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568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六八集)  2011/8/3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四十九面第一行:

      『設入大火』,「設者假設,蓋謂倘因求法」,這句很重要,是為了求法,不是為別的事情,「身入大火」,亦『不應疑悔』。這是譬如法難,諺語常說好事多磨,磨就是折磨。學佛尤其學淨土,學淨土還決定要往生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好事是世出世間第一等好事,沒有比這個更好了,你幹這種好事,沒人找麻煩嗎?不可能的。世間做一點好事都有嫉妒、障礙,這個大好事誰來找你麻煩?天魔外道。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想求求不到,今天看你走這條路,總得想辦法把你攔住,把你破壞。這個事、這個理,我們不難體會,所謂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個理是什麼?就是嫉妒、障礙,他自己不肯幹,也不希望你們幹。你們要假幹無所謂,他在旁邊笑話笑話你,你要真幹的話,他肯定要來惹麻煩。「設入大火」,這是最大的一個災難,這個火不是普通的火,劫火,這個劫火是什麼?在宇宙當中這一個星系焚毀掉了。大乘裡面講世界,世界有成住壞空,在壞劫的末後為什麼會變空?這整個世界、整個星系毀滅掉,我們知道太陽就是個火球。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所有的恆星全是火球,沒有火的星球多半是行星,繞著大恆星轉的。太陽有八個大行星,繞著太陽轉,小行星不計其數,太多太多了。最小的行星,它的直徑只有幾公里的,三、四公里,五、六公里的,真的像一個小島一樣,它在太空當中它也是一顆行星,它也有自轉、也有公轉。

      可是到一個星系毀滅的時候,就見到大火,佛經上講的劫火,經上說這個火燒多大的範圍?火災燒到初禪天;換句話說,六道全沒有了,全毀掉。水災可以淹到二禪天,這叫大三災,風災可以吹壞三禪天,只有四禪沒事。四禪叫福天,福報大,為什麼說它福報大?這個三災它沒有。要修多大的福報你才能生四禪天,修大福報還得要修禪定,心地真正清淨平等。但是這個地方給我們透了一個信息,這個我們要細心去體會,我們想四禪為什麼不遭三災,為什麼有那麼大的福報,除了修福之外,心要能定得下來,不被外面境界所動搖,不被外面境界所誘惑,原理就是這個。我們要是明白,我們認真學這些東西,我們地球上這些災難肯定也能夠迴避,不是刻意的迴避,自然的沒有了。你居住的這個地方四面有災難,你這裡沒有。我在澳洲聽說有這麼回事情,是個比丘尼的小道場,大概就一、二個人住,在這個裡面每天念佛、拜佛。她住的這個地方是鄉下,住在森林裡面,遇到森林大火,森林裡面所有的房子全燒掉,就是她這一間沒燒,奇怪,四面都是火,只有它沒有燒。媒體去訪問她,她到圖文巴來看我,給我報告這樁事情。看不出她有什麼了不起的修行功夫,看不出來,為什麼會有這奇蹟?我們相信佛菩薩、護法神表法,你只要有一點點小功夫,你就能得到感應。這個感應最大的意義不是你,是讓社會大眾從這裡感到啟發,這個功德大。

      這個功德我們相信是佛菩薩、是護法神做的,同時也鼓勵這兩個出家比丘尼,要認真努力念佛修行,小的感應妳得到,將來還有大的,還有大災大難不用害怕,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大災難來了,眾生沒有這個福報,阿彌陀佛就接引妳到極樂世界去;眾生還有福報,阿彌陀佛會把妳留下來,讓妳在這裡繼續表法。現在說法講給人聽,人家不相信,看到這奇蹟,他就不能不感動。如果這個奇蹟常常發現,到處有災難,到處都發生這種事情,他們就會認真思考,應當要修善、要積德。世間榮華富貴、地位、權力、財富、威勢,絕對不是你自己聰明智慧能夠得到的,不是,怎麼得到的?命裡有的。你自己要多想想,比你聰明的人很多,比你有智慧的人很多,比你有福報、有權勢的人也不少,會用手段他不輸給你,為什麼他什麼都得不到?沒有這個命。所以中國諺語有一句話說,「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個話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如果說沒有道理,怎麼能普遍傳?沒有道理別人就不說,幾千年在社會上還流行,還有很多人說這樁事情,它不是沒有道理,它道理太深、太微妙,不是我們凡夫能夠體會得到的。

      他命從哪來的?為什麼他命裡有,我命裡沒有?這樁事情佛法講得透徹,人家過去生中有修,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沒有種,我怎麼會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沒有去耕耘不可能有收穫,這一定的道理。這些人間福報最大的是帝王,帝王不簡單,中國歷代的帝王,一般都能傳十幾代、二十幾代,傳幾百年,你知道那個祖宗積多大的德,積多少世的德。我們回頭再看看,這部經上所講的,阿彌陀佛發願之後,就積功累德修行,積了多久?五劫。中國諺語裡面所說,一個帝王至少是十世以上,十世,積功累德十世才有這麼大的福報,這普通的。如果享國幾百年,傳宗二、三十代,那個十世不夠,中國歷代傳承最多的是周朝,周朝傳了三十多代。成湯傳三十一代,好像周傳三十六代八百多年,他祖宗積多大德!我們相信沒有積德二十世,他不可能有這麼大的福報。孔子父親的老岳父把女兒嫁給他,他是平民,而女兒非常優秀,為什麼嫁給他?他看到孔家前面五代行善積德,他判斷這個家裡一定會出人才,把女兒嫁給他生了孔子。中國古人相信這些,懂得這個道理。暴發戶是不會長久的,能維持三代就不得了,現在我們看到多少暴發戶第二代就沒有了,有的在自己晚年就破產,太多了,公司倒閉破產,就是一代都保不住。這是什麼?德至薄者。他是做了好事積了功德,但是太薄不厚,要厚德載物。

      所以我們看到阿彌陀佛,這在因地法藏比丘的時候發四十八願,五劫修行這個德多厚!這在我們娑婆世界一個找不到。我們這個世界十世、二十世的積福,就很難,不容易。法藏比丘積德行善五劫,這是五大劫,這個功德成就了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是修來的。我們有沒有分?有分。為什麼?阿彌陀佛跟我們是一體,他修,我們沾光,一體。但是我們要斷惡修善、累功積德跟他才相應,他五劫成就了,我們一念就相應,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些地方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極樂世界,對它不會懷疑,對自己念佛決定往生也不懷疑,你沒有疑,你沒有後悔,當中的挫折這是必然。在現前這個時代,最近這三百年我們都受科學感染,科學感染最嚴重的是什麼?懷疑,科學是應該用懷疑的。但是聖人、聖學不能懷疑,佛學不能懷疑,為什麼?它是親證的境界,而這種親證是圓滿的證得,不是局部的。古聖先賢、諸佛菩薩講得很好,你也能夠證得,不是不能證得,為什麼?性德永恆不變,不生不滅,真的是萬德萬能。只是凡夫有障礙,把它障礙住了,它不能現前,你得不到它受用。迷了,其實我們現在明白,也得受用,得的是負面的受用,中國古人講八卦,「一陰一陽謂之道」。諸佛如來他這個路子是陽面,所以他得到正的受用;我們迷了之後走反面、走陰道,得的是負面作用。都沒有離開道,一陰一陽謂之道,陽是覺,陰是迷。我們只要回頭,佛法常講回頭是岸,一回頭就向著陽光;不回頭,背著陽光,陽光在那邊。回過頭來我們面向陽光,面向陽光就是一切則得其正,背著陽光一切皆得其邪,邪氣,就這麼個道理。

      我們今天求法,求佛法、求聖賢之法、求正法,「身入大火」,這就是遭受磨難來折磨你,其實這些折磨也是消我們的業障。我們背棄性德,就是背棄陽光,造多少罪業,這些障礙、這些災難不是替我們消業障的嗎?如果我們這個想法的時候,一切災難、業障我們就甘心情願來承受,不怨天、不尤人,歡歡喜喜,我們在受災受難當中,不忘念佛,這個災難很快就會消掉。我們自己有意思要消災免難,佛號加持幫助我們太大,用清淨平等心念佛,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是好事不是壞事。佛在此地特別提醒我們,「不應疑悔」,不應該懷疑,不應該後悔。「當如彌陀因地」,像法藏比丘那麼樣的勇敢,「縱使身止諸苦中」,這也是假設的,縱使都是假設,我們身體在哪裡?在眾苦當中,三途六道這是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我發願向善,發願行善,發願學佛、學菩薩,發願要成佛、成菩薩,這個心永遠不退,無論怎樣困苦災難,不受它的影響。「始是深信切願」,解釋這兩個字,什麼叫深信?什麼叫切願?你真正能做到,這叫深信;真正不退轉,這叫切願。

      底下的經文,「何以故?」這是釋迦牟尼佛在此地設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何以故就是為什麼。「乃世尊自問之語」,世尊來幫助我們進一步的解釋。「其下則從正反兩面」,來解釋這個意思,「深顯其義」。第一個從正面說,「如《菩薩往生品》」,第四十二品我們念過,裡面所說的,「彼等無量無數十方世界諸菩薩眾,皆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信受奉行,悉生極樂」。彼等是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面無量無數的菩薩,彼等是那些人,包括等覺菩薩,一直到三途的眾生,皆求此微妙法門。眾生這麼苦,斷煩惱、成佛道這麼難,佛有沒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幫助我們,讓我們這些人都來成就?這個念頭,我相信很多人都有。

      我跟方老師學習的時間不長,大概只有三、四個月,老師給我講「佛經哲學」,我才知道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有很深的道理、有很深的學問。我跟方老師認識是在春天,我記得那年是二、三月的時間,我跟章嘉大師認識是七、八月秋天的時候。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師見面就動了這個念頭,向大師請教,這提出頭一個問題,方老師告訴我佛經哲學,我知道佛經好,佛法的偉大。佛法裡頭有沒有很簡單、很容易,叫我們立刻就能契入境界的方法?我問這句話,跟這意思一樣。我提出這個問題,章嘉大師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等他開示,那個時候還不懂什麼叫開示,等他回答。等了多久?等了半個多鐘點,我們就是兩個眼睛看眼睛,一句話不說,半個多小時,說了一個字「有」。他這一個有,我們的精神就提起來,就特別注意了,他又不說話。停了大概六、七分鐘,不算太長,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我是在十幾年之後回想到當時這個場景,不是很簡單的嗎?他為什麼不答覆,他要那麼長的時間?我於是就體會到,我們年輕人心浮氣躁,問了這麼個問題,他看著我,一定要把我浮躁的習氣統統定下來,他才說話。

      為什麼?以後我明白,心浮氣躁,所謂左耳進右耳出去,說了沒用。就是沒有真誠恭敬心,提出問題像兒戲一樣,說了你沒有印象;他這麼一個動作的方法,讓我們就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們一生請教多少高人,從來沒有像章嘉大師這樣的。說了個有,我們就心動了,動得很厲害,他就不說,讓你再沉澱下來。完全沉澱下來時候才告訴你,給我講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們習氣很重,沒有定功,聽完之後好像是懂得,似懂非懂。馬上我就又問第二個問題,從哪裡下手?好像這兩句話我有點懂得,我要從哪個地方下手?怎麼個做法?他笑笑告訴我,他說話很慢,動作很慢,「布施」,這頭一次。第二個星期他又找我,以後就變成習慣,每個星期都要去看他。他會用一、二個小時,他要沒有事情兩個小時,如果有事情的話一個小時,一定給我這個時間。第二個星期去他就教我,給我講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我們才恍然大悟,什麼叫「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前生有沒有修布施?你前生修財布施這一生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麼一回事情。

      這才曉得這叫做命運,命運不是神給的,命運不是上帝給的,也不是閻羅王給的,是你自己修的。自己修自己享受,修善得福,修不善得災禍,全是自作自受,都是你自己安排的,不是別人安排的。自己不知道,佛知道,一個人一生所有的際遇,都是過去生中造的這些業。這些業可以改變,不是不能改變,為什麼?所有一切法都不是定法,佛也無有定法可說。有定法就不契機,因為每個人念頭剎那剎那都在那裡變,非常不穩定,佛說法要契機,要契你現前的機,不是過去,不是未來,現前這才真正能得受用。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一個星期見一次面,許許多多的概念都是他老人家給我奠定的,這個緣分非常難得。我們讀經,一個星期讀的所有問題都向他老人家請教,他很細心的給我解答。大師一生言語簡單扼要,一點都不繁瑣,沒有廢話,真正得受用。所以我們看到這些菩薩們,「皆求此微妙法門」,都是想到有沒有最簡單的、最容易的、最有效果的,我們要是得到,一生不就成就了嗎?「尊重聽聞,信受奉行,悉生極樂」。他遇到了沒有?遇到了,就是遇到這部經,就是遇到這個持名念佛的法門。

      我跟章嘉大師三年,大師沒有教我念阿彌陀佛,沒教我修淨土,他教我念六字大明咒,這是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所以西藏藏教拜觀音菩薩非常興盛。六字大明咒他教給我,教我常常念,我向他老人家請教,這咒什麼意思?他講給我聽。學咒這是必要的,為什麼?咒是講求三密相應,咒語是語密,這個三密是身口意,口念咒,心要觀想,手要結印,手是身密,所以咒的意思不懂不行。他給我解釋「唵嘛呢叭咪吽」,應該是這樣念法的,唵是什麼?身體,身裡面包括身跟口;嘛呢是蓮花,我們佛經上有翻譯,翻嘛呢,嘛呢就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身口意,身跟口合在一起。唵嘛呢叭咪吽,翻成中國意思,第一個是身、蓮花、保持、意,這是藏文的文法,藏文是從梵文變過來的,我們講外國文法。我們中國人一定是講,「保持身語意像蓮花一樣」,就這個意思。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它把污泥代表染法,一切不清淨的,六道,以後我們知道那個代表六道。水,蓮花的莖它要通過水,花開在水上面,在水代表清淨,清淨是什麼?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染污的,花開在上面,染淨都不染。這個咒語是這個意思,常常保持身語意像蓮花一樣,染淨都不染,這個意思太好了。很多人一天到晚念,你問他什麼?不知道。不知道,得不得利益?不能說不得利益,很難,為什麼?他不曉得怎麼修。如果真的用這句咒語,把自己的雜念、妄想給它念掉,那就真有好處。

      這就是今天連科學都懂得,意念,意念要專注。佛在經典上講了一句話,這是總綱領,「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把心放在一個地方,專注在一個地方就得定,就開智慧。所以這句咒語不懂也沒有關係,真的老實念,把心放在這上面,一點雜念都沒有,跟念阿彌陀佛的效果是一樣的。我念這個咒得定開悟了,我又遇到淨宗法門,念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行不行?行。「三輩往生」最後一段,就是講這些人,他不是修淨宗的,他是修學一般大乘的,修到這個程度的時候,把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決定得生。往生淨土真正的真因,是心淨則佛土淨,他能夠用修學的方法把他的清淨心念出來。我們了解這個咒語裡頭的意思,那就不一樣,我們可以觀想,念到這句話就會想到:身心清淨一塵不染,你會想到。觀想非常重要,我們拜佛,拜哪一尊佛你得想哪一尊佛。如果我們迴向給一個人,迴向給鬼神,迴向哪個你得想著那個,他才真正得到;你如果光是迴向,你不想他得不到。觀想是什麼?意念,意念太重要,你心裡有觀想,沒有形式他都得利益。

      我們在《影塵回憶錄》裡頭,看到倓虛法師沒有出家之前,他們在一起學佛,他有個好朋友劉居士,以後也出家。這個劉居士很難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專讀《楞嚴經》,念了八年,天天讀,八載寒窗讀《楞嚴》,有一點功夫。什麼功夫?心地清淨,雜念少了,他的冤親債主就求他超度。那時候沒出家,幾個人開了個中藥鋪,中午沒事情幹的時候,沒有客人,在櫃台上打瞌睡,他就看見兩個人進店裡面來,實際上他在作夢,兩個人是熟人。來的時候心裡很害怕,為什麼?這兩個人因為財務糾紛,跟劉居士打官司,官司劉居士贏了,這兩個人上吊死了。他也很後悔,不應該為這點事情讓人家把命送掉,所以心裡也很不安。現在看到這兩個人來了,知道他死了這不是人,是鬼,是來找麻煩的,但是看他的態度,很溫和,走到他面前就跪在地下,他就問他:你們兩個來幹什麼?有什麼事情?他說「求超度」。心就定了,曉得不找麻煩,求超度。他說:行,用什麼方法超度?「只要你答應就行」。行,我答應你。看到這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踩著肩膀,升天去了。接著又來了一個女的、一個小孩,再一看是他前面的太太,帶他的小孩(兒子),都死了的。看到他們兩個來的時候,也問她:妳來做什麼?「求超度」,一樣的方式,「只要你答應」,好,答應妳。跟前面那鬼一樣,踩著他膝蓋,踩著肩膀就升天了。這什麼形式都沒有,意念,什麼意念?他讀《楞嚴經》的功夫。你沒有八載寒窗讀《楞嚴》,你哪有這個能力超度?阿彌陀佛加持我們,憑什麼?因地四十八願五劫修行的功夫,那有多大的力量!劉居士才八年的時間讀《楞嚴經》,就有這個能力。你沒有這個能力,拿什麼去迴向,去超度別人?得有東西才行。所以超度這個事情做多了,如果自己沒有德、沒有行,不但超度不了,恐怕超度那些鬼魂都來找你麻煩,你跟他們開玩笑,你把他找來,超度不了。得點什麼好處?大概施食的時候請他吃一頓飯,除此之外他得不到好處。那不修行怎麼行?不聞法怎麼行?

      所以此地,於此微妙法門,這個微妙法門就是《無量壽經》,就是講的這部經,尊重聽聞,然後信受奉行。聽聞要尊重,沒有尊重,你聽不進去,所謂「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為什麼?沒有心,我們今天講注意,意就是意念;注是什麼?把意念注入進去,你才聽懂,你才聽明白。你的意念不在,常講你心不在焉,你怎麼會聽到東西?這就是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沒有恭敬心,這尊敬,沒有尊敬心,對這樁事情沒看重,輕視它、藐視它,來聽聽、看看你們究竟搞些什麼玩意,你來聽來聞,跟不聽不聞沒什麼兩樣。現在我們知道佛教承傳最困難的,到哪裡去找一個尊重佛法的人、尊重經典的人、尊重老師的人,找不到,沒有這個條件,他就沒有資格承傳;要來接受傳法這是必須具有的條件,這很難。真正遇到一定要好好的栽培,聽聞之後,要觀察他是不是真的恭敬,真有誠敬心,他就有信受奉行。聽的時候很恭敬,畢恭畢敬的,後面他陽奉陰違,他完全沒有做到,那是假的。要細心觀察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接受,真信、真接受,他就落實在生活當中他做到,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像以前這種迷惑顛倒的觀念。所以有這八個字「尊重聽聞,信受奉行」,他就決定會到極樂世界,就「悉生極樂」,這個我們要學。

      第二,反面說,「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緣分不夠,很多菩薩真的想得到這部經、得到這個方法,無緣。緣實在就在眼前,方老師單獨教我,他會不會單獨教別人?肯定會,只要你有誠心。中國古人所講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是尊師重道,你有真正尊師重道,他會特別教你。中國古人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人生在世什麼是大事?一代一代傳下去是大事,傳不下去就完了,就斷絕。前一代傳給我的,我再傳給下一代,下一代再傳下一代,永遠傳下去,這是第一樁大事,沒有比這個更大事情。遇到傳人你不傳,這個罪過可不得了;遇不到,你傳沒用處,他不肯幹。所以,遇到一定傳。你要是遇到,你能不傳嗎?你能不愛護他嗎?你能不幫助他嗎?所以方老師並不是重視我這個人,我這個人是個普通人,跟一般人沒兩樣,只是尊師重道這個心不一樣,信受奉行這個態度不一樣。章嘉大師又何嘗不如是!對我們這個年輕人特別愛護,一個星期沒去,他就讓他的副官打電話找我,是不是生病了,怎麼沒來?這樣的關懷,你就不好意思不去。為什麼?老師常常念著你,你怎麼能不去!父母對待兒女,老師對待學生,都是希望他能夠承傳道統,承傳家業,從前家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不是兒女多,兒女多,一個承傳都沒有,那還是不孝,還是無後為大,那個後不是兒女多,是兒女當中有人能夠繼承。繼承道統、繼承學術的,都要靠父母好好的去栽培,讓這個小孩從小心裡就有個概念,孝順父母、尊師重道,要有這個概念。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沒有緣分,緣分還是自己,自己真肯學他就有緣,自己不肯學就沒有緣。好學,得要精進,得要依教奉行,這才能產生效果。

      「下一品中復云」,下一品就是四十四品,「有一億菩薩以不聞此經而退轉於無上菩提。是從反面以勸堅信也」。到底下我們看到,因為不聞此經,不聞此經是什麼?你不能在這一生證不退轉。換句話說,不往生極樂世界,你就離不了六道輪迴,不離六道輪迴,一投胎一轉世,前生都忘光,馬上就退轉,大幅度的退轉,這是肯定的。這個事情我們知道,所以這是從反面勸大家堅定信願。末後總結全品,慈悲咐囑,諭云:『是故汝等,應求此法』,這最後一句,多麼懇切,因為這些緣故,大家一定要求這個法門,認真去學習,依教奉行,這就是求取的意思。我們看下面: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念老註解提起,「北京淨蓮寺長老慈舟老法師《無量壽經科判》」。慈老法師《無量壽經科判》,我第一次跟黃念老在北京見面,他就把這份《科判》送給我,是油印的本子。我們也多方面去找,把夏蓮老最初的會集本找到,現在我們印了一千冊留著做紀念。這個本子前面有慈舟法師的科判,這個本子是最早會集的,用三年的時間,就是他第一次的稿本,是以魏默深的本子做基礎,將魏默深這個本子做校訂,補充一些東西進去,一共是三十七品。可能當時老居士想到三十七道品,把全經分為三十七品,所以慈舟老法師的科判是三十七品的科判。以後感到這個校訂還是不足,還是不滿意,所以就乾脆重新再作會集,就是現在我們用的本子,將全經分為四十八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用這個來分四十八品。這個經我在早年把它作了一個很詳細的科判,我們有《科會》流通,我這個科判,最主要的資料還是參考慈舟法師的三十七品的科判。我們這一次《大經解演義》,講完之後我想講第二遍,第二遍還是用黃念老的註解,用他全部的註解,但是段落就不是他這個分法。我們有很細的一個科分出來,然後將這個註解注入經文的後面,做一個科會,註解的科會,我們讀起來會更醒目,更容易懂,更清楚,總是一遍比一遍好。我們也用一年的時間來學習《科解》,加一個科判,就是科判跟註解。「謂本品內容為法師不退得記為勸」。這個意思是說「能演說本經者,信行不退」,你真信,真正依照經典裡面的理論、方法修行,「即得受記」,以這個來勸導講經的法師以及聽眾。慈老這個說法說得好,「契合經旨」,對於本經的宗旨符合,不違背。在這品文,「初明說法得利,中段明不聞退轉,並勸為他演說」,後面「末段受菩提記」。現在請看經文:

      【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攝取受持。當獲廣大一切智智。於彼法中廣大勝解。獲大歡喜。廣為他說。常樂修行。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現求。當求者。皆獲善利。汝等應當安住無疑。種諸善本。應常修習。使無疑滯。不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

      念老這一段,我在科判裡面把它分成四段,所以分得很詳細,每一段每一段很清楚,每一段都有個小標題,叫科題。現在有些同學在幫助我做這本子,做科註。我們看念老註解,『正法滅時』。「一代佛化」,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教化眾生,他的法運有「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經歷這三個時期。下面引用嘉祥師《法華經義疏》,這是《法華經》註解,裡面說這些事情。「佛雖去世」,釋迦牟尼佛滅度,佛的法運從釋迦牟尼佛滅度說起。一代佛化,歷正法、像法、末法三時。「佛雖去世,法儀未改,謂正法時」。佛去世的時間還不遠,教學那些規矩都在,都沒有改動,跟佛在世的時候差不多,所以那些佛弟子都能夠保持,都能夠遵守,依教奉行,這叫正法時期。「佛去世久」,時間愈來愈久,「道化訛替」,講這些道,教化眾生的這些方法有了改變,跟正法時候不像,這就叫「像法」。雖有改變,還可以,還有一點像,這叫像法。「轉復微末,謂末法時」,像法之後,跟佛的教法實在講愈去愈遠,完全不像,這就叫末法。「所云正者證也」,這就很具體給我們說出來,「像者似也。末者微也」。

      下面《仁王經疏》裡面講得很清楚,比前面講得清楚,「有教有行,有得果證,名為正法」。依照佛法修行,雖然佛不在世,真正持戒修定,確確實實能證阿羅漢果。證阿羅漢的不多,但是證初果、二果多,三果也不少,這是正法,有修有證。像法,「有教有行,而無果證,名為像法」,還相似,有講經、有學教的,有真正依教奉行的,但是沒有證果的,這叫相似,相似就不是純真。再往後去,「唯有其教,無行無證,名為末法」。現在是什麼?末法是還有教,講經教學有,但是沒有行、沒有證。如果講經教學都沒有,末法後頭就會滅法,法就滅了,就沒有了,這個很恐怖。我們讀這一段文,我們自己自動發心要做佛的弟子,做佛的弟子把佛的法滅掉,佛希不希望有這樣的弟子?真有很多,這是怎麼回事情?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魔王波旬就告訴釋迦牟尼佛,他發了個心要把佛法滅掉。佛告訴他:佛的法是正法,沒有人能夠把正滅掉,只聽說邪不勝正,沒有聽說邪能把正滅掉。波旬就說:「等到你末法的時候,我讓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來滅你的法」。佛聽了,一句話不說,流眼淚,現在我們遭遇的,就是在這個臨界點,我們親眼看到。不但佛法要滅,羅馬教廷陶然主教告訴我,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他說如果像這樣下去,二、三十年之後,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信仰宗教的人。其他宗教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我當時提出來的,宗教要回歸到教育。

      「唯有其教,無行無證」,我們要把它從滅法回到末法,再從末法回歸到像法,從像法再回歸到正法,是這麼一路衰下來的,我們還想辦法把它提上去。想在這個時候做到像法、正法是做不到,你只能提升一段,你不能再向上提升,再向上提升是底下一代人他們的事情。佛法真正要能恢復到像法、恢復到正法,真有人真正努力,要幾代?我們想到至少要五代以上。這話根據什麼說的?根據禪宗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把禪宗傳到中國傳幾個人?傳一個。達摩傳一個慧可,慧可也是傳一個,傳到第六代,五祖傳給六祖,六祖才把它發揚光大,傳了四十三個人,這四十三個人再廣泛的傳,傳遍全中國,禪宗在中國開花結果。所以今天最重要的燈火相傳,不能讓它滅掉,一個、兩個就很可貴,它不至於斷掉。這一個、兩個,不但要講還要行,淨宗的證果就是往生,容易,不難。禪大徹大悟可不是容易事情,黃念老告訴我,而今而後禪跟密都沒有證得的人,眾生根性不行了。學禪不能得定,不要說開悟,得定都得不到;學密的人不能得相應,三密相應他做不到;學教的人沒有了,不學了,縱然學了,一年講幾天,做做樣子,不能堅持。一定要堅持不改變,釋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沒有聽說哪一天放假,天天幹,沒有一天休息,樂此不疲,天天講。學生當中真的依教奉行,證須陀洹的太多太多,初果、二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這些小乘果位的人非常可觀,大乘菩薩果位的人不乏其人,這是正法。正法久住是我們的嚮往,念念不忘,所以有念必成,但是決定不是在我們這個年代,也不是在下一代,至少得五代以後,我們要努力把根紮好。真正遇到有緣人,有緣人經上講得好,他是再來人,「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這再來人,不是再來人做不到。

      「至於正法像法末法所經歷之年數,諸經之說不一。古德多採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之說」。但是也有一個說法,佛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正法五百年,怎麼一千年變成五百年?是大愛道出家,佛的姨母,僧團裡面有女眾,正法就減少五百年,有此一說。但是另有一說,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一千年,佛法傳到中國,那一千年是正法,佛法傳到中國來正好是像法,像是禪成就。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是像法剛剛開始,那就正法剛剛結束,這個對於佛法傳到中國來的說法很適合。佛法傳到中國,現在將近二千年,公元六十七年,中國的帝王漢明帝派特使迎請到中國來的。當時印度的兩位法師摩騰、竺法蘭,他們在現在的西域新疆這一帶,已經到這邊,在這一帶弘揚佛法,漢朝的使節就在這個地方遇到,遇到就把他們請到中國來。佛法正式傳入中國,帶著經書、帶著佛像,兩個出家人,三寶正式到中國,到二0六七年整整二千年。接近二千年,像法一千年過去,末法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也過去了,今年是第三個一千年的第三十八年。所以我們說整數,末法還有九千年,這九千年當中,佛法會不會滅掉?我們對這個都很關心。

      我向章嘉大師請教,佛法會不會滅掉?他告訴我,佛說的不會錯,佛沒有妄語,佛說末法還有九千年,肯定佛法不會滅掉。但是佛法有興有衰,這是不能避免的,九千年當中有興有衰。現在佛法是衰到低谷,似乎是滅法,還會起來,什麼人帶起來?就是這經上講的,「當有眾生,值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他們會乘願再來把佛法再興起來,再興起來絕對不是我們想像那麼快,因為這個社會元氣大傷,遭到這個亂世,地球的這些災變,元氣大衰,再慢慢恢復。好像人生病,生了一場大病,不會一下突然好,要相當時間去調養,慢慢恢復健康,這個道理我們能懂。所以最重要的我們要認真修學,遇到這個法門不容易!經上所說的,續佛慧命的這些人都是善根非常深厚,過去供養無數諸佛如來,得彌陀加持,得諸佛加持,又到人間來了。哪些人?夏蓮居是不是?他來幹什麼的?他來為我們整理經典的,來給我們會集一個好的本子,讓末法九千年依這個本子就能得度。黃念老是不是?也是的。他來幹什麼的?他來給我們會集註解。註解不是黃念老的,註解裡頭有佛經八十三部,有祖師的論註一百零一部,還有日本、韓國的淨宗大德有九部。所以這個註子是集註,集諸經、祖師大德對於《無量壽經》的解釋,總共一百九十三種,集註。現在這兩個人走了,這樁事情落在我們身上,我們承受多大壓力、多辛苦,我們也要做給下一代的人看。

      怎樣才能夠得佛法真實利益?必定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道理我們懂得,可是我們得做出來給人看。我們懂得,自己沒有做,會引起別人懷疑,所以不能不認真去做。怎麼做法?這裡說得很清楚,「唯有其教」,教沒有了就變成滅法。我們做了五十三年,五十三年有教、也有行,沒有證,行不夠、不足,我們要把行補起來。怎麼補法?戒沒有,規矩沒有,所以今天在家「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沙彌律儀」做不到,這就無行。「唯有其教,無行無證」,這叫末法,末法下面滅法。為什麼做不到?不能怪現在人,與環境有關係,與歷史有關係,中國人把古聖先賢的教誨疏忽至少兩百年。滿清慈禧太后執政,對於傳統、對於佛教就疏忽,可以說這起因從她開始,她不尊重傳統,不尊重佛教。清朝歷代帝王都是三寶弟子,哪個帝王對佛教不尊重!只有她,她自稱老佛爺,把別的佛菩薩都放在她下面,她是老佛爺,你說有什麼法子?上行下效,所以大家都對佛教慢慢就看輕了。滿清亡國到今年一百年,前一百年疏忽,這一百年的時候排斥,不想要了。中國傳統的東西也不想要,認為那是封建,那是從前古代帝王騙人的。認為佛教是迷信,講經說法人少了,太少太少,所以教沒有了。這個事情非常嚴重,如果說是連教都沒有,就是講經的沒有了,就不叫末法,叫滅法,法就滅了。還有講經的,沒有修行的、沒有證果的,這叫末法,講經的都沒有,佛法就滅了。

      至於正法、像法、末法所講的年數,「諸經之說不一。古德多採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這我剛才說過了。這些事情,早年我都向章嘉大師請教過,他老人家叫我一定要相信佛所說的。佛所講的,他老人家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照我們中國傳統的記載,今年是佛滅度之後三千零三十八年,不是二千五百多年,那是外國人講的。三千零三十八年,老一輩的像虛雲老和尚、倓虛法師、諦閑法師,都用這個年代;換句話說,下面還有九千年。佛法會不會滅?章嘉大師告訴我,信佛,佛法不會滅,九千年當中佛法有興有衰,這肯定有的。現在我們是遇到衰,衰到低谷,會有人把它帶起來,哪些人呢?是再來人,不是普通人。這些有大善根的人,過去曾經供養諸佛如來,現在得阿彌陀佛、得諸佛菩薩的加持,他到世間來投胎,慢慢會把佛教興旺起來。但是這個興旺不是我們這一代,至少五代之後,好像一個人生病,得了一場大病,要恢復健康得慢慢來,總要有一段時間去休養。所以我們今天最重要的把根照顧好,根不能斷,燈火相傳,傳一個都行。就像達摩祖師在中國單傳,一代就傳一個人,傳到六祖才真正發揚光大,六祖傳四十三個人,這四十三個人傳遍全中國。所以佛教再興至少要五代,不要以為我們這一代、下一代就可以復興,不可能,受的傷太重,沒有那麼快恢復。燈火相傳要留意,要是遇到這些再來人,真信、真能放下、真能吃苦、真能持戒、真幹,這樣的人,我們得全心全力照顧他,來培養他,一代有一個就行了,就不錯,有二、三個就很難得,總得三、四代之後才能看出復興的氣象。

      我們看下面文,「正法滅時,廣指像法與末法。當前正是末法之時,此時之眾生,善根遜前」,善根不如前一代,「但其中必仍有過去生中廣修功德,當前供佛念佛之人」。我們常常聽說有這種人,我們要給他做好樣子,要帶頭做出樣子給他看,要有信心、要有願心,一心一意學習聖賢傳統教育,學習大乘佛法。怎麼個學習?無論世法、佛法,道理是一個,《三字經》上所說的「教之道,貴以專」,佛法常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比什麼都重要。本身所具備的條件,印光大師所說的誠敬,真誠恭敬,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表現在哪裡?表現在尊師重道。這個人不孝父母,不重視聖賢的教誨,不重視佛法的經典,他什麼都學不到。如果孝順父母、尊師重道,這個人就有能力做到,就有能力承傳。我們對這樣的人就特別照顧,要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就他,他是傳統文化的傳人,是大乘佛法的傳人,我們要認識,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學要專,不能雜,不要多。佛法修學的目標是什麼?是開智慧、開悟,不是說你讀多少經,那個沒有關係。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決定要遵守三無漏學這個次第。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這種方法儒採用,儒家也用戒定慧,道也採用,所以這兩千年來儒釋道裡頭出多少高人,都用這個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是假的,這一點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認真去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