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26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二六集)  2011/03/1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八十四面,倒數第二行從當中看起:

      「《往生論》明三種功德莊嚴,一者彼佛國土,二者阿彌陀佛,三者彼諸菩薩。」念老在這裡有個括弧註解,「(每一皆具無量功德莊嚴)。具此三種功德莊嚴」。這三種功德莊嚴,第一個是國土,就是極樂世界,可以說國土、佛與菩薩都是無量劫積功累德所成就的,跟其他諸佛國土確實不一樣。就好像在我們地球上,這個國家是新興國家,沒有歷史累積的包袱。新興成立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都是從外面來的,也就是我們今天講都是移民來的,移民它設立很多的條件,不符合條件你就沒辦法到這個地方來居住。所以說它那麼樣的美好,超越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這是這個國家的功德成就的。如果這個地方已經有很多居民,有原居民、新移民過來的,老的居民那些老的習氣、風俗習慣,他不能改過來,這就很麻煩。西方極樂世界是個新興的世界,在華藏世界裡面它是個特區,確實它也在華藏,它並沒離開華藏,是華藏裡面一個特區。這個特區,阿彌陀佛建立的,以他的大願、以他五劫真實的修行所建立的。凡是到極樂世界都必須具足這三個條件,《彌陀經》上說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少一個你都不能去,必須具備的。修行人本身要具備的信願行,對極樂世界的條件你得相信,三福、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統統要具備的。我們也看到,好像有人沒具備這個,他怎麼能也往生?這個事情是我們只看到這個人的一生,沒有看到人家過去。

      現在我們明瞭,我們看到好像他沒有具備這麼多條件,實際上這個往生的人,過去生中久遠劫來,他都修這個法門,他的善根福德已經具足了。只是在這一生當中緣沒有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因緣沒具足,因緣到晚年的時候,臨命終時候才發現,那也行來得及。早年我們在美國,周廣大居士的往生,在華府佛教會,這個人我們看到,好像他什麼都不具足。他在當地開了個麵包店,人非常老實、非常忠厚,善人,沒有宗教信仰,得了癌症醫院放棄治療,等於說宣布他死刑。這個時候他的家人才到處拜佛求神,希望有奇蹟出現,找到我們佛教會。佛教會的同學很熱心,到他們家裡去一看,知道他確實是無法救了,就勸導他,把淨土簡簡單單的介紹給他,勸他不要留戀這個世界,念佛求生淨土。沒想到他一聽他就接受,就勸他的家人不要給他治療,不要到處叫了,大家幫他念佛送他往生,家人也同意。三天,三天就往生了,往生的瑞相稀有,佛來接引他走了。真是《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我們聽到非常歡喜。過去生中如果沒有深厚的善根福德,怎麼可能聽了你就相信、你就真幹?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們通常講的淨業三福、三學(戒定慧三學)、六度、十願,我相信他過去生中統統學過,而且學得很好。以這個基礎,因緣一出現,緣分到了它就起作用,就能往生。所以佛法常說「積功累德,福不唐捐」,這一生沒有受用到,來生後世遇到緣他就用上了。周廣大屬於這一類型的,這也是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

      你看多少人走的時候緣很殊勝,多少人給他助念還是不行,還是搞六道輪迴,那就是什麼?他沒有深厚的善根福德。於是我們就能夠體會到,極樂世界的成就無比殊勝,阿彌陀佛帶頭。這在前面我們都讀過的,四十八願、五劫修行,修什麼?就是把四十八願落實,字字句句自己都真的做到,從意念到行為。這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我們自己修行要學聖賢、要學佛菩薩,自己真修得好決定感動一家,決定感動鄰里鄉黨、感動這個地區、感動這個城市,做出真正好的典型、榜樣給大家看。極樂世界不就是這麼造成的嗎?極樂世界到今天才只十劫,非常新的一個道場,古老道場裡面不好的習氣它全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一要求當然嚴格。所以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接觸了你能信,能夠遇到這些經典,你能夠聽得懂,這就不是偶然的。能信、能解是善根,善根深厚;聽了之後肯幹這是福德,真肯念。懂得念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放下萬緣一向專念,那就是具足大菩提心,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我們要記住阿彌陀佛的恩德。

      國土就是學校,阿彌陀佛就是老師,無數的菩薩就是同學,每個人都是累劫積功累德成就極樂世界無比的莊嚴。國土具足無量莊嚴、老師具足無量莊嚴、每個同學都具足無量莊嚴,我們要不是具足無量莊嚴怎麼能去?這一生沒修造很多罪業,你過去生呢?生生世世,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很簡單,你就細心觀察你自己,我們遇到這個緣分相不相信?我告訴諸位同學,我遇到這個緣分不相信。我跟大乘緣很深,方老師把佛教介紹給我,我就相信,我就在追求。但是我的目標是在《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大論,對淨土沒有法子接受。差不多十五年之後,我學佛十五年之後,我學佛七年出家的,大概又過了十年,我講《華嚴經》,講《楞嚴經》、講《法華》、講《華嚴》,實在是這三部經幫助我走進淨宗的大門。沒有這三部經,在這之前李老師勸我,勸我修淨土,多次的勸告,甚至於說,這他老人家跟我講的:這個法門自古以來,多少有德行的人、有學問的人他們都修了,那麼多人走路走錯了,我們錯一次也無所謂。用這種話來勸我,我不反對,我對這個法門也很尊敬,但是我不想學。《華嚴經》講到差不多一半講了十年,我總共講了十幾年,有一天也是偶然心血來潮,忽然想起來,文殊、普賢是修什麼法門成就的?善財童子是文殊得意門生,他修什麼法門?這些經文都在《華嚴經》後面沒講到,我翻到後面仔細去查查,找到了,文殊、普賢是修念佛法門求生極樂世界。

      再看看《四十華嚴》,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也講一半,粗心大意,依照清涼大師的註疏講這部經。你看都講過了沒發現,現在回頭再仔細的看,看到了,原來善財童子徹始徹終就是念阿彌陀佛。善財在文殊會上,文殊是他的老師,證得根本智,也就是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根本智。他的老師文殊菩薩叫他出去參學,參學是什麼意思?廣學多聞。沒有開悟之前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跟一個老師;開悟之後可以,可以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成就你的後得智,無所不知。第一個老師是文殊菩薩介紹的,吉祥雲比丘這出家人,吉祥雲修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善財童子去參訪他,換句話說,先入為主,肯定善財就修這個法門。吉祥雲比丘給他講、給他開示,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傳法,給他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這二十一種是什麼?把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法門,統統歸納在二十一個,全是念佛法門。我第一次講這一章經的時候,我沒有發現到這個事情,太精彩!再看最後一個普賢菩薩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一頭一尾,我們就曉得,原來善財童子一生就是修念佛求生淨土,我對於淨宗就相信,認真的學習了。這個法門真的是難信之法,我要沒有《華嚴》、《楞嚴》、《法華》的底子,你介紹給我,我不相信。我自己學了十幾年,看到這段經文,這才死心塌地皈依淨宗。我沒有周廣大那麼大的善根,人家一接觸馬上就接受、馬上就相信;我修學大乘,搞了十幾將近二十年才相信它。李老師勸我,我都沒有接受,你說這個事情多難!

      可是我這一接受是真接受,搞清楚、搞明白了,把其他的,以前喜歡這些、喜歡那些,華嚴、天台、法相,我的興趣是多方面的,全放下了。甚至於連《華嚴》也放下,不講了,講《無量壽經》。我接受彭際清居士的看法,《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即是小本《華嚴》,我講這兩樣不就夠了嗎?我讀《華嚴經》,我講《彌陀經》、講《無量壽經》,我就拿定這個主意真幹,其他都放下了。這次第二次講《華嚴經》,三個人找我,第一個是台灣台南開心法師,年歲比我大,是個真修行人,每次見我,都請我講《華嚴經》,他說這部經很重要。這個我知道,《華嚴》是佛學概論,在佛法稱為根本法輪,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好像一棵大樹一樣,這是樹根非常重要。他說淨空法師,你要不講,可能以後沒有人再講了。是這麼個理由勸導我,我很感激,我還沒動心。第二位,黃念祖老居士也是勸我講《華嚴經》。第三次是韓館長往生前兩天要求,希望把《華嚴經》好好講一遍,把錄像帶留下來,供給後人做參考。我答應了她,我說希望妳病能夠趕快好,沒想到兩天之後她就走了。第二年我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在居士林,跟李木源居士談到這樁事情,他非常歡喜,代表這三位,三位都過去了、都過世了,代表這三位正式啟請,在新加坡居士林開講《華嚴經》。這是講《華嚴經》的因緣,講了四千多個小時,大概講到五分之一,四分之一不到,所以我預計這部經講下來要兩萬個小時。這第二次講的,講得就很有味道了。

      去年我們看到社會動亂、災難這麼多,怕來不急了,所以把《華嚴經》停下來,講《大經解》,我們把這個題目定為《淨土大經解演義》,是為了幫助化解全世界的災難。災難從哪裡來的?李世民講的,災難是因為人們不信正法而來的,拯救危機就是要弘揚正法。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天天教學,我們今天看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那裡天天教學,極樂世界是教育,其他的行業沒有。你看世尊多少介紹極樂世界這些開示,沒有說到極樂世界有國王、有臣民,沒說過。沒有說過極樂世界有士農工商,有各種行業,沒有,沒說過。只講到主伴,主是老師,伴是學生,所以極樂世界是個學校。阿彌陀佛在華藏世界辦了個學校,這學校就叫極樂世界。這個學校地方這麼好,比任何地方都好,就是它天天有人在教,佛在教。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天天在學習,聽阿彌陀佛說法,同時也親近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供養諸佛是修福,聽教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極樂世界菩薩福慧天天增長,這還得了嗎?這一幫是世出世間第一等有大福報的人,所以福人居福地,極樂世界是福地。我們今天要想幫助這個社會、幫助這個地球,這部經是最適合的,沒有比這部經更適合,所以我們拿出來大家一起來學習。希望在今年把這部經圓滿,圓滿之後我們接著講《華嚴》,所以講這部經的緣起如是。

      我們有不少同學修淨土修得都很不錯,都很希望建一個彌陀村,行,我們不是做不到。我們找個地方,澳洲空地很多,大家真正發心我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就依照《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的辦法,我們建個小村落,十幾、二十個人在一起共修。我們修得很好,以後淨宗同學發現了都想來,我們歡迎他。小村擴大就變成小鎮,小鎮擴大將來就變成一個城市,那就是極樂世界,地球上建立一個極樂世界。就像阿彌陀佛在華藏世界裡建立一個極樂世界,我們可以如法炮製。但是這個要知道,每個人、每樁事情都具足無量功德莊嚴,這個功德莊嚴我們跟阿彌陀佛發同樣的心,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心。要發阿彌陀佛的願,第六品四十八願,然後呢?然後每一願,我們都要把它真正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我們的工作是教學,跟極樂世界一樣,工作是教學,教學相長。我們這個道場像彌陀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一門就是淨宗。淨宗總共五經一論,我們五經一論可以同時宣講,就是說有六個講堂,大經講堂《無量壽》、《彌陀經》講堂、《觀經》講堂、普賢講堂講《普賢行願品》、大勢至講堂、《往生論》講堂,六個講堂,你喜歡到哪個講堂去聽,就到哪個講堂。不能今天聽這個,明天聽那個,不可以,報名參加,你這部學完可以再學第二個,沒有學完不能學第二個。我們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

      「具此三種功德莊嚴,故云:無量功德,具足莊嚴。論又云:彼佛國土莊嚴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議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寶性,相似相對法故。」這一句黃念老有註解,「蓋謂極樂世界一一皆應國人機宜而現」。這句話就是世尊在楞嚴會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極樂世界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能隨你的心、應你的量,這個不可思議。譬如這裡面講的水,這後頭還有,此地還沒講到,這只提一提。七寶蓮池裡面的水,大家都在這個池子裡面,我希望這個池子溫度高一點,它就如你的意。隔壁那個人我希望水涼一點,它就涼,都能隨各人的意思,這我們世界做不到。我希望水淺一點,它就很淺;我希望水深一點,它的水就很深,這是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的。水如是,一切事無不如意,無不自在。底下也舉這個例子,「如泉池德水,一一隨眾生意」,舉這個比喻來說。「猶如摩尼寶,又名如意寶,能隨人意而現種種」。這種種範圍就太大,我想吃的,如意寶就現吃的;我想玩的,如意寶就現玩的;我想要穿的,如意寶就現穿的。有了這一寶,你樣樣都不缺,你想什麼它都會變現什麼,叫如意寶。「論中,如彼摩尼如意寶性者,《論註》曰:借彼摩尼如意寶性,示安樂佛土不可思議性也」。用如意寶來做比喻,比喻你在極樂世界是事事如意。安樂佛土就是極樂世界,你在極樂世界,沒有一樁事情不是稱心如意的,你到哪裡去找?十方世界找不到。古人常講我們這個世間,一個人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唯獨西方極樂世界事事如意,找不到一樁事情是不如意的,稱之為極樂,名實不虛,真的是極樂。不可思議性也,這個性是性德,修德跟性德合而為一了,全是自性性德流露。

      「諸佛入涅槃時,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眾生」。這是說諸佛在這個世間應化,他的化緣盡了,就離開這個世間。諸佛菩薩住世,有住世時間長、有住世時間短,不是自己意思,他自己沒有意思。住世長短是與這個地區眾生的緣分,眾生有緣他就住世,眾生沒有緣他就走了,就不見了,什麼時候有緣他什麼時候再來。經論裡面所講的隱現,有緣他就現身,沒有緣他身就隱掉,就不見。不見並不是消失,什麼時候你想他他就現形,隱現自在。不是他的意思,眾生,眾生想他他就來了,眾生不想他他又不見了,這得大自在。所以入涅槃的時候,以方便力留舍利,一個身體可以變出很多舍利。我的老師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圓寂的時候有一萬多顆舍利。在生的時候很多人批評他,說他是政治和尚,所以親近他的人不多。這也是我們有緣,親近他的人不多,我們就有時間去親近他,所以每個星期能給我兩個小時。往生之後燒出這麼多舍利,沒有一個人講話,個個都讚歎,誰往生能留一萬多舍利?大粒的舍利,差不多像黃豆那麼大的兩千多顆,小的舍利像綠豆、大米那麼大的一萬多顆,還有舍利花。所以佛留舍利是給大家做紀念,增長大家對佛法的信心,它作用在此地。見到舍利如同見佛一樣,眾生對佛恭敬就有福,禮敬如來是修福。

      「眾生福盡」,眾生福報盡了,「此舍利變為摩尼如意寶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龍王以為首飾」。這些舍利就變成摩尼珠,龍王把它頂戴在頭上,帽子上做裝飾品做為首飾。「若轉輪聖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於閻浮提作大饒益。」這是說轉輪聖王福報大,這個大福報的人出現於世,這些珍奇之寶也出現供養他,他有福,他可以得到。在閻浮提作大饒益,大是廣大,饒是豐饒,益是利益,閻浮提就是講的我們這個地球,展現摩尼寶是過去諸佛如來留下舍利所變的,有福的人能遇到、能得到、能見到,這都是有福。下面說,「若須衣服、飲食、燈明、樂具,隨意所欲種種物時」,這就是哪些大饒益,舉了幾個例子。譬如衣服、飲食、燈明、樂具,可以說一切娛樂的這些道具,真正是隨意所欲種種物時。隨意,我想要種種物時,它統統都能現。

      你看看怎麼現法?「王便潔齋」,轉輪聖王他齋戒沐浴。「置珠於長竿頭」,把這摩尼寶珠放在一個長竿頂端。「發願言:若我實是轉輪王者」,這發願,如果我真的是轉輪王,「願寶珠雨如此之物」,他在那裡發願,我現在想要飲食、想要衣服,這個雨它不念「雨」念「欲」,做動詞講,從空中落下來。如此之物,我希望所得到的衣服,天空當中落下來,我需要飲食飲食就落下來,我想要什麼,什麼東西都落下來。「若遍一里」,落下來多少?他說一里這麼大的範圍,「若十里,若百里,隨我心願。爾時即便於虛空中雨種種物。皆稱所須滿足天下一切人願」。真轉輪聖王才做得到,這好像變魔術一樣,這個說法人能相信嗎?這是不是神話?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真的古人講的話沒錯,「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轉輪聖王的福報大,他所在的這個時間,住世多少年,他所居住的這個地區一定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一切財寶自然出現。出現什麼?發現礦物,發現的金礦、發現的銀礦,發現稀有金屬這些礦產,其實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對經文不能把它看呆,看呆了你就錯了。你所需要的是稀奇珍寶,確實這個地區統統能夠生產,滿足一切眾生的需求。這是「以此寶性力故」,這個寶是稱性的,所以它有這個能量,讓這些物質現象產生變化,變成正報。眾生沒福的時候,這些礦藏,礦產出礦藏,都變成沙粒,它變了,變質了,沒福報。

      福報從哪裡修的?以清淨心修三種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世間福報從這裡來的。諸佛如來像極樂世界這些人都明心見性,他們修福無不稱性,那個果報我們無法思議、無法想像,太殊勝了,真是無比的殊勝莊嚴。我們這個世間人要都能修福,這個大地下面就無量的珍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什麼?這個寶是功德力結成的。我們今天講這化學成分,人心地善,這些泥沙自然就變成黃金,什麼力量?功德力。這個東西超過物理學,物理學家無法解釋,科學沒有辦法解釋。佛法能解釋,「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心想的是純淨純善,大地就出現這些東西。可是我們心想總是還有夾雜,所以它那個金不純,有礦沙在裡頭,要提煉出真金。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純淨,不需要提煉,看到的就是黃金,用不著冶煉。用黃金去鋪地也用不著人工,它自然就鋪成,比我們現在自動化還要自動化,我們這自動化靠機械,西方極樂世界自動化是意念。從我這裡到我一個同參道友的家,我想到他家去看看的時候,我想一條路這條路就成了,一切法真的從心想生。在理上真是講得通,就是能與質的轉換,我需要的時候能量就變成物質;我不需要的時候,這個物質就變換成能量,它就沒有了。西方極樂世界已經到這種境界。

      這是我們科學家作夢所想像的,但是到現在都不能夠兌現,那什麼原因?因為我們念頭裡頭夾雜不純。佛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那個一處是純淨,它就有這麼大的能量,就能叫我們在無論是物質上、無論是精神上,事事如意。一絲毫不善的念頭都不夾雜,是因為他天天聽佛講經說法,能將你無始劫來這些煩惱習氣淘汰得乾乾淨淨,回歸自性。淘汰乾淨了,真的沒有了,恭喜你,你就證得無上菩提,你就得到妙覺位。所以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哪些人住?初住菩薩到等覺菩薩,這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的人住在那個地方。不是這個位次,這個地方你看不見,你沒有分;你要是這個位次的話,一定你看到,它就現前,這是極樂世界,真樂不是假的。到那個地方,你完全明白佛所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在這個世界能做得到,你真正能夠做到制心一處,極樂世界能做得到的,這個世界也能做到。所以極樂世界這些法身菩薩應化到我們這世間來,我們覺得他神通廣大,我們不能辦的他全能辦。他為什麼不能幫助我們發神通?為什麼不能幫助我們發大財?他是可以幫助,可惜你沒有福報,你沒有福報你承擔不了。你命裡沒有財,財給你多了時候,你財得到了命沒有了,你付出這個慘痛代價。所以他不給你,不給你是他的慈悲。他教你修行、教你積功累德、教你斷惡修善,你修到像他那樣程度,水到渠成你的福報就現前、智慧現前,神通、道力樣樣都現前,這是真正的慈悲。所以你就知道,這教學多重要!

      光靠教學沒有任何工作,我們生活來源從哪裡來?我們都著急。西方極樂世界不著急,為什麼?他有如意珠,求什麼它就現什麼。我們這個地方,如果你真正像一個彌陀村,乃至於彌陀城,大家這個地方天天講經教學,我告訴你,有個大護法在護持供養你,你不用操一點心。這大護法是誰?阿彌陀佛這大護法。大護法底下有個總管,他專門管這事情,這個總管是誰?韋馱菩薩,你得要相信。真正在這個地方修行,每天在這邊上課學佛,這裡人餓死了、凍死了,韋馱菩薩要撤職查辦,真的不是假的。韋馱菩薩非常盡職,你只要是真幹,他就監護你,你缺乏什麼他就會送來,一點都不假。你要不相信,自己去找信徒,到處去化緣,那韋馱菩薩可輕鬆了,這人我可以不要管,他自理了,他就不管他。我這一生不自理,絕不化緣、絕不要錢,有什麼事情韋馱菩薩去照顧,我不要求他,他自然就替我辦好了。我們對佛菩薩要有信心、堅定的信心,一點懷疑都沒有,在這個世間真正辦佛事,佛事跟極樂世界一模一樣的。我們在這辦佛事,我們同修住在一起每天上課,時時刻刻都在分享,早晚課念佛,早晨兩個小時、晚上兩個小時念佛,白天學習經教生活多快樂、多自在。如果真的沒人照顧,那佛菩薩就不靈、就沒有感應;他真有感應,什麼都不缺乏。

      這下面說,「彼安樂佛土亦如是,以安樂性種種成就故」,就稱性。「又相似相對者。《論註》曰:彼寶但能與眾生衣食等願,不能與眾生無上道願」。所以無上道是阿彌陀佛來教,這個寶是什麼?寶是供養,你衣食住行物質上所需要的,這珍寶供養。珍寶是什麼?都是無量功德成就的,在極樂世界如是,在我們這個世界亦如是。我們這個世界人可惜大家不知道修積功德,迷失了自性,對聖賢教誨充滿疑惑,不確定的這因素造成真正的障礙。所以學佛的人,首先得真相信佛,佛就會真照顧你,佛不直接照顧你,有菩薩差遣,真正想修福、種福的人他來照顧你,你好好的一心辦道。佛家所講的「一佛出世,千佛擁護」,你發願到這個世間來教化眾生,主持正法,就有千佛化身做你的助手、做你的護法、做你的信徒。釋迦牟尼佛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給諸位說,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裡面,許許多多都是古佛再來的、大菩薩再來的,不是普通人。世尊當年在世有許多大護法在家弟子,國王、大臣、大富長者也是諸佛菩薩化身來的。這個問題我們明白、我們了解了,佛有大福報能感動諸佛如來護持你。我們是凡夫,我們哪有這麼大的福報?怎麼能感動佛來護法?你們能不能找出方法?

      現在我們居住這個地球災難頻繁,眾生迷失了方向、迷失了倫理道德、迷失了三寶,苦不堪言。你要真正發心建道場,我們念頭才動十方諸佛信息全收到,自然感應,他沒有起心動念,自然感應。在我們感觸到的這就是佛力加持,三寶威神不可思議。我們能做到,但是不能居功、不能夠傲慢,為什麼?這個功歸彌陀、功歸菩薩。沒有佛菩薩加持,我們有什麼能力?這點要懂。如果自以為有功德,不是佛加持你,魔加持你,魔也有這個力量來加持你,但是魔加持你,後果一定不好,眼前可以輝煌一下,後果很悽慘。佛加持愈往後愈殊勝,換句話說,起心動念要與性德相應;違背性德錯了,完全錯了。性德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是什麼?一塵不染,做再多的好事跟沒做一樣。我做了多少好事,完了,你全染污了。也就是大乘教裡面常講「三輪體空」,包括我們天天在學經教。在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的,阿彌陀佛天天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菩薩們天天在學習,學而無學,無學而學,清淨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這叫善學。我們雖然學習不善,為什麼?著相起了惡念。惡念是什麼?自己有功德,我很了不起,這造孽了,與《金剛經》上講的完全相違背。經上告訴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是功德;著了相,著了相是世間的福德,功德沒有了。功德是清淨心,福德是染污的心,所以功德難修。

      極樂世界無量功德成就的,不是福德。諸位如果生天,你看到天堂,天堂是福德的成就,不是功德。人間過去帝王人家宮殿樓台美輪美奐,福德,它不是功德;西方極樂世界是功德,不是福德,功德稱性。福德不離情執,妄想分別執著它沒有離開,這又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縱然是摩尼寶,摩尼寶能對我們物質生活不會缺乏,但是不能給我們佛法。極樂世界的殊勝,是阿彌陀佛天天在講經教學,諸菩薩天天在學習接受教誨。雖然接受佛菩薩教誨,他同時可以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感應道交,他有這個能力。眾生無論在哪一道,他有痛苦、他有災難,他起心動念你知道了,你就能現身去幫助他,化身去了。你有沒有離開阿彌陀佛?沒離開。沒離開講堂,分身去了。能分多少身?能分無量無邊身。所分的身,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現這樣的身。遍法界虛空界沒有距離,這個諸位要曉得,不但沒有距離,也沒有先後,十世古今了不可得,這是明心見性的境界,這是佛與法身菩薩的境界。我們聽到非常羨慕,殊不知這種境界就在眼前,我們有障礙,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障礙,除掉你就看到。

      我們再繼續看下去,「又彼寶」,這就是摩尼寶「但能與眾生一身願,不能與眾生無量身願」。這就講這種寶只能幫助你現前,不能幫助你永久,像救急一樣,救一時,不能救你一輩子。諸佛菩薩加持一切眾生,他要隨順眾生的業報,眾生有善業,佛菩薩幫助他修善;眾生在造惡業,佛菩薩也幫助他,希望他的惡業能減少幾分。你叫他不造,他轉不過來,他受業力支配,只能以善巧方便把他業力減輕一點。他業力很重的時候,怎麼辦?有時候菩薩也幫助再加重一點,那是幫助他。加重點是什麼?讓他趕快墮地獄,墮地獄是消業障,業障消除,他出來的時候再接引。叫他早一點到地獄受罪,早一點出來,還是大慈大悲。肯定幫助他圓成佛道,這菩薩心,這菩薩心腸如是。底下解釋相似這句,「有如是等無量差別,故言相似。蓋謂極樂國土成就不可思議力,超逾一切,無能比者」。都是為我們介紹說明極樂世界的事實真相。「今借摩尼為喻,此寶實亦遠遠不如,故云相似。且只是勉強以為對比,故云相對。對者,對比也」。怎麼比都沒有辦法比到恰好,找不到,只能用世間摩尼寶來做個對比。讓我們從這個地方稍微體會到一些概念,真實的狀況必須要到極樂世界你才真正徹底了解,你見到了。這就是佛菩薩善巧方便,說不出的,勉強給我們說出來,就這個意思。極樂世界實在是太好了,凡夫不認識、不知道,往往把這些緣分都錯過,我們有沒有錯過?過去錯過太多了,多少次遇到都把機會錯過了。希望這一生當中不再錯過,那我們這一生就成就了。

      我們看下面一段,「又無量功德,具足莊嚴者」,還是說這句。「曇鸞大師《論註》曰」,《往生論》註解裡說,「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依法性入清淨相。是法不顛倒,不虛偽,名為真實功德。」下面黃念老給我們解釋這一段,「曇鸞大師和盤托出如來秘藏」,真難得,「蓋謂菩薩依於法性之實際,入於清淨智慧。」這是解釋什麼?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說這一句,我們要想建立一個如法、正法道場,發起的這幾個人要不是用智慧清淨業,這個道場建好之後就有麻煩,為什麼?爭名逐利。這就是古大德所說的,建立道場的時候,人人都是菩薩,出錢出力歡歡喜喜。建成之後人人都是羅剎,為什麼?爭執了。我見過,所以一生不敢建道場。早年我還在李老師會下,出家了,接受外面邀請,邀請都是老師同意的,向老師報告。在一個女眾道場給她們講經,我是講完的時候回到台中休息,好像一個星期有二、三次。有一次去了,裡面出家眾吵架,我打聽什麼原因吵架?建廟的時候,這個老比丘尼這批徒弟到處化緣,把這個道場建成了。那個化緣化得多的,她說她要做當家,次一個她說我要做寺院裡的知客,爭這個地位,老和尚擺不平,鬧得天翻地覆。真是在廟沒建成的時候,歡歡喜喜大家合作,我化了多少,你化了多少,歡喜,廟一建成之後爭名奪利。我把這個事情向李老師報告,老師說:別去了。我說:經沒講完。「沒關係」。我就沒有去了,老師年歲大看得很多,他就告訴我,「難,真不容易。」

      古時候那些道場都不是化緣建立的,最早的道場國家建立的,那沒有話說。你看那中國大陸的寺廟匾額上寫個敕建,就是皇帝下命令國家建的。還有些是大富長者他們年老的時候,把他們自己的住宅、別墅花園捐出來做道場,一個人供養。道場的經濟來源怎麼辦?這些護法們買土地、買山林贈送給道場,道場拿這些租給農民去耕種,收租,所以他的生活是穩定的。他不依靠別人供養,他給農夫耕種,跟農夫分,就是收租,所以他的經濟很穩定。住在道場的人安心,心安則道隆,他容易得清淨心,他沒有憂慮。現在道場沒有恆產、沒有財產,經濟生活不穩定,他想方法到外面去找錢、去化緣,搞這些,他心就不清淨,那道業怎麼會成就?當然有困難,所以經濟環境重要。所以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沒有護法,學佛的人就不能成就。可是學佛的人在物質生活的需求絕不能貪戀,學佛的人物質生活只需要簡單的,我每天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地方可以遮蔽風雨足了,就滿足,知足則常樂。不要去想明天、不要去想明年,那還沒到,你打妄想錯了,要活在當下,這就對了。

      《論註》上曇鸞大師的話,我們要記住,要學「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依法性入清淨相,是法不顛倒、不虛偽,名為真實功德。」法性清淨不染,法性空寂,我們具體來講,就是要依清淨心、要依平等心、要依覺心,覺而不迷,這就是不顛倒、不虛偽,這就是真實功德。曇鸞法師的開示,念老讚歎「和盤托出如來祕藏」,這個地方如來是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怎樣建立極樂世界,就是智慧清淨業,這是我們要學的。「蓋謂菩薩依於法性之實際,入於清淨智慧(即經中之住真實慧),故遠離虛偽顛倒」,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為真實功德」,真實功德是一念不生。「真實功德,即無量功德」,一念不生,回歸自性,自性本具無量無邊功德。「極樂世界乃如是真實功德之所莊嚴,故曰具足莊嚴」。

      我們這個道場在此地建立十年了,我們沒有做到菩薩這樣的功德,但是這個道場經濟,我們從來沒有操過心,從來沒有去想過,三寶加持,彌陀世尊護法。常住在這個地方,四眾弟子你們沒有任何憂慮,不操心,果然能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十年當中,你們的成就不得了,不能到菩薩,也能到羅漢。可是你們沒有掌握住這個機緣,佛菩薩對得起我們,我們對不起佛菩薩。所以我希望從今之後第二個十年,你們會有成就,如果你們再沒有成就,那就是古人所講的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十方供養的人他的福德絕不唐捐,他們有福報,我們能有成就,他們的福報更大,我們沒有成就,那我們來生要報償,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在這個末法時期,提到佛教我們都會流眼淚,佛教已經到存亡繼絕的關頭,我們不認真努力,佛法可能就滅了。我們的心行不符合佛菩薩的要求,佛菩薩還來護持,慈悲到極處。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如果我們真正依教修行,佛菩薩這樣護持,我們覺得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沒有依教奉行,戒定慧三學都欠缺,每天在經教裡學一點皮毛,沒用處,心沒改。

      就是最簡單這個方法,我講了很多次,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都做不到,我沒有看到一個人真的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心裡面還是雜亂,妄念紛飛,全是妄想,沒有正念,這是什麼?這是聽經不夠,沒開悟。為什麼不開悟?沒有恭敬心,真誠恭敬心不夠。印祖常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連一分誠敬都沒有。一分誠敬是什麼?正信;二分誠敬是正解,你真理解;三分以上是真幹,決定往生。真正道場裡面的住眾,四眾在家、出家、男眾、女眾,心地清淨沒有妄念,起心動念思道,想到學習經典裡面講些什麼,沒有妄想。不思道的時候就想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夾雜、不懷疑。這種精神、這種心行接受十方供養,你能消化得了,他們是真供養三寶,他得福。我們的心行不相應,他沒有修到功德,他修的是福德。不學佛的人不知道這些事情,我們對經教六十年了,鍥而不捨,這些事情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起心動念思道,開口閉口念佛,這是你行在菩薩道上,你行在正法上。這個道場有一個人、兩個人如教修行,這就叫正法道場。如果說沒有,好在我們四眾同修還沒有造重大的惡業,大概諸佛如來看到,這已經很滿意,我們要體會到諸佛菩薩的慈悲,諸佛菩薩的護念,我們對諸佛菩薩虧欠太多了,對十方的護法虧欠就更多。希望大家努力,從今天起回頭是岸,還來得及。經典一定要明瞭、一定要清楚,是我們修學、懺悔之所依據,什麼叫邪、什麼叫正、什麼叫善、什麼叫惡,要以經典做標準。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