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82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八二集)  2011/2/1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四十一面,我們從第二行第二句念起,這是一個段落。

      「《華嚴經》明,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本經《大教緣起品》云: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又《觀佛三昧經》云:爾時會中即有十方諸大菩薩,其數無量,各說本緣,皆依念佛得。又佛告阿難:汝今善持,慎勿忘失。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皆說如是念佛三昧。我與十方諸佛及賢劫千佛,從初發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種智。」這一段都是說念佛法門的殊勝,無比的殊勝,我們應當特別重視,認真的學習。接著說,「是故彌陀亦如釋尊及十方如來,從初發心,皆因念佛三昧,證無上菩提。故但樂憶念諸佛也」,經文上說的,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意思就在此地。念老舉出經論這麼多的證明,加強我們對念佛法門的信念、願行。

      下面說,「所修善根,指諸佛所修之功德。憶念佛德,感恩圖報,思欲齊等,是名憶佛。」可見得這個憶念不是空想,是要落實,引發自己的感恩心。如何報佛恩?我們努力修學,修到跟佛一樣,自己也成佛了,這才是真正報佛恩。如果自己修學還不到佛的這個地位,我們報恩就不圓滿。由此可知,《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所含的義趣深遠無盡,這是我們應當知道的,應當要學習的。「佛之善根,念佛最勝,今欲齊等,故亦當持名念佛。」佛的善根無量無邊,說之不盡,但是一切善根裡面最殊勝的、最為第一的就是念佛。所以《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要跟往生菩薩相比,我們這三樣,善根、福德、因緣都比不上;換句話說,欠缺太多,怎麼能往生?勤修持名念佛,就能把善根補足!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做了個示範,往生前半年,也就是說他用半年的時間,一天十四萬聲佛號,半年的時間把善根福德因緣補足了。這是示現,是做給我們看的。我們看到、聽到了,要有警覺心,想想自己善根福德因緣不夠,看到老居士這個示現我們就明白了,不夠可以彌補,用什麼方法?用持名念佛把善根福德因緣統統補起來。

      底下告訴我們,為什麼持名有這樣殊勝的善根福德。「名具萬德」,這個萬不是數字,是大圓滿的意思,《華嚴經》用十代表圓滿,那萬就是大圓滿、最極圓滿。這個話是真的。隋唐祖師大德告訴我們,那不是一個人,他們是集體在一起討論一個問題,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哪一部是第一?這個第一就是這部經足以能夠代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一切經的義理這部經裡頭統統都有,這才能稱得上代表。這是所有祖師大德幾乎都公認,《大方廣佛華嚴經》;換句話說,《華嚴經》具足萬德。可是《華嚴經》到最後的圓滿,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代表極樂世界、代表阿彌陀佛的,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比《華嚴》就更殊勝。《無量壽經》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可以代表全經的?四十八願,這第六品;四十八願哪一願能代表一切願,這一願就代表四十八願?第十八願,十八願是什麼?十念必生。這就顯示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祖師用這種方法,這是歸納的方法,歸納到最後才真正發現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具萬德,「總攝一切善根」。這祖師們的善巧方便,用這個方法讓我們體會到名號不可思議,執持名號就是無量功德;名號如果失掉,功德就不見了。所以勢至菩薩教我們憶佛念佛、淨念相繼。相繼不是在口裡,口裡念佛中斷沒有關係,意念不能中斷,心裡面真有佛,真的把佛當作自己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像父母,無論在什麼地方,他念頭裡頭時時刻刻沒有忘掉兒女,真有,特別是在兒女三歲之前,父母對他的牽掛、惦念,沒有一刻忘掉的。祖父母心裡真有他的孫兒孫女,特別是小的時候。

      我記得我也講過幾次,有一年在台灣過年,農曆年的時候,圖書館有個老信徒來看我,來拜年,七十多歲了,告訴我,她說:法師,我現在什麼都放下了,就是我孫子沒放下。我告訴她說:妳把那個孫子換成阿彌陀佛,妳就成功了,妳功德就圓滿了。意思是什麼?念阿彌陀佛就像妳念孫子一樣,妳口裡沒有念,孫子孫子沒有念,心裡真有,真正叫念念不忘,這叫真念佛,不在乎口裡念不念,心上真有。我們念佛人要能體會到這種心情,心上真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重要,什麼都無所謂,這叫念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的下品,中品是事一心不亂,上品是理一心不亂,功夫成片是下品。下品裡頭也有九品,九品當中的上三品,往生可以得自在。自在是什麼?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不礙事。這個不礙事的意思,這個世間七情五欲,什麼樣的外緣都不能動搖他的心念,都不能干擾他的信願,這叫沒有障礙,這叫自在。

      我們一個普通凡夫,念佛像這種念法要念多久,才能有這樣的成就?經驗告訴我們,我們看看古人,《淨土聖賢錄》裡面、《往生傳》裡面記載的,再看看現在真用功的人,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大概三年;換句話說,三年就能得到功夫成片,就能得到自在往生。這個自在往生是自己還有壽命,不要了,提前去了。現在就想去,他現在真去得了,為什麼?他是真心,他不是妄心。他念佛這個意念集中,也就是如世尊在《遺教經》上所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就是把心放在一個地方,也就是說不可以分心,心放在一個地方,放在哪裡?放在阿彌陀佛。這個樣子,就是經教裡常說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跟阿彌陀佛直通,現在所謂熱線直通,這個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你憶念佛的當中,強烈的欲望我現在要往生,阿彌陀佛現在就接引你。這是世間第一等聰明人,第一等智慧的人,第一等福德的人。人人做得到,問題是你願不願意做、你肯不肯做,你肯做、你願意做,那恭喜你,你這一生圓滿成就了。

      「故知老實持念,實暗攝憶佛功德也」,一個老實念佛的人,他不知不覺已經將阿彌陀佛的功德分享了,阿彌陀佛所修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自己功德真的是增長,阿彌陀佛那邊功德是不是少了一分?沒有,我們這邊攝受阿彌陀佛圓滿功德,阿彌陀佛那邊不增不減。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面沒有相對的,全是圓滿的。增減是相對,自性裡頭沒有增減,自性裡頭沒有迷悟,自性裡面沒有大小,自性裡面沒有自他。這些道理懂得了,我們對於佛所說的這些話一點懷疑都沒有,一切皆成佛,一切皆圓滿。

      「又《安樂集》曰:或有三昧,但能除貪,不能除瞋痴;或有三昧,但能除瞋,不能除痴貪」,三昧是正定,《安樂集》裡說的,底下還有一句,「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貪瞋」,這是講貪瞋痴三種根本煩惱。下面又說,「或有三昧,但能除現在障,不能除過去、未來一切諸障」。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三昧,就像此地所說的一樣,每一種三昧能除一種,這是為什麼有八萬四千。佛說了,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如來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煩惱的。好像藥物一樣,藥鋪裡面一切藥總有,每一種藥治一種病。有沒有辦法找一種藥,一切病通治?這就方便了。前面說了這麼多,肯定有後面這種藥,如果沒有後頭這種藥,前面叫白說了。所以「若能常修念佛三昧,無論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障悉皆除也」,無論是貪、是痴、是瞋恚,念佛三昧總持,全部都能夠化解,都能夠消除,顯示出這個法門殊勝無比。

      「是故法藏菩薩於淨心諸行中,首云但樂憶念諸佛也」。這句經文,這個意思在這裡就顯出來了。「但」是只的意思,只有,其他的都沒有,只有歡喜念佛。這是什麼人?諸佛如來。不僅是現在,過去未來三世諸佛,他真正覺悟、真正明白,真的搞清楚了,萬緣放下,連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放下,一向專念。現在我們明白了,他是真放下。但是他又總提起來了,為什麼?這一句佛號含攝一切法門,含攝一切佛法,念這一句佛號,八萬四千法門統在其中,一法不漏,一切善根、功德,無量無邊無盡的妙法門,全在這一句名號之中。所以持名是總持法門,是總修一切法、總持一切義。佛知道,所以諸佛修行他就抓這個總綱領,知道這個法門成就了,一切法門全成就了,這個法門契入了,一切煩惱都斷盡了,一切諸障也都解除了。是故法藏菩薩於清淨心諸行,就是菩薩的萬行,八萬四千行門,他只提出一句,無量無邊的法門、八萬四千行門,我只要憶念諸佛這一個法門;憶念諸佛就是大勢至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就這一句話。

      下面我們看,「行寂靜行」,前面是憶念,這個地方是講行為。「《探玄記》云:無餘涅槃名寂靜,修彼名行。」這個意思很深!《資持記》裡頭也是這個說法,「寂靜,即涅槃理也」。什麼叫寂靜?波動的現象沒有了。極其微細的那一念,那一念是波動現象,這一念沒有了就是大般涅槃,這是真的寂靜。菩薩所證的,聲聞、緣覺所證的涅槃不是究竟涅槃,粗的波動現象沒有了,微細的存在,微細到什麼程度他自己不知道。經上常講,八地菩薩知道,八地以前沒覺察到這個微細的波動現象,八地以上他們看到、覺察到了。這種波動現象就是能生萬法、能現萬法,加上自己的起心動念,能變萬法,萬法是所變的,它是能變。所以寂靜就是涅槃之理,涅槃從哪來的?從寂靜來的。

      「又世尊釋迦牟尼聖號」,裡頭有牟尼,「牟尼譯作寂靜或寂默」,都能講得通。「《理趣釋下》云:牟尼者,寂靜義。身口意寂靜,故稱牟尼」。下面《大日經疏》裡講得更清楚,講得非常精彩,「《大日經疏》云:牟尼者,寂默義也。常寂之土,微妙寂絕,幽深玄遠,不可以言說之。如是法界寂然大滅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淨,故名牟尼也」。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名號裡頭這句話,牟尼就是寂靜的意思,菩薩所修的寂靜行。大乘教常用兩句話來形容這個境界,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用這兩句話解釋牟尼,好!解釋得好。牟尼是佛陀德號裡面表自受用,牟尼前面兩個字是釋迦,釋迦是仁慈的意思。仁者愛人,愛人者一定自愛,不自愛者不能愛人,那個愛人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法的殊勝,它是一切都由自性建立,這是真的,自愛而後才能愛人,自覺而後才能覺他。這些話都是總綱領、總原則。人必須自覺,他才會愛父母、愛祖先、愛本族,就是家族裡面的長輩,敬愛存心,這就是聖賢,這就是佛菩薩,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認真的學習。愛他就是愛自己,愛自己就是盡孝道,「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是世出世法一切善根福德因緣裡頭最主要的因素,這兩句要是沒有,不孝父母、不敬尊長,其他的都是假的。菩薩修德、積德,迷惑的人敗德、喪德,從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他的德都流失得乾乾淨淨,沒有了,過去現在所修的全保不住。怎麼知道他保不住?你細心觀察他,貪瞋痴慢疑這五個根本煩惱他統統具足,不孝父母的人具足,不敬老師的人具足,所以世出世法裡頭他都不會有成就。

      現在若有一點小成就,那都是過去生中培的福,這一生當中所造的業習還沒有開始報,而是前生福德營護,就是經營、保護他,還沒有衰敗。但是這個福報享盡,他不善的業就起現行,惡報起現行。他不知道修善,縱然修善,因為不孝不敬他沒有根,無論怎麼修,善不能增長,沒根。現前修積種種善,因為沒有根,這個善是假善、偽善,說得不好聽是自欺欺人,假的,他不是真的,所以他得不到善報。善惡不在事,在存心,因為心是因,事是緣,沒有真心就是沒有真因,緣再足不能結果。佛菩薩慈悲,在經教裡頭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要細心去體會。細心還得是用真誠,沒有真誠、沒有恭敬,那個細心也不行,再細的心也體會不到。為什麼?真誠有感,有感有應;沒有真誠,樣子做得再好沒有感,所以也就沒有應。牟尼,寂靜義,身口意寂靜,三業都寂靜,故稱牟尼。身寂靜,不應該造作的決定不造,身寂靜。什麼東西是不應該造作的?為自私自利就是不應該造作的,為名聞利養是不應該造作的。真的徹底放下名聞利養,起心動念為正法久住,為惠以一切苦難眾生真實之利,這是該做的,應該做的;你沒有福報,佛菩薩支持你。沒有真誠心,你做的些假的也有人支持你,不是佛菩薩,妖魔鬼怪,他來成就你,他來幫助你,最後你身敗名裂。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業因果報的道理、事實真相都在我們面前,你細心去觀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一切總報。

      又《大日經疏》云:「牟尼者,寂默義也。常寂之土,微妙寂絕,幽深玄遠,不可以言說之。如是法界寂然大滅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淨,故名牟尼也」,這說得清楚。常寂之土是常寂光,微妙寂絕,幽深玄遠,不可以言說之。這個境界確實,不但言語說不出,你沒有辦法用想像得到,想像不到。為什麼?言語跟思想都有範圍,阿賴耶是它的範圍。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它能緣到阿賴耶,緣不到自性,它緣不到常寂光土,它能緣到實報土,實報莊嚴土它能緣得到,常寂光緣不到。它所緣的,心現的、心生的,心所現的、心所生的它能緣得到,能生能現的真心、自性它緣不到。為什麼?它用的是妄心,它用的是阿賴耶,阿賴耶只能緣到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它緣不到真的。真的,微妙寂絕,幽深玄遠,用這八個字來形容。如是法界寂然大滅度法,這個大滅度法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唯佛一人究竟清淨,叫牟尼,這個解釋意思很圓滿。大滅度法,滅,滅一切煩惱習氣障礙,全部滅盡;度,不但是度六道,你出了六道,出了十法界,還最後出了實報莊嚴土,叫大滅度法。出了實報莊嚴土到哪裡去?到常寂光去。這是唯佛一人,菩薩沒有分,等覺菩薩都不行,只有一個位次,所以叫唯佛一人,妙覺如來,究竟清淨,這是牟尼的本義。

      「今經所云行寂靜行是大菩薩入無餘涅槃之行,是法界大滅度法。」《無量壽經》上所說的「行寂靜行」,這指的是什麼?指的是大菩薩,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指的是這些人。這些人確確實實入無餘涅槃之行,一般大乘教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天台智者大師說,六即佛裡面他們是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但是怎麼樣?沒圓滿。他們是決定趣向圓滿,這肯定的,三大阿僧祇劫之後,自自然然證得大圓滿;三大阿僧祇劫之中,無礙菩薩在遍法界虛空界與一切有緣眾生感應道交,這個不障礙,他有這個能力,我們應該知道。所以經上所講的不是講二乘寂靜行,二乘的寂靜行是對六道凡夫而說的,二乘跟六道凡夫相比,那他們是清淨寂滅。他滅的是什麼?滅的見思煩惱,大乘菩薩滅的是根本無明,境界不相同。

      再看後面,「遠離虛妄。無實云虛,反真云妄。虛假不實,故云虛妄。」這把虛妄兩個字簡單解釋出來,虛就不是真實的,妄不是真的,所以虛假不實就叫虛妄。「《圓覺經》曰: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這句話講得好!虛妄浮心,浮心不是真心,假的。多諸巧見,這是什麼?邪知邪見,足以能害人。這是哪個法界?大乘經教裡所講的魔界,修羅法界、羅剎法界,魔王波旬的徒眾。所以無知愚昧的眾生,很多人跟他走了。這些虛妄、巧見引導這些眾生,眼前會得一些好處,讓眾生如醉如痴,到末後?全都到三途去了,果報在三途。他們違背倫理、違背道德、不信因果,自己以為自己是佛菩薩,以為自己是神仙,佛經上的比喻,所謂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火坑是地獄。他們有勢力,勢力從哪裡來的?多諸巧見來的。他為什麼會造業?虛妄浮心就造業,好事也是惡業。這個道理並不難懂,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他的破綻我們就發現了。所以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圓覺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圓滿的覺悟了;方便是方法,便是便宜,方便兩個字就是合適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能幫助你證得圓覺。不能成就圓覺方便,換句話說,虛妄的心行多諸巧見,能幫助你得到世間的名聞利養,引導你墮落到三途,不會幫助你成就圓覺,就這個意思。

      「又《涅槃經三十八》曰:一切惡事,虛妄為本。」這一句話說得好,說得嚴重!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如果我們的心是虛妄的,做什麼好事,果報都在三途。為什麼?你沒有能力辨別善惡,你把真正好事都看成是惡的,你把真正的惡事都會看成好的,你顛倒了!你有世智辯聰,你很聰明,你能把假的說成真的,把真的說成假的,你有這個本事,讓社會一般大眾,沒有真實智慧的,全都聽你引導,你自己墮落地獄,把他們也引導到三途,幹的是這個事情。「是故首應遠離虛妄,為止惡之本也」。我們用阿賴耶就是用的妄心,你說這樁事多可怕!為什麼修行不能成就,依著佛陀的教誨還是不能成就?因為是你用妄心,你不是用的真心,你用真心,一切成就,你用妄心,雖善也不成就。那我們真心顯不出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心顯出來就是法身菩薩。十法界都用妄心,虛妄的阿賴耶,這怎麼辦?必須依佛的經教。為什麼?它是真的,我雖然用妄心,我依靠是真實。只有這個法子能救,放棄我自己的見解,放棄我自己的想法,一定要依佛的教誨,佛菩薩怎麼教我就怎麼做,聖賢人怎麼教我就怎麼做。聖賢人教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佛菩薩教我們十善業道、三皈五戒、三學六度、普賢十願、處眾六和。如果我們堅持這些聖賢教誨,落實在自己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我們才能夠遠離虛妄,才真正把一切不善都止住;這個止就是你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不再犯過失。是故首應遠離虛妄,為止惡之本也。我們有沒有教?有教,有教你不肯學。

      這些年當中,我們深深的反省,為什麼勇猛精進不能成就?就是我們修學的根本疏忽了。像種樹一樣,我們種的樹沒有根,怎麼樣辛苦經營去照顧它,這個樹發不出芽來,長不出枝條出來,最後我們的省察,它沒根!根是什麼?這些年來我們提倡儒釋道的三個根,《弟子規》沒做到,《感應篇》沒做到,《十善業》沒做到,你就認真修行三百年還不會成就,跟今天一樣。就像這棵樹種下去,它永遠不會發芽,長不出枝條,長不出枝葉花果,沒根!遠離虛妄一定要靠《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你止惡有本。你要不從這上去紮三個根,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名聞利養這種機緣到你面前,你馬上就變心,你禁不起誘惑,你就走了。正法裡面絕對不會有虛妄夾雜在其中,虛妄它會離開,隨著你修學的功夫淺深,功夫愈深,那個對立就愈明顯。古人講的話沒錯,「邪不勝正」,它肯定要離開。

      正人君子永遠憐憫一切迷惑苦難的眾生,全心全力的幫助他們。現在這個時代,科學工具好,我們利用衛星電視、網路、光碟遠程教學,雖然不在面前,成就是一樣的。在現前這個時節,如果志同道合的多,有一個大的環境很好,沒有這麼多志同道合的,很小的小茅蓬就好,省心省事。只要有網路,就能夠利益無量的眾生。在從前不一樣,從前確確實實自利容易,利他困難,利他要大福報。今天利他的福報,佛菩薩不來決定不行。為什麼?魔王的福報太大了,我們沒有辦法跟他相比,他的勢力太強了。信徒裡面也有知道的,知道也脫不了他的範圍,他的影響力太大了。所以我們自己要知道,自己要真正修福,一代、二代、三代。你看看達摩祖師到中國,緣不成熟,祖師在中國住了一輩子傳一個人,慧可,慧可也傳一個人,一生也只傳一個人,僧璨,傳到弘忍,五代都是單傳,到第六代惠能大師,緣成熟了,才真正影響到全國,緣足了。今天佛法衰了,佛法再興起來,肯定會興的,要多久?至少三代,也可能到五、六代,才能夠再興旺起來。為什麼這麼說?眾生造的惡業太重了,佛菩薩不會來;眾生福報現前,佛菩薩就來了。今天的佛法,聞到佛法的人、覺悟的人、依教奉行的人不是沒有,很多,他們真幹,我們看到歡喜。他們真的覺悟了,真有慈悲心,他會教下一代,下一代再會教下一代。成熟絕對不是在我們這一代,也不是在下一代,沒那麼快。我們今天盡量叫播種,種子播下去了,生根、發芽、茁壯、開花、結果。不是在我們後面的兩代,三代以後。

      「法藏菩薩所住是真實慧」,住真實慧,「行清淨行」,真實慧的行才是清淨行,不是真實慧哪來的清淨行,「故能遠離一切虛妄」,不會被一切虛妄所欺騙,不會被一切虛妄所干擾。而且怎麼樣?影響這些虛妄,做出好榜樣來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佛氏門中,不捨一人。虛妄是怎麼來的?迷失了自性,有知識沒有智慧。我們教學當中常常提示的,他們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所以他多諸巧見,似是而非的這些言論也很能動人,但是他沒有離開虛偽,是虛偽做了主宰,他才造罪業。他造罪業不是不知道,他也不是不知道因果,只是深沉的迷在現前名聞利養當中,他不能自拔。他知道淨土,希望佛菩薩保佑他,他將來能生極樂世界,行嗎?因果顛倒了。西方極樂世界種子有,那就像李老師講的,他還得要經無量劫輪迴受苦,到什麼時候他才能得救?真實慧做主他就得救;虛妄做主,他永久都在搞輪迴,虛情假意,我們今天講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些東西做主他就不行了,念佛也不能往生。

      從前李老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也只不過三、五個,萬分之三、五!什麼原因?用虛妄心,不能夠遠離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我常講的,講了幾十年,這十六個字。你心裡還有這些東西,它障礙你往生,它破壞你念佛功德。古人講得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用這個話來解釋,大家就明白了。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這十六個字決定要徹底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起心動念確確實實是想著這個娑婆世界六道裡面苦難的眾生,別想自己。名聞利養絲毫都不沾染,生活隨緣,隨緣什麼都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五欲六塵的享受適可而止,決定沒有貪戀,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地方可以遮避風雨足矣!前面這三條能做到,貪瞋痴慢就淡薄、淡化了,雖不能斷,確實降溫,對於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就大有幫助,不再造孽了。對一切人都尊敬,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好人是阿彌陀佛,壞人也是阿彌陀佛,幫助我的人是阿彌陀佛,破壞我的人還是阿彌陀佛,「生平等心,成喜悅相」,把這種分別執著打掉。我們在這個世間時間不長,何必要計較?別人爭,我們讓,成全他也成全自己,成全自己的德行,成全他的欲望,好事,不是壞事。你真正想通了,真正看明白了,自己得大自在!

      虛妄能夠遠離,然後才能夠植眾德本。所以底下的經文,「依真諦門,植眾德本」,你看,修善、積功、累德要依真諦,依虛妄不行!先解釋什麼叫諦,「諦者,真實不虛之義」,你看跟虛妄恰恰相反,虛妄的反面就是真實。《無量壽經》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那是真心,真實智慧,真實之利,就是利益,這三種真實都是依真諦門才能成就,依真實不虛。「世間與出世間之道理,決定不虛妄者,名為諦」,所以諦,也就是世俗人常講的真理,這個道理決定不是虛妄的,這叫諦。

      「《二諦義上》云:諦是實義。有於凡實」,有是真諦,空也是真諦。有是什麼?凡夫認為是真實的;空呢?聖人認為是真實的。有是世間的真諦、真理,空是出世間的真理,「是二皆實」,這兩種都是真實。這個意思是說,「凡俗以有為實,聖智以空為實。故有與空皆是實,故立二諦。順凡俗迷情之法,曰俗諦,或世諦」,這就是如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聖智所見涅槃寂靜真實之理,名真諦,或勝義諦、第一義諦」。凡夫的真諦並不是真的,好像是真的,諸佛菩薩講的真諦那是真正真實,那不是相似的,純真無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因為凡夫他在迷,迷失了自性;也就是說,諸法實相他完全看錯了,他把這些幻相當真,你講真的他反而不能接受,你講假的他都能接受。這就是為什麼用虛妄心,這些魔王、修羅、羅剎能迷惑眾生,道理就在此地,他們所說的東西能夠迎合眾生知見,佛菩薩所說的眾生不能接受。佛菩薩說萬法皆空,他不能接受,萬法就在面前,你怎麼能說它空的?要把這個空的道理講清楚、講明白,你說多費事,真不容易!縱然他聽清楚、聽明白了,在現實環境裡面,佛法講的這個空理他用不上,情執放不下。佛法他感覺到是不錯,很好,太遙遠了,我摸不到邊際;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好,我現前這個世界是現實的環境,它就在我面前,我不能把它放下,極樂世界只是聽到,沒見到,佛雖然是說的真實話,我還是有疑惑,這是人之常情。

      現代環境稍微有點好轉,那就是科學家給佛法做了證明。現在人相信科學,科學拿證據來,科學家確確實實可以把研究的證據拿出來。科學家發現的微塵,就是物質的基礎,最小的物質現象,不容易!我們在前面學過,在我們的經本三百三十八面,黃念祖老居士引用科學家所說的微塵,你們看經本倒數第六行第三個字,「微塵者」,這是什麼東西?它是組成物質小而又小的粒子。以前科學家知道的,電子是最小的,一個原子當中是原子核,原子核外面有幾個電子繞著它轉的,很像太陽系。那現在又發現了,發現比電子還小的物質叫夸克,夸克科學家不敢說它就是最小的,他不敢講。一九八0年以後,量子出現了,就是科學家發現的微中子,它多大?跟電子去比,它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換句話說,一百億個微中子就是量子,才構成一個電子,一個電子裡頭有一百億個量子。這些最小的物質彌漫在太空,太空像個大海,這些東西像水一樣在大海裡頭流動,這科學家發現的。對佛在經裡面講的這些現象叫不謀而合,佛法對於物質的本質就是這種講法,現在科學證明,證明這是真相。

      可是怎麼樣,我們凡夫服不服它?還是不服,我還是把眼前樣樣都當真的,色聲香味觸法,佛說萬法皆空,他說這個東西都有。所以從俗諦上說有,從真諦裡面講空,它不存在。為什麼不存在?也不好懂,明明存在,你怎麼說它不存在?現在這個話科學家懂了,聽懂了。像《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話普朗克懂得,他聽了會很歡喜,量子科學家他們懂得,他們聽了之後會舉手贊成,這是事實真相。你說這個經有沒有用處?有大用處!什麼用處?幫助你徹底放下,幫助你明心見性,證得成佛成菩薩的果報,用處可大!世俗間的有,出不了六道輪迴,世諦;真諦能夠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能夠幫助你成佛作祖,管用,不是不管用。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