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太上感應篇

    第27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9年5月11日啟講,2000年4月20日圓滿。

    感,古人比喻種植,應,好比開花結果。感應,依自性而起。自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要以為是小事,再微弱的念頭,都能振動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體,感應就不可思議,有感必應,隨感隨應。

    字體大小:

    太上感應篇  (第二十七集)  1999/6/1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027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修積存誠,經文裡面兩句話: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這個兩句話,實在講是做人、學佛的根本,世出世間的聖賢,教導一切眾生,第一重要的就是教我們有能力辨別善惡。佛法教學目標有三個層次,我們在講經當中也常常提起,第一個階段是教人斷惡修善,第二個階段是教人破迷開悟,第三個階段才轉凡成聖。它的根本,在現前我們第一個階段,如果我們對於善惡都不能認識,惡怎麼能斷?善怎麼能修?所以有能力辨別清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就是佛家講的開悟,真正的開悟。可是這兩個字,實在不容易搞清楚,我們要不在這上下功夫,佛法修學第一個目標我們就很難達到。第一個目標達到,才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兩個字如何辨別?這本書裡頭就是一個標準,是一個很好的標準,從原理、原則上來說,它把善惡這兩方面說盡了。但是我們現代人粗心大意,即使將這篇文章念上三千遍,也未必有能力辨別善惡。所以惡不容易斷除,善很難修積,道理在此地。我們念佛要想求生淨土,這兩個字都搞不清,那是迷惑,心裡面迷惑,惡業還繼續造。你口沒有造,身沒有造,你意在造,念念與惡相應,與善不相應,這樣念佛對於往生就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印光大師一生當中,極力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他非常重視。在那個年代,翻印流通了三百多萬冊,確實叫人驚訝。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法?目的無非是挽救劫運,幫助念佛人平平安安的得生淨土。古德常常勸導人「持戒念佛」,你把這三本書,分量不大,理解透徹,信受奉行,就叫做持戒,念佛才能往生。《彙編》裡面的註解說得多、說得詳細,舉出許多的例子來證明,這些事例,說老實話,舉不盡的,這裡面所舉的一些人,不過是萬分之一、二而已。如果我們留意的話,就在現代這個時代,我們仔細觀察,善惡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來,心思細密的人瞭如指掌。我們有過失,什麼過失最嚴重?還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使我們對於是非善惡蒙蔽,看不清楚,把斷惡修善這樣重要的教誨疏忽了。所以這一生縱然緣分不錯,得人身,遇佛法,尤其遇到淨宗殊勝的法門,可是在這一生當中依然不能成就,你說多麼可惜!世間再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更可惜,我們自己心裡頭要明白。

      要怎麼樣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修行這兩個字它的意思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行是行為,行為,佛法裡面把它分為三大類,身、語、意。身體的造作,一舉一動,身業的行為;口是言語;意是思想、見解,你的想法、看法,這是意的行為。三業行為當中最重要的是意業,起心動念,如果我們這個心念,念念為利益眾生,這是善;如果念念為利益自己,這就是惡。利益自己也還利益眾生,這是惡中有善;利益一切眾生,這裡面還帶著自己,善中有惡。都要能夠辨別清楚,斷惡修善你才有個入門之處。一定要曉得人生苦短,佛在經上常講,「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真正明白人,他會掌握著這個機會,抓緊這個緣分,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善惡是三界之內的,三界之內的問題得不到解決,超越三界就不可能。諸位要知道,有一些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好像什麼道理也不懂,臨終念佛能夠自在往生。不說過去,說現在,現在還有不少人,我所聽到的總有幾十個人,臨終的時候預知時至,清清楚楚,站著往生、坐著往生,瑞相稀有。好像看他們對這些道理都不太清楚,實際上人家已經萬緣放下。你再仔細去觀察他,他的心地一片慈悲,真的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所以才有這個瑞相。如果帶著有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往生也有,這樣的瑞相就沒有了。

      感應這樁事情微妙之極,我們要細心觀察、細心體會,認真努力的奉行,對自己決定有好處。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自己在行善,以為自己已經離開惡業,這種錯覺常常見到,普遍的存在。尤其是現代這個社會,各個階層,真是古人所謂積非成是,大家都錯了,大家都錯了就對了。在世法裡面也許勉強可以這麼說,可是在因果、在佛法裡面,決定錯誤,不是大家錯了就對了,因果不會饒過你的,天地鬼神不會饒過你的。註解裡面舉的例子很多,譬如說財,財的正用是幫助社會,尤其是苦難的眾生。我們看古往前賢,他們是怎麼樣面對著這個問題,你積財的多寡是你所修的福報,一個明白人、覺悟的人只取所需,自己所需要的。而且一個有慈悲心的人、有愛心的人,自己的生活都非常節儉,多餘的財富都能夠幫助別人。社會人士尚且如是,何況學佛的?

      但是世間學佛的好人也有,譬如說修財布施,像印光法師,印光法師一生印經布施,在那個時代。現代比過去進步多了,除了佛經之外,有錄音帶、有錄像帶,現在還有CD跟VCD,都算是流通佛法的工具,佛弟子稱之為法寶。印光大師接受四眾弟子們的供養,供養的錢自己一分都沒有用,專門來做這個事情,一生就做這一樁事情。他做的方式很好,我想流通的辦法不是他老人家訂出來的,一定是他下面人訂出來的。他流通有完全免費贈與,對於那些沒有力量買書的人,生活比較困難的人,完全免費;生活稍微富裕一點的人,他收半價流通;很富裕的人,他是成本流通。那個半價是成本的一半,由此可知,成本流通,他也不在那裡去賺一分錢。為什麼是這個做法?其目的不外是,這是一個種福的機會,給你種福的機會,不讓你錯過,是這個意思,決定沒有在這裡說有賺錢。

      現在有一些信徒有這種錯誤觀念,我們把賺來的錢做成本再製作,再印刷流通。這個念頭你們說對不對?不能說不對,也不能說全對。世俗的眼光做生意買賣這個概念是對的,在佛法裡面是不對的。佛法裡頭,諸位要知道,那個財用是用不完的、用不盡的,你何必要賺這一點小錢?佛法後台是諸佛如來,那個福報世間沒有人能夠比。諸位都不必看別的,你只要冷靜看看我這一生所做的,我從來沒有去賣過一本書,別說成本,成本百分之一我也不收。你看看這個錢愈來愈多,書愈印愈多,這不是很好的證明嗎?我們這些佛法流通的愈流通愈多,三寶威神加持,不可思議。如果我們連這點信心都沒有,我們就錯了。

      所以講到文裡面,『不履邪徑,不欺暗室』,「邪」跟「暗」意思很深、很廣,非常微密,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要從微密的地方去做起。真正的善行,真誠的善心,為佛菩薩工作,為一切苦難眾生服務,自然能得佛力加持,自然得到天龍善神幫助。我們把佛法介紹給一切苦難眾生,希望這些眾生都能因此而得度。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