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98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九八集)  2011/7/1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二十面,第二行看起,從當中看起:

      「此上三句,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但萬行門中,不捨一法。故續云『作得善願,盡心求索』等,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之妙義」。這上面《無量壽經》所說的「捨諸愛著」、「亦無希求不希求想」,這些經文都是講無欲。顯實際理地,實際是真實的,真實只有真心、自性,理地,地是能生的意思,能生萬法。實際之理能生萬法,把它比喻做地,所以實際理地就是本性、就是真心,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這個意思。不受一塵,前面我們學得很多,真心裡面它是清淨的、不生不滅的,它是一法不立,所以它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它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一般人無法理解,而實際上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因為它沒有現象,所以我們看不到它,聽不到它,捉摸不到它;也想不到它,因為它不是精神現象,所以你想不到。於是今天的科學、哲學也沒辦法達到,因為科學、哲學必須要有對象,就是有現象它才能夠探索得到,它沒有現象,所以科學技術跟哲學都沒法子。

      怎麼樣才知道?佛在經裡告訴我們「唯證方知」,只要你真正證得,你就知道了。怎麼證得?把妄心放下就證得。妄心障礙真心,它是從真心變現出來的,真心裡頭沒有妄心,能現妄心。妄心能現妄相,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今天講的宇宙、太空、萬事萬物,在佛法都稱為幻相,它不是真的,它是屬於剎那生滅的,嚴格的講它根本不存在,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能生能現的本體,就是真心、就是自性。自己的自性,自己的真心,這裡頭什麼都沒有,叫不受一塵,絲毫都沒有染著。這是能現能生的體,哲學所說的本體,佛真正把它找到了。

      但萬行門中,不捨一法。行是現相,識是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的真心,大乘經上所說,一念不覺就生起無明,這個無明就是阿賴耶的業相,業相生轉相,轉相生境界相,換句話說,這三種現象剎那當中統統具足。一念不覺是阿賴耶的業相,精神現象(今天科學家所講的信息)是阿賴耶的轉相,由轉相產生物質現象。所以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是精神變現出來的。精神從哪裡來的?是從一念不覺裡頭發生的,一念不覺就是今天科學家所講的能量。能量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沒有遇到緣不會變現。緣是什麼?緣是一念不覺,這是緣。一念不覺沒有原因,一念不覺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這是很難理解。

      我自己深入經藏三、四十年,才漸漸體會到這個問題,慢慢了解,肯定它、承認它,不再懷疑。沒有這麼長的薰習,我們一般講實習,確實很難明瞭它。為什麼?他一定叫你放下煩惱,只要你有分別執著,你就永遠體會不到,只是聽說而已,佛在經上這麼說,知道有這麼回事情,你自己體驗不到。你放下的愈多,你跟它就愈接近,接近到一定的程度,你就體會到了。真正見到那是法身菩薩,《華嚴經》裡圓教初住剛剛接觸到,初住就成佛了,中國佛教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唐朝六祖惠能大師見到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見到了。佛教在中國這二千年來,真正達到這個境界,也就是哲學裡面講的見到本體,我們一般估計,最保守的估計,超過三千人,佛教在中國是無比殊勝的成就。如果說念佛往生的人,更多了,念佛往生的,最保守的估計超過十萬人以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一定就見性,但是他等於見性,這個不可思議。因為他煩惱沒有斷,也就是說分別執著他有,習氣就更不必說了,但是在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讓你的神通、智慧、道力跟法身菩薩差不多,相等了,這是無法想像的事情,所以佛經上講不可思議,無法想像。這全是真的不是假的,釋迦不會騙人,阿彌陀佛也不會騙人。學佛,求生淨土是一條成佛的捷徑,最快速的一個門路。

      所以世尊苦口婆心的在這裡勸導我們,在行門,就現相,起作用,不捨一法,這一法是說世間法,具足世間一切法。所以下面繼續說,『作得善願,盡心求索』。人一定要發善願,而且要把善願兌現,盡心求索就希望這個善願都能成就。決定不要作惡,作惡太可怕,作惡的果報在三途、在地獄,苦不堪言。這些顯示理事無礙,《華嚴經》到最後事事無礙,圓融自在的妙義。「如德遵普賢品曰」,本經第二品「德遵普賢」經文上說,「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空、無相、無願,統統是從實際理地上說的。不受一塵,哪來的空?哪來的無相?哪來的無願?空、有都沒有了,有、無也沒有了,願跟無願也都不能夠建立。為什麼?這些你要是著了相,都是妄想分別執著,你要不著相,全就沒有了。可是事上有,理上沒有,這才圓融。偏在理上,著空了,偏在事上,著有了,著空著有都是錯誤,空有二邊不著,二邊也不捨,這才叫圓融自在。

      「諸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有行有願。入空無相無願法門,這是無住,《金剛經》上講的無住;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這是起心,生心。《金剛經》上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師就在這一句開悟了。二邊不著,二邊不離,這是大乘,這是菩薩,這是佛;二邊都著是凡夫;執著空,不執著有,是小乘。小乘著空不著有,有是假的,凡夫著有不著空。修行人常常墮在一邊,著有的變成外道,著空的也變成外道。根性大利聽到這些經文他明白了,對於一切法的真相通達明瞭,不再迷惑,這叫菩薩。無住而後生心,這生心什麼意思?真心起作用。釋迦牟尼佛在世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你看他表演,他也投胎,他也出生,跟一般人沒有兩樣,從小慢慢長大,求學、修道、成佛、教化眾生,最後入滅,表演這種過程給我們看。那我們要問,他有沒有執著?他有沒有分別?他要有執著、有分別,他是凡夫,那跟我們沒有兩樣。正因為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但沒有分別執著,他連起心動念都沒有。這什麼意思?這就是世尊常說的「本來是佛」。本來是佛不是他一個人,個個人都是,只是我們大家不肯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如果肯放下,放下就是,為什麼不放下?這比什麼都重要,放下才是真正的自己,不放下就是迷。分別執著是造業,分別造的輕,執著造的重,就造業,造業當然就有果報,不造業就沒有果報。

      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的示現,他沒造業,為什麼?他沒起心動念,所以他沒有果報。這是什麼?這就是佛法常講的作而無作,你看到我在做,其實沒做,沒有起心動念怎麼做?所以事上是假的,心裡落印象那個玩意那是真的,這是世俗講真假,相是假的,阿賴耶落印象是真的。如果給你講真的,從自性上說,阿賴耶是假的。為什麼?它有生滅,自性裡頭沒有生滅。知道自性沒有生滅,就曉得阿賴耶不是真的,阿賴耶好像是真的,它實際上不是真的。如果我們真正把彌勒菩薩所說的話真聽懂、聽明白了,阿賴耶是怎麼回事情?念念生滅。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一秒鐘裡頭出現多少個阿賴耶?一千六百兆,一個接著一個,我們看到好像是一個,好像它存在,其實它不存在,我們看走了眼,看錯了、想錯了,它確實不存在。真正存在的就是自性,它真的叫不生不滅。阿賴耶是有生有滅,生滅的速度太快,也好像是不生不滅,但是它真的有生滅。什麼時候他真正覺悟了,他一念不生,滅就沒有了,那就叫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

      我們就明白了,阿賴耶從哪來的?自性本具般若變現出來的,轉它是大圓鏡智。執著,把執著轉過來,變成平等性智;把分別轉過來,變成妙觀察智;這個只要一轉,眼耳鼻舌身就變成成所作智,成就什麼?成就為人演說,這句話重要。千經萬論哪一部經上不說多少次,受持讀誦是自己的事情,成就自己,為人演說是成就別人。演是什麼?表演,不是為自己,為別人。為別人表演,為別人講解,這就叫弘法利生。哪一尊佛不是這樣做?哪一尊菩薩不是如是做?你看到哪個佛菩薩不在表演,哪個佛菩薩不在說法,你找不到一個。於是我們就明白,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的教學,它跟一般人所講的宗教完全不相干。佛教有講天地鬼神,天地鬼神是世間人。六道、十法界是平等的,只是迷悟淺深不同而分的差別,他如果迷得重一點他就下去,他迷得輕一點他又上來,他這個上下不定的,都不是真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你就真學到東西。它是教育,非常好的教育,世出世間教育它是最圓融的、最究竟的。儒家的教育只講教學的一部分,如果用大乘佛法來說,儒家教育是人天這部分,人天以上的它不講,人天以下的也不講。道家是六道輪迴的教育,它講到天道,它也講到地獄,範圍比儒家廣,但是它沒有出六道。一般宗教跟道家差不多,都在這個範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能夠超越十法界,只有大乘佛教。小乘超過六道,不超過十法界,真正超越十法界的只有大乘,叫究竟圓滿的教育。畢業就叫成佛,拿到最高的學位。所以佛陀是學位的名稱,佛菩薩他不是神、不是仙,他在佛教裡面取得的學位,像我們現在在學校念書,博士學位、碩士學位,類似這些。你到某一個層次,你拿這個學位。

      佛法的層次是放下,所以跟你念書不相干,你放不下,念得再多,你也拿不到。你把三藏十二部經都背會了、都講透了,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放下,你是凡夫,你拿不到。所以六祖說與這不相干,這話是真的,一點不假。放下執著就是阿羅漢,第一個學位拿到;放下分別,第二個菩薩學位拿到;不起心、不動念,最高的學位佛陀拿到。誰是佛?人人都是佛,只要你肯放下。誰是菩薩?人人都是菩薩。誰是阿羅漢?人人都是阿羅漢。平等的教育,究竟圓滿的教育。這麼好的東西擺在面前,多少人不認識,你說多可惜!說不好聽的話,你說多可憐!他本來是一切都圓滿,他不學,那就一切都迷惑,一切都顛倒,那自己得受苦受難,叫自作自受。佛看到,「可憐憫者」,這是佛對眾生感嘆的一句話,為什麼不回頭?為什麼不覺悟?為什麼不肯學?

      古時候好,在家父母教,在社會國家教,帝王大臣都教,他都懂。現在我們都是有罪之人,什麼罪?不孝父母、不敬祖宗,這個罪過很重!父母、祖宗留下來這麼好的東西,你為什麼不懂?現在對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中國人不如外國人,外國人還有真懂得的,有讚歎的、有嚮往的,中國沒有。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大不孝。不孝不能怪他,佛慈悲至極,為什麼不能怪他?他丟了好多代。不是他不懂,他父母不懂,他祖父母不懂,曾祖父母也不懂,大概到他高祖父母,知道有這回事情,自己也沒有認真修學,再向上去,大概對於這個事情逐漸就了解。在中國二百年前老師很多,修行的人多,講解的人多,傳播的人多,這二百年來逐漸往下降,降到最近的五十年沒有了。所以我們有這個緣分接觸到,了解了,不能不幹。這個世間許許多多事有很多人去幹,這樁事沒人幹,沒人幹我們就不能不發心去幹。不知道不幹這個事情,佛菩薩、祖宗不怪我們,為什麼?你不知道。你知道了不幹不可以,你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祖宗。所以知道就要幹,全心全力投入。這個不是迷信,不是在社會上走投無路,大家不要把它想歪了。這是我們祖宗遺留下來最偉大的事業,真正傳宗接代,讓這個民族千年萬世昌盛無比,留這麼多寶貝。不肖的子孫違背祖宗教誨,該受什麼樣的懲罰?老祖宗要用鞭子抽你,這大不孝、大不敬。

      我們再看下面一文,「正與此處無為、無立、無欲,而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無為無所不為,無立無所不立,體相用一如,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無所不為。圓融一味是隨緣妙用,隨緣是有作為,妙用是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那叫妙用。你的智慧完全現出來,你不會有絲毫情執的作用,情執是迷。「至心精進品」,第五品,我們前面學過,經文上說「結得大願,精勤求索」。「故知極樂聖眾皆師法彌陀」,這底下五句話非常重要,你到極樂世界去,去幹什麼?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好老師,他老人家以身作則,身行言教,他所講的他全做到了。你看他把他所說的用在生活上,在生活上活活潑潑,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高妙到極處,那是一個好的榜樣。釋迦佛當年在世,也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這個世間眾生,貪瞋痴慢疑不善的習氣非常之濃,貪瞋痴慢疑叫五種惡,五惡,對自己身體不好,帶來我們身體種種的疾病,這它帶來的,帶給我們居住的地球許許多多的災變,都是這五樣東西。所以佛教我們要把它斷掉,要把它放下,遠離它。告訴我們反過來,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五善根,世出世間所有的善法都從這裡生出來。五毒,一切惡法是從五毒生的,你看這個東西,翻過來翻過去,正面,它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根,反過來,它是一切罪根。

      我們在懺悔的時候用普賢菩薩的懺悔偈,最後一首是懺除罪根。罪根是什麼?貪瞋痴慢疑。所以「師法彌陀,結成大願」。總結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善根,總結起來就是四十八願,結成大願。這是我們要跟阿彌陀佛學的,要真學,如果你對他不是透徹了解,你這個心發不出來。你能學多少,就是你發心的度數到某個階層,你了解多少你就能學多少,你了解得愈多學得愈多,了解得愈透徹你學得愈深入;你對他沒有了解,你就沒有辦法學他,想學也學不到。「精勤修習」,修是修正,把我們的錯誤,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言語、錯誤的行為統統修正過來;全都修正了,「住真實慧」。「以求成就」,成就無上菩提,成就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相好。真能做到嗎?能。為什麼?因為一切法是從心想生的,所以才能這個說法,自己心想生,哪有做不到的道理?別人心想生,我未必能做到,人家肯不肯給我,要看別人臉色。自己心想生的,這哪有做不到的道理!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相好,是自己心想生的。這個想叫真心,不是妄心,妄心想不到,真心。真心就是前面所說的,入空、無相、無願法門,修普賢大士之德。這意思有沒有聽懂?入空、無相、無願法門就是真心顯露,用真心顯露去修普賢大士之德。

      普賢大士之德是什麼?總結十條,第一個「禮敬」,頭一個對自己有沒有禮敬,有沒有尊重自己,有沒有?沒有。何以見得?你不尊重你的性德,你不尊重你性德裡頭的智慧,你不尊重性德裡面的德能,你不尊重自性的相好,你天天到外頭瞎求,去胡鬧,這是不知道尊重。所以尊重首先是自己,禮敬自己,稱讚是自己,供養是自己,都從自己開始,自己沒有得到你怎麼能幫助別人,哪有這個道理?我們每天早課拜佛,拜本師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現前的應身;拜阿彌陀佛,是自己的報身;拜毘盧遮那佛,是自己的法身,不是拜別人,不是迷信。人家說我們拜佛是迷信,我們拜佛是尊重自己;你說我們迷信,你不尊重自己。現在毘盧遮那、阿彌陀如來、釋迦如來,把我們自性三身顯示出來,模樣在這裡,原來我的應身是這樣的,我的報身是這樣的,我的法身原來是這樣的,自他不二,自他原來是一。你要這樣子效法,那個拜下去有功德,無量功德,這個功德成就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世界怎麼成就的?不就這成就的,我們現在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他不知道尊重,他不曉得拜的是誰。拜的外面,與自己不相干,你拜他幹什麼?錯了,裡外是一不是二,他即是自,自即是他。從這個地方去學,首先尊重自己,然後把尊重自己這個心、這種行為,去尊重一切眾生。為什麼?一切眾生都是一個自性變現的,這叫自覺覺他。我們自己沒覺悟,怎麼覺他?所以拜佛得會拜、會用心,不會用心,白拜了。

      「稱讚如來」,稱讚性德、稱讚本善,中國老祖宗講的人性本善,《三字經》上一開端,「人之初,性本善」。我稱讚本善,與本善相違背的不稱讚,不但不稱讚,也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這個好,不放在心上。好的放在心上、放在口上,為什麼?鼓勵人回頭,鼓勵人向善,這都是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後得智,也就是真實智慧的妙用。

      「廣修供養」,第一個是供養自己,供養自己這裡頭有真實智慧。本經教給我們三種真實,都是從自身講起的。第一個真實之際,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第二是真實智慧,第三是真實的利益。真實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是自性覺,那個覺就是真實智慧,與外頭不相干。自性怎樣就覺?我們現在自性不覺,因為你自性有染污,自性覺就隱而不顯,看不見了,你有染污。第二你有分別,分別就不平等,好像水一樣波動了,起了波浪,照見的作用就失掉,照見是智慧,他也把智慧失掉了。如果我們在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你的心是平等的,不執著,你的心是乾淨的,沒有染污,它起的作用就跟水一樣,外面的境界在裡面照得清清楚楚,像一面鏡子一樣,那叫智慧,真實智慧。第三種叫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不是有財富,也不是做高官,而是什麼?保持你的身心清淨平等覺,那是真實的利益。清淨平等心能照見,對於宇宙之間萬事萬物你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你多快樂,身心自在,法喜充滿,快樂無比!中國人嚮往的究竟圓滿幸福的人生,你全得到,真得到了。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就是這個,可惜沒人看懂,說釋迦牟尼佛生活太苦,我受不了。你是真受不了,我們都受不了,一年四季風吹雨打,在樹下過這樣的生活,野外生活,他又不生病,他又沒有傷風感冒,每天生活得那麼快樂。這是說什麼?說明他的身叫金剛不壞身,這身體多好,他跟大自然融成一體,這是最快樂的事情。睡覺在哪裡?隨便在什麼地方,走到哪裡就睡到哪裡,你看多自在。日中一食,出去托缽,人家供養什麼就吃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在這個地方我還想到一樁事情,這佛說的,境隨心轉,佛的心清淨無比,清淨平等覺。所以我想,他就是托一缽非常不好吃的東西,到他嘴巴裡都變成醍醐上味,為什麼?隨心轉,沒有不善的東西,到他口裡就是醍醐上味,在我們凡夫口裡面有酸甜苦辣鹹,到他那裡是醍醐上味。我們在經上能體會得到,他在野外生活的時候,感受也非常快樂,不冷不熱,永遠保持那種最新鮮的空氣,最適當的溫度,他心可以轉境界。我們今天可憐,我們是我們的心被境界所轉,你看多可憐,他們能轉境界。實在講,真能轉境界了,外面的山河大地跟他統統配合,譬如現在天氣很熱,中午差不多到四十度,佛如果是在此地,你給他測量一下他的溫度,大概二十度的樣子,真是這樣的,量你的體溫四十度,量他二十度。為什麼?他心裡沒有燥熱,所以他永遠清涼自在,我們身上有燥熱,所以就比不上人家。

      說到這個地方我就想起一個例子,章嘉大師,你看他穿的那個衣服,給諸位說,一年四季都穿那個衣服,冬天好像沒有問題,看到好像沒有問題,夏天也穿那個衣服,人家熱得一身流汗,拿著扇子搧。有一年台灣印《大藏經》,請章嘉大師環島旅行,到處呼籲一下,請大家出錢出力,希望這個壯舉能夠成功,勸導大家來買《大藏經》。好了,大師就跟大家一起,他也穿那身衣服。我們有一個道源老法師,我受戒的時候他是我的得戒和尚,一起去參加這個活動,跟章嘉大師在一起。看到章嘉大師這樣的穿著,他就問他:老人家,你熱不熱?他們穿著很薄的衣服,還拿扇子搧風。章嘉大師告訴他:心靜自然涼。道老是個講經的法師,聽了很難過,感覺到很慚愧。人家穿那麼多,心靜自然涼,他穿了一身很薄的衣服,還得扇子搧風,比不上人家。從這個例子我們能想像到,佛身上一定是清涼自在,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這是功夫,我們慚愧,比不上人家。所以人家一生就那麼一身衣服就夠了,其他不必要了。

      抗戰期間,有很多佛門弟子知道,金山寺有一個活佛,妙善法師,他的行為很像濟公,什麼忌諱也沒有。裡面就是一套小褂褲,外面就是一件長衫,其他的什麼都沒有,一年四季就穿這個,冬天他不冷,夏天他不熱。確實有神通,那不是假傳的,是真的,你心裡起心動念想什麼他知道。我在台灣,樂觀法師曾經跟他在一起住過四個月,所以對他老人家相當清楚,他也非常佩服。樂觀法師告訴我,他真有神通,有些信徒念著他,師父好久沒有看到他的面,他就來了。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飯,信徒們喜歡法師,盛飯送給他,他就當面吃,吃得很快,一下吃完了,那個信徒又送一碗來,一下吃了有十多碗,十七、八碗。樂觀法師在旁邊,他說你告訴信徒,你們不要害法師,你看他吃那麼多,不行!他回過頭來告訴樂觀,不增不減。不增不減,吃太多也等於沒吃,沒吃也就等於吃,不可思議,他那個境界無法想像。他還撿垃圾吃,這是無法想像,別人供養他的鈔票、銅板他都吃掉,銅板都吃掉,他像吃蠶豆一樣他吃掉,地上撿的破銅爛鐵他都吃掉。給人治病,跟濟公一樣一生都不洗澡,衣服後面,他就一件衣服,所以領子上的油垢都是黑黑的,可是聞聞有香氣,很香,不可思議。治病,那個領子上聞聞,就能把病治好。有時候他身上搓一點髒東西放在茶裡,你拿去喝,一股清香,喝了病真好了,不管什麼病,好像統統都能治。教人勸人念佛,所以人稱他活佛。一生不洗澡,一生不換衣服,就一件,走到哪裡真自在,什麼都沒有,兩手空空。這是什麼?這是自己本來面目,不用這些裝飾,那是假的。住真實智慧,這才能有成就。

      下面說「含哀」,哀是悲哀,「大悲心也。又慈愍者,大慈心也。以大慈悲故,雖明知實無眾生可度,而度生之行願無有窮盡,故心常諦住度世之道」。他確實知道,有沒有眾生可度?給你說老實話,沒有眾生可度。為什麼?根本就沒有眾生。眾生存不存在?眾生真正存在的時間,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那一念,那是眾生存在的時間。這一念時間多長?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它存在時間就這麼長。假的,確實沒有。真的像我們看電影,看電影你要知道它的底片你就明白了,電影是什麼?我手上這個就是電影膠捲,在放映機裡面把它轉動,這是什麼?我們叫幻燈片,這二十四張,在放映機裡面它的速度是一秒鐘,一秒鐘二十四張,換句話說,我們在銀幕上看的畫面一秒鐘就是二十四張。張張獨立,上一張不是下一張,它活動快了,我們就把它好像看成一個畫面,以為是真的,其實全是假的。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實的這個環境跟電影的原理完全相同,一秒鐘多少張?這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現實環境裡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彌勒菩薩說的,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這一秒鐘二十四張。念念不相同,一個念是一個物質現象、一個精神現象,精神現象都不可得,包括自然現象,就是阿賴耶,三種現象全不可得。我們看錯了,錯在哪裡?看到它的相續相,以為它是真的,其實它是相續。相續,還不能說相續,相續是完全相同的,它不相同,張張不一樣,所以要加個相似相續相,好像是相續相,它是繼續不斷的,但是每一個念頭不相同,所以它不是真的相續相。

      了解事實真相,就知道萬法皆空。《般若經》上所講的真的一點都不假,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包括佛法在內,「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你在一切法裡頭,你想控制它,你想佔有它,你想支配它,全是妄想。諸佛菩薩,真正修行人,稍稍契入境界,他不再執著、不再分別,所以他能恆順眾生,你愛怎麼辦就怎麼辦,一切隨緣,一切隨順,沒有不皆大歡喜的。他真皆大歡喜,他歡喜什麼?歡喜一切皆空,他歡喜這個,他歡喜了不可得,所以他心在境界裡頭他不動,這個厲害!這是什麼?這是真心。心在境界,隨著境界在分別執著,在轉動,這個很糟糕、很可憐、很辛苦,不動就沒有了。所以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事實真相,說明菩薩的大慈大悲,明明知道這些是幻相,他還是在這裡教化眾生,幫助他們覺悟。覺悟什麼?幫助他們了解事實真相,果然事實真相了解了,那就跟他一樣,跟諸佛菩薩一樣,得大自在,真離苦、真得樂。

      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顛倒來的,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總以為自己所想像的不錯,誰知道全錯了,你所想的、你所做的全錯了。你所受的這果報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因為你覺得它苦,它就是苦;如果你覺得它不苦的話,它確實不苦。怎麼個不苦?我們看到電視,電視現在演的是大火,你看裡面人燒得很可憐,你在這裡看,不苦。如果你迷了的時候,你覺得你在電視裡頭,火也燒到我,你感覺到很苦。你錯了,你怎麼跑到裡面去了?你不在裡面,他裡頭怎麼樣受你都沒有感覺,毫無感覺。他苦你也苦,他樂你也樂,他哭你也哭,他笑你也笑,你完全被他轉了,這叫凡夫,你的心被境界轉,那你就很苦。你要能夠跳出來,看到事實真相,苦樂是一不是二,凡聖是一不是二,那就是前面所說的「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你自己清淨心裡頭什麼都沒有,但是什麼?能生萬法,你在電視裡畫面能生萬法,萬法跟自己是一不是二,你是覺,他是迷。有苦有樂,都是迷;無苦無樂,覺了,明白了。自己明白之後,你才有方法幫助他明白,明白就是解脫,任何境界裡頭你都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進去了,你就墮落到裡面去了。

      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絲毫不染,這樣才能夠像菩薩一樣,度生之行願無有窮盡。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普賢菩薩發十大願王,一般佛菩薩,從綱領上說,四弘誓願,真的是無有窮盡。故「心常諦住度世之道」,常住度世就是幫助這些迷惑的眾生,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心裡面怎麼樣?一絲毫不染著。你要是染著你就有累,你受累,你就很辛苦。你不染著,心永遠清淨,永遠是自在的,永遠是安樂的。雖然安樂,眾生在很苦,也表現一點樣子同情他,也不要人家那麼苦,你在那裡快樂,不像話,給人家生煩惱了。所以也得好像要表演一下,像唱戲一樣,流一點同情的眼淚,那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別人快樂,你也顯快樂,別人痛苦,你也顯痛苦,他是真的,你是假的,你才有善巧方便、真實智慧幫助他,幫助他從境界裡醒悟過來,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最大的事情擺在我們面前無過於生死,我們怎樣了生死出三界,這大事。我們幫助別人沒有別的,這是大事,其他的叫雞毛蒜皮小事,那個無所謂的。

      人在這個世間,壽命是有定數的,這個一點不假。為什麼?你過去世造的業因,你這一世應該受的果報,你今生所造的這些業是來生受的,因果通三世。大善大惡,不等來世,今生就受了。一般不是極大的善惡大概都不會轉你的定業,就是你前世造作的這叫定業,不容易轉。懂得佛法的人容易,像道家的修行、佛教的修行,很容易轉。為什麼?這是大善,這不是小善,你所造的這個業是利益許許多多眾生,不但利益現前,而且利益後世,這大善。大善是什麼?就是教學。你們想想孔老夫子教學,他在世的時候沒有什麼了不起,平民,在社會上沒有政治地位,平民,在物質生活上,他很勉強能過日子,沒有多餘的財富。他的生活來源從哪裡來?就是學生家裡送一點禮,學生家庭好的,多送一點,家庭差一點的,最低的什麼?束脩。束脩是什麼?大概內地人都曉得,肉乾,切一條,細細的,一長條,那叫做束脩。也不過四兩、半斤肉而已,逢年過節送一點給老師。所以老師的生活很清苦。雖然很清苦,還有比他更苦的,我們知道顏回是最聰明的、最好的一個學生,他是最苦,我相信孔子常常還要幫助他一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在同修當中要看到一個很苦的,我們自然會幫助他。在佛法因果上我們就明白了,顏回為什麼那麼窮?過去生中修慧不修福,所以果報得貧窮。有些很笨的人,他很有錢,他日子過得很好,為什麼?修福不修慧,所以他迷惑顛倒,他福報很大。佛門裡頭也有這個說法,「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羅漢在外面托缽沒人給他,為什麼?沒福報。有專門修福的,「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因為他不修慧,來生投生變個大象,這個大象是國王的乘騎,所以滿身掛的瓔珞,牠有福報,牠是畜生。所以佛在經上常常勉勵大家福慧雙修。

      我學佛之後,才知道自己過去那種貧窮的環境,生活那麼苦,就知道了,過去生中我也是修慧不修福,有一點聰明智慧,沒有福報,而且還短命,這真是苦。多少人告訴我,壽命四十五歲。我相信,因為我們的家譜我看到了,我家裡已經有三代都沒有超過四十五歲,所以我想這大概是遺傳。以前年輕,不懂得這些道理,說這是遺傳,相信,我自己把自己的壽命就定到四十五歲。聞到佛法了,求往生,四十五歲求生淨土,四十五歲那一年害了一場病,一個月就好了,我也沒有看醫生,也不吃藥。那個時候,自己心裡很清楚,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找他幹什麼?命到了,找阿彌陀佛才對,不要找醫生。那個時候正好我在十方大覺寺講《楞嚴經》,講到三分之一,得病了,我就知道壽命到了。病好了之後就繼續講經。這是自己把命運裡頭過去缺失的地方補出來了。

      過去沒有修福,章嘉大師教我修福。我從小對金錢這個東西不重視,不放在心上。章嘉大師告訴我,弘法利生還是離不開金錢,你要是沒有福報的話,也不能弘法利生。你光有慧,沒有福,譬如沒有福報,你講經講得很好,你是個好教員,人家學校不要你,不聘請你,你沒有辦法。我們才明瞭福報也很重要。怎麼修法?他就告訴我,布施。財從哪裡來的?命裡有財,前世財布施多,命裡才有財,現在命裡沒有財,那修布施,把它補出來,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他教我修這三種,財、法、無畏。沒有錢,他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一塊錢還行。你就從一塊、一毛布施,要常常存布施的心,這個很重要,你有布施的心,歡喜布施,將來在弘法利生上需要財用就不會缺乏。不容易,我修了六十年,二十六歲學佛,今年八十五歲,六十年,六十年才看到效果,這是顯著的效果。

      我們在澳洲建了個道場,現在在香港建這個小道場,夠了,很夠用了。承傳如來正法的人不多,我的心目當中,能有十個人就不得了。可能沒有,五個人可能會有。佛法要興旺起來總得要三代以後,說在我這一代就看到,不可能,沒有這個道理。我要能夠帶出五個,五個,下一代一個人帶五個,那就有二十五個,到四代、五代就興旺起來了。所以有這麼一個小小的地方。我們一定要曉得,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以孝道為基礎,孝道要不能昌盛,佛法決定沒有興旺的道理。所以我們的同學要學儒、要學道,這是根本。儒講孝親尊師,道講清淨無為,幫助我們離欲,然後再進入佛法,你智慧就會開了,你就能真正達到圓融自在,你才有善巧方便,「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這才能做得到。幫助一個人身心健康,斷煩惱,開智慧,福慧雙修,幫助一個家庭幸福美滿,幫助社會安定和平,幫助國家、幫助世界都可以做得到,這個是佛菩薩的事業。手段全用教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歷代這些祖師大德你看看他們留下來的經典的解釋,他的一些著作,你就知道,道德文章,輔助諸佛如來、聖賢教化,這就是真實的利益。

      「其所結得之大願,自然契理契機,照真達俗。契理照真,故其大願,實相為體,究竟了義,力用無量」。這個幾句話講得好,菩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上與諸佛所證之理相應,下對現前大眾的根機也能相應,這個教化就成功了。如果契理不契機,講的是沒錯,不是現前大眾所需要的,人家不聽你的,不會接受你的。要契機不契理,那與佛法毫不相干,與生死毫不相關,災難、痛苦不能避免。所以理機要雙契。

      照真,這是對於佛道,也就是宇宙人生真相明瞭。達俗,俗是現前世間人一般的想法、看法,你都得要了解,然後用你的智慧、善巧方便來調和,讓他能接受。他眼前的錯誤,嚴重的執著,你讓他都放下不可能,他不可能放下的。那要如何滿足他現前的欲望,又對於傳統文化、對於佛法產生興趣,這就好教了,慢慢他逐漸了解多了,他自然放下,自自然然能行菩薩道。所以菩薩的大願,「實相為體,究竟了義,力用無量,契機達俗,故善契機宜」,這就圓滿了。實相為體是最難的,實相為體是什麼?明心見性。什麼人做到?釋迦牟尼佛做到,諸大菩薩做到,祖師大德做到。我們雖然很努力,還差一截,但是我們對於這個心裡有數,再多活幾年可以能達到。究竟了義實相他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明瞭,所以他的作用,他能力之所及,真的是無量無邊,能契合這個時代的需求,這也是契機達俗。

      這個時代的人現在想要什麼?但是他們所想的錯了,為什麼?都想的是名利,名利給人帶來的是災難,不是幸福。如果這個名利真正是為國家、為人民,是好事,那不是壞事;如果名利是為自己,肯定是壞事,都害了自己。名利可以有,不能過分,太過分了要造孽。財用適可而止,要懂得止,這個知止是大學問,我夠了就可以了,再多餘的一定是為眾生、為廣大群眾。今天科學技術進步,工商業發達,但是造成的是社會貧富不均,這種現象在全世界每個地區都是的,富人少,窮人多。富人在享受,享受完了之後都到三途去了;窮人雖然窮苦一生,大概來生還得人身,他沒造業。窮人來生再到人間來的機會多,富人來生再到人間來的機會很少,這都是真的,完全都是事實真相,但是大家不了解。如何把事實真相,用什麼樣善巧方便,讓大家能夠認識、能夠覺悟、能夠回頭?富人如果以他的財富來照顧窮人,他就積了大德,那來生的福報不可思議。如果所有財富供給自己一個人、一家人、少數人去享受,那個罪孽可不得了。科學不講這一套,他不懂,但是古今中外聖賢人所說的都講得清楚,都講得明白,這些普遍在一切宗教經典當中,重要,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菩薩,「善契機宜,禮義都合」,這八個字非常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要推動聖賢教育、佛陀教育,這八個字要緊。我們的教學一定適合於這個社會一般大眾,他就歡喜,他願意接受。佛教的教學最了不起的,它恆順眾生,它不固執,不是說我一定要怎樣,不是這樣的,所以他的心量非常之大。你看到中國,他完全用中國這個社會的風俗習慣,如果他要執著一定要用印度那個方式,中國人不能接受。頭一個,托缽在中國就不能實行,中國托缽是叫化子。印度這些法師到中國來都是帝王的老師,帝王都皈依,跟他學習,哪有皇帝的老師出去要飯,這成什麼話,這在中國決定行不通的。所以必須有建築的宮殿,一切皇家來供養,生活跟皇帝一樣,你要不隨順,在中國行不通。所以衣服完全換成中國服裝,印度的服裝就變成我這披衣了,變成表示一點,在講經、法會典禮當中,這是禮服,就披一下,除這個,全是中國服裝。我們裡面穿的海青是漢朝服裝,普通穿的這些長褂、小褂是明朝服裝,都跟世俗融成一片,這個才好辦。

      所以基督教、天主教也是唐朝時候傳到中國來的,它就興不起來。什麼原因?他一定要蓋他那個樣子的教堂,一定要穿那個服裝,人家一看,這是外國的,中國人就不喜歡了。出家人,佛學,一到中國就變成中國一樣的,他就喜歡了。所以基督教如果像佛教一樣的那種包容,我相信它不會輸給佛教。所以說一般宗教是保守的,佛教是開放的,一絲毫執著都沒有,所以很容易跟人相處。你看佛,到任何宗教,他們供的神,佛不排斥他,佛對他們尊敬,他們的教徒都歡喜,佛敬我們的神。而且佛在講經的時候,他這個神代表什麼,把意思都說出來了,大家明白了,那個宗教也就變成佛教了。覺悟,不迷信,本來是迷信的,現在告訴你,不迷信了,它表法,用表法把他統統都帶上智慧,破迷開悟。

      諸位知道藏傳的密宗裡面神很多,那神從哪裡來?都是古印度他們宗教所崇拜的神,佛不反對,統統進來,到佛門去都做了明王,都做了護法,都變成佛教,都變成菩薩,你看皆大歡喜。這是真實智慧,這是真實利益,善巧方便到極處。我不排斥你,用中國話講,同化你。它最高指導原則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神是眾生,既是眾生,本來是佛。這是最高的一個思想指導原則,沒有任何排斥的。所以不管什麼族群,不管什麼宗教,碰到佛,就變成一家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宗教?古時候交通不方便,沒有資訊,人與人之間許許多多老死不相往來。我們小時候,十歲以前,農村裡頭確確實實有老農夫在老家一生都沒有進過城,城市也不過五、六十里,走路一天,都沒去過,他所熟悉的就是幾個村莊,他一生就老死不相往來。這樣一種安定生活裡頭,佛要教化眾生就要分身。所以在不同的族群,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生活習慣,他一定要現當地的身,在那個地方建立教學的中心,建立一個教派,符合他們的文化。

      其實我們把世界上所有這些大宗教,主要宗教經典拿來一看,百分之八十相同,不同的大概百分之二十。那是什麼?生活習慣不相同,文化背景不相同,那些地方不一樣。我們所修學的方向相同,目標相同,勸善規過相同。所以宗教是可以團結的,應該要團結。現在交通方便,資訊發達,宗教變成一家了。宗教團結,宗教給人的信心,宗教給人道德倫理的觀念,第一個好處,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會和諧,這就是好處,馬上就能得到。如果每個人要是搞獨立的話,鬥爭、衝突、戰爭,帶來的是災禍,是錯誤的,任何一個神聖都不願意看到這些事情,所以禮義就非常重要,我們不能不了解。所以在今天我們修學,真正的佛弟子,除了學習佛經之外,要不要學習其他宗教經典?要,要把所有宗教都看成是佛菩薩的化身。就像日本老和尚中村康隆,可惜他老人家走了,前年走的,走了好像三、四年,走的時候一百零三歲。我以前每次到日本一定去看他,他非常歡喜我。我第一次跟他見面他一百歲,他告訴我,全世界宗教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說得好!我離開的時候,他的徒弟送我,送我到大門口,告訴我,他說我們的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講過這個話,他怎麼會跟你講這個話?我說我在世界上聯絡各個宗教,這句話對我來講太重要了,這就是要我們以平等心看待一切宗教,全是觀世音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現什麼身,好,真好!哪裡會有衝突!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