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535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三五集)  2011/8/1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八十五面,倒數第四行,從經文看起:

      【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

      這個四句是一小段,佛就果報再次的勸導我們。「《淨影疏》謂」,這個四句經文,「乃從燒起惡」。燒是果報,果報太苦了,在三途。在三途他不甘心、他不情願,報復的念頭非常強,所謂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他又造業了。「更相殺傷」,據望西大師的說法,「是則燒生殺生惡也」。下面念老有解釋,「惡人在獄火中」,這是講地獄裡面,他不覺悟,「痛極生瞋」,不但沒有後悔、沒有懺悔,他還生怨恨,怨恨到極處,地獄裡頭也有打鬥,「互相傷殺。是則燒中,重復造惡,結怨成仇」,所以叫怨家,『共其怨家』。這樁事情,最近北方有三位同修來看我,見了面,但是我不認識,沒有說話,他留了一封信給我,還留了兩片光碟。光碟我看了,跟這四句完全相應。光碟的內容是附體,附體的這個靈鬼是誰?中日戰爭的時候,兩方面的將軍。他還有一份文字檔給我,我還沒看。我沒有看到今天的經文,看到經文應該把文字檔要看一看。不知道將軍叫什麼名字,一邊是日本的,一邊是中國的,打仗死了,死得很慘。他告訴我們,現在兩方面還在打,現在在哪裡?在地獄。在地獄裡面還打仗,你說多可憐!

      這個事情我在前面曾經跟大家提過,可能,我相信這個事情不是假的。我們年歲小的時候,中日戰爭爆發,就是七七盧溝橋事變,那一年我十一歲,所以也記事了。十一到十九歲這個八年抗戰,八年我們居無定所,到處逃!到處逃天天在逃難,苦不堪言。所以常常作夢還在打仗,還在逃難,阿賴耶裡頭業識種子多強,我學佛了,出來講經了,大概前十年還會做這個夢,有的時候夢裡還夢到這個事情。最近這二、三十年沒有了,這個夢才沒有了,你看看戰爭結束二十年之內我們還會做這個夢。那些人在戰場上死了,打仗死了,死了他自己不知道死,他那個鬼魂還在打仗,沒完沒了,什麼時候覺悟?這兩個將軍算是不錯,覺悟了,找到佛門這些修行人求超度,說出他們現在的狀況,在地獄很苦,還生瞋恚心,還在做殺害的工作,互相殺傷。是則燒中,這個燒就是地獄中,在地獄裡頭還造惡業,結怨成仇,這個事情真的是沒完沒了,所以經上講怨家,「共其怨家」。

      我們看下面,「互相報債」,甲殺乙方,乙方又殺甲方,故云『更相殺傷』。惡業當中沒有比這個更重的,地獄裡面的果報沒有比這個更悽慘的,所以這兩個將軍終於覺悟了,希望和平,希望人間永遠沒有戰爭,求皈依、求超度,都想到極樂世界去。將軍很仁慈,先讓他的下屬往生,先讓士兵往生,他們最後往生,菩薩心腸!他不是先求自己得度,他自己明白了,他把這些道理去講給他的下屬,讓他們來聽經,讓他們來接受超度。我看到是這麼一個光碟,中日雙方,這個罪業造得很重很重!下面說,「從微至著」,微是小、很小的衝突,微不足道的衝突,「愈演愈烈」,演變成大的戰爭,大戰爭當中無故受害的眾生有多少?這個責任,發起戰爭的人他要負責。我們曾經看過唐太宗附體的這個光碟,這在歷史上評價很好的一個帝王,也墮地獄。為什麼?戰爭,打仗殺人太多。他做帝王愛人民,政治算是不錯,貞觀之治,只不過在地獄裡面罪受的少一點而已,還是要受果報。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帝王造地獄業也要受果報。帝王造地獄業不受果報,哪有這個道理!大規模殺傷的這個業報,確實只有那些人才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殺人有限,這個大規模的,幾十萬、幾百萬的人傷亡,這都是你一個念頭所造成的。如果這個念頭沒有果報,那因果定律就被推翻了。我們最近看到這些狀況,真有!不是假的。

      「故云從小微起,成大困劇。劇者,甚也,烈也,多也,增也」,有這麼多意思。「行惡不止」,罪上加罪,苦上加苦,那就「成大困,創重禍深」,所以經上說「成大困劇」。「又《魏譯》作久後大劇」,康僧鎧的譯本。「《淨影疏》曰:身受勞苦,苦增不息,名久大劇。」殺盜淫妄它不會單單只有一種,它有連帶的,這一連串上去就是極重的地獄罪業。你看他求超度,這個日本軍官說,他說還有很多婦女被他們殺掉的,這些婦女被殺之前他們都姦淫,然後把人殺掉,這罪多重!現在代替她們來求超度,他說她們太可憐了。當時殺人的時候不知道,墮到地獄裡後悔,後悔莫及。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痴欲所迫。厚己爭利。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這一段經文,「重明三毒惡因,反復誡誨」,誡是告誡,誨是教誨。但是世人怎麼樣?他偏偏愛這三樣東西,貪瞋痴,幾個人沒有貪心?幾個人沒有脾氣?貪瞋的根是愚痴,如果他有智慧,他就肯放下,不造這個業,不受這些果報,正因為愚痴。愚痴是什麼?迷,迷失了自性,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違背了性德。自性是什麼?自性是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什麼?五常是本善,五倫是本善,四維八德是本善;在佛陀教育裡面,三皈五戒十善是本善,六和六度是本善,普賢十願、彌陀四十八願是本善。佛法裡面所說的,比我們傳統教學講得更深、更廣、更透徹。但是這些東西,無論是佛法、是世法,現在人不學了,現在人不相信了。相信什麼?相信殺盜淫妄,相信貪瞋痴慢疑,相信這個。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有來世,不相信有報應。所以現在的人為所欲為,他沒有顧忌。

      沒有顧忌是不是沒有報應?報應就在現前,最近這幾年,大概就這二、三年,這個地球上發生的許許多多反常的現象,一般人稱為自然災害,太多太多了!幾乎每天都有好多起,上個月有一百七十多起,這個月我估計很有可能超過二百起,而且災難都非常嚴重。我們學佛人看到這個事情,怎麼個看法?是上天提出了警告,大災難之前的預告,希望你趕快回頭,一口氣沒斷回頭都來得及,一口氣斷了,回頭來不及了。真正懺悔,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前面說過,起心動念是倫理道德、是五戒十善,這個心念是端正的。學佛的同學千萬不要疏忽《弟子規》、《感應篇》,認為這是小東西,這個不足以為道的,你就錯了,那你就把你自己害慘了,你這一生無論怎麼用功、怎麼精進,因為你沒有根。就好像我們培養一個植物,這植物沒有根,你天天給它加肥料、天天給它澆水,還是長不出來,不會開花、不會結果,為什麼?它沒有根。你勤苦一輩子,到後來得不到結果,你還是不知道你錯在哪裡。

      我們細心去體會、去觀察,為什麼古時候的人,無論在家出家修行都有成就?而且成就卓著,一般五年就有非常可觀的成績。現在人沒有,學三十年、學四十年,還是愚痴蒙昧。經聽了不少,也學了不少,甚至於自己也上台講,講得天花亂墜,也寫書,著作等身。但是煩惱習氣沒斷,聽他的言論還是怨天尤人,佛菩薩對不起他,老天對不起他,自以為是,自以為很精進,煩惱習氣與時增長,它沒有減退,它增長,欲望沒放下。這是我們要深深去反省、去檢點的,我們到底錯在什麼地方?錯在我們學習的觀念錯了,路走錯了,沒走上正道。研究經教的走上學術,搞佛學,就是說有研究,有解沒有行,古大德所謂有解無行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菩薩教導我們,祖師大德教我們,解行要相應,你才真正能契入,你學的東西真正明白了。

      解悟,我們聽得多、讀得多是解悟。解悟是什麼?是別人悟的境界提出來跟我們分享,我們明白了,生歡喜心。可是畢竟是別人的,不是我的,我不得受用。如果我能把所知道的都落實,變成我的生活,變成我的工作,變成我處事待人接物的原則,久久豁然開悟了。那個悟是什麼?悟就是你解的東西真明白了。現在聽不是真明白,所以一知半解。真明白了是你契入境界,到入境界那個時候生大歡喜心,所謂豁然開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自己契入如來境界。這個時候是真明白了,是自己親證的境界,親證的境界跟自己所熟悉的境界完全相應了,叫歡喜。過去對西方極樂世界,這經念得很熟,念個幾十遍、幾百遍,那極樂世界你講起來如數家珍,你沒去過。到哪一天真到極樂世界了,那叫親證,你沒到極樂世界,這是聽說,道聽塗說,兩個味道不一樣!所以信解後頭要有行、要有證。那我們這一代學佛止於信解,真相信、真理解,後頭沒有行,行沒有,證當然就沒有,證是入境界,是真明白了。我們沒有把學的東西做到,應該要把它做到,為什麼?全是自己性德。祖師大德跟我們分享的是他的修德,佛菩薩為我們開示的是性德,他見性了,他的言悟、他的示現是從性德自然的流露,當然不一樣。

      我們今天不如別人的地方,別人幸運,他生在中國。這個中國是佛經上講的中國,中道之國,佛法盛行這個地區就叫中國,這個意思要知道,不是地球上的中國,佛經上的中國它是泛指這個地區佛法非常興旺,修行的人很多,這叫中國。中國反面就是邊地,邊地就是沒有佛教的地方,佛教很衰的地方叫邊地。佛法還特別指大乘,小乘都不行,在大乘心目當中小乘都是邊地,他沒有入中道,偏在一邊,小乘偏真,凡夫偏俗,菩薩是真俗是一不是二,這叫中道。所以學了他真有受用,真的法喜,法喜裡頭充滿智慧福德;法喜裡頭沒有智慧、沒有福德,那法喜是假的,時間短暫,不能持久,法喜裡頭有智慧、有福德。我們皈依佛二足尊,足就是滿足,二就是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德,這兩樣都圓滿。我們學佛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求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德。所以佛對這樁事情慈悲到極處,不厭反覆來教誨我們。

      『皆由貪著財色』,「多求無厭足為貪,貪心牢固曰著」,貪著財色。「《寶積經》云: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煩惱的根是邪念,邪念是錯誤的觀念,把事實真相看錯了、想錯了。好在現代西方有一些科學家,我覺得他們已經醒過來了,有許多都在探索意念這個問題,過去對這個問題他不理會,專門在物質上去研究,所以叫物理學家。我們相信也是的,物理學家研究到現在似乎感覺到物理不能解決問題,發現意識的能量非常之大,發現物質是意念形成的,所以意念能改變物質,這是新發現。這個發現,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在大乘經上就講得很詳細、很透徹了。可是今天被一般人看作是宗教,認為是迷信,不接觸它。現在科學研究的結論居然跟佛經上講的相同,所以大乘佛法的身價提升了,這是一樁好事情,擺在我們現前這些現象一定要有能力解決,這是佛法講的離苦得樂。

      佛用什麼方法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個要記住,要細心去體會,佛用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沒有一天把教學疏忽,似乎好像分秒必爭,不願意時間空過,經上從來沒有說哪一天釋迦牟尼佛放假,這一天不上課了,沒有,找不到。佛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講經教學沒有休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用的是肉身,肉身在一切身裡面是最不好的身,它需要飲食,它需要睡眠,飲食跟睡眠統統都有副作用,這個副作用最明顯的就是你慢慢會變衰老,會有病死這些禍患,你無法避免。西方極樂的身,人身,它不是肉身,它是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不是我們現在泥土,法性身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永遠不衰、不變、不老,沒有生死,這身好!

      阿彌陀佛是這個身,所有往生的人全是同樣的身,跟阿彌陀佛一樣的身,所以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換句話說,聽經教學,你生到極樂世界那一天,一直到你成佛,你天天都在學。我們這邊學了要休息,他學了不休息。不但在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修學沒有休息,極樂世界是一片光明沒有晝夜。這個實際上的狀況我們了解,為什麼那個地方成就容易,一生決定證得無上菩提?修學環境好,老師是阿彌陀佛,彌陀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這就是好老師裡面的第一好老師。我們能跟這個老師學習,這是多幸運、多難得!這個機會我們今天遇到,我們如果把它放棄掉,那我問問你,你罪過大不大?一切菩薩想求求不到,你碰到了,不肯學,疏忽了,這是罪過。往生極樂世界並不困難,他所講的條件我們統統可以做到,那為什麼不肯做?

      賢首國師、清涼大師都是明心見性的人,我們讀過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這個裡面給我們提出四個重要的條件,四德,是我們修行證果決定不能缺少的。第一個是「隨緣妙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功德就是妙用。現在一般社會的人隨緣,隨緣他造業,隨緣他在造地獄業,那就不妙了。他將來受的是什麼?三惡道。所以佛菩薩教給我們,隨緣要妙用,妙用是什麼?不造業,隨緣不造業。不但不造惡業,連善業都不造,為什麼?善業生三善道,跟極樂世界不相應,這就不妙了。造要造,善惡二邊都不沾,也就是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什麼?這叫淨業。淨業的果報,六道裡頭沒有,果報在哪裡?果報在極樂世界。你的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我做一切善事,斷惡修善,為什麼?統統為了到極樂世界。我做的這些好事,斷惡修善的這種功德,迴向到極樂世界,提升自己的品位,這叫淨業。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我今天斷惡,我今天修善,是為阿彌陀佛,遵守阿彌陀佛的教誨,這是修行。修什麼?修自己的清淨心,修自己的平等心。如果不跟人接觸,不跟外界接觸,你的清淨平等到哪裡修?跟一切有情眾生修,那是最高明的。為什麼?環境複雜,你在這裡頭真的把好惡的心修掉,你平等心待人,不是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那不行,這個東西是煩惱習氣,要把它斷掉。斷掉,你就要常常接觸,接觸裡慢慢磨鍊,真的沒有這個念頭了,好惡的念頭沒有了,真的以平等心待人接物,這像阿彌陀佛。

      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真修真幹,那就是第二句,「威儀有則」。我起心動念有規矩,我言語作為有規矩,這個規矩是什麼?在佛法,就是剛才講的,我們淨宗學會成立的時候提出五個科目,淨業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十大願王,我提出這五個科目,這五科目就是我們的規矩。我們這一生做人起心動念不離開這五個範圍,都能跟這五個相應,我今天一天真學佛了,沒有離開阿彌陀佛,沒有離開釋迦牟尼佛,佛教給我的,我都做到,這叫學佛。如果把這個東西丟掉了,那叫佛學,不是學佛,那叫佛學。佛學是把佛的教誨當作世間一種學術來研究,與我自己的思想生活、因果報應不相干,這叫佛學。

      真學佛的人,他的態度非常明朗,第三句就是學佛人的心態,表裡一如,外表「柔和」,柔順、和睦,柔順就是他能恆順眾生,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和睦跟和諧不一樣,和睦的意思深,睦裡頭有親情,叫親和,和睦是親和,和諧還是有距離,和睦沒有距離。和睦是什麼?兄弟姐妹,父子、兄弟、姐妹和睦;和諧是外人,外面鄰里鄉黨,他有差距的,對一切人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質直」,質直是真心,這是本質,本質是直心,直心是道場,直心就是真誠心,沒有一絲毫虛偽,這是什麼?這是佛菩薩。我們要不是用這種心待人,我們沒有學佛。人家騙我,我以真誠心對他,你說為什麼?我學佛,他不學佛,他搞六道輪迴,他欺騙我那個心是輪迴心,他造輪迴業,我要到極樂世界去,輪迴心去不了極樂世界,我必須把輪迴心放下。像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一樣,眾生是以虛妄的心對佛,佛是用真心對眾生,我們學誰?總得搞清楚、搞明白。

      災難這麼多,大家都害怕,學佛的人沒災難,但是搞佛學的人有災難,學佛的人沒災難。沒有聽說釋迦牟尼佛遇到災難,沒有聽說極樂世界有災難,所以學佛的人沒災難。這句話的意思很深,你什麼時候能參透?你真學佛你就參透了,不是搞假的,搞真的,你就豁然明白了,這話的意思。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要跟著佛的教訓走就對了,要跟世俗走你就錯了,世俗是搞六道輪迴。佛菩薩在六道輪迴他不搞六道輪迴,所以六道裡頭沒有六道的因,當然他也沒有六道的果。災難來了,一個大災難來了,學佛的人也死了,不學佛的人也死了,學佛的也死了,都死了。都死了,不一樣!實在說,死是身體死了,那人有沒有死?沒死!他換了一個空間維次。不學佛的人到哪裡去?他到三惡道去了。學佛的人呢?修淨土的人都到極樂世界去了;不修淨土的人一般都到天道,災難來了,他們到天道去了,福報比現在更大,比現在更快樂,這是事實真相。我們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佛法不可思議,佛法太殊勝、太好了。

      不學佛的人在今天這個世界心裡徬徨,沒有依靠,所以他生活在憂慮、疑惑、不安、恐懼之中,這一般人都是生活在這個狀態之下,所以許許多多人有憂鬱症,原因在此地。如果像宗教經典的教育,每一個宗教都有真正學習的人在講解經典,大家都能夠一起在學習,心就定了。心定了,心正常了,就叫端正心念,心念一端正自自然然斷惡修善,改邪歸正,不要勸,自然就是的。這個因好,這個因的果報是地球上災難化解了,縱然不能全部化解,也大幅度的減輕,九級的地震變成三級,減輕了。這樁事情,現代科學家肯定了,他們出版的東西很多,許許多多的報告,證明佛經上所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科學予以肯定。所以我們的心好、念頭好、言語好、態度好、行為好,這個人,世間人稱為好人,在佛教裡稱為佛子,這是你將來修行成菩薩、成佛的條件。這些條件你現在就具足,你好好的修,好好的養,根性利的十年就會有成就,根性差一點的二十年、三十年肯定有成就,為什麼不幹?

      這些毛病、這些忌諱統統要捨掉,那就是最嚴重的財色要放下,最麻煩的事情。「財指錢財貨物。色者色情,指男女間之情欲」,這個要放下,這不是好事情,跟著後面的就是無間地獄。「《嘉祥疏》曰:或貪財,或貪皮肉。又云:皆由貪著下,出三毒之過。貪著榮華,貪現在樂造惡。」現在能夠得富貴,前生所修的善因,這一生緣成熟,果報現前。果報現前不是壞事,如果你沒有智慧那就變成壞事,有智慧是好事,沒有智慧就壞事。有智慧,與性相近,善的;沒有智慧,與惡相近,那就變成惡因。有智慧,他所有的一切會跟一切眾生共享,菩薩一定是先讓眾生得福,沒有把自己擺在第一,把別人擺在第一,自己在最後。我們從小看到過,抗戰時期,抗戰的後期,我們是流亡學生,被國家收養。那個時候國家辦了很多中學,是屬於教育部管的,國家直接管的。學生的來源都是戰爭當中家庭失散,這個小孩無依無靠,國家把這些學生收集起來辦學校,這個費用,衣食住行都是國家負擔,完全是公費,叫國立中學。抗戰勝利之後就廢除,就沒有了。

      當時我們的校長周邦道先生,晚年在台灣。那個時候學校就是一個大家庭,同學是兄弟姐妹,老師就等於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父母該幹的事情老師都要負擔。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學校師生、同學的感情,比自己家裡面的父母、兄弟感情還深。為什麼?患難之交,大家在一起要互相照顧。我們的校長是菩薩,學校常常接受救濟,這些衣服、用的物品,送到學校來,老師自己,校長自己有小孩,好像他有四、五個小孩,他第三個兒子跟我同班。這些救濟品來的時候首先分給學生,分完還有剩的,他自己家的小孩才分到,那時候也是同學,也是我們一起念書的,他放在最後,同學擺在第一,大公無私。我們對校長尊重,校長愛學生超過他的子女。所以他的子女常常在我們同學面前抱怨,他說我們命不好,做了他的兒子,做他的學生多好!把學生擺在第一位,我們只是永遠感恩老師,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段苦難的生活。所以同學跟同學當中就是親兄弟、親姐妹。

      這抗戰造成的,我們曾經,時間不長,兩年的時間生活在這個大家庭當中,學了很多東西,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師帶頭做出榜樣。人只要心是公平的,真正常常想到別人,自己還能過得去,就應該全心全力幫助別人。如果沒有受過這種教育,沒有看到這些事實真相,就我們那時候老師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學生晚上睡覺睡得很舒服,老師不舒服,夜晚至少要到寢室去看兩次。學生有時候睡不好覺,被子掉地下去了,老師半夜要去給他蓋被子。特別是年歲小的學生,念初中一、二年級,年歲還很小,還不太容易照顧自己的,那個老師很辛苦,我們親自看到的。老師確確實實把學生當兒女一樣看待,照顧非常周到,他有愛心。現在在這個社會看不到了,親生的父母照顧兒女不如我們以前的老師照顧我們,所以沒有不感恩的,永遠不會忘記的。

      這下面說,這是沒有良好的教育,他的心行跟自性相違背,『不肯施惠』,「不肯以財物施人」,不願意幫助別人,不願意照顧別人。現在家庭不教兒女了,將來的社會上就沒有賢人,現在學校只教學術,不教倫理,只教你讀書,不教你怎麼做人。我們遇到很多企業家,公司找不到人才,每一年畢業的,大學畢業的、碩士畢業的、博士學位畢業的太多了,為什麼說沒有人才?他不會做人,他會做事,不會做人,公司不要。公司老闆希望他會做人,又能做事,這是最好的;其次一等的,會做人不能做事也行,他也還願意雇用;會做事不會做人的,他不要。所以我們在抗戰期間,真正受到這個傳統倫理道德這種溫馨的教誨,就是在抗戰期間國立三中這個兩年,這是親身體會的,感受到老師的愛護、校長的愛護超過父母,同學互相照顧超過兄弟姐妹。

      像我們那個校長,現在這個社會上再也找不到了。在台灣他做過考選部政務次長,那就是副部長,政府給他家裡面裝的有電話,配的有汽車。他怎樣利用?私事打電話,家裡公家裝的他不用它,浪費公家的錢,私事打電話到巷口打公共電話,他是這麼個人;不是上班公事,車不用,為國家省一點汽油,他去坐巴士。所以他兒子他們,碰到的時候跟我說,他說老頭子頭腦太頑固,國家配給給你不就是給你用的嗎?為什麼分得那麼清楚?他就是一點一滴清清楚楚,公私分明,這樣的人我想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他的兒女很抱怨,外面打電話可以,可以接,不可以打回去,打回去你到外面去打去,你這不是公事,私事。真是民國以來第一個清官,不但是不會貪污,他替公家省,盡量節省,生活非常清苦,穿的衣服一身中山裝,他上班穿的,二、三十年了,就一件衣服,你說到哪裡去找?中國官員都像他,天下大治,人民有福。在學校做校長,對我們同學,我們同學真有福,遇到這麼一個好校長,好校長帶的老師,老師都被校長感化了,這好老師。這種精神應當把它發揚光大,怎麼發揚?我們一生紀念他,常常想著他,我們也要把他那個樣子做出來,這個才真正叫尊師重道。我們不能把他的精神從自己身上做出來發揚光大,這對不起老師。這是我們周校長,小時候念書的時候,這個好老師。

      「《會疏》云:貪欲雖多,以財色為大,故偏舉」,貪欲多到沒有辦法舉例,太多了!但是以貪財、貪色這個最嚴重,所以舉例專舉這兩樣。「不能施惠,慳吝之相也」,吝嗇,他有,不肯給別人。殊不知,貪財無論用什麼手段貪得的,都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裡沒有,想什麼方法去貪都貪不到,你去偷人的、去搶人家的,還沒有拿到被警察抓去了,去坐牢去了,為什麼?沒有那個命。所以強盜搶來的、小偷偷來的,都是他命裡有的,你說他冤不冤枉!不偷不搶也能夠得到,而且得到的還會多一些。用不正當的手段去取得的,命裡有的,但是打折扣了,這冤枉!這些事實真相,不讀聖賢書你不知道。讀聖賢書,你要相信,你要依教奉行,你自然能得好處。命裡面沒有的你可以修得,這是佛法裡頭常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你想要財,財從哪裡來?財從財布施來,你喜歡財布施,你就會得財富,愈施愈多;你喜歡聰明智慧,你就得要修法布施;你要健康長壽,你得修無畏布施。佛教給我們的方法真有效,這三樣布施你統統肯修、真修,這三種果報你就都得到,你一生財用不缺乏,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真可以得得到,佛菩薩不騙人。

      如果是『各欲自快』,自己享受,自己快意,『無復曲直』,底下念老說的,「只求自利快心,不問是非曲直」,我這種享受、這種快樂,只要求現前這個果報,不問它是什麼原因,非法也能夠得到,那造業,那造的是惡業。『痴欲所迫』,「貪欲之心,實根於痴,故曰痴欲。」為什麼會貪,為什麼會瞋?那個根是愚痴,沒有智慧,對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換句話說,他想錯了,他看錯了,他說錯了,他做錯了,都變成罪因,因遇到緣,苦報就現前。「《遺教經》云:若有智慧,則無貪著。」這句話我們要記住,想想自己有沒有智慧?自己還有貪著就沒有智慧,自己沒有貪著,這有一點智慧。自己還會不會發脾氣?會發脾氣,沒有智慧;永遠不會發脾氣,這個人有智慧。無論什麼不如意的事情,遇到了一笑了之,這個人有智慧。佛法求的什麼?他就求智慧。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學,專門講智慧這個課程,這個大單元,講了二十二年,四十九年講二十二年講智慧,你就曉得佛法重點在哪裡,在般若智慧。前面二十年都是做基礎的,阿含、小乘,教你什麼?教你做人處世,基礎教育。我們現在學佛還恰相反,基礎的東西不要了。方等是從基礎上再進一步的提升,預備接受般若教育。所以方等八年,你看看阿含十二年,基礎教育十二年。我們今天基礎教育丟掉了,沒有。由基礎教育,再八年的方等,然後才二十二年般若,最後八年是法華。法華等於研究所,般若等於大學,方等是中學,阿含是小學。不依次第學習,佛不承認,佛認為你學不出來,一定要依照次第,漸漸上升。所以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他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他不承認你。

      我們今天的病,佛法裡頭為什麼不出人才?無論在家、出家都沒有,什麼原因?就基礎疏忽了,大家都不願意去扎根基,叫扎根教育,都不肯幹。佛教要想真正興起來,再有祖師大德出現,一定是從根修起。現在我們看出來了,確實有少數非常聰明的小孩,不到十歲,善根非常深厚,這些小孩要遇到好的教育,將來都是一代祖師,要好好給他扎根。如果根紮得不好,他可惜了,縱然是再來人也會墮落,他會學壞。這個社會是個大染缸,菩薩來也會墮落,這是有心人不能不留意。我們怎樣拯救這個時代,怎樣救傳統文化,怎樣救佛法?我們這一生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下一代能不能做到?下一代也做不到。如果能夠所謂薪火相傳,把這個根保守住,再傳到三、四代之後,才能發揚光大。像達摩祖師到中國,單傳只傳一個人,他算初祖,他傳給慧可,慧可傳給僧璨,五代都是單傳,傳到弘忍,六代是惠能大師,才開花結果,禪宗大盛!惠能會下一生當中,在他手上開悟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四十三個,以前都是一個,禪宗在中國盛極一時。

      今天佛法衰了,再想佛法興,大概也要四代、五代以後,這我們曉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自己要做好樣子,不做好樣子,底下就會斷掉了。做好樣子就得要依教奉行,佛在此地告訴我們,這五種惡業不能造,殺盜淫妄酒要遠離,這五個惡的念頭不可以有,貪瞋痴慢疑,這是惡的因。裡面情緒是煩惱的習氣,怨恨惱怒煩,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要如如不動,你才能把自己保住。保住什麼?保住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你的真心、是你的本善,《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什麼?在《無量壽經》上講就是清淨平等覺,這本善。這個東西要保住,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與它相應,言語造作與它相應,不能違背,這叫學佛,這叫學傳統文化,這叫學聖、學賢。聖賢與社會地位不相干,與社會上富貴也不相干,與自己這一生做人、處事待人接物有密切關係,你要把你所學的做出來。

      《遺教經》上這句話講得非常好,有智慧,貪瞋痴就沒有了;有貪瞋痴,沒有智慧。「故此經文明痴貪二惡。至於瞋毒」,瞋是地獄的業因,「已見上段」,前面一段說得很詳細。「所迫者,《會疏》云:愛欲逼迫,常想欲境也」。「是故損人利己,但慕富貴榮華,以求快意於當時。不願忍辱修善,積累福報於來日。」這個是現前社會普遍的現象,有幾個人想到來生後世?都是想到眼前,只圖眼前的快樂,沒有想到來世的果報。這樁事情一定要警覺,這一生當中時間很短,你快意的生活,你能過幾年?唐太宗做皇帝只有二十三年,快意事情過了二十三年,墮地獄幾百年都不能出來,你說值不值得?所以在這個社會上常常想到,你發達了,得到富貴,你就好好想想,你能享受多少年?聰明的人非常清楚,他寧願這一世不享受,修來生福。

      我剛才給你講我們的老校長,他很不錯,晚年學佛了,到台灣,校長跟我變成同學了,他也是拜李炳南老居士做老師,我們兩個就變成同學。他念佛求生淨土,夫妻兩個都念佛求生淨土。師母是先走的,火化的時候留了三百多顆舍利,真往生了!你說老師能不往生嗎?這樣的好人,真的是在整個世界上,我相信找不到第二個,沒有私心,對學生的愛護無微不至,他能不往生嗎?不可能的。所以這個都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沒有貪瞋痴慢,貪瞋痴慢疑這五個都沒有,小時候讀聖賢書,晚年時候讀佛經,入佛門。以天人的福報,他修的是天人福報,往生淨土。這是給我們學生做榜樣。學生很多,迷惑的不少,真正頭腦清醒的,看到老師對老師羨慕、對老師佩服,跟著老師學的人不多。我自己曉得的,可以能夠想像應該有二、三十個,我們同學大概有上萬人的樣子,真正對老師仰慕的應該有二、三十個人。這二、三十個人心地正直、清淨,不會被名利所染污,真能看得開。老師這個樣子太好了。

      所以愛欲這兩個字要看淡、要有節制,不能夠放縱。一定要守住清淨平等覺,這是往生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佛在經上講得很多,「心淨則佛土淨」,這句話要聽懂,極樂世界是淨土,淨土從哪裡?清淨心變的。我們染污的心,念佛念得再好,一天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心不清淨,跟淨土不能產生相應。所以佛號,這經上講得很清楚,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但是他具備什麼條件?他心清淨,以前不清淨沒有關係,造作很多的惡業,真正懺悔,真正放下。別人不知道沒有關係,你自己曉得,真放下了,真清淨了,一念就能往生,這一念相應,所謂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道理在此地。我們要把愛欲,要把它換過來,對阿彌陀佛愛,對極樂世界有欲望,這個好!我愛阿彌陀佛,我想極樂世界,這個念頭一轉就成功了。這是什麼?這叫帶業往生,真能去,用的是真心,你不是妄心。

      如果我們不能夠把愛欲這個對象轉過來,這往生很困難。果然能夠把阿彌陀佛當作第一親,極樂世界是第一個選擇,沒有不往生的。這就是《彌陀經》上講的「執持名號」,執是執著,持是不失掉,緊緊的抓住,執持名號,這個人就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行了,就滿足了。不要去好高騖遠,我到極樂世界一定要上上品往生,古人常講,你期望的是上品上生,可是你得到的一定是降下來,中品。我們學蕅益大師,我只要下品下生就滿足了,什麼希望都沒有,心清淨,往生反而品位高。心裡有這個欲望想往上爬,這個欲望就破壞你的清淨心,可能你念佛的時候連下下品都得不到,不如老老實實鎖定凡聖同居土,我只要到這個地方,我就非常滿意。你修學的功夫好,自然往上上升,不要求,求就錯了。我求的就是同居土,說不定往生的時候超越了,穩穩當當。

      世間人煩惱做主,這煩惱是什麼?貪瞋痴慢做主,天天想滿足自己的貪瞋痴慢,那你一定造業,你造業肯定是善業少、惡業多,為什麼?念念當中損人利己,幹這種事情。「但慕富貴榮華」,你心裡所慕的、所希求的是世間的富貴榮華,又不用正因去求,用不正當的手段你得到了。快意於一時,不願意忍辱,不願意修善。這個忍辱意思很深,對富貴榮華要忍耐。我們周校長把這個做給我們看,他擔任這個職務,政務次長就是第一副部長,國家給他的待遇是他應該可以享受的。他把公私分得那麼清,公事才用國家的,不是公事,用自己的。這就是忍,忍辱。自己忍,全家人都要忍,小孩有事情出門的時候,去坐公共巴士;跟朋友聯絡的時候,到外面去打公用電話,這都是忍辱。忍就是修善,替國家節省一點汽油,替國家省一些電費,打電話要費電費的。這麼小的事情他都想到,我們就知道他來生的福報有多大。累積福報於來世,但是他來世的福報他不要,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他要不學佛,肯定生天,我們一般講的是忉利天,肯定的。

      「於是威勢不常,隨即消滅」,這種享受是你積得的利益,能享受多久?這個有智慧的人他會想通。真正想到了,他會怎麼做?肯定做法跟我們周校長完全相同,時間不長,我這個幾年修福,修大福德,生生世世受用不盡,這個功德大。我們這些同學人不少,不要說多,有十幾個、二十個人受老師的影響,一生學習老師,對自己生活刻苦,修功德於來世,他這個表演的功德多大!他就有影響,就有人把他這種精神傳到後世。他要遇到佛法,他到極樂世界去了,更殊勝。老師愛護自己,愛護家庭,愛護他的宗族,收入不多,非常微薄,衣食節省,多節省一點錢,寄給家鄉,那些家鄉父老在鄉下很苦,多少補貼他們一點。數十年如一日,沒有把家鄉這些父老忘掉,都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愛自己、愛親人、愛鄰里鄉黨。我們要是沒有看到過這個事情,我們的印象讀這個經就模糊;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親自見過的,看到這個經文就非常深刻。老師給我們的樣子,我們要把這個精神從我們身上把它發揚光大,這是報老師之恩,老師沒有白教我們,照顧我們這些學生,他得到果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