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43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四三集)  2010/9/1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六十五面倒數第五行,從「導師者」看起:

      「導師」,這兩個字是經文。「導師者,指引導他人入於佛道者。《十住斷結經》曰:號導師者,令眾生類示其正道故。《華首經》曰:能為人說無生死道,故名導師。」這個稱呼,在大乘教裡面是對佛陀的尊稱,不是隨便可以稱呼的。佛法裡面,稱呼這是個常識,應該要曉得。通常在中國社會,和尚這個名詞大家都知道,但是現在,含義模糊了,甚至於產生嚴重的誤會。這兩個字是梵文音譯的,它的意思是親教師,所以這個關係就非常的密切,也非常重要。在一個學校,佛法確實它是學校,主持教化的這個人就是校長,教學政策是他掌握的,老師是他聘請的,一切老師的教學都不能夠離開教學的宗旨,讓教學能夠達到最完善的目標。這個教育辦得成不成功,關係在校長,不在老師,老師是執行的,總策劃、總的指揮是校長。所以,和尚就是校長,一個道場只有一個人稱和尚,一般講的是方丈、住持,這個人稱和尚。除他之外,其他的出家人不能稱和尚,稱阿闍黎。中國人有時候言語簡化了,稱闍黎,闍黎就是阿闍黎的意思,這都是梵語。闍黎就是普通的教師,像學校裡面的教授,大學裡教授稱闍黎,校長才稱和尚。所以,和尚非常尊貴,一個大道場只有一個和尚,沒有很多的。現在是只要看到出家人都稱和尚,這是對佛法這個名詞沒有真正了解,真正了解就不會有這個情形。現在也很少人講到這個問題,我們學到這個地方就應當要說明一下。

      所以,佛教是師道,它不是宗教,宗教裡頭沒有這種稱呼,親教師,沒有這種稱呼,只有學校才有。在學校裡具足和尚這個條件的,用現在的話來說,一個就是學校校長,他是真的親教師;另外一個也可以說是和尚,直接指導我的、教導我的。這個人的關係,雖然他不是學校校長,他跟我的關係特別密切,我是跟他學的,現在講的是指導教授。學校裡面教授很多,沒有指導,我沒有上他課的,我只稱他,在佛門裡就是稱他為闍黎,稱他為阿闍黎,就是一般講的老師。直接教導我的,這個關係要緊,這也可以稱之為和尚。所以佛法是師道,你看我們稱佛,對佛的尊稱,佛是和尚,是我們真正的和尚,唯一的和尚;佛也稱為導師,所以導師是對佛的尊稱。另外一個稱呼稱大師,大師不是隨便稱呼的,大師是對佛的稱呼。在中國傳統上,這些出家人,他們有很多大成就,但是不能稱大師。他在禪有成就的,稱禪師,教裡面有成就的,稱法師,通達三藏的,廣學多聞通達三藏的,這是有翻譯經典的資格,我們稱為三藏法師,都用這種稱呼,沒有稱他為大師。在過去,帝王給他封號,這通常我們稱為國師,那都是封號,皇上的老師,國王、大臣接受他的指導,接受他的教誨,稱為國師。通達經論的,稱經師、論師,通達戒律的,稱律師,這些稱呼都是有專長的,經律論三藏通達一樣的,是這麼個稱呼。稱法師,稱大法師,大法師這是對他的尊敬,敬稱。所以這些常識我們都要知道,稱呼上有錯誤那就是外行。

      在各個不同宗派裡面,修學有成就的人,通達這一宗的,也都稱法師,這在習慣上我們都能看到的。可是唯獨淨土宗的祖師,習慣上稱為大師,其他宗派裡面祖師都沒有這種稱呼,為什麼?大師是佛。此地的導師,他能夠真正的引導人入佛道,入是開悟,他有這個能力。幫助人信解不行,要幫助人悟入才行,這個人才能稱為大師。為什麼淨土宗稱大師?這也有個道理,淨土宗這些修行人,他能幫助學人,就是學生,念佛往生淨土。生淨土就成佛,跟大徹大悟、修學證果沒兩樣,尤其經典上說得這麼清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阿惟越致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他超越十法界,他生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所以,淨土宗的祖師稱大師,我們一般你看稱印光大師、慧遠大師,這是佛門的一個習慣,我們應當要了解。大師決定不能夠隨便稱呼,我們雖然很尊敬他、恭維他,但是不能過分,中國人講禮節,節是有節度,不可以超過。稱大師就超過了,把他當作佛看待,跟佛的地位平等,這個是應該要知道的。

      《十住斷結經》說得好,「號導師者,令眾生類示其正道」,眾生類就太多太廣了,十法界的眾生,有能力幫助他們、教導他們,示其正道,這個正道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號為導師。《華首經》裡面說,「能為人說無生死道,故名導師」。無生死是大般涅槃,都是幫助眾生超凡成聖,不僅是轉迷為悟,還要轉凡為聖,這樣的人才能稱為導師。「《佛報恩經》曰:大導師者,以正路示涅槃徑」,徑是一條路,這條道路是通往般涅槃的,「使得無為常樂故」。這底下有個註解,「無為指無為法,常樂指常樂我淨」,這就非常明顯了,在《華嚴經》上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境界,能教人證得法身大士,這個人稱為導師,稱之為大導師。

      「又《甄解》曰:導師行者,即彌陀世尊平等引接無所遺故。又大導師者,即彌陀世尊,以本願引攝五乘。」《甄解》完全是依淨宗來說的,這是《無量壽經》註解上講的,導師行者,即彌陀世尊平等引接無所遺,這個地方著重在平等兩個字。連著下面,「大導師者,即彌陀世尊,以本願引攝五乘」。你看前面講的,平等引接無所遺。五乘是講人乘、天乘,這兩類通常說它做人天小果,或者是人天乘,連小果都說不上,為什麼?沒出離六道輪迴。聲聞、緣覺是小乘,通常講聲聞是小乘,緣覺是中乘,菩薩是大乘,叫五乘佛法。這個意思就是說,導師有能力令一切眾生平等得度,這是阿彌陀佛才做得到,一般人真的是做不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一切眾生。

      下面念老跟我們說,「故今本師演說本經」,本師是釋迦牟尼佛,他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所以,我們跟釋迦牟尼佛的關係,諸位一定要搞清楚,師生的關係,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是他的學生,所以自稱為弟子。稱謂在中國古時候非常講究,因為它是禮節裡面基礎的一環,不能稱錯。我們對任何人,謙虛都是稱名,這是古禮。現在人很多不知道,譬如我們看到很多,在我面前的,或者是寫文字給我的,自稱為末學、自稱為後學,這個都不可以的,應該什麼?稱名。我對長一輩的自稱「淨空」,對父母也是自稱稱名,稱名是最恭敬的,最恭敬、最謙虛的。末學,在平輩當中可以稱,但是還是稱名的好,這是最恭敬的一個稱呼。對大眾一般的尊稱稱善知識,佛經上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中國一般稱大德、稱仁者,這都很好,這都是佛經上的稱呼,大德、仁者都是對於法師、阿羅漢的尊稱,這是普通的禮節。現在本師世尊演說本經,「正是住彌陀之所行也」,阿彌陀佛之所行沒有別的,在十方世界示現講經教學。

      這些事情我們都已經很熟悉了,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眾生品類不齊,程度差別很大,佛菩薩教化眾生契機契理。契機就是說教學的內容適合學生的程度,學生的程度淺,你不能說太高深的,他不懂,聽不懂;學生的程度很高,你說淺,他不滿意。真的要恰到好處,他聽了才歡喜,他才會有信心。這個要真正真實智慧,沒有真實智慧,沒有法子觀機。他一看就知道你的根性,不但知道你這一生,他知道你過去生生世世,你學些什麼,你阿賴耶識裡頭有哪些種子,他全曉得。現前這個時候要給你講什麼東西,阿賴耶識你那些種子會起現行,起現行是幫助你悟入,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一樁事情,契機。契理反而比較容易,理是什麼?諸佛如來之所證得的。我們在經教裡學習的時間長,所謂深入經藏,對理不會迷失,但是觀機這是真功夫,這很不容易。世間法那是教學經驗,總比不上有修有證的人那種觀機功夫的得力,總比不上他們。所以眾生要有緣遇到佛菩薩,遇到佛,遇到菩薩,法身菩薩,幾乎沒有不開悟的。我們一生遇不到,是自己的業障太重,絕對不是說跟佛菩薩沒有感應。我們求佛那個心,念頭才動,佛菩薩就接收到我們的信息,他就來幫助我們。我們為什麼不見不聞?這是業障。過去章嘉大師給我談這個事情,業障消除,感應就現前,眾生有感,佛一定有應。我們明顯的求佛菩薩加持,這是顯感,哪有不應的道理?我們自己的緣成熟了,雖然還沒有這個念頭求佛,那叫冥感,佛知道了,他也來給你示現,也給你引導,你也能豁然大悟。你不是有心求的,偶爾,好像很偶然的,其實並不偶然,你是冥感,佛菩薩顯應。

      經上這樣說法,我們在歷代這些祖師大德典籍裡,他們的著述、傳記裡面,我們能夠體會這個事實真相,是真的不是假的。因此我們就知道,懺除業障是修學重要的方法,我們這一生所以學得這麼困難,甚至於這一生把方向、目標都搞錯了,得不到我們希求、希望的果報,全是業障障礙了。所以一定要學那些真正修行人,每天懺除業障。我們自己不知道,《地藏經》上說得好,「閻浮提眾生」,說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他說的話我們能相信嗎?冷靜細心去體會,才知道他講得一點都不錯。我們起心動念幾乎都是落在貪瞋痴裡,這叫三毒,起心動念跟三毒相應,那怎麼不是罪業?《地藏經》說得不過分。如果這個念頭落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那就是貪瞋,我得到了,貪心;沒有得到的時候有怨恨、有嫉妒、瞋恚心;迷而不覺,愚痴。

      在淨宗,什麼叫覺悟?果然對一切妄想雜念都捨棄了,起心動念都跟阿彌陀佛相應,就是一句佛號,這個人真正覺悟了。為什麼?他一心一意,沒有第二念,只求往生淨土,親近彌陀。這個人雖然不像宗門教下那種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的效果、他的結果跟明心見性那些人無二無別,為什麼?他求往生,他真的往生,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真覺悟。我們今天靠宗門、教下來覺悟,難,真不容易,宗門是徹悟,大徹大悟,教下是大開圓解。從經教裡頭得三昧,學《華嚴》的得華嚴三昧,學《法華》的得法華三昧,他走的是戒定慧的路子,很難,不是人人都能得到。修行的人多,得道的人很少,宗門、教下都不例外。唯獨淨宗成就殊勝,所以這個法門得到世尊的讚歎,世尊為我們開演這部大經,十方諸佛讚歎、作證,幫助我們信解、發願修行,這種恩德無與倫比,世出世法裡面都找不到。這個法門,經上講的最勝之道,無與倫比的殊勝。最勝之道就是念佛往生,為什麼?這才能夠真正普被三根,圓攝五乘。說老實話,不只五乘,連畜生、餓鬼、地獄,都能因這部經、這個法門而能得度,這得度不是平常得度,一生成佛。

      這些年來我們也遇到一些通靈的人,一般人說是靈媒,這些人也不是完全迷信。他們參加我們三時繫念,他有能力見到我們看不到的,天道的眾生,欲界天的像四王天、忉利天,這很容易看到,鬼道的眾生、地獄道的眾生,有時候來附體,我相信那不是假的。他們透的信息告訴我們,這些法事確實有效果,我們應用真誠心去做,中國古人講得好,這個總的原則掌握到,「誠則靈」。古人祭祀,你看祭祀之前三天齋戒沐浴,為什麼?真誠恭敬,他就有感應,祭神如神在。我們做這些法事,如果主修法事的人真誠恭敬,就能感得道場的殊勝。這些鬼神真有往生的,那這個法門利益就不止五乘,還有畜生道、天道、餓鬼道、地獄道,他都得利益,但是少。多數,這些鬼道眾生到畜生道去、到人道來了,也有一些到天道,這都是真實利益。所以,淨宗法門被稱為「最勝之道」。

      「《淨影疏》曰:無上菩提,是最勝道」,無上菩提是成佛之道。淨宗這個法門是直捷教導我們成佛的,一生當中決定證得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稱之為最勝道。一切眾生,一切有緣眾生統統都能證得,這個太稀有了!條件就三個字,信、願、行,往生就是證,佛來接引,你往生,那就是證果了。可是信願行這三個字都不容易,看起來好像很簡單,有幾個人真相信?有幾個人真發願?我們見到了,真信、真願、真行的人絕大多數三年就成就。古人,我們在《往生傳》裡面看到,在《淨土聖賢錄》裡看到;今人,現前修行的人,我們細心去觀察,有,到處都有,只是很少人宣揚,甚至於說是哪一個道場都有。真幹的人,真幹他不宣揚,真幹的人非常謙虛,都覺得自己無論在道行、在修持、在信解都不如別人,真謙虛。可是他走的時候,預知時至,很多沒有病苦,無疾而終。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跟自己周邊的人,在周邊這些人,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我走了,勉勵同學們認真努力好好修行,將來在極樂世界再見。

      在香港,倓虛老法師常常講,他一生親自看到的例子。早年間,哈爾濱極樂寺修無法師,這些故事在佛法稱之為公案,就是例子,在倓老的傳記《影塵回憶錄》裡面記載很多,老法師一生親自看到的,親自參與的。修無法師往生,那個時候老法師是極樂寺的住持,極樂寺是他建的。道場建好了,他老人家請他的老師諦閑老和尚在那裡開一堂戒,請諦老法師做得戒和尚。這個法會一個多月,修無師早年出家,到戒壇裡面來討一個義工,那時候是定西法師,以後都在香港,問他,你能做什麼工作?修無法師說:我希望能給個機會給我,在戒期當中照顧生病的戒子。因為人很多,傷風感冒這些小病也需要人照顧,當然好事情,所以就留下來了。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沒有出家之前他做泥水匠,做小工的,出家之後,在寺廟裡都做粗重的活,別人不願意做的他去做,任勞任怨。但是他有個好處,一心念佛,專念阿彌陀佛,工作很勤快。他到極樂寺時間沒多久,好像十幾天,他去找老和尚,就是倓虛法師,找住持,跟他告假。倓老就很奇怪,我們這個戒壇還沒結束,你發心來做義工,怎麼就退了道心,有什麼要緊的事情?他就說了,他說我不是別的事情,我要到極樂世界去了。老和尚一聽,你預知時至?他說是的。大概多久?不出十天。老和尚就很重視,定西法師也感到很殊勝,難得。他要求給他準備一個房間,準備一點劈柴,往生之後火化,請幾個同參道友送一送他,幫他助念。老和尚都答應了,好,我們替你準備。到第二天又來找老和尚,老和尚,我明天就走。就趕緊替他辦。真的,他真走了,不是假走了,盤腿坐著走的。諦老,那個時候得戒和尚,還沒有到,他就往生了。諦老到了之後,看到這個情形非常讚歎,出家人,許多確實這些知名的大法師、老和尚都比不上你。在寺院裡頭沒人瞧得起他,他是個真正修苦行的人,寺院裡最難的事情,別人都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做。一天到晚就是一句佛號,三年成就的,像這種例子很多。

      在家同修裡面就更多,多半都是不認識字的阿公阿婆,他們的成就高。所以,我們看到、聽到了,心裡要記住,決定不能輕視這些人,他們祕密在那裡修,我們沒看到。這個祕密是什麼?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真正做到大勢至菩薩教導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他六根不向外攀緣,這個話怎麼講?他沒有自私自利、他沒有名聞利養、他沒有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只知道在常住為大眾服務,希望能夠做得盡善盡美,讓大家都歡喜。用這個來供養大眾,修福,真修福,福慧雙修,一句阿彌陀佛不間斷,修慧。他每天在幹什麼?每天福慧雙修。二、三年的時間他功夫成就了,你看他走得那麼自在、走得那麼瀟灑,為我們做示現。他這一走,如來三轉法輪他是作證轉,他不會講經,也不會說法,也不懂得怎麼度人,他親自給我們做證明,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修無師走的時候,旁邊真的有十幾個人給他助念,看到他走的。他們給修無師講,他說古來這些大德功夫成熟自在往生,都要留幾首詩、留個偈子給我們做個紀念,他說你也不能例外。修無師就講了,我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我也不會作詩、也不會作偈子,不過我有一句話告訴你們,「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他就走了,留這一句話。諦閑老法師聽到在場的人告訴他,真佩服!所以這個法門稱為最勝之道,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法門教我們一生證得無上菩提。

      「又《會疏》釋曰:於一切世出世中無有倫匹」,倫匹是講同類當中能夠跟它相比的,沒有,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念佛法門確實是第一。可以說它沒有任何條件,你看就那麼簡單,你一點不能懷疑,深信不疑。你發真正的大願,我這一生什麼都不求,只求往生極樂世界,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一個目標,極樂世界,一個願望,親近彌陀,你看就這麼單純。行是什麼?六字洪名,淨念相繼。這個念叫淨念,為什麼?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這叫淨念。半信半疑,念佛裡頭夾雜著許多妄念,這就不行了。為什麼會有雜念?因為你有懷疑,因為你沒有放下,你的心不專。如果果然你就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其他都不要了,統統放下了,那怎麼會夾雜?那就不可能了。一心稱念就是淨念,你二心、多心稱念,念佛還想別的,所以你念不清淨。這個法門叫淨土,心淨則佛土淨,頭一個就要講清淨心,不許你有雜念。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遇到這個法門,沒遇到這個法門不知道,那真的叫沒福,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經典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要不能依教奉行,那不是錯過了!

      善導大師告訴我們,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這話是真的。善導大師,在日本有很多人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中國古時候有這個傳說,我到日本訪問,問日本這些淨土宗的大德們,你們知不知道這回事情?他們知道,他們相信。日本人對善導大師非常崇敬,很多淨土宗的寺廟叫善導寺,所以你看到善導寺,那是淨宗道場。「萬修萬人去」是阿彌陀佛親口所說,善導是彌陀再來,不是彌陀親口所說嗎?我們還能不信嗎?真幹就是真信。你說我真信,沒有真幹,信願有問題,這是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他老人家告訴我,佛法知難行易,你沒有能夠真正去行,你知上有問題,他說不在行,在知。這是屬於哲學上的一個問題,知難行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的信心為什麼不那麼堅決,願心也不堅定,我們也很想,我們有想過去這些大德們那樣的深信切願,怎麼辦?多學經教,我們信才能真,願才能切。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為什麼?我們漸漸體會到了,無非是幫助我們深信切願。這是信解,後頭行證是我們自己的事情,老師幫助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真信,真正明白、理解了,然後我們從行當中去求證,這個法門臨命終時佛來接引,這是證。

      所以,解真的是透了,真搞明白了,我們才真肯放下;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放下太難了。世間法我們放下了,佛法放不下,佛法放不下不行,不能帶走。《般若經》上講得很好,佛用比喻來說,佛法好比過渡,過渡要小船,渡船,佛是用竹筏來做比喻。你乘上了,你學習佛法了,就等於坐上渡船,到岸了,你要下船才行,你不下船你就不能到岸。你要想到彼岸,要把佛法丟掉,它不是真的。所以《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個法是佛法,你學得再多,你都要把它放下,你都要捨掉,何況這世間法!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你才能往生。佛法好不好?淨宗五經一論好,這是什麼?這是阿彌陀佛度眾生的大願船,我們學習好比登船了,時時刻刻你都要曉得,我放下的時候就到彼岸了,到達的時候這個統統要捨,最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現在明白了,真搞清楚、搞明白,我從現在就幹。前面跟諸位同修說過了,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看一切人事物全是阿彌陀佛,六根接觸的六塵境界,內外都是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別的就放下了。功夫就在日常生活當中鍊,歷事鍊心,在工作的時候鍊,在待人接物之處鍊。在這個裡面最重要的,把我放下,絕對不執著這個身是我。我放下了是什麼現象?自私自利的念頭斷掉了,沒有了。這個念頭斷掉了,名聞利養自然沒有了,對於五欲六塵這種貪念,貪瞋痴統統就沒有了。所以,念佛往生的人,他們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得到阿惟越致菩薩的待遇,他有道理在。通常我們講,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是相對的,我們有一分功德,他加上一分,有兩分功德,他加兩分,跟我們自己所修的一定成正比例。如果我們心裡所有雜念都沒有了,只有這一句佛號,雖然沒有開悟,到西方極樂世界佛力一加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生什麼土?實報莊嚴土,凡夫生實報莊嚴土,這叫難信之法。在其他法門裡修行,你多困難,要斷見思煩惱,在這個法門裡頭,你只要把阿彌陀佛抱住,其他東西放下,你就得到了。所以,這個法門稱之為最勝之道,不為過!一切世出世法中無有倫匹,是真的,它不是假的。

      下面《甄解》也這個說法,「《甄解》曰:最勝道者,念佛往生一道。於一切方便中,無上最勝故。」這些古大德為我們的解釋重要!接著又說,「又最勝道者解脫德」,這是大乘法常講的三德祕藏。自性裡頭的三德,第一個法身德,第二個般若德,第三個解脫德,諸位要知道,這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證得三德是什麼人?明心見性,《華嚴經》圓教初住以上,也就是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了。上上根人,像釋迦牟尼佛、惠能大師這一類的人,在一生當中真正能夠做到頓捨、頓悟、頓證,人不在少數,可是時間長短不一樣。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表現的,我們知道那是示現,一念之間頓捨、頓證,把十二年所修學的全放下。這是什麼?這是做給我們現在所講的知識分子看的,知識分子好學,廣學多聞。學的是什麼?學的叫所知障,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這個東西。般若無知,般若裡頭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什麼?知識,自性裡頭沒有知識,有智慧。知識障礙智慧,你要不捨的話,你就不能見性,你就不能得三昧,這不能不知道。兩種障礙,一般人全都有,煩惱障、所知障,叫二障。障礙放下了,自性就現前,暗去了,明就來了,明暗是一體,迷悟也是一體。可是自性沒有迷悟,迷的時候它不能現前,它被障礙住了,障礙放下,它就現前,本來是明,沒有迷。

      中國古聖先賢說這樁事情,說得跟佛好接近,《大學》裡面講「明明德」,明德是什麼?如果用佛法來解釋,明是般若德,後頭那個德字呢?德字裡面就含著法身德、解脫德,講得通。所以湯恩比說佛法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把它一提升,跟《華嚴》沒有兩樣。明德為什麼上面再加個「明」字?肯定現在不明了,迷了。如何恢復明德?要明明德,明德是本有的,上面加個明,肯定現在已經不明了,明德不明了。現在的功夫,修學的功夫就是要明明德。在世法、佛法,明明德當中,這一切方便法當中,念佛是無上最勝故,就用這句阿彌陀佛。因為凡夫最困難的,空有二邊都捨掉,太難了!不是住空,就是住有,現在佛教給我們方法,空有二邊都放下,就住阿彌陀佛,這個法子妙!阿彌陀佛是什麼不要管他,就是死定了,就你一句阿彌陀佛,古人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你只要一往生見到阿彌陀佛,你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成就還得了!用這個方法成就的人,比修禪、修密、學教容易太多了,殊勝太多了,真是沒法子跟它比。讓一品煩惱都沒有斷的人,在一生當中能圓證無上菩提,你說這個法子多妙!所以,「最勝道者解脫德」。

      「《涅槃經》云:無上上,真解脫」,無上之上,真正解脫。「故無上上」,那就是「最勝義」,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了。所以,「《甄解》之兩說,互為表裡,因念佛即無上上最勝之道,往生必證涅槃也。」往生的時候,什麼時候證?我跟諸位所說的,諸位如果真相信,真能把世出世間法一切都放下,我相信,往生到極樂世界,你見到阿彌陀佛的那個時候就證得。你證得,親證了,不需要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才是阿惟越致菩薩,那是什麼?你沒有證得的時候,佛加持你。我相信有很多很多人,到達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的時候就證得,為什麼?他已經捨得很乾淨,世出世法都放下了,最後就抱著這一句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一見阿彌陀佛,問題全解決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這一生真的是太幸運,遇到這樣殊勝的法門,真是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遇到了。開經偈是武則天做的,做得真好,「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在這一生遇到了,總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不能捨。捨是怎麼捨?事上有沒關係,心上決定沒有。事上,事上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深深相信,一心住在阿彌陀佛,就是一心你住無上道,你住彌陀所住,相信諸佛護念,龍天善神照顧,還操什麼心!

      樂觀法師,前天我講的,樂觀法師寫的金山活佛的這些故事,這個書我們同學找到了,我們會很快的把它翻印,它是個小冊子,供養大家。你看金山活佛的那個傳奇,裡頭沒有別的,就是徹底放下。現在人最貪的是錢,好像金山活佛一生跟錢絕緣了。人家供養他的錢,在早年還有銅板、硬幣,他拿到怎麼樣?吃掉了。給他鈔票,他把它捏成一團也吃掉了。他也不生病,他有本事消化,這個不可思議,沒有別的,徹底放下。一生就是身上穿的一件衣服,其他的沒有,裡面小褂褲,外頭一個大褂,一生這樣邋遢,從來也不洗衣服,從來也不洗澡,多瀟灑、多自在!相信他的人很多,大家都把他看作活佛,什麼樣的疑難雜症他都有辦法幫助你,幫你治療。樂觀法師跟他住過四個月,告訴我們,他說他真的是有神通。日常生活他沒有規律,確實有點像宋朝的濟公那個類型的人,吃飯也沒有一定,他跟他在一起,有一次看到他吃了十八碗飯,還吃一碗麵。對於大眾供養的他從來不拒絕,人家請他吃飯,這個人盛一碗給他,那個人也盛一碗給他,他都把它吃下去了。那時正好樂觀法師坐在旁邊,就告訴這些信徒,你們可不能再害他了,你看這樣人還受得了嗎?他回頭跟樂觀法師說,不增不減。樂觀法師聽到,感覺得太奇怪了,真的是茫然無所措,沒想到他說這句話,不增不減。也就是說,吃跟沒吃一樣,一、二個星期不給他吃東西,沒事,是這麼樣一個人。心地清淨平等覺,我們經題上他全都做到了。他平常修行他也就念一句佛號,他念這一句佛號,上面加了兩個字,「誰念南無阿彌陀佛啊」,後面還加個啊,「誰念阿彌陀佛啊」,他這裡帶著有很濃禪的味道。而且念佛多半在晚上,聲音很大,吵得人都不能睡覺;換句話說,他念佛的聲音,周圍大眾都聽到,他在那裡傳法,提醒大家念佛。這個故事值得看看,因為民國初年真有其人,真有其事,這不是虛構的,是真實的,都是為我們來做作證轉。

      所以這個地方幾句是非常重要,一定要知道。「因念佛即無上上最勝之道,往生必證涅槃也。又正當念佛時,心作心是,當下即是,即無上上解脫時也。」這是什麼?我們平常,所以念佛功夫淺深,不是時間久、老修行,不是的,功夫確實在這一念純不純。古人講淨念相繼,「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就是那一念能不能相應?什麼叫相應?淨念就是相應,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淨念是清淨心,這一念相應。我們今天念佛,念得再多,心還是不清淨,那我們是,淨反過來是穢,我們是穢心念佛、染污心念佛,所以那個效果跟淨念就差得太遠了。還是我們放不下,還是我們捨不得這個世間,經上明明告訴你,「於一切世出世中無有倫匹」,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總是牽掛著,總是不能放下。沒法子,真放不下,為什麼?我天天要生活,我還有明天,我還有明年。你想得太多了!要怎麼個想法?我在前面跟同學們說過,印光大師每天想到「死」,我從這個地方有一點領悟。我每天想到,今天是我在這個世間最後的一天,沒有明天。明天早晨醒過來,怎麼又有一天?這是最後的一天。決定不去想明天的事情,只有今天,今天我該做什麼?應該念佛求生淨土,其他的事情應該放下得乾乾淨淨,為什麼?假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平等的放下,我們回歸到淨念相繼,這個效果就大了。為什麼?每一念跟阿彌陀佛都相應。真的,古人講得沒錯,「一念相應一念佛」,「心作心是」。心本來是佛,我今天念阿彌陀佛就是作佛,我本來是佛,我現在要作佛,豈不當下就是嗎?所以這個跟禪宗一樣,原理相同的,宗門老師常常勘問學生,你會麼?淨宗也不例外,你會念嗎?會念跟不會念差距很大。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很多大眾,提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什麼?都是廢話、都是妄念、妄想,都應該放下。你修淨土了,你還會有這麼多妄念,你沒修。我為道場、為眾生,還是假的,為什麼?如果是淨念相繼,你肯定得諸佛如來加持,阿彌陀佛護念,龍天善神幫助你處理這些雜務,不用你操心。一心專念,我們也相信,不出三年,你成功了,你作佛了。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經上講的字字句句是真理,「心作心是」這一句是淨宗理論的核心,你為什麼往生能成佛,道理在此地。

      下面說,「今日釋尊將演彌陀之妙法,故住於彌陀之所住,行彌陀之所行,念彌陀之所念,故云住諸佛所住最勝之道」,這是我們要學的。真正修淨土的人,一個住、一個行、一個名,這三個字,自行化他。釋迦牟尼佛在此地給我們做榜樣。今天釋迦牟尼佛要演說阿彌陀佛的妙法,為我們演說,演是表演,說是說明,把西方極樂世界性相、理事、因果,詳細為我們做介紹說明,所以他住彌陀之所住。彌陀所住,住在哪裡?淺而言之,就是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不住阿彌陀佛,他信心就失掉了。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我們懂得,無量智慧,無量的覺悟。從理上講,諸佛如來住常寂光,常寂光是諸佛所住,彌陀當然不例外。常寂光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常寂光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換句話說,一切時、一切處就是常寂光。我們為什麼不能證得?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華嚴經》上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就這個意思。

      我們現在已經可以說相當熟悉,因為經教的薰修時間長了,都知道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把執著放下,真放下了,證阿羅漢果;再把分別放下,不再分別,塵沙煩惱就放下了,成菩薩;最後不起心不動念,把根本無明也放下,根本無明是起心動念,你就成無上正等正覺,你成佛了,這個境界在《華嚴經》就是圓教初住以上,入這個境界。《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就是不住執著、不住分別、不住起心動念。而生其心是什麼?與十法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眾生像現在無線電波一樣,他是發射台,他發出來的波,你全部都接收到,你收到的時候你會回覆他。每個人都是一個發射台,也是個接收台,諸佛菩薩亦復如是。甚至於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正報一毛端,依報一微塵,它也是接收台,也是發射台,一毛、一塵裡都有圓滿的性德;換句話說,用現在科學的術語說,都有遍法界虛空界圓滿的信息,不斷的在發射,一念一念都在發射。這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念。一秒鐘有多少念?一千六百兆,從來沒有停止過。你想想看,每一個毛端,每一粒微塵,統統都是這樣的,《還源觀》上給我們講的三種周遍,念頭一放就發射出去,周遍法界。

      我們的細胞,這一粒微塵,也收,不是不收,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的信息,我們也統統接收。接收為什麼不起作用?迷了,迷而不覺,覺就起作用,迷!為什麼迷了?頭一個就起了一個我,執著有個我。身上找不到我,身是色法,找不到我;心上也找不到我,心是什麼?受想行識,受想行識裡頭也找不到我。根本就沒有我,為什麼那麼樣堅固執著有我?這是六道凡夫醒不過來的第一個因素,他醒不過來。確實沒有我,為什麼那麼執著?我執破了之後,菩提道上一帆風順,尤其是念佛這個方法,真的是古人講的「徑中徑又徑」,那是什麼?近路,不拐彎,直捷快速,是個易行道,不是難行道。我們今天走得這麼困難,沒有別的,就是我執,我這個執著太嚴重了,不知道身心裡頭都找不到我。

      徹底放下之後,真的我現前,不是沒有我,有,常樂我淨。自性裡頭有四淨德,常是永恆不生不滅;樂是離苦了,永遠沒有苦,苦樂都沒有;真我,我是什麼?我是解脫,前面講的解脫德;末後一個字是淨,清淨。明心見性的人全見到了,惠能大師見性,你看頭一句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淨德;第二句講的「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常德,那是常;「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我,那是真的我,不是假的我;後面兩句樂,「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那多快樂,得大自在!這是一切修學大乘人夢寐希求的,非常不容易成就。關就在煩惱難斷,特別是第一關,破身見、破邊見,破見取、戒取、邪見,這是頭一關。頭一關破了,你進門了,成就的早晚在乎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勇猛精進的人,因緣殊勝要遇到淨土的時候,一生成就,達到這個境界。上中下三根遇不到淨土,都不能成就,也就是說出不了六道輪迴;超越六道輪迴,在佛法叫小成就,不是大成就。

      這句意思很深長,「住於彌陀之所住,行彌陀之所行,念彌陀之所念,故云住諸佛所住最勝之道」。今天時間到了,這一句我們明天再來學習,它的意思很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