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29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二九集)  2010/12/2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八十四面第三行:

      「第三十,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是為樂如漏盡願。」這一願為我們解答一個問題,彌陀稱為極樂世界,什麼叫極樂?這一願給我們解答出來,真的是名符其實。為什麼?他方世界找不到的,特別是凡聖同居土跟方便有餘土。實報土是平等的,諸佛如來都差不多,沒有多大的差別,唯獨同居土差別太大了。下面黃念老為我們解釋,永離熱惱。什麼叫熱惱?「熱惱,為劇苦所逼,身熱心惱,故名熱惱」。熱惱就是煩惱,劇苦是極大的痛苦逼迫你。特別是在現前的社會,熱惱兩個字形容現代人非常恰當。我們常常聽說,不但成年人有,未成年的,十幾歲的中學生有,大學生更不必說,甚至於連現在小學生都有。從哪裡看?你看小學生自殺,他為什麼自殺?一定是遭遇到很大的痛苦,這個痛苦叫小孩都感覺到生不如死,他才採取這種手段。這是一樁大事,不是小事。

      我們要是讀古書,從古聖先賢裡面看到,中國古代稱皇上稱聖王,皇上的命令稱為聖旨。聖是什麼意思?人的智慧、品德、學問達到最高峰,稱聖人,次一等的稱賢人,再次一等的稱君子。聖賢君子,他們存的是什麼心?念念心裡懷著幫一切眾生化解熱惱,這是聖人,為人民解除痛苦,不會給人民添麻煩。在整個世界上來看,中國聖賢君子特別多。我們從歷史上可以看到,一個朝代,朝代政權建立的時候,前面一半的時間,一般大概都是有二、三百年,前面一半。我們以三百年做標準,前面一半就是一百五十年,前面一百五十年政治清明,可以都能稱得上盛世太平,中國人講太平盛世,人民幸福,政治清明,都是好官,好皇帝,好官,後半就慢慢衰了。後半什麼?這些領導人的子弟,從小養尊處優,沒有憂患意識,逐漸養成貪圖享受,於是那種熱愛人民、倫理道德的觀念逐漸就衰了。到末代皇帝,那就衰得不像話,可以說是只顧自己享受,不顧人民死活,這是逼著人民要造反,要起革命,把前面一個朝代推翻,新的皇帝出來了。新皇帝出來時,一定是遵循古聖先賢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所以又一個盛世出現。這在中國歷史上諸位都能看到。

      你看最近的滿清,滿清二百七十多年,大概盛世一百五十年;順治,這是剛剛入主中國建立政權,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十三年,乾隆六十年,嘉慶還算不錯,都算是盛世,嘉慶之後不行了。嘉慶以後,你看道光、咸豐、同治,那就一代不如一代。咸豐的晚年,慈禧太后就干政。咸豐死了之後,兒子同治很小,慈禧太后攝政,她就掌權了。同治死了之後,同治沒有兒子,也不要過繼,選擇什麼?選擇他兄弟一輩的,就是光緒。這是什麼?慈禧太后便利她執政,選這種小皇帝,大權操在一個人手上。所以慈禧執政的時候國運就衰了。非常明顯,盛世的時候,清朝前面幾個帝王都是禮請儒釋道的專家學者在宮廷裡面上課、講學,皇帝帶著嬪妃、文武大臣天天接受儒釋道的教誨。

      滿清是少數入主中國,少數民族,入關也不過是二十萬軍隊,統治中國這麼大的地方,這麼多的族群,他靠什麼?靠中國傳統文化。他告訴人民,孔子說的、佛說的、聖人說的,中國人就聽。他沒有說他自己說的,他如果說自己說的,誰聽他的?這是帝王聰明,帝王真學。真正認真學習的,雍正,雍正對於儒釋道真可謂是精通,真下功夫。在佛法上,高僧大德,他跟高僧大德相比絕不遜色,宗門教下,顯密圓融,實在是了不起!這個制度太好了,慈禧廢除的,不再邀請這些學者到宮廷裡面上課,就廢止。慈禧太后遇到問題問誰?問鬼神。慈禧搞迷信,宮廷裡面開始用扶乩扶鸞,搞這個,重大的事情請乩,由鬼神來決定,亡國了。這一樁事情,早年我的老師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我也是因為看到這個扶乩,心裡有懷疑,那真的是佛菩薩嗎?我向老師請教,老師就把慈禧太后這樁事情告訴我。他說扶乩,乩靈不靈?小事情靈,決定不是佛菩薩,鬼神冒充佛菩薩傳遞信息,小事說得很準,大事他也糊塗,他也不知道。所以佛法用教學,不用神通。用神通做佛事,妖魔鬼怪都有神通,他可以騙人,我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什麼佛降世的,那是假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教學,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有沒有神通?有神通,不用神通做佛事,就是說絕不用神通來教人。為什麼?妖魔鬼怪他離了神通,他沒有別的辦法,他的智慧德行甚至於比一個君子還不如,有善心,藉這個做一點好事,免不了有後遺症。所以真正學佛弟子不能不知道,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你看釋迦牟尼佛一生,像中國孔子一樣,教學。孔子只教了五年,釋迦牟尼佛教四十九年,有教無類,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來學,釋迦佛都教,平等的教你,不收學費,完全是義務,是這個世間古往今來最好的老師,老師當中的模範、典型,這我們得把他認識清楚。

      稱他為佛,這是印度人對老師一種尊敬的稱呼。印度人稱佛陀,就像中國人稱聖人一樣,我們中國習慣上對孔夫子,只稱他夫子,沒有稱他為孔聖人,孔聖人是後人對他的尊稱。印度人稱佛陀,跟中國人稱聖人,意思非常相接近。聖是對於宇宙人生事理通達明瞭,這稱為聖;佛陀這個意思,也是對於宇宙人生萬事萬物覺了,覺悟了,不再迷惑,稱為佛陀,所以意思很接近。從這些稱呼上,我們就完全明白,沒有稱釋迦是神,沒有稱他作神,也沒有稱他是上帝,也沒有說他是天使,這些名號是宗教的,在佛教裡頭沒有。佛教,佛陀是中國人的聖人;菩薩,中國人稱賢人,覺悟,但是他不圓滿;阿羅漢,中國人稱為君子,有德行、有學問,真正能夠愛人,能夠主動去幫助別人。

      所以苦難,這種熱惱,劇苦所逼,幾乎每一個時代都有。但是我們現前處這個時代,人民所遭遇的痛苦,在歷代都沒有見過,史書上沒有記載過,真正是佛經上講「劇苦所逼」,形容現代人是非常恰當。身熱心惱,心裡生煩惱,這叫熱惱。「《法華經信解品》曰: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這《法華經》上說的。三苦,苦太多了,無量無邊,釋迦佛在教學方便起見,把無量的苦惱歸納為三大類,三苦就是三大類的苦。第一類叫「苦苦」,下面這個苦是名詞,上面是個動詞。哪些是屬於苦苦?佛又把它歸為八類,經中常講「八苦交煎」,八苦就是三苦裡面的苦苦。所以三苦比八苦多,這要知道。苦苦裡頭分出八苦,生老病死,這就四種,這是任何人不能避免的。生苦,怎麼知道生苦?只要你冷靜細心去觀察小孩出生是什麼樣子,小孩出生痛哭流涕,人只有苦才會哭,他不苦他就哈哈大笑,哪個小孩出世笑咪咪出來的?這沒有。你從這裡去體會,那個出生是多苦!其餘三種,我們能看到的老苦,年老了,沒有人照顧,晚年多悲慘。中國人現在也可憐,古時候還不錯,古時候講孝道,兒孫縱然不孝,對於老人生活還是照顧得相當好,怕社會批評,怕造罪業,他還有顧忌。現在人不講孝道,現代人跟外國人學。

      諸位要知道,外國人小孩十六歲就算成年,他就獨立了,他要是離家出走,你別去找他,要尊重,他有人權。人權是外國人發明的,中國人沒有這種說法。我們住在外國的時候,中國人他的小孩離家出走,報警,警察問他,你小孩多大了?他說十八歲。十八歲,你還去找他?十六歲就不要找了。外國的法律。外國人沒有倫理道德的觀念,不懂得什麼叫孝道。父母對子女有養育他的責任,到成年,十六歲了,他自己能夠謀生,家裡可以不必照顧。有些小孩真的十六歲離家出走,一生永遠不再見面,很多,這在中國叫大不孝,在外國沒有這個名詞。你想想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他能愛別人嗎?完全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這社會能好嗎?社會法律條文訂得再嚴密,一樣犯罪。所以聰明人鑽法律的漏洞,逃避法律責任。這就是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沒有了,社會上出現這些現象。這個現象在今天的世界,全世界的社會,普遍的存在,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

      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這災難從哪來的?是這個地區,今天講這個地球,地球上的居民心行不正所感召的果報。我們心行不正與山河大地有什麼關係?關係很密切,大乘經教上常講「境隨心轉」。前幾天還有個同修問我,相不相信風水?我就告訴他,風水有,但是跟著人心轉。這個地方是個好風水,如果人心不善,他在這裡住上三年,這個風水就壞了,就變壞了;這個地方是個很壞的風水,很不好的,這個人太好了,心地善良,有高尚的品德,他在這上住三年,那個不好的風水也都轉好了。境隨心轉,不是人跟著風水轉,錯了,哪有這種道理!你明白這個道理,要不要去看風水?不要了。好好的修自己的心、修自己的行為,無論你在什麼地方都是好風水,你也就不會被那些風水先生欺騙。風水先生,要真的風水那麼好,他為什麼不找個好風水,不去享受大富大貴,把好風水介紹給你,這世界上還有這種好人?你細心想一想,這裡頭漏洞百出。所以佛跟我們說的話好,「一切法從心想生」,誰的心想?自己的心想,心善,沒有一樣不善。極樂世界,就是那個地方的居民個個都是上善之人,不是普通的善,大善、上善,都是這樣的人,所以它的依報環境好,它那裡山河大地絲毫災難都沒有。人心,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八苦裡面,除了生老病死之外,還有四種,我們講五六七八。第五種,「求不得苦」。世間人都有欲望,都有所求,求不得,不是你想求就有。你所能夠求得到的都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沒有,決定求不得。就是做強盜搶人家的東西,做小偷偷到的東西,都是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你還沒有到手就被警察抓去,去坐牢了,為什麼?你命裡沒有。你就想想,你何苦去用這種不正當的手段?那是錯誤。人要是統統相信這些因果,不會做壞事。所以因果教育太重要。古人說得好,倫理道德能教人羞於作惡,我做不好的事情,感覺得羞辱、羞恥,不願意做壞事。可是因果教人不敢做壞事。中國幾千年的社會,就是倫理、道德、因果這三種教育,做為普世的教育。在那個時候,雖然學校很少,讀書的人不多,可是民間普遍受到這種教育。

      古書裡頭有,這些聖王,古聖先王,神道設教,化民成俗,那是一種高尚的手段。你看看中國人,在香港普遍能看到的,祠堂,春秋祭祀。宗親會很多,在外國很多,每年都有幾次同一個姓的,這是一家人,一年都有幾次聚會。這是倫理教育。孔廟是道德的教育。神廟,代表神廟的是城隍廟,這是因果教育。我們在香港地區,你去看看,你到郊外,偏僻地方,每一個村都有土地廟、都有山神廟,這些教什麼?教因果。你看到那麼多人到這裡燒香,從那裡經過就提醒自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不敢做壞事,就把人教好了。再看中國,這些現在講的文藝表演,說唱藝術,你聽聽他所唱、所表演的內容,都能遵守孔子的一句話,「思無邪」,細細觀察,忠孝節義、善惡報應,他表演這些。每一年年節表演,這個地方上有慶典舉行表演,祭祀一定有表演,這是什麼?這就是全民教育,寓教於樂。所以中國這些藝術表演不是完全娛樂,它重要的精神在教化眾生,用這種方式讓全民不認識字的,他懂得倫理、懂得道德、懂得因果。那心地善良,知道愛人、知道幫助別人,特別是有苦難的人,遇到的時候一定會伸出援手去幫助他,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現在我們把自己優秀的東西丟掉,去學外國人的糟粕,錯了!外國現在走投無路,現在向中國學、向印度學,學什麼?學古老的傳統,他們真幹。確實有些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超過一般中國人,我們看到他們真在學習。所以這是求不得。

      再接著「愛別離」、「怨憎會」。你親愛的人不能常常聚在一起,你所喜歡的物也不能夠天天在手中把玩,常常別離;冤家對頭,不喜歡在一起的天天碰頭,這兩大類。怨憎會是不願意做的事情偏偏遇到,不喜歡的人天天碰面,所以不是冤家不聚頭。末後一個,「五陰熾盛苦」,這一條比較難懂,這一條是講因果。五陰是講我們身體,精神跟物質,肉身是色身,用一個色做代表,代表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今天所謂是身體有壓力、精神有壓力,這就是屬於五陰熾盛苦。這八大類都屬於苦苦。

      第二種叫「壞苦」。苦苦欲界全有,欲界還有六層天,欲界天人他所受的還是有苦,有八苦,統統都有。愈往上面去,受的苦比我們輕,這六層天。六層天再上去是色界天,色界天財色名食睡他放下了,所以苦苦沒有了,他沒有苦苦,但是他有壞苦、他有行苦,那兩種苦他有。經典上告訴我們,欲界天人是化生的,他不是胎生的,所以他沒有生苦,確實他不老、他不生病,你看生老病苦他沒有,可是他有死苦。他壽命到了,死前七天他感覺到痛苦,身體不舒服,只有七天他命就終了。命終,他不能往上面去,他往下面墮落。如果他的功夫不斷提升,向上升,他就沒有這個苦,他就沒有死,他往上升!初禪升到二禪,二禪升到三禪,那就沒有死苦。凡是有五衰相現前的話,這種苦的話,都是往下墮落。四空天連壞苦也沒有,但是他有行苦。行是什麼?不能永恆住在那裡,他還是有壽命。壽命到的時候必定往下墮落,因為他已經到天頂,往上再上不去了。這個時候,定功失掉之後,業障就現前,無始劫來所做的不善業全現前,不善業的果報牽引你到三途六道,就搞這個去了。所以這叫三苦,苦苦、壞苦、行苦這三種苦。於生死中,這個生死就是六道輪迴,在輪迴裡面受諸熱惱。這個熱惱通常專門形容地獄,地獄裡頭有八熱地獄、八寒地獄,多數是用在這上面。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六道都苦,所以真正聰明人應當要知道永遠離開六道,這就對了。

      下面說,「今極樂國中,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永離熱惱」。這是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佛在經上給我們講,但受諸樂,只有樂沒有苦。極樂世界連苦的名詞都聽不到,哪裡會有真的苦!為什麼沒有?苦樂是果報,煩惱習氣一切不善的心行是因,極樂世界沒有人有惡念,沒有人造惡業,所以那個世界,所有一切苦報你都看不到,從來也沒有人說過,所以永離熱惱。底下給我們解釋「清涼」,「清淨涼爽,正與熱惱相反」。這是極樂世界天人他們所受的,永遠是清淨涼爽,非常適合人們的生活環境,最美好的生活環境,修學的環境。在經典裡面,我們看到釋迦如來的教誨,那個世界不在我們地球上,是另外一個星球,確確實實有這種地方。我們讀《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這兩品經文是佛教的太空物理學,跟我們講宇宙,宇宙的源起,宇宙的活動,宇宙的狀況,過去、現在、未來,講得很清楚,不輸給現在的天文學家、太空物理學家,不輸給他們。知道許許多多星球上都有高等生物,有比我們人更聰明的,連欲界天都比我們聰明,我們都比不上他,何況所說的高等,高等是阿羅漢以上,最高的是佛菩薩,這些人也都是修成的。經上說得很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在高等裡面,佛是到巔峰。釋迦佛告訴我們,每個眾生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迷失了自性。《華嚴經》上透的信息說得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那我們就知道,如果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證得。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放下分別你就證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我們今天這三樣都沒有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非常嚴重,這放下就是了。這三樣放不下,你就是六道凡夫,你出不了六道輪迴。

      所以佛教導我們修行,修行是修正行為,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造作是身的行為,行為再多,不出身口意這三大類。錯誤的行為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修行這個意思很深、很廣,修行的標準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清淨心,就是我們這本書裡經題後半所講的「清淨平等覺」,這是修行的標準,如何能在日常生活當中保持自己的清淨心,清淨就沒有染污。熱惱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五欲六塵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這個東西統統放下,你清淨心現前。熱惱生熱惱,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熱惱。平等心,菩薩所證得的,比清淨心高一等,菩薩所證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佛所證得的,這是我們的自性,這是真正的性德。回歸性德,這就圓滿,這是真修行。修行不在乎你念多少經,念多少聲佛號,每天磕多少大頭,不在乎這些,那些是形式,真正重要的,清淨平等覺,真修行。我們的心一年比一年清淨,一年比一年平等,這個重要。

      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演給人看的,為什麼?接引大眾。佛法是師道,哪一個老師敢說我的學問好、道德好,你們要跟我學,在中國自古以來沒有人敢講這個話,那就太狂妄、太誇張了。愈是學問道德高的人愈謙虛,你們讀古書,你看孔子多謙虛;你看佛經,釋迦牟尼佛多謙虛,見到乞丐都那麼恭恭敬敬的,見到婦女、見到小孩都非常恭敬,尊重別人。這麼好的老師,人家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介紹?我們就用這些形式介紹,對老師的讚歎,讓大家聽了之後感動,有這麼好的老師,我們去親近他,這是一種招生的手段。形式是這個意思,形式不是自利,是利他的。可是你自己要沒有修好,你表演,表演得不像。現在這個表演的很多,你看一般民眾對這個,迷信。這什麼?他表演得不像。真表演像了,感動人;表演要讓別人起反感就是自己實質沒有做到,光裝這個樣子裝不像。所以這些道理我們都應該要懂得。

      「《大智度論二十二》」,二十二卷,裡面有這麼一段話,「曰:人大熱悶,得入清涼池中,冷然清了,無復熱惱」。這是從比喻上說,一個人遇到炎熱,像夏天,溫度太高,四十多度以上,人受不了,能有個清涼池,到池子裡面去泡泡,這就很舒服,能夠解除熱惱,佛用這個做比喻。「清涼池,喻涅槃也」,涅槃就好比是清涼池。「今往生之人,入於彼土大清涼池中,故皆心得清涼。」用這個做比喻,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人心清淨,人心平等,人心覺而不迷,所以熱惱的現象在極樂世界完全沒有。人要是往生極樂世界就好比入清涼池,用這個做比喻,這是我們很容易體會得的。

      「漏盡比丘」,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古時候,現在也不例外,古時候就有比喻,譬如我們這個茶碗,這個茶碗盛茶的、飲料的,如果下面有破損,你盛的東西都漏掉,都漏失了。佛說我們的心就像一個盛水的杯子一樣,現在有煩惱,煩惱就是漏洞,你所修的這些功德全漏掉,這真煩惱,功德積不住。從哪裡漏掉?從貪瞋痴慢疑漏掉,這五個洞,這五個是大洞,還有小的,怨恨惱怒煩是小的。你看有大洞、有小洞,盛一點點東西都漏光。佛這個比喻是真好。那怎麼辦?我們必須把這個洞堵塞住,我們修的功德就能保存得住。所以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根本煩惱是貪瞋痴慢疑,隨煩惱怨恨惱怒煩,這東西平常不能有。可是這煩惱已經在自己心裡面生了根,隨時它會發作,當它發作的時候,你要有高度的警覺心,你才能防止。古大德常常勸導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是什麼?就這些煩惱,它起來不怕,你要覺悟得快。覺悟什麼?把它轉過來。修淨土法門的人就用這一句佛號,貪心起來,立刻就發覺,阿彌陀佛把它取而代之,讓這個貪念不能再繼續增長,這個念頭馬上就消掉。不順心的事情,瞋恚心生起來,這念頭才一動,第二個念頭,南無阿彌陀佛,把瞋恚心伏住,這叫真修行。這種念佛人是真會念,你看念念把煩惱伏下去,伏久了煩惱自然就沒有了。不會念佛的人,口裡面念佛,心裡面還生煩惱,那不會念,他伏不住,讓煩惱把你念佛的功夫全破壞了。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道理就在此地。由此可知,修行真的是要先斷煩惱,然後修行功夫就得力。用什麼方法來伏煩惱?還是要用佛教給我們的辦法。佛教的辦法很多,八萬四千細行,那都是方法。無量方法裡面,實在講,最殊勝的方法,最簡單的方法,最實用的方法,無過於這一句佛號。不管什麼煩惱起現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不論什麼事情,只要念頭才動,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這個好,一方面可以把煩惱伏住,另外一方面跟阿彌陀佛路線接上了,一向專念,求生淨土,這個線接上了,這是無比殊勝的修學方法。

      漏盡比丘這個漏,下面講的是,「泄漏,即煩惱之異名」,這是佛經上常常用這個字來做代表。「煩惱現行」,這個現行,現是現在,行是行動,我們現在一般講發作了,你現在煩惱發作了,貪瞋痴慢發作了,怨恨惱怒煩發作了,「使心連注,流散不絕,故名為漏」。這個煩惱發作的時候,它一個一個接著,這叫連注。此地講的這個心就是念頭。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個話是真的,現代量子物理學家證實了,科學,最高的科學,證實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一個念頭煩惱起來了,第二個念頭又是煩惱,第三個還是,煩惱連著發生,這個麻煩!你要曉得一彈指,譬如貪念,多少個貪念?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換算我們中國人的講法,三百二十兆,你看一彈指,你這個煩惱是三百二十兆。一秒鐘,一秒鐘我們彈得快能彈幾次?我相信有人可以彈五次,一秒鐘。如果一秒鐘彈五次,那多少個念頭?一千六百兆。一秒鐘裡頭一千六百兆個妄念,這個妄念全是貪,這個東西多厲害!貪、瞋恚、愚痴、傲慢、懷疑,五大煩惱。這個懷疑是專門對於聖教,對於聖賢人懷疑,對於佛菩薩懷疑,那你就沒有法子。存著懷疑的心來學習,你得不到東西。世出世間法,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你才能真正求得?真誠恭敬。為什麼?古聖先賢傳的是心法,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你要不是真心,你怎麼能跟他相應?你接收不到。他是真心,我是妄心,我們這兩個心不一樣,妄心怎麼能夠知道真心裡頭的東西?真心知道妄心,妄心不知道真心。

      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勉勵我們年輕這一代,要發大心弘法利生、續佛慧命。這跟中國古人所說的,「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是一個意思,續佛慧命、弘法利生,同樣意思。說很簡單,做可不是那麼容易事情。老師勉勵之後再分析,講給我們聽,他說我們不談佛法,談世間法,你對世間法不通達你不能救世。世間法,不說別的,單單講中國一部書,乾隆年間編的《四庫全書》,這是中國一部叢書,你一生能學得了嗎?我們聽了就呆了。你要學不通,你能做到繼絕學嗎?你能做到續佛慧命嗎?這事實擺在面前,在佛法裡的《大藏經》,學佛要通佛法、要通世法,通佛法契理,通世法契機,世出世間法都要通這才行。我們想想真的做不到。老師說,真的,確實是做不到。做不到還得要做,用什麼方法做?老師傳我一個方法,四個字,「至誠感通」。通,世出世間法都要通,用什麼方法通?感應,求感應。用什麼來求?誠,真誠,真誠到極處就感通了。這是頭一個你要具備這樣的心態,真誠到極處。方法,我們老祖宗講的「教之道,貴以專」;佛法,祖師大德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方法,用真誠心,你用這個方法,我就學一部經,一門深入。這一部經學多久?學到感通就行了,要真正學到感通。所以這一門的東西,你天天去讀它,鍥而不捨,一心一意,心裡除了這個經之外,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干涉,心裡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中等人,那不說上上根人,中等根性的人,大概三年、五年他就得定,得定是什麼?就是清淨心現前。你看三、五年集中在一樣東西,他什麼都不想,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六、七年他開悟了,不能大徹大悟,他也是大悟。大悟是什麼情形?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他一看就明瞭,一聽就明瞭,一接觸就明瞭,通了。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通。

      中國自古以來用這個辦法,現在不用了,現在學外國人的。外國人很差勁,這個要知道,不是說外國人什麼都好,那你就大錯特錯。我看過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去年看的,我看到他講的一句話,講得真好,我從來沒有聽人講過,這麼重要的話。什麼話?孫先生在民族主義第四講,民族主義他講了六講,第四講裡頭說這麼一句話,說外國人比我們中國強的就兩樣東西,一個是機器,一個是科學技術,其他的都不如中國人,特別是政治哲學,他要好好向中國人學。這個話多重要!講得一點都不錯。我們學他就學這兩樣東西就可以,學他的機器,學他的科學技術。不能說是外國什麼都好,中國什麼都不行,那就完了,那中國人要遭災難了。現在就是真的,這個副作用太大了。孫先生這兩句話,真的要把它到處宣說,告訴大家。他在外國住得久,年輕的時候在外國留學,他懂得,他不是胡說八道的。

      我們這個民族,這一百年來遭這麼大的苦難,什麼原因?以前胡秋原先生講得好,第一個因素,喪失民族自信心,對於自己老祖宗東西完全不相信,這個完了,這個那你得受苦難。現在外國人科學技術走到末路,他沒有辦法,他到中國來找,到中國古籍裡找、到印度去找。所以現在他們認真學習,效果我覺得比中國人好,我很佩服他們,他們真幹。所以漢學,我們現在看到在國外漸漸興旺了。這我們應該要感謝湯恩比博士,英國人,他在七十年代說過這麼一句話,「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這是全世界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都在中國。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但是佛教在印度滅亡已經一千年了,現在印度的佛教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佛教經典,保存最完整是中文翻譯的《大藏經》,國寶,這個多重要!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恢復對民族的自信心。

      我對於經典翻譯,早年有懷疑。老師那時候把佛教介紹給我,因為我們年輕,在學校讀書,受老師的教導,認為宗教都是迷信。特別是佛教,把佛教看作多神教,多神教在宗教裡屬於低級宗教,所以從來沒有意願去接觸它。我跟老師學哲學,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末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就很訝異,佛是宗教,是迷信,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才把我對以前那種誤會、錯誤糾正過來。在學習過程當中,有一次我提到翻譯的問題,我舉了一個例子,古文翻譯成白話文,能不能把原味翻出來?翻不出來,十個人翻十個樣子,沒有一個人能把原味翻出來。我說那佛經肯定也是這個例子,中文翻譯這個能保持原始原味嗎?同時我又覺得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當年梵文經典傳到中國那麼多,那麼大的分量,為什麼翻譯成中文之外,梵文原文東西就沒有了,在中國失傳了,一部也找不到,這什麼原因?

      老師告訴我,第一個問題告訴我,中國人有福報,祖宗有德,這是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的。我們相信,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從歷史記載裡頭,這中國老祖宗那個德行跟佛菩薩沒有兩樣。你看他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還得了!萬古常新,永恆不變。所以第一個問題是祖宗有德,翻經的人不是普通人,都是開悟的人,都是證果的人,他們的知見跟佛菩薩的知見幾乎非常相應、非常接近。現在人翻,你翻人家一篇古文,你跟他的心情不一樣,跟他的境界不一樣,所以你翻不出來,你只是翻些文字,你翻不出他的精神。這說得有道理。甚至於說,翻經的這些法師裡頭,有很多是佛菩薩再來的,這是中國人特別有福報。第二個問題答覆就更妙了,老師對著我笑,他說從前的中國人跟現在不一樣,以前的中國人,那是全世界最自豪的。自豪到什麼程度?梵文翻成華文,不但原來的意思一點沒錯,而且我們的文章比梵文還要華美;換句話說,用華文就可以了,不必再用梵文。這種氣概!哪裡像現在的中國人,一點信心都沒有了。我想想老師的話有道理。

      所以我們要有懷疑,懷疑,你讀佛經的時候得不到利益,你看不到它的味道,你在這一句經文裡頭,你看一個意思,你看不到無量義。實在講,你用清淨心、真誠心,你看它每個字、每一句無量義。這個道理很簡單,不是不容易懂,道理是什麼?心心相印,那還是講的放下,你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剛才講了,你放下執著就是阿羅漢,你是阿羅漢的境界;你放下分別,你是菩薩境界;你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看佛的東西,哪有不懂的道理!我們現在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一點都沒有放下,你怎麼會看得懂?佛菩薩來跟你講你也聽不懂。在實際教學的講堂裡面,我們能體會到,一個老師跟我們上課,三十幾個同學在一起聽課,每一個同學所理解的,大家不一樣,誰能把老師的意思完全理解?最真誠心的那個人,一心專注的那個人,他領悟得最多,他領悟得最正確。心不在焉的人他領悟不到,甚至於聽而不聞,聽課還想別的事情,心不在焉,你問他聽了什麼?他不知道,真的聽而不聞,不一樣。所以學東西就在誠敬兩個字。誠敬要平常養成,對一切人真誠恭敬,對一切事真誠恭敬。不是說我對於古聖先賢恭敬,我對於眼前父母、老師就不恭敬,這不行,那你是假的,你沒有學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對佛恭敬,我對於所有眾生都恭敬,跟對佛一樣的恭敬,你學會了,你才會聽得懂,你才會看得明白。這裡頭沒有祕密,沒有訣竅,連念佛也不例外,你看經上教我們怎麼念佛?一心專念。這經文上講的,一向專念,那個一是一心,向是方向,一心,一個方向。你修淨土,一個方向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就是阿彌陀佛,我到極樂世界幹什麼?親近阿彌陀佛,依阿彌陀佛做老師,我跟他學習,真正發心做彌陀弟子,那阿彌陀佛所講的你怎麼會不懂得!

      這一段經文,就是這一篇「發大誓願第六」,這一篇完全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的。這一部經是五種原譯本的會集,會集不簡單。宋朝王龍舒居士第一次會集,歷代的這些大德們說有瑕疵,雖然說有瑕疵,沒有人能做一部比他更好的,所以他那一部經流通量很大,《龍藏》裡面都收集他的。第二次就是清朝咸豐年間,魏默深第二次會集,是比上一次進步,但是還是美中不足。這是民國初年,大概民國二十年前後,夏蓮居居士第三次會集,會集的時間跟過去不一樣,他用了十年時間,會集完成就用了三年,閉關。真誠,一心一意從事這個工作,三年初稿完成,七年十次修訂,成了這個定本。確實民初這些大德讚歎是盡善盡美。末法九千年,淨土成就,應該就是這一部經了。黃念祖老居士是他的學生,奉老師之命,做成這個註解,也是全心全力,真誠到極處。怎麼知道?在中國大陸那種環境,他能夠得到一百九十三種這些參考資料,它從哪來的?我到北京去看,看書架上堆的資料,我都嚇一跳,這麼多的東西你從哪來的?感應不可思議。一心想求,就有佛菩薩把它送來,讓他完成這個註解。

      人只要一心去想,真能想得到,像我最近想兩部書真想到了,不可能得到的。一個《群書治要》,唐太宗時候編的,唐以後失傳了,二十五史《唐書》裡頭沒有,名字都沒有;《宋史》、元明清都沒有,《四庫》裡頭也沒有收,日本人拿去了。唐朝沒有印刷術,唐朝書都是手寫的,當然數量很少,日本人帶回去了。聽說嘉慶年間,乾隆以後,日本向中國皇上送的貢品,就是送的禮物,裡頭有這一本書,中國人才知道。民國初年,大概是從日本傳到中國來,這個書不超過十部,所以量太少了,知道的人不多。商務印書館印過兩次,一次是日本的原本,一次是排印的,排版印的,在我想它的數量大概都不超過一千本。八十多年前,我們心裡想,八十多年前的事情,尤其中國經過文化大革命,這是舊書,破四舊,不就全燒掉了,這不可能有。居然想的兩套全來了,一個就是《群書治要》,一個是《國學治要》。

      《國學治要》是什麼?《四庫全書》的精華。你看《四庫全書》那麼大,怎麼念?從哪裡下手?民國初年這些學者,真的,他們有德行、有學問,大慈悲心,愛護後人,把《四庫全書》的經史子集重要的東西節錄出來成一部書。你看原本,現在印的精裝本一千五百冊,它這個編出來之後八冊,這是《四庫》精華。你讀了這個,你對《四庫》有認識,有感情,才產生興趣,然後你專攻哪一部分,你在《四庫》裡頭去找。真能專攻,一門深入,十年之後都是專家,那是成為世界上第一流的漢學家。這個功德無量無邊,沒有這套書,從哪裡下手?真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在早年想到,也就是想做這樁事情。找幾位退休的老教授,教文史的,請他們在《四庫》裡頭看有關於現代社會能用得上的,對於修身、齊家、治國這些東西,把這些文字抄出來。做出,我也花了一些錢,大概花了有五、六萬人民幣,東西送來的時候不適用,所以這些稿子我都放在澳洲。沒有想到民國初年的人,我這個想法他們已經做出來了,我看到是非常非常歡喜,這套書居然找到了。這個本子民國十九年出版,但是在出版之前,他們編這套書用了十年工夫。編寫的時候,我還沒有出世,編成功了,我看他寫的序文,那序文是丁卯年,我是那一年出生的,那年出生,它才完成,又四年才出版。這個東西能夠幫助中國傳統文化復興,沒有這個東西不行。

      這套東西,這些人功德太大了,要照佛法講,那都是佛菩薩再來。知道中國有這次劫難,如何將這些傳統文化,全人類的文化,能夠延續下去,他們給了我們一把鑰匙。湯恩比先生所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整個世界社會的問題,要靠中國孔孟學說。唐太宗編的這部書就是的,這一套書應該送給全世界每個國家去學習。所以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就是中國人文化的世紀。中國人拯救全世界的世紀,不是政治,不是軍事,不是科技,也不是經濟貿易,不是的,中國的文化。所以漢學要在全世界把它興起來。

      這兩套書我拿到了,我把它送到台灣世界書局,我請他每一種印一萬套,這一萬套贈送給每一個國家他們的大學圖書館。現在許多大學裡頭開的有漢學系,讓漢學系做為必修的課程。這就是中國文化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文化沒有國家界限,沒有民族界限。這是中國人五千年祖宗的智慧、方法、經驗,還包括五千年的長治久安成果,這不是假的。像我們不讓煩惱發作,我們要讓智慧發作,大乘佛法是智慧、中國傳統文化是智慧,可以說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因為他的智慧裡頭有方法、有經驗、有成效。唐太宗依這部書成就他的貞觀之治,後面有唐明皇前一半開元之治,都靠這部書,唐朝在歷史上有那麼好的政績,這部書的貢獻非常大。

      我們再往下面看,「又眼等六門,日夜流注煩惱,故名漏」,這是把漏這個字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眼看外面境界,受外面色相的影響,耳聽外面音聲,鼻嗅香、舌嘗味,乃至於意知法,心裡面會想,他有思想。這就是被現前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日夜流注煩惱,想的是什麼?與性德完全相違背,叫漏。社會風氣不好,所以現在大家很多人嚮往民主。說實在的話,我不相信民主,我相信皇上。你們不要看到我好像落伍、守舊了,我覺得皇上比總統好,你念中國古書你就曉得了,為什麼?那個皇上真的是想人民福祉,他要替人民造福,他不造福是什麼?別人會革命把他推翻,他就國破家亡。所以他培養他的接班人也用盡心思。你看立太子,你一想到這一點你就知道。太子三個老師,這三個老師,太師、太傅、太保,這是太子的三個老師。太保是教他怎樣保養身體,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衛生健康教育,管這個,養生之道,太傅是教倫理道德,太師是教治國平天下的一套學問。這三個老師都是國家最優秀的,有德行、有學問、有專長的,請這三個人,你說他這種機緣多好!從小受這個教育。除這三個老師之外,還有三個教練,教練是幫助三個老師的,來跟太子生活在一起,天天督促他,他不能偷懶。那叫少師、少傅、少保,我們現在講教練,是陪著太子,要督促他,跟他一起學,把他養成。讓太子在未成年之前,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是正的,沒有任何邪的。那陪讀的這些大臣們他們的子弟,選出來最優秀的,陪太子一起讀書。這就是什麼?栽培底下接班人,皇上他下面就有接班人。這樣用心培養,如果這些接班人都能夠接受老師的教誨,好皇帝,真是盡忠職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是教出來的,現在在選舉出來的總統,他沒有受過這個教育。

      所以你要懂得古時候這些制度,你就曉得真好,不能不佩服。沒有私心,皇上一有私心,國家就亡了,肯定被人推翻。人民都是老實人,都是想平平安安過日子,誰都不願意造反。你領導人搞得太不像話才造反,能夠忍受的都盡量忍受。所以不要做得叫人不能忍受,那你的國家就要亡了,那是亡國之君。每個朝代能夠綿延二百五十年到三百年,它有它的道理在。你看中國商朝,夏商周,商湯距離我們三千八百年,三千八百年前商朝,三千二百年前是周朝,就是周文王。那一種皇帝跟佛菩薩沒兩樣,起心動念全是人民的福祉。人民做錯事情,皇上怎麼說,這是堯舜禹湯,「罪在朕躬」,老百姓沒有罪,罪在我。為什麼罪在我?我沒教得好,我沒有給他立好榜樣。多麼負責任,多麼盡職。所以你念了中國古書之後,你才曉得古聖先賢你不能不佩服,不是普通人,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今天要批評他,錯了。制度,那個法律,那是活的,那個東西,我們中國古人講得很好,那個東西不能獨立,就是法不能獨立。「得其人則存」,那就是什麼?有好人來制法,聖賢君子,這法好,它就能通行無阻。不得其人,社會就動亂了,就廢了,法是假的。制法的人他不遵守那個法,有什麼用處?所以憲法訂得再好,貪污犯罪一樣風行。所以中國自古以來,他重視人,他不重視法。法雖然是治國之端也,這個國家的憲法是大法,治國之端;人是法之原也,那個法能不能起作用根源在人。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是把教育擺在第一,這是在堯的時候,應該在四千五百多年前。堯舜那個時候,正式國家設官員,叫司徒,管教育的。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就是說要教你做好人。好人才能辦好事,法律簡單一點都沒有關係,他能做出好事;如果不是好人,法律訂得再嚴密,一樣幹壞事。所以中國自古以來是以人為本,這個人是聖賢君子,以這個為標準。所以中國的政治是什麼政治?賢人政治,聖賢政治。中國的領導是聖賢領導,中國的社會是聖賢社會,這就對了!你不讀古書不知道,讀古書才曉得。中國傳統文化有救,全世界就有救;中國傳統文化滅亡,這個世界就末日了,這是真的,一點都不錯。為什麼?好人沒有了,這世界就毀滅了。所以我們今天讀經,看到這些經文,無限的感慨。怎樣盡心盡力幫助?想了半年想這兩本書,居然有了。我說大概中國還有救,這世界還不會走向末日,為什麼?它就出現了。那出現,我們就要全心全力把它發揚光大,要把它送到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政府,我們都要送去。我們還要想辦法來講解,找一批老師,這一批老師都是菩薩,讓他們來學習講解。講解之後,我們在網路、在電視上向全世界來傳播,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讀到這個書,讓全世界的人認真去學華文。這就是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相信每個人都歡迎。好,今天時間到了,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