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397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4年3月9日啟講,2017年11月4日圓滿。

    第四回學習,主要是將《科註》訂正,做成圓滿本子,正式流通。經典所說道理,完全落實在自己身心,收穫就大了。生死自在,想往生真能去得了,想多住幾年不礙事。《印光大師全集》跟會集本,一段一段對照,這個功德無量,對夏蓮公信心不足的人有很大幫助,我也隨喜學習。聞此經者,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奉勸後賢,普同信受。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七集)  2016/1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39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零九頁倒數第二行,「諭心諍成怨」。請看經文:

      【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

      世尊在這一品,前面跟我們教誡的要和要敬,從哪裡做起?要從我們自身做起,我們不求別人跟我和敬,最重要的我們是要對別人、對團體要和敬。這一段的開示從反面說,如果不和、如果心還有諍,就會成怨,冤冤相報,一世比一世嚴重,沒完沒了,這比什麼都嚴重,所以我們要記住佛陀給我們的教訓。前面講的敬愛,這兩個字比什麼都重要,有敬愛當然就不會有競爭、不會有煩惱,習氣慢慢會消除,我們才能夠契入佛法的境界。

      這一段經文,我們看黃念老居士的註解,我們先念念老的註解。『或時心諍』者,或者有時候這個心裡面有爭執,這個諍通常我們寫沒有言這個爭,意思是一樣的,「《一切經音義》解作訟」,諍訟。「《會疏》曰:人情平時雖無憤恨,違境忽生,不時鬪諍,故云或時。」《會疏》裡頭說得好,人情平時雖然沒有憎恨,違境,這個境界我們不喜歡,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看到了,這個忽然生起,煩惱習氣在這就現行了,所以不時鬥諍,不時。下面念老給我們解釋,「一時忽起相鬪與爭訟之心,故云或時心諍」。什麼原因?下面就講清楚了,『恚怒』,「瞋恚忿怒也」,用這兩個字來代表。「乃三毒之一」,三毒是貪、瞋、痴,這是瞋恚。三毒是煩惱的根本。學佛這一入佛門,還沒有出家,佛陀就教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身善、口善、意善。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不貪、不瞋、不痴,這三句叫三善根。貪瞋痴叫三毒煩惱。我們無始劫以來墮落在六道輪迴,多生多劫出不去。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從貪瞋痴來的。我們就知道了,我們什麼時候能夠把貪瞋痴斷掉,輪迴就不見了,輪迴不是真的,像一場夢,人天是好夢,三惡道是惡夢。

      所以佛教我們,修善斷惡都要求三輪體空,也就是說,我們非常認真修學,但不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斷惡不要把斷惡放在心上,修善亦如是,也不要把修善放心上,為什麼?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生什麼心?就是斷惡修善的心。斷惡修善這生其心,生其心重要的是無住,無住是什麼?心裡面什麼都沒有,這個重要!心裡頭有了,我今天做了多少善事,果報在三善道;幹了壞事,心裡也很清楚,今天作惡了,果報在三惡道,在六道輪迴。如果你不把它放在心上,心上沒事,就超越六道。所以事要幹,要認真斷惡修善,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好。這是菩薩修行的總綱領、大原則,我們要把它時時記住。時時刻刻我們心不是想善就是想惡,善惡都沒有的時候叫無記,說不上善惡叫無記,善惡無記都不要放在心上,這就對了。

      下面告訴我們事實,「一時瞋心」,心裡不高興,有了怨恨,這造成什麼?小恨。小恨起不起作用?起作用。起什麼作用?冤冤相報。我們跟人見面,從來不認識,他看到我就不高興,態度就很不好,我們沒見過面,偶然見面,這種事情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經歷、都曾經有過,不止一次,他就看我不順眼。學佛之後知道了,什麼原因?過去生中我對他看不順眼。這一生見了面,他瞪我一眼理都不理,要不要去計較?不需要。我們應該怎樣應付?和顏愛語、恭敬對待,把這個怨化開,就到此為止;我們用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待人接物就好。一定知道「冤冤相報無有已時」,就是沒完沒了,這個太可怕了!所以學佛一定要記住,如何把過去生中跟一切眾生結的怨,在這一生當中都把它化解掉。你說好不好?一生當中未嘗有一個我怨恨的人、我看不順眼的人,沒有,這叫真修行,他縱然是侮辱我、傷害我,處處跟我作對,這是什麼原因?過去生中遇到了,不是這一世的,前世的,我們決定不能冤冤相報,我們一定在這次就把它化解。化解的方法,無論他對我用什麼手段,他打我、他罵我、他冤枉我、他陷害我,我們都要用真誠清淨平等心、愛心去對他,把它化解。他不理我無所謂,別放在心上,下次見面,無論在什麼地方、在什麼場合,我們對他恭敬,我們對他愛護,他有困難我們全心全意幫助他,把這種怨恨化解,這就對了。

      如果是一時瞋心造成的小恨,但冤冤相報無有已時。「怨憎常會,互相殺害,愈演愈烈,故云後世轉劇,至成大怨」。如果不能化解,這個怨愈結愈嚴重,再轉幾世那就成大怨,大怨就造大業、造罪業。這個罪業是什麼?變成戰爭。發動一個戰爭,你要知道死多少人,多少冤枉死的人,這就叫轉劇,這就叫大怨。大怨到哪裡去?墮無間地獄。什麼時候才能出頭?難,真難!經上常說三途一墮五千劫,不是五千萬年,是五千劫。如果經上這些話都是佛從自性真心裡面流露出來的,教誨我們、供養我們、幫助我們化解冤仇。我們自己要發誓,我在一生當中絕不跟任何人結冤仇,不但人,包括畜生、樹木花草,我絕不傷害它們,你這個人這一生多快樂,佛經上講的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你就真正能夠得到,這是真正佛弟子。為什麼?佛菩薩是這樣待人接物,我們是佛的學生、是菩薩的學生,我們應該要向佛菩薩學習,就對了,所以你真正能信佛、學佛。

      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我的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有沒有得到最高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麼?這一生當中,沒有看到一個冤親債主,沒看到;沒有跟任何人事物對立。對立,互相不能包容;沒有對立,樣樣都能包容,樣樣看到都歡喜,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像彌勒菩薩一樣,中國寺院的山門、大門,你進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代表什麼?代表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代表常生歡喜心。他沒有冤家,他沒有對頭,他心目當中人人都是佛菩薩,真誠恭敬心對待,人人都是阿彌陀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把《無量壽經》學通了,你就明白了。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誰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沒有妄語,他知道,我們不知道。我們聽釋迦牟尼佛說了,我們要細心去揣摩、去體會,真的嗎?真的,一點都不假。《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又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什麼?這是說宇宙的真相。一切法從哪裡生的?從心想生。惠能大師開悟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是法身,法身遇到緣就現相,這個相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來的?從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

      自性所生的萬法,不能說有,不能說無,為什麼?一切法都是生滅法,就是有生有滅。生滅法不是真的,真的不生不滅。我們的真心、我們的自性,不生不滅,它是萬法的本體,我們不能不知道。本體裡面沒有現象,但是它能夠現相,所現的一切相是幻相,有生有滅。本體不現相的時候,不能說它無相;現相的時候,不能說它有相,你說有說無都錯了,它確實是非有非無、不生不滅。我們如果真正明白了,那是怎樣對待?六祖能大師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六祖大師教給我們,如何跟大自然、十法界依正莊嚴這些萬事萬物相處。知道本體是一個,自性清淨心;現相,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世間科學家說整個宇宙,整個宇宙依正莊嚴,三個字,不可得。知道不可得你就會放下,放下就成佛了。放下可不得了,放下什麼?妄想放下了,雜念放下了,分別放下了,執著放下了,就成等正覺了。

      在這個地方,我簡單跟同學做個報告,為什麼?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他說的話能不能相信?我們要有智慧去辨別,辨別不難,你只看他的言行舉止跟佛法相不相應。佛法是什麼?是戒定慧三學。這個人,頭一個觀察他孝不孝順父母,尊不尊敬老師,如果他不孝父母、不敬老師,狂妄自大,這是假的不是真的,要懂得觀察。我們自己修學亦如是,要拿這個標準衡量自己,我們自己對父母不孝,對師長不敬,對一般人瞧不起,什麼自以為是,誰是魔?自己是魔,不是佛菩薩。要是佛菩薩,決定持戒修定開智慧。

      戒最重要的就是十善業道,世智辯聰不是好事情,能言善道,說起來很像那麼回事情,但是過個十年、二十年,他這個假相露出來了,一文不值,還會破戒,還會造業,造作種種惡業。有,古時候有,現在更多,我們同學當中,我認識的,二、三十年修行,遇到財色名利這四樣東西,碰到一個他就毀掉了,沒有遇到七情五欲,我們看他不錯,聽他講演講得頭頭是道,有時候我也讚歎,過了沒多久,他被他的信徒度去了。信徒兩種,一種是擁有財富的,一種是女色,他還俗,結婚了,學佛多少年?二、三十年,這還算是好的,名正言順還俗。還有一些人,沒還俗也幹這些事情,想盡方法來遮蔽,怕別人把他拆穿,這樣的人,我們能不能在事先就觀察到,行,事先。

      孔老夫子說過,很能幹的人,能言善道,看起來好像是有道德、有學問,是個聖人,《論語》上說,假如這個人外表看起來好像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孔子一生最尊敬的人,像這個人,你乍看他好像周公一樣,有周公之才之美,他說看兩樣,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也。這個人怎樣?狂妄自大、傲慢、目中無人,喜歡批評人,而且怎麼?吝嗇,說得很好,實際上並不是很大方,很小氣,自私自利。孔老夫子做結論說,是假的,不是真的,假聖人,不是真聖人。這種假聖人,孔老夫子那個時代就有,二千五百年,歷代,世世代代都有,中國有,外國也有,你要小心謹慎,也得學孔子,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他說的,再細心去觀察他做到了沒有,如果他教別人做,自己沒做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千萬不能上他的當。

      今天學佛,我學佛到今年六十五年,六十五年前老師教導我,怎麼樣辨別邪正、辨別真假,教給我,決定以經教為依據。經我們看不懂,怎麼辦?告訴我們看註解,註解一定要看古人的,為什麼?古人有修有證,是好東西才能夠傳到現在,如果不是好東西,早就淘汰掉了,古人靠得住,今人靠不住,這老師告訴我的。古人實在看不懂,怎麼辦?老師給我們介紹今人的老師,我這個年代,像諦閑老法師、虛雲老和尚,諦閑老和尚,介紹這些人,這些是民國初年佛門的大德,有修有證,他們的著作不少,現在都有流通,近代人可以用它做參考。現代的人呢?現代的人不看,為什麼?你是初學,你戒定慧還沒有基礎,等到自己戒定慧有了根,你可以看。為什麼?它是真的好還是假的好,你有能力辨別,沒有能力辨別的時候,如果把路領錯了,你不是冤枉一輩子?這是好老師,不是好老師他不肯講這個話。

      我到台中去求學,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我去跟李老師學經教,我帶著介紹信去見老師,老師看到之後笑笑,在客廳裡頭,客廳裡頭還有些客人。老師就笑著說,很好,你真的想到我這裡來學習,我這裡有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你要能做到,我就收留你,如果你不能夠接受,你就另請高明,台中蓮社慈光圖書館不接待你。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哪三條。他說第一個,你過去跟章嘉大師學的,跟方東美先生學的,我都不承認。不承認了,到我這裡來,從今天起一切從頭學起,我怎麼教你就怎麼學,第一條。第二條,從今天起,你在台中住在我這個地方,只能聽我一個人講經,其他的法師大德到台中來講經講演,都不准聽。第三個,從今天起看書,無論看是佛書還是不是佛書,一定要經過他同意,他沒有同意的不准看。這三條能不能接受?能接受,我就留你;不能接受,你到別的地方去吧。我聽了之後,我是朱鏡宙老居士介紹的,這個老居士有學問、有道德,虔誠的佛教徒,跟李老師同年,好朋友。我對於朱鏡宙老居士很佩服,很尊重。朱老居士介紹我李老師,我當然尊重,我跟老師說我完全接受。老師說,好,有期限的,說有期限的,期限多久?五年,五年之後你什麼都可以看了,五年之內,決定要遵守我這三條。

      我今天在此地報告,供養給網路電視面前的同修,在這個時代要想成就,李老師這個方法,不是他的專利。我原來以為它是他的專利,從來沒聽說過,我在上一個世紀末尾,也就是一九九O年代,一九九O年代,我住在新加坡,我是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二OOO年,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新加坡有個老朋友,演培法師,也很有名,很有聲望,他大我十歲,把我當小老弟看待。他也是個講經的法師,在新加坡有道場,我到新加坡,他聽說我來了,來看我,邀我到他道場去做講演,非常客氣。我就去了,中午請我吃飯,上午講演,講完之後中午請我吃飯,我就把這一樁事情,李老師收我的這些話,講給他聽。他聽了之後,他說:我做小沙彌的時候,在諦閑老和尚座下,也是講的這三條。我才恍然大悟,這不是李老師的,是過去祖師大德傳下來的規矩,沒這個規矩學不成功的,那只能算旁聽,沒辦法教你。你要完全能接受,這才有辦法教你。這些我都說出來供養大家,給大家做個參考,我相信這是中國古代祖祖相傳。諦閑老和尚用這個三條教演培法師,演培有沒有接受?沒接受。當時可能接受,以後心動了,太虛大師在廈門建閩南佛學院,他很羨慕,他是偷偷開小差,晚上溜了,到廈門去跟太虛法師,很可惜。他如果要是真正接受諦閑老和尚的教誨,這三條戒律真能遵守,他很可能是天台宗的一代祖師。我是完全遵守李老師,跟李老師五年。五年到了,我跟老師說,老師,這五年很有受用,心清淨多了,雜念少了,也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有能力辨別了,我是想我這個根柢不夠厚,我再加五年,我遵守老師這個約法十年,我在台中住十年。

      現在沒這個老師了,找也找不到,老師找學生也找不到,到哪去找?李老師碰到我了,我能遵守,有這麼一個傳人。如果我要是走掉之後,老師到今天一個傳人都沒有,不容易。末法時期,師徒如父子,父母之恩要報,老師之恩要報,怎麼報法?每一堂課、每一次講演,都觀想到我的父母,我的老師在現場聽聞,不敢懈怠。聖賢教學不容易,佛菩薩的教學更難,一定要有老師。真正老師,就是我剛才給大家報告的,這三條戒律,這是老師的戒,不守老師的戒,老師不能教你,要守老師的戒,老師才能教你,才真認真教你。跟老師在一起十年,一般是五年可以了,年輕,十五、六歲可以。我跟李老師的時候,二十六歲了,不止,跟李老師的時候,好像是二十八九歲。章嘉大師已經圓寂了,所以想到過去這些大善知識,我們知恩報恩的心自然就現前,沒有老師怎麼會有成就?真有成就,老師教我們遵守的原則,一生都不違背。所以現在這個時期,好老師難,好學生也難,你要問我有沒有學生?沒有,我只有聽眾,沒有學生。有人假借我的名義,說是我的學生,在外面,他做的什麼事情我都不知道,實際上也不常往來,我不知道他們在哪裡,他偶爾來看看我,不能說看看就是學生,沒這個道理。像李老師這個三條戒,你不能遵守,他不承認你是他學生,這佛門規矩不能不懂。

      這裡頭有幾句話很重要,「冤冤相報,無有已時。怨憎常會,互相殺害,愈演愈烈。」所以經上說,後世轉劇,至成大怨。我們經歷過第二次大戰,那個大戰,就是後世轉劇,至成大怨,非常可怕,大戰之後,發起大戰的人,參與大戰的人,果報都在無間地獄,一點都不假。唐太宗的附體,這十年前,他所講的那些話我相信,真的是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唐太宗能從地獄出來,得力於他當年在世做了一樁好事,這樁好事能救國家,能救全世界,這做了大好事!所以他在無間地獄,地藏菩薩把他帶出來,不是沒有原因的。誰能做一樁好事,能救國家,能救全世界?什麼好事?就是他在世的時候,下令編輯的《群書治要》。唐太宗做皇上很年輕,二十七歲,他用什麼治國?他是個將軍,很會打仗,所以殺人很多,為什麼墮地獄?就是殺人,殺業太重。因為這本書,他治國憑什麼?沒學過,所以下令給魏徵這些讀書人,從經史子這三部裡面,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教訓文字,統統抄出來給他看,他就用這個,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部書,過去在中國失傳了一千年,唐朝亡國之後這書就沒有了。印刷是宋朝時候發明的,所以唐朝的書都是手寫的本子,分量不多,被日本在中國的留學生帶走了。也很難得,這部書在日本出現千年盛世,帝王跟人民都能遵照這個教訓去學習,造成日本那個時候國泰民安。日本是四百年前,西洋的科學技術傳到日本,日本迷上科技,把這個書就放棄,現在人知道就不多了,放棄了。中國是在嘉慶年間,嘉慶皇帝登基,日本對中國皇上送禮,禮品裡頭有這部書。但是那個時候,清朝是最興旺的時候,大家對它不重視。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印過兩次,分量很少,現在沒人知道。

      我找這個書找了三年,找不到,我問過商務印書館,問過世界書局,中華書局,你們有沒有知道有這個書?不知道。所以我是在講經的時候,提出來了,唐太宗有這部書,我沒有看見過,如果有人發現了,告訴我。果然好像三個月之後,就有人把這個書郵寄寄給我了,寄到香港來給我。我一看如獲至寶,這居然出現了,我說祖宗之德,我相信唐太宗也是保護這部書,跟著這部書,把這部書送到我這裡來。我就印了一萬套,這一萬套的功德,我也沒有迴向給唐太宗,唐太宗就是這個印經功德出地獄,地藏菩薩把他帶來離開地獄。

      我們這本書樣本,先印一套給我看,樣本。我那時候在澳洲,世界書局寄給我,我們在小客廳裡頭展開來,大家分享,來看看這部書,印得不錯,上中下三冊。當時,我們這個地方有個出家人,悟忍法師,她也在,她的妹妹也在,我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突然她的妹妹跪下來,告訴我,我是唐太宗李世民。他說:我是李世民。我聽說唐太宗來了,趕緊請他坐。他不敢坐,一直跪在地下,感恩。我說:我對你沒有什麼恩德。他就說了,《群書治要》這本書不但可以救中國,而且可以救全世界。說完之後,他的時間很短,大概只有五分鐘的樣子,他就走了,就離開了。

      他就傳這個消息,這個消息很重要,因為我印這個書,只想到救中國,沒有想到全世界,他這一提醒我,我就明白了,這部書要翻成白話文,再從白話文翻成世界各國語言,向全世界流通,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讀到這部書,建立共識。這個共識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共識,那個平天下,是天下各個國家、各個族群、各個文化、各個宗教,都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是這個意思,這叫平天下,不是戰爭。所以這是全世界文化統一,不是政治,不是軍事,也不是經濟貿易,不是科學技術,是文化統一。中國文化確實,外國很多漢學家沒有不佩服的,提到中國文化沒有不讚歎的,這個好!很難得,不容易。

      下面念老舉個例子,「如琉璃王為報宿怨,欲盡殺釋種。」這是佛經上佛說的這麼一段故事,琉璃王,當時印度一個大國的國王,他對於釋迦族,釋迦族也是一個國,釋迦族的國王,佛陀如果不出家,就是釋迦族的國王,這個怨是多生多劫以前結的。這有個故事,當時這個釋迦族是一個小鎮,鎮邊上有一個池塘,池塘裡面養了很多魚,釋迦族大概是捕魚,修理池塘,把這個魚一網打盡,都吃了,這個魚怨恨在心,常常想報復。這一次剛好他也是個國王,就發了一個怨恨心,要把釋迦族滅掉,他看到釋迦族的人就討厭。釋迦牟尼佛雖然成佛了,對這樁事情前因後果完全明瞭,沒法子救,這是因果報應,你要救了他,來生遇到了還要報,沒完沒了。所以,目犍連有神通,他說他去救,把釋迦王的幾個重要的人員,放到他的缽當中,這個缽變大了,人放到缽裡,他把它放在天上。戰爭結束之後,釋迦牟尼佛說,你把那個缽拿回來看看。他到天上,缽拿回來,缽裡頭是血水,才知道定業不能轉。

      你明白這個道理,你還敢跟人結怨嗎?別人怎麼侮辱我,我們要以德報怨,不能有絲毫怨恨心,我們對他愈恭敬愈讚歎,我們講經誦經念佛都給他迴向。過去我們不知道,肯定有很多,過去的冤親債主,今世的冤親債主,我都給他們供牌位,我的牌位上都有,我天天給他們迴向,心裡面確確實實沒有怨恨的人。無論你怎麼傷害我,我都認為是正常的,是應該的,過去我傷害你,今天你傷害我,這果報就報掉了,沒有怨恨心,你毀謗我,我讚歎你,你有什麼不好我不說,你有好的地方我讚歎,你有不好的地方我不批評,不跟人結怨。我一生沒有別的,你要說長處,大概就是這一點是我的長處,沒有一個我怨恨的人,沒有我怨恨的事物,沒有怨恨,沒有貪戀,貪瞋痴要斷掉,所以看東西比別人看得清楚,比別人看得透徹,道理就在此地。你有這個本事,不是沒有,我不比你強,你有,你是被名利沖昏了,利令智昏,你要把名利七情五欲放下,智慧就現前,你肯定比我高,我不如你。所以我早年提出四句,四好,人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不愧我們這一世到人間來這麼一次,總得要把這四句做出來。存心、行事、說話,做一個標準的好人,死了之後不後悔,縱然不知道淨土,沒有緣去往生,至少來生是天堂,欲界天、色界天,這是我們的去處。色界天要有禪定的功夫,欲界天肯定有分,我相信不止忉利天,很有可能到兜率天,到他化自在天。

      「世間之事,更相患害,指世間冤報之事,互為禍害。既造業因,必結惡果,報應雖不立即顯現於當時,故云雖不臨時。但因果不虛,決當報償於後世,故云應急想破。」末後這兩句話要記住,「眾生但知畏果」,果報現前你害怕了,「菩薩則畏因也」,我們把它省略,眾生畏果,菩薩畏因,菩薩不敢造因,眾生敢造因,果報現前了害怕,沒用了,不通懺悔。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諭捨惡修善」。佛勸我們,諭是勸勉我們,就是今天講的為我們開示,要斷惡、要修善。分三小段,第一段,「生死自當」,請看經文: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這就是說,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沒有辦法代替,因果決定是自作自受。現在這個社會最嚴重的罪孽,一個是愛欲,欲就是欲望,「情愛與貪欲,實為生死根本」,六道輪迴的根本。我們看現在人殺業太重,殺什麼人?殺自己的兒女,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墮胎,每一天墮胎有多少人?十年前有人告訴我,是有統計的,為什麼?醫院裡頭有記錄,每一天超過十五萬,每一天,一年五千萬,這是有記錄的,沒有記錄的不包括在這裡頭,你說怎麼得了?他跟你什麼關係?父子關係,你怎麼忍心把自己的兒女殺掉?他本來是報恩來的,這下好了,結成冤仇了,來世他再來的時候,不是報恩,是報仇來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殺盜淫所造的罪業,你說多可怕。這個時代眾生造業,墮無間地獄是哪一類人?就是殺盜淫,這三種惡統統都幹的人必定墮無間地獄,古人有說「愛不重不墮娑婆」,你不會到這個娑婆世界來,到娑婆世界來都是情愛而來,不能不知道。佛門裡頭還把它續了一句話,「念不一不生淨土」,這副對聯很重要,要時時刻刻放在心上。

      如何才能夠不墮輪迴?貪瞋痴不能要,有貪瞋痴就有輪迴,沒有貪瞋痴就沒有輪迴。一念相應就往生淨土,希望我們一念相應一念佛,這一念裡頭沒有貪瞋痴,只有阿彌陀佛。我們再講白一點,依照經教講,我們的念頭裡頭,沒有起心動念,好!沒有起心動念,是佛的境界;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的境界;還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的境界。我們想想,我們是屬於哪一個階層?我們雖然天天念佛,佛號不中斷,一句接著一句,可是裡頭夾雜的有妄想、有雜念、有分別、有執著,這是什麼人?六道凡夫。這些東西統統具足,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叫帶業往生。記住,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沒有帶業的,統統是斷煩惱,證菩提,難。你行嗎?

      做不到,做不到學海賢老和尚,這個老和尚一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不認識字,他沒有念過書,二十歲出家。師父看準他了,師父了不起,菩薩再來,他看到這個年輕人是法器,值得栽培,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聽話老實真幹,這一句佛號他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往生,給我們做榜樣。所以這個法門叫易行道,容易成就,但是很難信。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皈依淨土,念佛求往生,可是他每天還要念《金剛經》,念《華嚴經》,念《法華經》,念《楞嚴經》,還要念很多經、很多咒,就怕念得不多,恐怕不保險。完全搞錯了,不聽佛菩薩的話,要聽自己的,懷疑,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不相信經典裡面的教訓,這就沒辦法了。阿彌陀佛慈悲,海賢老和尚,我們從傳記裡面去看,他在四十歲之前就應該往生,為什麼?條件具足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他自己也說過,他有好多次跟阿彌陀佛說,求佛帶他到極樂世界。結果,佛告訴他:你修得很好,多住幾年,給學佛人做個榜樣,給念佛人做個好榜樣。所以他那麼長的壽命,是阿彌陀佛給他的,這個要知道。

      什麼時候阿彌陀佛接他往生?阿彌陀佛跟他約定:什麼時候有人送一本書給你,這個書的名字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你看到這本書,我就來接引你往生。念佛,一句佛號不間斷九十二年,我相信他見阿彌陀佛,他見極樂世界,絕對不止十次。所以他天天等,看有沒有人送書給他。按理說有沒有人送?沒人送。為什麼?老和尚不認識字,老和尚一生一本書也沒念過,怎麼可能送書給他?這不可能。二O一三年一月,真有一個人帶了這麼一本書看老和尚。老和尚六根健全,眼睛好,不戴眼鏡,一眼就看到,他今天帶的這個包裡頭有書。就問他:那什麼書?他也告訴他,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果然跟阿彌陀佛講的一樣,歡喜,馬上回到房間,把他最喜愛的袈裟披在身上,恭恭敬敬把這本書捧在手上,要求別人給他照相。這個舉動,他身邊的人說,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一次是要人給他照相的,今天是個特別的例子,怎麼老和尚要求人家給他照相?這個照片照了之後,第三天老和尚就走了。我們相信,阿彌陀佛說真話,不騙人,看到這本書就帶他去往生,接他往生,真難得。

      我們把這段文念下去,「世人舉體沉溺於愛欲之中,於是死此生彼,流轉無窮」。念老在此地用很簡潔的文字,把六道輪迴描述給我們看。世間人真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叫「舉體」,這個體裡頭包括三樁事情:念頭、言語、身體,統統都是沉溺於愛欲之中,想的是愛欲,說的是愛欲,幹的也是愛欲,這是三業圓滿的惡業。果報,就是在六道輪迴裡頭打轉,流轉無窮。這一生當中,人道死了,如果你三業善,來生又得人身,又生了,如果三業不善,來生變畜生、變餓鬼、變地獄,在三惡道裡頭流轉無窮。什麼時候從惡道流轉到人世,就又得人身了,難!大難大難!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不容易,為什麼?這一生當中跟人,跟動物,跟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都結了有緣分,緣就有善惡,來生到哪裡去,由此因緣決定。

      所以,「縱使眷屬滿堂,於生死之際,生是孤身來,死時獨自去,無人相隨,無人能代」。沒有人能代替你,來的時候你一個人來,去的時候也一個人去。所以我們要知道,這一生當中,佛說得不錯,我是獨自來的,但是我們遇到佛法,遇到佛法依教奉行,真幹,特別是遇到淨宗,遇到淨宗就不是獨自去,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來接引你的時候,過去生中家親眷屬、親朋好友,早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都會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你一見面馬上就認得,是在哪個世界,是在哪一生哪一世,你們是什麼關係,統統見到了。所以往生極樂世界,這些親朋好友們,歡迎你,迎接你,給你接風,給你慶祝,要不要?還是要獨自一個人到三惡道去?那就大錯特錯了!

      應該要有這種決心,有這個意念,就是要有這個念頭,我到極樂世界,來接引我的人,跟阿彌陀佛一起來的,一定很多很多,特別是我們的同參道友,今世的同參道友,過去世,生生世世的同參道友,都歡迎你到極樂世界,到那邊共同學習。所以到極樂世界,挺熱鬧,不孤獨,我們在這個世間孤獨,到極樂世界可不孤獨。所以,「獨生獨死,獨去獨來」,只有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的,很多人來接引,皆大歡喜。希望我們同學記住,努力要爭取,這是真的,其他的全是假的,假的統統要放下,真的要抓穩,一生決定成就。

      『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復指苦樂之果報,皆是自作自受,亦無有能替代者」。沒有。憬興大師說:「自當,即自受也」。換句話說,自作還是自受。我們不願意受的,我們就別造,不造這個因,不造這個緣,因沒有緣不能結果,緣沒有因也不能結果,這個就在每天日常生活當中,從早起到晚上睡覺,這一天不造惡業,對人,對事,對物。專念這句佛號,好!學海賢老和尚,沒有不成功的。如果還有懷疑,對極樂世界還有猶豫,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有懷疑,我勸你讀經,別聽別人說,不要問別人,讀書千遍,你的懷疑就沒有了,你把這本《無量壽經》從頭到尾念一千遍,或者是把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從頭到尾看個三十遍,就不懷疑了。讀經、聽經目的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特別是堅定願心,我們一生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其他的什麼願望都沒有,必定得生。

      底下這一段,「六趣異途」,這就是講的六道輪迴,請看經文:

      【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念老註解裡說,『善惡變化』,憬興大師說,「善變化即善趣報,惡變化即惡趣報」。這些報是指六道輪迴的果報。如果你心善、言善、身善,身語意三業都善,你的來世是善道;如果身語意三業都不善,來世是三惡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要記清楚。「《會疏》云:今世雖善果,(所作)業因惡,則來世變招殃過」。這個變是變化。所以因果報應,這個權是掌握在自己手上,不在別人,不是閻王、小鬼,不是,也不是天神,也不是佛菩薩,掌握在自己,這要特別留意。

      我們所作的惡不善,真的有人墮三惡道了,就像我剛才給大家舉的唐太宗的例子。唐太宗是佛門大護法,玄奘大師是他的老師、他的國師,對佛教的護持,建道場,鼓勵出家人,事業做得很多,為什麼墮地獄?墮地獄那個報,是他的冤親債主不饒他,把他拖到地獄去了。他在地獄的時間不久,地獄的時間跟我們這裡有很大的時差,所以在地獄當中壽命很長,無間地獄壽命很長。什麼叫無間?受苦、受刑沒有絲毫時間讓你中斷,這叫無間;換句話說,從墮地獄到出來,這地獄苦從來沒間斷過,出來就斷了。我們看到唐太宗附體那個光碟,那是他剛剛離開地獄二、三天的時候,別人提到地獄,他還心有餘悸、恐怖萬分,嚇得那個樣子。告訴我們地獄一些狀況,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他附體在忍師妹妹身上,來感恩,我把這個一對,我就相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要沒有見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我也半信半疑,到我面前來感恩我們印送《群書治要》,這個功德出地獄的,出地獄就好辦了,他就能修行了。我聽有人告訴我,他離開地獄把信傳給我了,傳信來,他就在我們學院念佛堂念了一個多月的佛,應該是往生了,有些人有感應的知道這個事情,有些人不知道。

      今世造的善業大,造的惡業少,那就看緣,是善緣先成熟,還是惡緣先成熟,哪一個先成熟,就到哪一道去受報了。三善道的緣成熟,三善道先報,三惡道的緣成熟,三惡道先報,完全決定在最後的一念,斷氣之前最後的一念。如果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是求生淨土,決定往生。最後一念還貪起欲望,想你的家人,想你的財產,你還難分難捨那就完了,你就又回來了。這種回來畜生道最多,為什麼?人道難得,不容易,他得不到人身,很容易得畜生身。現在有很多人喜歡玩寵物,寵物牠很聽話,懂得人的意思,那都是造的惡多於善,臨終這個緣成熟,墮到畜生道去了,還跟你們家人在一起聚會,再有個幾年十幾年,牠又走了。動物是論次數算的,牠壽命雖然不長,譬如牠墮到狗身,要做多少次?要做一百次,做二百次,做三百次,那時間就很長了。狗死了還是狗,死了又是狗,要次數滿了牠才能到別的道去。所以這樣你明白了,你就知道三惡道的可怕。所以經文上講:「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會見,縱然是會見,不認識了,為什麼?改頭換面了,這一生是個人,來生是個寵物,是個小狗,小貓,雖然天天還玩在一起,不認識,是這麼個意思。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明天我們還從這一段學起,佛的這些開示非常重要,確實幫助我們,修正我們很多錯誤的觀念,讓我們這一生淨土的緣分不可以錯過。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