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71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七一集)  2010/10/2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九十七面,第四行看起:

      「上為讚佛,下為發願。法藏比丘於歎佛功德後,隨即發起廣大誓願,願自作佛,願攝佛土,普利眾生,速成正覺。蓋發廣大願實為至要。」這一段講得很清楚,「上」是前面的經文跟註解,是說讚佛。在見佛、聞法,禮節、禮讚是非常重要的,自古以來,真正有德行、有學問、有修持的老師都非常謙虛。學生向他請教,古人所謂因材施教,老師教他什麼?要看他的善根福德,善根福德深厚的,老師真教,善根福德很薄的,老師會對他很客氣,那也是教他。為什麼不肯教他?不是老師不教,是他不能接受。老師怎麼知道他能接受?看他的禮讚是不是出自於真心,如果出自於真心,這個人一定是善根福德深厚,那就得真教,不教對不起人。態度傲慢、禮節不周,一看就曉得善根很薄,你教他再多,他不能接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恭敬要學。中國自古以來,中國人是最懂得教育的,學恭敬從哪裡學起?從什麼時候學起?從嬰兒時候就學起,也就是說人生下來,從生下來那一天就要教。誰教?父母教,特別是母親。人在三歲沒有辦法離開母親的懷抱,母親言談舉止,這個小孩他看到、聽到、接觸到了,他已經在學習了。所以善根,實在講善根再深厚,如果沒有接受到扎根教育,深厚的善根你也顯示不出來。學壞了,古人講的話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善根很厚的人還是能轉過來,挺費勁。確實許許多多年的學習,慢慢善根才能恢復,才能把那些傲慢的習氣斷乾淨,有,不是沒有,是相當困難,如果從小學習的那就比較容易。

      一個人懂得禮貌、懂得謙虛、懂得以真誠待人,他的人生是美滿的。為什麼?我們一般講,他討人喜歡,他會受人尊重,誰都願意幫助他,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謂傳統文化的好處。你看看《弟子規》教你怎樣奉事父母,盡孝道,學會之後,不是父母,這個人年齡跟父母差不多大,用侍奉父母的態度去對待尊長,哪個尊長不歡喜?哪個尊長不幫助他?不可能的,中國諺語所謂禮多人不怪,道理在此地。你看看《弟子規》裡面多少文字講禮節,我是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至少三分之一屬於禮,處事待人接物,這是心態、禮節,非常重要。你要不學習,在社會上吃虧,別人對你尊敬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得不到人的幫助。所以,讚佛也是教學,你看法藏比丘跟世間自在王他們見面,點點滴滴都值得我們學習,這才叫真的學佛。

      讚歎之後,要想跟佛請教,請教這個事情是大事,不是小事,那得要發願,你不發願你就不具備這個條件。你看他後面「願自作佛,願攝佛土,普利眾生,速成正覺」,這大事,希望自己早一天成佛,為什麼?為度眾生,成佛不為自己,是為普利眾生而成佛的。幫助一切眾生一定要有環境,沒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那也非常困難,所以有「願攝佛土」,這是要求一個好的環境。好環境不是自己修行,自己修行用不著,順逆境界都是好環境,但是要教學那就一定要有學校,這個學校就是好環境,西方極樂世界實際上就是個學校。我們學了這麼多年,也看了許多這些經典,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說西方極樂世界有國王,沒有看到,沒有看到西方極樂世界有什麼皇帝。不像介紹欲界天、色界天,都有天王,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什麼都沒有說到,只是說到佛在那裡教學,菩薩在那裡接受教育。我們從這些地方細心去觀察,西方極樂世界是個學校,那裡頭的人很單純,只有兩種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換句話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接受訓練,去受訓,畢業了就成佛,成佛之後你到你有緣的地方去教化眾生。這是經教裡常講的「佛不度無緣眾生」,哪個世界跟你有緣你就到哪裡去,去教學,不是幹別的事情。

      於是我們就徹底明白了,佛法是什麼?師道,老師,師道,幹什麼的?教學的。你看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王子出身,他要不出家他做國王,做國王也不錯,能夠教化一國人。但是諸位要曉得,釋迦牟尼佛那個年代跟中國周朝,周朝的末期,他跟孔子差不多同時代,比孔子早一些。在中國歷史上記載的,釋迦牟尼佛出生周昭王二十四年,記載得很清楚,入滅,就是他過世是在周穆王。要是從這個年代來算起,這中國歷史上記載的,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七年,外國人的算法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這個我們不必去考證,用不著,佛法裡不重視這樁事情,重視禪定、重視開悟。你看本經裡面教導我們,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學習的目標「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都是定,定生慧。如果我們是計較這些年分、去考察這個,你把定的意思全失掉了,這個不相干,真正入定了,你才了解事實真相。為什麼?定中的境界把時間、空間全部都突破了,時間、空間不是真的。從哪裡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來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時間、空間都沒有了,科學家所說的空間維次全部都突破了。所以佛是決定不主張我們用心意識,意就是分別,末那就是執著,阿賴耶起心動念,不能用這個,用這個是永遠解決不了問題,用這個東西你學習所得到的是知識,不是禪定、不是智慧。

      這些我們平常要細心去反省,觀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定意,就是有沒有定的意思,心清淨、雜念少。中國古人有兩句話,諺語裡所說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認識人很多是非就很多,你知道事情少你煩惱就少,你何必要知道那麼多的事情?沒有必要知道的就最好都不要知道。為什麼?你操心,你那心是冤枉操的。所以一天到晚心浮氣躁,那怎麼行!佛法裡面講功夫,什麼叫功夫?清淨心是功夫,煩惱少是功夫。從煩惱少你才能慢慢得清淨心,由清淨心再提升就是平等心,不再分別,然後才能夠覺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功德圓滿了。所以,一切功夫全在放下,為什麼不肯放下?什麼原因?佛講清楚了,煩惱、習氣,你因為有煩惱、因為有習氣,所以你放不下。發大願,煩惱習氣要能控制得住,這個大願就起作用;控制不住的話,這個願落空了,願不能兌現。所以這兩句話,真修行的人一定要記住,能夠不管的事情就別再去理它,尤其是一個真正發心念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你得徹底放下,什麼都不要計較,學隨緣,隨緣就是什麼都好,那對自己是真好!

      所以,他這裡接著就發願,也是向老師提出報告,願自作佛。你要想普利眾生,你不成佛你度不了眾生,要利益眾生,先自己要成就,自己不成就,你怎麼能夠利益眾生?老師要教學生,自己沒有把自己教好,他就不能教學生。現在的學校,大家都很清楚,傳授的是知識,這個無所謂,學生來學習的是學技術、是學知識的。不是像從前,民國初年,一直到我們抗戰期間在學校裡念書,倫理道德的教育非常重視。老師要沒有做到,我們做學生的人怎麼會服他?老師真做到了,我們學生不能不聽話。在那個時候,我們那一代的那些老師,確實傳統文化沒有丟掉,他們真做到了,對我們影響就很深,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古人所說的「師徒如父子」一點都沒錯,我們對老師的感恩,說實在話超過對父母。為什麼?他對我們太關心、太愛護,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現在,中國傳統的教育丟掉至少四代以上,現在年輕人不懂,你問他父母也不懂,你再問他祖父母也不懂,問他曾祖父母也許有一點印象,曾祖父母差不多我這樣的年齡,有一點印象。高祖父母,今天的社會如果是九十多歲、一百歲的他清楚。為什麼?他大概在二十歲之前他看到,我們這個年齡是十歲之前看到,十歲以後慢慢變得就沒有了。

      問題是從前人學了他真能做到,現在教學難!我們在湯池辦這個實驗,想到過去陶行知先生辦過、梁漱溟先生辦過,但是都失敗了,他們是用一個小村莊來做實驗,沒辦成功。我們想辦,因為看到前人,這兩個都是在學術界了不起的人物,我們在思考他怎麼失敗的,給我們做個借鏡。我們頭一個想到的,他辦一定有對象,以年輕人為對象,年長的人他沒做到,年輕的人,你叫年輕人做他不服氣;你在學校叫學生做,老師沒有做到,學生不服。我們就想到這個問題。於是我們招的這批老師,要求什麼?要求老師每個人自己要做到,教《弟子規》,自己沒有做到,你怎麼能教?而且想到咱們不能有特殊對象,為什麼?丟太久了,你就沒有辦法形成一個風氣。所以,我們就提倡全民教育,這個小鎮居民四萬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我們來搞這個,搞成功了,要不是這樣搞搞不成功。

      老師先把《弟子規》學好,我要求的是百分之百做到,沒有做到百分之百,應該百分之八十是沒有問題,做得很不錯。做到之後,開始第一課怎麼上法?第一課讓老師下鄉入戶,表演,不是口說,表演。到農民家裡,看到農民的老人就像是自己父母一樣,自己是他的兒女,放工、回家了,怎樣孝順父母,把它做出來。老人看到這些老師這樣給他服務,給他家裡服務,受了感動,這批老師比我兒孫孝順;他們家的年輕人看到了,覺得這些老師所做的讓他們感覺到羞愧,對父母責任沒盡到,這就受感動了。然後隔一個星期,我們再通知這些鄉親父老們,我們在中心開課,大家一起來學,就有人來了。下鄉入戶就是招生廣告,好不好?大家都認為好,那我們一起來學習,很短的時間就做成功了。這從哪裡學的?從佛經上學的,佛要度眾生,先得自己幹。你要勸人持戒,你要是破戒你怎麼能教人去持戒;你教別人修定,你自己心浮氣躁,人家怎麼會跟你學?事事物物都要自己做出來給別人看,做榜樣!這在今天,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動亂,要怎麼救?要靠你們年輕人真正發菩提心,像法藏比丘一樣,真發心,犧牲奉獻,捨己為人,無量無邊的功德等著你們,你們只要發心的話就能成就。

      所以,「願自作佛,願攝佛土」,這句話重要。釋迦牟尼佛沒做這個表演,一生沒有建道場,一生過著流浪的生活,居無定處,今天在這裡,明天不曉得在哪裡,游牧的生活。你看他們晚上樹下一宿,白天日中一食,出去托缽,托一餐飯,一天就吃一餐,晚上隨便在樹下打坐,就一晚過去了。戒經裡面講得很清楚,這棵樹下只能住一晚,明天一定到別的地方去。為什麼?防非止過,怕你有貪心,這個大樹樹蔭很好,這裡不錯,明天再到這裡住,你就起了貪心。佛想得很周到。四十九年如一日,不簡單!釋迦牟尼佛走的時候在樹林裡頭,不在房子裡頭。這做給我們看的,給後學的人做好榜樣,得捨得乾乾淨淨。佛教傳到中國,中國不能過釋迦牟尼佛的生活,為什麼?緯度不相同,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當年活動的那個地區是熱帶,所以三衣一缽夠了;中國這是溫帶,有四季,有春夏秋冬,冬天你受不了,夏天可以過去,冬天怎麼辦?所以到中國來之後,這是佛教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他一點執著都沒有,真叫隨緣,到中國來,一切隨順中國的風俗習慣,他什麼障礙都沒有,到中國來穿中國人的衣服。諸位看到我們上殿的時候穿海青,我這個是海青,長袍大袖子,這什麼時候衣服?漢朝的。佛法剛剛到中國來的時候,那個時候中國人是穿這種衣服,這個衣服是禮服。在家人衣服上繡的有花紋,袖子上、領子上都繡的花紋,這個花紋代表身分,士農工商不一樣,便於行禮,這個花紋裡也有階級,所以叫章服。出家人,出家人是素服,就是完全沒有花紋。我們現在平常穿的長褂,這個袖子短了,實際上我們現在袖子差不多這麼短,應該是什麼?應該有這麼寬的袖子,在古時候,明朝時候,大概是海青一半的樣子。中國出家人穿的服裝是明朝服裝。

      清朝前面是明朝,滿清入關之後統治了中國,洪承疇投降的時候跟滿清政府簽的條約裡有五不降,清政府同意了。這五個裡面就有一個,出家人不投降,所以出家人穿明朝服裝,不穿清朝服裝。裡面說男降女不降,男子投降,女子不投降。你看清朝結婚的時候,男子穿的長袍馬褂,是滿清的服裝,新娘鳳冠霞帔是明朝服裝,這就是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生的時候投降,死了入殮的時候,入殮穿的壽衣是明朝的。當時簽的有這個約,所以出家人不投降。這說明佛教非常隨緣,到中國來完全接受中國的文化、中國人生活的方式。中國人不贊成出去托缽,托缽是要飯的,尤其是這些出家人,從印度請過來的,都是國王的老師,都封為國師了,哪有學生做國王,讓老師出去托缽?那還得了,這大不孝!所以,就一定要接受在寺院、宮廷裡面供養,他全接受了。這是說佛法真的像從前章嘉大師跟我說的,重實質不重形式,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懂。好像我那個時候剛剛出家,那個時代佛門裡就有一些人提倡把我們這個服裝廢棄,穿現在人的服裝,有人提出來,說得也很有道理。但是有一部分人反對,說依舊保留好,為什麼?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有些地方你就不方便進去,這有好處。如果換了服裝之後,那些戲院、酒館你常常可以去,沒人看得出。為防範這些,所以還是繼續用明朝服裝做為出家人的一個制服。這些想法都是好的、都是正確的,維持佛法裡面一個傳統,維持佛法裡面的道風,有這個必要。

      在中國教學就有場所了,有固定的場所,在古時候寺院庵堂。佛教剛到中國來的時候,這些道場是國家建的,以後由長者居士、豪門貴族他們供養,把自己的不動產捐獻出來,甚至於自己居住的房子也捐獻出來做道場,這歷代都有。沒有自己去化緣建道場的,這個到晚近才有,近代才有,以前沒有這種事情。道場的經濟也是國家都照顧了,所以古時候寺院它有財產、它有田地,都是這些大富長者們捐助的。有山林,這就有生產,租給農夫,農夫收成繳一部分給寺院,寺院有固定收入,它不依靠信徒,寺院經濟有固定收入,所以他們學習就很正常。現在這個社會轉變了,這些方式也要轉變,現在走向工商業,寺院可不可以經營商業?可以。如果經營像素食餐廳這一類的,像招待所這一類的,招待所就等於旅館一樣,便於遠方來參學的、來學習的,特別是佛教徒,讓他來參學的過程當中我們都能夠接待。這些也可以斟酌收一些費用,比一般旅館會便宜,這裡面飲食是素食,經營這一類的。還有像文物流通處、經書流通處都可以做,讓寺院也能夠有經濟收入。還有的,真有發心的居士,如果能有這些有收入的這方面的捐助的話,商業所得的利潤拿來供養做為常住收入,這都是很好的一個構想,可以經營一些事業。事業不要讓出家人經營,讓在家同修經營,就跟從前田園、山地一樣,都是給農民去種,收租就行了。

      所以,修行的場所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後繼要有人。中國古人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自己一生做得再好、再輝煌,如果後繼無人,你的功業等於零。為什麼?你死了就完了,真像古人所講的,「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一定要有傳人,真正能把佛法、佛道世世代代承傳下去發揚光大,這就對了。所以佛法裡面可以做這些營利的事業,特別像現在的辦學校、辦養老,老人院。出家人不參與,出家人是老闆,做董事長,總經理可以請在家居士們,請他們去做。這都是可以能夠幫助一個道場它有固定收入,不必天天看別人臉色去要錢,這個在從前是決定不能做的事情。一走上名與利,道心就沒有了,哪來的道心!

      在這個地方,阿彌陀佛要建道場,幫助大眾有很好的修學環境,所以他很快能成就。「願自作佛」這是自己想做到,下面三句統統是利益眾生,「願攝佛土,普利眾生,速成正覺」,讓十方世界到極樂世界來求學的人都能很快的成佛,這些願他都兌現了,非常非常了不起!所以,「發廣大願實為至要」,非常重要。在佛法裡面,我們相信很多同學聽到一句,佛門裡面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老師也是這樣教我,為什麼?我在年輕的時候,生活非常艱苦,不敢想明天的事情,過一天算一天。不去想明天,心也就安了,也就沒事了,你想到明天、想到明年,那就憂慮,那你麻煩大了。老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求什麼?能夠溫飽就夠了,沒有絲毫的奢求,能吃得飽、穿得暖,再有個小房子可以避風雨,足了,就滿足了。老師說,在佛門裡面,求作佛都能做到,世間這些事情叫雞毛蒜皮,小事一樁,哪有求不到的?

      他再教我們怎麼去求財,告訴我們,人命中那個財從哪來的。你這一生能擁有多少財富,不管你是用什麼樣手段得來的,都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裡沒有這麼多財富,財富來了,禍害就來了。你發這麼大財,你又沒有生病,家人都很好,這就說明你命裡有;命裡沒有的話,你要是得來,禍害就來了,不是生病就是災禍,被人偷了、被人搶了,甚至於命還送掉,那是你沒那個命。如果是用些計謀、不正當的方法得來的,你命裡財富已經虧折了,你自己不知道。譬如你得了十億的財富,我舉這個例子,你命裡有的,用不正當的手段得這麼多,假如是你用正當的手段,不止!你命裡至少二十個億,你已經打對折了,你還自己以為很了不起,其實已經虧折了。命裡沒有的,像我這個命裡就沒有,財庫空空如也,沒有,那怎麼辦?沒有,就得要修。所以,命裡財富是過去生中修的。一個人如果說是一百億以上的財富,至少修五輩子,不是一世,一世攢積不了這麼多,至少是五世。有很多人大富大貴的,十世,在中國歷史上能看到,悟達國師是一個出家人,能夠被皇帝拜為國師,十世,迦諾迦尊者告訴他,十世高僧。他可以說是一世一世是接著的,每一世都出家、都修行,十世高僧才到這個階層,不是偶然的。財富也是如此,生生世世修財布施,你才有這麼大的福報。

      我們現在財庫裡沒有財呢?現在修來得及,老師就叫我修,因為我那時候實在就是太困難,物質生活太艱難了。我就跟老師說,我說我每個月收入僅夠生活,哪裡有錢布施?老師問我,一毛有沒有?行,一毛行,沒有問題;一塊有沒有?一塊也還可以。你就從一毛一塊布施起。我很聽話,真幹。這一毛一塊怎麼修起?因為那個時候我已經去逛寺廟了,原因是在寺廟裡借經書,假期的時候幾乎全在寺廟裡抄經。寺廟裡有印經的,拿一張紙來印經,大家湊錢,多少不拘,那我們也用一塊、五毛,這是印經的。另外還有放生的,也是拿一張紙,大家來湊分子去放生,放生出錢也不拘束,一毛、兩毛都可以,我就從這兒做起。真的愈施愈多,不可思議!愈多愈施,財不能積。中國古人講得都很好,財叫通貨,像流水一樣,那邊出去,這邊就有進來;如果是死水,你不出去了,這邊也不會進來,那個水會腐了、會發臭。所以財一定要通,就是說你收入多你就多布施,收入少你就少布施,有就統統布施,那財用是永遠用不盡。你要知道是多少人受惠,你積的德就大,不但你有財富,而且你還有德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老師教了我這三樣,我這三樣就幹了六十年。我現在這樣肯定的勸導諸位,我做出成績出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怎麼樣?愈施愈多,財用不缺乏。要真幹!

      法布施,教學是屬於法布施,增長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是幫助一些苦難的人,譬如遇到災難,救災是屬於無畏布施;別人有病苦,沒有錢治病,你幫助他,這是屬於無畏布施。素食是無畏布施,不再跟眾生結冤仇,過去吃了牠們是不知道,沒學佛不知道,學佛之後明白了,不應該再跟眾生結冤仇。所以我學佛大概是半年我就吃素食,我就明白了,不應該跟眾生結冤仇。我的素食今年也是五十九年,你說素食不健康,我覺得我身體還不錯,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我得到了。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看相,都說我活不了四十五歲,我相信,我相信的原因是我家裡的長輩都沒有活過四十五歲。我祖父四十五歲走的,我一個大伯父也是四十五歲走的,我父親也是四十五歲走的,所以他們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相信。我到明年就八十五了,我沒有求壽命,沒有求長壽,活在這個世間不為自己,為正法久住、為弘法利生。沒有為自己,這就得大自在!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缺乏,你說多自在,不用操一點心。這是方老師早年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永遠懷念老師,他指我這條路。在這個大時代,人一生能過到幸福美滿,天天快樂、天天法喜充滿,不容易!老師這條路指得正確,永遠感激老師。所以發願就太重要,我這一生,在人生這一生當中,我有方向、我有目標,永恆不變,這個快樂無比。大概在二十幾年前我就常常講,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業,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跟不同行業的互助合作,這個社會多麼美好;不要去干預別人,不要去過問別人,自己本行做好。我們今天走的這個路子,本行就是教學,佛陀教育,這是方東美先生傳給我的,佛陀教育。自己學好,把這門課程教好,我們就盡到責任了。不是本行的不去過問,你的心才會清淨,你要是想樣樣都學、樣樣都通,你的心就不清淨,那你所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我只搞本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裡面有三昧、有智慧,不一樣。

      下面說,「如《普賢行願品》曰」,這是《普賢行願品》裡面一段經文,「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這個時間我們說不出來,佛他有智慧,他能夠這樣說出來,這沒法子計算,「相續演說,不可窮盡。」這段話是什麼?是講如來功德,用比喻來說,十方一切諸佛,經多少長的時間?這時間沒法子計算,說不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這十種廣大行願是佛門裡最殊勝的,菩薩要成佛必須要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能不能修?我們沒法子修,一條都修不到。為什麼?它跟一般菩薩修行的綱領不相同,普賢菩薩的心量大,沒有自己。只要你有自己,你所修的,就是修這十條都是很小,為什麼?你沒有辦法突破「我」那個界限。普賢菩薩無我,念念是遍法界虛空界,所以菩薩才能學,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沒辦法。我們講第一願,禮敬,虔誠恭敬的心,對誰?第一個是對父母,第二個是對老師,要平等對待,對待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裡頭包含著有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六道裡面,上面二十八層天,這全是眾生;除這個之外,還要包括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那也是眾生,無情的眾生。因為什麼?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

      我們這舉一個例子,講我們這個六道,一切諸佛剎土裡面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遍法界虛空界,世界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你念《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你知道了。普賢菩薩這一拜統統拜盡了,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法漏掉的,我們能做到嗎?對我們有幫助、有恩德的人行,傷害我們的人你能做到?普賢菩薩十願並沒有說,我們冤親債主是除外的,沒有說這句話,平等的禮敬。誰能做到?法身菩薩能做到。可是同學們要曉得,我們在前面第二品裡面學過,「德遵普賢」,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眾生只要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在極樂世界修什麼?都是修普賢行。你看第二品的品題「德遵普賢」,經文第一句,「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淨土,他為什麼成佛那麼快,速成正覺?就是他主修的是普賢菩薩的十願,跟《華嚴》相應。

      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是《華嚴經》修行的綱領,十願跟這六條綱領條條都相應,你沒有這個心量怎麼行?這個心量是你自己的真心,不是妄心,妄心心量很小,真心心量就大。真心,你看《還源觀》上講的三種周遍,第一句告訴我們,「周遍法界」,那是說什麼?我們起心動念。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跟《華嚴》講的意思完全相同,我們這個身體,念頭,我們的念頭是發射台,也是接收台,像電台一樣,我們接收遍法界虛空界這些波動,我們發出去的波動也是遍法界虛空界。多長的時間遍法界?一發就遍法界。不需要一秒鐘,一秒鐘太長,一秒鐘這個波動發了多少,我們平常計算的是一千六百兆次,那是一秒鐘。每一個波動都周遍法界,只要這裡一發,遍法界虛空界全收到了。法界虛空界裡面所有一切諸佛菩薩乃至於六道眾生,甚至於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所發的波動現象我們也全收到了。收到為什麼不知道?是我們心浮氣躁、麻木不仁,不是沒有接收到,接收不知道。所以佛教我們修定,定功愈深你的心愈細,你所收到的你完全明瞭。我們粗心大意,可是我們發出去,諸佛如來他們的心細、他們的心定,全都知道。整個宇宙是一體,科學家把它形容好像是個網一樣,真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確確實實是一體。

      第二講「出生無盡遍」。這個無盡就是變化,你想想看,如果不是這些念頭,哪有這麼多變化?為什麼會有變化?「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有些心想自己不知道,自己沒有發覺到有這個心想,但是你看到現象的變化,你就曉得應該有心想,沒有心想怎麼會變?第三句是講心量要拓開,「含容空有」,含虛空,容一切法。這是你的真心,你本來是這樣的,為什麼今天變成這麼小的心量,不能容忍?尤其是人得罪了你,你不能相容。為什麼?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有妄想,你不知道事實真相,不知道整個宇宙是一體。你要是明白了,我們今天了解一些是靠大乘經教,天天在薰習、天天在學習,明白了。明白就得真幹,真幹就得包容,就要從變化當中,我們身體的變化、我們生活環境的變化、我們居住地球的變化、太空的變化跟我都有關係,有密切不可分的關係。從變化當中,就知道我們的念頭太多,尤其是不善的念頭。你在極樂世界那個環境裡面,你體會到是善的念頭,我們今天居住在地球上,是種不善的念頭。我們不能夠覺察到,我們在一秒鐘裡面發射的意念是有一千六百兆,我們沒有辦法覺察,但是我們看到變化的時候就想到這裡頭有我一分。所以,科學幫了大乘佛法很大的忙。我的看法,應該是二、三十年之後,佛法跟科學會接軌,那個時候人不再認為佛法是宗教,不會再說佛教是迷信,是什麼?佛教是科學,佛教是哲學。方老師介紹給我的時候,說佛教是高等哲學,現在我們已經體會到了,佛法是高等科學。

      一般人學習佛法裡的倫理、道德、因果,這三種教育叫普世的教育,社會就會安定,世界會和平。高等哲學跟高等科學那是少數人,他們能夠契入,會幫助這個世界更美好,甚至於能夠幫助這個世界也能達到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標準。你說能不能做到?從理論上來講是可能的。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們的思想純善沒有惡、純淨沒有染污,我們如果也能做到純淨純善,這個地球馬上就變成極樂世界。理論上做得到,事上,事上我們大家肯發心就行了,只要我們把心態轉變過來,這個世界就變了。所以,學佛不怕災難,不學佛被災難嚇死了,你還沒死,你被它嚇死了,你很可憐。學了佛知道什麼?我們念頭改過來,災難就沒有了。特別是個人,個人如果得了癌症,癌症從哪來的不曉得,得了癌症就覺得宣布死亡了,實際上你壽命還沒有到,真的是被嚇死。學了佛之後曉得,這個病是我們不善的念頭生的,我今天斷惡修善,改邪歸正,一心念佛,病就好了。身體很容易,效果你馬上看到,我們居住在這個地球上,地球災難這麼多,只要我們地球上有一些人真的覺悟、真的明白了,真能斷惡修善,把自己的心態改變,地球上的災難減輕了,逐漸逐漸這個地球變得愈來愈好。科學家肯定了這樁事實,跟佛經上講的一樣。

      佛法上給我們講,最不好的念頭,負面的,百分之百的負面,貪瞋痴慢疑五毒,你心裡有五毒,你就很容易感染疾病。所以佛教導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把你心裡的病根拔掉,你就不會生病。為什麼?不會感染,你裡頭沒有因。把貪瞋痴慢統統換過來,換成慈悲心,換成布施的心、持戒的心、忍辱的心、禪定的心、智慧的心,多好!那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我們中國人講的,把它換成孝悌的心、仁愛的心、禮義的心、廉恥的心、和平的心,多好!換過來就好了。中國傳統文化總結起來不出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人人都是這樣存心,人人都是這樣行事,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這個世界就是天堂。天堂有沒有?有,人造的,地獄也有,也是人造的,貪瞋痴慢那是造地獄。這佛經上講得清楚,貪心是餓鬼,瞋恨是地獄,愚痴是畜生,傲慢是修羅、羅剎,到這一道去了。所以,學佛的人真是幸運,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別人控制,不受別人影響。

      十種大願要知道,有許多同修早晚課都念一遍,有好處,沒有壞處,為什麼?雖然做不到,阿賴耶裡頭有印象。應當努力還是從《弟子規》上下手,從《弟子規》、從《感應篇》、從《十善業》,從這裡下手,這是基礎,十大願那是最高峰,一個階層一個階層慢慢向上提升那就對了。用什麼方法提升?放下。像爬樓梯一樣,一百層的高樓,放下第一層我就到第二層,放下第二層我就到第三層,我放下九十九層我就達到第一百層。不放下不行!凡夫要成佛,統統放得乾乾淨淨,你成佛了,最高峰叫佛陀。所以頭一個學禮敬,特別是對冤親債主要真誠禮敬。冤親債主講現前的人,他毀謗你,他侮辱你,他佔你的便宜、陷害你,對於這些人要恭敬,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壞了。為什麼?你受了這個境界影響,你墮落了。如果你看到這些人你會生氣,生氣是墮地獄,你看看你冤不冤枉!你有怨恨,統統是落在地獄的因。你要能夠不放在心上,見到他還一樣的恭敬,你提升了,你往上升。所以境界現前,不是向上就是向下,就看你聰不聰明,聰明的就往上提升。感恩的心,對這些陷害的人都感恩,為什麼?他幫助我提升,我應當感恩他,應當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將來成佛首先度你,這是對的!人如果都能存這個心,我們六道裡三惡道就沒有了。我們在「華藏世界品」裡看到,宇宙之間確實有不少的世界,有人天道,沒有三惡道,有這種世界。它為什麼沒有三惡道?這裡面的居民沒有三惡道的業因,沒有貪心、沒有瞋恚心、沒有傲慢心、沒有愚痴心,就沒有三惡道。還有一些世界,也不在少數,沒有六道,它有聲聞、緣覺、菩薩、佛,就是有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頭它只有上面四層,下面六層它沒有。我們現在明白是怎麼回事情,靠什麼?靠教育,把人都喚醒了、都覺悟了,不再幹這個傻事。

      譬如現在很常見的事情,你的朋友向你借錢,借了一大筆錢以後賴帳不還你了,你一看到他就生氣,一生氣就墮一層地獄,再一生氣又墮一層地獄,你說你不是冤枉嗎?你如果看到他,恭恭敬敬,若無其事,理都不要理,你往上升了,他幫助你升的。你本來會對他生氣,你現在不生氣了,所以你的上升他幫了一把忙。我們要問,他將來要不要墮落?那是他的因果,跟我不相干,是他的事情,各人因果各人承當,誰都不能代替。坑人、騙人那是好事嗎?不是好事,因果律裡頭講,欠命要還命,欠債要還錢,所以不能傷害人,你傷害人你得的果報就是欠命。大乘教跟小乘不一樣,小乘是論事不論心,大乘是論心不論事,你動念頭,這個人我恨他、我要殺他,你就犯了殺戒,你起心動念就犯戒,你就要背因果責任。所以小乘戒容易持,我恨他,要殺他,但是我沒有殺他,不犯戒,大乘不行,大乘起心動念就犯戒。所以大乘比小乘高,就高在此地。這些道理我們要不斷重複學習,加深印象,加深到什麼程度?日常生活當中用上了,你就自在;還用不上,還會發脾氣、還有怨恨,這個就麻煩大了,你沒用上,佛法學得再多等於沒學。學了一定用得上,你才真正得佛法的受用。

      說到這個地方,在一起共同學習就非常重要。我年輕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經教,他老人家就告訴我,因為他知道我,我跟他十年,後面五年我幾乎常常在國外,他就給我說這樣不行。我說怎麼不行?要在一個地方教學,不能動。為什麼?哪有人聽個一部經、一次經就開悟的?我想有道理,你在一個地方住上個幾十年,長年教學,裡面會有開悟的、會有成就的,為什麼?天天在薰習。我才明白了。我跟老師說,我沒有福報,沒道場,如果建個道場要錢,我沒有錢,你叫我去問人化緣,伸手問人,寧死我都做不到,這是我不能做的事情。人家送個道場來,譬如我在台北的時候,有一年,簡豐文居士,他是建築商,蓋房子賣的,杭州南路這個大樓蓋好了,要送一層給我。我以為是開玩笑。結果我從美國回來的時候,他到機場接我,把所有權狀拿給我。我就跟他講:你是不是要害我?他說:沒有,我絕對沒有害法師的意思,絕對沒有害你的意思。我說:你給我這一層樓的房子,這層樓要不要開銷?當然要開銷。我沒有錢。我說一個月大概要多少開銷?他估計要六萬。我說:我六十塊錢都拿不出來,你不是要害我嗎?他愣了一下,那怎麼辦?我說:你能不能每個月拿六萬?他想想可以。我說:那行,那我接受。他拿了三年,每個月拿六萬,三年之後我們就有收入,收入可以能開銷。我說:好,你不要再拿了。我不輕易接受人家給我房子,那害人!我一個人四處流浪多自在,哪裡請我就哪裡去,無論到哪個地方都是貴賓接待,身上一毛沒有,出門都有人開車,到哪裡去想要什麼東西他們就替我買了,你說多自在,何必給自己找麻煩!

      所以我看到人家住房子,尤其在國外,那哪裡是人住房子,是房子住人,人是房子的奴隸。在美國都喜歡買大房子,美國工作是五天,兩天休息,星期六、星期天不上班的,都在家裡打掃清潔,平常沒有時間整理。你說多辛苦!為什麼不住個小房子,那多自在?他們要講究氣派,活受罪,這都不懂得過日子。什麼叫幸福美滿的日子?一點不操心,心裡悠閒自在,那個叫幸福圓滿。所以要曉得,人真能放下,佛聰明,國王不要、王位不要,去到樹下去打坐,這真正懂得人生,真正懂得自在。天天在樹林底下練出一個好身體,金剛不壞身,那練出來的。所以,我感覺得這都是生活的藝術。有錢、有人伺候不是好事情,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五歲自己洗衣服、自己燒飯,自在。說明什麼?他身體好。九十五歲之後,同學來求他老人家,求了半天,才勉強答應兩個同學照顧他生活。你身體健康,不需要人伺候,需要前呼後擁,那說明身體已經不行了,快要倒下去了。菩薩十大願王前面學過,這裡就不重複了。

      我們再往下面看,「蓋淨宗以信願行為三資糧。靈峰大師曰,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這是修淨土宗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就是信、願、行。我們淨業學得這麼困難,往生有沒有把握?搖頭,沒把握。什麼原因?你的信不足,根本原因在此地。你信不足,所以你的願搖晃,你有發願,不是沒有發願,願不懇切,歸根究柢是信心。所以信難,真不容易!李老師教我這個信心,讓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出家之後受了戒。我出家兩年才受戒,時間很長。受了戒之後,當然第一個要去感謝老師教誨的恩,這是佛門的規矩,要回去第一個去拜老師。我回到台中慈光圖書館,老師在裡面看到了,我在大門外,還沒有進入大門,他在裡面指著我,把手指著,「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好大的聲音,叫了好多句。我走到裡面,向他老人家頂禮,他很客氣,一拜就可以了,叫我坐到旁邊。老師說,我剛才叫你這個,你懂不懂?我說我不懂,我要不信,我怎麼會出家?我要不信,我怎麼會去受戒?他聽了之後搖頭,「你要曉得,有人出家一輩子到老,死的時候他還不信!」這句話把我點醒了,到老死都不信,我聽了之後就愣住了。老師給我解釋什麼叫信?沒有做到就不信,我這才明瞭。咱們念這句佛號,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做到了沒有?沒做到,你不信!這經,經我們講了好多遍,會講,不信,你才曉得信多難!會講經容易,真幹不容易,真幹才算信。

      這個老師教給我的太深刻了,你沒有做到你就不相信,你發的那個願不是真切的願。真信切願,你的信有,不真;你的願也有,不切,所以後頭你不能往生,你還是隨業流轉。老師那堂課也是機會教育,離開戒場回到台中去謝他老人家,給我上了一堂課,什麼叫信。你拿這個標準你來看,確實老師講的,多少老法師八十、九十到往生還不信,確實還有名聞利養沒放下。所以蕅益大師,靈峰是蕅益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九代祖師,「非信不足啟願」,真的願是從真信裡面發出來的,真信之後全放下了。我們也很歡喜,看到一個,劉素雲居士,真信、真願。得那麼重的病,醫生告訴她隨時有死亡的可能,她笑咪咪的,一點恐懼都沒有,「好啊!我就到極樂世界去了。」十年只有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一點都不雜,這叫真信。你去問她往生有沒有把握?她有把握,她真的隨時可以走。多住幾年不是為自己,為別人,她說她來表法的,做榜樣給別人看,真的不是假的。「非願不足導行」,都在行上看願、看信,你看她,她真幹,真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她是真信切願。這樣的人決定得生,而且自在往生,真的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她也不會想我再多住幾年,她沒有這個想頭,多住是佛給她的,給她的使命。我們不能不真幹!

      下面,「清省庵法師」,這是淨宗第十一代祖師,他說「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跟蕅益大師講的是一個意思。不但是「修行急務,立願居先」,在這個世間,世出世間法,所有有成就的人沒有一個是例外的。佛家講立願、發心,在我們中國人講叫立志,人不能沒有志。立志是怎麼回事情?發心是怎麼回事情?你在這一生當中你有一個目標、你有一個方向,他怎麼會不成功?肯定有成就!一生沒有成就的,他沒有目標、他沒有方向,他到老一事無成。

      有一個道場,我這一生不要道場,你送給我我都不要,我怕麻煩。但是我希望有一個大福報的人他有道場,我替他教學,這個我很樂意的。四十年前,佛光山星雲法師邀請我,他辦一個東方佛教學院,請我做教務主任,我滿心歡喜。我替他做事,我又不要操心,事業是他的,他是老闆,他要操心,我不要操心,我只教學生就行了。當時一百三十多個學生,我向他建議,三個人一個小組,可以分成四十個組的樣子,三個人一個組,每個組專攻一部經,期限十年。「十載寒窗,一舉成名」,十年攻一部經,就像劉素雲一樣,劉素雲十年就一部經,《無量壽經》,她專通了。諸位要聽得懂那個通,通是什麼?這一部經通了,沒有學過的經你叫她去講,她統統能講,她全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肯定的,它一個道理,她得清淨心,她開智慧了。所以,如果十年之後,我那個時候跟星雲法師講,至少可以成就二十個世界上一流的講經法師。很可惜他沒接受、沒採納,他說這不像佛學院,他要學像學校一樣,像大學學院一樣,課程交叉的來排,要學很多東西。我跟他講,佛學院出不了人才,中國老方法出人才。為什麼?我學的是老方法,我跟李老師十年,他是用私塾方法教我的,我知道那個東西管用,那個東西是真能夠培養人才出來。他不接受,我也就離開佛光山,我就到處雲遊去了。

      所以,我希望有這麼一個場所,我能夠全心全力幫助他。我一生遇到三個,三個都不成功,都對這個舊的方法沒興趣。新的方法確實教不出人來,要用舊方法,然後你才真正認識中國古聖先賢的智慧。我們現在人比不上人家,科學也比不上,佛經裡頭有科學。你說你今天這些科學技術,發明原子彈、發明什麼,這些人不會嗎?會,他比你能幹多了。他為什麼不做?做了這個世界早就毀滅了。這是人家的仁厚,大慈大悲,他知道這個東西不是開玩笑的,這個東西負面作用太大了,不搞這個科技,不是不懂,這是一個有德行的人。你說在中國,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機械化的運輸,為什麼不去把它發揚光大?諸葛亮死了之後全部毀掉,為什麼?這種科學技術說老實話沒有什麼好處,副作用太大。所以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不走這條路子,他走倫理道德,讓國家長治久安,人民真正沐浴在倫理道德的文化當中。科學家自己也知道,科學不斷的發展的話,這個世界最後是走向毀滅,死路一條。所以立志,就是方向、目標比什麼都重要,你一生會走得很快樂,你不偏不倚,你就一直走下去。「又曰,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這都是省庵大師說的,你要想成佛,你一定要發菩薩願,也就是說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你要認真努力去學習。

      下面這一段,「為願求自覺覺他之德。為覺他故,首須覺己」,就是自己,「求自覺者,端為覺他」。為什麼求自覺?目的是為了覺他,成就自己是為了幫助別人,我自己不成就,我怎麼能幫助人?我們是中下人的根性,在大乘教長時期的薰修,才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一個人,人有命運,我們清楚,不必算,這個世間也有吉凶禍福。大乘經裡面講得很清楚,極樂世界憑什麼成就的,我們這個世界災難這麼多,什麼原因,統統清楚,只要把不善的因去掉,把善的因統統提出來,果上立刻就改變。有人接受,願意聽,我們幫助他,全心全力協助他;沒有人聽,我們會到極樂世界去,移民到別的地方去,虛空法界諸佛剎土很多,我們可以自由選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