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19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一九集)  2011/5/1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二十七面,倒數第七行:

      「但淨宗常謂之一念、十念,則逕指凡夫之稱念佛號一聲與十聲。如義寂之《無量壽經疏》曰:此言念者,謂稱南無阿彌陀佛,經此六字頃,名一念。是謂念誦一聲佛號,即名一念。」這是念老告訴我們,淨土宗平常我們所說的一念、十念,只是指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念一聲這就是一念,念十聲就叫十念。下面舉義寂法師的《無量壽經疏》,他也是這個說法。「此」是指我們這一個地區修學淨土的人來說,大家對念這個字的解釋都是「稱南無阿彌陀佛」,稱這六個字就叫一念。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念一聲佛號,這叫一念,讓我們想起世尊問彌勒菩薩,也問這個一念。一般人所謂一念,這一念當中有多少個細念?這是我們平常沒想到的。不但問有多少念頭,而且還問這一念當中有幾相、有幾識?幾相,用現在的話來說,物質現象;幾識,現在講的精神現象。這個問題意思問得很深。

      彌勒菩薩的回答,實在講,佛跟菩薩這一問一答是教我們的,這個話我們問不出來,佛代我們問出來。彌勒菩薩為我們細說,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念當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要不要一秒鐘?不止一秒鐘。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我相信至少可以彈五次。三十二億百千念再乘五,百千是十萬,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一秒鐘呢?一千六百兆的念頭。我們平常的念頭,心有所念,這個念頭很粗,細細把它分析,一秒鐘裡有一千六百兆的念頭,這是細念,大乘教裡面所講的一念是指這個。我們此地講的一念,就是凡夫日常生活當中是「心有所念」。這句佛號念出口是一念;不念出口,心裡面這個念也是一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這就是現在的科學,我們心所有念這一念裡面有一千六百兆的念頭。我們今天是以秒為單位,一秒鐘。「念念成形」,形是什麼?就是佛問的相,有幾個相?現象,物質現象,每一個念頭裡都有物質現象,念念成形,阿賴耶的相分;「形皆有識」,每一個相分裡頭都有識。

      識是什麼?見聞覺知、受想行識,都有。見聞覺知是自性裡頭的,在阿賴耶裡不叫見聞覺知,叫受想行識。你看色,色是物質,色受想行識,這變成什麼?精神跟物質是融在一體的,決定分不開。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的現象是念頭,你看念念成形,念是物質精神的基礎,物質跟精神現象這兩種現象統統都是從念頭發生的。這個念,念算什麼?科學家認為,把這個東西叫做能量。受想行識,科學家稱它為信息,物質。科學講這三樣東西,能量、信息、物質;佛法裡面講,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一念當中具足,一念當中完成。這樁事情被近代物理學家發現,他們的報告跟佛經上講的阿賴耶的三細相完全相同。這一念有,我們才看到精神現象、物質現象、自然現象,宇宙萬物跟我們自己的活動。如果這一念斷掉,這個宇宙突然就不見了。所以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的,無非是這個念頭的相續相而已。還不是真的相續相,我們通常給它講解為相似相續相,絕對沒有兩個現象是完全相同的,所謂大同小異,相似相續相。這我們不能不知道。那個一念叫真念,大乘教裡說的一念。這個地方講的一念,就是佛所問的心有所念的一念。我們凡夫心起個念頭,念阿彌陀佛也是一念。但是阿彌陀佛有六個字,如果「南無」去掉,念四個字,行。念得快的話,看一秒鐘能不能念得完?阿彌陀佛,大概差不多。這一念裡頭就有一千六百兆。

      《觀經》裡面講,「謂下品下生者」,這是最低的,「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直接稱阿彌陀佛也行,因為《彌陀經》上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執持名號」,名號就是阿彌陀佛,南無這兩個字,這六個字都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南無的意思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是這個意思,它不是名號,所以執持名號,四個字就可以。過去蓮池大師在世的時候,他是明朝末年人,萬曆年間人。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念佛怎麼個念法?他教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別人問他,你自己念呢?他說:我自己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教人有南無,自己就沒有呢?大師就給他說:「我是發心這一生當中決定要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所以客氣話就不要說了。」南無是客氣話。為什麼教別人念南無?他未必有心求生淨土,對阿彌陀佛客氣一點、恭敬一點,南無也是恭敬的意思,也是禮敬的意思,客氣一點對他有好處;真正想往生,不用客氣,這個話在《竹窗隨筆》裡面。我們就曉得,早年章嘉大師教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不就是這個意思嗎?真幹,重實質不重形式;不真幹,形式很重要,加上南無就是形式。真幹的人可以不用南無,只念阿彌陀佛就行了,愈簡單愈好。這四個字的意思說不盡!這一部經,我們需要花一千多個小時來消化它,無非是這一句名號的細說而已,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大乘經上說的這些話是不是太過分?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夠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初學佛的時候,台灣大學有位教授,我們很熟,以後他教授不幹了,他去做生意,開書店,很賺錢,比教授收入那就多了很多很多倍。嚴一萍先生,在台灣也很出名,教考古學,董作賓的學生。他看我學佛,他就告訴我,他說佛很會說大話,很會吹牛,能相信嗎?像這個他就不能相信、不能接受的,念一聲阿彌陀佛就能夠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不就太便宜了。可是我們學佛學了六十年,真的,不是假的。

      為什麼我們的罪業老是消不盡?我們過去生中有無量世,這一世一世的。我們從哪裡來的?人不是從猿猴變化出來的,不是。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我們自己這個生命跟宇宙是同一天發生的。唐朝賢首大師的《妄盡還源觀》,這一篇論文裡面就講得很清楚,講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萬物的起源,我從哪裡來的?我的起源。大乘經教裡佛常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無明就是阿賴耶、就是三細相,這是宇宙萬物跟我同時起源,時間太久、太長,生生世世迷惑顛倒。尤其是入了輪迴之後,出不去,輪迴是個迷宮,永遠迷在這裡頭。一個念頭就是一個業,那剛才講的,我們心有所念,這一念裡面要細分有一千六百兆的念頭,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就曉得為什麼消不掉。

      可是如果是用真心來念,一念就消掉了。這是什麼原因?佛經上有個比喻,譬如千年暗室,那就是講比喻無量劫的迷惑,一盞燈就照亮了。那一盞燈比喻什麼?比喻真心,比喻你覺悟了,一覺悟之後,無始劫的業障全都消掉了。為什麼?業障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可就消不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要知道,物質現象是假的,精神現象也是假的,自然現象還是假的。自性清淨心裡面,那是真的,那叫真如,這個裡面沒有假的。所以科學、哲學到最後沒有法子,最後的問題不能解決,什麼原因?科學跟哲學都必須要有現象、有對象,它才能下手,要是沒有對象,它就一點辦法沒有。真心自性,佛家講的真如本性,它不是物質現象、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科學對它就沒有法子,決定探測不到、觀察不到,你也想不到,包括數學都沒有辦法推算到。這樁事情,大乘經上講得好,「唯證方知」。怎麼個證法?你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它就現前,就證得。

      方法真簡單,可是做起來不容易。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真的不執著了,執著的意念都沒有了,在佛法裡叫證阿羅漢果。佛、菩薩、阿羅漢是佛教育裡的三個學位,佛是最高的,相當博士學位;菩薩是第二個,碩士學位;阿羅漢是第三個,學士學位。你能夠把執著放下,第一個學位就拿到;能夠不分別,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你就拿到第二個學位,菩薩;如果再提升一級,不起心、不動念,這就叫佛。一般能夠真正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他把這三種障礙都放下,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才能見性,這才能對宇宙人生真相徹底透徹的明白,比科學、哲學還要更進一層。科學、哲學達不到最後,為什麼?他沒有放下。科學家、哲學家要能夠真正放下起心動念,他就成佛,他就證得。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教學四十九年,他教些什麼?終極的目標就是教你對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的徹底的明白,他就教這個。徹底通達明瞭就叫成佛,就稱之為佛陀。所以他道道地地是教學,他不是成神、不是成仙,跟神仙不相干,他是教你大徹大悟,把宇宙人生的真相都搞清楚、搞明白。所以「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說的一點都不過分。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車輪,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人念佛的目的不是為別的,是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像我們現在移民一樣,這個世界很苦,人的壽命太短,學這門功課需要長時間,時間短了我們做不到。我們換一個修學的場所,我們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地方命終,命是生命、是身體,要知道靈性不滅,世俗人講靈魂不滅。靈魂是自己,身體不是自己。在佛法不叫靈魂,叫靈性,性是真的,沒有生滅。我們的靈性跟著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了,臨終的時候佛一定來接引。所以不必想到極樂世界在哪裡?有多遠?都不要想,他來帶你去。他要不來帶你去,你去不了,那決定沒往生。所以真正往生臨終一定見到阿彌陀佛來帶你去,接引你去。這是下輩往生,他看到金蓮花。「猶如車輪」是講蓮花的大小。所以他自己看到自己的身體坐在這個蓮花裡面。「一念頃」是很快的速度,就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由上可見,十念即十聲」,就是十聲佛號。「如是臨終十念,乃至一念,皆得往生。」所以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是真的。極樂世界確實有四土、有三輩、有九品,這是講你到極樂世界的層次。極樂世界是個學校,阿彌陀佛辦的,校長是阿彌陀佛。像學校的比喻,學校有教務長,是觀世音菩薩;有訓導長,是大勢至菩薩,它沒有總務長,它不需要總務,我們這個世間需要,極樂世界不需要,只要這兩個就行了,它是學校。而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到那邊去,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相貌跟阿彌陀佛一樣,完全是平等的。壽命無量壽,所以學東西有的是時間,有壽命!那個地方有的是好老師,有的是好同學,在那個地方上課的老師是十方諸佛如來,都在這個學校上課。十方如來在極樂世界是教授的身分,等覺菩薩是助教的身分,你說多殊勝。所以到那裡,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每一個人到極樂世界,都輕而易舉穩穩當當的拿到最高的學位,佛陀。所以我們要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要能真正成就究竟圓滿的科學、究竟圓滿的哲學,那只有到極樂世界,真正達到究竟圓滿。

      這個地方去,不難,條件很容易。「如彭際清曰」,彭居士是清朝乾隆時間的人,這個人很聰明,應該是在二十歲,也許不到二十歲,就考取進士,這是過去科舉時代最高的學位。雖然考取,他沒有做官,他學佛了,一生沒做官。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下面的兵部尚書,就像現在的國防部長,所以也是高幹子弟。在佛法上有了不起的成就,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的著作很多,到最後專修淨土,他也是念佛生極樂世界。他說:「如實回心,一念念佛,無不往生,以佛本願力故。」如實回心是什麼意思?真的回心,這不是假的。這回心對於世間這一切全放下了,人間、天上都不想了、都放下了,只想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知道,它那裡是講堂,是上課,無論想學什麼樣的課程全有,阿彌陀佛會教你,諸佛菩薩也會教你,還有許許多多等覺菩薩幫助你學習,他們來做教練,佛的助教。真的回心轉意,一念念佛,這個一念沒有雜念,沒有一個不往生的。這什麼原因?是阿彌陀佛本願力故。佛曾經發過這個願,依照這個願去修學,他一定來接引你。

      「至於《觀經》中臨終十念而得往生,與上所論一心之念,是同是別?」有人提出這個問題。「蓮池大師於《疏鈔》中,論之極為精確。」可見得這個疑問古時候就有,蓮池大師註解《阿彌陀經》,就是《彌陀經疏鈔》,這是學《阿彌陀經》必須要讀的。大師完全是用《華嚴》來解釋《彌陀經》,把《阿彌陀經》的地位提升了。所以古人稱為《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華嚴經》是大本的《無量壽經》,這地位提升了。《疏》裡面說:「故知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良繇正指理一心故。」念老說,蓮池大師之論極為精確。這個解釋對了,為什麼?理一心。理一心是什麼?你是用真心念,不是妄心,它有這麼大的效果。我們有沒有真心?有,雖有真心,不能現前,現前起作用全是妄心。為什麼真心不能起作用?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一語道破,他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一句話!因為你現在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把你的真心障礙,你有真心,不起作用;換句話說,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真心就現前。對的,一點都不錯,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是理一心,這種心念佛就能產生這麼大的效果,能滅罪、能消業障,而且消得非常快。

      這樁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什麼人能放下?我們看到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入定,放下了,所以他成佛了。在中國,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在五祖方丈室裡頭,五祖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他明心見性,他成佛了。六祖當時放下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放下是同等的境界,換句話說,釋迦牟尼成佛了,六祖也成佛了。成佛為什麼不用佛身?這個不是他的事情,這是根機的事情,就是觀世音菩薩講的三十二應,「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在印度這個機緣成熟,他要用佛的身分。在中國呢?中國不是這個機緣,中國是應以比丘身得度者,惠能大師現比丘身而為說法。表演的相不一樣,內裡面完全相同,沒有一絲毫差別,為什麼?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平等的;起心動念就不平等。釋迦牟尼佛沒有起心動念,惠能大師也沒有起心動念。佛教傳到中國這兩千年,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是惠能大師一個,他是太特殊,年紀太輕,二十四歲,又沒有念過書,學佛沒有進講堂聽過一堂課,沒有在禪堂裡面坐一支香,他就能開悟了,沒有別的,全憑放下。

      《華嚴經》上講得這麼清楚,只要你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成佛了,就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就跟六祖惠能大師一樣。三、五年放下的,七、八年放下的,十年、二十年放下的,只要放下,境界是平等的,人就多了。《五燈會元》裡面一千七百個人,都放下的,跟惠能大師無二無別。能大師是一下就放下,痛快淋漓;別人要搞個多少年,慢慢的,一點一點放,也能把它放乾淨。放不乾淨,不行。這在佛法講,頓修、頓悟,惠能大師是頓悟;別人,別人是漸悟。三、五年悟入這個境界,七、八年悟入這個境界,二、三十年悟入這個境界,這個我們在佛教歷史裡面看得太多了。禪宗裡頭《五燈會元》記載一千七百個人,《景德傳燈錄》裡面記載也不少。如果再加上教下的,教下的像天台、華嚴、三論、法相,這個裡面達到大開圓解,跟明心見性同一個階層,淨土宗裡面理一心不亂,也是這個境界,名稱不一樣,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相信兩千年來,達到這個境界的人絕對不止三千人。這是大乘佛法在中國的成就遠遠超過印度,印度沒這麼多人。佛教在全世界其他地區的傳播,也沒有這樣殊勝的成就。這個成就有人研究,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成就?應當要歸功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太好,世界其他地區沒有這麼好的底蘊。因為佛法是教育,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從這一點,這些推測的人,我們就有理由相信他,中國自古重視孝道的教學,孝親才會尊師。為什麼前幾代,不要說多,在我之前的兩代,我父親這一代、祖父那一代,對於漢學、對於儒道的基礎,都是我們後來比不上的。我父親比不上祖父,我們也比不上父親這一代。這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孝親的那個基礎,他尊師重道。

      求學,無論是世出世間學術,如果對你所學的這門東西不尊重,沒有那麼樣的恭敬心,對老師沒有恭敬心,你就什麼都學不到。尤其是心浮氣躁,這是做學問的大障礙,那修行是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修行心要清淨、心要定。那我們看今天的社會,今天學校的學生,個個都是心浮氣躁,對於聖賢教育他怎麼能聽得進去?所以所學的是知識,不開智慧,不但他不開智慧,他連三昧都沒得到。在佛經裡頭,我們用佛經的比喻來說,學華嚴的得華嚴三昧,修淨土的得念佛三昧。三昧是什麼?三昧是清淨心,沒有雜念。用世間的東西來學一樣,你學《論語》的得論語三昧,你學《禮記》的得禮記三昧,它真是這樣的。先得清淨心,後就智慧開了。現在這種現象沒有了,現在所得到的全是知識,學生也崇尚廣學多聞,他們沒有辦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不走這個路子。廣學多聞,靠什麼?靠記憶,看得多,讀得多,記得多,古人稱它作記問之學。《禮記》裡頭有,「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這句話說得很重!為什麼?記問之學就是今天所講的知識,它不是智慧。開悟了之後呢?開悟了是智慧。開悟是一部經通了,一切經都通了,還是老辦法好。你要廣學多聞,你不要著急,你先把一門搞通,一門搞通門門都通,不需要廣學你就多聞了,你全都會了。

      東方出聖人,西方出學者不出聖人,聖人跟學者不一樣。現在我們跟人家談這些話,沒人相信,別人說我們在說神話,怎麼辦?必須要有試驗,因為科學講求試驗,用試驗來證實。如果真的有幾個好學的人來做試驗,學一門,多長時間?十年,十年學一樣東西,十年之後看它的效果怎麼樣?如果十年之後他真的這一樣東西通了,其他的東西門門都通了,那就證明這不是神話,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真的一門通門門通,可以讓人回心轉意,認同老祖宗這些老方法。老方法在中國用了一萬多年,非常有效果。新方法才用了幾十年,頂多一百年,這一百年把思想搞得這麼混亂,社會搞得這麼亂,史無前例,能不讓我們認真去反省一下嗎?為什麼搞成這樣?原因何在?今天這個世界快要到存亡繼絕的關頭,社會會崩潰,地球會消失、會毀滅,科學跟哲學對它一點辦法都沒有。你要問中國傳統,中國傳統有辦法;你要問佛,佛有辦法。問題就是你信不信,你要是信,真能解決問題。

      我有理由相信,災難再嚴重一些,可能科學家到山上去找神仙了,為什麼?沒有辦法了,只有找神仙。平常說神仙不靈,到那個時候臨時抱佛腳,走投無路,逼上去的時候,還是能解決問題。為什麼?道理在此地。現在這個道理,少數科學家知道,這些量子物理學家知道。知道什麼?知道人的念頭與整個宇宙息息相關。他要能肯定這樁事情,問題就很容易解決。譬如個人的事情,個人的身體不好,有病,要不要用醫藥?不要。用什麼方法?念頭一轉,身體就轉了,你身體裡面很多病毒的細胞,它就恢復正常,恢復正常就是健康,真的不需要。不相信,那你就一定靠醫藥,你不用醫藥,你解決不了你的問題。真信的人少,信佛的人很多,真信的人不多,真信的人能解決問題。

      我們原來也是不信,以後勉強相信,到什麼時候才真信?學了四、五十年才真信。為什麼真信?這裡頭的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是假的。我花了五十年的時間,真相信了。那你沒有花五十年,你說不相應,我會點頭,應當、應該的。為什麼?功夫不到!五十年得天天幹,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那個沒有用。我學佛六十年,講經五十三年,沒中斷,天天在讀,愈讀愈歡喜,愈讀愈明白,真的相信了,相信意念能轉變外頭境界。日本江本博士做水試驗,我一看報告完全了解,我了解這個東西的深度比江本博士深,他了解的不如我。所以古時候的人,有一個最優越的條件,這是從小教成的,他對古聖先賢的東西不懷疑,他能相信,他對老師不懷疑,相信老師,佔了好大的便宜。現在年輕人不行,對老師不相信,沒信心,對課程半信半疑,對古人的教訓完全不相信,那就太難了。縱然我們做成試驗,搞一個小村、搞一個小鎮做成試驗,是不是人人都相信?不是,一部分人相信,還有一大部分的人不相信。你就知道現在聖賢教育多困難!佛法講度眾生,真不容易。古來的這些祖師大德,他們那個時候容易,他們要到了今天,也不容易!

      所以扎根教育、基礎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中國人搞教育,外國人實在講連作夢都想不到。但是今天中國人自己疏忽了,自己也不知道,只有讀古書的人,看到過去留下來這些記載。但是外國人學中國歷史的,確實我見到好幾個,沒有不佩服中國人。中國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幾千年來社會長治久安,他們非常佩服,怎麼能做得到?政權一建立,至少有一百五十年到二百年的太平盛世。改朝換代,動亂的時間並不長,政權一建立,大概五、六年的時間,社會秩序就恢復了。所以他們研究,什麼方法造成的?實際上是教育。什麼教育?家庭教育。這是中國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把人都教好了,人人是好人,好人做好事,社會怎麼會不安定?天下怎麼會不太平?就這個道理。國家鼓勵家庭教育,所以中國社會的成就靠家庭。

      今天家沒有了,八年抗戰之後,中國人家破人亡,這是對中國最大的損失。因為中國的家自古以來是大家庭,它不是小家庭。一個家庭,普通的家庭大概都有三百人的人口,有這麼多人;旺族有七、八百人;人丁不旺的,應該也有兩百人左右,五代同堂。這麼大的一個家庭,要管理不好,家不就亂了。所以每個家,如果你們看看家譜,所以家有祠堂,祠堂是紀念祖先的,人能夠不忘記祖先,他就會孝順父母,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個教育不能疏忽。你要想你一家人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是好人,祠堂教孝,這是根,祠堂沒有了,根就拔掉了。家譜沒有了,你家庭歷史沒有了。人要知道家庭歷史,他怎麼會不愛家!我們老祖宗是誰?老祖宗是黃帝,再往上追,是神農、是伏羲,你能不愛家嗎?伏羲到現在五千五百年,這是知道的。家庭源遠流長,人的那個愛家的心、愛國的心,從這裡生起來。這是教育裡最主要的一個環節,怎麼可以輕視?真正研究中國古代歷史,你去看看每個人的家譜,我們就深深相信,中國的漢族的的確確是炎黃子孫,是伏羲、神農的後裔,漢族是一家人。這個歷史保存得很完整,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要珍惜,要愛護。

      在這麼大的一個家庭,我們在中國地圖上看,現在雖然沒有了,名稱還在。看看中國大陸的地圖,農村裡頭,這王村,那個李村,那是黃集,集是聚集在一塊。人家一看,那是什麼?那一個村就是一個家,原本他是一家人,家庭有這麼多的人,這麼大的一個家,所以它不能沒有家道,不能沒有家規。《弟子規》就是家規,家規裡面的共同家規,還有不同的,《弟子規》一百一十三樁事情是共同家規,每一家都必須要學習的。所以它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這一家經營的事業。所以世世代代老人要教子孫,繼承家道,繼承家規,繼承家學,繼承家業,個個家都好、都整齊,社會安定,天下太平。

      所以在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讀書?讀書讀好了將來做官。為什麼要做官?這個行業是最快樂的、最清閒的,地位又很高,待遇也不錯,沒事情幹。為什麼?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做官的最輕鬆。所以三百六十行,哪一行最快樂?做官。你看看《四庫全書》的集部,幾乎裡頭有一半作品都是做官人寫的文章、詩詞。為什麼?沒事幹,遊山玩水;一個月有一、二件案子就很多了。現在這個社會各行各業,最辛苦的就是做官,現在官不能做,太苦了。現在要做做和尚,就像從前做官,沒事,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沒有壓力,多自在!在從前只有做官能享受到的。所以做官他就能做學問,沒有事情,讀書。你看古代這些官員留下來的註疏多少!這都是什麼?他沒事情幹,他才專門做學問,他不離開書本。

      所以這個家太重要了。現在中國像古時候這個家,我想是不可能再恢復了。所以我就很期望現在所謂是企業家,讓搞企業的人把中國傳統家的精神恢復起來,那中國還有救,中國還可以出現千年盛世。企業繼承中國傳統那個家道、家規、家學、家業。過去,中國人的家是血緣關係,有血統關係;現在企業做的是,這是道義,這就是儒家講的仁義的關係,能做得到。你這個企業裡頭有規矩、有禮節、有道,道就是理論的基礎,這個道理就是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無論你幹哪個行業,我這個行業是為社會服務的、為大眾服務的,不以自己私人利益為第一,是以服務為第一。員工都是我的兄弟姊妹,要用親情去照顧他,要好好的去教育他。不但他在這裡服務給你做工,你好好教他,提升他的德行,提升他的工作能力,提升他的境界,要照顧他,他的家,他有父母。所以企業家應該自己辦安養院,養老院。養老院養誰?員工的老人,統統照顧到,那個員工會死心塌地替你服務。我們要辦子弟學校,子弟學校就是我員工的子弟,你這樣照顧到,你的員工一生不會離開你,他會把你的企業當作他自己的家業,就成功了。中國社會要能夠走向這樣,千年盛世絕對會出現。企業的老闆是大家長,必須要尊重,必須要聽從,以道德倫理來管理你的企業。這個要是全國都推行,做官的人又快樂了,沒事幹,不會再有這麼多的案件,所以國家應當要推行。中國過去的成就,沒有別的,就是家太好了!家把這個社會可以說百分之七、八十的社會安全責任家承當了。今天做,換一個方法來做,還是可以做得到。這是我們講到一心,蓮池大師所說的,正指理一心,這很重要。如果我們用理一心來過生活,用理一心來經營事業,菩薩事業,菩薩幹的。經商是菩薩商人,居家是菩薩家庭,那怎麼會一樣?不一樣了。我們希望年輕的同學要明白這個道理,深入經藏,佛化世間,佛化世界,那跟極樂世界就沒有兩樣了。

      下面說,「人有疑言」,別人有懷疑。「罪既多劫」,這個造作罪業,多生多時,無量劫來。「業重障深,久勤懺摩」,懺摩就是懺悔。「漸積功德,庶可消亡」,就是消滅罪業,這是一般走的路子,這個大家相信。你業障重,你要天天懺悔,你要勤於懺悔,慢慢的累功積德,才能夠滅罪,才能夠消災,這個大家相信。現在跟你講,「而念佛一聲,滅多劫罪」,因好像太微太小,那個果太巨大,「固所不信」。聽到經上這個話,能不懷疑嗎?一念就滅這麼多罪。所以蓮池大師講得好,「今謂至心者,即一心也。」這個一心是什麼?真心,理一心,一念真能消。你看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聽講經,我估計不超過兩個小時,他怎麼就能夠明心見性,就能成佛?成佛是什麼?無量罪業全消了,哪有帶罪業成佛的,沒這個道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還帶罪業嗎?不帶了,統統消乾淨了。他用什麼心聽?至心,人家用真心聽,兩個小時就大徹大悟。你用妄心聽,你聽上八萬大劫都開不了悟,都達不到這樣的程度。為什麼?雜的有雜念,雜的有妄想。真心離念,真心沒念頭,真心是不起心不動念,心地乾淨,一塵不染,用這個心念佛,那還得了!所以一聲佛號能滅無量劫的罪業,理上講得通。所以我們對於這樁事情不懷疑,問題我們怎樣訓練成一心?這個不要著急,慢慢來。頓悟我們做不到,我們從漸修,先把我們做到功夫成片,這能做得到,我們有信心。功夫成片之後,繼續努力提升到事一心;事一心得到,再往上努力提升到理一心,就成功了,那就是此地講的境界。到理一心的時候,無量劫的罪業都滅了。

      下面說,「若事一心,雖能滅罪,為力稍疏,罪將復現。多多之念,止可滅少少之愆。」這是我們平常人,念佛都侷限在這個境界裡頭。事一心,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了,這就是事一心,阿羅漢能做到。所以雖然能滅罪,力量稍疏,如果伏不住的話,業障還會現前。伏不住,我們講禁不起誘惑,名聞利養現前,財色名食睡現前,能不動心嗎?真正能不動,行,怎樣能不動?你得先看破,知道什麼?知道這個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清淨心裡頭一法不立。所以大乘經教所講的這些道理、境界不能不透徹,真正透徹明白了,你看這個世間跟一般人的看法不一樣了。一般人看法總以為是真的,所以他自自然然就起了控制的念頭、干預的念頭、佔有的念頭,這就叫造業。特別是親情,很難放下。真看破之後,他就真放下,對於什麼事情隨緣,就是隨緣妙用。不分別了,不執著了,沒有干預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心才得清淨、才得自在。「多多之念,止可滅少少之罪」,這是一般凡夫他們做的。

      這一段,蓮池大師在經上講的至心,「此之至心,正屬理一心。一心既朗」,朗是明朗,一心是智慧,一心是光明,「積妄頓空」,這個積妄是什麼?妄想、業障,無始劫累積到現前,這積妄,一下就空了、就滅了。「喻如千年闇室,豈以一燈,闇不速滅」,燈一點亮,黑暗就沒有了。千年闇室是比喻積妄,你累積的罪業重、多,為什麼不覺悟?在此地,他真正的意思,為什麼不用真心,你要去用妄心?你用妄心,妄不能滅妄,妄控制妄都相當困難,真心能滅妄。真心,記住,就是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這真心。真心是清淨的,沒有染污。我們分別執著就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五欲六塵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這個東西統統放下,自在隨緣,真的在生活上得大自在。真智慧,大自在,真正幸福美滿的人生不是財富,也不是地位,是什麼?你活得非常快樂,你生活得非常暇逸,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壓力,這個才叫幸福。

      底下這一句話,這是佛門裡面的口頭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法華經》上說的,都是真的。「不獨《妙法蓮華經》有之」,有這一句話。「《法華三昧觀經》云:十方眾生,一稱南無佛者,皆當作佛。唯一大乘,無有二三」,說得比《法華經》上還清楚。十方眾生,沒指定哪一種人,什麼人都可以,你只要念一聲南無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更不可思議、更殊勝了,為什麼?你阿賴耶識裡頭已經有佛的種子,有佛的種子遇到緣它就起現行,將來肯定成佛,就這麼個道理。而且佛的種子,它是大乘,它不是二乘,它不是三乘,二乘是大乘、小乘,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它都不是,它的種子是佛,他將來必定成佛。

      「一切諸法,一相一門,所謂無生無滅,畢竟空相。」無生無滅是生滅不可得,畢竟空相是當體即空,這兩句話的意思很深。如果我們真正明瞭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我們就明白了。確確實實一切法不生不滅,你要找生滅找不到,沒有生滅。這一切法存不存在?說真的,它根本就不存在。我們怎麼會以為它是存在的?就是因為你以為它存在,是你錯誤的觀念,它存在了。你要是正確的看到它,它不存在。這個東西是什麼?我們用電影來做比喻,你就曉得。現在的電影進步了,是用數碼的,以前用膠捲的,我這個年代玩這個東西還是膠捲的。這是電影的底片,我玩過好幾年,玩這個玩意。我們去拍,拍這個片子,一秒鐘拍二十四張,在放映機裡面,也是一秒鐘放二十四張,每一張是獨立的,可是放在銀幕上,你看到是動的。其實動了沒有?沒動,你以為它在動,它真的沒動,這是幻燈片。放映機鏡頭打開,這一張幻燈片照在銀幕上,它動作很快,鏡頭關掉,又換第二張,第二張照在銀幕上,再去換第三張,一秒鐘二十四張就把我們的眼睛欺騙了,我們的眼睛以為真的了。告訴你,根本就不動。那小朋友說,它動了,怎麼說不動?他就不相信它是不動。了解這個幕後的真相,就曉得它確實沒動。

      我們眼前的現象就跟這個電影的道理完全相同。你看這個一秒鐘才二十四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現前這個境界、這些事物,一秒鐘是多少?一千六百兆,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誰知道它是假的?彌勒菩薩知道,釋迦牟尼佛知道。不但他們兩個知道,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八地以上的菩薩都知道。那我們說八地以上的,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的人都知道,他們親眼看見的,也就是他們有能力,一秒鐘一千六百兆他能夠看出一張一張的,這個很厲害了。他們了解事實真相,物質現象是假的,精神現象也是假的,自然現象還是假的,所以他們徹底放下了。連放下的習氣也漸漸的消失掉,那就證到究竟果位,妙覺位。妙覺位上,實報莊嚴土不見了,所以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不是真的。最後真的露了,露出什麼?常寂光淨土。這就是自性,這就是真如,這就是禪宗裡面常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是真正的自己。佛法到最後把真我找到,阿賴耶是假我,不是真我。

      所以,一心既朗,積妄頓空,跟比喻相近,千年闇室一燈就照明了。一稱南無佛,皆當作佛。「一切諸法,一相一門,無生無滅,畢竟空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般若經》的總結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人如果入了這個境界,他就不會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他就明心見性。我們今天不知道事實真相,我為什麼要放下?我為什麼要不起心不動念?他不肯。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才知道不起心不動念是正確的,起心動念是錯了。為什麼?清淨心裡頭沒有這種錯誤,這個錯誤是在阿賴耶裡頭,清淨心裡頭沒有,妄心裡頭有。我們今天不用妄心,妄心帶來罪業,妄心帶來災難,妄心帶來疾病,妄心帶來無量的煩惱,你用它幹什麼?用它,就搞六道輪迴,不用它,至少是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常常問問自己,何必要用它?何必要在六道裡頭搞遊戲?沒有真正覺悟。與其在六道裡頭搞遊戲,何不到極樂世界去遊戲?在極樂世界遊戲,以後可以回歸到自性;六道裡頭搞遊戲,最後回歸的是阿鼻地獄,肯定的。迷悟兩種完全不同的果報,不能不知道。

      宇宙人生不是真的,只有佛法講得透徹、講得明白。人一定要斷惡修善,要積功累德,要能夠辨別真假,極樂世界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得人身是最好的機緣,什麼機緣?可以作善,可以作惡,這個機緣是兩極端的。你行善,你的福報無量無邊;你要是造惡,你那個果報也是無量無盡,很可怕。你真參透了,你自己才有一條光明的大道,為什麼?該捨的捨,該取的取,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今天用什麼心來生活?要用理一心,悟就是理一心,迷就是輪迴心,理一心是真心,是佛心。

      「蓮池大師謂《觀經》之至心,即理一心」,這個說法非常正確。「蓋臨終親見獄火,乃生實信,故能頓釋萬緣,唯提一念,念念離念,念念是心」。這是我在前面講的,這個緣很難得,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他這一驚嚇,把妄念嚇掉,真心出現了,他那就是一心。那一念的時候,上品上生,這個事情是真少,但是理上講得通,不是講不通。這個緣很難得,五逆十惡,造極重的罪業,臨終地獄把他嚇到了,把他妄念全嚇掉了。蓮池大師這個意思就是這個,確確實實。所以地獄相現前,他真信了,這是一點懷疑都沒有了,立刻,「釋」就是放下,放下萬緣。「唯提一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頭沒有懷疑、沒有夾雜,一個妄念都沒有。「念念離念」,離什麼?離妄念。「念念是心」,真心,是自性,所以「念念契真,念念是佛」。一般人念佛念到這種程度太難太難了!理一心就是宗門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想想,明心見性是個什麼樣子?是個什麼境界?這一段的文字就是的,描繪得淋漓盡致,講得太好了!平常要做到這個功夫真不容易。

      真正在臨終的時候遇到這個境界,真的把他的妄念嚇跑掉,我們相信那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如果是都有這個緣分的話,應該許多在臨終助念的時候會看到這個現象。臨終助念為什麼沒看到?肯定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是念佛人,善根福德深厚,這一生沒有遇到緣,沒學佛,造了一身罪業。臨終的時候遇到善友,這一提他,地獄相現前,一提他,像張善和,張善和是屠夫,一生殺牛,賣牛肉的。臨命終時看到許許多多的牛頭人來向他索命,這一嚇,嚇呆了,殺的那些牛統統現前,來要命,大聲喊救命。他緣碰得好,就有一個和尚從他家門口過,聽到裡面人叫救命,他就進去看看,看他在喊:到處都是牛頭人。這個法師燒了一把香交到他手上:趕快念阿彌陀佛。他立刻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了幾聲,他告訴他: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你說他是什麼品位?那麼清楚,一點不迷惑,這要不是宿世善根福德因緣,遇不到。所以他這個時候的一心,非常可能是理一心。如果是理一心,他就上品上生;如果是事一心,他就是中品上生。他不可能是下輩,就是下三品的,絕對不可能。我們要念到中輩上生不容易,他一下就得到了。

      所以是「念念是心,念念契真,念念是佛。如是臨終十念,契理一心,故得滅罪往生。」滅罪往生是成佛!加上個滅罪往生的話,那是什麼人?上品上生。所以這個事情真有,不是假的,我們要了解、要認識。我們要明白這個事情,我們就不敢輕慢任何一個人,說不定他臨終跟張善和一樣,他是上上品往生,我們到極樂世界跟他級別差很多。所以不但對人,惡人不敢輕慢,對畜生都不敢輕慢,蚊蟲螞蟻都不可以輕慢,說不定牠們將來一轉成人身,成佛在我之前,要尊重!要愛護生命。這就是積功累德,對自己有大好處,有真實的利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