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95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九五集)  2011/2/2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五十一面,第三行,我們從「觀法如化者」,從這看起:

      「觀法如化者,觀一切皆如幻化也。」這是我們在前面所學習的真諦跟俗諦,這是講真諦。諸佛菩薩對這個世間的看法,這個世間一無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像夢幻泡影,六道如是,十法界也不例外,沒有一法是真的。佛法裡面對於真妄的定義很簡單,凡是永恆不變,這稱真的;如果它有變化,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動物,像人,他有生老病死,所以他不是真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這是一般的解釋。所以佛告訴我們,沒有一法是真實的,包括自己的身體。有人說,這外國哲學家講,他知道身體不是自己,身體是無常的,不是我,他認為這個能夠思惟想像的這個東西是我,所謂「我思故我在」,我能夠思惟,我能夠想像。這個東西在大乘法裡面叫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是執著,它也不是真的。為什麼?你所想的,前念跟後念不一樣,念念不相同,前念滅後念生,它也不是真的。為什麼好像有這個東西存在?很簡單,是這些現象的相續相。現代量子物理學家跟佛的講法一樣,宇宙之間一切萬法都不存在。他說了三樣東西,宇宙之間只有三樣東西,一個是能量,一個是信息,一個是物質。雖然它剎那生滅,前念滅了後念生,永續不斷,好像只有這三樣東西是真的,其他的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是這三樣東西變現的。這個是對佛法解釋真妄,說法可以說完全一致。可是佛法比他說的更徹底,這三樣東西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

      佛對於一般程度都是這個說法,向上一著,講法就不一樣,能量、信息、物質也不存在,也是假的。這個是阿賴耶的三細相,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信息是阿賴耶的轉相,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認識到這個階段,他就不是普通人,這是菩薩的境界,阿羅漢沒有達到,阿羅漢只達到意識,沒有達到八識,這個是講到阿賴耶,大乘菩薩的境界。菩薩到更高層次的,大乘教裡面說,八地以上,看到這三樣東西也不存在,只有什麼東西?只有真性是真的,自性是真的。惠能大師明心見性,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不是物質現象,它也不是精神現象,連自然現象都不是。我們現在把這三種現象配在阿賴耶識裡頭,自然現象是阿賴耶的業相,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精神現象是阿賴耶的轉相,也就是末那識、第六意識,這都是轉相,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阿賴耶的相分。如果從三分來講,見分,見分是自體,是真如自性,這是真妄和合,相分就是物質現象,見分就是精神現象。自證分、證自證分,這個科學家沒講到。自證分就是自性清淨心,證自證分就是佛性,我們用佛性跟法性講,大家更容易明瞭。自證分是法性,證自證分是佛性,證自證分是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所以科學跟佛法愈走愈近,這是一個好事情,這是非常深、非常玄的一個道理,講都不容易講,能夠聽懂當然非常困難,科學給佛法幫助就很大。

      所以一切法如幻化也,確實經上常講的比喻「夢幻泡影」,決定不是真實的。所以諸佛如來他看破了,唯有看破,真正看破他才徹底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分別、放下執著、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見到什麼?見到整個法界,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自性,賢首國師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它是能現能生,阿賴耶是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能生能現的是真心,能變所變的是妄心,它不是真心。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連念佛法門都不例外,最後的目標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說回歸自性,這是學佛最後的一個目標。回歸自性,在《華嚴經》上是妙覺位,比等覺還要高,是究竟佛果。究竟佛果是你的本性,你本來是佛。今天迷失了自性,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在造業。我們造的是什麼業?造的是輪迴業,這經典講得太清楚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輪迴相應。念頭善的,跟六道裡三善道相應;不善的,跟三惡道相應。我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都幹這個,不知道,並不曉得利害,並不知道可怕。如果在大乘經教裡真有少許涉獵、契入;天天在學大乘,一絲毫都沒有契入你不知道,你還是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利害;真正契入了,這個契入難,前面一段跟我們講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真正做到,你能夠契入,也就是你能聽得懂,經典展開你看得懂。真正看進去之後,這個裡頭有味道,欲罷不能。

      經典展開,夜晚看,看到天亮,不知道天已經亮了。為什麼?它有趣味,愈看愈歡喜。我們今天展開經典,看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累了,不想再看了,沒有嘗到法味,嘗到法味不是這樣的。真正嘗到法味,你聽,聽不厭,聽一遍還想聽一遍,百聽不厭,千聽萬聽都不厭,愈聽愈歡喜。為什麼?因為你已經契入自性,性德沒有邊際、沒有窮盡,所以它那個味道永遠不止的,你愈入進去味道愈深,是這麼個道理。佛法這是大聖人徹底了悟的,世間聖人的東西都百讀不厭。給你一般報紙雜誌,看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最好的文學作品,它的力量我想不會超過十遍,十遍看完之後,十一遍不想看了。唯獨聖人的經典,小時候讀到,讀到八十、九十歲的時候還喜歡讀,還看不厭,那個攝受力多大!那經典就更不必說了,經典是大徹大悟,圓滿自性透露出來,怎麼會有止境?譬如法味,這個味道還有止境的時候嗎?沒有!味有止境,他絕對沒見性。所以字字句句都是從性德裡頭流露出來的,換句話說,字字句句都見性。這個裡頭真的是其樂無窮,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

      一切皆如幻化,裡頭沒有說實報莊嚴土除外,換句話說,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在其中。因為它有生滅,它沒有變化,只有生,只有滅。什麼時候生?明心見性的時候生,也就是說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放下,六道、十法界不見了,好像你作夢,夢醒了。醒來是什麼樣子?醒來是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醒來之後你的身相是什麼?報身,如來的報身,自性變的,叫法性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十法界沒有,十法界也叫報身,業報身,你造作的善惡業,業報的。見性之後那個報身不是業報身,是自性的報身,它有生。到什麼時候滅?因為你證得報身,你的無明斷掉了,無明習氣還有,無明的習氣只要有,這個身跟外面境界就有。《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它要多長的時間?經上告訴我們,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意思就是說,無始無明的習氣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夠斷掉,完全沒有了。三大阿僧祇劫之後,實報土就不見了;實報土不見了,真的東西出現,常寂光土,回歸到常寂光去了。所以經教裡常常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他們是法性身、法性土,三大阿僧祇劫沒有變化。不像我們這個地方,剎那在變。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也就是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的變化。一秒鐘,如果我們彈指彈得快,一秒鐘能彈五次,就一千六百兆的變化,一秒鐘。不是一年一年在變,不是一天一天的在變,一秒鐘裡面已經有一千六百兆的變化。皆如幻化,沒有一樣是真的。要想不變,明心見性就不變了,實報土出現,實報土裡頭不變。三大阿僧祇劫之後,實報土沒有了。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不容易!我們對於大乘經教可以說鍥而不捨,學了六十年,什麼時候才搞清楚的?也不過就是最近這幾年。在新加坡住的時候我沒有搞清楚,我是看到《法苑珠林》引用《菩薩處胎經》裡面,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對話,才看到。那個時候大概七十六、七歲了,到今天不到十年,才看到的。也就是七、八年前才看到這個信息,才知道佛經上講剎那生滅的深義。最近的二、三年才看到現代科學報告,這一對,完全相應,一點都不懷疑了,得來不容易!

      沒有真正搞清楚怎麼可能放下?真正搞清楚了,你不放下也不行,你決定得不到。《般若經》上所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幾句話,大概是我在三十年前看《般若經》做的總結,講得沒錯。可是這裡頭甚深的意思當時我並不懂,我曉得是這個現象,但是不知道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科學家說,一個電子,電子很小,肉眼看不見,一個電子裡頭,一百億個微中子集合在一起變成一個電子,極微之微。佛經上講極微之微是不是說的這個?科學的成就我們不能不佩服,佛在三千年前所說的,科學家用科學的方法把它證明。科學所說的沒有佛法講得這麼詳細,講得這麼清楚。方老師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跟我說佛法是最高的哲學。現在我們發現,不但是最高的哲學,也是最高的科學。真相了解之後叫做看破,看破你才能夠真正徹底放下。放下,沒事了,要守住,看破放下不容易,看破放下之後你能夠守得住,你不能再退轉。換句話說,十法界依正莊嚴,你不會再被它誘惑,你不會再被它欺騙。三善道,不錯,你對它一絲毫愛慕都沒有,慕是羨慕,沒有羨慕,愛是你喜愛,沒有喜愛,為什麼?假相。可以欣賞,決定沒有愛慕的念頭,換句話說,你是用清淨平等覺來看。逆境惡緣,你看到三途地獄,你不會受它的影響,你不會討厭它,你不會怨恨它,你不會責備它,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時候你的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大徹大悟,回歸自性。

      觀法如化,這是觀慧。你要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怎麼開悟的?就是觀法如化,開悟了。惠能大師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裡頭開悟了,怎麼開悟的?觀法如化。講到《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開悟了。契入境界你的心就是清淨平等覺,不但你的心三昧常寂,我們知道身體是境界,這個境界也隨心轉,心是三昧常寂,那你這個身體呢?健康長壽。你是示現在人間,你看我們到人間本來是業報來的,是迷惑顛倒,業報來的,修成之後,這個身就不是業報身,你是來示現的。示現,長短就自在,要長就長。佛陀當年在世,有一個弟子薄拘羅,年歲最大的,一百六十歲,僧團裡有個一百六十歲的,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是來示現的。言教身行,身是為大家做模範的、做榜樣的,會看的人開悟了,一看就開悟了,不會看的人不知道。會看、會聽的,沒有一個不開悟、不證果的。

      「觀者,智之別名。《大乘義章二》曰:粗思名覺,細思名觀。」這《大乘義章》上的解釋。粗的念頭叫覺,細念叫觀。其實思,你看中國的文字,思是心上有了一格一格的,那個田就是一格一格的,那什麼意思?分別,分別叫做思。想,想心裡頭有相,你心著相了,心著相就是執著、就是想。想是末那識,第七識,思是第六識。思有粗細,想也有粗細,粗就叫覺,這個覺是感覺,細有的時候還沒有感覺到,所以用個觀字。其實它沒有離開識,所以它不是智慧,不是智慧,我們現在叫它什麼?叫它知識。所以思想都是屬於知識這一邊,識就是心意識,屬於知識。如果是無思而明,無想而瞭,那就是般若智慧。離開思想,給諸位說,離開思想就是捨識成智。不用第六識,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不用第七識,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第六識變成什麼?變成清淨心,第七識變成平等心,阿賴耶變成大圓鏡,轉八識成四智。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全都是用的三心二意。三心是阿賴耶、末那、意識,這叫三心;二意就是意識跟意根,末那叫意根,意根、意識叫二意。我們無量劫以來都用這個,用這個玩意就不能出六道輪迴。六道是用它用錯了,走向負面的;四聖法界的人用它用對了,他走向正面的,所以四聖法界叫淨土,六道叫穢土。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凡聖同居土,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那個用得正,那完全是如來的弟子,就是釋迦佛的弟子,他們真的依教奉行,就是沒有把這個妄心轉過來,就差這一點。一轉過來,四聖法界就沒有了,所謂聲聞、緣覺、菩薩、佛,全沒有了,那就回到一真去了,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土,實是真實,就是它沒有變化。真的是無量壽,這個無量壽壽命是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裡面,沒有生老病死,樹木花草沒有變異,山河大地沒有成住壞空,它跟十法界完全不同,十法界是剎那剎那不住在變化。

      下面《游心法界記》裡面說,「言觀者,觀智。是法離諸情計」,這個地方要注意了,這是大乘教的,講止觀,止觀有淺深不一樣。這個可深了,是法,這個法就是觀,觀法。離諸情計,情是執著,計是分別,計是計較,佛經上常講,計度,度眾生的度,情就是第七識,四大煩惱常相隨。末那識四大煩惱,第一個是我見,沒有我,他執著有個我;第二個是我愛,我愛就是貪;我慢,慢就是瞋恚,就是貪瞋痴的根;第三個我痴。貪瞋痴三毒煩惱與生俱來,跟著阿賴耶一起來的。這個地方教我們,離諸情計,遠離第七識、第六識,第七識的情,第六識的計,也就是說不再用六、七識,這是法相宗裡面講的轉識成智。八識,第六、第七是因地轉,前五跟第八是果地轉,那個你沒有辦法用功,你真正能轉就轉這兩個,這兩個轉了,第八跟前五統統都轉掉,它跟著轉,轉識成智就成佛,這是相宗的理論。怎麼個轉法?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我不用分別,分別是什麼?分別是眼識,不用眼識,你只要能夠不用眼識。那用什麼?自自然然出現,你就用見性,就是眼根的根性,根性就是自性,覺的時候它出現,迷的時候就變成眼識,問題在覺跟迷。

      所以覺悟的人不用眼識見色塵。眼識見的,你看看,心隨境轉,你是眼識去見色,色就變成塵。塵是什麼?染污,染污你的自性,讓你糊塗,你在境界裡,色的境界裡面起七情五欲,合自己意思的就起貪愛,不合自己意思的就起瞋恚,它生這個東西,這叫染污,染污的結果就是三途惡道去了。不用這個東西,見性就出來了。見性見的外面是什麼?色性。你看外頭境界轉了,境隨心轉,用見性見的,色就是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說《楞嚴經》,傳授這個密法,楞嚴會上佛提出來捨識用根,就是教這些菩薩們,你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會用六根根性,不要用六識。眼對色的時候,裡頭不要發六識,只要不發六識,根性自然就現前,因為妄不離真,離了真,妄起不來。眼識還是依見性變現出來的,迷了產生作用,它要離開見性,眼識就不能生,妄是依真起,沒有離開真。我不用妄,真就現前。這個道理要懂,你不要被六識欺騙了。我在這裡再用個比喻,大家好懂。根性好比是主人,它是主人,那個識是什麼?識好比是主人的佣人,它是來侍候主人的。結果我們怎麼樣?我們搞錯了,我們把主人當作僕人,把它的僕人當作主人,顛倒在這裡。我們見色聞聲統統用了僕人,主人在,忘掉了,沒有發覺到旁邊它有主人。沒有主人,僕人起不了作用。

      所以楞嚴會上佛教給我們捨識用根。真正能捨識用根的人,那個人厲害!那什麼人?上上根人。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就是這個方法成佛的,惠能大師這一流的人物也是這個方法成佛的,他真的找到主人了。僕人旁邊站,主人當家就成佛了。識通常上面都加一個情字,情識。情是什麼?迷情。迷的根就是阿賴耶的我見。我見的相,形相是什麼?自私自利。有我,我總比別人強一點,我慢現前,人總不如我,這是傲慢生起來了,瞋恚就從這裡起來。我愛,順自己的意思,貪愛,不順自己的意思,厭惡。貪瞋,貪瞋裡頭都是愚痴,如果有智慧,就不會幹這個傻事。愚痴是一切染法的根源,智慧是一切清淨法的根本。我們今天為什麼學不成智慧?我們的染污太重了。佛告訴我們,染污能放一分,智慧就透一分,染污放十分,智慧就透十分,智慧能幫助你成無上道。染污裡面有善惡,善則三善道,惡是三惡道,你肯定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是法,觀智,要用觀智,是法離諸情計,決定不能用分別執著。還用分別執著,你天天在造業,造業肯定跟一切眾生結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佛法裡講有緣眾生。「故名為觀也。」所以這個字意思很深很深,要會用。

      「又《會疏》曰:觀之字,即三觀也。蓋夫三諦三觀者,萬行之要樞,菩薩之肝膽也。」三諦三觀是天台家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天台的三止三觀沒有離開識,他是用心意識來修的。所以《楞嚴經》傳到中國之後,中國古大德都是用天台三止三觀來解釋《楞嚴經》。《楞嚴經》上講修行的,奢摩他、三摩、禪那,古大德就配合三諦三觀來解釋。明朝交光大師他看出來了,世尊在《楞嚴經》裡面講這三種方法不是天台的三止三觀,所以《楞嚴經》以後就分成兩大派。老的這一派,以宋朝《長水疏》為標準,新的這一派,就是交光大師的《正脈》。他說得有道理,釋迦牟尼佛在經上明明教給你捨識用根,用根中的根性,用見性見,用聞性聞,不是教你用六識,說得有道理。我們看《正脈疏》,交光大師的,他在序文裡面說了一個故事,我們相信法師不會騙人。他發現了這個問題,因為當時學《楞嚴經》的人很多,在大乘教裡面有名的兩句話,「開智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學大乘的沒有人不知道,誰不想開智慧?交光大師說,開智慧,依法華宗的三止三觀開不了智慧,可以到大悟,不能到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必須捨識用根。天台三止三觀還是用心意識,沒有捨識用根。交光大師的壽命到了,念佛功夫不錯,阿彌陀佛來接引他,這是他序文裡寫的。他把他心裡面常常懷著這樁事情向阿彌陀佛報告,希望阿彌陀佛給他二、三年時間,假期,他來註經。阿彌陀佛同意,走了,病好了以後就註這部書,就是《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不再用三止三觀來解釋奢摩他、三摩地、禪那,不用這個來解釋。講得是好,可是很不容易做,換句話說,這部經的當機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沒法子學。如果用天台的三止三觀還比較容易學,一般人可以學。所以三諦三觀,六度萬行之要樞,菩薩之肝膽,你說這是多重要,肝膽是五臟六腑裡最重要的。

      我們用《三藏法數》裡面,《法華玄義》對於三諦的解釋,這是大乘佛學常識。「諦者,諦審也。」這解釋什麼叫諦,諦是審的意思。「謂諦審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諦可以說仔細來審查,我們現在一般講細心去研究。研究確實是用第六、第七識,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決定,這是天台家的方法,對於一切法。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是講它的真相,「即空是真諦」,講它的真相,「即假是俗諦,即中是中諦」。真諦是萬法皆空,了不可得,體上講的。「假」是幻相,這個現象在眼前,我們這個身體相也是假相,你不能否認它,世間人認為這是真的,佛知道是假的,世間人認為是真的,所以它也叫諦,叫假諦。「中」是覺悟之後你怎麼去用它,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你要用中,不偏在空性,也不偏在假,你要會用它,那就是事事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心地決定不染著,這就是中道,這就是佛菩薩應化在世間。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所表現的,他有身體,他每天有工作,他做得很認真,這是俗諦。雖然天天表演,天天在這裡活動,他心裡一塵不染,跟性體完全相應,這叫中道,也就是中諦。所以用中,中是二邊不著,二邊也不離,不即不離,這中道。利益一切眾生,對自己絲毫妨礙都沒有。我們今天不會用!偏到空裡面去,那就是阿羅漢、辟支佛,所以他們叫偏真涅槃,他怎麼樣?離開這個世間,身體不要了,他住到空的境界去了。凡夫呢?凡夫完全著重在幻有、假有,把假的當作真的,不知道這是假相,以假當真,六道輪迴就是假相,他墮在這裡面。二乘人偏空,墮在四聖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墮在那裡頭。菩薩用中道,二邊不離,二邊不著,不即不離,教化眾生,提升自己的境界。實際上,提升自己的境界那是等無始無明的習氣慢慢自然就沒有了,教化眾生對他絲毫沒妨礙,為什麼?他沒有染著。所以菩薩應化在世間,作而無作,他作不作?真作。為什麼叫無作?他心裡不落痕跡,叫無作。無作而作,心地清淨光明,一點都不沾惹,教化眾生的事情做得很好,該表演的就表演,該說的就說,釋迦牟尼佛如是,歷代祖師個個都是如是,他在表演!他得大自在。所以即空、即假、即中,一而三,三而一。「此三隔歷」,隔歷是什麼?空不是假,假不是空,空假不是中,中也不是空假,那就叫隔歷。這就變成什麼?次第三諦,你一樣一樣的修學,然後再把它會三歸一,時間要長。如果「圓融三諦」,那就快了,圓融是什麼?「三一無礙」,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體是空,相是有,用是中,你看一而三、三而一。體是空,相是假,用是中,這圓融三諦。

      下面分開來介紹,第一個是「真諦」,「真即真空,泯一切法之謂也」,一切法確實是真空。「蓋諸法本空,眾生不了」,眾生他不了解,不明瞭。「執之為實,而生妄見」,他看錯了、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這就造業。業有善惡,善得生三善道去消他的善業,造惡到三惡道去消他的惡業,要曉得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所以善惡你造了還要把它消掉。這個意思深!為什麼?善惡都是染污,它不是清淨的,清淨裡頭沒有善惡。所以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裡頭沒有善惡,有善惡就不清淨。我們曉得三善道、三惡道全在消業障,善是業障,惡也是業障,平等的,都不能有,障礙你的自性,障礙你的性德。那要怎麼做法?看菩薩做,菩薩教一切眾生,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不著相,那就中道。斷惡著了斷惡的相,修善著了修善的相,還是沒有辦法離開。為什麼?著了相就有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著相,不著相沒有報。修善,沒有三善道的果報;造惡,沒有三惡道的果報。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六道、十法界都是夢幻泡影,只要你真正覺悟了,它不存在。這個道理要懂!所以你不知道三諦三觀,你沒法子修,你怎麼個修法?你懂得這個道理,覺悟了,原來事實真相是這樣的。

      下面說,「若以空觀蕩之」,知道一切法沒有自性,一切這些幻相沒有自體,「謂實之情自忘」,你把這個假相當作真實,這種情執你自然就忘掉。只要你把情執放下,就沒事了,業障就消了。這個情執裡頭,頭一個就是我見,只要你有我,你就有情執,你就沒有法子。所以《金剛經》提出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什麼?這是入門。你只要四相都在的話,你沒有入佛門。所以頭一個要把我相空掉,其他的迎刃而解,就不難了。怎樣把我觀空?我從哪裡來的?四大五蘊聚集成這一個幻相,緣生的。四大五陰是緣,因緣生法。四大是講物質,我們這個肉體是物質,物質的本身是五陰。這樁事情也是我們最近幾年才知道,以前我們都是把物質跟精神分開的,物質是物質,受想行識是受想行識,它不是物質,現在才知道精神跟物質永遠分不了家。再小的物質,裡頭都具足色受想行識。小到什麼程度?佛法講極微之微,今天科學家講的,微中子,量子,也叫小光子,是一個電子體積的一百億分之一,那麼小。它是物質,它有受想行識。怎麼知道?江本勝博士水實驗上知道了。

      所以我們的細胞,每一個細胞都具足色受想行識,這是事實真相,每一個細胞都具足,那哪個細胞是我?如果每一個細胞都是我,那我不就變成好多我了,哪有這個道理!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統統具足受想行識。所以你細細去觀察,我不可得,我是假的,不是真的,完全是一個非常強烈、非常堅固的錯誤觀念,以為是有我,實際上真的沒有,這真叫大錯特錯,這是一切錯誤的根源,這一關破了,以後就好辦了。所以須陀洹要破這一關。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的,五十一個菩薩階級,前面十信位,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薩要破五種見惑,他斷惑跟小乘須陀洹是相等的,但是智慧超過小乘須陀洹,他是大乘菩薩,他要斷身見,不再執著身是我。什麼是我?自性是我,我們一般人講靈性,靈性是我。不是靈魂,靈魂是自性迷了,叫靈魂。靈魂出不了六道,靈性超越六道了。身見破掉之後,邊見好破。邊見什麼?對立。我沒有了,我跟誰對立?連帶就破掉了。我要不破,對立是不能被破的,那是破不了的。對立是邊見,二邊,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法對立。對立它會慢慢發展,發展到什麼?發展到矛盾,矛盾再發展就是衝突,衝突再發展就是鬥爭,再發展就是戰爭,就同歸於盡,死路一條。化解衝突沒有別的,把對立放下,我不再跟人對立,不再跟一切萬物對立,問題就化解了。他跟我對立沒有關係,那是他的事情,我不跟他對立,我解脫了。成見放下了,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我們中國人說成見,佛把它分開,因跟果分開,都要放下,這都是你看錯了。最後是邪見,不屬於這四大類的所有一切錯誤的看法,把它併歸一類,叫邪見。這些東西統統放下,小乘證得須陀洹,大乘是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在這個文裡面統統稱妄見,這個妄見就是這五大類,錯誤的見解,要以空觀把它蕩掉,也就是放下,知道這些東西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所以《金剛經》這個觀法好,提供給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看你心多清淨。

      行菩薩道,對所有的現象知道是幻相,要發大慈悲心幫助他們覺悟,這叫行菩薩道,這叫菩提心發出來了。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真實的自利利他。自利是清淨平等覺,利他是大慈大悲,用清淨平等覺去行大慈大悲。這裡面是智慧,沒有情執。他能接受,幫助他;他不能接受,做樣子給他看,他看久了他會感動。佛度眾生以身行為第一,言教是補充,都是做出最好的榜樣給眾生看,身行言教。不是先教人家,後做樣子,不是,先做榜樣,然後再說話。所以佛度眾生主要是身教,真幹,言教是補充,賓主我們要分得很清楚,你不至於發生錯誤。你知道真實狀況,你的情執自然就沒有了。「情忘即能離於諸相」,對所有的現象你不再執著了。「諸相若離,則真空之理自然諦了。」這句話也很要緊,你要是沒有離相,這個真空之理你永遠沒有辦法明瞭。諦了是什麼?真的明白了,真的不執著了。你不了解萬法皆空,你怎麼能放得下萬法?放下萬法,距離明心見性就愈來愈近,你才得大自在。所以叫真諦。

      第二「俗諦」。俗諦講現象、講假象,真諦是講自性。自性,記住,我們常說,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不是精神現象,它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說它是真空。這個空不是無,它能現相,但是它所現相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它現相,就像我們在電影銀幕上看到的現相,看到好像是真的,它不是真的。所以真正契入這個境界的人,他看六道,看十法界,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都是幻相,全是銀幕上的現相。你只不要把它當真,它不礙事,它決定不妨礙自性,雖然它有三種現象出來,自性上沒有,但是自性不妨礙它現相,它現相也不妨礙自性的真空。我們把真諦比喻作電視螢幕,俗諦是螢幕上現的相,然後中諦你才好懂。「俗即世諦(世間世俗)立一切法之謂也」,他以為一切法是真的,立一切法。「諸法雖即本空,皆不可得,若以假觀照之,則能諦了性具諸法,歷歷宛然,故名俗諦。」俗諦是世俗人看的,以為是真的。

      我們六根所接觸到的六塵境界,眼看的色,耳聽的音聲,鼻聞香,舌嘗味,身體對外面境界的接觸,還有第六意識在打妄想,想過去、想未來,這全是假的。假的,你不能說它沒有,它真有。那怎麼辦?用假觀照之,它雖然有,它不是真實的,這正是什麼?它不是永恆存在,它剎那剎那在變化,所以經教裡也說這種現象叫無常。時間短,短到一秒鐘居然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我們看不到。我們今天看到的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這是科學家探索物質現象到底是什麼,近代的科技發達,高倍顯微鏡當中看到了,精密的計算機,精密的計算機測量它的速度,發現這個現象像閃光一樣,才看見,立刻就消滅了,第二個光又來了,像閃電一樣的。其實就像我們電影放映機裡頭幻燈片一樣,鏡頭打開,這一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把鏡頭關起來,再換一張,再打開,第二張,你看到了,它的速度快,我們眼睛來不及,看到好像是真的。快到什麼程度?一秒鐘二十四張。過去我們看電影,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就看到好像是真的。現在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前這個境界,一秒鐘多少張?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張,所以你以為是真的。

      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誰看見?大乘經上說,八地以上。他不要用儀器,科學家用的是儀器,菩薩不需要。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等級的人他們統統看到了,不是假的。一個人看到不算數,這五個等級裡頭你知道有多少人嗎?無量無邊無數的人都看到。我們自己好好的修,修到八地,不就自己都看見了嗎?現在雖然沒有看到,現在我們是聽說,佛在經典上這樣說的,加上科學家他的報告,我們一對照,果然不差,我們接受了。所以我們用佛經、科學這些說法來看這個現象,遍法界虛空界這些現象,這叫用假觀照之。要真是這個看法,不要在那裡,講堂上「這是假的」,出去之後樣樣又是真的,那就不行,你又會回到本位去了。要堅持,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堅持到底。為什麼?你才能放下。現相都在我們面前,曉得這是無常,我們看到是無常,我們看到是相續相,就把它當作電影看,把它當作電視看。

      真諦是什麼?是電視的屏幕。俗諦是什麼?俗諦是螢幕上的現相。你看屏幕是真的,它永恆不變;屏幕現的相是假的,剎那生滅。用膠捲拍的電影,一秒鐘二十四次生滅,現在進步了,電影用數碼、用晶片了,它的速度比過去膠捲速度更快,我們看到的現象更逼真。但是再快,也沒有辦法趕到現實環境那個速度,還趕不上。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你每天看電視,用假觀來觀,你會成佛。這是個法門,一樣成佛。觀成之後,看我們現實的境界,全是電影、電視,沒有一樣是真的,你就不再執著,不再分別,那你的清淨平等覺心就現前。這叫俗諦。

      第三個「中諦。中即中正,統一切法之謂也」,把體相統統統一起來,所以這是作用。「諸法本來不離二邊」,就像我們看電視這樣,屏幕裡面的影像沒有離開屏幕,屏幕不離開色相,色相不離開屏幕,本來不離,不離二邊,也「不即二邊」,屏幕不是裡面的色相,色相不是屏幕,確實不是。我們把頻道關起來,色相就沒有了,頻道一打開,它就現前,證明它是二不是一,但是起作用的時候,一而二、二而一。你都得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所以用「中觀」來看的時候,把它看成一體,「則能諦了諸法非真非俗、即真即俗,清淨洞徹,圓融無礙,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不可思議。」你不用去想它,你也不必去說它,它事實就是這樣的,你去想它,你想錯了,你說它,也說錯了,你都沒有辦法說完全,你說只能說一面。說真,你也容易懂,說俗,也容易懂,俗就是真,真就是俗,就把人搞糊塗了,就迷惑了。這是事實真相!天台家的修行,這是最重要的一個觀念,你不用這個觀念,你沒有辦法,你修不成,所以這是非常重要。三諦我們就學習到此地。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