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太上感應篇

    第77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9年5月11日啟講,2000年4月20日圓滿。

    感,古人比喻種植,應,好比開花結果。感應,依自性而起。自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要以為是小事,再微弱的念頭,都能振動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體,感應就不可思議,有感必應,隨感隨應。

    字體大小:

    太上感應篇  (第七十七集)  19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077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

      【受寵若驚。】

      《感應篇》註解裡面,引用周朝周公對伯禽的一段話,他總共說了六樁事情,第一個是「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榮是榮譽,一個有大德之人,處事待人接物都能以恭敬心,這是真正的榮耀。決定不能夠傲慢,傲慢一定是失敗的。所以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看孔子,幾乎古今的聖哲他們都非常謙虛,都能夠包容,待人都非常的恭敬,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第二句,他說「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安就是身心安穩,我們中國人常常祝福所講的平安,這個話很有道理。平是什麼?平等,平等才是最安定的。所以你看社會,你看歷史,古今中外社會動亂的時候,決定是貧富不均,這才起了爭端。貧富不均,種種不平等,說實在的話這是事實,所謂是我們伸開五個手指都不一樣長,它怎麼會平等?為什麼不平等?個人造的業不相同,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也想得善果,哪有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就曉得,十法界決定不是平等的,不平等就不可能安全,社會安全做不到。所以古聖先賢用教學的方法、教育的方法,教導富有的人應當布施,幫助貧窮的人;教導貧窮的人要了解三世因果,我們這一生所受的果報是自己所做的,不要去怨天尤人。只有用教學的方法,使大家心平下來,事不平,只要心平下來就行。所以貧賤之人他也能夠積德行善,將來果報就殊勝了。富貴之人不懂得積德修善,他福報享完了,來生就沒有了。所以要有人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講解清楚,每個人就覺悟了,心就平,這樣才能夠獲得社會的安定,世界和平。可是這些道理現代人很難接受,難接受更要講,不能說不能接受就不講,這不可以的。

      昨天晚上,你們看到坐在我旁邊的道教的李道長,他現在也在聽《感應篇》,我們這個帶子送給他他也在聽,他就說,「太難了,沒有人相信。」沒有人相信我們更要講。為什麼沒有人相信?迷得太深,迷的人太多。在現前這個社會,大家都認為作惡、害人是當然之理,你看哪個人不害人?哪個人去做好事?做好事有什麼好結果,做壞人,你看看那個結果多好,名聞利養都來了。他那個富貴的果報絕對不是作惡得來的,是他前世所修的。佛法裡面講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所受的果報,就是前生我所造的因;「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想來生的果報,這一生造作的那就是的。這不是說明果報通三世?這一生享受的富貴,絕不是這一生作惡得來的,是命裡頭有的。這一生假借富貴仗勢欺人,胡作妄為,你這一生富貴享盡,來生到哪裡去?投胎做豬是事實。

      你看看印光法師《文鈔》裡面所寫的,曹操,那還得了,曹操也投胎做豬去了,印光大師寫這個你們看到了。這個民國初年的事情,有人殺豬,豬殺了之後把豬的內臟扒出來,豬肝上面有「曹操」兩個字,所以大家曉得那個豬是曹操投胎的。曹操距離我們現在一千多年,還在變豬,他變了多少次的豬我們不知道。這樣明顯的因果報應,事實真相如是,不是跟你開玩笑的,不是假借這種方式勸你行善,我們要這樣想法完全錯了。世出世間的聖賢,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是「真語者」,他說的話絕對沒有一句假話;「實語者」,絕對不是虛偽的話;「如語者」,如語完全跟事實一樣,不增不減,給你說的是實話。你聽了懷疑不能相信,是你自己沒有善根、沒有福報。遇到一個明人給你指路你不相信,不接受,這就是此地講愚痴,愚痴到了極處。

      第二句的意思,就是說你有財富,你有財富怎樣能夠得到身心安穩?一定要懂得節儉。佛還教給我們要懂得布施,不僅僅是節儉,要懂得布施,要懂得幫助人,你就得安穩。你自己節儉,不知道布施,還是不會安全的,強盜、小偷把目標都鎖定在你家裡,你家裡有財。你要能夠常常布施,幫助鄰近貧苦之人,你就可以安穩睡大覺,強盜小偷要來,你的鄰里鄉黨會保護你,他會照顧。你對他們有恩惠,你發財他們沾光,希望你財發得愈大愈好。如果你是為富不仁,雖然節儉,不肯幫助人,那個強盜小偷要問的時候,他會給小偷指路;你家裡失火的時候,他在外面看:燒得好,該燒。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怎樣才能得到身心安穩?盡心盡力幫助別人,助人決定是自助,要懂這個道理。

      這第三句是「祿位尊榮,而守以卑者貴」。前面是富,這是貴,你怎樣能保持你的富貴?貴是你在社會上有地位,做大官,應該以什麼態度?謙虛、謙卑,不敢在人上。這個道理諸位細細去觀察,觀察古人,讀歷史、讀古人傳記。現在這個社會你也可以仔細觀察,居高位的人,他能夠謙虛待人,他的地位還不只現在這個階段,還會向上升。如果他盛氣凌人,驕慢待人,他這個位子不會長久,保不長久,他那個福報很快就會享盡,我們都能夠看得很清楚。新加坡王總統我見過,昨天晚上你們見到了,納丹先生,他是總統候選人,候選人只有一個,他決定當選,得到社會普遍的支持。你看看人多謙虛,對待每一個人都那麼客氣,你看他一點架子都沒有,他能保持他的富貴。禮教人自卑而尊人,我們要學。釋迦牟尼佛對於任何一個人平等恭敬,對帝王、對乞丐一律平等,決定沒有分別心,這是佛菩薩,我們要學的。這個恭敬出自於至誠、真誠,不是虛偽的,不是裝出來的,裝出來一眼就看穿,虛偽客套,一眼看穿了,出自於真誠。

      「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這個道理要懂。在我們平民,這句話你要有引申的意思,或者是我們的才勝人,我們的藝勝人,我們的學勝人,只要有一樣東西出人頭地的都是勝,所謂強勝,勝就很容易驕傲,值得驕傲。畏懼是驕傲的反面,常常要懷著畏懼之心,不如人之心,所謂人上還有人,天上還有天,有什麼值得驕傲?真有把握能勝人嗎?多想想,我們再能幹,跟諸佛如來比比,跟諸菩薩比比,差遠了。別說跟他們比,跟個小乘須陀洹都比不上,有什麼能夠勝過別人的。不要輕慢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裡面也許有佛菩薩化身在其中。這些事實常有,常常在,我們在古籍裡面看到,佛菩薩應化在中國。

      難道古時候佛菩薩來應化,現在佛菩薩就不來了嗎?從理論上說,眾生愈是有災難,佛菩薩來得愈多,他來救苦救難,他來示現是平常人的身分,你認不出來,他也不會告訴你。真正學佛的人能看得出來,心裡會知道,怎麼看得出來?他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像菩薩,經典就是標準。很像菩薩,樣樣都跟經典教誨相應,他不是菩薩誰是菩薩?我們自己要轉凡成聖,就要從這個地方學習。所以我常常勸勉同學們,捨棄自己的成見,捨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隨順佛菩薩的教誨,聽從佛菩薩的教導,我們認真努力去學習,這叫學佛、學菩薩。果然相應,自己不知不覺就轉凡成聖。所以不要以為這個世間太亂,災難太多,殊不知就是在這種時節因緣,諸佛菩薩都會到這個世間來救苦救難。常懷畏心,《了凡四訓》裡面,你看了凡教他的兒子,也特別重視畏心。

      下面第五句是「聰明睿知,而守以愚者益」。益是得利益,你有聰明、你有智慧,聰明智慧的人幾個人懂得守愚?能夠懂得守愚那是真聰明。往往這種人所謂是「鋒芒畢露」,不是好事情。我年輕時候也犯這個過失,老人教我要學愚,要懂得收斂。我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跟我講過很多次,教我學愚,他說他一生想學學不像。「大智若愚」,聖賢人的教誨,李老師勸我學,告訴我,他自己也在學,學了一輩子還不算學成功。勉勵我。我也認真努力在學,你們能看得出來嗎?我還真有點心得,你們以為我講的東西還講得不錯,我自己覺得非常難為情,無有是處。我這一生當中沒有寫過文章,為什麼?不敢寫,見不得人,這跟你講的是真話,絕對不是假話。跟古聖先賢去比,跟近代祖師大德去比,我們給人家當侍者的資格都不夠,我跟大家講的都是真話。我這個愚不是學愚,是真的愚,哪裡要學?學是真有智慧才是學愚。我們沒有智慧,智慧沒開,只不過是以真誠心待人接物而已,不敢有虛偽。自己在佛法修學當中得的一點好處,說出來與大家共享而已。

      下面是「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這是講做學問,有這個天分,博聞廣記,你看得多、聽得多,你有能力都能夠記住,現在人講的常識豐富,博學多聞。始終能夠守住淺,你的學問知識才能增廣,不敢以學識炫耀。這總共說了六個,這六個字第一個是教我們恭敬,第二個教我們節儉,第三個教我們謙卑,第四個教我們常常懷著畏懼之心,守愚,知道自己所學的淺薄,你才能保住你的德行,不至於退敗。這是周公教人的,我們要學。

      佛教人也是六樁事情,教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聖賢人教人都是言簡意賅,言語不多,它的內容通常講言簡意賅,意賅到底賅到什麼範圍?虛空法界、過去未來,一點都不假,這才是真正的大學問。可是言簡意賅這四個字,幾個人能懂得、能體會到?我們要細心,否則的話,學佛就得不到下手之處。人家幾句話,一個字、兩個字,深廣無盡。可是我們粗心大意,往往把它粗略的看過,沒有放在心上,根本不懂它的意思的淺深,到哪裡能學到東西?許多的機緣,無比殊勝的機緣,都是當面錯過,多可惜!

      決定不可以說,現在沒有人相信就不講。沒有人相信更要講,要多講,普遍去講,講多了人就相信了。假話遍數說多了人家都會相信,何況是真話!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們才能夠幫助苦難眾生回頭。那個假話說一百遍、說一千遍,人家都信以為真;真話說一千遍、說一萬遍,人家怎麼會不相信?怎麼會不回頭?所以決定不可以以為,社會現在對這個不相信,我們不要講,講了落得人家反感。反感是他的,一遍反感,十遍反感,百遍反感,到千遍他就不反感,萬遍他就相信了。菩薩教化眾生,佛在經典上教我們也是這樣的千遍萬遍,我們才相信,我們也不是一遍、十遍、二十遍就相信的。我們怎麼學習的,我們應該幫助那些不信的人,從我們自己切身的經驗體會得的方法,這個方法有效,不斷的重複,認真努力去表演,做給人看。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