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138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4年3月9日啟講,2017年11月4日圓滿。

    第四回學習,主要是將《科註》訂正,做成圓滿本子,正式流通。經典所說道理,完全落實在自己身心,收穫就大了。生死自在,想往生真能去得了,想多住幾年不礙事。《印光大師全集》跟會集本,一段一段對照,這個功德無量,對夏蓮公信心不足的人有很大幫助,我也隨喜學習。聞此經者,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奉勸後賢,普同信受。

    字體大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八集)  2014/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3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七十九頁,倒數第六行看起:

      「以下分釋十號」。下面是念老的註解,為我們分別介紹佛十種通號。這十種通號表究竟圓滿的性德,必須要知道,這個十號一切眾生也有,佛有,眾生都有。所以《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從十號裡頭就明白。從事上講,諸佛如來他們的性德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現前,我們六道眾生迷得太久、迷得太深,雖有不能現前。甚至於說,這十條任何一條我們現前都沒有,所以變成六道眾生。如果我們把障礙除掉,讓我們的性德圓滿的顯示出來,這人成佛了。由此可知,迷悟是一念,眾生跟佛也是一念,一念覺眾生成佛,一念迷佛成眾生。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認識,要能體會到。真正體會到,我們對於這一生念佛往生成佛,就有堅定的信心,就不會有絲毫懷疑。所以這個十號非常重要,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一、排列的順序,諸經也不一定,但是一般都會把「如來」擺在第一。如來什麼意思?「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真如,什麼叫真如?「真」就不是假的,它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凡所有相包括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經上沒有說除實報土,沒有這句話,換句話說,實報土也不例外。實報土跟十法界跟六道輪迴不一樣,六道輪迴是心現,它有識變,阿賴耶識把它變化了。變成什麼?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全是阿賴耶的事情。如果我們放下阿賴耶識,那個世界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的特色,讓我們明顯覺察到無量壽,它所有的現象,沒有生滅這個現象在裡頭,不像十法界我們這個六道一切法都有生有滅。這個生滅,現在科學家藉著最新的科學儀器觀察到,能夠觀察到千兆分之一秒。佛經裡面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佛問,「心有所念」,這個心是凡夫心,就是我們念頭,我們起了個念頭,「幾念幾相識耶」。這一句話裡問了三樁事情,有幾個微細念頭,有幾個物質現象,有哪些精神現象(識就是精神現象,相是物理,識是心理),你看問三樁事情。彌勒菩薩回答,彈指,彈指之頃,「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乘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再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也就是,一個念頭是三百二十兆分之一彈指,我們毫無感覺。這個現象就在眼前,從早到晚沒離開過我們,物質現象如是,精神現象如是,自然現象亦如是,它是生滅法。實報土裡頭沒有這個現象,好像它永恆不生不滅,我們看到這個樣子的。實報土裡頭只有隱現不同,有緣它現相,沒有緣相就不見了。隱的時候不能說它無,現的時候不能說它有,隱現一如,隱現不二,這才是事實真相,這叫真如。「如」是完全相應的意思,圓滿相應,究竟相應。遍法界虛空界就是真如,有現相的真如,十法界六道還帶著阿賴耶,變幻的真如。誰能見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他見到了。

      真如,我們中國人知道,《大學》、《中庸》成書的時候,《禮記》成書的時候,佛法還沒到中國來,中國人就能說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個明德就是真如。明德的相(明德是體,真如是體),它的相是什麼樣子?親民。親民什麼意思?慈悲,愛。它的作用,止於至善。佛法講體相用,一而三,三而一,一體。所以中國古時候這些聖賢,這些老祖宗,我們從大乘教義裡頭去觀察,不是凡人,那是什麼人?我覺得是諸佛如來在中國這個地區示現。像《普門品》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中國人信聖賢,所以這中國人信的是感,如來就有應,在中國示現聖賢身,在印度示現佛菩薩的身,在歐洲示現基督耶穌、摩西,現這樣的身分,全叫如來,全是真如變現的。真如變現,六祖一句話講得很明白,他老人家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整個宇宙。佛教裡面說整個宇宙,沒有說是神造的,說緣起。講得好!緣起憑什麼?憑自性,自性法爾如是。自性不生不滅,自性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它是真的,永恆不變。它還是定的,六祖給我們透的信息,「本無動搖」,它從來沒有動過。搖也是動,沒動過,極其細微的動作它都沒有,如如不動。這是什麼?自性本定。為什麼佛教主張修定,道理就明白了,唯有定的功夫跟自性本定相應,回歸自性,這就是如來所證得的大定。定生慧,慧是對萬法通達明瞭,沒有絲毫錯誤。於是我們就知道,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統統是自性本來具足,與外面毫不相關。

      我們今天都是向外求,錯了,要回過頭來向內。向內裡怎麼發現?修定。你看,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這是究竟圓滿的大定,如來證得的。菩薩證得的次一等,菩薩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像水一樣,一動它就渾濁、它就起波浪,照見的功夫就失掉了。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自然開智慧。我們學經教,八萬四千法門,學經教也包含在其中,全是修定,八萬四千種修定的方法。無量法門還是修定,法門真的無量無邊,統統是修定。修定簡單的說,就是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單單放下執著,小乘定,阿羅漢。不要小看阿羅漢,證得阿羅漢果,六道輪迴沒有了,超越六道。六道是一場夢,醒過來了,六道不見了。不見,眼前現的是什麼?現的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造善惡業變現出來的;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善惡業,還有染淨。證得阿羅漢果,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心現前。這個境界,要跟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的人,而且帶業是下下品往生,阿羅漢跟他比怎樣?不如。為什麼?阿羅漢不能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他完全憑自己修行的功夫證得阿羅漢果,將見思煩惱斷盡。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極樂世界的,都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得到阿彌陀佛無量劫修積功德的加持,能將這個往生的人立刻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薩,比阿羅漢高太多了。我們在這個世界想證阿羅漢,不可能,別說阿羅漢,初果須陀洹我們都沒分。為什麼?須陀洹要斷三界五種見惑。第一個身見,他真的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他確確實實把這個身當作一件衣服看待,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衣服髒了換一件,身體壞了換一個,它不是我。我們不行,我們認真把身體當作我。這個功夫你試試看,你能不能做到。這個功夫能做到,其他四種見惑不難斷。邊見,邊見是對立,對立放下,和諧就現前,佛法講的六和敬就圓滿。戒取見、見取見這兩個合起來,我們中國人叫成見,自以為是,某人成見很深,不容易接受聖賢教誨。最後一種叫邪見。這五樣都放下,都斷乾淨,證須陀洹果,小乘初果。你就曉得多難!

      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就非常格外的值得慶幸,太難得了,我們遇到了。遇到這個法門,這個法門修學容易,相信難,太難了。聲聞、緣覺不相信,三乘菩薩不相信,乃至於實教菩薩相信的也不多,諸佛如來稱之為難信之法。難信我們為什麼能信?這個答案佛在經上說出來了,我們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多生多世修學這個法門累積的善根,而且還得諸佛如來的加持。這些諸佛如來我們過去都曾經拜過他、都曾經跟他學習、都曾經供養他,以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個功德加持,這一生遇到能信。信心堅定,願意往生,一向專念,這一生成就,這個不能不知道。捨棄這個法門,學別的法門,那就是修積一點善根,這一生不能成就。這是老實話。試試看,把煩惱習氣斷掉,你就知道它難。

      所以他乘真如之道來成正覺,像釋迦牟尼佛。真如沒有現象,性相一如,只有契入這個境界他明瞭。六道凡夫、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不知道,全迷了。真如在哪裡?真如無處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我們學習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電視的屏幕就好比是真如,屏幕裡面現的相,那就是一真法界、十法界、六道輪迴,那是畫面。畫面沒有離開屏幕,屏幕沒有離開畫面,我們在看畫面的時候,真妄一體。但是會看的人看到真,真相就是屏幕,屏幕上一無所有,它所現的相是假相,剎那生滅。生滅的頻率,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次的生滅。一秒鐘我們能彈幾次?有人告訴我,可以彈七次,我相信,再乘七,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鐘。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會曉得?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哪一個生滅是我?不可得,根本就沒有我的存在。相續相,我們看的現象全是相續相,我們不知道相續相,以為是真的。相續是相似相續,不是完全的,就是這一個念頭,它裡頭現的相,現的相是整個宇宙,第二個念頭也是整個宇宙,但是第一個相跟第二個相並不完全相同,大同小異。我的看法是小同大異,這真的,不是假的,念念不可得。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才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我們現前面對的現相,現相從哪裡來的?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我們自性有別業有共業,別業共業本來是相通的,因為我們現在有執著、有分別,它不通了。分別執著放下,自然就通了,智慧開顯,諸法實相至少一半見到了。還有一半必須到妙覺如來的果位,才完全通達,所以這叫如來。

      下面又有一個意思,「又如諸佛安穩道來,此佛亦如是來,更不去後有中,故名如來」。後有是六道輪迴的現象,更不去後有,他不在輪迴當中,他超然了,這叫如來。第三個意思,這都是佛在經上常說的,「如諸佛而來,故名如來」。今佛如同古佛之再來,這句話是真話。我們現在能體會到,自性總是感應,眾生有感它自然就應。感的人有念頭,也就是說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應的人沒有,不但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也沒有。所以叫乘如實道而來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得自在,沒有絲毫障礙,幫助眾生、成就眾生,把眾生送到極樂世界,這是圓滿功德。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諸法的生起,第一個起心動念,從起心動念生分別心,從分別心裡面生執著心,一個比一個嚴重。世間法裡頭沒有這種講法,唯獨佛有,所以佛一定要出世。如果有人真要講的跟佛一樣,佛又何必多事,就不需要應了。只有佛能講得清楚、講得明白,除佛之外,沒有人能把它徹底講透徹、講明白的。佛的隱顯是自在的,雖有隱顯,沒有起心動念,這個一定要知道,所以叫如來。

      「又《合贊》曰:《涅槃梵行品》曰:云何名如來?如過去諸佛所說不變。云何不變?過去諸佛為度眾生說十二部經,如來亦爾,故名如來。」十二部經,是說佛說經總共使用十二種不同的體裁,如同長行、偈頌,這是文字上的差別,因此十二部經代表佛一生所說的一切經教。佛來到世間是來說法的,這一點不能不知道。同學們出家了,出家為什麼?出家為教化一切眾生而說法的,這就對了。哪一尊佛不說法,哪一尊菩薩不說法,哪一尊羅漢不說法?找不到。這些人到世間就是一個使命、一個願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佛的本懷,這是佛的本願,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教學。我們現在叫教學,佛經上的話叫說法,「今現在說法」。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只是教學的手法不一樣,統統都在說法。或是言教,或是身行,身體做出榜樣給他看,讓他覺悟,他來問的時候,給他講清楚、講明白,身行言教。諸佛如來包括阿羅漢,他們有沒有辛苦?你們想想看有沒有?答案是沒有。為什麼沒有?他沒有身見。我們有苦,為什麼?有身,執著這個東西是身,這才有苦。他沒有身,沒有身哪來的苦?所以他沒有苦。你別看海賢老和尚好像一生很辛苦,他一點苦都沒有,身見破了。所以他每天那麼歡喜,那麼快樂,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還有辛苦,還有勞累,那都是因為有身,身見沒破。身見破了,不知道疲勞,這些煩惱疾病痛苦全沒有了。所以今佛來了,菩薩來了,亦如是,稱他作如來。

      「又《會疏》曰:如來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統統是如來。有這個現象,有這個事實,千萬記住,無論是應身、報身、法身,都沒有起心動念,妙就妙在此地。他說他起心動念,那是舞台表演,給我們這些人看的。如果他把真實相告訴我們,我們不敢相信我這一生會成佛。為什麼?看到他多生多劫修行成功了,我沒有修那怎麼會成功?所以他給我們現身,給我們說法,一定應我們的根性,我們是上上根,他用上上法;我們是普通的根,他用普通法;我們是下根,他用下法。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是小學程度,佛就是小學老師;我們是中學程度,佛就是中學老師;我們是研究所的程度,佛就是博士班的老師。我們有分別,他沒有分別,我們有起心動念,他沒起心動念。

      下面《金剛經》裡頭說得好,「《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法身在哪裡?法身遍一切處,法身遍一切時。所以現身說法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都在眼前,沒有過去未來,沒有此界他方,也就是說時間空間全沒有了,就在當下。這是講真話,這不是說假的。

      下面《轉法輪論》裡面說,「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報身如來也」。報身如來在哪裡?到極樂世界就看到了。極樂世界,我們在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所看到的阿彌陀佛,全是報身如來,我們有機會可以見到。你看,第一義諦叫如,諦是真實,第一真實,不是第二,完全講的是自性。自性是第一義諦,能生萬法,有二有三就不能生,一太重要了,一門深入,一向專念。我們能守住一,這個一是任一,不是獨一,任何一個法門你能夠守住,一生守住不改變,沒有不成就的。這成就什麼?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叫如,第一義諦叫如。正覺叫來,他的覺悟是正確的,沒有錯誤。為什麼?完全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從外學來的,外面學來的知識,不叫智慧,這是本性,本來具有的智慧現前。所以此報身如來也,在極樂世界看到。

      下面《成實論》,這小乘經,「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此應身如來也。」釋迦牟尼佛所示現的,是這個境界,乘如實道。如實道就是第一義諦,如實道就是法身,從法身變現出應身,應化身。諸菩薩亦如是,菩薩在實報土,有緣的眾生跟他有感他就有應,他從實報土來,應化身相來教化眾生。住世時間久暫完全是感應,眾生感應的時間長,他住世時間就久;眾生學一個階段不耐煩了,不想學了,他就走了,示現滅度。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八十年,我們一般講他八十歲過世的。世尊出世的時候跟我們說過,當時人壽平均是一百歲,他提前了,八十歲就走了。應該得度的(就是機感相應),凡是成熟的都成就了,至少也是阿羅漢。證得羅漢,證得菩薩,大部分的,善根成熟的,都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度化這個事情圓滿,這一個階段圓滿了,示現入般涅槃。這是應身如來。

      「又天臺《壽量品疏》」,天台是智者大師,對大師的尊稱不稱名,也不稱字,也不稱他的號,稱他居住的地方,他住在天台山。「壽量品」是《法華經》裡面的一品,他有《法華經文句》,就是《法華經》的註解,智者大師所作的,現在留在《大藏經》裡面。《壽量品疏》裡頭有說,「如者,法如如境,非因非果,有佛無佛性相常然。遍一切處而無有異為如」。這解釋得很清楚,什麼叫如?法如如境,如如就是這個樣子,這個樣子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它沒有因果,它沒有生滅。這個要怎麼講?我們才能有一個概念。一定要懂得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也就是三十二億百千我們乘出來,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每一個念頭都現相,現全宇宙,整個宇宙,不是現局部的。像我們看電影幻燈片一樣,每一張幻燈片都是跟整個屏幕相應的,不會是一半,不會是一部分。每一個念頭都是一個完整的宇宙,但是每一個念頭的裡面,那個宇宙並不完全相同。我們看到很小的範圍,好像是一樣的,今天跟昨天沒有什麼改變,你看整個地球就不一樣,你再看銀河系更不一樣,再看大千世界那差別太大了。所以我說叫大異小同,不是大同小異,大異小同,這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才能看得懂這個意思。法如如境,這個境界就是這樣的,沒有因果,它是念頭變現出來的。而且時間太短了,一秒鐘裡頭,它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根本就無法想像。因為我們才動一個念頭就三百二十兆個波動,一秒鐘是二千一百兆次,你看多快速。每一個波動現象是一個宇宙,完整的,每一個念頭都不相同,構成現前這個畫面。我們生活在其中,完全不知道,不是佛用這個善巧方便給我們說明,我們不能相信。沒有今天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我們的信心不踏實,還有懷疑,不是我們境界。

      我今天看到科學報告,納米相機可以能捕捉千萬分之一秒,那麼短的現象能捕捉到。所以我相信,十年之後,不要到二十年,宇宙奧祕第二個會被科學家揭穿,那就是念頭是什麼。物質是什麼明白了,跟佛經上說的一點沒錯。現在第二個,念頭是什麼?物質是念頭變現的,念頭是什麼?科學家再有十年的努力,應該可以搞清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凡夫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極限,對外可以了解整個宇宙,對內可以能夠緣到阿賴耶,阿賴耶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緣不到自性。也就是說,他不能明心見性,他要明心見性,他就是佛菩薩,他只是一個科學家,了解事實真相,不得其用。學佛的人不用科學儀器,用禪定功夫,用放下的功夫。徹底放下,人在禪定當中,能證得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像《華嚴經》所說的。佛法是教我們親身證得,得受用,受用就是法身、般若、解脫。解脫是大自在,沒有障礙,在遍法界虛空界隨時隨處都可以現身。現身還是沒有起心動念,對方起心動念,順著對方的念頭現身說法,不隨順自己,隨順自己沒有念頭,真妙,妙到極處!所以應化身,像釋迦牟尼這是個好的樣子,他沒有因果,他不造業。我們有因有果,有因有果就造業。沒有因果,不造業。

      下面說,「有佛無佛性相常然」,有佛是現,無佛是隱,隱現一如,性相不二,常然,它就是這個樣子的。「遍一切處而無有異為如,不動而至為來」,他來現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叫來。這是智者大師在《法華經》給我們解釋如來,說得好!「指此為法身如來也」。「蓋佛有法、報、化三身,故如來之釋亦有法、報、應(即化)之異」,應就是化身。「具如《會疏》所釋」,《會疏》是日本淨宗大師《無量壽經》的註解,他說,「一、無來去者為法身」。法身沒有來去,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法身。「二、正覺於第一義諦、真如實相如是而來,是為報身」。他從哪裡來的?他從實報土來的。「三、乘真如實相之道而成正覺,如是而來,是為應身」。釋迦牟尼佛在我們地球上所示現的,應身如來。「諸釋皆可依《會疏》之說,而知其意。」上面這些解釋統統可以依照《會疏》,《會疏》說的這三種,我們了解這個名相的概念,它是自性流露出來的。

      自性隨緣不動,緣有勝有劣,最殊勝的是實報土法身菩薩。這個一定像阿彌陀如來,在極樂世界所現的身是從常寂光裡面流露出來的。常寂光就是真如,常寂光就是實相,常寂光是一切法的理體,這裡頭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一切眾生個個相同,沒有例外的,所以生佛平等。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稍稍有這個概念,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大智大德大能會生起信心,不再懷疑了。如果有懷疑怎麼辦?疑一定要斷掉,為什麼?它會障礙我們往生。斷疑生信的方法無過於經教。經教有人講,好;沒有人講,念,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意思自己見到,障礙就沒有了。這第一個號意思。

      接著看第二,「應供」。《大論》是《大智度論》,《大智度論》裡面說,「佛諸結使除盡」,用我們現在科學的話來講,回歸零點能量點,零點能量點就是真如自性。結使是煩惱的代名詞,總的來說,不外乎前面我們所說的,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分別叫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煩惱無量無邊,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三大類。真正修行人,就是在現前境界相當中,把煩惱放下。眼見色不起心不動念,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你要到極樂世界去,決定生實報土。如果不能,他還會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生方便有餘土。如果妄想分別執著全有,這是六道凡夫,生凡聖同居土。不過我們一定要知道,不能小看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為什麼?雖然是下下品往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就是四十八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句話可不得了!你的地位雖然不高,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不是你證得的,阿彌陀佛加持你的,加持管用,不是不管用。所以你就有能力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跟你有緣的眾生,你跟法身菩薩一樣,可以現身說法去度他們,有這個能力。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拜佛,佛一定會接受你,你是阿彌陀佛的學生,諸佛看到都另眼相看,特別歡喜。你供佛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想去就去,想回來就回來,得大自在。這是我們夢寐以求而求不到的,到極樂世界心想事成,所以不能不去。佛所有煩惱都斷盡了,「得一切智慧」,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不是讚歎的話,這是事實真相,「故應受一切天地眾生供養。以是故佛名應供。」應供就是應該接受供養,為什麼?為眾生種福。眾生沒福,到哪裡去修福?供養三寶是大福報,這一點不能不知道。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每天修的福慧在我們這個世間無量劫也辦不到,在極樂世界天天辦到。我們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再迷惑,真正會發心,早一天往生,早一天成就。往生就是成就,憑什麼成就?就憑這一點,福慧雙修。在這個世界哪一天才能圓滿?在極樂世界天天圓滿。

      「又《淨影疏》曰」,這是我們中國法師,隋朝時代淨影寺的慧遠法師,他為《無量壽經》有註解,叫《無量壽經義疏》。他說,「證滅相應,故名為應」。滅是滅煩惱,證是證得自性本有般若智慧現前,應有這個意思,這叫應。「又證滅故,合應供養,故云應供。」因為他有證、他有滅,證就是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自在現前;滅,滅三種煩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滅掉,這個時候應該接受供養。供養如來得無量無邊的福報,不能不知道,所以叫應供。「又《會疏》曰:萬行圓成,福慧具足」,跟上面意思差不多,上面講證滅相應,此地說萬行圓成,圓滿成就,福慧具足,具足也是圓滿的意思,「應受天上人間供養,饒益有情,故號應供。」在中國,大的寺廟每年有舉行供僧,千僧齋,供養一千個出家人,請他們來應供,就是中午請他們吃飯。這一千個人裡頭很有可能,如果家裡修供養的人真誠,如理如法,會有佛菩薩、阿羅漢來應供。供齋的人應該把每一個來應供的出家人都看作真佛、真菩薩,這個功德無比殊勝。

      下面第三個德號,「等正覺,梵語三藐三菩提」,這完全是音譯的,具足的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耨多羅為上」,這就是阿耨多羅是無上,三翻成正,藐翻成等,菩提翻成覺,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菩薩因行圓滿而成等正覺」,菩薩在因地,佛是成果了,所以佛在果地,菩薩因行修圓滿,他就成佛,成等正覺是成佛。「舊譯」,新舊是在唐朝,玄奘大師以前的都稱為舊譯,玄奘大師建立譯場,稱為新譯,這個新舊是這麼分法的。「舊譯為無上正遍知」,正是正確,沒有錯誤,遍知就是什麼都知道,遍法界虛空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這個意思。

      「《維摩經肇註》」,肇是僧肇大師,鳩摩羅什大師的弟子,他說,「阿耨多羅,秦言無上」。那個時候中國也是在分裂的時候,這個秦就是姚秦,鳩摩羅什大師在中國翻經的那個時代。「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這是舊譯,翻作無上正遍知,玄奘大師所翻的是無上正等正覺。梵文是相同的,兩位大德翻的不一樣,但是意思上都通。僧肇大師說,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道莫之大,無上也」。這個道是佛所證得的道,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上。「其道真正」,其道真又正,「無法不知,正遍知也」。這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現前,確確實實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決定不是學來的。這一點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對於古人教學的概念、教學的方法,我們才會歡喜接受。譬如現在學校科目很多,廣學多聞;佛法不是的,佛法教你一門,一生就搞一門,不能搞兩門,跟現在完全相違背,我們走哪個路子?走現在的路子是佛學,不是學佛,把佛的經典都變成一種玄學、變成知識,甚至於講它是神學,是文化裡頭很有限的一部分。

      我們搞了這麼多年,漸漸的明白、接受了,佩服得五體投地。佛法的修學,目的是教你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成佛。所以佛陀這個名詞要用現在的話說,在佛陀教育裡面,它是最高的學位,再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像現在博士學位。每一個人都應該拿到,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你迷失了自性。佛法是平等法,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的,所以一切法跟自己是一體。為什麼不能成佛?你不承認,你不相信自己是佛,不相信自己有無量智慧,不相信自己有無量德能,不相信自己有無量相好,你都不相信。你要相信了,極樂世界是你的老家,往生極樂世界是回老家。我老家樣樣現成的,一樣都不缺乏,回到老家之後,你才真正有能力、有智慧、有道行,去幫助十方諸佛剎土裡面苦難眾生。你知道那些苦難眾生跟自己一樣,自己現在破迷開悟了,那些眾生還在迷,還不知道開悟。他跟我們有緣,我們有責任應該要去幫助他,而且是無條件的去幫助他,就像諸佛菩薩幫助我們,無條件的。我們幫助別人也是無條件,真誠的愛心,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接引眾生,真是無法不知。

      末後一句,「又《淨影疏》曰:正者,理也。於理窮照」,括弧裡頭說(即徹照於理體),理體就是自性,完全明白了,一絲毫迷惑都沒有,「故云遍知」。你看你一見性,你要知道這個好處,我用一門見性,見性之後全明白了,不必要學的,完全通達。為什麼?這是你的本能,你完全回歸自性,完全恢復本能。你要不相信的話,你好好回頭想一想,釋迦牟尼佛是我們一個好榜樣,他一生所說的這些經典,我們在《大藏經》裡看到了,他從哪裡學來的,誰教他的?沒有。雖然早年頭,十九歲離開家到外面參學,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學派,他都去學習過,而且學習非常認真。學了十二年覺得怎麼樣?覺得沒用處,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放下了。這個示現用佛學的術語來說,十九歲離開家庭,放下煩惱障,七情五欲;三十歲不再參學、不再學習,統統放下,放下所知障。二障放下,他在菩提樹下入定,豁然大悟,就能給我們講十二部經。十二部經自己通的,沒人教他,他能講。那些外道都聽不懂,他以前參學的那些宗教、那些學派,對他所說的都不能完全通達。那些人也學,把它當作一種知識來學習,為什麼?不開悟。為什麼不開悟?方法不對,一定要一門深入才會開悟。同時涉獵很多門,你學雜了、學偏了,所以你只能學到知識,你智慧沒有開。智慧是什麼樣子?智慧是不用的時候心地清淨,一塵不染,起作用的時候,別人來問,你沒有不能回答的,而且都回答得非常巧妙,啟發人的智慧,這不一樣。我們對這些地方要特別留意,培養我們自己的信心,對佛的信心,釋迦牟尼佛決定不會騙人,句句話都是實話。實話就是從真實心中流露出來的言語,沒有通過思想,他不用阿賴耶、不用末那、不用意識,轉八識成四智,他用的是什麼?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大圓鏡智就是大覺,平等性智就是轉末那識成就的,妙觀察智就是清淨心,轉第六意識成就的。轉阿賴耶,用經題上的話來說就是覺;轉末那,平等;轉第六意識,清淨。自性本自具足,不從外來。

      我們要把佛教再興旺起來,要從這裡興,沒有幾個真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法興不起來。達摩傳到中國來的禪,一定要到第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從這個地方發揚光大。往上五代都是單傳,都是傳一個。在今天,學習有一定的困難,大家不相信佛所說的,把佛(釋迦牟尼)也看成一個普通的人,智慧比人稍微高一點,而不能承認他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難了。難到極處,佛法在這個世間滅掉了。這是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一千年,這是第二個一千年,四十一年。我們必須從這個老方法真幹,用自己來做實驗,我就一門深入。我們這個一門,實際上還是兩門,但是兩門是一門,那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以一句佛號為主,不以經為主,經幫助,助修,佛號主修。

      我們發心幫助這個苦難的世界,我們用什麼幫助?學習《群書治要》。學習來做什麼?把它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奉獻給這個時代的地球上的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我們奉獻給他們,幫助大家建立共識,目的是希望化解世界的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帶給眾生幸福美滿的生活。自己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個願求。為什麼?往生到淨土才是究竟圓滿,我們要發這樣的心,要立這樣的志。《群書治要》是分我們一點心,不怕,我們用一句佛號把它彌補過來,放下書本的時候,阿彌陀佛就現前,不礙事。早晚要拜佛、要念佛、要經行。經行我講散步,現在人講運動,畢竟這是個身體,身體需要運動,需要活動,活就要動,不動就不能活了。拜佛是動,繞佛是動,我們有這兩樣就夠了,這兩種運動就夠了,時間愈長愈好。那我們這一生沒有白來,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徹底放下。我們的依靠是誰?阿彌陀佛、諸佛如來。我們起心動念、言行舉止,佛菩薩知道,常寂光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真幹,佛真加持,這一定的道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不能不知道。

      下面第四,「明行足」。明有很多種的解釋,此地略舉幾種。第一個,「《大論》曰:宿命、天眼、漏盡,名為三明。」宿命是知道自己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在輪迴,在六道,在十法界,在行菩薩道,全都清楚。這是什麼?證得究竟果位的人他知道。第二天眼,他沒有空間的障礙,也沒有時間的障礙,能看到過去無量劫,也能看到未來無量劫。漏盡,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漏盡就是我們常說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放下,沒有了。不但沒有,連習氣也沒有,叫真漏盡。都是妙覺如來所證得的,這個叫三明,三明六通。《會疏》與《淨影疏》說法相同,「均謂明即三明。」這個明就是前面所說的三明。

      第二段,「但《淨影》又謂:明是證行,證法顯了,故名為明。」這個意思是說,明是你現前所證得的,行是行為。你在一切法裡頭,這個法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所生的萬法,你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有障礙。你對這些法,體相作用,因緣果,理上事上,沒有一樣不通達,沒有一樣不明瞭,這叫明。這個明的意思跟前面說的是一樣,它說得更清楚,說得更深入。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