次數。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頻率這麼高,我們絲毫沒有感受到,它就在面前,從來沒間斷過。到什麼時候它就不見了,識變沒有了?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淨土宗所說的理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兩種:有事一心,有理一心,到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的境界,我們不能不知道。

      在一真法界實報土沒有生滅的現象,有隱現。法身,法身沒有相,能現一切相,有緣的時候它現,沒有緣的時候它隱了,它有隱現兩種不同的境界,不像十法界,不像六道輪迴。一真法界我們逐漸逐漸有一點概念,心現的相是什麼樣子?是無量壽,正報身相,不生不滅,依報環境,植物,我們這個世間有春夏秋冬,有生住異滅,極樂世界沒有,正報沒有生老病死,植物跟人一樣,沒有生住異滅,沒有,礦物沒有成住壞空,跟我們這裡完全不一樣。我們這邊有這個現象,這個我們大家都能理解,所有一切動物都不免生老病死,植物生住異滅,我們常說的春天生、夏天長、秋收、冬藏,植物;礦物,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無常。實報土是真常,我們這東西全是假的,無常,他們是真常,所以我們稱他們法性身、法性土,法性沒有生滅。我們這邊是八識,用的是識心,八識五十一心所,所有一切現象都從念頭生的。學佛必須要記住,時時刻刻要作如是觀,這就是你看到諸法實相,十法界六道的現象,剎那生滅。

      《楞伽經》上說得好,「自心現量」、「不斷之無」,講得真妙!所有一切現象從哪來的?從心想生,從念頭來的。念頭太微細,我們不曉得,你看看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次。這樣高的頻率當中,它不是相續的,每一個相不一樣,也就是說這種幻相,我們叫它做畫面,每一個畫面都不相同,沒有一個相同。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這樣大的數字裡頭沒有兩個相同的,所以叫相似相續,不是真的。所以佛在《金剛經》上給我們講真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我們現在著了相,放不下。放不下什麼?放不下這個虛妄的現象,不了解這個現象的真相,造業受報,在輪迴裡頭打轉,永遠出不去,問題就在此地。現在我們學習的就是世尊教我們一個方法,如何脫離六道輪迴,如何脫離十法界。佛說得很清楚,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妄想、分別、執著,從這來的。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六道輪迴從執著來的,有執著就有六道;沒有執著,六道就不見了。不但是世間法不能執著,佛法也不能執著,為什麼?佛法是因緣所生法,佛法也是從阿賴耶裡出來的。

      那要怎樣才能夠提升、超越?佛告訴我們:不執著,超越六道輪迴;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超越十法界,十法界不見了,假的,一場夢,夢醒了。十法界夢醒是什麼樣子?就是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出現了。實報土不是阿賴耶變的,是心現的。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生萬法是實報莊嚴土,不是十法界。十法界要加上八識五十一心所,就變成十法界,就變成六道輪迴。這是諸法真相,佛經上的名字叫實相,實相就是真實相,你認識真實相。認識真實相之後有什麼好處?你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個人是什麼境界?成佛了,這是佛境界。所以此地講平常心是道,這個平常心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沒有染污是清淨;平等,沒有動搖,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平等心現前了;平等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大悟,覺就是覺悟,就是明心見性,就是見到真相,圓滿的真相。阿羅漢見到是侷限的真相,不圓滿;法身菩薩見到是圓滿的真相,不可思議。

      然後我們讀到這部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一願,第十八願「至心信樂」,具足十念就必定生淨土,我們不再懷疑了。我們平常用功用什麼功?放下,放下執著,放下起心動念,這是真功夫,這是真正向上提升。不要害怕,為什麼?那全是假的。我們無量劫來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是一無所知,虧就吃在這裡。現在搞清楚、搞明白了,該放下的全放下,全放下了自性就現前,就叫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不是禪宗獨有,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門門具足,淨宗也不例外。但是淨宗全靠佛力,不是兼靠佛力,全靠佛力。諸位想想,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往生淨土,他要不全靠佛力他靠什麼?最後這一念,只要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願生淨土,一句、十句就能往生,佛就來接你,所以它是全靠佛力。我們念阿彌陀佛是感恩,若不是這個法門,我們哪有能力成就?不要說大成就,小小小成就,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我們這一生得不到,這是真話。自己衡量自己沒有法子,除了這一法之外沒救,只有專靠這一法,靠定了,死心塌地,就像前面所說的至心信樂,心用到極處,我真相信,樂是喜歡,喜歡往生極樂世界就是願,信願持名,真信切願。

      非常難得,黃念老慈悲,引《宗要》這一段話,顯示出來淨宗所含的隱密的深義。這一句佛號包含一切,我常講包含一切諸佛菩薩名號,包括一切諸佛所說的無量無邊的法門,統統在裡頭,一條沒有漏掉。清淨平等覺就是大道,就成佛了。得清淨心等於證阿羅漢,得平等心等於菩薩,後面是覺,覺就是開悟,開悟就是法身菩薩。我們縱然說沒開悟,不要緊,只要信願持名,往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你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這一加持,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華嚴,圓教,圓滿證得三不退,位不退是阿羅漢,行不退是菩薩,念不退是法身菩薩,統統證得。佛沒有妄言,這些都在四十八願裡頭,四十八願有一條沒有落實,阿彌陀佛就發願他不成佛;他成佛已經十劫,換句話說,每一願都圓滿了。我們要相信,要熟讀,為什麼?阿彌陀佛拿什麼加持我們?四十八願。我們真正把四十八願搞清楚、搞明白,這還得了!要靠我們自己修,證得這四十八願,要用無量劫的時間。彌陀慈悲,知道我們生活修行太難、太苦,為我們啟開方便法門,方便當中的方便,第一方便!方便又成功高,成功之高,一切法門不能為比,比不上。它難信,當然難信,真正相信,這一生作佛去了;不相信的,再繼續搞輪迴。這兩句話很重要,我們是想脫離輪迴還是繼續留在輪迴裡頭,這是我們現前的選擇。

      這方便到什麼程度,下面兩句話說,「但當平平常常,老老實實」,方便到這種程度,「綿密念去」,一句接著一句就念去。念四個字好,蓮池大師自己念佛念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不要間斷,要把清淨心念出來,這就叫功夫得力。念佛還有雜念、還有妄想、還有染污,染污是什麼?七情五欲是染污。還有這些東西,這是功夫為什麼不得力,也就是清淨心為什麼念不出來,這個東西沒放下,這些東西放下,清淨心就念出來了。清淨心現前,就是一般講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有什麼好處?是剛剛念到一心不亂,剛剛念到,這個時候你要能保持,不要失掉,會感得阿彌陀佛現身給你看。佛現身一定告訴你,透消息給你,你的壽命還有多久,他會告訴你,等待你壽命到了的時候,他接引你到極樂世界。你往生真有把握了,彌陀送信給你了,就取得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功夫成片。要講念到一心不亂,事一心、理一心,那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功夫成片一般人可以達到,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如果從這再向上提升,提升到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斷了,永遠斷了,再不會現行,這是菩薩的境界,比阿羅漢高,往生到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事一心。再提升就是理一心,理一心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生到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這是憑咱們自己念佛的功夫,統統會感得阿彌陀佛來給你透露信息。

      但是別忘記四十八願裡面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花開見佛,得到四十八願的加持,除四十八願之外,還有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無量功德的加持,我們立刻就變成阿惟越致菩薩,法身菩薩,實報土的。所以我們就想到極樂世界,經上說得很清楚,確實有三輩九品;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就是六道,方便有餘土就是四聖法界,十法界的四聖法界,實報土就是一真法界,有,真有。一切諸佛剎土都有這個四土,分得很清楚。你看我們在此地,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六道跟四聖法界有隔別,他們看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們。釋迦牟尼佛的一真法界,是《華嚴經》上所說的華藏世界,法身菩薩修行的處所,我們完全不知道。極樂世界跟一切諸佛不一樣,雖有四土,它四土是在一起,沒有障礙;換句話說,同居土裡面的人天能見到實報土的法身菩薩、等覺菩薩,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只要他心裡想,他就能見到,沒有障礙,四土都在阿彌陀佛現身教化之中。

      極樂世界,學了這麼多年,一定要知道,極樂世界是個學校,廣大沒有邊際的學校。這個學校裡只有老師跟學生,沒有政治組織,沒有國家領導人,只有佛跟菩薩,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所有的學生統統是菩薩,不但是菩薩,老實說都是法身菩薩。那個法身菩薩不是他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加持讓他得到,讓他成就。正因為如是,所以十方國土裡面的聲聞、緣覺、菩薩,都希望往生到極樂世界,為什麼?成就快。極樂世界是速成班,成什麼?成佛,快速成佛,沒有拖泥帶水,成佛就能普度眾生。極樂世界的菩薩每天幹什麼事情?求學,福慧雙修。自己的本身在極樂世界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沒有動,如如不動;同時有能力化身,化無量無邊身,幹什麼?到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去供佛,供佛是修福,去聽經聞法,聽經聞法開智慧,福慧雙修。諸佛剎土裡面都有與自己有緣的眾生,他們或在十法界,或者在六道輪迴,苦不堪言。跟我有緣,有緣就見到,有緣就遇到,見到、遇到,順便幫助他們、教導他們、度他們。上求下化,圓滿功德。對佛,自己是弟子;對眾生,自己是老師。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天天幹這個事情,沒有休止,快樂無比,法喜充滿。個個都是平平常常、老老實實,這個我們要學。綿密念去,一句接著一句,不要間斷。知道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佛法抓到這一門,這一門很幸運,這是大總持法門,一門就是一切門。原本佛家的法門,任何一門都是一切門,但是難易不一樣,這一門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四十八願本願的加持,特別有受用,超出其他法門太多了。自己要感到慶幸,這一生怎麼有這麼好的運氣遇到了。無量劫來沒有遇到,這一世碰到,如果失掉了,恐怕又要經無量劫才會遇到一次。很難很難遇到,遇到要珍惜。

      底下說,「自然暗合道妙,念念離念」。念,阿彌陀佛;離念,阿彌陀佛以外的一切妄想雜念統統放下,沒有了,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就對了。海賢老和尚念了九十二年,給我們做出榜樣,像他那樣念佛就對了,他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在光碟,在《永思集》裡頭,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他什麼時候功夫成片,什麼時候得事一心,什麼時候得理一心,你統統可以看出來,這就是暗合道妙。尤其念念離念,後頭這個念字一定要懂得,那個念是什麼?是妄想,是雜念,是分別,是執著,統統離掉,太妙了!

      「以凡夫心入諸法實相」,說它快,「唯持名與持咒為最易」。這就是你能證得諸法實相,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什麼法門最容易成就?持名第一,持咒第二。為什麼?它直截了當。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他得清淨心、得平等心,最後大徹大悟。清淨平等覺,覺就是大徹大悟。「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念咒也是一樣,「因念念暗合實相故。」實相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本性,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真心、真如、自性,裡頭沒有起心動念。為什麼?起心動念是阿賴耶,一有這個東西,一真法界就不見了。迷失了一真法界落在哪裡?落在四聖法界,落在六道輪迴。落在四聖法界是輕的,落在輪迴是指嚴重的,那是一念不覺。由此可知,這句佛號就是覺,佛號不間斷,念念覺,念念覺而不迷,你說妙不妙!阿彌陀佛是覺,照字面上完全翻為中國話,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念念是無量覺,你怎麼會迷?一念不覺就迷了。我們迷的時間久,不怕,迷的時間再久也沒有關係,為什麼?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只要一念覺就回頭了。一般人念佛一念覺,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在念,念念覺,他為什麼回不了頭來?煩惱習氣太重,對這個世間情執放不下,學佛修道的對這個世間法執放不下,兩種執著,必須情執、法執都放下就回頭了。

      學佛好不好?好,佛的法門很多,都想學,華嚴喜歡,法華也喜歡,三論喜歡,法相也喜歡,樣樣都喜歡。喜歡是什麼?要知道,嚴重的分別執著,它是障礙,這東西要把它放下。你一眼要把它看破,假的,不是真的,阿賴耶所變現的。阿賴耶就是虛無縹緲,就是相似相續。沒錯,它的體是自心現量,可是它的相、它的作用是相似相續,幻相。科學也講到這個問題。佛說阿賴耶的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相是什麼?一念不覺,這叫無明,迷了。一念迷了以後怎麼樣?念念迷了,就回不了頭,叫起心動念。從起心動念裡面起分別,從分別裡頭起執著,愈陷愈深,這是迷的事實真相。覺的事實真相,要知道一念不覺是假的,不是真的,分別執著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世出世間法無不如是,所以佛才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真正的佛法是什麼?就是教你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佛法,這就成佛;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有分別就變成三賢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菩薩;有執著就是六道輪迴眾生,就這麼一回事情。這幾句話把佛法都講盡了,佛法不過如此而已。中國《易經》上講得沒錯,愈是大道,愈簡單,愈容易。眼見色,練,練什麼?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修行。修什麼行?一乘,一佛乘;如果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修大乘;還有分別,沒有執著,修小乘,如是而已,學佛同學不能不知道。

      末後一句說,念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功德?因念念暗合實相。實相是什麼?實相沒有相。你念佛,心裡只有這句佛號,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跟實相暗合。實相是什麼?實相是覺悟,大徹大悟,對於整個宇宙、世法、佛法完全明白了,真相你看到了。真正練功夫,這一句佛號會念,我眼見色,看到外面這些,心裡動了,趕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統統歸到阿彌陀佛去。不准分別,不准執著,不讓它起心動念,就是這一句佛號,這個念佛功夫,這會念,功夫得力,功夫得力實相就現前。

      十念必生,往生極樂世界不難。難就趕快要學經教;不難,經就不要學了。海賢老和尚一生沒有學過經,沒有念過一部經,連《彌陀經》也沒念過,沒有聽過一次經,什麼都不會。出家了,五堂功課不會,早晚課都不會,廟裡面的人都喜歡他,為什麼?勤於勞作。鄉下小廟沒有香火,生活靠什麼?靠他耕種,生活靠他來的。他種田、開荒,鄉下山地裡頭沒有人的,他把它開出來,種菜、種糧食、種果木樹,每年豐收,生活有靠,他幹這個。他有體力,又非常勤快,一天到晚找事幹,他不偷懶,所以沒有人不喜歡他。早晚課,別人在做早晚課,他站在門口念阿彌陀佛。沒有人知道他的成就,他一絲毫不炫耀自己,表演的就是平平常常、老老實實。對一切人都尊敬,自己謙虛,對一切人都歡喜,清淨平等心現前,一生沒有毀謗過人,沒有批評過人。這個《永思集》、光碟一定要多看,我總覺得是先看這些,然後你再來學習大經,學習念老的《集註》,你就看得懂了。入門、下手,從這些光碟下手,多聽光碟,然後再看《永思集》,你要把裡頭門道看出來。

      這末後還有兩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兩種人不能往生,是真的,還是假的,古人有不同的解釋,這也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五逆者,罪惡極逆於理」,跟道理完全相違背,違背到極處,這叫做逆。「是為感無間地獄苦果之惡業,故又名無間業」。這個五逆罪也叫造無間地獄的業,果報在無間地獄。現在這個社會,大家不相信佛法、不相信因果,敢造,我們學佛的人看到了很難過,而他怎麼樣?他覺得我們迷信,說我們是一班糊塗人。相信因果,相信鬼神,他們覺悟了;認為世間沒有因果、沒有鬼神,什麼樣的事他都敢幹。佛經不可不讀。你造這種惡業,將來墮地獄,後悔莫及,又何況這些事情決定不應該做的。

      下面舉的,《阿闍世王問五逆經》,什麼叫五逆,佛在這個經上說得很清楚,「曰: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獄不疑」。族姓的子女就是孩子們,經上講的族姓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世家,讀中國的歷史,傳記裡頭有世家。世家是有道德、有學問、有智慧、有財富,對社會、國家做出貢獻的這些人,歷史學家給他寫傳記,稱為世家。帝王有紀,稱紀,大臣則有世家。那麼裡頭受過教育的,不談別的,先談你的家境好,富貴人家,有教養,怎麼樣?你不應該做這些事情,可是為煩惱習氣所迷,有時候會做。哪五種?第一個「殺父」。排列的順序,前面的罪輕,後面的罪重。第二個「殺母」,殺母親的罪比殺父親的罪重。為什麼?母親對你的付出最多,你不感恩,你要把她殺掉。父親對你的付出比母親少,所以第一個殺父,第二個殺母。第三個「害阿羅漢」,阿羅漢是老師,菩薩、佛,這都是在社會上盡義務的教化眾生,一切眾生的身命得自父母,一切眾生的慧命得自於老師,老師對我們恩德大!老師的恩不知道報恩,你怎麼可以殺害他?這個罪重,比殺父母還重,為什麼?一個好老師教化一方,你把他殺了,你害了他,一方人沒有人教導,做錯了事情,這個責任要推到你身上,你要負責。一些人斷了智慧,斷了慧命,這個罪比殺父母還重。比這個還要重的,破和合僧,「鬥亂僧眾」。鬥是鬥爭,亂是搗亂,不守清規,不持戒律,破壞僧團。這個僧是團體,佛在經上常說的,四個人在一起修行,無論是出家在家,四個人以上這就叫僧,就是一個小團體。他們遵守六和敬,你搞得這些人不和,搞得這些人鬥爭,這個罪過比害阿羅漢重。為什麼?這些都是學佛人,無論在家出家,他是學佛人,他是依教奉行,將來都能修行證果,你這一擾亂把他破壞了,這個因果責任要承當。因果責任很嚴重,這個不能不知道,《戒經》裡面講得非常清楚。最後一個很嚴重,出佛身血。佛,人天導師,出現在世間,眾生的福報,你要是把他殺了,你殺不了他,為什麼?他福報太大了,但是讓他身上出血有可能,你害不了他的命。這是惡意對佛陀,佛陀是人天導師,你障礙他,你破壞他,讓正法不能久住,讓正法在這個地區消失,這個地區的人沒福,這個地區的人沒有智慧,這個罪太重了!佛門出家人,在家居士,不像世間做老師的,有酬勞,要繳學費,不是義務的,繳學費那就是販賣知識,開佛店,開學店。聖人是傳道的,機會是平等的,絕不是你有錢我才教你,沒有錢我不教你。教,因材施教,你不是這個材料,你家錢再多,繳再多的學費也不教你,為什麼?教不會。那個窮人家的子弟,確實有善根、有出息,一分錢都沒辦法繳給你,他是人才,好好教他,老師不收學費,甚至於還供給吃住,好老師!這樣的老師你怎麼能障礙他?你怎麼能破壞他的教學?他教的這幾個學生,將來有一、二個出人頭地,有一、二個變成聖賢的承傳,將來成就大聖大賢,眾生有福。你障礙他,讓他不能成就,眾生福報全被你惡劣的心行毀滅了,這個罪重。所以這個排列的順序,愈是後面罪愈重,永遠脫離不了無間地獄。

      《華嚴孔目章》第三卷說,「五逆,謂害父,害母,害阿羅漢,破僧,出佛身血。初二(前面兩種)背恩養」,違背了,父母對你有養育之恩,你怎麼能叛逆?「次三壞福田」,讓眾生沒福。眾生的智慧,法身慧命從哪來的?要靠老師,僧團是培育老師的地方,佛是導師。這個罪重。如果反過來,你能夠對阿羅漢、對佛、對僧團護持供養,這個福報大,真正種福田。這個僧團裡頭將來出人才,這個人才能夠救社會、救國家、救世界,你的功德有多大。所以《華嚴孔目》跟《阿闍世王問五逆經》的意思相同。「犯此逆者,身壞命終,必墮無間地獄,一大劫中,受無間苦。」一大劫是我們一個星球成住壞空一次,叫一大劫,你說時間多長。犯此逆者,身壞命終,必墮無間地獄,這個我們要把它記住,時間是一大劫,受無間地獄的果報。

      我們再接著看下面,念老這裡註得很仔細,下面第一個是誹謗,「誹謗者,誹義同謗。謗者,毀也。言人之惡而過其實曰謗」,這個人是有不善,但是你說得太過分了,這就叫謗。「誹謗正法,即誹謗佛法」,此地的正法專指佛法。「此十念必生之大願,普被一切,但除既犯五逆又謗正法之人。」這是說彌陀十念必生的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普度一切苦難眾生,上到等覺菩薩,下到無間地獄。彌陀的願力多大,希望世出世間一切眾生都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在那個地方快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顯示出阿彌陀佛無量的悲心,現在人講愛心,愛護、救拔。但除既犯五逆又謗正法,這個人不能往生,這種人除外。

      「《觀經》曰: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亦得往生。今經所除,蓋既犯五逆重罪,復誹謗正法,罪上加罪;且謗法罪最重」,這一句要記住,一切罪業裡頭,毀謗佛法的罪是最重的,沒有比這個更重的,「謗法之人稱為謗法闡提,故不能往生。」這是經上的意思,後面舉出祖師大德有不同的解釋。在這段文字裡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謗法罪最重,就這一句,我們是不是犯這個過失?我說過失都說得很輕,應該怎麼說法?我們有沒有犯這個重罪,會不會常犯這個重罪?有。為什麼?如果不犯,你早就開悟,你早就證果了。我們是一面學一面犯,犯的時候不知不覺。我們對一個法門不感興趣就會批評,批評就是謗法。尤其對法門認識不清楚,特別是人家已經學念佛法門,還勸他幹別的,說還有法門比淨土高明多了,淨土消不了的罪業,那個方法很快就消掉。是不是真的?犯的人還是好心,想幫助人,結果怎麼樣?把這個人往生淨土的機會耽誤,本來這一生可以去極樂世界的,經過他一勸,他修行路上拐彎,改換法門,把這條稀有難逢的大道他讓他脫離了,這帳怎麼算法?必須墮到地獄才知道後悔莫及。自己墮落了,對方也墮落了,多!很可怕。

      所以學佛要親近善友、善知識,要請教他。真正善知識決定不會批評一個法門,為什麼?批評一個法門是批評釋迦牟尼佛。所以真正善知識,對一切法門平等恭敬,讚歎;但是對於一個人來講的話,契不契他的機,他要做出指導,那個法門好,你不能修,為什麼?你不是這個根機。我初學佛的時候,我三個老師,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他們三個人沒有見過面,指導我學佛,特別警告,你不能學禪,你也不能學密。所以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他不傳密法給我,為什麼?不是這個根性,叫我學教。方老師的指示,叫我從法相入門,我學了《百法明門論》,我還講過幾遍,學過《唯識三十頌》。特別喜歡梅光羲老居士的法相宗的一些典籍,《相宗綱要》我有緣還找到了續篇,續篇李老師沒見過,他只讀過正篇,所以看到續篇他非常驚訝,我把它印在一起,他寫了個序文。所以法要契機你會很歡喜、很順利的,這個像爬樓梯一樣,一步一步的高升。三個老師都告訴我不要碰禪宗的東西,禪宗是天才,一步登天,你這一步要登不了,摔下來就粉身碎骨,一切都完了。我們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根性,老師看得很清楚,要聽話,不要自以為是。我在學習過程當中,以後我學過《金剛經》、學過《心經》,《金剛經》我學的講義,江味農的講義,《心經》,周止庵的註解,這兩個人都是一生的精力用在一部經上,真的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在這兩部經上看到了,學東西不能雜、不能亂。見到李老師,在見李老師之前我認識懺雲法師,我跟他住茅蓬住了半年,他介紹我淨土,《阿彌陀經》三部註疏,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我都很用心的讀過。懺雲法師要我把科判用表解的方式排出來,我排出來之後,自己感到非常驚訝,初看,章法結構太美了,細細深入,思想體系不能不佩服。所以以後到台中我學做科判,李老師指導,從哪裡開始?從用《古文觀止》,篇幅小,一下就看到了,然後慢慢再學大經。善知識非常重要,跟善知識的條件,你有沒有成就,決定在老實、聽話、真幹。如果你有這三個條件,你肯定有成就;如果沒有這三個條件,自己常常有自己的意思,很難成就。到最後呢?到最後善知識也對你敬而遠之,為什麼?教不出來,你不聽話,隨你去,他不能幫助你,他也不會害你。所以難!

      現在我們讀到這段文,誹謗正法,五逆再加上謗法,謗法的罪最重。謗法的人,佛經上稱為謗法闡提,闡提是印度話,沒有善根的人叫闡提,這不能往生。是不是真不能往生?所以下面,「或問,若人犯五逆罪,而不誹謗正法」,《觀經》裡面說他可以往生。都有經典做依據,《觀經》講可以往生。「若有一人,但誹謗正法,而不犯五逆,可往生否?《往生論註上》答曰:但令誹謗正法,雖更無餘罪,必不得生」。可見誹謗正法的罪重,只要有這一條,決定不能往生,這一次遇到這個緣也可惜了,不能成就。是不是還能救?念老註得非常詳細,特別引用善導大師的開示,善導大師講得最好。有傳說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那麼善導大師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我們要特別尊重他。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