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11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4年3月9日啟講,2017年11月4日圓滿。

    第四回學習,主要是將《科註》訂正,做成圓滿本子,正式流通。經典所說道理,完全落實在自己身心,收穫就大了。生死自在,想往生真能去得了,想多住幾年不礙事。《印光大師全集》跟會集本,一段一段對照,這個功德無量,對夏蓮公信心不足的人有很大幫助,我也隨喜學習。聞此經者,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奉勸後賢,普同信受。

    字體大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0集)  2014/9/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41-011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三十九頁,我們從倒數第四行看起,我們從第三個字看起:

      「上表諸大士契於聖智」,與會的這些諸上善人、法身大士,他們深契於如來的智慧,「得無礙之辯才,善應根機,廣宣妙辯,故曰:得佛辯才。」我們前面學到這個地方。弘法利生,必得讓眾生得到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利益,這才能代佛說法。古時候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夠講經、才能夠註疏?條件是必須得大徹大悟,宗門要求的明心見性,教下要求大開圓解,即使是淨土宗也要得一心不亂,才能代佛說法。在我們這個時代沒有了,不但是我這個時代沒有了,我的老師告訴我,他前面一代還有,到他自己這一代也沒有了。李炳南老居士非常謙虛,他告訴我,他上台講經憑什麼?完全憑藉古大德的註解。這就是說自己沒開悟,沒有人講經,不得已而求其次。我那個時候不敢學講經,老師告訴我,你們不出來講經,以後沒有人講經了。這個話說得很重。我們憑什麼?老師告訴我們憑註解,只要註解沒講錯,古人註解是文言文,把它翻成白話文。首先自己得受用,有一點小悟、悟處,不是大悟,小悟有,常常有。這個小悟可不可以拿出來講?最好是別講,因為我們自己愚痴,智慧沒開,怕悟的是誤會,體會錯了,經上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自己以為這個意思,依舊要背因果責任,這不能不謹慎。古人註子確實有一些看不懂的,或者明明想到這段經文一定有很深的意思,但是他只輕描淡寫就帶過,這什麼原因?老師說,他也沒有搞清楚,但是他不用自己意思去解,這就對了,我輕描淡寫帶過,不犯過失。也就是說,我們念到講不出來的,把經文念下去,沒錯;如果我們講,講錯了,要負責任。老師把這些原理原則跟我們講清楚了,我們才敢上台。

      而最初上台學經的時候,完全是學他老人家的。我們學的經,阿含裡面、方等裡面很多沒有古人註解,李老師講給我們聽,我們把他的話記錄下來,複講。古人所謂照本宣科,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這是初學。初學一定要經歷這樣的過程,為什麼?學謙虛,學恭敬,學負責任,學不敢隨便亂說。但是今天,今天做不到了,我們這樣要求學生,學生都會走光了,不願意跟你學了。所以佛教衰,一代不如一代。我們跟老師,就是跟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李老師,我們趕不上,差太遠了。這個現象顯示什麼?眾生的福愈來愈薄,造作的罪業愈來愈嚴重。我們怎麼辦?我們遇到淨土了。要沒有遇到淨土,一生的修持,來生能得人身就不錯了,保住人身;如果修為差一點,那就是三途,惡道。三途惡道真的不能去,為什麼?那個地方很容易進去,很不容易出來。畜生有壽命短的,我們聽說過墮畜生道論次數,你死了變成一隻狗,你做狗要做多少次?要做幾十次,要做幾百次,時間就長了。狗的壽命十幾年,十幾次幾十年,一百次就一千年,你麻煩不麻煩!愈是小動物,次數愈多,蚊蟲螞蟻,論劫數算,多可怕。所以你不知道事實真相,確實生死心不切,了解事實真相,害怕!末法時期能了生死、出三界,只有念佛往生淨土,這個法門靠佛力。沒有誠敬心,沒有清淨心,沒有恭敬心,那對這個法門來說真的是難信之法,雖然好容易成就,不容易生起信心。所以我們今天看到這一段,得佛辯才,廣宣妙辯,不容易。

      《甄解》進一步來說,「若依根本教,但說一字,亦為得佛辯才,傳如來如實言故」。若依根本教,根本教是什麼?是教之根,是教之本。佛教分三支,大家都曉得,戒律、禪定、教下。教下就分得多,賢首、天台、三論、法相,淨土也在教裡頭,密宗也在教裡頭,大乘八個宗派,小乘也屬於教裡頭。它根是什麼?根就一個,三教一源,是一個源頭流出來的,是自性。依根本教,這是依真心、依本性。但說一字,這一個字是從真性裡頭流出來的,也是得佛辯才。佛就是明心見性,從自性裡流出來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流出來這一個字,廣義的來說,佛所有一切言論全從根本流出來的,一般就總綱領上來講,這一個佛字,或者是一個法字,佛法。這一個佛再講到究竟,根本的根本,這個佛是指什麼?指阿彌陀佛。教最後都歸淨土,無論哪個法門到最後統統歸淨土。天台智者大師圓寂的時候是用《十六觀經》求生淨土,他是觀想念佛。《華嚴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其餘修禪的、修唯識的(法相唯識的)到末後統統都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人很多,我們在《淨土聖賢錄》上看到,在《往生傳》上看到,在《高僧傳》裡頭看到。所以海賢老和尚說:「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這句話意思很深很深,真正把根本找到了。於是我們就知道,我們勸人念一句阿彌陀佛,同佛辯才。我們要幫助一個人對淨宗起真正的信心,生起信心,真正發願求生淨土,你一生幫兩個人,大慈菩薩說就比你一個人念佛求生淨土那個功德要大;你一生能幫助十幾個人往生,那你的功德太大;你能夠幫助一百、二百,你就真正是菩薩;你能幫助上萬人,大慈菩薩說你就是阿彌陀佛,這意思說跟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功德可以平等。這都是鼓勵我們的話、勉勵我們的話,句句話都是真話,都不是假話。不但菩薩如是,凡夫說法也同諸佛辯才,讚揚佛慧功德,開化十方有緣眾生而已。諸佛確實只有一個願心,希望一切眾生早一天成佛,不要在六道十法界裡頭逗留,這個裡面很容易迷失自性、迷失方向。真正能幫助眾生一生成就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

      在我們這一代,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知道的人不多,劉素雲的姐姐劉素青,我說過幾次。她是怎麼走的?表法走的。劉素雲在這些年也常常接受人家邀請講經說法,她專講淨土,專弘《無量壽經》。她告訴我,有一回跟她姐姐她們幾個人在一起,談到說,五種原譯本夏老會集成善本,念老也用了六年時間做集註,我們這幫人在海內外不斷的都在宣講,這好事情,她說可惜沒有一個人來給我們作證,表演往生。她姐姐當時聽了就告訴她,這個事我來辦,我來作證,發了這個心。怎麼個作證法?就像海賢老和尚的母親,八十六歲念佛往生的。往生之前自己下廚房包餃子,她女兒也來了、姪女也來了,家人都團圓了。大家吃完之後,她坐在椅子上雙腿一盤,告訴大家,「我走了」,真走了,就這麼自在、這麼瀟灑。劉素青居士就表演這一招,發了這個心,求阿彌陀佛加持,這一句佛號就不離口,念了一個月。這一個月裡白天晚上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劉素雲,她妹妹,在她往生好像是八天之前,八天前得到一個信息。她沒有看見人,聽到聲音,這個聲音是一組數目字,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她把它記下來。記下來送給她姐姐,她姐姐看了一看,笑一笑沒說話,收起來了。就是這一天往生的,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號中午十二點鐘,她走了,一分一秒都不差。當時在一起的有不少同修,她也沒有向人宣布,大家還在聊天,歡歡喜喜,有說有笑的,這時間一到,她告訴大家,我走了。我走,阿彌陀佛來接我,我看得見,你們看不見,但是你們留意、注意我的動作,我怎樣爬上蓮花,坐在蓮花裡面,那個動作當中你能夠看得到,真走了。告訴大家,她的陽壽還有十年,她不要了,提前走了。這特地給大家表法,念佛往生是真的。她念佛的時間不長,只有三、四年。她那個妹妹劉素雲,她念佛的時間長,十幾年了。這告訴我們,我們真的想走,有壽命也不要了,她有感應,我們也能夠念到這個程度。這真的,不是假的。佛菩薩大慈大悲,決定滿眾生的願望。這些對我們來說,都是無量的功德,為什麼?我們如果在急難的時候,像過去所說的二0一二,馬雅預言講的世界大災難,這個事情過去了,沒有發生。馬雅預言是不是假的?有很多人說不是假的,沒有爆發,不是沒有了,是延後了,延後到什麼時候沒人知道。我們不把這個放在心上,老和尚說得好,感應稀奇不要去想,一切順其自然,心就是定的,定生智慧,不生煩惱。萬一這個災難突然爆發,我們能夠學劉素青,發願往生,求佛接引。平常我們能真信真願,到時候就真靈,對於極樂世界決定沒有懷疑,真信切願管用。

      老和尚的壽命,我們很清楚能夠體會到,那是阿彌陀佛加持的,不是他自己的壽命。他自己的壽命,我們估計也不過就是七、八十歲而已。八十以後,真的佛力加持,到一百一十二歲。最後的表法,僧團和睦。若要佛法興,中國大乘八個宗派,小乘兩個宗派宋朝以後就沒有了,希望把它恢復起來,十個宗派,成實、俱舍這兩宗。世尊末法後面有九千年,能不能興旺?我相信可以。一切法從心想生,從我們眾生的心想生,眾生心善,就能興起;眾生心不善,還是貢高我慢、嫉妒障礙、自讚毀他,佛法就衰了,甚至於滅亡。幹這種事情,果報在地獄。佛法在人間沒有了,他在地獄裡頭很難出來。什麼時候能出?佛法什麼時候興旺,正法住世,他才能出來。下一個正法住世是彌勒菩薩下生,在這個世界示現成佛,龍華三會。時間多長?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他在地獄住這麼長的時間。那還是造作這個重罪,謗法的重罪,在地獄裡頭修懺悔,等到這個世間正法再出現,他的緣才成熟。如果你細心去思惟,太可怕了,為什麼要造這個業?寧捨身命,我也不能毀謗正法,也不能輕易批評一個出家人,何況是一個法門,一個法門關係跟它有緣的眾生不計其數。所以讚揚佛慧功德,福報無邊,不能造作罪業。

      「開化十方有緣」,佛為什麼說這麼多法門?全是善巧方便,眾生根機不一樣,所以開這麼多法門。我們要曉得,「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金剛經》上說的。法門契機很容易得度。唯有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能契一切根性,上面到等覺菩薩,我們在經上看到,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覺菩薩,念佛成就的,往生極樂世界,圓滿無上菩提;六道地獄眾生,一念十念也能往生。這個法門不可思議,把眾生度盡了,從無間地獄到等覺菩薩,這個法門平等普度,古來祖師大德稱為第一法門,不是隨便說的,有根有據。印光大師是我們這一代解行相應的大德,他在普陀山藏經樓三十年,沒離開藏經樓,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可是他一生為我們示現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自己給大眾做榜樣,成為一代祖師。我們也很難得,沾了一點邊緣。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淨土是跟印光大師學的,他的教理跟梅光羲老居士學的,老師在世常常提起,不忘師恩。「得佛辯才」,我們就學到此地。

      『住普賢行』,著重在這個「住」字。看註解,「上文已言」,已經說過,「諸大士,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今文云住普賢行,表諸大士咸安住於普賢大士之大行」。大行是什麼?「各各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每一位法身大士都是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求生極樂世界。所以前清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換句話說,《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這是中本,還有個小本,小本就是《阿彌陀經》。這三本是一本,一而三,三而一,只是講的有詳略不同。《彌陀經》略說,裡面的意思都是圓滿的、都是究竟的,小本《阿彌陀經》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濃縮就是小本《阿彌陀經》。所以我曾經說過,我們要把《無量壽經》、《彌陀經》講透徹、講清楚、講明白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細說;《華嚴經》要略說,沒那麼長的時間,略說,那就是《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經》。

      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個法門完全建立在信願行的基礎上。信願行是一不是二,真信哪能不發願?發願哪有不念佛的道理?佛號肯定像海賢老和尚一樣。我也勸過同學多次,分秒必爭,我有一秒鐘的時間念一句佛號就沒有白過,這一秒鐘把佛號忘記,空過了。現在科學技術講求分秒必爭,我們把分秒必爭用在念佛上,為什麼?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把四弘誓願分成兩階,在現前指導我的是前面兩句,第一個發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發心;「煩惱無盡誓願斷」,這是積累功德。用什麼?用念佛,聲聲佛號,每一聲的佛號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功德,稱性的。我們有,每個人都有,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只是我們有煩惱習氣障礙,它不能現前,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慢慢的把自性的功德找回來。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念掉,讓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淨土就成就了。淨土是准許帶業往生,煩惱習氣沒斷沒關係,只要這句佛號能把它控制住、把它壓住,它不起作用,對我們往生淨土不產生障礙,這比什麼都要緊,而且非常快速。我真正看到過一個一生沒學佛的人,最後臨終的三天才聞到佛法,念三天三夜往生,瑞相稀有,火化留有舍利,給大家做證明。這個人是我在美國見到的,馬里蘭州周廣大居士。不能稱居士,他沒學過佛,得的癌症末期,臨走的前三天遇到我們,他找到我們,他的家人,那個時候華府佛教會建立才一年。華府佛教會一九八三年建立的,這個事情發生在一九八四年,讓我們看到生起信心,這不是假的。

      「《華嚴經》中,僅一普賢如斯倡導」。這是這兩部經做個比較,黃念老跟我們說的,普賢菩薩一個提倡勸導我們。「今經則無量無邊」,我們這部經裡頭有多少像普賢菩薩一樣的法身大士?無量無邊,「德如普賢之法身大士,咸來集會,同宏淨宗。」這還得了!太殊勝,以十六正士為代表。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善能分別眾生語言』。這一句《唐譯》的原文。念老註得好,每一句甚至於每一個字都有出處,不是隨便加上去的,在會集本裡面堪稱第一。這是夏老會集成書是三年,以後又用七年的時間,天天讀誦,看裡面有沒有文字有錯誤的,或者是自己寫錯、寫漏掉了。七年時間修訂,也等於說找這個經上的毛病,一直到真正絲毫瑕疵都沒有,再成為定本。這是在會集史上面來說,沒有能像夏老這麼樣的認真負責、謹慎其事,這稱為佛門第一經。使命是要度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都能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功德還得了!這樁事情原原本本是宏琳法師在《僧讚僧》這本書的末後,「幻住問答」裡頭為我們詳詳細細的來說明這樁事情,證明這部經可靠,不是偽造的,應該要接受。這個經的流通,宏琳法師有大功德。

      「善能分別眾生語言」,《唐譯》的。《魏譯》的文,魏是康僧鎧譯的,「入眾言音,開化一切」,這是康僧鎧譯本的原文。他採取《唐譯》,「善能分別眾生語言」。「《淨影疏》曰:入謂解也」。《淨影疏》,隋朝慧遠大師的《無量壽經義疏》。我早年在台中聽老師講《無量壽經》,就聽這個本子,康僧鎧的譯本;我們學習經教的同學,用的本子就是《義疏》,《淨影疏》。入就是解的意思,「謂解眾生種種言音,用之起說」。眾生言語不同,很複雜。我們住在這個小城,圖文巴這個小城,這個小城只有十二萬人。我們在這裡十三年了,剛剛來那個時候八萬人,十三年之後現在有十二萬人,都是從各個方面移民到這邊來的,所以這邊是多元文化,八十多種族群,來自八十多個不同的族群,有一百多種語言,真叫多元文化,十幾種宗教。

      今天來訪問的人問我,我為什麼選擇圖文巴?我就告訴他,這邊是多元文化的代表。世界上這麼多的族群、這麼多的語言,如何能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安定和諧,沒有衝突,沒有戰爭,我們必須要做一個樣子給大家看。這裡就很理想,我們這裡不是一個族群,八十多個族群;不是一種語言,一百多種語言;不同的信仰,這裡頭有沒有宗教信仰的,也不少,有宗教信仰的,信徒佔多數的是基督教、天主教,他們在這裡時間久了,這個地方原本就是基督教的大本營。我們到這邊來的時候,這邊沒有佛教,佛教只有我們一家。我們跟他們相處非常和睦,這十三年來,他們對我們認識、肯定了,接納了我們。他問我們,今後打算怎麼做法?我說我們的做法就是想團結宗教,把這個小城做為一個示範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言語能夠生活在一起,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像兄弟姐妹一家人一樣。希望這個小城是一個典型的幸福人生的樂園,給其他的城市、其他的地區國家做一個好榜樣。沒有一個不歡喜,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是的,我們共同努力。如何保證我們能落實?我就告訴他,那就是宗教教育,宗教平等,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我們要常常接觸。所以我有三年沒回來了,這次回來,所有這小城裡面的政府的官員、宗教的領袖、社會上有影響有地位的人都要來看我,好事,對我們完全認同。我的想法看法他們都能接受,我們要做一個好榜樣。

      終極的目標、最後的目標,我們希望能建立一個宗教大學,每一個宗教是一個學院,十幾個宗教十幾個學院組成一個大學。將來我們信仰宗教的人都是一家人,都是這個宗教大學的,只是學習的科系不一樣,我這裡學佛,你那個地方學《聖經》,他那裡學《古蘭經》,就只有這個不一樣。可是我們在經典裡面學習的內容決定是相同的,入門,存異求同。經典上說什麼?譬如五戒十善,每一個經典上都說到,這是共同的,這不是哪一個教說的,每一個教的經典統統都有;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也是每個教都有的。你把這些經典裡面找出來,共同學習,這樣宗教與宗教之間誤會就化解,沒有誤會,沒有矛盾,宗教是一家人。為什麼?我們用四個字顯示出宗教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講宗教教育核心的價值「仁慈博愛」,沒有一個宗教不講,而且講得最多,這是宗教教育裡頭的大根大本。仁,有我有別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真理,每一個教經典上都有,不能違背。不一樣的地方不多,相同的佔大多數,所以宗教可以團結。

      宗教與宗教之間都能和睦,佛教自己宗派為什麼不和?不和的原因全是煩惱習氣,把佛所傳的三學全都忘掉,戒沒有了,禪沒有了,教也沒有了。於是剩下來什麼?名利,名聞利養,大家只顧去爭名逐利,佛教就會消失。從海賢老和尚的表法,我們體會到釋迦、彌陀的慈悲,他們看得清楚,讓老和尚延長壽命來表法,表今天真正能拯救佛的大法就是互相讚歎,不能批評,不能毀謗,不相同的地方要善巧方便把它講圓融,讓大家不生懷疑。我們講經教學,讓人家生起懷疑,我們就有罪過,不如不說。有多少人問海賢和尚念佛的境界,他笑而不答,高明。為什麼?甚深之理一般人很難體會,佛不講。

      釋迦牟尼佛開悟,第一部經是講的《華嚴經》,在定中講的,不是對人講的。對象是誰?四十一位法身菩薩,他們有能力入佛定中,參加這個法會。從定中起來的時候,起定了,佛在鹿野苑講《阿含》,不講《華嚴》。所以現在小乘不承認《華嚴》,認為《華嚴》是偽造的,不是佛說的,龍樹菩薩造的。這官司也打不清,境界不一樣,小乘是凡夫境界,《華嚴》是法身菩薩境界,怎麼可能相同?所以佛的教學,你看從阿含、方等、般若、法華,法華會三歸一就入華嚴境界。佛還是要你入最高的境界,跟他相同,但是要時間、要有善巧方便,先辦小學,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一步一步的把你帶起來。世尊這是在世為我們表法,我們要懂得。

      所以學教從阿含開始。我們在台中學講經,老師給我們選的全是《四阿含》,他在《四阿含》裡頭大概選了有三十幾部,適合我們現在社會能用得上的教導我們,慢慢提升到方等、到般若。最後我們請他講《華嚴經》,那個時候老師將近八十歲,七十多將近八十。我記得我們八個同學代表大眾向老師請法,請老師講《華嚴》。這八個人當中我也是一分子,老師用的《華嚴經疏鈔》,那部書也是我的,線裝書四十冊,我供養老師。我們請老師講這部經用意是什麼?用意是希望老師常住世間,經沒講完,總不能往生。沒有想到他講了一半,還是走了。原先跟我們商量好的,《華嚴》講圓滿,再講一部《阿彌陀經》。他往生了,為什麼老師沒有依照他老人家的諾言提前走了?值得我們深深反省,我們沒有能真正依教修行,聽經的人多,真正修行的人很少。

      在台中我代表禮請講經,都是一次,老師就答應了,包括《華嚴》。唯獨我請老師講《禮記》,我請了幾次?前後七次。老師也煩了,老師就告訴我,我為什麼不答應你,你知道嗎?我說不知道。沒人照幹!儒家的禮就跟佛教戒一樣,李老師一生不勸人受戒,他勸人皈依,五戒一定是你自己發心去求,不勸人受戒。真正發心,他會鼓勵你,禮如此。所以我那個時候啟請,老師給我們講《曲禮》上下兩篇,講圓滿了。另外好像還講了兩篇,一共講了三篇。禮經是要落實在生活上的,不能落實在生活上,講它有什麼用處?跟戒律一樣。三皈五戒十善是根本大戒,三聚淨戒都是從大戒裡頭延伸出來的。念佛人又把三皈五戒十善融入這一句佛號上去,真念佛。真念佛,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當然圓滿具足三皈,覺正淨;圓滿具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會歸到十善,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圓滿具足。

      古來祖師大德,蕅益大師真正發過心,想把戒律復興起來,看到出家人不持戒,他很痛心。到五十歲之後,深深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專心淨土,專求往生。他自己意識到,真正要度眾生,先度自己。先度自己就是先到極樂世界成佛,然後倒駕慈航,你才有能力。這個能力簡單講,就是這個花花世界它對你毫無影響,你不會被它干擾,你不會被它染污,真正具足戒定慧。眼在色塵當中入定,不是離開,根在塵上入定。什麼入定?不生眼識,這厲害!耳根在聲塵上入定,鼻在香塵入定,舌在味上入定。這個入定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性德,圓滿的性德。起作用呢?沒有一樣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沒有起心動念。清楚明瞭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這是法身大士。阿羅漢只能做到不執著,他有起心動念,他有分別,他沒有執著。為什麼能不執著?知道諸法實相。實相是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修這個東西,不是遠離六塵。遠離六塵到哪裡修?根塵識是一而三、三而一,是一樁事情。法身大士六根在六塵境界完全轉過來,轉八識成四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就是成就普度眾生的事業,這個是歸到根本。所以有這個能力,「解眾生種種言音」,為眾生說法。

      「《會疏》引《密跡經》云:此三千大千世界有八十四億百千垓眾生之類」。這個「垓」是中國古時候數目字的單位,多少稱作垓?古書記載十兆是經,十經是垓,那就是一百兆,一百兆稱一個垓,以這個為單位,一百兆為單位。八十四億百千乘一百兆,這是說釋迦牟尼佛教區三千大千世界,這些眾生「言辭各異。計是一切皆歸一義至真之惠」,這個計是計度分別,這一切上面所指的八十四億百千垓眾生之類,統統歸一,這個一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至真之惠,惠是恩惠。「菩薩應殊唱異言,說法開化」。菩薩,眾生有感菩薩有應,菩薩明心見性,見性就是證得自性性德的究竟圓滿,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兩句話宗教裡常用,對神的讚歎。一般人不相信,為什麼?不可能,宇宙這麼大,你怎麼能知道。他不曉得,大乘經裡頭它的方法就教你明心見性,見性,見到宇宙的根源、宇宙的根本,根本見到了,枝葉全收,沒有一個不知道。我們今天是在枝葉裡頭尋求,沒找到根本。根本是性德,根本是相同的。所以《華嚴經》才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說得多清楚。妄想就是起心動念,它太微細,我們根本沒有覺察到。起心動念的頻率,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這樣微細。我們今天看電視,電視屏幕的畫面的生滅是一秒鐘一百次,我們對它一點感覺都沒有,何況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鐘一百次我們就被它迷了。

      佛法完全用心去感,它屬於心法,心法決定不能懷疑,有懷疑就迷了。懷疑是愚痴的根本,貪瞋痴,痴的根就是疑。痴怎麼來的?從疑來的。什麼人對自己有信心?這頭一個條件,自信。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對別人當然沒有信心,信心的建立要從自信,這才是真的。這個太難太難了。我年輕的時候,三十三歲出家,我出家就教學、就講經,兩年之後才受戒,在八堵,我跟聖嚴同戒。受戒之後,第一個回到台中拜老師。老師在慈光圖書館裡面,我在大門口,見到了,他就手指著我,他說:「你,你要信佛!」講了好多遍。我當時也迷惑了,我走到裡面去,他叫我坐下來,我就坐了。他就問我,你有沒有聽懂我的話?我說沒聽懂。我說我怎麼不信佛呢?學佛七年,出家,講經,現在受完戒,我難道是不信佛嗎?他就告訴我,有很多老和尚八十、九十,到死他都還沒有信。這個話我就明白了,那個信就是什麼?淨宗講的真信,真信太難了。老師這幾句話我一生都不會忘記,指著我說了好多遍,你要信佛,你要信佛。

      特別是淨土宗,我們今天對淨土宗的信心非常脆弱,禁不起考驗,有一點風吹草動我們心就動搖了。這十幾年來,國內國外對於會集本的批判是史無前例,過去沒發生過,這麼多的人、這麼長的時間否定這個本子。好在國家還有福,佛門裡面否定,國家沒有否定。我看到國家宗教局出版了一部《淨土五經》,裡面《無量壽經》用的是會集本,我看到很安慰,國家承認這個本子。宏琳出來解釋,海賢老和尚來證明,這大家沒話說了。當年有很多人問我,我為什麼沒換本子?我說這個本子是老師給我的,我要是換本子,我背師叛道。我說全世界人不信,我不會變更我的信心。老師為什麼給我,他沒給別人?我們有承傳、有弘揚的使命在,這是一種考驗,得禁得起考驗才行。禁不起考驗,你拐彎,你丟失了,那錯了。我對老師有信心。

      我對於,尤其是晚年,我遇到黃念祖老居士,他住在北京,他出來不方便,我每一年要到北京去三次、四次,去幹什麼?看他。所以那時候常去,親近這個老人。這個老人雖是在家人,在家菩薩,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這些大德現在都走了,連海賢也走了,所以我現在求佛菩薩,要求宏琳法師常住世間,他還年輕,他不能走,佛要留他表法。這一次我們的學習跟前面幾次不一樣,我們著重在落實,把經教怎樣在生活當中做出來。不是只念、解其意就行了,我們要求落實,互相鼓勵,所以很有受用,大家都歡喜這個方式。

      《密跡經》裡頭,後面還有兩句,「菩薩應殊唱異言,說法開化」。菩薩學佛,世尊當年在世,所謂「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沒有這個能力不能教化眾生。《密跡經》上又說:「此菩薩能入種種言音,能說法開化。」所以言語,這個都是見性之後才有這個能力,不見性沒這個能力,靠學習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學語言要從小,住在像圖文巴這種城市,各種語言很多,方言,小孩學起來容易,學得也很快,聰明的小孩可以能學十幾種不同的語言。如果要是換一個地方居住,長時期不用,很容易忘掉,這是在我們一般生活經驗當中都能看到。

      「又《稱讚大乘功德經》云」,這些地方都能夠看到念老引經據典來解釋經文,讓大家生信,不是他隨便說的。經是會集的,註解也是會集的,他一共採取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來註這部經。就是連註解,字字句句都是有來歷的,非常難得,能取信於天下人,這個是念老的智慧。我到他家裡去看他,房間很小,一張床,一張桌子,桌子大概只有我們這個桌子這麼大。桌子旁邊堆的一些書,就是他參考的這些註解。我看到那麼多的本子,還有從韓國、從日本來的本子,我問他,你這本子從哪裡找來的?我們想找都找不到。感應,佛菩薩感應,有人送給他。送給他,真看,不分晝夜,他看多少書。《稱讚大乘功德經》裡說,「傍生鬼等」,傍生是畜生道,餓鬼,「亦聞如來以隨類音而說法」。畜生有畜生的語言,畜生也通人情。海賢老和尚救狼,你們看他光碟上所說的,第二天他從那條路上回來,狼在那裡等他,給他提了一個野蜂蜜,供養老和尚。所以老和尚跟他們老同參們說,你看看,畜生都懂得報恩!他頭一天救了那個母狼,那個母狼生了五個小狼。第二天回來,從這個路上回來,又遇到老狼,老狼口裡含了野蜂蜜來供養老和尚。畜生通人情,知道報恩,現在確實有很多人不如畜生。

      「由上眾生無邊,眾生語言亦是多種」,也是無邊。「但法身大士悉能解了」,這句話重要。法身大士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華嚴圓教從初住到等覺都叫法身大士。所以華藏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這裡面居住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四十一位就是圓教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位,加上等覺,四十一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實報土。住實報土的這些菩薩們,天台大師稱他作分證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是他還沒有證得圓滿,在這個地方等待證得圓滿。初住菩薩就進住,什麼時候圓滿?三個阿僧祇劫。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了,一絲毫都沒有了,這個時候一真法界也不見了,跟《金剛經》上所說的完全相應,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實報土,沒有說實報土在外。

      實報土沒有了,這是什麼境界現前?常寂光現前,淨土四土裡頭最圓滿、最高的常寂光淨土現前,菩薩融入常寂光了。常寂光裡頭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念頭的現象(精神現象沒有),也沒有自然現象,大乘教上法爾如是,這就是回歸自性。常寂光就是自性。常,不生不滅,這叫常;寂,清淨無染,沒有絲毫染污;光,遍照法界。法界是從這裡變現出來的。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全在常寂光當中。常寂光是自己的法身,也是諸佛如來的法身,法身是一個。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就是常寂光。在大乘教裡面,法身佛稱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光明遍照,那就是常寂光。

      法身在哪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彌陀來接引我們,從極樂世界來了,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多遠?跟諸位說,沒有距離,當下便是。我們的障礙沒有了,佛就現前。我們有障礙,不是佛不現前,是我們有障礙把佛障礙住,障礙去掉佛就現前,常寂光就現前。常寂光是證得法身佛的果位。法身佛管用,用處太大,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就現土,現正報,現依報。依報是從正報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是正報,十法界依正莊嚴、六道輪迴全都是依報,都是從心想生的。所以心裡妄想沒有了,這東西全沒有了,不見了,它不是真的,它剎那生滅。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知道,深信不疑,為什麼?我們才能真正看破。看破是對的,放下是正確的,心裡面想這個、想那個是錯誤的,不能想,沒有東西好想。包括實報土都是臨時的,不是永恆的,它只有隱現,它沒有生滅,跟十法界不一樣就在這一點,它那個地方沒有生滅相,所以人的壽命是無量壽。

      無量壽,人沒有變化,沒有生老病死的變化。而且身不是像我們這樣所生的,慢慢再長大,不是的,他是化生。到實報土就現實報身,實報身多大?《觀無量壽經》裡面講觀佛身,說得很清楚,阿彌陀佛的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隨形好有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有無量諸佛菩薩在那裡講經教學度眾生。從一個身裡面看到全宇宙,一個都不漏,佛的報身,阿彌陀佛的報身。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縱然是下下品往生,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記住,二十願裡頭,四十八願二十願裡頭,往生的人皆是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一句話可不得了!阿惟越致是什麼?是梵語,翻成中國是不退轉,三種不退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叫阿惟越致,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有沒有四土三輩九品?有,但是三輩四土九品它是平等的,全是法身。這法身怎麼來的?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讓你的身相跟法身菩薩完全一樣。這個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聽說過,唯獨極樂世界有,所以世尊、諸佛勸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世尊這些經典,都是對於具足淨土善根福德因緣的人,給他們講的。如果過去生中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佛不跟他講這個法,為什麼?他不能接受,他不相信。我們今天接受了,還會動搖,還不相信,還不肯真幹,什麼原因?過去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有,很淺,不深,深度不夠,所以會動搖。諸位想想,會集本要不是李老師親手交給我,你說我會不會動搖?保不住!老師親自交給我的,對我就有使命感。同學不是我一個,他為什麼交給我?交給我,我能把它宣揚,把它發揚光大。所以老師往生之後,我就把這本經印了一萬冊。老師眉註,註在上面的,很多同學都沒看到,都不知道老師有這本東西。這樣這個註解就不會失傳,有一萬本流通。現在百萬都不止,至少都有幾百萬在這個世間流通,讀的人很多,學的人很多,好事情!這是老師殷切的期望。

      為什麼在那個時候不能講第二遍?也就是有反對的聲音,所以老師不願意找這個麻煩。我拿到這個本子,老師寫的東西我能看得懂,所以我就想照這個本子來講。老師說不行,你年歲太輕,這個障礙要是爆發,你招架不住,叫我留著,等待緣成熟。老師圓寂,我在美國,所以印一萬本,主要在海外流通的。在海外的同學看到,沒有一個不歡喜,找我講,所以在那個時候,前後幾年講了十遍。八十五歲之後,清明節,我記得,我把《華嚴》停了,不講了,晚年專講《無量壽經》會集本,而且專講黃念老的《註解》。我們在晚年相遇,我對他了解很深,他也對我有期望,一定要把這個本子、把這個註解發揚光大。所以大量的翻印流通,我們自己帶頭來學習。

      只有一個目標,這一生決定求生淨土,時間愈早愈好,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我們做個榜樣給大家看,真的往生。我們走,也要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不需要助念,自己真有把握。把握在哪裡?放下就是。為什麼沒有把握?你放不下,你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那就真麻煩,真靠不住。徹底放下,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世尊所說的一切法,我要往生,我統統放下,不受它的累贅,自在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學。「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兩願我把它擺在極樂世界。在這個世間,我只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只搞這兩樣。學法門、成佛道到極樂世界去,不在此地。我把四弘誓願分成兩段,這才能有把握,才有成就。

      後面,我把這個念下去,「法身大士悉能解了,隨其本類言音,而為說法,應機隨緣,普作饒益。惡趣眾生,亦聞如來之隨類音,而得聞法得度」。所以我們對於幽冥界眾生、天道的眾生、畜生道的眾生,都要誠誠懇懇的為他說法,他懂。「此明會中諸大士,皆有如是智慧辯才與功德威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