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90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九0集)  2011/2/1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四十七面,第四行最後一句。

      「八云何名菩薩不逼惱忍?若瞋因緣,煩惱未起,不名為忍。若遇瞋因緣時,拳打刀杖,手腳蹴踏,惡口罵詈,於如是中,心不動者,則名為忍。」什麼叫不逼惱忍?首先說明,假若是瞋恚的因緣遇到,煩惱沒有起來,這個瞋恨的行為,沒有行為,有這個念頭,沒有行為,這個還不叫做忍。這不是忍是什麼?這是我們一般人講涵養,學佛的人講功夫。到什麼時候才是屬於不逼惱忍?必須要有行動。所以下面說,若遇瞋因緣時,真有行動,拳打刀杖,打起來了,手腳蹴踏,把你打倒在地上,拳打腳踢,惡口罵詈,在這種狀況之下,能夠不動心,這叫忍。這個時候真的要忍,為什麼?如果不能忍,衝突立刻起來,彼此所受的傷害都非常大。化解衝突確確實實最妙的方法就是忍辱,你能忍,問題立刻化解。

      我們遇到這個情形,怎麼辦?沒有經過,學不到忍辱波羅蜜。我在這方面是在沒學佛之前,抗戰勝利之後,我在南京念書,我們同一個年級有三個班,甲、乙、丙三班,那時候我念初中三年級,同年級不同班,我在甲組,我這個同學在乙組,我們也很投緣,常常在一起玩。可是我年輕,很喜歡戲弄同學。學校裡面舉行圖畫比賽,題目是校景寫生,到學校去畫自己的校園,學校舉辦這個活動。我的作品,畫的這張畫得全校比賽第三名。有很多同學都來讚歎。我給同學們說,我說你們知不知道我為什麼會得第三名?我向大家問話,大家莫名其妙,你畫得好。我說不是我畫得好,每一個同學畫的內容都是靜態,都是畫花草樹木、學校建築,都畫這些東西,我不是的,我就畫我那個同學,那個同學在寫生,我就畫他。我說你們畫的是植物,靜態,我畫的是動物,我就這麼挖苦他。他聽到不但不生氣,所以我們沒發生衝突,他不名為忍,這個同學在背後都讚歎我。我常常當他面給他難堪,一年,一年的時間我被他感動了,我向他道歉,向他懺悔。很了不起!我從他身上,等於說他用ㄧ年的時間教會我忍辱波羅蜜,從此之後我就能忍。

      我在台灣公家機關服務,有一次就遇到一個誤會,我完全沒有惡意,是在言語、態度上讓另外一個同事產生誤會。他對我破口大罵,拳打腳踢。我一句話不回,他打我就讓他打,不還手,把我打倒到地,我若無其事,他再打就打不下去了。旁邊有個同事拉起來,勸導,就走了。到第二天他來跟我道歉,說他太魯莽。我說你很了不得,你隔一天就知道道歉,我說我欺負同學,ㄧ年之後我才給他道歉,你比我強多了。不但不結冤仇,會變成更好的朋友。你看就是這一念之間,我如果沒有學到這個本事,肯定發生衝突,嚴重了,兩個人都會記過,這個傷害多大。遇到這種情形,要曉得一定要忍。忍不是輸給對方,忍是真正戰勝了。這是小事,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遭遇到。社會上大的衝突,族群的衝突、國家的衝突,往往都是小不忍而壞了大事,付出慘痛的代價,結下深仇大恨。如果不能化解,在佛法裡面講,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就大錯了。

      我這些小故事也常常講給別人聽。學佛之後我得受用,我知道如何化解衝突。忍人之不能忍,為人之不能為,這是佛菩薩的好弟子。前面古大德教我們的三種忍,那是總綱領、總原則。第一個要能忍苦,叫內忍;此處屬於外忍。不能吃苦,成就有限,無論你怎麼樣用功,你的成就想超出別人,非常非常困難。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前留下來這兩句話,金玉良言。第一句話教我們,「以戒為師」。佛不在世了,我們依靠誰做老師?釋迦牟尼佛沒有指定哪一個人,只說以戒為師,戒律就是老師。換句話說,佛門弟子,無論在家出家,對戒律的尊重就像對世尊本人尊重一樣。你尊重佛陀,那你就持戒,你不持戒,不尊重佛陀,天天磕頭禮拜,沒用處,頭磕破了也枉然,不相應。如果真能持戒,不磕頭,你也是佛的好學生,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你。「以苦為師」,你心就是定的,你不會攀緣,老實修行,沒有必要去討好別人,這是正確的,你的道業才能成就。所以要常常記住,持戒、吃苦。吃苦是好事,決定不是壞事。能吃苦的人真正有慧、有福,福慧都在其中。不能吃苦、不能持戒,福慧統統沒有,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全都消盡了,享盡了,你這一生沒有繼續去修,福享盡了怎麼辦?到那個時候想修來不及了。

      特別是災難,每個人都關心。我今天早晨看到同學從網路上下載一段新聞給我看,這樁事情我們早就知道。地球嚴重的污染,我們只知道農藥化肥的污染,也知道科技裡面的廢料,對地球也是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污染了土壤、污染了水資源。我們所吃的主食、副食為什麼現在味道變了?如果我們冷靜的去想一想,三、四十年之前,我們主食跟副食吃起來爽口,有香味,蔬菜有鮮味,現在為什麼沒有了?看樣子好像比從前長得又肥又大,吃起來沒有味道,我們也非吃不可。有一些科學家在這方面下功夫去研究,找出來了,食品裡面,無論是葷、素,主食、副食,裡面含著有對人體嚴重傷害的礦物質,這些東西是科技發展的副產品,我們講副作用,對人體的健康有嚴重的傷害。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付出什麼代價?把健康付出了,把生命付出了。值不值得?值得是少數人得到名利,大多數人付出健康、付出生命,這是眼前的現象。學佛的同學都知道,往後還有因果報應,那個事情可麻煩了,來生後世,這一生的造作,許多世都化解不了。如果我們真有天眼,能看到過去、未來,才知道這樁事情做錯了,這樁事情後患無窮,報償無盡。回過頭來問問,我們今天怎麼辦?只有一條路可走,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成就,等到這個地球再恢復正常的時候再來,這是正確的思惟。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自己做出最正確、有利的選擇,佛法能幫助我們,佛法能解決這些問題。

      下面的話,「菩薩若有人來起發瞋恚亦忍,不起發瞋恚亦忍,是名菩薩不逼惱忍」。別人逼惱我們,要忍,我們絕不逼惱別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絕不要傷害別人。別人傷害我,原諒他,知道他為什麼會這麼想,為什麼會這麼做,沒有人教他;或者有人教他,他煩惱太重,業障習氣太深,雖有人教,他沒有辦法學。這從哪裡看?要從根本上看,習性的根本,不是本性。他不孝父母,不尊重聖賢,不愛自己,這人可憐,佛經上常講「可憐憫者」。對可憐憫者就不能計較,計較什麼?你太過分了,你怎麼可以對他計較,你要原諒他。他這一生所造的行業,果報在三途。所以真正明白人,有德行、有智慧的人,肯定是憐憫這些眾生,他對我做出嚴重的傷害,我也不會跟他計較。或者說這個人受過教育,學佛學得很好,講經說法聽眾都讚歎,他要發了脾氣,拳打腳踢,這怎麼解釋?雖然他學得很好,他沒有根,他沒有本,那你就得原諒他。學得再好,沒有根、沒有本,境界現前還是容易衝動,還是容易發作。根深蒂固的人,他能承受得了;沒有根,修的時間再久,他再用功,精進不懈,都很難應付外面境界的誘惑。能在外面境界裡頭真正不起心不動念,心如止水,這個人道業幾乎成就了。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才知道古聖先賢、諸佛菩薩為什麼那麼重視根本的修學。

      我們現在人都認為這個無所謂,《弟子規》學它幹什麼,小孩的事情,學不學沒關係。我們學五戒十善,可是五戒十善學了很多年,一條都沒做到。不是不想學,真想學,就是做不到。這什麼原因?沒根。五戒十善的根本就是《弟子規》跟《感應篇》,而我們對於根本確實沒有意願去修學,好高騖遠。我們眼睛看到頂尖,下頭無根。這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認真的去補習,把這個過失補起來。世出世間一切法,大根大本就是孝敬這兩個字,淨業三福頭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講一百個小時都講不完,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沒離開這兩個字,他做到了,他能說能教,我們沒有做到,教學沒人來跟你學,道理就在此地。

      再看下面第九,「云何名菩薩悲心忍?爾時菩薩若作王若王等,有大功業,為苦眾生而作其主。是苦眾生,若來罵辱觸惱之時,菩薩不以我是主故,而生瞋恚。如是眾生,我當拔濟,常為擁護,云何而得生於瞋惱。是故我今悲心憐愍,不生忿恚,是名菩薩悲心忍。」憐憫眾生,舉的例子也舉得好,菩薩若作王若王等,菩薩為這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領導人,他做了很多好事,都是為這些苦難眾生做的。但是眾生各個行業不相同,不可能有盡如人意的事業,總有ㄧ些人不滿意,對這些領導人有批評,甚至於有毀謗、有侮辱。這些領導人接觸之後怎麼反應?如果不是菩薩,是凡人,反應的,把這些不聽命令的人,用法律來懲罰他,這在歷史上太多太多了,把他們列為叛逆之罪,處死刑。人民服不服?如果這些人罵、毀謗,要把它的原因找出來,要從原因上把它化解。菩薩作王會給大家做好榜樣,聽到人民這些言論,自己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是明王,明君聖王,不隨便殺人的,用道德、用教育感化人民。人民跟王是一體,相親相愛,這樣的國王一定受過很好的教育,聖賢教育、佛菩薩教育,他才能做到。聽到別人惡意批評,不生瞋恚,時時刻刻警覺到,怕把事情做錯,讓人民吃苦,讓百姓受罪,這是他的過失。

      明君聖王一定是讓人民生活無慮,今天所說的安和樂利,他心安、和睦、快樂,生活都能過得去,這是長治久安的盛世。我們相信每個國家領導人,都是想追求這樣的社會出現。古聖先賢能做到,諸佛菩薩能做到,我們想做,為什麼做不到?首先的條件,要放下自私自利,這一條要放不下,全都做不到。要反過來,念念想到人民的利益,不想自己的。凡聖的差別就在此地。如果念念為自私自利,沒有不身敗名裂的;念念為眾生的,功成業就,天人敬仰,佛菩薩讚歎,後福無窮。這些都要靠聖賢教育,沒有聖賢教育,人不懂,真懂了他就真幹。所以他做不到,做不到他不懂,迷惑、顛倒、愚痴,那就得憐憫,悲心憐憫。中國在古代,可以說是歷代開國的帝王,他們做得都不錯,所以才能傳十幾代、傳二十幾代。像古時候,商朝傳三十一代,周朝傳三十七代。《了凡四訓》雲谷禪師說得好,祖宗積的福大,積有百世之功德的,能傳百世,積有十世功德的,他就能傳十世。一般人,社會上的人也常講,「富不過三代」。那就是說他還算不錯,還能傳三代。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人,一代都保不住,少壯的時候發達了,十幾二十年就沒有了,消失了,家破人亡。什麼原因?有聰明沒有道德,有聰明又有道德才能傳世。現在人相信科學,不相信倫理道德、不相信古聖先賢,也不相信什麼佛菩薩,所以他的事業,一世都很難保全。佛菩薩教我們修忍辱,這個意思太深、太大,我們能體會嗎?

      講經教學,我們在一起分享,肉眼能看見的同學不多,天眼能看見的同學那就太多太多了。有很多人告訴我,我們每天在分享,有緣的同學,天天聽,成就的不多,依靠衛星電視、依靠網際網路來學習的,長時期的薰修,真有成就的人,我聽說過。非常難得,這值得讚歎的。異類的眾生成就比我們多,異類是講的幽冥界,修羅界、羅剎界、魔界,乃至地獄眾生。地獄眾生能嗎?能,大概是少數,他在人道的時候修積深厚的善根。為什麼墮地獄?臨命終時一個惡念起來,一個瞋恚念頭起來,這樣墮落的。畢竟阿賴耶識裡面大乘佛法的種子多,學得多,在地獄受苦,容易覺悟。佛菩薩也常常到三惡道去,幫助有緣眾生出離三途,往生淨土,這大有人在。我們看到現前的世界著急,他們比我們還著急。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其實他們比我們更認真、更努力,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效法的。所以我們看到這些苦難眾生,要學佛菩薩,如是眾生,我當拔濟,我們應當要幫助他、要成就他。常為擁護,常常要照顧他們。云何而得生於瞋惱,我們實在不應該有瞋恚心,不應該讓他生煩惱,這才是菩薩。是故我今悲心憐憫,不生忿恚。心平氣和對待一切眾生,特別是對待這些業障煩惱深重的眾生,慢慢的感化他,讓他回頭。他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報恩,這是正常的。什麼時候他知道?他覺悟的時候知道的,到他煩惱輕智慧長的時候他知道。是名菩薩悲心忍。

      我們再看下面第十個,「云何名菩薩誓願忍?菩薩作是念:我先於諸佛前,曾作獅子吼,發誓願言,我當成佛,於一切生死淤泥中,為拔諸苦眾生。」這是菩薩初學佛的時候,曾經在佛前發過這個願。我相信每一個出家的同學,甚至於在家受過三皈五戒的同學,都在佛前發過這樣的願。願是發了,沒有兌現。這不能怪他,佛菩薩也非常清楚,經典上也常常說到,發心的人太多了,真正成就的人沒幾個。可是發心總比不發心好,這一發心,阿賴耶就有種子。為什麼不能成就?煩惱習氣太重,障緣太多,禁不起誘惑,對自己有一點小小的利益,就變心了。

      我們看到古今中外真正修學有成就的人,他有定功,我們講他有長遠心、有恆心,不輕易被外面境界誘惑。你在這個山上修行,山上常有,現在是非常普遍,十方來觀光、來參學的跟你有緣,這個緣是宿世都有緣,看你很歡喜。告訴你,我們那邊有道場,想請你去那邊做住持,到那邊去弘法利生,我們擁護你。心馬上就動了,就想去了,把你一生的本願摧毀了。你還沒有成就,你就離開道場,你怎麼會有成就?日本過去我去過六次,曾經有一次訪問比叡山,日本人稱這個山是佛教的母親。為什麼?日本佛教十三個宗派,最初開山的祖師都在這個山上修行。我訪問的時候,向他們請教,過去這些大德們,在山上修行多長的時間?比叡山的方丈告訴我,最長的時間,三、四十年不下山,最少的一個,十七年。我們中國人常講,七年小成,九年大成。最少差不多是兩個九年,他能不成就嗎?他心是定的,不受外面環境干擾,不受名聞利養的誘惑,他能成功。我們今天小小一點不如意就生怨恨,道場對不起他,外面小小一點誘惑他就動心,走了。這就是李老師所說的,「有廟無道,不能興教」。老師這句話說得很重,我們要能把佛教興旺起來,你不能不懂這個道理。

      《華嚴經》上佛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觀經》上佛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知道只有修行成佛,才真正能解決一切苦難,成就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你發願是普度眾生,十方剎土隨緣現身,這是每一個學佛同學的本願,都發過這個願。如果你能把這個誓願守住,當真了,真幹,你沒有不成就。遇到淨宗法門,我業障再重,人再愚鈍,只要你懂得方法,守住這個方法,一成不變,十年決定成就;最殊勝的成就是往生極樂世界作佛去了,這是究竟圓滿的成就。實在講,要不要十年?不要。《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我們讀了之後,得到一個結論,絕大多數的人三年成就。真快!學講經教學要十年,我只求往生,三年足夠了。往生比教學還難,往生比教學成就是圓滿,往生是圓滿。往生之後再回來教學,菩薩再來,不一樣。我們走哪一條路?個人誓願不同,都是好事情,都是值得讚歎的事情。

      眼前苦難眾生比過去不知道增長多少倍,他們需要佛法,需要真正的佛法,他們需要榜樣,弘法的人要像釋迦牟尼佛、像孔子,身教重於言教。所以身行言教,先要做到。淨宗如果真的能發揚光大,能延續長遠,我們要做到什麼?我們要做到三福、六和,淨業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做到才行,你才是真正淨宗大德,你給所有修行人做榜樣,然後這些人來向你請教,你再講解給他聽。這五個科目我們提出來至少有三十年,這三十年中有沒有人照做?有,不在我們面前,我們沒有見過。如果沒有人真照做,今天的淨宗就得不到諸佛護念、善神擁護,就得不到。有二、三個人真照做了,我們全沾他的光。我們沒有感恩的心,還有怨言。為什麼?我們得的福報太少。我們自己的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將來到哪裡去,不能夠怨天尤人,全是自作自受。

      這一部《無量壽經》註解,確確實實是末法九千年普度眾生的第一經。願意學習,在光碟上就能成就。劉素雲居士是最好的榜樣,她就一個人在家裡,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極重的業障消除了。她得的那個病比癌症還嚴重,醫生告訴她隨時有死亡的可能。她沒有恐懼,一心一意只求往生淨土,ㄧ個多月,病好了,她更有信心,十年真成就了,是我們修學淨土特別是出家的同學最好的榜樣。真正發心,依教修行,她能成就,我也會成就。這個誓言,發誓願言,我當作佛,往生就是成佛。於一切生死淤泥中,淤泥是比喻,比喻這個道難行,為拔諸苦眾生。我們求學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幫助苦難眾生,我們自己不能吃苦,怎麼能幫助苦難眾生。在大苦大難當中不生瞋恚,沒有後悔,不畏苦難,勇猛精進。後面三句話說得好,「若我不忍,尚不自度,況利眾生等」。我自己要不能夠忍,這個忍擺在我們面前,ㄧ個就是持戒,ㄧ個就是要吃苦,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兩條做到,才能真正利益眾生。苦自己受,樂給別人,這叫行菩薩道,你所在之處大家服你,你真正能照顧別人,真正能利益眾生。

      「法藏菩薩滿足諸忍,故云忍力成就」。念老在這一段裡頭把十忍節錄下來,提供給我們做參考,這他老人家的苦心。因為佛在經上說過「一切法得成於忍」,修學不能成就,第一個因素就是你不能忍。早年我在台中求學,遭遇的逆緣很多,不忍就不能成就。環境再惡劣,別人輕視你、毀謗你、侮辱你,都要接受。要是不接受,發個脾氣,離開了,我們學習的機緣就斷掉。到哪裡去學,到哪裡去再找一個像李老師這樣的老師,找不到了。縱然有,他不肯教你,得老師肯教。所以我在台中當時,幾個關心我的、照顧我的人,我給他表態,只要李老師沒有讓我走,任何人給我苦難我都接受,我決定不走,我要是學成我自然會走,我沒有學成我不走。我在台中住滿十年,最後學了一部《華嚴經》我才離開。離開,我在台北講《華嚴經》,第一次,我記得那ㄧ年是民國六十年,我在台北第一次講《華嚴》。所以這個成就是很大的忍耐。

      學習的心態,真誠恭敬,學業是附帶的,德行是第一。所有這些障難我都感恩,為什麼?他們在考驗我,我是每ㄧ關都順利通過。我也看很多同學,有人到台中來親近李老師,老師一個星期上一堂課,ㄧ個星期講ㄧ天經,換句話說,佛教正規的活動兩次。講經是兩個小時,兩個小時有翻譯,實際上是一個小時,教學ㄧ個星期一次,三個小時。換句話說,ㄧ個星期佛學課程實際上是四個小時。有很多人到台中住ㄧ、二個月,三、四個月,走了。為什麼?時間太少了,要在這裡住很長的時間,他受不了,走了。不走的只有我ㄧ個。我為什麼不走?老師ㄧ個星期四個小時,對我來講非常適合,我統統能把所學的東西消化掉,他要ㄧ個星期講十個小時、二十個小時,我消化不了,這是真的。

      所以我聽ㄧ堂講經,我準備的工作至少十個小時,聽經之前做預備工作。我自己先看,先找這些參考資料,仔細看ㄧ遍,然後再聽老師講,他講的跟祖師大德的註解,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他為什麼要這樣講,揣摩這些意思。換句話說,我每個星期學習的有所得,法喜充滿。他們學習跟我不一樣,只是去聽講經,寫筆記,我不是這樣的。老師知道,他不許可我寫筆記,聽講的時候專心聽就夠了,用不著寫筆記。為什麼?境界年年不相同,你今年寫的筆記,到明年境界提升了,這筆記完全沒用處,浪費很多時間,也分心了。就是專注去聽,聽懂的就懂,聽不懂不要去研究,ㄧ直聽下去,清淨心慢慢形成,清淨心生智慧,你聽經有悟處,這個重要。

      講台上不是依樣畫葫蘆,依樣畫葫蘆是教初學的。訓練他什麼?就是訓練他忍耐,訓練這個字。不准你發表自己意見,老師怎麼講,你就怎麼講,訓練你的耐心。要知道教學的義趣,真正能忍耐,你就得好處。這是古人所說的,世出世法,不能忍耐就不能成就,「一切法得成於忍」。《三藏法數》裡面都是最精彩的片段,經律論的精華。《般若經》裡面有講十忍,這是《仁王般若波羅蜜經》,《般若經》上講的。《華嚴指掌》裡面也講十種忍,同學們可以做參考,我們在此地就不必細說,細講要很長的時間。我們看下面經文:

      【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

      這ㄧ節經文只有七句,可以說是我們學佛成就的祕訣。這七句你真具足了,你一生決定成就;這七句你都沒有,你這一生肯定沒成就。前面四句,慈和勸進,後面三句,直心敬事,真幹!「於諸有情」,這個對象廣大沒有邊際。對一切眾生,「常懷」,念念當中有慈悲心,有慈悲、有耐心。「和顏愛語」是態度,這個態度能感動一切眾生。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常懷慈忍這一句,總結前面兩段經文。惠是恩惠,布施恩惠。利益眾生,這是慈悲。忍力成就,這是忍,說了十種忍。「是故於諸有情,常以慈忍為懷」,真學佛了。眾生無論做錯什麼事,甚至於對我自己有什麼樣的傷害,譬如毀謗、侮辱、陷害,統統能夠忍受。

      為什麼要忍受?我要消業障,業障障礙我的自性,我不能明心見性就是因為有業障,境界現前就是業障現前。善緣,好人,順境,好境界,稱心如意,這個境界現前,是不是業障?是業障。這種境界現前,你歡喜,歡喜就想控制,就想佔有,這不就是業障現前?你的清淨平等覺失掉了。順境裡面要用平等心去看待,不要放在心上,心裡只有如來的經教、只有阿彌陀佛,這就對了,你業障就消了。逆境、惡緣,環境不好,你在這裡受苦受難,惡緣,遇到都是惡人,都是憎恨你的、討厭你的、侮辱你的、陷害你的,這惡緣,你在這個環境你會生瞋恚心、生怨恨心,業障起現行。如何能在這個境界裡還是用清淨平等覺,不受外面環境的干擾,這叫做真修行,業障真消掉了。

      所以你懂得,無論什麼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會修的人天天在消業障,處處在消業障,時時在消業障,業障消盡了,智慧就現前,好事,不是壞事。不會修的,在這個境緣裡面,業障增長,性德完全被掩蓋,透不出來,透出來的全是煩惱習氣,這樣下去,來生果報在三途。會修行的人,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放在心上,都用清淨心看待,平等心看待,感恩的心看待。經教裡面學習到的東西要在生活上去鍛鍊,如果經教跟生活脫離了,煩惱習氣ㄧ絲毫沒有減輕,經教只是口頭上的一點知見,不起作用,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跟了生死出三界、斷煩惱生菩提毫不相干,這是不會學。我這一生看過很多,會學的人真的不多,寥寥無幾;不會學的人,所謂盲修瞎練太多太多。不是佛法不靈,是你學錯了,你真的不會學。

      這一句,於諸有情常以慈忍為懷,我們有沒有做到?它太重要,這樣才叫菩薩心腸。你原來的心腸都自以為是,別人都不如我,你這種優越感、傲慢的情緒輕視別人,那是什麼心腸?三惡道的心腸,學佛造三惡道的罪業,還是要墮三惡道。ㄧ生講經教學的法師,還是自私自利,還是名聞利養,沒有一點慈悲為懷,來生還是墮地獄。講經的法師怎麼會墮地獄?講經是另一碼事,心行所造的是三途罪業,你造的業當然受果報,不能因為你講經教學,你就可以不受果報,沒這個道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學佛就要從這裡學起,要常以慈忍為懷。

      「和顏,柔和之顏容」。《還源觀》四德裡「柔和質直」,講態度。在逆境惡緣裡更要和顏柔和,把過去、現前不善的緣化解。佛在經教上告訴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跟人結怨,要常常記住,化解。宿世今生我們跟眾生結了多少緣,有善緣、有惡緣,還有無記的緣,說不上善惡。要懂得如何把這些化解掉,把一切有緣的眾生都轉變成法緣,做為自己的同修伴侶。我們要在這些眾緣之中提升自己,不懂得提升,就會在眾緣當中墮落下去,那就錯了。在一切境緣當中要曉得提升,不要遇到境緣現前就墮落;善緣順境就起貪心,逆緣惡境就起瞋恚,那你錯了。貪心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道。緣是決定離不開的,牽涉太廣,時間太長,我們沒有宿命通,沒有天眼通,看不見不知道。從佛經裡面得到這麼多信息,知道生活在這個世間,跟大眾相處不是簡單的事情。

      底下「《會疏》曰:內離妄染,故外常溫和,故云和顏」。修柔和質直還是要把煩惱放下,妄染放不下,柔和現不出來。內離妄染那是真功夫、真學問,性德現前。常懷慈忍是性德,和顏愛語都是性德。我們要想放下,必須先看破,看破ㄧ定在經教上有相當的悟處,要有悟處ㄧ定對經教先要熟悉,要明瞭通達,然後才有悟處。有了悟處,你的心態完全就改變,就正常了,心態正常,外面的態度、言語也都正常。經不能不讀,不能不學,佛不能不念。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