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太上感應篇

    第183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9年5月11日啟講,2000年4月20日圓滿。

    感,古人比喻種植,應,好比開花結果。感應,依自性而起。自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要以為是小事,再微弱的念頭,都能振動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體,感應就不可思議,有感必應,隨感隨應。

    字體大小:

    太上感應篇  (第一八三集)  2000/4/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183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感應篇彙編》,看一百一十一節:

      【自咒咒他,偏憎偏愛。】

      這些都是惡行。註子裡面說得好,我們念一念,它說「此句是咒詛而無直可求者」,這個事情古今中外都常常有,自己受了委曲,沒有法子辨別,就賭咒,發誓、賭咒。「凡怒而自咒,又兼咒他人者是也」,這個現象我們常常看到,這種行為決定不是好的行為。佛在經論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不好,怎麼能招好的果報?真正有學問、有德行、有修持的人,他明瞭,念頭要清淨、要善良,言語心態要柔和,這個感應是善的果報。在新加坡,我常常提到的許哲修女,她是我們修行人最好的榜樣,這個人現在還活著,在!人家一生都能保持著心平氣和,所以她健康長壽。健康長壽不是別的來的,是你自己保持的。

      為什麼我們常常心不平?心不平這個根從哪裡來的?妄想分別執著來的,全是假的。人要真正明瞭佛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心就平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心就平了。你恭惟我、讚歎我,笑笑,阿彌陀佛,假的;你毀謗、侮辱、陷害我,阿彌陀佛,也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何必要執著?何必要分別?佛菩薩如是教導我們。我們再看看許哲居士,她怎樣讓她一百年當中保持著心平氣和?沒有別的,她懂得這是假的。你侮辱我、罵我;你侮辱別人、罵別人,我為什麼不生氣?與我不相干,那是罵的他;為什麼罵我,我生氣?執著有個「我」,這就錯了。分別有個我,執著有個我,哪裡曉得分別執著都是屬於妄想。我們學佛要在這個地方覺悟了、明白了,就得大受用,得失這個念頭就放下了。沒有得失心,就不會犯這個過失,這種過失都是從得失、分別、執著來的。

      人這一生活在世間,為什麼不快快樂樂?為什麼自己要跟自己過不去?實在講,確實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別人沒找你,是你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我們同樣生活在這個社會裡面,尤其過去,新加坡這個國家成立才三十幾年,未成立之前,在此地這些華人受歧視。你聽老修女講,在這個地方做工,一個月工資多少錢?兩塊錢。她說得很好,不是一個星期有一天休假,一年休假一天,沒有休假的。而且兩塊錢工資自己還捨不得用,還要寄回中國幫助她更苦更窮的那些兄弟姊妹。這是她過去親身所經歷的,在社會上沒地位,怨恨不平的心當然是有。她能夠把這個心境擺平,這是什麼樣的學問?什麼樣的功夫?她告訴我們,她沒有文化,沒有念過書,這是真的。在那個時代,婦女受教育的幾乎是沒有,在一百年前很少很少。除非是大家、富貴之家,才請個老師到家裡面來教。一百年前還沒有學校,她從哪裡學來的?她不是天生的,她是學來的。她好學,常常向別人請教,她聽了之後,她就能有受用,她就能記住。她這一生最大的長處,聽善不聽惡,記善不記惡,這是她一生成功的地方。所以能保持一生當中心裡頭沒有惡念,只有善念沒有惡念,所以一生的行為,只有善行沒有惡行。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好好的學習,這是自己得福、自己得利。

      『偏』是偏心,『憎』是瞋恨、不喜歡、討厭,從哪兒來?偏見。喜歡一個人,討厭一個人,你的心地不公,所以偏私。註解裡面講:「偏憎偏愛,所指甚廣」,它底下舉了幾個例子,「凡君之於臣,父之於子,夫之於妻妾」,主人與他的僕人,皆有之,這也是事實真相,也是古今中外我們都常常能夠看得到的,常常聽到的。就是我們學佛,在一個道場老和尚徒弟很多,信徒很多,也有「偏憎偏愛」,可見得這種煩惱習氣有多重。你要是問為什麼會產生這個現象?不公平,沒有平等心,所以才會有這個現象。如果你是用平等心,這個現象就沒有了。

      你看看最近從中國來的幾個訪問團,福州這個團三十多個人,今天回去了;北京這個團五十多個人,還要住一個星期;明天是二號,明天遼寧有一個團,明天到;還有從台灣來的團。這些同修們到居士林看了之後,感觸很深。居士林這麼大的一個團體,每天進進出出上千人,他們所感觸到的是大家一團和氣,看不出歧視;領導人李木源居士看不出他有偏憎偏愛,這是叫參訪的人從內心裡面佩服。這裡面人沒有鬧意見,沒有哪個跟哪個不合,沒有吵架,沒有鬧事,一團和氣。李木源沒有私心,你到這裡來供養、修功德,你是為三寶的,你不是為我的,所以對居士林布施、供養再多再大的,決定沒有特別接待。你一分錢沒有供養的,也絕不輕視你,一律平等看待,這個不容易。居士林有很多大護法,你看吃飯的時候,自己拿一點菜,在拐拐角角上,李居士要不指給我們看,我們都不認識。真正有力的大護法,他們不會爭在前面,都退在後面,都懂得謙讓,這都是聖賢的教誨。所以中國同修要特別學習,中國同修只知道往前面鑽,絕不肯讓人。所以他們要請我回國去,我說你們能學到新加坡的謙讓,我就回去了。每個人都要往前面站,交通阻塞路都不通了。我說我不是不想回去,非常想回去,想了幾十年,不敢回去,為什麼不敢?你們的熱情我很感激,熱情太過分了,每一個都爭先恐後到前面來看我,我受不了,造成什麼?造成秩序混亂,引起公安的問題,這怎麼可以?如果像居士林這邊的同修,每個人都知道忍讓,人都希望往後面退,不希望往前面站,我早就回去了。這是成就自己真實的德行。

      你看看世出世間聖賢教我們積德,積陰德。陰德是什麼?做了好事不要讓人知道。不必造成自己特殊的地位,不必自己造成一個顯著的目標,大家看到你,恭敬你,恭惟你,你修積的功德全報了。所以退在後面的那個人,他積的功德存在,他沒有報掉,後報不可思議!那才叫真實功德、真實的利益。所以我們在世間,處事待人接物心要平、心要公,接近一切人事物大公無私,這才能成就德行。決定不能夠偏心,偏心縱然有大福報,那個成就也不是真實的,正是所謂他發得很快,他敗得也很快。凡是偏心的,接觸他那些人,他偏愛的那些人,那些人都是為了利益而來的。與他有利,他來了;與他沒有利,掉頭就走了,絕非道義之交。真有道義,你在敗的時候他還來照顧你、還來看你。你們大家看過《紅樓夢》,《紅樓夢》裡頭有一個道義的人劉姥姥。你看賈家敗亡的時候,原先那些趨炎附勢的人,一個都沒有了,平常來巴結的人統統沒有,一個都不見了,只有劉姥姥還帶著一點衣服,省吃儉用帶著一點錢來照顧他,這是什麼?這有道義!這些人現在說是沒有文化水平、沒有念過書的,鄉下人、老實人他懂道義。她進大觀園拜訪這些親戚,絕不是趨炎附勢,是沾到一點親戚的關係、一點邊緣,去探訪。

      我們要認識清楚,特別是你將來在社會上有名聲、有地位了,稍稍有一點德望,你要知道這一類的人很多。如果你的心不平不公,這些周邊的人就是將來你失敗的因素,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瞭。你敗,敗在哪裡?敗在最貼近的人。這是古今中外都不能夠避免的,只有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學問,他能看得出來。佛跟我們講八苦裡面「怨憎會」,所以凡是很親近的人,一定要懂得佛說的怨憎會,這些都是冤家對頭,都是等著機會來報復的。用什麼方法能把怨憎會解除?公正、平等、廉明、廉潔,這些名詞有智慧,完全用智慧去觀察,用智慧來處理。要特別提高警覺,就是對常常接近的人特別提高警覺。常常親近的人,要對他無私無求,我們的偏心就沒有了。無論他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我們對他無私無求,你的心才能擺平。你要常常,我們要依賴他護持、依賴他護法,你就完了。眼前是得一點小利,最後要吃大虧,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他註解裡頭也有舉例子,我們不妨多看看,知道這個利害。

      佛菩薩之所以能夠成就道業,那個根本就是在無私無我,《金剛經》上所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成就道業的根本在此地。在世法裡面,如果建立不朽的德行、功業,也是以這個為基礎。有一絲毫為自己的心,你的成就不是真實的,為什麼?這很容易理解,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事情,沒有不被揭穿的。縱然你在一生當中,隱瞞得很好,沒有被人揭穿,死了以後,還是會被人揭穿。被人揭穿之後,一文不值!所以真實的事業、功德,是要用真誠心去做,決定不能用虛偽的心,虛假的心成不了實德,真實功德是決定不能成就的。所以我們讀這兩句,感觸很深!註解裡面,諸位自己去看,自己去反省,特別是在現實社會裡面仔細去觀察,這些事情都在我們周邊,不難發現。人,無論是善人、是惡人,不能不接觸。學佛菩薩,學聖賢人,對善人,對惡人,總是用一個真誠平等心,決定沒有「偏憎偏愛」,這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