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505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0五集)  2011/7/2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三十面,從第二行看起:

      『無極之勝道』。這一句經文,念老給我們註解,勝,無極之勝道,「勝」是殊勝的意思。「無極,《會疏》曰:凡夫生彼,速升果地,故云無極。《魏譯》作無窮極。《淨影疏》曰:昇道無極,彰其所得,得道深廣,故無窮極。」無極之勝道,殊勝。《會疏》裡說,凡夫是沒有斷煩惱的,也就是說見思煩惱都沒斷,他憑藉自己善根福德因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立刻就成為阿惟越致菩薩,這是速升果地。阿惟越致是證得三種不退轉的菩薩,阿惟越致是不退轉,所謂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個地位最低的是《華嚴經》上講的圓教初住,別教則是初地。這是速升果地,稱它為無極。《魏譯》作無窮極,意思都是一樣的。「《淨影疏》曰:昇道無極,彰其所得」,彰是顯明他往生到極樂世界所得到的果報,「得道深廣,故無窮極」。

      我們看底下,「《會疏》以凡夫速登果位,究極方便,不可窮極,稱為無極」。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智慧、神通、道力都與法身菩薩相等,或者我們說相似。而且他能得其用,也就是他這個作用就是能與十方諸佛國土裡面有緣的眾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眾生有感,他像法身菩薩一樣,就能夠現身說法,幫助他們,成就他們,這真正是無極之勝道。「《淨影疏》則以果位之德深廣難思,故云無極。至於《嘉祥疏》則云:去者既多,故云無窮極。則以往生之人無量為無極。」這三個註解合起來看,「真顯無極」,「蓋往生之人,眾多無極;得果之速,方便無極;果地勝德」,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深廣無極」,這三種無極。「可見彌陀恩德,究竟無極」,這個來解釋無極之勝道,說得很圓滿,面面都顧到了。

      往生的人多,因為阿彌陀佛他所感的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我們在小本看到六方佛讚,在這個本子、在《觀經》都看到十方佛讚。諸佛是如何讚歎阿彌陀佛?我們能夠體會到,一定就像本師釋迦牟尼佛如此的讚歎。世尊當年在世,為一切有緣眾生講經說法,一般經只說一遍,沒有重複講第二遍。但是《無量壽經》有證據顯示世尊在世多次宣講,這就是非常特殊,這是對於彌陀如來無比殊勝的讚歎。讚歎的用意、目的何在?無非是希望一切眾生能夠聽到、能夠見到、能夠接觸到,都能發願求生淨土,速證菩提。這個願望可以說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的願望,希望一切眾生早一天離苦得樂,早一天證得無上菩提。於是我們深深體會到,諸佛如來對眾生的恩德真正是究竟無極。

      諸佛如來確實有方便法,這個方便法就是阿彌陀佛做出來的,建立極樂世界,接引法界有情眾生,我們或者說有緣眾生。這個緣非常簡單,只要你能信、你能解、你能行,他就來接引。而行太簡單了,就這一句佛號,執持名號。八萬四千法門都破執著,這個法門不破執著,只是把執著換成名號就成功。執著沒放下,不能出六道輪迴,到極樂世界也一樣,我們執著名號,生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只有人天,同居土只有人天,沒有三惡道,沒有修羅、羅剎,沒有。彌陀用這個方法,才能把六道苦難眾生,業障極重的眾生,能讓他一生成就,這個不可思議!一般法門都必須要靠自力成就,這個法門靠他力,自己只是信願行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一般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你相信,只要你能夠理解,你真肯念佛,就成功了。

      可是底下這一句,『易往而無人』,極樂世界真是非常容易去的,怎麼會無人?我們看《淨影疏》裡說的,「修因即去,名為易往」,真信真願,老實念佛,他就往生,這易往。可是,「無人修因,往生者尟,故曰無人」,尟是少,往生的人少。為什麼少?沒人修。讓我們想起,這個法門,淨宗法門確確實實是佛所說的難信之法,大家不肯相信,真難信!我們自己就有這個經驗。六十年前,方東美先生把佛經哲學介紹給我,我們歡喜接受是哲學,佛經哲學。如果是講念佛往生,我們不能接受,不但我不會接受,方東美先生他也不接受,真難信!接受的人真不多。愛好佛學經論的理論,人可不少,這些高等知識分子接觸到真歡喜,但是你勸他往生,你勸他老實念佛,這個做不到。

      我跟李老師學教十年,對淨土不排斥,淨土的經論也讀,印光大師《文鈔》也看過,也很佩服,也讚歎,總不能夠像《華嚴》、《法華》那樣令人生歡喜心。實在講,淨土經裡面它太奧妙,它的敘說太簡單,字字句句雖然有無量義,絕不是一般人所能夠發現的,於是易往而無人。我跟同學們說過多次,我對於淨土生信心是要感謝李老師,李老師多次的勸我,這個因,種下這個因。在華嚴、法華、楞嚴會上看到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往生淨土,殊勝無比的因緣,這才感動,啟發對淨宗的信心。也學這個經教了,慢慢也講幾遍,像《無量壽經》前後就講了十遍,從大經裡面省悟過來了。文殊、普賢菩薩,教內外的學者沒有不尊重的,沒有不仰慕的,沒有不佩服的,他們怎麼成就的?在《華嚴經》末後統統都是發願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我們看到了,這才死心塌地,不但不懷疑,要效法。讀《彌陀經要解》,知道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是念佛成就的,如果不是蕅益大師提醒我們,我們天天讀《彌陀經》沒發現。他這一提醒,我們一看,真的不是假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

      這底下,「又《嘉祥疏》曰:只修十念成就,即得往生」,這容易。這平常講修行,自己工作繁忙,早晨起來,早課十念,晚課十念,時間不多,只要你一生一堂課都不缺,符合淨宗的條件。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他符合這個條件。養成一個習慣,到時候佛號自然提起來,真信切願,臨命終時也能往生。又如像第十八願,一生從來沒有接觸過佛法,臨命終時遇到有善友勸他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他那個時候果然相信,果然明白了,也發這個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個多容易!這種往生的人真有。可是祖師大德常常提醒我們不可以僥倖,那是什麼?他這一生沒遇到緣,為什麼臨終一勸他,他就相信?過去生中的善根。由此可知,往昔他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緣很厚,這一生沒有遇到這個法緣,臨終才遇到。我們親眼見到,當年在美國,華府佛教會,在馬里蘭州,幫助周廣大先生臨終助念。周廣大先生人非常老實,在美國開個麵包店,臨終的時候,他又沒有宗教信仰,醫生放棄醫療,他是癌症,家人慌張,所謂是病急亂投醫,找到這個佛教會,那時候佛教會剛剛成立沒多久,來找我們。我們幾個同學去看,確實很難恢復健康了,所以就勸他,跟他講極樂世界的好處,他聽了很歡喜,沒有反對。勸他念佛往生,他就吩咐他家裡人,不要再給他找什麼醫藥、找方子,不需要,全家人念佛送他往生。這個難得,三天他就走了。這是我們看到的,臨終一念十念得生。

      「而行者希,故云易往而無人」。前面《嘉祥疏》裡頭說「往生者多」,「今言希少,似相矛盾,而實無違」,看起來好像是不一樣,實際上沒有違背。為什麼?你要從遍法界虛空界來看,往生極樂世界人真多,沒有法子計算。如果從地球上人來說,往生的人真少,真不多。所以,真正「信願往生之人,仍屬希有,故云無人」。由此可知,這兩位大師,一個是就遍法界來說,一個是就地球上,我們地球上人念佛往生少,從虛空法界那往生的人太多太多!

      『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首句」,其國、彼國都是指西方極樂世界,不逆不違,「於各輩諸往生者」,這是講三輩九品,「皆不逆不違」。不逆不違是說什麼?我們換句話說,大家就懂了,老實、聽話、真幹,這個大家就好懂了。不逆就是老實、聽話、真幹,不違也是,不是這樣的人很難生極樂世界。佛教傳到中國,在中國這些年,將近兩千年了,大乘八個宗派,真正成就的,要算淨宗最殊勝。這兩千年來,真正念佛,真正往生,我們最保守的估計,決定超過十萬人,往生就成佛!諸位要記住,中國有十萬人成佛,這個福報多大,無與倫比。其他宗派統統加起來,成就起來,我們最保守的估計是三千人以上。因為那是靠自力修行成就的,真的是斷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肯定是斷掉的。有少數連起心動念也放下,那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真不少!

      從這個地方我們學佛的同學就建立信心,我們說祖上有德,我們的前輩有傳統文化孝悌仁義的根基,我們有這個根本。所以中國這塊地方,今天雖然遭難,雖然有災有難,絕對不會滅亡。我們把中國傳統文化疏忽了一百多年,在今天災難現前的時候,很多人已經覺悟了,政府也重視了,這是好事情。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地區、這個國家、這個族群將來會有美好的前途。真正學佛,對於這個說法更是信心堅定,絕不懷疑。祖宗有德,而且這個德非常深厚。傳統教誨總一萬多年,佛教的教誨也有兩千年。所以,不逆不違也可以形容我們中國人民,中國人民老實、聽話、真幹,這個很多。不老實、不聽話、不真幹的,也不過就是最近這一個世紀而已。滿清亡國之後到現在一百年,這一個世紀,不老實的人逐漸逐漸多了,不聽話的多了,不真幹的人多了。覺悟了,我們就回頭。李老師當年在世常常告訴我,他說他老人家一生想學老實,學不像。告訴我,老實難,真難。老實跟真幹、聽話是連起來的,老實人肯定聽話,你叫他怎麼做,他就死心塌地真去幹,往往真成就的全是這些人,所以老實可貴。印祖教給我們,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句話他這一生不知道說了多少句,常常用它來勸人。

      「至於次句」,就是「自然所牽隨」這一句,古有兩種講法,第一個是「淨影曰:其國不逆,彰前易往」。其國是指極樂世界的往生的這些人,三輩九品全是老實人,不逆就是老實,不叛逆、不違背。不叛逆佛菩薩教誨,不違背祖宗的教誨,世世代代都遵守。這種風氣我們在日本鄉村還能看見,日本人很保守,在中國春秋戰國時候我們傳統文化傳到日本,一直到現在還保留著,特別是在農村,我們看了很感動、很佩服。「自然所牽,彰前無人」,顯示前面講的易往而無人,顯示這一句。「娑婆眾生,久習蓋纏」,蓋是講五蓋,纏是說煩惱,煩惱纏縛著,五蓋也就是五陰,色受想行識。久習就是很久、長久的時間養成這種習慣,煩惱習氣,裡面貪瞋痴慢疑,外面,就是情緒,是怨恨惱怒煩,造作的是殺盜淫妄酒,搞這些東西,這些東西造業。「自然為之牽縛不去」,這些東西,罪孽障礙著你,自自然然障礙你,你不會去修淨土,你不能往生,「故彼無人」。

      下面這是念老給我們解釋。「疏謂極樂於諸往生者,毫無違逆」,極樂是十法界一切眾生的故鄉,想去就去,怎麼會有違逆?「故前云易往」,一切諸佛剎土六道眾生,我們也不例外,想去就去,易往。「但娑婆之人,久在煩惱蓋覆纏縛之中,自然受其牽縛,不生厭離,焉能往生,故云無人」。這就是自然為之牽縛不去,故彼無人。我們娑婆世界確實很容易去,但他不想去,那我們就要在這個地方著眼,留意,他不想去,為什麼不想去?對西方極樂世界生疏,陌生,對阿彌陀佛不認識。由此可知,廣為介紹就非常重要,我們能把極樂世界、把阿彌陀佛詳盡跟大家介紹,有理有事,他聽了之後他不能不信,這就容易了。這樁事情得要我們後人來做,我們怎樣能把別人說服?條件很簡單,先把自己說服,你就能說服別人。我自己要不是真信,我怎麼能叫別人相信?我自己還要有懷疑,別人怎麼能不懷疑?這就是世尊在經上常講的,要想度別人,得先度自己。自己沒得度,你怎麼能度人?這是一定的道理。

      世尊告訴我們,末法還有九千年,這九千年當中往下去,我們已經很清楚能看到,佛法衰了,真衰了,各宗各派都沒有人了。而且,除淨宗之外都要斷煩惱,這煩惱怎麼能斷?誰肯斷?什麼人能夠放下貪財、貪名、貪色,你去勸人,誰能放下?我們想想,不可能!真正是佛所說的,末法淨土成就。佛在《大集經》上告訴我們,佛滅度之後,正法時期,正法一千年,第一個一千年,戒律成就;像法一千年,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一萬年,這一萬年當中,佛說了,淨土成就。淨土是大道,無極之大道。那要沒有好的本子,怎麼能叫人相信?這是華夏這個地區眾生有感,菩薩有應,出現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會集《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佛多次宣講,翻譯的本子很多,他來整理。在五種不同翻譯本子,用這個原本整理出一個會集本,我們一般講集大成。這就是做為介紹西方依正莊嚴的一個定本,文字通暢,容易懂。跟所有原譯本也好,會集本也好,節校本也好,現在一共是九種本子,你擺在面前,我相信這個本子是最令人歡喜讀的本子。這是第一個,經整理出來了,讀這一本,五種原譯本全讀到,五種本子的精要、精華全在這裡頭,一句也沒有漏掉,這個真難得!

      第二個,這都是感,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出現一個黃念祖老居士,夏蓮居的傳人,也給我們會集一個註解。老師會集經,經有五種,他給我們會集註解,多少種?一百九十三種,目錄在後頭。一百九十三種經論、註疏,古大德的著述,用這個東西來解釋經文。古人有這種方法,叫集解,集解就是不是自己一個人做的,會合許許多多人的解釋。我們看這個,你看篇篇都是引用很多資料,集解,真難得,把這經文裡頭字字句句講透了。這個本子,我們相信、我們肯定,不懷疑,它是末法最後九千年一切眾生得度往生成佛的因緣。我們學佛有這一本夠了,功力應當在這一本,死心塌地,把全部的精神、力量都用在這一本上。這一本參透了,回過頭來看一切大經,你就得大自在,為什麼?智慧開了。無論去讀什麼樣的經論,肯定沒有障礙,你弘宗弘教都有能力。所謂是一經通一切經通,你功夫就用在這一部經上,這一部經搞通了,全通了。這是個捷徑,最快速的方法。時間至少十年。

      中國古人做學問,「學記」裡頭有,「七年小成,九年大成」,那是世間法。可是這裡頭還有個重要的訣竅,不能不告訴大家,那就是根,儒釋道的三個根,如果學佛,四個根。這四個根要是疏忽,你不在這上真正用功,十年恐怕不能成就。像我們蓋房子一樣,根是地基,基礎!這個基礎需要多少時間?一年就行了,你根就紮穩。你在第一年當中,你去落實《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要把它做到。這不是念的,不是背的,也不是講的,這是要做到,老老實實做到,踏踏實實的做到。你把這個做到,你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用什麼感?就這四樣東西感,諸佛菩薩跟你就有應。你沒有這個根,你發這個願,很好,菩薩看了也歡喜,為什麼?你做不到;換句話說,你跟諸佛菩薩起不了感應的作用。你有這個基礎,你發這個心,諸佛菩薩點點頭,你有能力做到,他就加持你。你沒有這個能力,加不上,加了沒有用處。這是諸位同學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你可不能不知道的。

      根之根就是《弟子規》,千萬不能疏忽。別人做不做,那是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在這一生當中想成就,那就非做不可;你不去做,你不想成就,那就是此地講的易往而無人。《弟子規》先聽,蔡禮旭有細講,好像是四十個小時,是不是四十個小時?聽個兩遍就夠了,要把它落實。再落實《感應篇》,最後落實《十善業》,有這個基礎,《沙彌律儀》非常容易。所以這四門功課一年就成功了。如果你真想將大乘佛法復興這個使命放在你自己肩膀上,還有一個鑰匙你必須要拿到,文言文,這是工具。因為經典、註疏都是文言文寫的,你對文言文沒有修養,這個文字有障礙。所以文言文至少也得學學。從前李老師教給我們,文言文怎麼學?背書。老師那時候教給我們,你能夠背,熟背五十篇古文,你能夠講解、能夠背誦,你就有能力閱讀文言文,你看文言文就沒有問題;能夠熟讀一百篇,能夠背誦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熟讀五十篇,一個星期讀一篇,一年就圓滿。要一百篇的話得兩年,兩年時間可以完成,你不但能看文言文,你能也寫的一手好文言文。這屬於工具,你沒有這個工具,你不具備這個條件。

      古時候,這些東西都是兒童時代就完成。所以我們看民國初年小學生的作文,我看到我們這裡有印出來,大家可以看看,這不完全。過去,早年我留了有十幾本,常常搬家都丟掉了,只剩下兩本,我將兩本現在印成一小冊子,很可惜。但是這是給大家看看,看看你就曉得,民國初年小學生國文的程度,你能看到。確實現在大學文學院的學生寫不出來,我們常感慨的說國文一落千丈,你看到這個你就曉得,這個話不是假話。為什麼?中國古時候,從小就教小孩背這些典籍,從四、五歲開始就教他背,他背到十歲的時候,根基就很厚很厚,十一、二歲寫的文章就非常可觀。現在這種學習我們都疏忽了,每個人都可以學習,都把這個學習疏忽了,沒有留意到,成年之後困難就多了。但是過去李老師說過的,三十歲以前還行,肯下功夫的話都能成就。古時候蘇東坡的父親蘇老泉,二十多歲才真正發憤讀書,他也成為唐宋八大家,也是其中之一。蘇老泉好像二十七歲真正發憤讀書,所以這也給我們做了個好榜樣。他的兩個兒子,唐宋八大家他們父子就佔三個。問題沒有別的,就經上講的,勇猛精進,真幹!

      在佛法來講,一切眾生智慧、德能、相好都是相同的,沒有差別。只是我們被煩惱習氣障礙住,所以顯得有差別,實際上沒差別。人人皆是佛,人人皆是聖賢,只要我們回頭,不被煩惱所牽連,我們就成就了。煩惱這個東西來障礙,久習蓋纏,自然被它牽著走了。違背自性,這都去搞六道輪迴去了。久在,你看這個話念老說得好,總結,「娑婆之人久在煩惱蓋覆纏縛之中,自然受其牽縛,不生厭離」。這句話說得很傷心,不曉得厭倦,不知道把它放下,離是放下,「焉能往生」。總以為極樂世界是理想,不是事實,對它生不起信心,所以沒有求往生的這個念頭,「故云無人」。

      第二,「另者,法住師云:言自然所牽者,因圓果熟,不假功用自然招致故。嘉祥云:修因竅招果,則為此果所牽也」。他們兩個講法意思很接近。竅是什麼?「常云竅要、竅妙、竅門、訣竅」,竅有這麼多意思在裡頭,「隱寓精要、巧妙、洽當、關鍵等義」。念老這一解釋,我們就明白了,意思就清楚了,「故用以加強修因招果之語氣」。這兩位法師宗旨相同,都是說「修因得果,自然可以往生也」。以上所說的雖然不一樣,「但皆能順經意」,都能夠解釋這個經意,都講得通。修因得果,你修什麼樣的因,你就得什麼樣的果。如果你是修世間世法的因,你得的是世間果,修善因得善果,修惡因得惡報,肯定的。如果你專修淨土,哪有不能往生的!淨土,我們今天難得,這是無比稀有的緣分,我們得到這麼一個好的會集本,得到這麼好的一個集解。我們讀了之後,會對淨土生起信心,理上能夠不懷疑,通達了,事上就會肯定有這些事情。又何況,現代這些科學家很多新的發現,跟佛經上所說的相應,能用科學來解決這些問題,來解釋,使我們深信不疑。

      淨宗的修學,就是如何對《無量壽經》、對西方依正莊嚴生起信心,這是頭等大事!深信之後,再勸你發願,這是第二等的大事。有頭等,第二等就不難,頭等大事要是有了障礙,願發不起來,當然你更不會去修行。真正發願,真正肯念佛,肯念佛的人真的把心換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這個人就決定得生,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為什麼?你所有的念頭全是妄念,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你的善念,三善道的果報;你的不善念頭,是三惡道的果報,出不去。那起這個念頭幹什麼?為什麼不起阿彌陀佛的念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你就往生淨土。你生到淨土,那可太稀有!只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成就,經上講的阿惟越致菩薩,等同法身菩薩,真正是稀有難逢。而且不難,易往,只要我們肯去就行了。所以認知是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從去年清明啟講這部經解,我們把這次這個活動稱之為演義,「大經解演義」。估計十月份可以圓滿,現在已經超過一千個小時,這是細說,目的是幫助我們建立信心,幫助我們生起求生的大願。用佛門的話來說,幫助有緣人快快作佛去,到極樂世界就作佛了,不是作別的。我們永遠脫離六道輪迴,永遠脫離十法界,這一生決定成就。

      接著下面兩句,『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捐者,棄除也。厭離心切,於世無求。心懷空寂,淨無垢染,猶如虛空,故云捐志若虛空。」解釋得也很好,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要於世無求、於人無爭,真放下了。對這個世間完全放下,為什麼?你往生沒有障礙。如果有一樁事情沒放下,那就是自然所牽連,對往生就產生障礙。世間最難放下的,第一個是情執,第二個應該是財富,第三個才是地位,名譽、地位,所謂是名利。把它講成兩個,就是情執跟名利,這是最大的障礙,世人很難擺脫的。這個東西牽連著你生生世世輪迴六道,你不是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怎麼肯放下?真有智慧的人,他不一樣,他看得很清楚。為什麼?看別人,回過頭來看自己。別人是一面鏡子,自己看自己看不見,你看這世間苦難的人。六道輪迴在哪裡?地獄、餓鬼在哪裡?就在眼前!我們眼前過的是什麼日子?我們看看芸芸眾生,起心動念是什麼?言語造作是什麼?《諸經佛說地獄集要》是我們從《大藏經》二十多種經論裡節錄出來的,看看這個書,再看看我們現實環境,就明白了。這個書幫助我們什麼?幫助我們厭離心切,幫助我們於世無求。心懷空寂,我們現在要心懷彌陀。淨無垢染,猶如虛空,要修清淨心,要修平等心,心裡只有彌陀,沒有別的。「故云捐志若虛空,亦即萬緣放下」,就這個意思。「道德者,正法名為道。得道而不失,謂為德」,心不失道,這叫德。「勤行求道德」,我們用什麼方法?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是勤行求道德。這個註子裡說,「亦即一念單提」,跟我講的話是一樣的。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是一念單提,只提阿彌陀佛,一心專念。

      『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世間無有真長生法,唯有往生,才得長生」,唯有往生得真長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先是有量之無量,最後通到無量之無量。什麼是有量之無量?四土前三土是有量之無量,後面常寂光是無量之無量,實報土直通常寂光,當中沒有障礙。實報土是無始無明習氣,無始無明習氣在實報土裡頭斷盡,常寂光就現前。一生成就,不是第二生,一生究竟圓滿,故云壽樂無有極。這個地方「經云」,我們念下去,「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於彼國中」,就是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見佛聞法,隨意修習,直至成佛,故云壽樂無有極」。這是真的,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為什麼不捨去眼前短暫的壽命?在這個世間非常非常短暫,但是取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是足夠足夠!

      我們對這個經教完全明白了,信心不逆,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我們修淨土需要多少時間?給諸位說,一年足夠了,真取淨土的話一年足夠,為什麼?你心裡沒雜念,心裡全是阿彌陀佛。古人常常用三年時間,那是把心裡面煩惱習氣慢慢淘汰掉。《彌陀經》上給我們說的更直截、更了當,多少時間?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就成就了。我們看到這個例子,宋朝瑩珂法師,他這個故事記載在《往生傳》裡頭,《淨土聖賢錄》裡頭都有,他只用三天時間。拼命念佛,不要命了,求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他真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慈悲,告訴他,真心,他不是妄心,告訴他:你壽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修行,十年之後我來接引你。他跟阿彌陀佛說: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想去,因為自己劣根性很重,也就是說煩惱習氣重,禁不起外面誘惑,我再有十年,不知道又做多少錯事,求阿彌陀佛慈悲,壽命不要了。佛就帶他走了,佛告訴他,三天之後來接引你,三天之後真走了。這說明《彌陀經》上若一日到若七日沒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我們這個身命留在世間,留在世間幹什麼?要勸人,勸大家修淨土。如果不為這個事情,留在這個世間毫無意義!佛門其他宗派,沒有人能修得成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初學佛的時候,心裡面仰慕的、愛好的,是《華嚴》、《法華》、《般若》、《楞嚴》這些大經大論,也蒐集不少好的版本。認識淨宗之後不幹了,為什麼?怕時間來不及。認識這個之後就一心求往生,佛菩薩要讓我多住幾年,我就知道不是幹別的事情,是讓我把這部經解多講,多勸人。這就是住世的意義,為什麼要住世。一天不講經,一天就不住世了。世尊當年在世,開悟之後,圓寂之前,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不講經。我們曉得,講經就是把正法宣揚,勸告大家,真正成就無上法門就是念佛求生淨土,一生圓滿成就。

      「彼土名為極樂、安樂、安養」,這個名詞都是講極樂世界,「彼佛名為無量壽、無量光,勝妙如是,理應欣求」。這個話說得多好!你看看它的名稱,極樂世界、安樂世界、安養世界,你想不想去?要不要去?應不應該去?我們追隨這個老師,老師的名號叫無量壽,無量壽是德,無量光是慧,智慧,他的道德、他的智慧無量。就佛法講,德相是無量壽,智慧光明這是用無量光來代表。世尊在《華嚴》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壽就是德相,智慧就是光,老師具足圓滿的光壽。所以下面說「理應欣求」,照理說我們應該要欣,就是歡喜,要求生,要求親近阿彌陀佛,要求往生淨土。

      「娑婆穢土,實應厭離」。我們現在居住這個世間,而我們生在現前這個世間,社會動亂,地球災難頻繁。有一個同學把最近幾個月全世界發生的這些災難,嚴重災難,列個表來給我看。都是報紙新聞、網路上報導的題目,內容沒有,單單是題目,我看到了,一個月比一個月多。他給我的這些資料是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七月才半個月,半個月已經差不多接近一百次,多可怕!這半個月來九十多次,將近一百次。三月份一個月大概四十次的樣子,五月份就超過五十次,六月份就多了,好像三、四、五三個月合起來一百七十多次。這個月,才上半個月,就九十多次,這半個月。我們看全球災難的報導,頻率月月在上升,災難也一次比一次嚴重,我們要不要離開?「娑婆穢土,實應厭離,何更貪著世間俗事,譊譊而憂無常。」「譊譊,喧也」,喧是大聲爭吵,天天吵吵鬧鬧的,這是形容。「此指爭競喧鬧之態」,每天都在明爭暗鬥,就這種心態。每個人心裡面有憂慮、有恐怖、有煩惱、有牽掛,患得患失,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樣的環境對真正修行人來說不是壞事,為什麼?給你最大的警惕,讓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逼著你不能不放下。環境逼著我們要放下萬緣,要一心念佛,果然能夠得生,這是好事,這不是壞事。

      「世人貪戀所有,咸欲常保」,這是世間人的心態,所擁有的都想長時期能保存、能保住,能不能保?不能。「而實無常」,幾個人能夠認識無常?果然認識無常,他就沒有憂慮,他就沒有恐怖,他心就安了。為什麼?事實真相明白了,萬法無常,沒有一法是常的。真常,哪個是真常?真正的真常是常寂光。說個實在話,極樂世界的四土,只有常寂光土是真常。我們這個世界也是的,釋迦如來的四土,常寂光土是真常,其他的三土,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全是無常。變化最大的是六道輪迴,凡聖同居土,變化最大,剎那剎那在變化。變化小的是方便有餘土,四聖法界有變化,變化小,聲聞、緣覺、菩薩、佛。實報莊嚴土沒有變化,它存在多久?《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三個阿僧祇劫。我們人的壽命,壽長的不過百歲,一百歲的人很少。這個我們在經典裡面學得很多,無始無明習氣斷盡,實報土就不見了。無始無明在實報土斷盡,時間需要三個阿僧祇劫,三個阿僧祇劫也真的叫無量壽。我們世間人祝福人家萬歲萬萬歲,萬歲萬萬歲跟三大阿僧祇劫去比,那就差太遠太遠了。所以他真的是無量壽。

      無始無明煩惱斷盡就入常寂光淨土,那就真的是無量壽。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前面講過,從有量的無量壽直接契入真的無量壽。這種機緣我們今天遇到,你說多幸運、多難得!只要我們好好的抓住,我們這一生就成就。現在我們得好好想想,回去想個三天三夜,你還是要留在娑婆世界,還是要到極樂世界?我們做個選擇。如果要選擇西方極樂世界,此地名聞利養、七情五欲、煩惱習氣統統放下,你就決定得到。念老這末後幾句話說得很有味道,「世人貪戀所有,咸欲常保,而實無常,故以為憂,但憂亦無濟也」,憂無濟於事。「於是引出此下」,就底下一品,「勸諭策進品之全文」,從這引出來的。「本品顯淨土妙德,勸導求生」,「壽樂無極」這個三十二品,介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說得好,它的目的是勸導我們發願求生淨土。下面一品「則示穢土惡苦,令知厭離」,給我們講我們現前這個世界真實的狀況,讓我們曉得應該要放下。下面: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前面有個引子。「上品顯極樂殊勝超絕,淨定安樂,令眾欣慕,發願求生。」前面這一品,三十二品「壽樂無極」,顯示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依是環境,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無比的殊勝超絕;正報,特別介紹老師,老師的智慧、老師的德相究竟圓滿,無量光明就是無量智慧,無量壽是無量的德相。這裡頭最重要的一個意思,我們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的相好光明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居住的環境跟佛一樣,學習的環境跟佛一樣,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環境清淨平等。大眾雖然從十方不同的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但是生到極樂世界都能夠和睦相處,統統都離開分別執著,人人心地清淨平等。所以稱它為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淨定安樂這四個字,形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在極樂世界處處你都能體會到,你能看到。勸我們發願求生。

      這一品經,「勸諭策進第三十三」,要說「娑婆穢惡」,要講我們這個世界的真實狀況。「眾生障重」,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業障太重,「三毒熾盛」,三毒是貪瞋痴。在我們現前的世界,這個社會,這個三要改成五,五毒!加上什麼?傲慢、懷疑。很麻煩,貪瞋痴慢疑熾盛。「因惑造業」,因為迷惑造業,造業就是殺盜淫妄,五戒裡頭還有個酒,殺盜淫妄酒,這造業,所以「苦報無盡」。我們現前所受的是花報,來生呢?來生是果報,果報是「沉溺苦海,痛不可言」。苦海是指什麼?指餓鬼、地獄、畜生。為什麼?貪心是鬼道的因,鬼最貪,貪的人都到鬼道去了;瞋恨是地獄因,地獄裡頭沒有一個不瞋恚;愚痴是畜生因。你心裡面充滿貪瞋痴慢疑,你到哪裡去?三惡道去了,三惡道是苦海,沉溺苦海,痛不可言。

      「故哀勸厭離」,這個哀是哀憐、哀憫,佛菩薩憐憫眾生,教化眾生、勸導眾生,應當要厭離,「誨諭眾生止惡行善,精進行道,求生安樂」。這是這品經的大意。佛陀在這裡教誨、曉諭,希望我們真正能夠止惡,止惡業,不要再造惡業;換句話說,一定要把戒持好,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在內心裡面,這是一切惡的因,就是貪瞋痴慢疑要放下,在情緒,要放下怨恨惱怒煩,那我們也就有淨定安樂的境界出現了。這三樣東西放下,我們的心才真正清淨,淨定安樂,身心安穩,自在快樂。這是佛在這裡教導我們,止惡是消極,積極的是行善。根本的善,儒釋道的三個根,非常具體,《弟子規》裡頭教給我們一百一十三樁事,《感應篇》裡面給我們講善因善果、惡因惡報,總共大概一百九十條,《十善業道》裡面為我們列出善行的綱領十條。我們真的能夠勇猛精進,努力行道,把這些東西落實,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變成我們的言行,那就真正在行道。

      精進行道,不但自利,同時利他,為什麼?你給社會大眾做出最好的榜樣,大眾會向你學習,會以你做典範。你能夠感化一家,感化你的親戚朋友,感化的你的鄰里鄉黨,感化一個地區,再擴大,會感化一個國家,感化全世界。那個功德無量無邊!都是從自己身心做起,才能夠收到真實的效果,絕不可以寄望於別人,那就錯了。佛菩薩是從自己心地做起,聖賢也是從心地開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