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5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淨空老和尚於1999年5月11日啟講,2000年4月20日圓滿。
感,古人比喻種植,應,好比開花結果。感應,依自性而起。自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要以為是小事,再微弱的念頭,都能振動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體,感應就不可思議,有感必應,隨感隨應。
太上感應篇 (第三十五集) 1999/6/2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035
各位同學,大家好。在「積德累功」末後的這一段,《了凡四訓》裡面說到「隨緣濟眾」,這句話要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為眾生服務。為眾生服務的事太多,所以他說「其類至繁」。如果沒有離開我、人、眾生、壽者,《金剛經》上講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離開,熱誠為眾生服務,這是世間的聖賢。如果將四相斷了,真正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這就是佛菩薩,出世間的大聖。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的,世出世間聖人區別就在此地。可是為眾生服務,他這裡提出了十個項目,也就是十個綱領,概括了一切服務的事項。
第一個是「與人為善」,起心動念總得以善心待人,以善心來處世,世出世間聖人都是守住這個原則。縱然對待惡人也是用善心、善言、善行,對待仇敵還是善心、善言、善行,這才能稱為聖。為什麼?因為人性本來是善的。中國童蒙教學念《三字經》,第一句就說「人之初,性本善」。他為什麼會作惡?為什麼會跟我們做冤家?這是迷惑,這是誤會,是不覺。他自己不知道,我們清楚。他以惡心惡行對我,我不可以以惡心惡行待他。這裡面的道理他不明瞭,我們明瞭。如果常存這樣的善心,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沒有不能相處的。人不能跟我相處,不要去責怪別人,要回過頭來反省自己,自己如果沒有過失,怎麼會與別人不能相處?有些人不明至理,總是把過失推給別人。所以他自己即使認真修行,精進不懈,也不能證果,甚至於說也不能開悟,原因是自己的業障不能消除,不曉得自己過失在哪裡。前面說過,要想積德累功,必須要從最難克服的地方下手。這個以善心、善行對待惡人、對待冤家,這是很難的一樁事情,要從這個地方下手,從這個地方去做起,我們才真正的回頭,真正覺悟。
第二「愛敬存心」,特別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常常發生誤會隔閡,造成許多不如意。原因是對待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愛敬的心就沒有了。他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是自己,不愛敬別人就是不愛敬自己。佛家講的法身,法身就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你學佛,你發願要成佛,成佛一定要證得清淨法身。你對於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要有分別、要有執著,你永遠不能證得法身;換句話說,你永遠不能圓成佛道,豈不是害自己嗎?修行先要覺悟,古德教導我們的信解行證,你沒有信解,你的行是盲修瞎練。自己盲修瞎練自己曉不曉得?不曉得,自己以為修行得不錯,還要教別人。所以佛在經裡頭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教我們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說不要相信自己的見解,不要相信自己的思想。佛說的是真話。什麼時候你可以相信自己的思想、見解?證得阿羅漢之後,可以相信自己想法、看法沒錯。
阿羅漢是什麼境界?見思煩惱斷了。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沒有了。不但四果羅漢沒有了,《金剛經》上明明告訴我們,初果須陀洹就沒有了。換句話說,你還有這四相,須陀洹都沒有證得,那麼你的想法、看法不是正確的,是錯誤的。把錯誤的以為是正確的,正確的永遠跟你遠離,永遠不能證得。所以初學佛法的人,初學就是指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不能離開佛菩薩。佛菩薩像保母一樣,離開他就發生問題,就發生危險,甚至於喪失身命,在佛法裡面講喪失慧命。所以古時候人修行,我們在《高僧傳》看到,在《居士傳》、《善女人傳》裡面看到的,在家、出家修行人不離善知識。有親近善知識一輩子的,到善知識往生了這才離開,才去教化一方。這個意義很深、很大,我們要細心體會。
第三「成人之美」,必須要曉得自他不二,眾生有分別心、有執著心,佛菩薩沒有,覺悟的人沒有。我們在新加坡與其他各個宗教往來,我們熱誠的幫助他們,他們做好事,我們成就他。有許多人問我,「我們佛教徒捐獻的這些供養,是要為佛教做事情的。法師,你為什麼幫助別的宗教?」我說,「我沒有幫助別的宗教。」他說,「你幫助些回教、印度教、基督教。」我說,「那都是佛教,你有沒有聽說,大乘法裡有一句話說,哪一法不是佛法?」他點頭,「聽說過。」那基督教也是佛法,天主教也是佛法,伊斯蘭也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我沒有替外道做事,我替佛教做事。你有這種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你對於大乘經沒聽懂。佛教我們捨棄妄想分別執著,你還在堅固守住妄想分別執著,你到哪一天才成為佛弟子?
佛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們都曉得,常常念,掛在嘴邊,可是自己心量還是一點點大,還是不能容人,我們沒有遵守佛陀的教誨。你們懂得愛護動物,愛護畜生,難道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你就跟他對立嗎?那個動物眾生也是不同的族群,為什麼對牠就愛護,對人就不愛護?佛學到哪裡去了?經念到哪裡去了?糊塗到所以然處。應當覺悟,展開經卷字字句句多想想,要想清楚、想明白。成人之美,這個地方人是廣義的,十法界一切眾生都包括在其中。只要是人家做的好事,我們見到、聽到,決定沒有嫉妒,決定不能傷害,要發心隨喜功德,盡心盡力幫助他,成全他就是成全自己,成全自己的德行,成全自己的性德。
第四「勸人為善」,不但口勸,還要以身勸。口勸是言語,寫成書本、做成文字也算是口勸。一定要身體力行,要做出好榜樣,身勸。佛在經典裡面常常教導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表演是身勸,要做出個好樣子給人看,給人做榜樣,啟發人學習的意願。
第五「救人危急」,這裡面所講的每一條,意思都無盡的深廣,災難現前了,救援已經來不及,所以救人危急要懂得防患於未然。危急是從什麼地方產生的?都是從造作惡業產生的。救人危急真正要緊的事情就是要教導他斷惡修善,轉迷為悟,危急才能真正消除。可是你想想看,教人斷惡修善,自己要不能斷惡修善,人家怎麼會相信?勸別人轉迷為悟,自己還迷惑顛倒,別人怎麼會覺悟?所以,諸佛菩薩一切都從自己做起,他教我們放下名聞利養,他自己真做到,三衣一缽,遊化人間,真正做到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看到這個樣子做何感想,有沒有在這個樣子形象上覺悟過來?真正覺悟過來,一定會歡歡喜喜效法、學習,這是覺悟。如果還做不到,沒覺悟,不但沒做到,念頭還沒轉過來。頭一樁事情念頭轉過來,然後在事相上就不難做到。我們也有一些同修很想學菩薩行,很想修菩薩道,可是怎麼學習都學不像,原因在哪裡?念頭沒轉過來,還是一個凡心,還是一個迷心,依舊生活在情執之中,沒覺悟!所以學起來非常辛苦、非常困難,容易退轉,道理在此地。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諸佛菩薩的示現,總是以講經說法為第一個形象。講經說法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悟了以後什麼事都好辦。沒悟,難,太難太難!所以佛法,不但是禪宗,教下也是如此,悟後起修。沒悟修什麼?唯獨淨宗特殊,淨宗是解行同時並進。其他法門裡面都是悟後起修,不悟沒有下手之處。淨宗的殊勝,就是不悟,這一句「阿彌陀佛」也可以老實念,一面念佛,一面求覺悟,雙管齊下,這在無量法門裡面唯此一門,所以稱為教外別傳。不是說念佛人就不要求覺悟。尤其是要發心弘法的人,不覺悟拿什麼弘法?拿什麼教人?所以覺悟是非常重要。真正覺悟,危急才能夠離開,你也有能力救人危急。這個十句我們講了一半,時間就到了,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