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10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一0集)  2010/11/3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五十九面倒數第四行,從經文看起: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一章也就一願,我們看念公的註解。「右第十八,十念必生願」。「日」指日本,「淨宗古德較量諸經。餘經中」,就是除這一部經之外,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叫餘經。「《華嚴》獨真實。若與此經相較」,就是互相比較,「則此經為真」。這是一層一層的比較,這是第一層。世尊當年在世,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講經教學,一直到老人家圓寂。他是七十九歲圓寂的,三十歲開始講經,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經裡頭也常說,說法是三百多會,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身口意三輪宣說,身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這身教,他老人家一生所說的他全都做到了,他沒有做到他不會說,說的他都是先做到,然後講解給大家聽,這是佛菩薩,這是聖人。如果說了自己沒有做到,那叫騙人,沒有人相信他,佛統統做到了。

      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哪一部經最重要,可以做為四十九年說法的代表?這樁事情,隋唐時代,日本人,多半是日本出家的,在家也有,到中國來參學,現在說留學。回去之後,把佛教帶回去了,在日本先後建立十三個宗派,比中國還多,中國大小乘總共十個宗派,日本十三個宗派。他們這些祖師大德,多半都是智者大師的學生跟善導大師的學生,所以日本人最崇拜的是這兩位大師。智者傳天台法華宗,日本念《法華經》經題的人很多,「南無妙法蓮華經」,他就念這個。念佛的很多,弘揚《無量壽經》的比中國還要盛,《無量壽經》的註解有二十多種,中國才只兩種。他們研究比較,幾乎公認是《華嚴經》代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所以《華嚴》稱之為根本法輪。早年方東美先生他給我們介紹,《華嚴》是佛經哲學概論,也推崇它是佛法裡面的第一部經。因為在中國十個宗派,每一個宗派的教義都在《華嚴》裡面,所以稱《華嚴》為根本法輪,是非常有道理的。

      《華嚴經》跟這一部經做比較,那這一部經是真的,這就是超過《華嚴》,為什麼?《華嚴經》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也就是說,五十三參善財童子最後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華嚴》到最後還是歸《無量壽》,還是歸阿彌陀佛,這就變成第一的第一,真正是世尊出世所說的第一經。前面我們看到過,黃念老引用善導大師的話,善導大師說過,「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是中國人講的,他的意思:十方世界一切菩薩成佛,成佛之後一定是弘法利生、講經教學,講什麼?他說「唯說彌陀本願海」,就是這部經,就是《無量壽經》。跟我們前面讀的「諸佛稱讚願」意思完全相同。為什麼諸佛都講這個經?沒有別的,這個經是一切普度,不像其他的。你說《華嚴經》,真正夠得上學《華嚴》條件的人,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個意思是說《華嚴》度的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上上根人,一萬人當中難得找一個,恐怕一個都找不到,真不容易!而這個經統統度,上上根也度,下下根也度,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就是把所有眾生全都包括了,所以它比《華嚴》還要真實。

      我們再接著看,「又本經諸大願與此願相較,則此願最為真實。」這都是祖師大德們,他們宣說的。這部經在這一品裡頭,第六品「發大誓願第六」,這裡面給我們講的總共有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哪一願第一?這找第一,這些祖師大德給我們的資訊,也是第十八願是第一。我們記住一個總的原則,如來出世,應化在世間,來幹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就來幹這樁事情的,是來普度眾生的。哪一個法門才真正做到百分之百的普度?只有這部經。而這部經裡面什麼地方講到普度?就是這一願,這個第十八願。你看第十八願說的,這多麼簡單,『十方眾生,聞我名者』,下面談了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至心信樂』,第二個條件『願生我國』,頭一個條件,你真心相信,喜歡極樂世界,喜歡這個法門;第二個,你真的發願,我一定要去;第三個就是『乃至十念』,你看看,多簡單。所以蕅益大師講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至於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是持名功夫的淺深,這句話要注意到,持名功夫的淺深,不是念多少。念佛念多少沒有關係,重要的是功夫淺深,功夫是什麼?那個佛號能伏得住煩惱,那叫功夫。佛號能把煩惱念斷了,上乘功夫;能把煩惱控制住,不起作用,這就能往生。我們今天知道,這個煩惱斷可不容易,要說斷煩惱往生,那往生的人就少了。那要什麼資格?至少要阿羅漢,你看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沒斷,那阿羅漢以下都不能往生。這一願告訴我們,十念能把煩惱控制住都能往生。這個十念是什麼時候?臨終的時候,臨命終的時候最後十念,最後這十念是清淨念,清淨心,沒有懷疑,沒有夾雜,符合《大勢至圓通章》裡面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這十念,一個念頭一個念頭接著,這相繼,淨念是不懷疑、不夾雜,就成了。

      我們早年在美國送一個,不能算居士,因為他沒有學佛,周廣大先生。這個人是非常善良的人,他什麼宗教也不相信,在美國開了個麵包店,得了癌症,醫生給他宣布沒有法子治療了,讓他家人把他帶回家去,告訴他想吃什麼都給他吃,他的壽命只有幾天了。這個時候家人著急,家人也不相信,所謂是病急亂投醫,醫生不收了,醫院不收了,我們那個地方有個淨宗學會,他就找到我們,問我們有沒有辦法幫助他。我們有幾個同修去看看,確實他是沒有辦法再恢復健康,結果就講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講給他聽。他聽了很歡喜,你看這有善根,他能接受,聽了歡喜。就告訴他家裡的人,不要再去找醫生給我找什麼藥了,大家統統念佛送我到極樂世界去。你看這個念頭轉得多好!證明這個第十八願是真的,十念必生。那麼家人,我們學會裡有幾個同修都幫他助念,這一念的時候,他就告訴他家人(本來癌症是很痛苦的,要打嗎啡這些東西),這不痛了,念佛就不感覺痛,很舒服,藥物都不用了。三天,念了三天三夜他走了,不止十念,三天三夜,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法,最後的這個三天,他能往生。往生的時候瑞相非常好,全身柔軟。

      所以這種往生本身必須也具足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頭腦清楚,不迷惑。人要病重的時候迷惑了,家親眷屬都不認識了,那就很麻煩,那個真是助念都幫不上忙,非常困難。所以第一個頭腦清楚,這他的福報,。所以一生善人,善有善報,走的時候頭腦清楚。第二,要遇善知識,要有人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你,你看這個緣他遇到了。第三個條件,聽到這個法門要相信,要發願求生,要跟著助念的人一起念佛,這個他都具足了。往生淨土緣具足了,他就成就了。可是我們要知道,這樣殊勝的緣也是億萬人當中難得找一兩個,不簡單!我們看看,到醫院去看看就曉得,你看那個人,臨命終的人,幾個人頭腦清楚?絕大多數眼睛張開了,看看你不認識,連自己的兒女都不認識,這個事情就麻煩了。又何況現在這個時代,老人痴呆症特別多,一痴呆助念就沒法子,就是連一生信佛念佛都有困難。困難在什麼地方?情執斷不了,怨恨忘不掉,還有一些雜事情放不下,那就麻煩了,阿彌陀佛不會等你的,你不去就算了,再等下一次吧。下一次那就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世了,非常難講。所以我們了解事實真相,這一生當中一定把這個機會抓到,決定不能錯過!

      我們看念老底下提醒我們的,「蓋表此願乃真實中之真實也。」這句話太難得了!換句話說,這一願是大乘佛法普度眾生真實當中的真實,幾個人有這樣好的善根福德因緣?你能遇到!確實像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所講的「無量劫中稀有難逢的一日」,你遇到了,這個緣多麼殊勝。下面就是經文裡重要的幾個字,第一個「至心信樂」,至心。什麼叫至心?「至誠之心也,至極之心也」。至誠,兩百年前,曾國藩先生給這個誠下了個定義,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要是用這個定義來講,什麼人能做到?法身菩薩。為什麼?他確確實實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完全放下,這叫至誠至極,真誠到了極處。這是真心,這個不是妄心。真心能現一切法,整個宇宙是真心現的,我們這個世界也是真心現的,誰的真心?自己的真心。真心只有一個,沒有兩個。真心就是真如本性。在此地,我們在修行功夫上來說,這就講第二義,這不是第一義,前面說的是第一義。在用功的時候,就是大勢至菩薩這兩句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是至心。至誠,不懷疑、不夾雜;至極,那是一念不生是謂誠。

      「《金光明經文句》」,《文句》是它的註解,裡面有個解釋,「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云至心。」它這個意思也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實際就是本性,心源也是自性,都是講明心見性,這個時候才至心。我們雖然做不到,一定要向它靠近,距離愈近愈好,怎樣靠近?要放下萬緣。我在最近,也有二、三十年了,常常勸勉同學們,最基本的,我們要想念佛功夫得力,首先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要把這些東西放下,還得要放下貪瞋痴慢,盡量的去放。這十六個字都放下了,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統統放下了,有沒有入門?給諸位說,沒有。這十六個字做到,你在佛的門口,我帶你們到門口,差一步你就可以進去了。進去,我這個標準不行,我這個標準只能到門口,進一步要用佛的標準,要用經典的標準,經典標準比我這標準高,但是諸位要曉得,我這個標準做不到,經的標準你是決定做不到的。

      經典的標準就是見思煩惱,你得要斷這個,把這個東西放下。見惑,經上講得很清楚,三界八十八品,世尊教學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五大類,這好記。這五大類頭一個,身見,不再執著身是我,你的身見就破了,身是假的不是真的,因為你有身見,執著身是自己,太苦了,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就從這個執著變現出來的,這個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你看有許許多多人,包括念佛的人在內,臨命終時還執著身是自己,不肯放下,佛來接引,去不了!你愛這個身,你不會跟佛去,你麻煩在此地。一定要知道,這身是假的。佛講得很清楚,身跟我們是什麼關係?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這個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衣服不是我。你要認清楚,身體也不是我,我所有的,跟衣服一樣。年歲大了,這身體不太好用了,用舊了,用舊了換一個,換個新的。在六道裡面輪迴就是換身體,所以身體不是自己。換身體,自己又做不了主,這就很可憐。自己能做得了主的,那是誰?阿羅漢以上的人,四聖法界的人,他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六道凡夫自己都做不了主,乃至於無色界天人他也做不了主。無色界的壽命長,長也有盡的時候,壽命盡了他就往下墮落。如果他能做得了主,他怎麼會墮落?怎麼再去搞輪迴?這做不了主。

      「我」的意思,就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這兩個意思,我們這個身上都沒有。佛法裡面有沒有說我?我們在前面讀過,確實大般涅槃裡面有「常樂我淨」,叫四德;有法身、般若、解脫,叫三德,這三德裡面各個都具足常樂我淨四德。有真的,真能做主,真得自在。所以這些都要清楚,要明瞭,不執著這個身,不留戀這個身體。身體都不留戀了,何況身外之物?身外有人,你自己有家親眷屬,你要曉得,你家親眷屬那個身體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他也做不了主,他也不能保住。由此可知,人在世間不能不修德,不能不積德,修善積德提升自己的境界,你將來換身體就愈換愈好,比現在好。如果不修善不積德,你換身體就愈換愈差,來生會換成畜生身,換成餓鬼身,那就差很多了。所以這些都必須要明瞭,要搞清楚。所以要破身見,要破邊見。邊見就是對立,這個念頭不好,這個念頭是所有煩惱的根源,放下對立,煩惱就去了一大半,許多煩惱都是從對立裡頭產生的,所以這個念頭非常非常不好,對別人不利,對自己更不利。你冷靜去想想,對別人不利只有三分,對自己不利有七分,這不能不知道。

      再就是成見,我們今天講的主觀觀念,這是錯誤的。錯在哪裡?大乘經教裡面佛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要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才曉得成見是錯誤的,一切法不可得,無所有,你那個成見不就變成妄想嗎?無論是因上的成見,果上的成見,統統是妄想,這個東西要放下,你才能夠證得須陀洹果,小乘須陀洹。在大乘裡面,像《華嚴經》上講的,十信位的菩薩初信,你真的入佛門了,雖然是小小聖,剛入門像小學一年級,經上告訴我們他是聖人,他不是凡夫了。雖然還在六道,還沒有能力出六道輪迴,但是這樣的人,就是已經證得初信位的菩薩,須陀洹,小乘須陀洹,他在六道裡頭決定不墮三惡道,叫位不退,他只有往上提升,他不會往下墮落。他有期限,天上人間最多七次,他就超越六道輪迴。如果在這個階段當中,他要念佛求生淨土,生到極樂世界,他們不生在凡聖同居土,因為他是聖人,他生在方便有餘土,不一樣!方便有餘土裡面下下品,超過凡聖同居土的上上品,他在凡聖同居土的上面。所以應當要放下,世間人最難的是情執,情執比其他的還難放,一切都要放下,什麼都是假的,別當真,你就自在了,你心裡就清淨,煩惱輕,智慧就長了。

      下面解釋幾個字,「徹」,這上面《金光明經文句》裡面說,「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云至心」。下面解釋幾個字,「徹」是徹底的意思。「到」是到達的意思,「即遊子到家之到」。這個比喻很好,家是哪裡?極樂世界是家,沒有回到極樂世界,都在外頭流浪,六道輪迴是流浪,十法界也是流浪,回歸到極樂世界這就真的回家了,遊子到家了。「心源者,自心之本源。盡者,窮盡。實際者,即本經中真實之際」,這在前面講了很多,就是真如自性。這個心源也是真如本性,都是說的一樁事情。「信樂者」,它的意思是「信順」,完全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隨順佛陀的教誨,「所聞之法,而愛樂之」,這個不念「樂」,念「要」,樂是愛好,非常的愛好,「即信心歡喜也」,就這個意思。「又至者,真也,誠也,實也。心者,種也,實也。信者,真也,實也,誠也,驗也,滿也,忠也」,它有這麼多意思在裡頭,這個信字。可見得我們用這個標準來檢驗自己的信心,你就會知道我們信心不足。這個信心是不是真信?有問題!是不是實信?是不是誠信?都有問題。是不是通過檢驗不是迷信?是不是圓滿的信?是不是忠信?這個忠,你看心字裡面一個中,不偏不邪,這叫忠信。拿這些字來檢驗就知道我們的信心不圓滿,所以我們念佛還是沒有感應,信裡頭有問題。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我們那個淨字裡頭不圓滿,有疑慮在裡頭,有夾雜在裡面,不但是念佛有夾雜,我們信心有夾雜,我們的願心也有夾雜,可見功夫不純,感應就不現前。如果真正做到信心清淨的時候,大勢至菩薩講得很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感應。信心清淨是因,諸佛現前是果,我們沒有見到佛,佛在哪裡?一切時一切處他都在,佛沒離開我們,只是我們跟他的頻道接不上,問題出在這個地方。所以信心真不容易!

      我在早年出家,我三十三歲出家的,三十五歲受戒的,佛門裡面的規矩,受完戒去拜老師,離開戒壇回去之後拜老師。我的老師是居士不是出家人,李炳南老居士,我的經教是跟他學的,在佛法裡面來說,我們的關係,我稱他作和尚,他是我的和尚。所以諸位要曉得,和尚這個稱呼,出家可以稱呼,在家也可以稱呼,比丘尼可以稱呼,在家女居士也可以稱呼。這是印度話,意思是什麼?翻成中國意思就是親教師,你的法是跟他學的,他直接指導你的,這個人就是你的和尚。所以佛門的稱呼一定要曉得它的意思,一說和尚都是出家人,錯了,你根本就不了解和尚是什麼意思。出家人是比丘、比丘尼,這個在家人不能稱。諸位要知道,和尚能稱,法師能稱,阿闍黎都可以稱,這是佛教名詞都可以稱。只有沙彌、沙彌尼、比丘尼、比丘,這個一定是出家人,這在家人不能稱的。所以諸位從稱呼上你就了解,佛法是師道,不是宗教。和尚是老師、親教師,現在的大學裡頭指導教授。學校老師很多,不是親自教過我的書的,不稱和尚,要稱阿闍黎,就是我們一般講稱老師。指導老師跟一般的老師不一樣,他是我們學校老師,沒有上過我的課,所以有分別的。通稱法師,法師未必上我的課的,我未必跟他學的。但是稱和尚,那就一定是你跟他學的這位老師,關係非常密切。稱阿闍黎那是很尊敬的稱呼,雖然他沒有教我,但是他的德行,他的學術、行持都能做我的榜樣,是這個意思。念老這裡解釋,解釋得很詳細,解釋得很清楚,讓我們深深去反省,我們的信心誠不誠?我們的願心,修學精進,都在此地找得到標準。

      「樂者,欲也,願也,愛也,悅也,歡也,喜也,賀也,慶也」,你看說這麼多,講愛好!愛好到什麼程度?這裡頭分等級的,這八個字,裡面淺深意義不一樣。我們對這個法門,對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我們喜愛他,喜愛到什麼程度?喜愛到極處,那是賀也,慶也,要恭賀自己,要慶幸自己,不容易遇到,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天遇到了,你說多麼歡喜!「故至心即是真、實、誠、滿之心,願欲愛悅之心,歡喜慶幸之心,以如是心而信之樂之,故謂至心信樂。」這就講一個字,信!我們如果對這個法門真的相信,到這個程度,跟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就有感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那怎麼會一樣?我們今天也信、也發願,古人所說的叫「露水道心」,不堅固!李老師有一天講經的時候,我們有個同學也在聽,突然有個人來報信,他家鄰居的房子失火了,他這時候怎麼辦?是繼續留著聽經,還是趕快跑回去救火?馬上就考驗出來了。這個朋友很難得,他聽了之後,「知道了」,把他打發回去,還是繼續聽經,經聽完之後再回家。這就不容易!有些人一聽到有些事故,他心就亂了。像這些地方考驗你的信心,你還是顧及你家的財產重要,還是求道的心重要?所以那個真信很難得,非常非常不容易!真信,那就真起作用。

      「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你看身口意,就是十善業,講善根,不貪、不瞋、不痴,這是根。根在意裡面,如果真的不貪不瞋不痴,他身三善自然就做到,不殺、不盜、不淫,他就做到了,口裡面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他做到了,真做到了。如果這個意裡頭沒有這三個根,身口就守不住。我們今天特別在三善根裡頭還得加個兩條,我們要好好守住,這兩條就是不傲慢、不懷疑。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叫五個善根。疑,特別對聖人教誨。傲慢是非常非常大的障礙,一定要學謙虛、學恭敬,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從恭敬當中得來,印祖說得好,「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二分恭敬得二分利益」。老師在課堂上課,學生很多,這一堂課下來之後,每一個學生得的利益不一樣,為什麼?對於課程、對於老師恭敬心不相同,十分恭敬的那個學生他就得十分;三分恭敬的學生他就得三分;沒有恭敬心的這個學生,什麼都沒有得到,一點都不假。二千年前是漢朝,漢朝有個大儒鄭康成(鄭玄),年輕的時候讀書,他的老師叫馬融,也非常有名,《漢書》裡頭都有傳,官也做得不小,相當於現在的部長,也是大儒,學生很多,跟他學的人很多。這個老師很厲害,老師常常提起,他的學問,學生當中只有一個人完全學去了,就是鄭康成。怎麼看出來?修學的心態,聽課的時候專心,三年,上課的時候從來沒有眼睛看看外面,都看老師,專注!在課堂的時候沒有一個雜念。所以老師對他很佩服,老師也預料到他,將來這個學生的成就超過自己,果然沒錯,真超過他了,超過他太多了。所以就看你能不能專注,這些細節裡面能夠看出一個人。所以善根,身口意三業的善,固不可拔,堅固。

      「又善能生妙果,生餘善,故謂之善根」。你看這非常明顯的,不貪的果報是大富,不瞋的果報是慈悲,不痴的果報是智慧,就是它能生妙果。餘善,所有一切善法,都從這個三善根出生的,所以它是一切善的根本。「心心者」,這兩個字連起來,「純一之心也,淨念相繼之心也」。這個心是當念頭講,每一個念頭都清淨,每一個念頭都善。「回向者」,這裡大家要注意到,因為常常迴向,不知道迴向的意義,這個地方說出來,「回者回轉,向者趣向,回轉自身所修功德,而趣向於所期」,期就是我們所希望的,「謂之回向」。所以,迴向一定要有功德。你自己所修的沒有功德,拿什麼去迴向?那個迴向是有名無實,有名無實的迴向是欺騙人,自欺欺人,那就錯了。所以我們要有真實的功德,譬如聽經,聽經有所領悟,這是功德。明白了,明白就破迷,所謂破迷開悟。破迷開悟有大小不一樣,小的是小功德,大徹大悟是大功德。這一悟,就是修,這一悟是把自己的錯誤立刻就改正過來,這是真實功德。譬如我們聽了經,曉得貪是煩惱,貪是惡業,世間人現在哪個沒有貪心?他能貪得到嗎?給諸位說,決定貪不到。那有人貪他得到了,得到是他命裡所有的,他命裡沒有他決定貪不到。譬如貪財,十個人去貪財,有二、三個人得到,其餘的沒有得到。如果貪心會得到財物,應該十個人都得到才對,為什麼有很多人得不到?他命裡沒有!錯誤了,不貪就發財了。所以佛教導我們,那是真理,一點沒錯。

      今天上午還一個居士來看我,他在國內做了很多好事,捐助很多錢,辦了很多慈善事業。他告訴我,他收入是愈來愈多。我就告訴他,這是正常的,愈來愈多,你就愈去多做好事,你就對了。愈施愈多!這講錢財。法布施,法布施長智慧,智慧天天在增長。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這是佛教導我們的,你看你求財、求智慧、求健康長壽,有方法,正確的方法,三種布施得三種果報。如果你在這三方面都吝嗇,這三方面的果報你都得不到。凡事它有個理,理明白了,這就是破迷開悟,覺悟之後再不幹糊塗事了,這就是修行。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夠改正錯誤,這是真修行,這是積的真實功德,用這個功德迴向。現在我們迴向所期望的,佛門裡有一句總的目標,法界一切眾生圓滿成佛。這個願望很好!你想想看,那要多大的功德,這個功德到哪裡去求?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功德大。平常我們起心動念不為自己,為一切苦難眾生,為現今多災多難的地球,我們給它迴向它知不知道?它知道。現在我們很清楚,所有物質現象都有受想行識。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用科學給我們證明,水確實它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有受想行識,也就是五蘊,體是五蘊,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再小的物質,小到現在量子學家所觀察到的叫小光子,比基本粒子還小,它也具足色受想行識,這五蘊。五蘊的發現,在佛法、在大乘,這是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的。

      「《華嚴大疏鈔廿三》曰」,第二十三卷裡面有講到這裡,「回者轉也,向者趣也。轉自萬行,趣向三處,故名回向」。下面說三處,「三處,謂眾生、菩提以及實際」。眾生是法界一切眾生,眾生兩個字的意思要懂得,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眾生。眾生的範圍太大了!我們身體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這個地球也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我們的太陽系、銀河系還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它包括遍法界虛空界,我們今天所講的動物、植物、礦物、生物到微生物。有沒有無生物?我們講礦物,礦物有沒有生?在佛法裡講,統統都是有,眾緣和合。為什麼?現在量子力學家知道了,科學家將這些物質分析成分子、原子、電子、核子,分到基本粒子,現在又分到小光子,佛法裡面叫極微之微,那就不能再分了。極微之微還是具足五蘊色受想行識,換句話說,它還是眾緣和合而生。在佛法裡面,量子也叫小光子,它還是有機的,現在叫有機,就是說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因為它具足色受想行識,小光子也具足色受想行識。換句話說,它能看能聽,我們起心動念它能感受到,整個宇宙是活的,沒有一樣東西是死的。佛法在三千年前講的,現在科學都把它證實了,證明佛說的不是假的。所以這第一個迴向眾生,那是遍法界虛空界,這是大宇宙。

      第二個,菩提,菩提是自覺覺他,自覺之後幫助沒有覺悟的眾生,這是自然的。為什麼?一切眾生跟自己原本是一體,這個要承認。為什麼?一個自性,又叫真如自性,真心是一個,整個宇宙萬事萬物都是這個真心變現出來的。所以二千五百年前,佛教沒傳到中國來,老子說了這麼一句話,「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一句話,以後佛經傳到中國來,被證實了。現在呢?現在科學家給我們證實了,確確實實是一體。既然是一體,我們覺悟了,那邊還沒有覺悟,像我們身體一樣,突然有這麼一塊地方麻木了,麻木就不覺了,那我們已經覺悟的一定要幫助它恢復知覺,這是自然現象。你局部麻木了,你能不幫助它恢復嗎?一體!所以佛家講慈悲,叫「無緣大慈」,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的,叫「同體大悲」,眾生跟我是一體,怎麼能不照顧?他不照顧,認為他跟我沒關係,這是在迷,沒覺悟。真正覺悟了,他不是這樣的,盡心盡力的幫助他、照顧他,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認識自己,自他不二,這是佛法。所以佛法說穿了沒有別的,就是認識自己,認識到什麼程度?認識到整個宇宙是自己,那就成佛了,整個宇宙是自己。這是菩提的意思。

      「以及實際」,實際是自性,要求自己,這迴向。要求自己,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見性就叫做佛,所以見性成佛。菩薩幫助別人,要幫助到什麼程度?也要幫助他到明心見性,就圓滿了。沒有明心見性,他的迷惑還沒有斷乾淨,迷斷乾淨了就見性。通常大乘教裡面所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華嚴經》上,實際上他的地位是初住菩薩,那真的叫成佛了。為什麼?他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煩惱也斷了,無明是起心動念,他在任何境界裡頭,眼見色、耳聞聲,他不起心不動念,這真的成佛了。可是他還有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盡,但是無始無明習氣並不障礙他的智慧神通道力,不障礙。他能夠像究竟圓滿佛一樣的面對著遍法界虛空界,眾生有感他就能應,像《普門品》上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能現什麼身。雖現身,雖教化眾生,他沒有起心動念,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起心動念,他就墮落了,他真的不起心不動念。在教化十方一切眾生當中,慢慢的、自自然然的無明習氣就淘汰盡,淘汰盡,那就是妙覺位,就是究竟圓滿佛,這才回歸到自性,是究竟圓滿,這叫實際。

      所以實際的意思有淺有深,淺是明心見性,深是無始無明習氣沒有了。所以在實報土裡面修行,因為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所以他就沒有變化。西方極樂世界,世尊為我們介紹的就是這種狀況,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說我們這裡生,像小孩一樣慢慢長大,不是的,他是化生,蓮花裡面一開,那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這前面我們讀過,一絲毫差別都沒有。我跟諸位說了,那是報身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完全平等!所以極樂世界的眾生不生煩惱,大家樣樣都平等,沒有一樣不平等,連相貌平等、膚色平等、體質平等,找不到不一樣的東西。永遠不老,永遠不衰,連花草樹木都是的,永遠長青,為什麼?它沒有變化。不像我們這個地球上,它剎那剎那都在變化,人慢慢變老了,樹葉慢慢就變黃,落掉了,它隨著四季變化。極樂世界沒有,沒有變化。壽命很長,多長?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以後呢?以後真的無量壽了,回歸到常寂光,真正回歸到永恆。常寂光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常寂光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我們講三種現象都不是,不是自然現象,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物質現象。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它就現相。我們今天見的山河大地,見的所有現象,都是我們的心有感,它現相。我們的念頭不一樣了,它現相就起變化,所謂是境隨心轉。

      現在我們知道,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居住的地球病了,病得很嚴重!它為什麼會生病?用我們的話說,它生氣,氣壞了。為什麼生氣?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不爭氣,全幹壞事,它忍受不了,所以它病了。怎麼治它的病?我們能夠改邪歸正,你看科學家告訴我們,改邪歸正,棄惡揚善,端正心態,地球就歡喜了,真的歡喜,不是假的,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愛護它,你看看江本博士實驗的,那個圖案多美;我們說討厭它,它的圖案就很醜陋,地球也是這樣的,沒有例外的。所以我們造作種種不善,惹它生氣,現在這個身體氣壞了,到處都有毛病。我們果然能夠回頭是岸,它的病就好了,它就有救了。所以今天的社會,必須要恢復倫理道德的教育,要恢復因果教育、宗教教育,才能幫助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恢復安定和平,幫助地球恢復健康。不回頭,麻煩就大了!真的地球會展現出末日來,那人類是空前的浩劫,沒有地方可以逃。

      下面說,「《往生論註下》曰」,下是下卷,《往生論》是兩卷。「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往生論》完全是修學淨土宗的,所以迴向的目標不一樣,念念跟佛一樣。佛,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目的就是接引一切眾生,生到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佛。所以修學淨土的同學,我們的願要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也是念念期望一切眾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就對了。「是即願中回向二字之義」,這把兩個字的意思解釋出來了。經文裡「願生我國即回向之鵠的」,這個在此地,它這個是有念「胡」,在此地我們念「古」,鵠(胡)是鳥,鵠(古)是射箭的箭靶中心,當這個講。「願我共一切眾生往生極樂國土也」,我們要跟阿彌陀佛發同樣的願心,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念佛往生淨土。

      底下講十念,「十念者,如《觀無量壽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箋註》曰」,《箋註》是丁福保居士他編的,他說「十遍稱名也」。這十念就是十句,十句念阿彌陀佛的佛號。「望西曰:經十念頃,專稱佛名,為十念也。此言念者,謂稱南無阿彌陀佛。經此六字頃,名一念。以上經論義同。」經跟論裡面都是講十句名號這個十念法。我們在日常念佛當中,古人有教導我們十念法,對哪些人講?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沒有時間做早晚課,那就教他早晚十念。早晨起來,家裡面有佛堂,面向佛堂合掌念十句阿彌陀佛。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十念當中沒有疑惑、沒有夾雜,這就是真實功德,如法。為什麼?跟第十八願相應,而且自己很清楚的知道,這一念就具足四十八願,這個很重要。如果四十八願都不要了,我只要這一念,那你就錯了。

      日本有這麼一個法門,叫「本願念佛」,本願就是第十八願,他其他的願都不要了,就這一願,這是錯誤的。我相信日本當年祖師傳這個法不是這個意思,後來愈傳愈訛,傳錯了。念佛的觀念、心態重要!你看科學家教我們應付這個災難,裡頭重要的一句話就是「端正心態」,這句話很重要。如果我們四十八願只要這一願,其他的都不要,我們就錯了,我們的心態發生錯誤。要怎樣端正?這一願具足四十八願,這就對了。要是更好的呢?這一願具足一切諸佛如來度化眾生的無量法門,那就更正確,這是真的,跟經上完全相應的。所以我們不可以抓住這一願,其他都不要了,那你就完全錯了。所以這個心念比什麼都重要。念的時候要真誠、要恭敬,念的時候。如果要真正累積功德,要把這種真誠恭敬心,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真誠恭敬,對人對事對物都要真誠恭敬,你真正是彌陀弟子,阿彌陀佛自然歡喜。如果我只有對阿彌陀佛至誠恭敬,別的算了,不要去理它。阿彌陀佛會嘆氣,說你怎麼樣?糊塗!你還沒有覺悟。覺迷就從這裡分。看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決定正確的,為什麼?阿彌陀佛是自性,你在相上見到性,那就是明心見性,那真的不是假的。在一切萬物上,萬物統統是自性,沒有一樣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遍法界。所以這個十念有效。

      我早年住在新加坡的時候,我提倡了一種十念法,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學習,他們告訴我非常有效果,簡單、不費事,就是十句佛號,念「南無阿彌陀佛」,行,不念,念「阿彌陀佛」,也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早晨起來念一次,晚上睡覺之前念一次,就兩次了。三餐吃飯,人家是念供養咒,我們合掌,吃飯的時候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念十聲阿彌陀佛,你看這一天三次,這就五次了。你工作的時候上班念一次,下班的時候念一次,下午上班下班都念一次,一天九次。一天九次,可不能忘記,到時候你就會念,養成這個習慣,非常管用。時間短,一、兩分鐘就念完,效果非常殊勝。我這個方法從哪裡學來的?從伊斯蘭教學來的。我在新加坡有一次到馬來西亞去講演的時候,馬來西亞是回教國家,早晨起來的時候聽到這些回教徒們在做祈禱,他們是一天五次祈禱,可是他祈禱的時間並不長,大概是五、六分鐘,一天五次,一天都不會缺的,無論在什麼地方,時間一到,他馬上工作放下,他就做祈禱去了。我看了很感動!我們念這個十念的時候,比他更簡單,我們九次比他更多,真的很有效果,很簡單、很容易,確實有效果。這十念十句佛號的時候攝心,把所有妄念放下,你一心去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很好!

      「乃至十念者,指稱念名號,下至僅得十念者,亦得往生」。我們的十念一天九次,這個十念是用清淨心念。很多人一天念到晚,一天念幾萬聲,他雖念佛,他有雜念、有妄想摻進去,功夫還比不上十念,這個道理要懂。念佛念得很多,古人說的一句話說得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比不上十念淨念相繼,他十念是淨念。淨就是什麼?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這是淨念。十句,一句一句相繼不斷,淨念相繼,我們符合大勢至菩薩的開示,一天九次就很不錯了,這九次是固定的,一次不能缺的。除此之外,你有時間念,那個不是正課,叫閒課,空閒的時候你可以多念,念的時候,最好也是用十念法。印光大師以前教給我們,念佛怎樣攝心?他說念十句。如果十句,你心裡又要記數,要十句的時候,還是分心,那他老人家教給我們,叫「三三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很容易的,再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後是念四句,這樣念法,清楚,句句清楚,又不需要用心去記。因為十句,記的時候你還得要用一點心,用心,最好不要用心,清楚。所以我們的十念法,就用印光法師教的,用三三四的方法,不要用心去記,自自然然的,這個方法非常之好。

      「此乃指其至下者,故云乃至。若能多念,則多多益善矣。」多念好,但是要記住大勢至菩薩的教誨,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是我們平常的功夫,換句話叫萬緣放下,都攝六根就是萬緣放下,讓自己時時刻刻保持清淨心、平等心,至少要保持這個。一切時一切處心地都清淨、都平等,用這個心來念佛,句句跟佛相應,佛法裡面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就是這樣的淨念,它才相應。有懷疑,就不相應,有夾雜,不相應了,這非常重要。不懷疑、不夾雜,要有信心。

      前幾天,大同有一位居士來告訴我,他得的是紅斑狼瘡,跟劉素雲居士一樣,他是個很虔誠的念佛人,看到劉素雲的光碟,所以他就決心不看醫生、不吃藥,發心念佛求往生。他告訴我,念了大概三個月,情況就非常好了,本來他滿身都是的,以後只剩了幾個,幾個點。又念了兩個月的時候,一個都沒有了,再到醫院去檢查,醫院醫生說,看到以前的,是不是診斷錯誤?怎麼你的身體樣樣都很好,你一點病都沒有?真正的例子,前幾天來看我,告訴我這樁事情。這個是什麼?這叫真正淨念相繼,真的信佛,連身體都不要了,生死不管了,念阿彌陀佛了,就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它真管用。如果有懷疑的話,這行嗎?這念佛能治好病嗎?那你趕快去找醫生治病,為什麼?你有疑惑,效果就沒有了。一絲毫疑惑沒有,就有感應,這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真信切願,一定有感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