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5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淨空老和尚於1999年5月11日啟講,2000年4月20日圓滿。
感,古人比喻種植,應,好比開花結果。感應,依自性而起。自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要以為是小事,再微弱的念頭,都能振動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體,感應就不可思議,有感必應,隨感隨應。
太上感應篇 (第四十集) 1999/6/2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040
各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彙編》第十九句:
【忠孝。】
兩個字,這兩個字實在是德行感應的根本,所以註解裡面在全篇是最豐富的一段。我這個本子跟你們用的本子不一樣,我這個本子總共有十七頁,一頁是兩面,可見得古德對這兩個字重視。『忠孝』,「孝」是誠敬的根本,佛法建立在孝道上,中國自古以來,儒家的教學也是以「忠孝」為中心。所以受教育,什麼叫教育?忠孝而已矣,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就是要學忠、要盡孝。古人教我們「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這是天理之常,人倫之本」,註解開端就這四句話。為臣盡忠,這句話要用現代言語來解釋,佛教人依義不依語,這句話講得好,你要懂得它的意思。因為語言會隨著時代變,意思是原則、是綱領,永遠不變的。在過去帝王的時代,為臣盡忠是臣子對於君王要盡忠,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被領導對於領導的人要知道盡忠。這個意思引申來說,就是為一切人民服務要盡忠,這個意思諸位就更好懂。我們服務,服務有對象,對象是什麼人?對象是人民,我們為人民服務,為眾生服務,要知道盡忠。為子盡孝,這句話好懂,盡忠是依盡孝為根本,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孝,他怎麼能夠盡忠?
所以孝是「天理之常,人倫之本」,忠是做人的大道理。你看看中國的文字,忠這個字是中心,就是你的心要正、要中,不能有偏,不能有邪。古人給我們解釋「誠敬」,誠敬是相貌,「一念不生是謂誠」。由此我們就可以體會到忠心就是一心,二心就不忠,二心你的心就偏,忠心是一念不生,生一念就不忠。由此可知,忠這個字是誠敬到極處,真誠恭敬到極處,才叫做忠。儒家的教學,佛家的教學,就是教的這個。這是天理之常,常是常道,永恆不變的,在佛法裡面講的就是法性之常、法爾如是。人能夠守著常道,這個人就叫做佛,就叫做菩薩;失掉了常道,違背了常道,這個人就叫眾生,就叫凡夫,可見得聖凡就從這個地方一念差別。人倫之本,做人的根本;換句話說,忠孝這兩個字沒有了,人倫的根本就喪失了。還有人的形狀,有人的樣子,實際上是不是人?不是人,只是人的樣子。
天台大師講《法華經》,將十法界展開為「百界千如」,百界從哪裡來的?每一個法界裡面都有十法界。譬如我們是人法界,人法界裡面有人中之佛,哪個是人中之佛?忠孝兩個字做到圓圓滿滿,絲毫沒有缺陷,這就是人中之佛。人中之菩薩,忠孝兩個字做到五成以上,沒有圓滿,這是人中的菩薩,人中的緣覺,人中的聲聞。忠孝兩個字能夠做到十之一、二,那才是人中之人,才算得上是個人。能夠做到四成、五成,人中的天人。如果做不到,違背了,人中的畜生,人中的餓鬼;完全相違背,大逆不道,人中的地獄。每一法界都具足十法界,所以就有一百法界,每一界裡面都具足十如是,所以稱為百界千如。百界千如是告訴我們一個原則,告訴我們事實真相。這樣再展開一百界裡面,每一界裡頭又有十法界,就千法界,所以法界無量無邊。法界從哪裡來的?從我們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無量無邊的法界,變幻無窮,這個變幻裡面有一個不變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忠孝。所以在《感應篇》,忠孝這兩個字,註解佔這麼大的篇幅,這是古大德的慈悲、愛護,唯恐我們對這兩個字認識不清楚。世出世間的學問能不能成就,關鍵就在這兩個字;修行能不能證果,關鍵也在這兩個字,你說這多重要!
它底下這幾句話我們把它念下去,意思深廣無盡。「使為臣不忠,則君復何望於臣,為子不孝,則父復何望於子,畜生禽獸之不如,安可言人乎」。這幾句話現代人聽到會搖頭,聽不進去,現代人不以為然,認為說這種話落伍了,這舊文化,應當要淘汰掉。凡是有這種觀念的人,有這種行為的人,所以才招來世間的大災難。懂得忠孝的人,懂得這個道理,懂得事實真相的人,不但不敢為非作歹,連一念邪思都不容許,哪裡會造業?更何況造極重的罪業?這些意思我們同學們要多多的去想想,多觀察,細心去體會,然後才知道聖人的教誨至真至善。我們絕不能迷於世俗,迷於世俗招來的苦報無有窮盡。諸位也許曉得,古今中外有許多預言都集中在這個時代,都說這個世間會有災難。我們學佛的人不相信預言,學佛的人相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佛不說預言,佛說因果,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得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忠孝是善,忠孝是善之大根大本,這個字不能不多說說,要把它認識清楚。這兩個字,在中國製造文字原則裡面,都是屬於會意,文字是符號,你看到這個符號,體會這符號裡面的含義。所以忠是中心,不偏不倚,教我們如何用心,忠是真心,偏了就是妄心,這個字是教我們用真心。諸佛菩薩用真心;聲聞、緣覺用的是相似的真心,還沒有到純真;六道凡夫用妄心,不真,所以這個意思很深很深。孝這個字是叫我們體會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樣子?你們看看這個字的樣子,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這意思很明顯的告訴我們,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就孝,上一代跟下一代分家了就不孝。從這個意思再引申,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是什麼現象?豈不是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自性、法身的樣子。大乘經上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是這一個字最好的註解,孝是什麼意思?就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我常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就是孝字。這個符號說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瞭這個真相你就認識孝道。
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圓圓滿滿的佛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說什麼?忠孝二字而已。不僅是世尊所說的一切法不離這兩個字,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無盡的法藏,也是這兩個字而已,這兩個字怎麼說得盡?諸佛如來一起說、共同說,說無量劫,這兩個字還是說不盡。我們連這兩個字粗淺的意思都不能體會,難怪修學功夫不得力,研經聽教不能開悟。研經聽教不能開悟是對這兩個字不認識,念佛修行功夫不得力,是這兩個字絲毫都沒有做到。所以這兩個字你認識,你會開悟;這兩個字做到,你就能修行證果。所以這兩個字我們也要多用一點時間,來跟諸位同修介紹。實際上我知道的也不多,我能體會到幾分,我也只能做到個一分、二分而已。
註解接著說,「人雖應登仙品,必須多歷歲年,唯至忠至孝,今日謝世,明日便生天界,人知忠孝為臣子大節,豈知尤為超度之本哉」。這個話說得好、說得對,沒錯,這是講到什麼?講到修行。《感應篇》是道教的,道教修行目標在生天,進入神仙的俱樂部,也很難得。生天不簡單,佛法裡面講欲界天要修十善、四無量心,色界天還要修四禪八定。但是人生在世能夠盡忠盡孝,不必修行,死了以後自然就生天。這個話是事實,至忠至孝的人生天的品位也高;換句話說,如果不忠不孝,雖修十善、四無量心也不能生天。同樣的道理,不忠不孝,念佛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你在念佛堂誠心誠意去念,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一樣不能往生。所以這兩個字不但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修行的大根大本,決定不能疏忽。這兩個字我們要多用一點時間來研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