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62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01年4月4日啟講,2001年8月16日圓滿。

    凡夫為什麼凶多吉少,菩薩唯吉無凶?禍福根源就是善惡業習。吉凶是從果上說,因是善惡。《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是我在臺中學習講經的第一部,出家後正式對大眾講經,第一部也是這一部。全經大意,第一是生正信,第二是起正行,第三是求正解,第四是利自他。

    字體大小: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六十二集)  2001/8/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5-013-0062

      諸位同學,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二十一面,經文倒數第三行,我們念一念:

      【世間意者。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咒。】

      我們上一次講到這地方,今天從:

      【厭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日良時。】

      『厭』是個破音字,在此地不能念「厭」,念「壓」,跟鎮壓的「壓」是一個意思。什麼叫「厭怪」?這是用外道一種邪術、一種法術,鎮壓。這一類的現在很少有,在從前蓋房子的時候,那個時候蓋房子不高,樓房大概都是磚瓦木材建築的,磚瓦匠,主人一定對他很客氣、對他很好,否則的話他就會作怪,他雕些木頭小人把它放在屋樑上、放在柱角上,人住在房子裡面他就不安,常常覺得這裡也不對,那個地方也有問題,這一類是屬於「厭怪」,古時候就有。現在我們想,一些沒有開發的地方,很落後的地方,可能還有這一類東西。

      這些事情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非常慘烈的禍害,在中國歷史漢武帝是個了不起的皇帝,中國歷史上提起來「秦皇漢武」。雖然是很英明的一個皇帝,可是家務事情難辦,他被一個大臣江充欺騙了,江充誣陷太子心存不軌,求皇帝把太子廢掉,他用什麼方法?就用厭怪的方法,讓皇帝派人到太子宮裡面去搜查,在太子宮裡面發現很多小木頭雕的小人,太子根本就不知道,完全是江充做的一套手段。漢武帝信以為真,把太子廢了、把太子殺了,過了好幾年事實真相終於暴露出來,江充是誅九族。漢哀帝的時候,也有這麼一樁事情。這些邪術、巫術,在中國、在外國,自古以來歷史上記載不少,無論是祈福或者是陷害別人,這種手段非常殘酷,萬萬造不得的。我們看歷史上記載江充這一段公案,他得的是現世報,果報一定比現世報還要悽慘。

      『祠祀』,祠祀有兩種,一種是正當的,像我們中國人祭祀祖先。供奉祖先民間稱為祠堂,帝王的祠堂它不叫祠堂叫太廟,現在諸位如果到北京去觀光,北京太廟,太廟就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這是正當的紀念祖宗,報本反始,這是孝道的落實。這地方講的「祠祀」,是祠祀邪神,邪神很多。神道裡面被我們社會大眾稱為正神的有,像從前每一個縣有城隍廟,有城隍,那是什麼?是那一個縣裡面鬼道的縣政府,城隍就是縣長。有土地廟,土地廟就是鄉鎮長的辦公處所,土地公就是鄉長、鎮長,這些都稱為福德正神,保佑這一個地方平安。不屬於這一類的多半都是邪神,過去我們在台灣看到很多神廟,什麼王爺公、什麼元帥,這些都屬於邪神。甚至於我們還看到有孫悟空廟、豬八戒廟,這是從小說裡面流傳下來的;從《封神榜》裡面就更多了,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可是民間有很多人迷信奉祀他。不應當奉祀的他就奉祀,這錯誤的,至少你錯在什麼地方?巴結鬼神,求鬼神保佑你。

      鬼神有沒有能力保佑你?不能。不但邪神不能夠保佑你,福德正神也不能保佑你,為什麼?神賞罰要公平,按照你的行業。你修善一定得福,是不是神給你的?不是的。神管這事情,你有功、你有善一定要賞你,決不是你巴結他他就賞給你,你得罪他他就罰你,不是的。中國人向來都認為「公平正直是為神」,人生在世上,這個人一生公平正直死後就作神。三國時代關雲長義薄雲天,我們今天講的道義、仁義、情義、恩義,他都是社會大眾的表率,死了以後社會很多大眾給他建廟,為他塑像尊稱他為神。但是現在祠祀的意義錯了,從前給他建廟的意義是紀念,永遠想著這個人是我們社會大眾的榜樣,是我們社會大眾的模範。當時曹操對他禮遇多麼厚,他不投降。你對我好,我一定會報答你,但是絕對不會喜新厭舊,他不會的,這很了不起,忠於自己的君主,用任何手段威脅利誘他都不動心。

      現在社會我們看到有許多商業界所謂跳槽,關雲長不跳槽,現在稍稍職位給他高一點、待遇好一點,背棄舊主他就跟別人走了,沒有道義、沒有情義,不懂得這些。宋朝時候岳飛盡忠報國,忠於國家民族,民族英雄,他被害之後,民間也給他建廟宇、給他塑像,這都算是正神不是邪神,這富於教育的意義。我們聽到岳飛之名,見到岳飛的廟堂,我們就想到盡忠報國;聽到關雲長、關夫子,見到他的形像,我們就要想到道義、仁義、情義、恩義。夫為人者應當有仁義,這是自然之道。中國古人講八德,兩種講法裡面都有「義」,「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講「義」,「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中國人自古以來重義氣。這個人要是不義,在社會上還有人敢跟你接近嗎?可是今天在中國,「八德」沒有了,兩種講法都沒有了,現在只有利害,道德仁義沒有了,社會怎麼會不亂?民生怎麼能不苦?人與人之間沒有法子互信,這是最悲哀的事情。古人不是的,不但對於自己家裡人彼此互信,沒有一點點隱瞞,就是對外人、朋友都互信。朋友的付託,有時候真的不計生命安危也要把朋友的事情辦好,這是什麼?義、道義。除這些正神之外,凡是屬於邪神邪事,一定要遠離。

      『解奏』,這是屬於道教的,一般道士所為,寫上疏文作法求玉皇大帝,「奏」就是呈奏給玉皇大帝,解冤釋結把冤仇解開。佛家也常說,「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們不要說過去生了,就在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佛法之前、沒有遇到聖賢人教誨之前,我們也是跟一般人一樣隨順自己煩惱習氣,有意無意跟人家結冤仇、過節,總免不了。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雖然沒有跟人家結什麼深仇大恨,小的冤結也很多。如果要從過去生中來說,問題嚴重了,所以我們修行菩提道上,出現許許多多障礙、障緣。為什麼不能一帆風順,會出這麼多障礙?我們曉得過去生中跟這些人結的有冤仇,今天「因緣聚會時」他來報復。我們學佛的人有一個好處,為什麼?知道這事情,所以來報復的時候我們歡喜接受,逆來順受,我們不迴避,我們不怨天不尤人,結就解掉了,不需要去解奏玉皇大帝,這樣就解除了,這是真正解除。一般人是想避免、是想迴避,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解奏真能達到效果,佛菩薩也去解奏了,理上講不通。佛法跟我們講道理,我們要明白道理。

      在事上,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改變心理,從前我們的心總是自私自利,總是想的、幹的都是損人利己,總是幹這個,學佛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這個心錯了,這個心就是跟一切眾生結怨,那還得了嗎?趕緊回頭,回頭是岸。我們學佛的人,從內心深處把控制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微細念頭都要拔除,冤仇就真正徹底化解。控制的念頭尚且沒有,哪有佔有?不可能有佔有的念頭。何況佛在大乘經論裡面,把宇宙人生真相跟我們解釋得非常清楚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果我們今天在社會,有緣分得到財富、得到權位,那應該怎麼做?不是自己享受,自己享受是可以,但是錯了,為什麼?出不了輪迴,來世還要投胎,還要在六道裡頭輪迴。於是我們明白,我們有地位、有權力,要為眾生服務,我們有財物、有財力,幫助一切苦難眾生。

      就我們現前社會環境來說,幫助一切眾生最迫切的無過於聖賢教育,不管範圍大小,這是究竟圓滿的功德。小,兩三個學生,真的像從前教私塾一樣,二三個學生、十幾個學生、二十幾個學生,認真教學,這是聖賢的種子,現在整個社會沒有了,只要種子不斷,世間就有希望。可是教學要長時間,現在說老實話,真正有人發心用十年、五年來學這一門學問的,稀有!過去李老師在台中試驗辦一屆,四年,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他辦的是「內學研究所」,招收學生對象是大學畢業,學佛有一兩年基礎,真正發心,大學畢業他不念研究所,上李老師私人的研究所,研究所雖然也發畢業證書但是國家不承認。招幾個學生?八個學生,五個男生、三個女生,培養這一屆。這筆費用是美國沈家楨居士拿出來的,台幣四百萬辦研究所。我聽李老師告訴我,沈家楨居士拿三百萬,臺中蓮社拿一百萬。每天上課好像是四個小時,請了六個老師,我也是在其中一個,我主講的是般若經論。我們想一想,李老師開班四年下來,到現在我們看到,成績很平常,原因在哪裡?研究所對學生要求不夠嚴格,解行沒有能夠並重。當然李老師想得很多,如果要求太嚴可能一個學生都招不到,所以放寬。

      我們辦佛學院,理念就是從李老師那個地方影響來的,我們想接著辦,辦一個成功的佛學院。一個成功的佛學院,我們覺得四年時間不夠,所以我們現在初步構想是九年,九年我們是淵源於《禮記》裡面所說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所以學院在形式上是現代化,精神上是古時候叢林的精神,重視行門,解行並重,但是更重視的是行門。換句話說,這樣的學院學生會很少很少,為什麼?誰願意離開二十一世紀回到十六世紀去當古人?我們現在是幹這個,人家說你這個開倒車,你這是復古。我不要求大家復古,有願意跟我一起復古,我們來幾個人復古,我們展現古人的生活方式來給大家看,讓我們這些古人跟今人合作,跟今人在一起共同生活,我們有這個味道在。我們的理念是古人的理念,換句話說,古人會幫助今人,今人不會幫助古人。我們幫助今人,我們不求今人會幫助我們,我們不求,我們真正行菩薩道。試試看這事情能不能搞成功。我帶著十幾二十個同修,我們真幹,我們嚴格的要求自己,我們不要求別人,把自己為佛弟子本分的事情要做得圓滿。

      我們的理念與經典相應,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行為都與經典相應,經天天讀、天天講、天天對照我們自己的心行,這個重要。經聽了之後、讀了之後,我們有一段時間研究討論,討論什麼?討論這一段經文裡面的義趣,跟我們的思想行為相不相應?我們檢討這個。相應,我們做到了,如何保持;不相應,我們怎樣來改進。我們天天幹這個,真幹。不是說,經研究怎麼講法,我能講給人聽、講得好聽,我們不重視這個,我們重視在落實、重視實踐、重視真正做到。我們不重視形式,重視實質上做到,我們向著這方向邁進。這是末法時期真正的佛道,何必要解奏?何必要求神保佑?不但不求神,佛菩薩也不求。

      『亦不得擇良日良時』,中國人所謂「黃道吉日」,婚喪嫁娶、遷移出門都要選個時辰,我還聽說有人出門旅行都要去看日子、看時辰。佛弟子需不需要?不需要。為什麼不需要?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真正佛弟子,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六時吉祥。為什麼?心正、心善,一切時一切處你得到的是諸佛護念,天龍護法善神自然保佑你。戒經上佛跟我們講的,你受三皈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許多人聽了趕緊去受三皈。你受了,是不是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佑你?不見得。為什麼?你是形式上受的,實際上你沒有皈依。世間人重形式,佛菩薩不重形式重實質。所以我們要曉得,沒有形式上的三皈,自己平常聞經聽法心有感動,真的發願回頭,從哪裡回頭?從迷邪染回頭,依佛陀的教誨,換句話說,從我們過去日常生活當中那些惡的習氣、不善的習氣回過頭來,我們聽從佛的教導,這個人是真正皈依了。回頭是回歸,依靠佛菩薩的教誨,他有歸、他有依,沒有形式,諸佛護念他、護法神保佑他,是這麼個道理。

      受戒,佛說你受一條戒有五尊護戒神日夜保佑你,你受五戒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日夜保護你,你還要選什麼良日良時?有些人家裡面供養佛像,去買供神的桌子還要量尺寸,要用魯班尺來量,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供神也許需要,為什麼?神是凡夫,神煩惱沒有斷,他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你樣樣順他的心,他歡喜,你不順著他,他就不高興;但是佛菩薩不會,不要說諸佛如來這些法身菩薩,就是小乘須陀洹也不會。為什麼?我們在《金剛經》上念到,小乘須陀洹已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一般經論裡面常講他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煩惱雖然沒斷乾淨,煩惱輕了,他哪裡計較這些?還要計較好日子、好時辰,還要計較供品,供桌連尺寸還要計較,那不是佛弟子,小乘須陀洹都不計較了。

      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羅漢像那很自在的,什麼地方都可以供養,只要我們有真誠恭敬心,你供在哪個位置,我對他真誠恭敬,都對。但是在一般禮俗上來講,一個房屋都有上房,中國人講求,外國人也講求,我們如果不懂,隨便供在哪個方向,供錯了也沒關係,佛菩薩不會見怪。如果知道的話,那你就一定會供上方,這位置是正確的。什麼方向叫上方?上方不是指東南西北,如果在野外北方是上方,諸位要記住,北半球北方是上方,南半球南方是上方,北半球跟南半球是相反的,為什麼?上下方要取這個方向不動。北方是北極,地球在那裡運轉,在那裡轉,北極不轉,這地方是上方。在南半球,南極不動,不動的地方是上方。這是在野外,我們要是供佛,曠野當中一定要懂得這方向。如果在房間裡面,要看你房間的門怎麼開的,房間裡頭哪一個位置坐在這個地方,任何一個人不管從哪一個門進來,他第一眼看到,這位置就是上方。所以方位就不一定,不一定是哪一個方向,看你的房間門怎麼開。你有幾個門,無論人從哪一個門進來,他第一個看到,這是上方。主人待客總要請客人上座,主人坐在下方跟他相背,下方是人進來的時候都在他背後他看不見,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一個禮俗習慣,我們要懂。

      可是今人沒有學過古禮,也沒有人講到這些事情,那我們提倡隨俗。尤其是現在交通便捷,出國旅遊的機會多,我們的生活空間擴大,不至於像從前住在鄉下老死不相往來,那個活動空間小,事少。今天出國旅遊,到哪一個國家地區、哪一個族群、哪一種宗教,都要懂得他們的禮俗,入境隨俗,大家就很歡迎,都能夠接受你,我們好相處。入境一定要隨俗,就是在中國,中國幅員很大、族群很多,大的族群就有五十六個,族群裡面還有分,他們的生活習慣有時候也不相同,我們都要學習,要多問,要避免別人忌諱的。入門要問諱,這地方風俗習慣忌諱什麼,我們不要犯別人的忌諱,不要惹人討厭,這個道理、這種教學到今天還是有效。

      世間人選擇良日良時,我們也可以隨緣。從前在新加坡的宏船法師,他就很喜歡替人看相、算命、看風水,給人選擇日子、選擇時辰,隨俗,那就是此地講的原則,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世間人你們願意這樣做,我們也不會制止、也不會批評,為什麼?是你們這地方的風俗習慣,你們認為這樣子能夠身心安穩,這是好事情。遇到這些境界,我們在這地方講經說法也要懂得禁忌,如果這地方人對這很迷信,這一段經文就不要詳細講解,念一遍輕描淡寫過去,為什麼?避免他的忌諱。所以講經也不是容易事情,要觀機。到什麼時候看他有覺悟的能力,他能夠體會得到,這時候可以跟他講解,但是講解的時候講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講的深度,淺深、廣略都要觀察機緣,有些略說就可以,有些要深講,有些地方可以短講,有些地方要長講,淺深廣略不是在講經的人,是在聽眾,要觀機,使聽眾能夠真正理解明白,這就對了。

      我們今天遠離聽眾的現場,在一個攝影棚裡面對著攝影機講,這個講法跟古人註經完全相同,古人註經,看經的人不在面前,因此他要想到各種不同的根性都能夠得到利益,跟現場不一樣,現場一看,現場的根性的範圍就比較小,容易契機。我們製作錄像帶、光碟流通,對象是廣泛的。在現前社會實在說講得愈詳細愈好,言詞也得要含蓄,處處想到尊重聽眾,不同族群的聽眾、不同宗教的聽眾、不同習俗的聽眾,這些群眾我們要尊重他,我們用愛心、用包容的心來講,不敢講教訓人,我們勸導大眾,跟大眾在一起學習佛陀的教誨。這樣做過失就會少一些,說是完全沒有過失很難講,我們希望把自己的過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這樣就對了。實在講我們沒有成佛,即使到等覺菩薩位天天還在學習,永遠抱著一個真誠學習的心跟大家一起來學習。我們「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記住佛陀這一句教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