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139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4年3月9日啟講,2017年11月4日圓滿。

    第四回學習,主要是將《科註》訂正,做成圓滿本子,正式流通。經典所說道理,完全落實在自己身心,收穫就大了。生死自在,想往生真能去得了,想多住幾年不礙事。《印光大師全集》跟會集本,一段一段對照,這個功德無量,對夏蓮公信心不足的人有很大幫助,我也隨喜學習。聞此經者,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奉勸後賢,普同信受。

    字體大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九集)  2014/11/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3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八十一頁,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二、但《淨影》又謂:明是證行,證法顯了,故名為明。是說較深。」這是佛的十種稱號第四個,「明行足」。念老為我們蒐集了經論,來給我們說明這個尊號的功德。前面說過佛的十種通號,就是名號,十種通號,從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這些名號都是說明我們自性本有的德行,這十個號可以把自性功德圓滿都包括了。

      自性的智慧德能沒有邊際的,真實是沒有法子想像,沒有法子能說得出來,能說也是略說,讓我們有個概念。到什麼時候全明白?大徹大悟就明白了。佛陀的教育是真實究竟圓滿的教育,他教什麼?就是教我們要回歸自性。大乘經上常說,「心外無法」、「一切法從心想生」,只要你能夠明心見性,你什麼都知道,見性就明白了。為什麼?一切法是自性變現的,這個是對佛法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佛法是無神論,這個一定要知道。因為所有宗教都要立一個造物主,宇宙從哪來的?神造的,在佛教裡頭沒有。佛教說宇宙從哪來的?是自性變的。自性在哪裡?自性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自性是什麼?自性是自己的真心,不是別人。

      所以宇宙從哪來?自己造的,每個人自己造的。怎麼造的?念頭造的,你有念你就在造作。這個念純淨純正,那就是自性的本來面目。如果有起心動念,自性就迷了,迷得很淺,不嚴重,所以它現出的境界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是從外頭來的,是我們純正純淨的念頭變現的,大乘經上說得很清楚;如果從起心動念再生起分別,這就迷得比較重了,這個境界是阿羅漢的境界,他有分別;如果再有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有,那就是六道輪迴的境界。六道裡面的眾生統統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這種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叫妄心,它不是真心。

      真心,六祖惠能大師說得最簡單,也很明白。他講了五句話,第一個,「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真心是清淨的,真心沒有染污。被染污的是妄心,這個一定要曉得,那不是真心。第二個,第二句他說「本不生滅」,真心沒有生滅的現象,永遠沒有生滅。它在不在?在。在哪裡?就在現前,我們肉眼看不到,我們耳朵聽不到,我們的念頭也想不到,六根對它都不起作用。它在我們現前,它無處不在,它無時不在,它沒有時間空間的維次。我們就知道了,科學家講空間維次從哪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空間維次就沒有了。這個道理我們要能夠慢慢體會到,這是很深的問題。佛教修學它最終極的目的,教我們明心見性,也就是回歸自性。我們從自性生出來的,最後還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叫做成佛。但是要知道自性是本有的,所以大乘經裡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個個都是,只是他迷了,他不認識。雖然他不認識,他並沒有失掉,他自性在,只是迷而不覺,他不用真心,他用妄心。

      學佛,佛家講修行,行是行為,行為很多,無量無邊,不出三大類。第一個是念頭,念頭是心的行為,妄心,不是真心是妄心,思想是屬於心的行為;言語是屬於口的行為;動作是屬於身的行為。行為再多不出這三大類,叫身語意,這三大類全都包括了。行為錯誤,不正,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錯跟對的標準是什麼?標準是自性,自性的性德,絕對的標準,自性清淨,自性沒有起心動念。我們如果是在生活當中,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是佛。所以佛在哪裡?佛就在現前。你能真正做到,見色聞聲、嗅香嘗味,六根在六塵上起作用真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如來;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菩薩;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人叫阿羅漢;如果三個都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那就是六道眾生。

      由此可知,佛家講修行證果,與研究教理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不認識字,不懂教理的,能不能成佛?能。只要他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動念,他就成佛了。於是我們就明白了,去年往生的,南陽來佛寺的這個老和尚,海賢老和尚,他不認識字,他沒有念過書,他達到什麼境界?我看他的光碟、看他的《永思集》,我判斷他,他成佛了,他到最高的境界了。他用什麼方法?一句阿彌陀佛。諸位要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這一句佛號,師父教給他的,教他就念這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二十歲出家,念了九十二年,他一百一十二歲往生的。你看往生多自在!給我們表演。世間人免不了生老病死,他生有苦,我們都有生苦,生苦忘掉了,但是老有苦、病有苦、死有苦。老和尚往生極樂世界,沒有老苦,一百一十二歲不要人照顧,自己照顧自己,身體健康,頭腦靈敏,一點不迷惑。沒有生病,沒有病苦,走的時候,真就走了,沒有死苦,這個難得,這不是騙人的。

      這個小廟三個人,達到這個境界。頭一個往生的他媽媽,他媽媽八十六歲那一年,一定要回老家。老和尚勸,勸了好多次,不行,非回家不可,那只好順著她的意思,陪她回老家去。到老家幹什麼?把女兒叫來、姪女兒叫來,這是親生的骨肉統統叫來,然後就把她請來。來了之後,老太太親自下廚房包餃子,包完餃子,一家團圓,歡歡喜喜。吃完之後,她在椅子上一坐,腿一盤,告訴她家人,我走了,這一句話她真走了。才曉得她這個自在往生是給她女兒、給她姪女看的,你親眼看到你才相信,你不是親眼看到就不相信,那麼樣自在。也沒有念過書,也都不認識字,一生沒有讀過一部經,沒有聽過一次講,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

      我估計他三個人統統是理一心,理一心的境界就是禪宗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到這個境界,所以他來去自如,想多住幾年不妨礙,不想住就走了。說走就走,沒有一切障礙、沒有一切苦痛,表演給我們看,為我們作證轉。念佛九十二年,一句佛號念到底,一切時、一切處佛號在心裡頭沒有斷掉。心裡面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真是清淨心、平等心,念念是佛號,念念是覺悟。

      阿彌陀佛是梵語音譯的,什麼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就是無量覺。無量智慧,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明瞭,叫無量覺。為什麼能明瞭?因為自性本有的。智慧不在外頭,外面沒有智慧,外面學來的是知識,從內裡面往外顯現出來的是智慧。所以智慧從定功流出來的,定愈深智慧就愈大。小智慧是從清淨心流出來的,我們這經題好,「清淨平等覺」,清淨心是阿羅漢證得的;平等心是菩薩證得的;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佛證得的。佛、菩薩、阿羅漢是佛陀教育三個學位的名稱,這個一定要知道。佛是最高的學位,好比現在學校的博士,菩薩是碩士,阿羅漢是學士,是三個學位名稱,人人都拿得到,沒有一個人拿不到的,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佛陀教育終極的目標是成佛,成佛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才有能力教化眾生。眾生遍滿法界虛空界,我們人道能接觸的是非常小的一個範圍,我們見不到的、聽不到的、接觸不到的不知道有多大,無量無邊。你成阿羅漢、成菩薩就知道了,到成佛能普度眾生,學佛是幹這個的。

      佛陀教育,因為佛陀他確實是教育,他不是宗教,他不是迷信。我的老師桐城方東美先生,我跟他學哲學,方老師是咱們桐城派方苞的第十六代,我們的關係是小同鄉。我跟他學哲學,他給我講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給我講的是「佛經哲學」。我那一年二十六歲,我感到非常驚訝,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哪裡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年輕,你不了解。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在這個單元講完,我完全接受了。

      佛經哲學要怎麼個學法?他老人家告訴我,兩百年前中國的寺院庵堂,就是佛教的道場,出家人個個都是有大學問,他們什麼都通達、什麼都明瞭,真正叫善知識,好老師。他說現在不行了,這兩百年到今天,他們不學經教,不研究這些東西了,慢慢變質,變成為死人服務。所以它不是宗教變成宗教了,你也不能說它不是宗教,為鬼神服務,不是為人服務,是為鬼神服務去了,錯了。我們要真正研究學問,大學問,在哪裡?在經典。老師告訴我,意思也就是教我這些東西不要去問出家人,他不知道,他真不知道,他把佛教全搞錯了,我們要理解,為什麼?沒人教了。

      我們上一代,我們當學生的時候,上一代還有幾個好老師。真正有修有證的是真正好老師,我們所看到的,是有修沒有證果,也算不錯了,他讀經,他研究經教。可是現在有許許多多,根本就不知道經教,完全學一些儀規、儀式,經教只會念,什麼意思不懂,這不行。但是我們這種年齡還遇到幾個,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經的人;黃念祖老居士,我們晚年碰到了,他講《無量壽經》,在國內,在國外我也講《無量壽經》,我們兩個人同樣用一個本子,在全世界就兩個人,再找不到第三個,所以我們一見如故,無量歡喜。

      我們往後能不能成佛?能,這個決定肯定。為什麼?學佛法不要老師可以。剛才講了,只要你放下,真正放下了,自自然然就通了,這個妙極了!就是要你放下。你看《華嚴經》上,講菩薩的階位,就好像我們在學校念書,小學,一年級、二年級到六年級,中學,初中、高中也是六年級,六個級別,大學有四年級,研究所再上去。佛法從最初第一個階級,到最高的五十一個,那就五十一年級,它分成十信,從一到十,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上面有等覺,等覺再上面,再上面成佛了,叫妙覺,一共五十二個位次。這就是一年級、二年級,到五十二年級,從哪裡分的?定功,定功的深淺不一樣。十信定功淺,雖然淺,也了不起,為什麼?這裡頭包括阿羅漢、辟支佛,還要包括別教迴向菩薩,比我們高明太多了。

      所以學佛為的是什麼?方老師告訴我,「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句話很讓人動心,我被他這句話引過來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難,是不是真的?真的,我做證明,我從二十六歲接觸之後,這六十三年過的日子,人生最高的享受。享受什麼?清淨、平等、覺悟。這個享受不是有身分、有地位、有財富,不是,與這個毫不相關,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多自在、多快樂!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我們還沒有斷乾淨,跟一般人比,我們沒有了,我們還有習氣,見思煩惱的習氣。可是習氣起現行,我們決定控制得住,就是不會把它放在心上,不會發作出來,喜怒哀樂。儒家講中庸之道,決定不會過分,恰到好處,他就能收斂,不像一般人,他不能收斂。這是人生真正的享受,對於一切事理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我們有願心想幫忙,如佛願一樣,佛為什麼出現在世間?來教化眾生只有一個目標,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就為這樁事情,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就表這個。你細細去觀察,這老和尚一生,一百一十二年,細心去觀察,你看上三十遍、五十遍,你就會有悟處,看出門道出來了。智慧從哪裡來的?清淨心生的,平等心生大智慧,大徹大悟是圓滿智慧。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來。智慧是從定生的,為什麼?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所以佛法修學重視禪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什麼?都是修禪定,定才開慧。初學的人從戒律,守規矩開始。學戒,學戒的目的是得定,得定的目的是開智慧,所以開智慧才是真正的目的。佛陀是教育,不能搞錯。

      我們再回頭看看,中國人講的宗教,中國宗教兩個字怎麼講法?佛教完全符合。宗的意思有三個,主要的,第一個,第二個重要的,第三個尊崇的,尊重、崇尚,有這個意思;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宗教這兩個字連起來,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要用這個意思來對佛教,完全符合。所以我們回過頭來再去看其他宗教,我覺得其他宗教沒有佛教這麼圓滿。佛教用中國宗教來說,那百分之百的,而其他的沒有百分之百,大概有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二、三十有。佛教講得圓滿,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來學什麼?是學求自性的智慧,是求把真心顯示出來,妄心放下。真心顯露,這就是佛,這就是菩薩。真心裡面有智慧沒有煩惱,有清淨沒有染污,這能不學嗎?能解決一切問題,連生死問題都能解決。

      像來佛寺三個,海慶法師;海賢的媽媽,代表在家居士;海賢自己,一百一十二歲,這三個人,生老病死四種苦,他只有生苦,他沒有老苦、他沒有病苦、他沒有死苦;他沒有求不得苦,為什麼?他一切放下了,生活非常簡單,沒有求不得;沒有怨憎會,人家欺負他、侮辱他、毀謗他、打他,他都能忍受,罵不還口,笑咪咪的,打不還手,得大自在,心裡面清涼自在。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瞭如指掌,他自己說的,他沒有不知道的,他說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就是大徹大悟。只是師父交代他,師父了不起,師父要不是這個境界,說不出這個話來。師父教他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明白了,那個明白了就是開悟了,開悟之後怎麼樣?不能說,不能指手畫腳。他記在心裡,縱然開悟了他也不說。

      釋迦牟尼佛開悟了說,說出這麼多的經論,這些經論從哪來的?誰教他的?這是給我們的信心,做出模範給我們看,真實智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的。釋迦牟尼佛十九歲,捨棄王位繼承權,捨棄宮廷豪華的生活,這叫放下煩惱障。他給我們做一個表演,代表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歡學習,廣學多聞,所以在當時,印度是世界上宗教之國、哲學之國,哲學家太多了,他一個一個都親近了。學了十二年,放棄了,為什麼放棄?不能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放棄了,到樹下去入定(畢缽羅樹),在樹下入定的時候開悟了,這棵樹以後我們稱它為菩提樹。

      一開悟之後,他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馬上就教學,在鹿野苑度五比丘,講《阿含經》。他七十九歲過世,講經教學整整四十九年,所以經上說,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講這樁事情。老人家一生沒有建過道場,道場在哪裡?道場在樹下。過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像游牧民族一樣。人還不少,一千多人,加上在家居士,大概有二、三千人,這麼大個團體,每天都是在教學、都是在學習、都是在研究討論,討論的結果完全落實在生活,其樂無窮。這是釋迦牟尼佛。這些建築那是以後的事情,後人搞的,佛陀在世沒有。他學生當中有十六個大國王,佛陀那個時代,大概在中國周朝時代,跟周朝差不多,印度也是沒有統一,部落,部落的酋長就是國王。

      中國大江南北八百諸侯,在歷史上記載的八百多個國家,大家尊周為天子,為什麼?周的政治辦得最好。周國家有多大?方圓一百里。商湯方圓七十里,周比它大一點,一百里,能夠讓那麼多的諸侯對他尊敬,都聽他的話,所以那不是政治統一,那是文化統一,倫理道德統一,都遵守周天子。到戰國大家不聽了,周朝後代也沒有像文、武、周公那麼大的德行。英國湯恩比對這段歷史很熟悉,他說我們二戰之後,地球上這些國家就跟春秋戰國一樣,二戰之前,地球上主權國家還不到一百個,二戰之後,居然有一百四十多個,他說這不是好現象。為什麼?主權國家太多,很容易引發戰爭,為了自己的利益。現在戰爭,就怕到最後變成核武戰爭,所以他天天在想著,如何能像秦朝那個統一,那真正是行政上就統一了。中國,從統一到今天還是大一統,這個是湯恩比非常佩服的,在整個歷史的長河裡頭,維持統一局面達到兩千多年,只有中國,秦統一之後到今天還是統一。歐洲羅馬雖然統治一千年,亡國之後再不能統一了。所以他說,能統一全世界的是誰?中國人,中國人有統一的智慧、有統一的理念、有統一的方法、有統一的效果、有統一的經驗。說得好!他又說了,今日之世界統一成一個國家,不是靠武力,用武力的話會毀滅,是什麼?文化。他把全世界的文化分成十幾類,非常讚歎中國文化,在所有文化裡最優秀。是什麼原因?他讚大乘,大乘跟中國文化出發點是一個,都是從自性做出發點。自性是人性,所以人是教得好的,壞人、惡人都能教好。

      我們過去在湯池做實驗,三、四個月就把這個小鎮人教好了,良心喚出來了,不好意思做壞事了。湯池時間雖然不短,證明兩樁事情,第一個證明,人性本善,一點沒錯,人性本善在佛法裡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證明這一點;第二個證明,人是很好教的。要怎麼教法?老師要真做到。老師自己沒有做到教別人,那是騙人,那收不到效果。我們在湯池教什麼?就教三樣東西,《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我們把這三種東西統統融合起來,體現在《弟子規》裡頭,表面上看到這是一部《弟子規》,實際上《弟子規》裡頭有《十善業道》、有《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是道家的,《十善業道》是佛法的,儒釋道三個東西揉合在一起,教成功了。三個月人的良心發現,不好意思做壞事情,社會上犯罪率大幅度的降低,離婚就很少了,它真能解決問題。如果我們錯誤了,把它當作是封建的東西,應該說淘汰了,那就太可惜了。中國這一套東西,一定要知道那是智慧,不是知識。知識是可以淘汰的,智慧不是的,智慧永恆不變。

      中國傳統是智慧,你們很冷靜去想想,五倫過了時候嗎?五倫是關係,人跟人的關係,父子關係、夫婦關係、君臣關係,君臣,今天領導跟被領導的關係,兄弟關係、朋友關係,這個能不要嗎?如果統統不講就不要了,社會就亂了,那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社會就亂了。用什麼來收拾?沒有辦法,多少人天天在想,想不出方法來。中國老祖宗東西現成的擺在那裡,它真能解決問題。五倫是關係,這個關係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是自然的,可以說這是大自然的規則,所以稱為道。

      五常是德,五常是什麼?人能夠順著這關係,盡自己的義務,這就是德,只有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仁者,首先教我們要愛人,我們愛自己,用愛自己的心去愛別人。不但愛人,還要愛動物,還要愛植物,還要愛山河大地,把愛心展現出來,這是中國人,這是真正的人,人應該是這樣的,絕不能夠破壞大自然。現在人不愛大自然,人也不愛人。人不斷的在學習,從小就學習,中國教育我不知道,我在外國住了多年,外國人教小孩,幼稚園一年級就教競爭。

      九一一事件之後沒多久,那個時候我住在澳洲,昆士蘭大學校長找我,跟他們和平學院的教授們舉行一個座談會,邀我參加。我去了,他們問我,怎樣解決衝突?我就告訴他,我說解決衝突像什麼?像大夫治病,特別是中國中醫,先要把病源找到,對症下藥,才能收到效果。那你們今天只看到衝突,沒有看到衝突根源在哪裡。他們問我,你以為根源在哪裡?我說根源在家庭。這他們沒想到的。家庭衝突?是,今天離婚率多少,這不就是夫妻衝突嗎?夫妻衝突引發的是父子衝突、兄弟衝突。他在家裡面從小就和人衝突了,他到社會上,他怎麼能跟人不衝突?哪有這個道理!競爭提升是鬥爭,鬥爭提升就是戰爭。今天戰爭是核武生化,是沒有輸贏的,那是人類愚痴到極處,自己毀滅自己,集體自殺,不就是這樣嗎?

      我說更深的衝突,比家庭還要深。他們感到很驚訝,還有更深的?我說有,是本身的衝突。在中國人講,本性跟習性的衝突,本性是善的,習性不善。這個他們很不好懂,這個翻譯不好翻,我就舉個例子,利害當前,這個利是我要還是給別人?大家都說我要。我說馬上衝突起來了,你們這十幾位教授,個個都要這個利,利益就在此地,你們不互相打架了嗎?怎樣才不衝突?想別人,利在此地,把這利送給別人,就不衝突了。能送呢?愈送愈多,這妙極了。財富從哪來的?財布施得來的。聰明智慧哪來的?法布施得來的,布施就是送給別人。健康長壽從哪裡得來的?無畏布施得來的。佛教給我們,你用這三種布施,你所得到的是財富、智慧、長壽。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我行了六十三年了,真的,一點不假,這三樁事情果報都現前。我在出家時候一無所有,到現在也是一無所有,但是怎麼?樣樣不缺,真的得大自在。

      老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沒道場,好!有道場操心,有道場有群眾,你要管人、要管事、要管錢。我什麼都沒有,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你說多快樂。老佛爺聰明,他這個樣子我看懂了,這才叫大自在!我比他還自在,為什麼?他每天講經教學,圍繞著有上千人聽;我現在講經常常沒有人聽,我就對著電視機。而電視機傳播全世界,哪裡都能收聽得到。你說這個多自在,不需要跟聽眾見面,也不需要認識,也許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這就叫人生最高的享受,享受是沒事,無事,無事才是享受,有事可忙了。誰做得到?每個人都做得到,一點都不假。我感謝老師,我天天念著老師,沒有老師,哪有今天這麼自在!

      我的壽命說實在話也沒這麼長。我家三代都短命,我的祖父四十五歲過世的,我的一個伯父,我伯父大概大我父親十歲,也是四十五走的,我父親也是四十五走的。別人小時候給我算命,過不了四十五歲,我相信。我四十五歲那年生了一場病,一個月就好了。好了以後,第二次生病七十九歲,那個時候我正在北京,住在旅館裡,在旅館住了四天,病就好了。我有感覺,壽命該到了,我延壽那麼長了。結果病好了,好了我回到香港,住了兩個星期養養身體,就恢復講經。一生沒進過醫院,感冒有的時候有,小病,大病沒有,總而言之,都不妨礙我講經教學。對佛的話要相信,佛法入門最難的是信,是信心。真正有信心,真正聽話,真正真幹,利益太多了,好處太多了!

      現在中國、外國,研究量子力學的人很多,這個東西確實能夠揭穿宇宙的奧祕,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現在都有可能。但是他們所發現的,都沒有超越佛法,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講清楚、就講明白了。他們的報告提出來之後,跟佛經一核對,一點沒錯,他們感到非常驚訝。你要真正懂得就不會感到驚訝,他發現的事實真相,佛給我們講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且佛不用科學儀器、不用數學,完全用禪定,用戒定慧,用戒定慧所看到的真相,跟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的完全相同。所以老師當年告訴我,佛法是高等哲學,現在我這六十年來肯定了,佛教是高等科學。我有一個想法,二十年之後佛教不屬於宗教,它屬於科學、屬於哲學,都是哲學、科學裡面高等級的。

      所以明前面講過了,通常講明,三明,宿命、天眼、漏盡。這三種,宿命是你知道過去世,知道自己的過去世,阿羅漢能知道自己過去五百世;那你要是成了菩薩,過去無量劫都知道,知道自己也知道別人,別人生生世世幹些什麼全曉得,所以你跟他說法契機,一說他就相信。天眼,觀察沒障礙,能夠看到不同維次空間。這個東西科學家曉得了,還沒做到。佛法做到了,證得初果,也就是說佛法這個學校裡,小學一年級,你的天眼、天耳就比一般人強。一般人隔著這個牆壁看不見,你能看得見,跟再遠距離的人通信息,天耳通了,不需要用手機。天眼通了,不需要用屏幕,直接就能看到,至少在這個地球上沒有問題。這是什麼?初果。二果,大概在太陽系沒有問題。三果,可能在這個銀河系裡頭沒有問題,都能觀察到,所以它真有作用。

      這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神通,神通是本能,佛法說本能,人人都有。我們的智慧本能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只是他們沒障礙,統統顯示出來了。我們有障礙,障礙就是煩惱、雜念、貪瞋痴慢、妄想分別執著,障礙,這個東西統統放下就通了。於是我們就曉得,海賢老和尚用的方法,這是大乘佛法裡最妙的方法、最高明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裡面除一句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道心真正清淨、真正平等,什麼都通了。照見,不問你不知道,問你什麼都知道,隨問隨答,沒有思考的。我想想怎麼答覆你,沒有,想想那屬於知識,智慧裡頭沒有想想的,照見。

      今天這一段《淨影》,《淨影疏》裡頭引用經文,「又謂:明是證行」,明是明瞭。如果你沒有證得,你怎麼能明瞭?所以它有證法顯了這個意思,所以叫做明。佛法是科學,為什麼?佛法講證,拿證據來,沒有證據不算數,你沒有證得。佛法講四個階層,第一個相信,第二個理解,第三個你把它落實,第四個證明了,沒有證得不算是真的,證得才是真的。海賢老和尚這一句佛號,我們問他,他有沒有見到阿彌陀佛?有沒有見到極樂世界?如果沒有見到他是假的,不能算數。他真的見到了,這是感應。在什麼時候?念佛念到功夫成片,阿彌陀佛就會給你送信息來,讓你信心、願心增長,你不會退心。告訴你消息,等於說是在極樂世界已經報名、已經註冊了,等到我們這個世間壽命到了的時候,佛一定來接引你。

      一個念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像《楞嚴經》上所說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多少次?至少三次,現前見佛。當來是到極樂世界,那不用說了。我們講現前,功夫成片的時候,佛來送消息給你,這第一次;第二次的時候,是你壽命快到了,一般人都在命終前一個月到三個月,他送信息給你,讓你還有這一段時間料理後事;第三次是他來接引你帶你走,至少三次見佛,你一點都不懷疑。海賢老和尚,他功夫成片在什麼時候?我估計他大概在二十五歲左右。他二十歲開始念佛,一般三年到五年,一定到這個地位,那佛就告訴他了,他年輕而且修得很好。再加上三、五年的功夫,三十歲前後,我估計他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相當於阿羅漢,生方便有餘土。他還沒走,老和尚,這是老佛爺阿彌陀佛囑咐他,在人間多住幾年,做一個好榜樣給學佛人看,尤其是給念佛人看,囑咐他住世,什麼時候走聽阿彌陀佛安排,這一住住到一百一十二歲。

      最後遇到這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部書出現了。他看到了非常歡喜,像是盼望很久的寶貝,這一下得到了,無比歡喜,趕快穿袍搭衣,拿著這書照相。原來是什麼?這是最後一個表法。這個表法之後,你看,三天,阿彌陀佛帶他走了,歡歡喜喜。他對於什麼時候走清清楚楚,就是什麼時候佛來接他,一點都不懷疑。他走的時候是晚上走的,應該說是清晨,夜晚十二點以後,十二點以後是第二天的清晨,他是這個時間走的。走的這一天,白天他還工作了一天,他給我們示現的是農夫,種田的,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是個農民。一百一十二歲還在農田裡幹活,整地、拔草、澆水,幹了一天。到黃昏的時候,人家還跟他講,天快黑了,可以收工了。他跟人說,快幹完了,幹完了我就不幹了,那天晚上走了。這就是顯示趙州老和尚所說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表演給大家看,可以不幹了,不幹還是很認真的幹一天,真正是所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走的是晚上走的,那天晚上也特別,但是沒有人警覺到。老和尚晚上拜佛、繞佛、念佛,通常都是不打法器的,不動法器的,只燒香。這天晚上他敲引磬,拜佛、繞佛、念佛都敲引磬,廟裡面幾個住眾都睡覺了,他還在拜。等到他們睡醒起來,再看老和尚,老和尚走了。這給我們做證明,證明阿彌陀佛真有,極樂世界真有,四十八願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想求往生,一句佛號就夠了,佛法不礙世間法,在世間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妨礙,心裡頭念阿彌陀佛就行了。有工作的時候,全心全力去做工作,把佛號放下,工作完了之後佛號提起來,真念佛人,真能往生。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所以他有智慧,他看東西比別人看得清楚,道理在此地,他沒有染污。古人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局什麼?他有思,他有想。旁觀的人沒有,沒有利害得失,所以看得清楚。學佛,佛教給我們,永遠做一個局外人,你就清楚,時時刻刻保持清淨平等覺。

      《淨影疏》的解釋意思比較深,我們再往下看。「蓋《華嚴》一經唯是信解行證。若於行法顯了明證,如是方為明也。」這一句是黃念祖老居士他給我們解釋的,他來解釋,還是用《華嚴經》來解釋《淨影疏》。《華嚴經》上全經講的四個字,也就是全部經文分為四大科,講信、講解、講行、講證,所以它是圓滿法輪,沒有到證果不圓滿。證的什麼果?證的是法身菩薩,生實報莊嚴土。這個證,要不起心不動念才能證得,起心動念不行。我們的修行,六根在外面六塵境界上,起心動念當然有,那個太高了,我們做不到。分別執著要愈淡薄愈好,一年比一年淡薄,到最後一個月比一個月淡薄,那你就決定得生淨土。要放下,知道這個世間一切所有都是虛幻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別當真,才能看出真相。如果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有名利夾雜在裡頭,那就是造業。善的業三善道果報,不善的業三惡道果報,很可怕,這個要提高警覺。

      菩薩念念為一切眾生,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這什麼?這不造業,這叫淨業,自己完全放下了,絕對沒有名聞利養的想法。在這個世間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究竟苦是六道輪迴,所以幫助眾生脫離六道輪迴,這叫離究竟苦;幫助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叫得究竟樂。這個功德跟諸佛如來是平等的,沒有比這功德更大的。幫助一個人功德就不得了,要幫助幾十個人、幾百個人、幾千幾萬人,那個功德跟佛就平等。所以有機會要做。

      今天蓋寺廟,花那麼多錢埋在土地上,不值得。應該幹什麼?建電視台。建一個電視台,請法師天天來講經說法,全世界都聽到。這個功德,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跟你相比,不但人間不能相比,天上的天王也比不上你。好!我們要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今天要幫助這個世界,就跟湯恩比所說的,湯恩比說的話我們很感動,他說的真話。如何能夠防止這個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戰,怎麼防止法?那就是真正從教育下手。我在國外,認識國家的領導人不少,但是沒有深交。關係比較深的是陸克文先生,他澳洲總理一屆沒做滿就下去了,他辭職就不幹了,我們倒是很談得來的。

      建一個電視台,每個宗教有二、三個頻道,全天二十四小時不斷的去傳播。這個裡頭,各個宗教經典都有人在講解,都有人在指導修行,這個多好。所以辦一所宗教大學,培養各個宗教的傳教師,就用電視台對全世界來播講。宗教教育內容主要講什麼?對於普世教育不外乎三種,倫理、道德、因果,不外乎這三種。提升到上一層,那就是科學跟哲學。有些宗教屬於神學,在佛教是哲學跟科學。所以佛教,我的老師教我的時候,就不承認它是宗教。

      但是現在佛教,在社會上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釋迦牟尼佛的教育,看不見了,我們這麼多年走這個路子。第二種,變成宗教了,經懺佛事、法會,搞這個了,這是宗教。第三種,學術,在大學裡面開課。我在早年還教了四年,文化大學教了四年,變成學術,學術的佛法。以後又出現到,還有企業的,像連鎖店一樣,在世界上到處都有它的分店,但是沒有講經教學,都是帶著信徒懺悔、拜拜,搞這些事情。另外一種,還有旅遊的佛教,專門做觀光旅遊的。我都不反對。末後一個,邪教,那是錯誤的,打著佛教的招牌不幹好事,滿足他個人的企圖。這個現在雖然得一點好處,未來的果報很可怕,必定是三途。所以六種不同的形式都叫佛教,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學什麼。

      當年我的老師章嘉大師告訴我,你首先得認識釋迦牟尼佛,不要把路走錯了,這個非常重要。我學佛六十三年,講經教學五十六年,也就是我學了七年出家,出家就教學,教佛學院,在台灣各地方講經。由台灣走到國外,第一站是香港。

      念老為我們舉《華嚴經》,《華嚴經》總的來說,就是講四樁事情,信、解、行、證,每個字都有相當大的分量,特別是解、行、證佔很大的分量。如果說於行法顯了明證,要修行,唯有行才能證,沒有行不能證。到明證,這就是明行足裡面明的意思。這第二種說法。

      第三種說法,《涅槃經》上的,《涅槃經》第十八卷,經文上說,「明者,名得無量善果」,這還是行證上所得的。「善果者」,什麼是善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成佛了。這善果不是指別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每個學佛人所追求終極的目標。全是原文,梵文音譯的,可以翻,為什麼不翻?尊重不翻。這一句翻成中國意思叫無上正等正覺,阿翻作無,耨多羅翻作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那個三又是正,菩提翻作覺,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可以翻的,這個不翻是對它尊重。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是要恢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是自性圓滿功德,它不是從外頭來的,也不是我們修來的,自性裡本有的,只是把障礙去掉。去什麼障礙?這個要去最麻煩的一個障礙,就是起心動念。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睜開眼睛會看,看什麼都看得很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大乘佛法最高的境界,所以心在定中。

      我們達到這個定難,這個定用什麼方法修?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是修這個,無量法門也是修這個,所以《金剛經》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夠修得到,就看各人根性。我們這一般根性,尤其在現代的社會,最方便的法門無過於念佛。海賢老和尚,來佛寺這三個人給我們做的榜樣,他母親跟他的師弟海慶,統統都是一句佛號。沒有念過經,沒有聽過教,一句佛號念到底,他真念成功了,有這樣輝煌的成就,告訴我們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是現前,不是過去,我們現在人應該要向他學習,這個意思多深!最後這個表法圓滿,他就走了。

      我們非常感恩,最後的表法是什麼?是跟我們有關係。第一個證明,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我們現在用的經本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二個證明,黃念祖的集解,註解,這個註解是正確的,沒有錯誤;第三個證明是我們這些人依照這個本子、依照這個註解來修行的沒有錯,讓我們放心。因為這些年來,對這個本子、註解批評的人太多,讓很多人聽到之後都退心,都改學別的法門去了。老和尚來為我們表法,讓我們的心定下來,難得!對我們現前的人有大恩大德。我們今天還有經做依靠,他就一句佛號,這是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如他,他能信。我們要從經教裡頭找到許許多多根據才會相信,他不要,師父一講他就相信,這個我做不到。

      我在最初的時候,懺雲法師把淨土介紹給我,我沒有接受,那時好像我三十、三十一歲的時候,沒接受。以後李老師又很多次的介紹,至少有五、六次,我也沒接受。我跟他學《華嚴》、學《楞嚴》、學《金剛經》,這是在李老師會下主修的課程。《華嚴》的分量大,《楞嚴經》我記得好像講過七遍,《金剛經》講的遍數比較多,《法華經》講過一次大意。《華嚴經》講過兩次,兩次都沒講完。最後講的,講得很詳細,細說《華嚴》,這個經給我們,其味無窮。我講到「初住品」就停下來了,全經大概五分之一用了四千多個小時,所以我那時一估計,這個經講完需要兩萬個小時。哪個學校課程有兩萬小時的?大乘經真是了不起。我到八十五歲,把《華嚴》停下來,專講《無量壽經》,就專講這個本子,也就是專講黃念祖老居士集註。集註內容非常豐富,他引用的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等於我們學了這一部,好像學了一部小藏經。

      所以無量善果是無上正等正覺,「是說最深」,這個意思講得深。「蓋以得無上正等正覺為明也」,這個明只有一個人證得,妙覺。等覺沒有證得,等覺有五十一個菩薩,第五十二才證得,究竟圓滿的法身如來,這才稱明。「今釋本經」,來解釋我們這部經,「以《涅槃》之說為妥」,《涅槃經》就是此地講的,這個地方講的,這是最妥當的。

      「又行足者,《涅槃經十八》曰:行名腳足」,就是我們兩隻腳。「腳足者,名為戒慧」,這是戒定慧三學。「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明行足也」,這就是說這個足就是戒定慧。我們修戒定慧,證得無上菩提,這叫明行足。這個說法說得深,確確實實只是妙覺才能證得,符合本經的教義、宗旨。

      「《淨影疏》同之」,《淨影疏》裡面也是用《涅槃經》上這個解釋。「疏曰:龍樹說,戒定慧等,名之為行」,行是修行,修行的標準就是戒定慧。戒有止作兩種,止是禁止,譬如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是止,不准做的;另外還有什麼?還有行的,就是你一定要做的。菩薩戒多半都是作持,譬如聽經,這個地方有法師講經,講經的講堂四十里之內的,在古時候你能夠走得到,走到這邊來聽經,聽完了回去。如果你不來聽經就犯戒了,為什麼?菩薩擁護道場。哪怕是個初學的小法師來講經,你這個老居士、老人都要來聽經。為什麼?做影響眾,讓聽經的這些人看到,這些人都坐在這,大概講得不錯,讓他們生起信心、生起恭敬心,做影響眾。現在交通方便,換句話說,開車應該在一小時之內,應該要來聽經,超過一小時的可以不來。這是一類。戒律有這麼兩大類。這是講行法。「此二(明與行)」,空慧,明與行,空慧,「圓具」,圓是圓滿,具是具足,圓滿具足,這叫足。所以這個足是比喻,比喻明跟行,智慧跟德行圓滿具足,這是足這個字的意思。

      「又《會疏》稍異」,這都是日本淨宗古大德,他們《無量壽經》註解上所說的,「行足者,謂身口意業,真正清潔。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故號明行足」。這個意思也好,身口意,戒定慧,真正清淨。跟自己的願,自己的願,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跟這個願力,行願具足,行中有願,願中有行,這樣善修滿足,稱為明行足。

      「五、善逝」。什麼叫善逝?「善者好也。逝者去也」,所以善逝「又名好去」。《大論》是《智度論》,《智度論》裡面講,「好去者,於種種諸深三摩提(即正定),無量諸大智慧中去」。修的這個智慧,修的這個大定,完全向著智慧。種種諸深三摩提,這是正定。種種,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論是哪一種法門,都修到正定。怎麼樣得定?就是放下。所以修行重在放下,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放下執著,讓自己的清淨心現前,戒成就了;平等心現前,定成就了。戒跟定成就之後,就會引發智慧現前,自性的般若智慧自然現前,智慧現前,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達明瞭。

      所以這是佛陀,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人明心見性的方法。這種方法傳到中國來之後,我們中國的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這就是教學的理念跟方法。所以中國儒家老師教學,要學生有沒有慧根,講求什麼?悟性,這個重要。悟性很高,思惟敏捷,這種人將來會有大成就。那就要在根上下功夫,養成習慣,古人所謂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把他的習性用最好的方法培養,像本性那麼樣的善良。道家亦如是,儒家對於名利沒有捨得乾淨,它畢竟還是世間法,道是出世間法,道可以說是完全捨棄了,比儒家的捨得還要多,所以那個地位比儒還高。

      佛是講得圓滿,它是世法跟佛法完全圓融在一起,真的作用廣大。每一樁事情都能做,他做的不是為自己,利益眾生,斷惡修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為眾生不為自己。不為自己就是出世間,出世法,做種種事情幫助人離苦得樂,這是世間法,世出世間圓融了,世間不妨礙出世間,出世間也不妨礙世間,圓融了,妙極了,真得大自在。從它的迴向就具體可以看到,迴向裡頭沒有為自己,迴向眾生、迴向菩提、迴向自性,多妙!

      無量諸大智慧中去。「如偈說」,下面偈子說,「佛一切智為大車」,比喻好像大車,「八正道行入涅槃」。這個車在哪裡?在八正道。八正道通入般涅槃的,般涅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它這個車是向著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這好去,去的好地方,這個地方太好了。又《合贊》曰:「善者,最初發心。逝者,大般涅槃。如來不捨最初發心,得大涅槃,是故如來名為善逝。」這是如來給我們做榜樣,初發心就成佛道,發心就成佛了。這《合贊》講了,如來不捨初發心,他成佛了,是故如來名為善逝。「是均以入涅槃為善逝」,這就是回歸自性。佛教教學最後的目的是回歸自性,現在量子力學家講的零點能量點,如何能夠回歸到零點能量點,那就圓滿了,佛法是真正達到這樣的境界。

      「又《會疏》曰:善逝即妙往之義也。謂以無量智慧,能斷諸惑,妙出世間,能趣佛果故。是以趣佛果為善逝。與上說亦無實異。至於佛無來去,云何名好去?」這個問題問得好。《淨影疏》曰:「佛德圓滿,更何處去,而言好去,雖無去處,非不能去。如劫盡火,雖非所燒,非不能燒,故得云去。」這個意思也說得非常好,佛確實在那個境界裡面,所有的相對的都不存在,哪有來去?可見得這個說法是方便法,是讓我們這些人,還沒有學成佛道的,在中途走路的,提醒我們。佛確實來無所從來,去無所從去,《楞嚴》說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就是好去的真正的意思。有沒有執著?沒有,心裡面痕跡都沒有。佛說這個現象叫法爾如是,比自然還要自然,一切法本來如是。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