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47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四七集)  2011/3/2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百零二面倒數第三行。

      「次正顯彌陀獨勝之因。上品云: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今品又曰:十方諸佛所不能及。下復云: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於平等法中,而又有如是差別者,蓋由於前世求道之本願不同也。」這節經文,後面這一半是為我們解釋,為什麼阿彌陀佛獨勝諸佛如來。前面第十一品裡面有「清淨莊嚴,超逾十方」,講西方極樂世界超過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這一品又說到「十方諸佛所不能及」,沒有能夠跟阿彌陀佛相比的。這個地方自然引起許多初學佛的同學懷疑,佛佛道同,菩薩有不同,等覺菩薩也不例外,可是成佛決定相同,因為無始無明連習氣都斷盡,哪有不同的道理?共同一個圓滿的自性,共同一個圓滿的性德,這是事實。為什麼他所現的報土不同?給諸位說,不現報土就同,現報土就不同。為什麼?現報土也好,現淨土也好,現穢土也好,諸佛如來跟阿彌陀佛都沒有起心動念。這個道理跟事實我們一定要清楚,清楚之後自然就肯定了,沒有懷疑了。為什麼不同?因不一樣。所以,我們今天修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懂這個道理,不懂這個道理我們就錯了。將來你成佛,十方眾生有感你自然有應,可是自然所應的,無論是法身、報身、應身,他自然有差別。

      這一品經裡面給我們很多啟示、很多信息。諸佛如來在因地都發大弘誓願,雖然都發誓願,這誓願裡自然是大同小異,小異那就有差別了。所以在此地我們看到,阿彌陀佛確實是無比的殊勝莊嚴。這都是由於前世求道,初學佛的時候比丘的身分,修行證果階段當中是菩薩身分,這個階段裡頭本願不相同。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其他諸佛如來在因地沒有聽說發四十八願;縱然有大願,我們將這些大願擺在面前比較一下,不一樣。「彌陀第十三大願曰,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這是在因地發的願。光明普照之處,也就是佛對一切眾生加持所在。而且他願超越諸佛如來,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他成佛了,成佛沒這個現象,應一切眾生之感,現象出現了。眾生有感,彌陀有應,從這個應就顯示因地所發的大願願願兌現。是以「至作佛時,各自得之」,每個人在因地發的願,到成佛之後,在十方世界應眾生之感,現相就不一樣。我們細心去觀察,彌陀因中發的願,跟其他諸佛確實是不一樣,他的願可以說是太圓滿,沒有缺失,他是面面都顧到了。所以在應化的時候,譬如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是法身菩薩所感,彌陀自然應現的,方便有餘土是十方世界諸佛四聖法界眾生所感,凡聖同居土是十方世界六道眾生所感。眾生有感,彌陀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古大德有說,極樂世界的殊勝就殊勝在凡聖同居土跟方便有餘土。實報土是明心見性所感得的,十方諸佛的剎土,就是實報土,大致都是相同的,沒有太大的差別。可是跟西方世界比還是有差別,原因在哪裡?彌陀因地的願比一切諸佛來得周圓、來得圓滿。不是沒有原因,有原因的。我們想發願,如果你沒有念過《無量壽經》,沒有讀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你自己去想,我要發個什麼願,你寫四十八條,跟阿彌陀佛經上四十八條對一對,一不一樣,就明白了。許許多多事情我們沒想到,彌陀在因地上全都想到了。第一願,他成佛之後,他的世界裡沒有三惡道,沒有餓鬼、沒有畜生、沒有地獄,沒有修羅,也沒有羅剎。這是很難想到的,十方世界都有,為什麼沒有?所以很多很多菩薩在因地當中沒想到這個問題,他突然想到他同居土裡頭不要這些人。這個可以說是他的心思周密,在作比丘的時候,煩惱習氣沒斷,作菩薩的時候,無明沒破,他思慮周到,所以他的願行圓滿。到作佛的時候,度化眾生起作用了,他的神通、道力、智慧就比其他的諸佛如來要超勝。所以,經上講的這兩句話要記住,「自在所作,不為預計」,他沒有去想怎樣怎樣做,沒有去想我應該怎樣怎樣,沒有,那叫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迷了、就錯了。一切應現,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像《楞嚴經》上所說的,眾生想怎樣他自然就變現怎樣。

      我們這些年,看到日本江本勝博士做的水實驗,他告訴我,做了幾乎上百萬次的實驗,看不到兩個圖案是相同的。我告訴他:根本就不可能有相同的。他說為什麼?念頭不一樣,就是我自己在做實驗,我前念跟後念就不一樣,怎麼可能有相同的?同樣是一個愛心,前一念的愛心跟後一念的愛心程度上就有差別。所以圖案都很美,絕對不會一樣。他好像才有一點點明白。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大乘經裡講得透徹,比科學家講得圓滿。科學家沒離心意識,法身菩薩離心意識了,才是真的圓滿。

      這是說到成佛的時候,「如其本願而現光明,皆自然成就,不因計畫與安排」。「因果如一」,你在當比丘的時候、作菩薩的時候,那個時候修的什麼因,這個時候果報就現前。果如其因,因如其果,叫因果不二。「是故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這就是真的,不是假的,「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一切諸佛如來對彌陀的稱讚到極處了。這些諸佛如來在一起不能不佩服,自然佩服他,自然歡喜他,也是自然跟著阿彌陀佛走,成就阿彌陀佛,莊嚴極樂世界。要知道,成佛只要證得自性,無明破了,明心見性,所有一切煩惱習氣全沒有了。無始無明煩惱習氣不礙事,跟見思、塵沙完全不相同。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嫉妒懷疑都是見思煩惱裡頭的。見思煩惱斷了,像這種種嚴重的煩惱,阿羅漢都沒有了,都斷盡了。但是阿羅漢有習氣,辟支佛習氣就斷了。

      所以諸佛如來看到阿彌陀佛的殊勝,沒有不讚歎,決定沒有嫉妒、沒有障礙,而怎麼樣?把自己教不好的學生、難教的學生全部送到極樂世界去上學,讓阿彌陀佛教。包括華藏世界都不例外,毘盧遮那佛的學生,你看看文殊、普賢帶頭,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跟阿彌陀佛學習。這就說明了。用我們的話來說,凡夫的話、俗諦的話,沒有一尊佛不支持阿彌陀佛。自己的弟子,能夠修成無上菩提,好;不能修成無上菩提,問他們自己願不願意到極樂世界,去跟阿彌陀佛,願意去的統統送過去。佛從來不勉強一個人,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普賢菩薩教我們的就是毘盧遮那佛所教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想怎樣,恆順他,不要有意見,希望大家和睦相處。為什麼?相處的時間不長,順著他讓他歡喜,不要讓他生煩惱。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羅蜜,什麼都能忍。不能忍就不能隨順,能隨順就能忍,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羅蜜。所以諸佛對彌陀的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出於真心、出於自性,自自然然顯示出來的。

      下面為我們介紹,無量壽佛的別號有十二個,這十二個號全是讚歎之號。從讚歎當中我們能夠體會到,彌陀的智慧光明不可思議。我們把這段經文念一遍。

      【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

      十二種光,每一種光遍照虛空法界,攝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有緣的人感受到了,沒有緣的人,佛光雖然照你,你沒有感觸,沒感覺到。我們這個世間人說麻木不仁,好像身體局部有一部分麻木了,沒有知覺。不過還不錯,還有一部分有知覺,能感到,這都是有緣人。如果全身麻木,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用身來比心,實在講身心都有靈覺。在《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一切眾生包括無情的,也就是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全都包括在其中。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是心念變現出來的,心念是精神現象,所以心念是物質現象的基礎。心念是動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物質現象既然是心念變現的,基礎是心念,當然它也是波動現象,也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說它的頻率這麼高,速度這麼快。但是這種頻率,才動它就周遍法界,《華嚴經》上說的,出生無盡,含容空有。我們在這個本子前面念過,一毛一塵的微點,就是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的小光子。

      我們的身體是個接收器,接收來自虛空、來自法界,十方的信息我們都收到,不是收不到,收到。但是我們現在這個接收器有了障礙,雖收到了我們不知道,這就是障礙。為什麼會不知道?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雖收到了也等於沒收到,就是沒有感覺。我們這個身體也是個發射器,身體裡面的器官、細胞是物質,還有思想,還有起心動念,這是屬於精神,全都有波動。我們的波動也是立即就周遍法界,十方如來、一切眾生統統收到,這一點都不假。於是我們體會到了,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關係搞清楚了,關係搞明白了,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一體。變現出兩大類的作用,一大類是依報,非常明顯,好像是共同的;第二大類是正報,正報各自不一樣,但是要曉得,它沒有離開一體,沒離開自性。

      大乘佛法的教學,最後的目標完全相同,幫助我們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證究竟妙覺佛果,還在等覺之上。等覺將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盡,他就圓滿的回歸到常寂光。常寂光是一體,它裡頭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但是這三種現象它遇到緣統統能夠出生,叫能生萬法。應法身菩薩之感,現實報莊嚴土,現報身、現報土,跟這些報身菩薩們和光同塵;跟四聖法界這些修行人感應道交,現方便有餘土。確實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順六道凡夫,現應化身、現同居土。無論是現身、現土,諸佛如來從來沒有起心動念;不但沒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的習氣也沒有,這是自然的,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恆順確實不可思議,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此段」,就是十二光如來,是本品第三個大段,「顯光明之十二勝名」,殊勝的名號。「此十二光明,稱十二光佛,均為無量壽佛之異名,亦正是法藏成佛之果覺。」這十二光是阿彌陀佛的別名。前面四個名號,具足的名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後面就省略,「佛」字省略掉。我們念應該是「亦號智慧光佛,常照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解脫光佛」乃至「不思議光佛」,統統都是阿彌陀佛。佛菩薩沒有名號,名號從哪裡來的?名號是從性德來稱讚他的,他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所以諸佛菩薩有無量的名號。只要我們不分別不執著,你能得其全,能得到他的圓滿;如果分別執著就得不到了。所以,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明心見性,你跟諸佛如來同樣的,得到圓滿的性德。

      這十二種光,我們再省略的看,德號裡頭有無量、有無邊、有無礙、有無等,等是等同,沒有跟他相同的,有智慧、有常照、有清淨、有歡喜、有解脫、有安隱,這把性德都顯現出來了。你要知道,阿彌陀佛的性德就是我們自己的性德,我們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無二無別,只是他覺悟了,我迷惑,還沒覺悟。為什麼?一切眾生只有一個心,這些名號都是自性清淨圓明體的德號,果覺的德號。佛說得很清楚,只要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三樣東西是障礙,我們不能見性,我們智慧德相不能現前,就是因為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煩惱把你的真心、把你的性德蓋覆住,它不起作用了。今天起作用的是煩惱習氣,煩惱習氣嚴重到極處,造作極其深重的罪業,所以果報也現前了。

      人類集體意識的祈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個祈禱能夠把災難推遲,往後推,能把災難減緩,但是不能消滅。為什麼?你的罪業還在。好像一個囚犯,犯罪的囚犯,判了死刑,本來應當今年,中國過去執行死刑都是秋天,秋決,今年秋天要執行秋決。這個祈禱的力量,大家來求情,好吧,緩一點,緩兩年,兩年之後再處分。罪在,不是消滅了。可是這兩年他變本加厲,又造無量無邊罪業,愈往後延他罪業愈重;換句話說,到後來那個報是其慘無比,還不如早一點報掉,早一點報掉罪沒那麼重。如何真正能夠把罪業化解掉?心改了,真的把罪業化解,真正懺悔、真正回頭。連科學家也呼籲我們,教導我們,「棄惡揚善」,這句話的意思跟佛門講的斷惡修善是一個意思,一切惡要把它放棄,叫斷惡,一切善要發揚光大,棄惡揚善。第二「改邪歸正」,第三「端正心念」,心裡頭念念都是純淨純善,這災難真的可以化解,那不是推遲,那是真的化解。

      這個問題,這個世界上人肯不肯聽勸,肯不肯幹?不幹!現在的人奇怪,聽騙不聽勸,勸他他不聽,騙他他聽。所以,他不知道懺悔,不知道改過,不知道回頭,那災難肯定會現前。現在縱然做集體祈禱,效果不如以前,以前祈禱的心很誠,那個罪比較輕;現在造的罪極重,祈禱的心也不是很誠,很僥倖,我能多活一天多活一年,這種僥倖的心理。總有一天你的祈禱會失效,沒效果、不起作用了,災難就會現前。所以,我們在講經的時候也常常提到這個事情,祈禱是治標不是治本,治一時,不是究竟。什麼是治本?什麼是究竟?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不跟大家講經說法的,我們現在叫講經教學。

      出家人哪有不講經的道理!出家人的身分,天人師,天上人間的老師,老師就是要上課,不上課怎麼能稱為老師?護法的工作全是在家居士。你看世尊當年在世,有時候也接受在家居士供養,居士們禮請世尊,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辦個活動、講一個專題。有些內容很豐富的,得要好幾年才能講完,這是大單元。像般若會,你看般若一會講二十二年,這是整的,最大的,這一會當中又分為許多小會,每一個小會時間不等,有的一、二年,有的四、五個月,不一樣。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用現在的話來講,辦班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幹這個事情。沒有建寺廟,自己沒有建道場,但是接受別人供養。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他們有別墅、有花園,提供佛做為講經說法的場所,一個單元結束,佛就走了,離開了。在他家做,所有一切護持工作他們家人派人來做。佛跟弟子們分座說法,分座就是現在分班,目犍連你帶一個班,舍利弗你帶一個班。辦這些活動,全是教學。

      現代這些寺廟裡面法會、經懺佛事,在那個時候完全沒有。佛法傳到中國來兩千年了,頭一個一千年的時候也沒有,中國佛教寺院庵堂都是講經教學。為什麼講經教學會變成經懺佛事搞超度?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我就有這個疑問。我遇到一個老和尚,道安老法師,也是個講經法師,這個老人對我很好,很愛護。我們是晚輩,他大我二十多歲,父親一輩的人。我就向他請教這個問題,他告訴我,他說這個事情大概是唐明皇搞出來的。唐明皇也是個好皇帝,唐朝最著名的貞觀、開元,唐明皇就是開元。唐明皇實在講是敗在楊貴妃的手上,楊貴妃沒有進宮,好皇帝!可以跟唐太宗媲美,遇到楊貴妃,完了,變了心。所以他遭了難,安祿山造反,幾乎亡了國,才殺了楊貴妃。郭子儀平定這個動亂,死傷軍民很多。明皇不錯,在每個戰場建一個寺廟,叫開元寺。大陸上開元寺很多,開元年間建造的。目的是什麼?是追悼死亡的將士平民、人民,是個追悼的意思。一年大概做一次大規模的追悼會,國家帶頭,要超度這些陣亡將士。所以以後民間家裡有人過去了,也請個法師來做超度,偶爾的。沒有想到以後變質了,寺院庵堂全做了超度,講經教學不要了,變質了。大概就是唐明皇帶頭搞的,這道安法師告訴我的,有道理。

      真正完全變質,寺院庵堂不講經、不修行了,可能是咸豐以後,就是慈禧太后執政。咸豐皇帝死了,兒子很小,同治,所以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她對於佛教不重視,自稱為老佛爺。佛教衰,全面的衰退,應該是她帶的頭。上行下效,帝王不尊重,尊重佛法的人就愈來愈少,這個業造得重。不用倫理道德教化人民,不用佛法教化眾生,社會就大亂,地球上災變就起來了。現在所謂是自然災害,其實不自然,眾生業力所感,不善的業,感應得地球到處災變。如何恢復秩序,如何恢復地球上這些災難,讓它正常化?沒有別的,人心正常,外面環境就正常。這是大乘經上常說的「境隨心轉」這個道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都是佛說的,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則。我們的心善,社會善,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善;我們的心不善,就沒有一樣是善的。極樂世界這樣的美好,沒有別的,阿彌陀佛善,往生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都善,又何況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天天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中斷。

      不向佛菩薩學習,不向聖人學習,我們向誰學習?今天全世界向電視學習、向網路學習,網路跟電視教人什麼?教的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這種教育是毀滅世界的教育,不但毀滅社會,毀滅了地球。讚歎這個教育的,擁護這個教育的,你就是他們的護法,幫助電視、幫助網路毀滅世界、毀滅地球,就幹這個。現在跟佛學的人少,表面上講,學佛的人很多,實際上真正信佛的人很少。學佛的目的錯誤了,把廟蓋得富麗堂皇,天天去拜佛,求什麼?求升官、求發財、求名聞利養、求五欲六塵,求這個,不是求道!道是什麼?我們這個經題上有因、有果,因是「清淨平等覺」,果,果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智慧,說無量壽,把這十二個光都含在裡頭,莊嚴是真善美慧。這果報多殊勝,這個果報是極樂世界的,極樂世界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從哪裡來的?從清淨平等覺來的,清淨平等覺是因,大乘無量壽莊嚴是果報。今天世界的教育,從幼兒園到研究所,不講倫理、不講道德、不講因果、不講宗教,講暴力、講色情、講殺盜淫妄。正法沒人護持,極少數的人知道,他們得利益,他們念佛將來往生淨土。社會的混亂、地球的災變,造作這些不善業的人,他要承擔這個果報。各人因果各人承當,誰都沒有辦法代替。

      我們接著看黃念老的註解。「《首楞嚴經》曰: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三昧。」這個地方所說的十二光佛,就是大勢至菩薩在往昔恆河沙劫所遇到的十二如來,十二如來就是阿彌陀佛。「又密部《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這裡頭有這麼一段話,「是內坐大十二曼陀羅大圓鏡智寶像,其名為一切三達無量光佛,智力三明超日月光佛,正與本經相合」。引顯密經典,證明這十二光確確實實是阿彌陀佛的別號。「又《唐譯》為十五光,《宋譯》為十三光,乃開合不同耳。」唐譯就是《寶積經.無量壽會》,宋譯的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這是十二種譯本最後的一種,它裡面講十三光。十二、十五、十三開合不同,都是一個意思。

      向下,念老一尊一尊的為我們介紹。第一個「無量光佛,曇鸞大師《讚阿彌陀佛偈》曰」,有這一首偈,「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號無量光。有量諸相蒙光曉,是故稽首真實明」。諸相是有量的,佛光是無量的,佛光遍照諸相,諸相蒙佛光注照他就開悟了。末後一句「是故稽首真實明」,真實明就是無量光。稽首是感恩,稽的意思深廣無盡。「大師此讚深契聖心」,這個聖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心曇鸞大師能體會得,「直指光明即是智慧,智光不二。是故稽首真實明,以此光明即是真實,故應稽首禮敬也。」「因此大經」,這個大經就是《無量壽經》,我們現在所學的,因此大經,「唯一真實」。經中給我們說出「真實之際」,這是自性的性體,「真實之慧」這是自性之相,「真實之利」這是自性的大用,體、相、用,真實的體、真實的相、真實的用,完全是自性。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說了五句話,他說五句話跟此地講三個真實完全相應,無二無別。

      「今偈云真實明,可見極樂依正因果純一真實」,這就是祖師大德常常說的,極樂世界是法性身、法性土。正報是法性身,是真實,那不是假的,世界是法性土,也是真實,不是假的。真假的定義在大乘法裡很單純,凡是永恆不變的那就是真的,凡是會變的就是假的,真假用這個來界定。你看我們人身它會變,一天比一天衰老,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樹木花草會變,春天生,夏天長,秋天果實成熟,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它會變,會變的就不是真的。山河大地也會變,滄海桑田。喜馬拉雅山頂,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山,登山隊到那裡,山頂上撿到很多貝殼,貝殼是從哪裡來的?海裡面的。由此可知,喜馬拉雅山的頂以前在海底下,海底下會起來變成山,山會下去變成海,這就是說大地無常,不是真的。

      極樂世界前面給我們介紹了,極樂世界是真常,永恆不變。山河大地、樹木花草不變,樹木常青,沒有看到樹葉變黃,沒有看到它落葉。極樂世界沒高山,極樂世界沒有窪地,大地平整,平地整齊。琉璃為體,它不是灰塵,大地是琉璃,綠色的玉,透明的,從地面看到地底。黃金在極樂世界是鋪馬路用的,鋪路的。永恆不變,人也是的。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生到那裡是小孩,慢慢長大,不是的。一生到那個地方,跟阿彌陀佛的相一樣,一樣高、一樣大,相貌也一樣,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體質,紫磨真金色身,這講你體質,不是肉身,不需要飲食。我們這裡要飲食來養這個身體,那裡不需要,那個身體不需要飲食來養,完全是自性裡面的能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沒有變化,依報、正報都沒變化,所以叫一真法界。我們這個世間無常,那個世界真常,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的利益。今偈云真實明,可見極樂依正因果純一真實。

      如果我們真正知道,這個世界六道輪迴苦,地獄最苦!我們有沒有造地獄業?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是好皇帝,沒有人不稱讚。今天全世界大都市有唐人街,它為什麼不叫漢人街?為什麼不叫華人街,叫唐人街?到現在稱中國人稱唐人,你就曉得唐朝的政教多麼值得後人懷念。他墮地獄去了,為什麼墮地獄?造地獄業,地獄業是五逆十惡。我們今天有沒有造?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貪婪、瞋恚、愚痴,這十種全造了就是地獄罪,好皇帝造了這個業還是要受果報。地獄太苦太苦了,無法形容。今天擺在我們面前兩條路,一個是極樂世界,一個是無間地獄,我們走哪一條?自己有權決定,自己有權選擇。也許我們會問,我們沒有那個善根、福德,我們造的罪業太多,自己知道肯定墮地獄,怎麼能往生?你在這一生當中,有這個緣分遇到淨土,遇到佛法、遇到大乘、遇到淨土、遇到這一部《無量壽經》會集本,就說明了你是一個有善根、福德、因緣的人,你這個條件具足了。至於善根福德不夠,這個有可能,但是能補得過來。要多少時間才能補過來?這個不一定,如果你是真心、你是誠意,真誠恭敬心,你就會補得很快。至誠恭敬,《彌陀經》上講的一日到七日,你就把這個善根福德統統補滿,你就能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印光大師說得好,十分誠敬你就能補得十分的善根福德,一分恭敬你就補得一分,都在你自己。怎麼個補法?《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就補過來了。

      真誠恭敬是什麼?我對這個法門、我對這個名號深信不疑,我真的相信它。我真念佛,把心裡面一切憂慮牽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至誠恭敬。用這個心來念佛,就是經上所說的,古大德也常講的,「一念相應一念佛」,你聲聲字字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所以經上講,念一聲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是用這樣的心念一聲;念一天到七天,無量劫的罪都消光、都消盡了。如果念佛心裡頭還有雜念、還有妄想,就把你的功夫破壞掉了。不是不得力,是妄念在裡頭把它破壞了。疑惑在裡面破壞了,念著念著懷疑了,真的是假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個力量太大了!這三句話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真難,難在什麼地方?你對於極樂世界太陌生了,你不熟悉。古大德教初學,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叫你把生處轉熟,把熟處轉生,來個交換。我們現在什麼東西熟?殺盜淫妄很熟,自私自利很熟,名聞利養很熟,五欲六塵很熟,念念沒有忘掉這個;對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很生疏,常常忘掉記不得。祖師大德叫我們來個轉變,把生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把它變熟,現在熟的疏遠它,慢慢的生疏了,這是個好辦法。也就是我講的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心裡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連弘法利生的念頭都沒有,真的轉了。弘法利生是附帶的,遇到緣就做,沒緣不要做,不攀緣。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

      註解裡說,「因此智慧光明之真實明,能開曉諸有中一切之相,亦指開曉一切諸有中之眾生。故云,有量諸相蒙光曉,一切眾生蒙此光益而曉了真實之慧也。」佛用光教化眾生,佛用光覺悟眾生,光的利益無量無邊,光是真實智慧。「《論註》曰: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是等眾生,種種意業繫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是即蒙光曉之義,亦即惠予眾生真實之利也。」實際上,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從來沒有間斷過。他的光遍照法界,沒有晝夜、沒有先後、沒有遠近,光明遍照。善根福德厚的人立刻能感受到,如果不能感受,我們可以種種方便來接受它。什麼方便?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所在之處,經典會把那個光聚集起來,收起來。我們要跟阿彌陀佛,我們就用《無量壽經》、用《阿彌陀經》,把阿彌陀佛的光,平等光照集收在這裡,我們就能接受到。我用念佛的方法,口念佛,心想佛,光就照到,就接受到了。「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佛光哪有不顯注的道理!我們六根散亂,把彌陀平等光照障礙住了,光確實照到我們的身心,我們身心自己有障礙,得不到光照的利益,沒覺悟。見到佛像就覺悟了,聽到佛號就覺悟了,看到佛經就覺悟了,聽講覺悟了,那就是惠予眾生真實之利。

      為什麼你不覺悟?我們說個很簡單的,真誠恭敬沒有,所以你不會覺悟。一分真誠就一分覺悟,十分真誠你就十分覺悟,百分真誠你就百分覺悟。光照是平等的,每個人覺悟不平等,每個人的真誠心不一樣,這真的,一點不假。我們早年做學生的時候,跟李老師學經教。老師給我們上課,我們同學二十多個人,一堂課下來,每個人的感受不相同。老師教沒兩樣,平等的。當年那個教室跟我們這個攝影棚差不多大,二十幾個學生,十幾張課桌椅,一個課桌坐兩個人。從這些實例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一般人不知道,認為聰明智慧不相等,聰明的人得的多,程度差一點的人好像得的少。不是,與這個不相干,聰明智慧那是世間法,不是佛法,佛法講根性。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次經都沒聽過。為什麼他在五祖方丈室,半夜三更,聽五祖講《金剛經》大意,絕對不是細講,講大意,我們估計時間頂多兩個小時,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徹大悟。五祖忍和尚講經講了一輩子,聽眾那麼多,都沒有一個開悟的,這個不認識字,從來沒有聽過經的人,他怎麼一下開悟了?可見得這個與世間聰明才智不相干。與什麼相干?真誠心。不一樣!你為什麼得不到東西?聽課的時候胡思亂想,意志不能集中。我們在課堂上課,大概六、七分鐘之後,你看學生在窗戶上東張西望,心不在焉,那怎麼能學到東西?講是白講了。我上了二、三堂課以後,再不上課了,浪費時間。這是在大學,著名的大學。所以,現在的學生程度一落千丈,有道理,沒有心思在學。

      我今天早晨,還有個同學給我送一個條子,我看了一下,說現在的小學生逃課的很多、曠課的很多,不肯學習。這個現象在今天,我們可以說是正常現象。不正常就是正常的,正常就變成不正常的。為什麼?你要想想,他的扎根教育學的什麼。扎根教育,古老的中國人,這個小孩剛生下來到三歲,這扎根教育。一千天,他眼睛在看、耳朵在聽,他在模仿。現在這一千天誰教?電視教他。小孩一生下來,大人就不管了,請個保姆叫人家帶。保姆只要小孩不吵不鬧,她的任務就完成,叫他什麼?看電視,他就不吵鬧。小眼睛盯住,就在那裡學,壞東西全學會了。長大了,不聽父母、不聽老師的,從小他就會了,你能怪誰?沒法子。我們小時候,哪有不聽父母話的?不但父母,大人講什麼我們都乖乖的聽著。那個時候社會不一樣,風氣不一樣。我們是生長在農村,農村小孩頑皮,在外面小朋友玩,淘氣。路上走路的行人看到了,看到我們行為不端莊,把我們叫過來狠狠教訓一頓,我們都乖乖聽,都不敢反抗。我們家父母看到了,對這些路人感謝。這個社會風氣好!

      兒童的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中國古人講的一句話講得很好,「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嬰孩是一出世,這嬰孩,不是小孩,嬰孩。教什麼?父母教,父母在小孩面前,一舉一動都是小孩的榜樣,他在學習。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孩念的,是父母在小孩面前統統做到了。他雖然不會說話,三歲,他一舉一動,《弟子規》的規矩他全學會了,父母教的,大人教的。因果教育,稍稍長大一點,四、五歲教因果教育,告訴他,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從小受這個薰習,一輩子不會忘記,起心動念他就會想到報應,怎麼敢做壞事!因果教育怎麼教法?中國古人有智慧,城隍廟、閻王殿,不必去多,一年去個五、六次就行了。母親到城隍廟燒香,帶我們去看十王殿,一殿一殿的指著告訴我們,你看做這個壞事受這個果報。我們就明白了,印象深刻,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起心動念就想到閻王殿。你敢造,我不敢造,你不怕,我害怕。

      你只要能信,你不反對,你就會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我這一生遇到這些靈鬼的事情很多,我曾經問過他們,你們為什麼來找我?為什麼不找別人?他答的話答得非常妙,「因為你相信」。答得真妙,我相信,他就來找我。對啊!不相信的人找他,人家不理他,求他辦一點事情他不肯辦。他來找我,求我,我一定會替他辦。這個就是感應!你相信你就會遇到真實的,一點都不是假的。託夢未必可靠,附身是真的,絕不是假的。催眠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從催眠讓他回到過去世,再過去世,透露很多信息。所以,我有很多信息從他們那地方來的。這些信息,自己要有智慧去辨別,為什麼?善神有信息,惡神也有信息,如果我們什麼黑白不分的話,肯定上當,那就被鬼神欺騙,就錯了。所以可以參考,如果不合乎情理的就不要理他,合情合理我們就斟酌情形來處理,這樣我們才真正能夠自他兩利。自己一定要依佛法,要依經典做依據來處理事情。與經典所說的理論、原則不相應,就決定不能聽他們的,聽他們的錯了;與經典的原理原則相應,可以做參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