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於2001年4月4日啟講,2001年8月16日圓滿。
凡夫為什麼凶多吉少,菩薩唯吉無凶?禍福根源就是善惡業習。吉凶是從果上說,因是善惡。《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是我在臺中學習講經的第一部,出家後正式對大眾講經,第一部也是這一部。全經大意,第一是生正信,第二是起正行,第三是求正解,第四是利自他。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五十七集) 2001/8/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5-013-0057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二十面,經文第四行看起:
【阿難復白佛言。末世弟子。因緣相生。理家之事。身口之累。當云何。天中天。】
經文到這地方是本經第四個大段,也就是阿難提出第四個問題,佛給他解答。阿難所問的問題,都是我們現前迫切需要知道的問題,所以他是代我們發問的。世尊對他的開示、對他的解釋,可以說完全是對我們講的,我們細心去體會,細心去學習,對我們這一生有無窮的受用。
我們看經文。在科題裡面大家看得很清楚,這一段是「疑法抵觸」,法就是佛法,佛法跟我們實際生活衝突,學佛之後,日常生活上都用不上。是不是這種情形?在這地方佛就為我們解答了。經文上講「末世弟子」,末世是指佛的末法,正是我們現在這時候,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總共是一萬二千年,從佛滅度之後,第一個一千年是正法時期,第二個一千年是像法時期(佛教傳到中國是像法的初期,也就是世尊滅度一千年,佛教傳入中國),末法時期有一萬年。根據中國歷史記載,過去虛雲老和尚他們這一輩的長老,對於佛滅度的年代,非常堅持摩騰、竺法蘭他們到中國來的時候的說法。釋迦牟尼佛出生,是相當於中國周昭王二十四年,滅度在周穆王五十二年,這講法可以說是從漢一直到清朝,雖然有種種說法,還是以這講法為傳統。如果依這講法,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天是三千零二十多年,跟世界一般人講的二千五百多年不一樣,中國老一代如是堅持。
外國人怎麼說法,我們也用不著爭論,哪有這麼多閒功夫搞這些事情?但是種種說法它都有依據,有依據就好。年代要誰搞得清楚?只有釋迦牟尼佛再出來。不要說佛的年代久遠搞不清楚,我們自己家裡祖宗三代都搞不清楚,哪個人家裡把你的祖父、曾祖父出生的年代搞清楚了?尤其是我們本身,我們本身出生,中國人講年月日時,年月日也許還不太錯誤,時就大有問題。年歲大一點,在一個世紀之前,中國一般農村都沒有時鐘,都是憑經驗估計大概是什麼時候,「大概」問題就很多了。所以這些考據,有些是有必要的,有些是沒有必要的。所以印度人不重視歷史,澳洲土著人也根本不重視歷史,他說這東西要記它幹什麼?所以他們對這些事情根本就沒有爭論。
我們今天講到末法,不管怎麼說法,現在都是末法時期,佛滅度兩千年以後都是末法時期。末法有一萬年,就是以中國人的說法,末法還有九千年,其他宗教講世界末日,我們佛法裡頭沒有,還有九千年!九千年這麼長的時間,世間確實有治有亂,佛法有興有衰,衰極一定會慢慢復興,興極了它一定會衰退,它有個週期性的循環,這好像是個自然的定律,這裡頭有很深的道理。
我們受佛的經典薰習的時間長久了,對於這些道理逐漸逐漸明朗了、明白了,這裡面根本的因素,還是世出世間聖人常常講的「習染」,為習氣所染。為什麼會衰?是為惡習氣所薰染。衰到極處了,人醒過來了,覺悟再這樣下去不行,所以才發憤圖強、斷惡修善,這樣又興起來了。興到極處,善的薰染興到極處,那又變成糊塗了,福報太大了,享久了就享糊塗,糊塗又造業,這樣的一個循環道理。
什麼時候再跳出這種循環?循環就是輪迴,就是因果定律,所以佛在一切經論裡面教我們擺脫循環,你就得大自在。善惡兩邊都放下,所謂是「好事不如無事」,無事不是不做事,如果諸位聽這些話要發生誤會了,照字面上解釋,那佛就冤枉了,所謂是「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都喊冤枉,你不曉得他的意思。「好事不如無事」,依舊要斷惡修善,非常積極在做。那他不是有事嗎?他無事,什麼是「無事」?不放在心裡,心裡頭無事,這高明!有事跟無事是一不是二,我們是把有事跟無事分作兩截。所以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始終沒有對立的,萬事萬法沒有對立,這才叫覺悟。
心裡頭完全沒有事情,為什麼還要斷惡修善?教化一切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在佛自己的境界,善惡已經沒有了,兩邊不住,中道不存,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何必還要搞善惡?還要斷惡修善?無非是唱戲,表演給那些迷惑顛倒眾生看,讓他們覺悟。他們著相也有好處,不墮三惡道,他不著相那更好,那就能夠入菩薩法界,這叫做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我們叫的,佛菩薩有沒有什麼大慈大悲念頭?沒有。我們今天說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佛菩薩有沒有這些?沒有,他要有念頭還是凡夫。這種念頭提出來是第二義,不是第一義。第一義是真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第一義。
法身菩薩永遠住第一義,眾生有感他就有應,隨類化身。跟一切眾生接觸,那只有用第二義、第三義。但是,第一義、第二義、第三義還是一個義,哪有那麼多?在他們講是一個義,在凡夫講那是無量義,無量即一,一即無量,《華嚴經》上常說。如果我們把自己提升到第一義,我們的功德就圓滿了。那我們要問:「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如果我們世間人做不到的事情,佛絕對不說這些話,佛說這些話他有語病,我們世俗人講「吊胃口」。你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你根本不能契入境界的,跟你說不是白說了嗎?跟你說豈不是炫耀自己、輕慢別人?佛哪有這種心行?由此可知,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道理、一切方法、一切境界,都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放不下。從前章嘉大師跟我說的,你放下就做到了。
佛法是究竟圓滿的理與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哪裡會有抵觸?要是有抵觸,決定不是佛法,也就是有障礙不是佛法,佛法是無障礙法。但是我們今天事實上來講有障礙,處處都是障礙,由此可知,這不是佛法,千萬不要以為佛法跟世法有障礙,不是的,佛法沒障礙,障礙在世法這一邊。世法於佛法有障礙,佛法於世法無障礙,這兩句話諸位要聽懂。什麼叫世法?起心動念是世法。什麼叫佛法?不起心不動念是佛法。
『阿難復白佛言』,「復」就是又一次,因為他前面已經提了三個問題,這是第四個問題,末法時期,特別是指佛弟子,佛弟子包括在家出家,『因緣相生』,這四個字、這一句是問義所在。佛在經上常說萬法因緣生,這是說善惡之事,我們不談無記,因為無記的報很輕,一般人也沒有在意,善惡報嚴重,我們很在乎,所以我們只講善惡之事,都是由於因緣相生的。世間的因緣結出「世間」的果報,出世間的因緣結出「出世間」的果報,這幾句話的含義很廣很深,真正明瞭了,我們根據道理來解決世間事的糾紛就容易了。
今天我們看到整個世界的亂相,稍微有一些知識的人,都能很明顯的感觸到社會有危機,天下不太平,生命財產沒有保障。我們在電視裡面看到「動物奇觀」,那些小動物每天出去覓食,不定在什麼時候就被別人把牠吃掉了,弱肉強食。什麼原因?因緣相生。世間為什麼會這麼亂?我們為什麼會這麼苦?沒有別的,過去生中造的惡業。明白的人不怨天不尤人。
我雖然常常思念故鄉,這人之常情,尤其流浪在海外一個甲子,六十多年了,哪有不想家的道理?不想家那就不是人了。今天為什麼回不去?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障礙?我明白!過去的業因,我們沒有證果、沒有神通,不知道。這一生知道,年輕的時候愚昧無知,殺生的事情做太多了。我在十六歲,十六、十七、十八這三年喜歡打獵,每天帶著獵槍,天天都有野物帶回來,這就是我的果報。我打獵,殺害多少眾生,拆散了多少家庭;今天我想回家,許許多多人不讓我回去,這是我打獵的果報,我清楚、我明白。我要不是學佛,不是弘法利生,我的果報在三途地獄。今天這麼多人障礙我,重罪輕報,我不會怨天尤人,因為我知道因緣相生。所以在今天,我修功補過,我看到蚊蟲螞蟻我都合掌螞蟻菩薩、蚊蟲菩薩,我不敢輕視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能改過,我改得很快,我要不學佛,那真的過去一般看相算命的,連甘珠活佛都當面跟我說我短命,沒有福又短命。因為學佛,學佛又專心做弘法利生的工作,甘珠說:「你的命運已經轉過來了,不但你有福報,你有很長的壽命。」這是藏傳的喇嘛,跟我非常要好,他大概大我十幾歲,不到二十歲就是了,將近二十歲,我那個時候二十六歲,他四十多歲。
所以一個人不能不信因果,因果是世出世間的定律、真理。我們修出世的因,一定能得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的果報。我們真正體會得道理,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所有這些冤親債主,嫉妒我們的、瞋恨我們的、毀謗我們的、侮辱我們的、陷害我們的,我們都要順受,沒有絲毫怨恨的心、沒有絲毫報復的心,為什麼?過去我是這樣對待他,今天遇到他這樣對待我。他為什麼不對待別人,單單對待我?我跟他有過節,他跟他沒有過節。我安心順受,帳就了了,報掉了,將來再見面是好朋友,不可以冤冤相報。我明白道理,所以這麼多年來,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善良,我們的目標是修到「純淨純善」,禁得起考驗。順境不起心不動念,逆境也不起心不動念,善緣惡緣還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純淨純善的修學方法,也就是《華嚴經》裡面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個境界的修學方法,我做這功夫。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要求真實的成就,然後再遇到這些冤親債主,我們熱心真誠的幫助他,幫助他脫離生死輪迴,幫助他圓成佛道,不但沒有怨恨的心,充滿了感恩的念頭。
阿難代我們四眾弟子問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既然我們生活在世間,要營治生計,營是經營,治理我們日常生活,那又怎麼能夠成佛、學佛?你想想看這問題,許許多多人都有這問題,我們就被人家問過無數次,將來再遇到有人問,我們就知道怎麼答覆了。所以提出這麼一個問題。「因緣相生」這四個字是大道理,我們看社會上人,尤其現在社會崇尚競爭,這還得了嗎?競爭必定是損人利己,損人利己一定就跟人家結冤仇,你侵占別人的利益,怨愈結愈深,麻煩就大了,報復的心理愈來愈強,必定形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決定不要以為我害了別人沒事情,我殺了人沒事,沒有這個道理。
我過去在北京訪問的時候,我看黃念祖老居士,住在旅館。也有一些朋友來看我,有一些人他們的父兄是軍官,年歲大了,託他來問我要一串念珠,我說做什麼?過去殺人太多,現在後悔了,念佛超度,好!這就是回頭是岸。當時年輕從軍殺人,不知道厲害,老的時候後悔了。人有良心,良心發現,你殺害的人多,你用的手段很殘酷,心狠手辣。這時候是你多生多劫福報現前,你的福報在那裡撐著,那人家沒有法子抵抗你,等到你福報享盡了,你的運衰了,他就來報復。他來報復,比你的心還狠,手段比你還殘酷,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我們不能不回頭,不能不懺悔,一定要明瞭當時那時候愚昧無知,或者是聽別人的教唆,自己沒有能力抗拒。你在軍隊裡面要服從長官,長官下達命令叫你殺人,你不能不殺,我們在前面講到了。你執行命令,心地有慈悲心,你的罪就很輕。我不忍心殺他,實在是沒有辦法,要給他祝願。像我們念佛人在路上看到有被汽車輾死的一些小動物,我們都會合掌念佛,給牠念三皈依,祝願牠念佛求生淨土,要有這樣的心。
底下說得很清楚,『理家之事,身口之累』,「身口之累」是指衣食住行,開門七件事,「累」是束縛的意思,不自在,有這麼多累贅。『當云何』?關於這問題應該怎麼辦?如何跟學佛能相應,不發生衝突?『天中天』是對世尊的尊稱,前面講過了。我們看世尊的開示。
【佛言。阿難。】
叫著阿難跟他說。
【有受佛禁戒。誠信奉行。順孝畏慎。敬歸三尊。養親盡忠。內外謹善。心口相應。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
末後這兩句話非常重要!『有受佛禁戒』,如果是接受過佛陀的禁戒,「禁戒」,意思是佛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狹義的來說,就是指三皈五戒。受戒以及受三皈都不是容易事情,現在我們佛門發心受三皈、受戒的人很多,受了三皈之後,他有沒有歸?歸是回歸,依是依靠,你有沒有回歸?你依靠什麼?如果這都沒有做到,這三皈白受了,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在受三皈之前,一定要對佛教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現在有個小冊子,《認識佛教》,你真的搞清楚,真的搞明白了,「我要學佛,我這一生當中要回歸」,從哪裡回歸?從自己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說法、錯誤的做法回過頭來,歸!歸是回頭。從今而後,依靠佛的教誨起心動念、待人接物,這叫依。真的回過頭來,真的有依靠,這三皈是真的。
所以三皈裡面的意義要是不懂得,形式做得再莊嚴、再好看都是假的,無濟於事。如果真懂得、真明白了,你在佛菩薩面前燃一炷香,跪在佛像面前發願受三皈就得到。三皈不是人家給你證明,就真的三皈了。誰給你證明?你的良心給你證明。外頭誰能給你作證明?釋迦牟尼佛也沒有辦法。佛給你作證明了,皈依證上給你簽名蓋印了,你還是隨順你的煩惱,還是隨順你的習氣,你沒有回頭,你沒有依佛的教誨,那有什麼用?自欺欺人!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道理。許多同修來找我,要我給他傳授三皈,給他一個皈依證,我都照做了,為什麼?結個歡喜緣,你總有這麼一個念頭要皈依三寶。你真的皈不皈?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我給一張皈依證給你,歡歡喜喜就好。到底是真皈依是假皈依,是你自己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們這一張皈依證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更進一步,就是受戒,受戒就是發願,我們世間人講發誓,我要遵從佛陀的教誨。可是戒律你也要真的懂得,你要是不懂,這個戒怎麼持法?不殺生,不殺生要怎樣做才真正不殺生?所以你要發心持戒,不論是在家出家,在家有在家的戒律,出家有出家的戒律,但是出家人的沙彌戒跟菩薩戒,在家人可以看、可以學習。《沙彌律儀增註》十條戒的前五條就是五戒,說得很詳細、很清楚。每一條戒,佛為什麼制這一條戒,你要懂得它的緣起,知道佛為什麼要制作,理論依據是什麼。戒的相狀是什麼,戒相;戒的形式,怎麼樣去做,叫戒行;戒的果報是什麼,都得要清楚,都得要明白。在什麼狀況之下應該如何受持,所以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你要不懂得你怎麼做法,那就變成死在戒條裡頭,錯了。某一種狀況之下要堅持,不能違背,違背你就犯戒了。某一種之下有開緣,那叫開戒,不是破戒,不是犯戒。
五戒裡面飲酒這一條戒,開緣最多,如果是自己喜歡飲酒,你就是犯戒了。什麼狀況之下?最通常的是生病,中國中藥裡面很多藥用酒做藥引,這不犯戒,這是開緣。無論出家在家,七十歲以上的人,身體衰弱,血液循環緩慢,佛准許開戒,你在每一餐飯的時候喝一杯酒,這是當藥用,幫助血液循環,或者在晚上睡覺之前喝一杯,開緣,是你身體有必要。如果你身體很健康,沒有必要,你也這樣喝一杯,那你就破戒了,你就犯戒了。中國的烹飪是世界有名的,中國人最講究吃的,很多菜餚裡面可以用酒做佐料,這是開緣,這不是破戒。要曉得佛制定不飲酒這個戒,他真正用意在哪裡?防止喝醉了犯殺盜淫妄,他防止這個,所以酒這一條戒叫遮罪,是預防的,不像前面殺盜淫妄是性罪,不相同。你要對這些都不懂,戒你就沒有辦法持了,不但沒有辦法持,可能還常常造罪業。為什麼?看到別人破戒你就毀謗,你不曉得別人懂得持戒,他某一種持他有開緣,這要知道。
我有一次在北京參加一個婚禮,非常偶然。我們住在國際飯店,我下樓的時候,在樓梯上碰到美國的一位同修,我們很熟,他住在華盛頓DC,碰到他們夫妻兩個。他說:「你們什麼時候到這兒來了?」他們已經在北京做生意了,在北京投資開店,今天他的兒子結婚,一下碰到我。「法師,真難得!」抓到我去做證婚人。我說:「你不是有證婚人嗎?」他說:「是的,我們請了程思遠。」程思遠好像是政協副主席,請他作證婚人。臨時把我也抓進去,兩個證婚人,好,坐在一起,一僧一俗,也很有味道。因為他跟我講新娘是日本人,今天來的來賓有日本大使館以及日本金融界、商務界的一些日僑,他們來參加婚禮。在男方這邊也有國務院的一些高級幹部。我一聽這緣分很好,因為他們接觸不到佛法,我利用機會去弘揚佛法,所以我就答應了。因為是非常匆促,事先沒有準備,他們的宴席全是葷菜,我坐下來我吃肉邊菜,也有敬酒,我宣布我一杯,所以很多人說淨空法師破戒了。是破戒,但是你要曉得多少人接受佛法,因為他要我跟新郎新娘祝福,我講十分鐘的話,十分鐘就講佛法,機會教育。這是開緣,我沒有叫他準備酒給我喝,你要懂得在什麼場合。我們這樣一做,他們感覺到非常驚訝,「原來佛法是這麼活潑的,那我也可以學。」為什麼?他們酒肉丟不掉。所以我就告訴他,佛許可吃「三淨肉」,沒有看到殺、沒有聽到殺、不為我殺,這肉許可你吃。酒不能夠亂性,決定不能喝醉,你只要守住原則,我喝酒有一斤的酒量,我只喝四兩,決不會醉,佛有開緣。「這樣的話,我們都可以接受。」接受就好了。你一定要把它搞得死死的,一點都不能沾,沾了罪過,不得了!把別人學佛的念頭統統嚇倒了,誰也不敢學佛。這錯了!
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遮是禁止,在某一種狀況絕對禁止,哪一種場合當中要開。總而言之,開是利益眾生,禁止是利益自己。該開的時候開,該遮的時候遮,這叫持戒;該開的時候不開,該遮的時候不遮,叫犯戒。你懂得嗎?佛的條條戒律都有制作的因緣,都有戒律的理論,戒相戒行你得統統搞清楚、搞明白,傳戒的師父詳細跟你說明。
我們今天也有同修來這裡接受五戒的,五戒我們沒有詳細說,為什麼?《無量壽經》上講過,從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裡面所講的是五戒十善,所以把那一段經文好好的去讀,我們的講記多多的去聽,你就懂了。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