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74集

    共60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0年4月5日啟講,2011年9月18日圓滿。

    淨土大經是《無量壽經》,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永遠傳下去,深入透澈,字字句句講清楚。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佛多年我才相信。如來,有一個解釋,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註解。晚年活多少年,一年講一部,表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七四集)  2011/6/2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九十九面,倒數第五行從第二句看起:

      『雪山』,「即大雪山。南贍部洲,此山特高,冬夏積雪,故名雪山。雪山潔白,以喻戒德與定淨。憬興云:定淨滿德,如雪山也。」這是介紹經上所講的「須彌山」,須彌山是一個小世界的中心,南贍部洲就是地球,在這個太空裡面像個小島一樣。南贍部洲最高的山,也可以稱之為地球上的須彌山,不能稱之為這一個單位世界的須彌山。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銀河系裡面什麼地方最高的?經上告訴我們是它的中心,銀河系的核心。我們看到近代的天文圖像,能看到銀河系像個碟一樣,當中確實最高,慢慢延伸到兩邊,就是邊緣,邊緣比較稀薄,太陽確實是圍繞著銀河系在旋轉。經典上講的須彌山,應該就是銀河的中心。在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個地區上最高的山,須彌也有這個意思,妙高。像台灣這個島,台灣最高的山峰是台灣的須彌山,妙高山有這個意思。地球上的山,最高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終年積雪,所以稱之雪山。這裡有表法的意思,取雪山的潔白、清淨,沒有雜色,一片所謂是雪白,比喻戒德與定淨。修行人持戒清淨沒有染污,用這雪山做比喻。修禪定,禪定能幫助我們恢復清淨心,清淨心也是沒有染污,所以用雪山來做比喻,表這個意思。

      「又《會疏》曰:以戒德喻雪山,戒德清淨,如大雪山。常潔白,能照眾生,令清涼故。」可是在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上發生異常的災變,喜馬拉雅山的積雪可能會融化掉,南北極的冰也會融化掉。估計高山積雪融化,南北極的冰融化,地球上海平面可能會上升五十米,五十米就相當高度,沿海的這些城市都會被淹沒,這是我們現前地球上的狀況。佛在經典上沒有說未來,佛只說了法運,釋迦牟尼佛法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他的影響,面積上的影響他能影響到全世界,時間上的影響是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現在已經過去三千零三十八年,釋迦牟尼佛滅度,我們中國人的記錄,世尊出世是周昭王二十四年,圓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如果照這個計算,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應該是三千零三十八年。也就是說,佛的正法過去了,正法一千年;像法也過去了,像法也是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我們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的開始,所以後面還有將近九千年。世運,就是世界的世運有興衰,地球不會毀滅,外國人講的地球末日、世界末日,這個在佛法裡頭是不承認的,但是災難會有,盛世也會有,完全看人心。人心不善這是亂世,地球有很多災難發現;如果人心善良,這個世界上是盛世,山河大地都會顯得非常的美好。

      實際上我們今天對這些理論,有相當程度的認知,我們不懷疑,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地球,實際上沒有兩樣,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同一個道理。為什麼那個世界那麼好,我們這個世界跟它相比一下,差很遠,原因在哪裡?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居民皆是上善之人。佛講的這個善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佛常講上中下三品,在我們這個世界修上品十善,來生的果報是在天道;中品的十善是人道,人間富貴;下品的十善是修羅道、羅剎道,分為上中下三品。西方極樂世界上善,上善他做得太圓滿,我們可以稱他為上上善。大乘教裡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上上善人,難怪那個世界美好。如果我們地球上人也能夠修上上善,我們地球就會變成極樂世界,跟極樂世界沒有差別。《華嚴經》上講的「境隨心轉」,境是環境,我們居住的地球是環境,環境是隨心轉。這個道理,一直到近代才被科學家發現,剛開始發現,還沒有被普遍的肯定。如果這個世界上,學習科學的人都能肯定這個事實,我們地球上就有救了。連美國布萊登先生,這是個科學家,前年在雪梨開會,這是幾位大科學家討論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討論這個論題。他就說二0一二是地球上人民的一個轉機,如果地球上的居民都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不但災難不會現前,而且地球會變得更美好。他這個說法,跟大乘經上講的一樣。

      問題我們地球上的人,肯不肯改變?能不能放下十惡業,認真的修十善業道?這個問題要靠教育,特別是宗教教育。前年,我隨同馬來西亞的宗教訪問團,訪問梵蒂岡,我們跟教宗見面談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他們先提出來。我們就希望天主教能夠教導他們的信徒,天主教的信徒在全世界超過十億人,我們虔誠為這個世界上災難來做祈禱,有沒有效果?有效果,但是這是治標,不是治本。治本之道一定是教育,我們希望每個宗教都回歸到社會教育。當初這些教主創教不是專門搞祈禱,祈禱是附帶的,主要的是教學,大家在經典上都能看見。釋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這最長的;默罕默德教了二十七年;耶穌教了三年,被人害死的;摩西也教了二十多年。所以教育重要,教什麼?教人斷惡行善,教倫常、教道德、教因果,都搞清楚、搞明白人才真正會回頭,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地球上災難就能化解。這個道理知道的人很多,希望知道的人帶頭做,從自己做起,認真去做。心地確確實實要像雪山一樣潔白、乾淨,沒有污染,沒有邪念。每個宗教都講到捨己為人,一個虔誠的宗教徒能做得到,犧牲自己,服務大眾,特別是對苦難眾生。

      下面,「《淨影疏》云:雪山顯其定淨」,這都是講心理。「諸德皆淨,名等一淨」。淨是清淨,智慧清淨、德行清淨、服務清淨,個人生活也清淨,所以叫等一清淨。「等者平等,一者一如」,平等一如,「淨者本淨。其心本淨」,這是真的,清淨心是真心。惠能大師明心見性,向五祖忍和尚提出報告,第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清淨心是真心,沒被染污。中國過去的老祖宗也肯定,他們說「人性本善」,那個善就是淨,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是讚歎,一絲毫缺點沒有,「止於至善」,佛家用清淨,用平等清淨,平等清淨這是至善。「故潔白如雪山」,用雪山來表法。「其心一如,故如雪山之不動」,取這個意思,不動就是定,清淨就是平等一如。「其心平等,故三無差別」,這個三是說佛、心、眾生,是一而三、三而一。所以佛是非常肯定的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中國老祖宗告訴我們,《四書》是中國人念得最多的,過去讀書人沒有不讀《四書》的,「大學」開宗明義就把宗旨說出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幾句話跟佛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意思完全相同。聖學,聖人的教育目的,不是教人升官發財,不是教人搞名聞利養,是教人成聖成賢。所以它講明明德,明德就是佛法講的自性,現在自性被染污,需要恢復他的明德,所以加上個明字,明明德。上面這個「明」字是個動詞,下面「明德」才是名詞。為什麼要明明德?當然明德已經不明,這就需要教了,要靠教育的方法才能恢復明德。

      明德的相是親民,親民是什麼?佛家講的仁慈博愛這是親民。五倫裡說「父子有親」,親是親愛,對人民要有親愛,真誠的親愛,這是聖賢的樣子、形象。止於至善,你的思想、言論、行為都是幫助世人達到最好、最善,這是中國古聖先賢教學的宗旨、目標,我們稱它為聖學。佛法是印度的聖學,它的目標是教你恢復自性,你本來是佛,你要回歸到佛的地位。佛這個字是從印度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行。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具有圓滿智慧德行的人,這稱之為佛,跟中國人講的「本性本善」一個意思。學佛,志在成佛;學聖賢教育,志在聖賢,與貧富貴賤不相干。孔子在生不是貴族,是平民,學生當中最優秀的學生,孔子常常讚歎學生顏回,顏回可以說,用今天的話說,清貧。物質生活可以說是勉強維持生命而已,一般人受不了,可是夫子說顏回不改其樂,他生活得非常快樂,他沒有一點憂慮,沒有一點怨恨,生活得很快樂。為什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那個快樂是從內心發出來的,與物質生活不相干。物質上是非常貧乏,可是他的精神生活非常豐富,契入聖賢的境界,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佛教傳到中國之後,跟中國傳統文化相輔相成,跟中國傳統文化融成一體。英國湯恩比說得好,中國人的心量大,能包容異族不同的文化,就是指佛教,完全接受了。而佛教豐富了中國傳統本有的文化,相得益彰,這都是事實,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它認清楚。佛教,現在可以說中國的佛教,印度沒有了,佛教在中國,全世界要講到佛教,確實還是在中國。但是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疏忽、不學了,好像有些外國對佛學經典的研究超過中國,是不是真超過中國?超過中國現代人,沒有超過中國古人。不但上古時代,我們講上古是兩千年。近年,近古滿清時代,這些出家、在家的大德,都非常優秀,現在在世界上修學佛法的,還沒有能超過。我們應當加緊努力,不能落在他們後面,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後太多,要努力精進。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能量是相等的,我們的心要跟佛相應,就能克服煩惱習氣,就能夠化解一切災難。如果我們的心不能跟佛合一,跟眾生合一,現前眾生已經不學聖教,也不學佛法了,這個事情麻煩。現代人的思想都是名聞利養,地球病了!這幾個字是我前些年寫的,「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因」,我們現在統統具足,病因有了;「怨恨惱怒煩是一切病緣」,你看有因、有緣,後頭果報就現前。「臟腑失調」是我們的身病,「天地變異」是現在地球病了,這是一切病的果報。「病苦短命」,這是我們的病報,「自然災禍」,這是我們外面的病報,個人病苦短命,居住的環境自然災禍,這一切病報。怎麼救?佛菩薩、老祖宗給我們的藥,就是仁義禮智信,是一切病的藥。在佛法裡面就是十善業道,在中國傳統教育的仁義禮智信,很簡單把病因、病緣、病果、病報,治病的藥方都開出來了,確確實實能救自己,讓自己遠離病苦;自己能離病苦,你居住的地方就沒有災難,中國諺語所謂「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沒有病因、沒有病緣,你是個有福的人;如果你身心有病因、有病緣,你不是個有福報的人。所以貪瞋痴慢疑要斷,佛法裡常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是佛大小乘經上常講。怨恨惱怒煩,我們常講習氣、衝動,這不是好事情,這對自己傷害很大,要覺悟、要把它放下。

      大乘經教裡面給我們講得好,講了許多道理,這事實真相。前幾天我們還學了,我們學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很有味道,這大乘教上講的,不斷之假,這四個字非常有味道。不斷就是相續相,這個宇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是個幻相,不是真的,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經文上原意是「不斷之無」,無是沒有,空的,就是《般若經》上告訴我們的,六百卷《大般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了二十二年,真的講到核心,講到一切法的真相,包括我們自己身體,我們的思想、身心都包括在其中,是什麼?是不斷的、沒有間斷的假相,沒有間斷的無,說假相比較好懂,說無不好懂,但是說無比假相意思還要深、還要好。我們在前面學習的時候,我用電影影片來做比喻,你曉得什麼叫不斷,你看這一捲是電影的底片,它在放映機裡面用一秒鐘二十四張的速度,這幻燈片,二十四張幻燈片沒有一張是相同的,所以無。前面一張滅了,後面一張接著就生,這叫不斷,它沒有中斷,全是假的,根本就沒有這回事情。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實環境,就是現在這個世界,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這個頻率多高?電影是一秒鐘,記住,二十四張就把我們欺騙了。而現實環境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單位是兆,一千六百兆張一秒鐘,你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這個事實真相誰見到?大乘經裡頭常常告訴我們,八地菩薩。八地叫不動地,他的心定了,清淨到極處,這種快速波動的頻率他完全知道。所以從底片上,我們能夠非常清楚的體會到、看到不動之無,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德國的科學家他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他說是空的,他研究的結果,他發表的論文,說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怎麼發生的?物質的基礎是意念,就念頭,真是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是心想變現成物質。心想怎麼會變成?一個念頭,每一個念頭裡頭都有物質現象,就是阿賴耶,阿賴耶的業相就是波動,現在科學講能量,從能量變現出科學說的信息,從信息累積變現成物質現象。所以物質從哪來的?物質是從意念變現出來的,念頭好,物質現象就好;念頭不好,物質現象就變壞了,就這麼回事情。

      極樂世界的念頭好,去的人,心地都清淨、都真誠,沒妄念。到極樂世界之後,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教學,沒有一天空過,到極樂世界是學習,學習到你能夠把煩惱習氣統統斷盡,你就畢業,你就成佛。極樂世界是學校,我們在經本上看釋迦牟尼佛的介紹,他沒有說極樂世界的國王,沒有說極樂世界有大臣,沒聽說,從來沒提過;極樂世界有士農工商,有社會家庭組織,沒有,都沒說過。我們從經本上來看,所體會到,極樂世界是個學校,只有兩種人,一個是佛、一個是菩薩,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它是學校,是個很大很大的學校,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往生到那個地方是去求學的。求學為什麼?為成佛,極樂世界是保證班,到那個地方去之後,沒有一個不成佛的。成佛是成就圓滿的智慧、成就圓滿的德能,也成就圓滿的福報,有智慧、有道德,他怎麼會沒有福報!所以智慧、德能、相好統統是圓滿的,這個一定要知道。

      我們今天生在這個世界,我們沒有一絲毫怨恨,我們非常歡喜。歡喜什麼?歡喜的,對求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意念加強了,這個世界不值得我們留戀,我們要全心全力放下萬緣。像經上告訴我們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到極樂世界去了。災難多,好,好在哪裡?讓我們不能不到極樂世界、不能不選極樂世界,這在佛法講是逆增上緣。到了極樂世界,那邊是順增上緣,極樂世界是法性身、是法性土,法性是永遠沒有變化;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有變化,人有生老病死是變化。極樂世界人都是無量壽,無量壽他永遠年輕,他不衰老,永遠年輕,他不變,極樂世界人是化生的。他沒有胎生的,胎生、卵生、濕生沒有,全部是化生的,這我們在經上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一心一意要取極樂世界。我是受現前這些災難的啟示,本來還想把《華嚴經》講完,現在想不講了,我專講《無量壽經》,專念阿彌陀佛,我這《無量壽經》一遍一遍的講下去,講到我往生為止。晚年一部經、一句佛號,多簡單!蓮池大師說得好,「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你們誰想學我都送給你,你去學去。我不學了,我來不及了,不學了,我只學《無量壽經》,只念阿彌陀佛,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我的目標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底下「一色純白」,這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色純白,這段是說須彌山,講到我們地球上的雪山、大雪山,它表法的意思。

      下面這解釋第二個小段,『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是以大地喻平等忍辱,平等即離諸分別」。有分別就不平等,有自私這個念頭,心就不清淨,就被染污。所以貪瞋痴慢疑是染污,這幾樣東西不乾淨,我們的清淨心被它染污。我們要恢復清淨心,貪瞋痴慢疑必須把它斷掉,心恢復清淨了。心裡有分別就不平等,要知道,自性是清淨平等的,而且有覺,我們經題上講「清淨平等覺」,真心,我們的真心本來是這樣的。學佛沒別的,就是恢復自己的清淨平等覺,覺就不迷,不迷惑了。但是恢復是有次第的,第一,一定要恢復清淨,清淨恢復之後,一定要恢復平等,後面自然就大徹大悟。要想真的恢復,就必須要把欲望放下,對生活的欲望要降到最低程度。你看釋迦牟尼佛他的生活欲望,他全部的財產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這他生活方式,一生沒改變。佛陀走的時候在樹林裡頭,不是在房子裡面,在野外!一生沒有建個道場,也沒有建個茅蓬。佛教傳到中國來,真正那些修行的大德,幾乎全都是住茅蓬的,沒有住過茅蓬的祖師大德很少有。他們年輕修行都住茅蓬,茅蓬是自己建的,很簡單,山上砍幾棵樹做為柱子架起來,上面蓋點茅草,非常簡單。絕不求奢華,你的心是定的,沒有欲望,精神生活是研習經教,這個裡頭其樂無窮,真正嘗到法味,確實古人講的,你欲罷不能,你對它產生無量的歡喜。讓我們想到孔顏之樂,孔子、顏回的樂樂在哪裡?樂在智慧,煩惱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這多快樂。心裡只生智慧,不生煩惱,他怎麼會不快樂!這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

      我學佛這六十年,得力於方東美先生,不是他老人家,我對佛法不認識,不知道這是個好東西。年輕的時候誤會了,以為它是宗教,以為它是迷信,邊都不碰它。在台灣我跟他老人家學哲學,承蒙他慈悲厚愛,我們原本只是想到學校去旁聽他的課,沒有想到他不讓我到學校去,跟我約定每個星期天到他家裡去,他給我上一堂課兩個小時,每個星期兩個小時。學生只有我一個,在他家小客廳小圓桌上,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的一個單元「佛經哲學」,講絕了。提出這個名詞的時候,我都感到很訝異,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且在宗教裡一般人稱它為多神教,多它什麼都拜,多神教在宗教裡稱為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拜一個神,別人瞧不起的,它怎麼會有哲學?」方老師告訴我,他說「你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麼好!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學佛入門是這樣入門的。入門之後,這有緣遇到章嘉大師,我學佛的根柢是在章嘉大師那個地方奠定的,他教了我三年,也跟方老師一樣,每個星期兩個小時,這個緣分可遇不可求,沒有這個基礎,我遇到李老師也沒用處。章嘉大師圓寂之後,過了一年我認識李老師,李老師勸我學教研究經典,這個我很喜歡。這是章嘉大師就教給我,老人家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

      我知道釋迦牟尼佛是社會教育家,他的身分是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沒有分別。只問來學,只要你喜歡來,願意跟他學,他都非常歡喜教你,平等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麼好的一個老師,到哪裡去找!所以我們才認清佛教的面目。說它是宗教呢?你要懂得宗教兩個字怎麼講法,什麼意思,我們對這個地方都疏忽了。老師教你,你去查查字典,宗教兩個字怎麼講?我們查出來了,向老師報告:宗有很多意思,它有三個主要的意思,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教,教是教育、教學、教化。宗教連起來,這就恍然大悟,原來宗教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一下就明白了,以前把這個名詞解釋錯了。這才佩服我們的老祖宗,對於各個教派加一個「宗」字,宗教,這個名稱可以說在教學裡真是推崇到至高無上。它是不是主要的教育?是的。為什麼?它能幫助你成聖成賢,它能幫助你成佛、成菩薩。這不是主要的教學,還有什麼東西是主要的?

      它的普世教育,這是對一般人的,對社會大眾的,人人都應當要學的。佛家是十善業道,你看我們《十善業道經》前面,如果是完整的本子,這《大藏經》上有,前面有雍正皇帝一篇「上諭」,就等於序一樣。雍正皇帝推崇,如果社會大眾人人都學十善業道,天下就太平,皇上就沒事了,垂拱而治。這個教育多重要!儒家普世的教育,現在我們把它提出來是《弟子規》,道家的普世教育是《太上感應篇》,佛教的普世教育是《十善業道》。這三樣東西在古時候沒有人不講,沒有不認真學習,它不是講、不是背、不是念的,它是要做到的。就是日常生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一個標準,各個人都遵守。中國幾千年來,諸位看歷史,長治久安、太平盛世從哪來的?從這個教育教出來的。所以古時候中國的宗教教育,是皇上親自主管;儒家的教育交給宰相,底下有教育部,那個時候不叫教育部,叫禮部,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儒家讓宰相去管,佛跟道皇上管。

      以後像伊斯蘭教傳到中國,基督教那時候叫景教,都唐朝傳過來的,統統皇上管,皇上平等,以平等心對待基督教、對待伊斯蘭教。我看過北京的清真寺,伊斯蘭教道場建築跟佛教一樣,宮殿式的,看它的匾額「敕建」,皇上下命令建的,就國家建的。以前這些帝王知道重要的教育,推動這個教育天下太平,為什麼?人都教好了,人人是好人,這人幹的事情全是好事。所以在古時候,諸位要細心去觀察,古時候三百六十行,哪一行是最快樂、最令人羨慕?跟諸位說,做官。做官身分很高,待遇也不錯,沒有事情幹,為什麼?沒有案子辦。一個月要有二、三件案子很多了,沒有人犯法,沒有人做壞事,這什麼緣故?教育教好了。而這個功德裡頭,確實宗教教育是主,真的是個主要的東西,把人教好了。大家都學,皇上也學,他不學他怎麼知道好?所以他也學,做官的都學。人跟人發生爭執,你要去打官司,官府裡頭一召見,夫子怎麼說的,佛菩薩怎麼說的,你還好意思爭執嗎?馬上就解決了,就和解,不再相爭。彼此一相讓,問題立刻解決,真的是寶,儒釋道是三寶。

      儒釋道都教我們忍辱,行門當中,忍非常重要,你不能忍,你的道業就不會增長,為什麼?你向上提升得定,忍辱是修定的前方便。你不能忍,哪來的定?沒有定,哪來的智慧?不但佛法重視忍辱,儒家重視,道就更不必說了。三教的聖人都教你要忍,能忍,心才會清淨,心才不會動搖。所以忍辱用大地來做比喻,你看地多平等,你把名貴的香水倒在地上,它接受你,便糞倒在地上,它也接受,它沒有分別,沒有說這個好的我要,不好的我不接受,沒有,統統接受。這是教我們用平等心待人接物,對待一切人要平等心,平等心就是道,平等心就是真心,平等心就沒有分別。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個人的欲望在裡頭,就不乾淨、就不清淨。

      「《往生論註》釋心業無分別云」,就解釋心無分別,業是造作,起心動念是心業、就是意,解釋這個。「如地負荷,無輕重之殊。」殊是不同、差別,沒有差別,像大地一樣。下面有解釋,「大地載物,重者輕者同一負荷,無所揀擇」,它沒有分別,「無有分別」。《易經》裡面坤卦就是講地「厚德載物」,厚德是什麼?最厚的德就是忍辱、就是平等,大地表現出來就平等、忍辱。我們要學它,學像大地一樣能忍,能平等的去忍。「以喻菩薩忍辱之德,遠離一切彼我、恩怨、違順之別」。我們有沒有學到?忍辱的反面,是傲慢,自己總以為比別人要高一等。要知道傲慢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不是你這一生學會的,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帶來的習氣。佛講得更深,這三毒煩惱貪瞋痴,從有我那一天起,這個煩惱就帶來了。法相宗講得透徹,講宇宙的源起,萬物的源起,我從哪裡來的,我的源起,全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萬物的本體,包括我自己。宗門裡面常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是什麼?自性。本來面目是佛,不是別的,所以佛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本來面目是佛。佛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迷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就是你開始迷。很難講,講不出來,哪有開始呢?佛家講「無明」上面加了一個無始,無始無明,他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無明叫無始無明。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那是什麼?沒有開始,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開始,怎麼會有這種現象?

      《楞嚴經》上富樓那尊者,就這個問題提出來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無始無明是怎麼來的?這真的叫追根究柢,打破沙鍋問到底。因為所有一切法,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無明變現出來。這最初無明從哪來的?佛告訴你,它沒有原因,它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聽不懂,最後佛舉一個例子「演若達多迷頭認影」,有這麼個故事。這個故事我們一聽明白了,為什麼?我們小時候有,小時候在學校念書,我們那個時候念書在抗戰期間,抗戰期間小學生高年級,五、六年級就有軍訓課。那是非常時期軍訓課裡面,早晨上學老師常常舉行緊急集合,哨子一吹,三分鐘都要統到操場集合,服裝整齊,制服穿好,帽子戴好,統統穿戴好了。就有這個現象,有同學緊張得不得了,慌慌張張找他的帽子,問同學:有沒有看到我的帽子?同學指著,你不是戴在頭上嗎?戴在頭上忘掉,戴在頭上找帽子找得那麼緊張。這個比喻好!你說他那個迷什麼時候有的?沒有,服裝穿得整整齊齊的沒事,那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變得那麼緊張。佛這個比喻好,讓人曉得,無明不是真的,所以叫無始,它沒有開始。有開始它就有結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我們實在講一直到念到、看到《菩薩處胎經》,世尊跟彌勒菩薩這番對話,才完全明白。那個一念不覺,就是今天科學裡面講的,波動現象,而且這個波動現象,你一定要曉得,這一個波動頻率起來它立刻就停了,第二個波動是第二不是第一個,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這就叫什麼?不斷之無,它確實是無,因為這個波動起來,你錯了,你在裡頭迷了,以為真有,這就現出一個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完全是假的,就跟迷頭認影一個意思。但是什麼?但是他不覺,沒有自覺,他就迷了,愈迷愈深,造成這種現象。迷得再深,都是一念,所以佛對於深一層的講解,他不講過去、不講未來,沒有過去、未來,就在當下,你這個問題才真正解決。你當下一覺,這波動的現象立刻恢復正常,沒有過去、未來,過去、未來是你迷的時候的假相。我們讀《百法明門》,初學佛的時候都學這個書,相宗的入門。時間、空間它排在哪裡?排在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裡頭,時分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時間,時間是什麼?方分,方是講空間,時間、空間都是屬於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抽象概念,是抽象概念裡面產生的,決定沒有事實,假的!這是不太容易懂,但是它是事實真相。所以一念覺立刻就恢復,波動現象沒有了。

      波動現象是阿賴耶的業相,科學稱它作能量,所以能量是從波動當中產生的,沒有波動就沒有能量。但是能量還是從自性裡頭出來的,所以自性不可思議!能生萬法,能生能現,阿賴耶能變,能生、能現、能變,它的根、它的本都是真如自性。而且真如自性裡頭,它什麼都不是,三種現象都沒有,所以科學、哲學對它都無可奈何。怎麼知道有?佛說了,「唯證方知」,你證得的時候你完全明白。怎麼證得?放下,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就證得。我們就懂得了,科學、哲學為什麼不能證得?科學家、哲學家沒有放下起心動念,沒有放下分別執著,所以他只能見到阿賴耶,見不到自性,道理就在此地。他要能真正的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科學家就成佛了。他可以做實驗放放看,放下看是不是成佛?放下真成佛了。所以這樣微細的境界,阿賴耶的三細相,佛說八地,往上去九地、十地、等覺、妙覺五個位次,他們看得清清楚楚,那個定功可深了,菩薩五十一個階級,最高的五個階級他們看到。他們不需要用科學儀器,也不需要用高深的數學,他見到了,在定中見到的。小定,阿羅漢的定能夠見到六道輪迴,那不是假的。

      定中空間維次沒有了,所以向上看能看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往下看能看到十八層地獄,能看到阿鼻地獄,三界之內,他都知道、他都明瞭。能力從哪裡來?本能,這個能力是自己本來有的,只要把障礙去掉,能力就恢復。經上告訴我們,只要你不執著,對於世出世間法都不執著,因為什麼?出世間法佛法也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佛說得很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自性裡頭哪有佛法?沒有。佛法從哪裡來的?佛法從世間法來的。因為世間人迷,所以佛就用個方法幫助你覺悟,幫助你覺悟的法叫佛法,等你覺悟,覺悟就沒用了。就好像你有病這才有藥,病好了藥也沒有了,哪是藥?有病才有藥,沒病就沒藥。你有迷惑才有佛法,你覺悟了佛法就沒有了,所以這個道理要懂,你清淨心才真能得到。阿羅漢得清淨心,菩薩得平等心,佛大徹大悟,覺是大覺、大徹大悟。所以,清淨平等覺就是佛、菩薩、阿羅漢;也是戒定慧三學,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戒定慧三學;也是佛法僧三寶,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你在經題上看,這意思多豐富!所以這部經確確實實是一切經的代表,是一切經裡面的精華,你從這部經修就能圓滿成就,何樂而不為之?它包含《華嚴》,它也包含《法華》,顯密都在其中,不可思議的經典,你得要認識它,你才會全心投入,你才會真正得到受用。

      《往生論註》裡註得好,我們再繼續往下看,『清淨如水』,「菩薩清淨,猶如淨水,能洗除種種塵勞垢染」,覺悟就放下了,這是比喻放下。為什麼放不下?沒覺悟,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以為這些假東西都是真的。特別是認為佛法,世間都是假的,佛法是真的,這是什麼人?小乘,你有能力出六道,你出不了十法界,什麼時候知道佛法也是假的,你才能超越十法界。你一定要記住,自性清淨心裡頭三種現象都沒有,什麼時候你這三種現象都放下、都沒有了,你就回歸自性,你就證得妙覺。這三種現象,物質現象頭一個你要把它空掉,真正知道不斷之假,或者用經上講的「不斷之無」,它根本沒有,你執著是錯了,包括這身體,身體是物質。起心動念是精神現象,思惟想像這個東西是什麼?身體死了,這個東西存在,叫靈魂,身有生死,靈魂沒生死。在台灣出版了一本書,《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寫這本書是大陸上的一個人寫的,裡面是個人跟鬼的談話記錄的。羅馬軍團,是凱撒大帝派一支軍團十萬多人侵略中國,那個時候完全是走路,從羅馬走到中國非常辛苦,在中國打了幾次仗沒打贏,以後全軍覆沒都死在中國。這一批鬼軍的軍隊他還沒解體,還沒散開,那些靈鬼現在還在,附在人身上把這個故事說出來,是真的,不是假的。說明什麼?二千一百年死的這些軍人的靈魂,現在還非常活躍,他們非常非常苦!得到菩薩幫助他,所以這批軍隊統統都皈依了,有個利賓菩薩,我們一般人想像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菩薩跟他們在一起,告訴他們:中國不是你們的,你來幹什麼?我看到這句話我感觸很深,這就是什麼?人要認命,「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中國不是你的,你命裡沒有中國這個緣,所以你來了,死在中國。這提示我們什麼?用戰爭的手段奪取來的這些土地、資源,還是你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奪不到,那何必用戰爭,用這種殘酷的手段?現在他們知道悔改了,逐漸逐漸了解事實真相。要求給他建個廟,他們有個住處,有個安身立命修行的地方,在甘肅,齊素萍居士真給他建個廟,大概今年年底可以完工。說明什麼?人沒有死。人要是不死,怎麼可以得罪人?得罪人之後是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個多麻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了,絕對不會得罪一個人,受了委屈也無所謂,不跟人結仇。受了委屈將來我要報復,後來他來生他要報我,我要報他,這個多苦,雙方都痛苦。明白之後一筆勾銷,受再大的委屈也無所謂,看清楚了!章嘉大師說看破,你就會放下了,真放下才能夠一心念佛,往生才有把握。這個世間的人,有恩於我的要報恩,有怨於我的一筆勾銷化解,他跟我有怨,我不跟他有怨,我這裡沒有。我們怎樣化解怨結、怎樣報恩?自己認真修行,修行成功了,這個功德迴向是真正的報恩,真正的解冤釋結,為什麼?你成佛了。成佛重要,親近阿彌陀佛重要,往生極樂世界重要。這些恩恩怨怨的不重要,搞這些幹什麼?所以應該要放下,這都是屬於忍辱波羅蜜。「菩薩清淨,猶如淨水」,這才能把種種塵勞,就是煩惱習氣,統統把它洗乾淨,『洗諸塵垢』。

      『熾盛如火,燒煩惱薪』,這下面有解釋,「火喻智慧,薪表煩惱,菩薩智慧猛利,熾盛如火,斷除煩惱,如火燒薪」,好比火把這些柴統統燒光了。所以求智慧重要,智慧從清淨心來的,清淨心從忍辱得來的。所以沒有忍辱,心就不會清淨;心不清淨,永遠不會有智慧。然後你才曉得,忍辱對於我們學佛的人,它多麼重要!六波羅蜜裡頭有兩樣東西最重要,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是什麼?放下,你要放不下你就不能持戒。我們今天學佛的人很多,在家的,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的,沙彌律儀做不到,為什麼?得想這個原因,為什麼古人能做到,現在我們做不到?不肯布施、不肯放下,所以你做不到。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議,能布施,不能忍辱,他只能修世間福報,他成就不了功德。所以忍辱能夠把布施的福報變成功德,那就管用。福報不能出三界,功德超越三界!你是要功德還是要福報?這個道理要懂。

      梁武帝是中國古代,最熱心護持佛法的一位大德,他以國王的身分、以國家的力量來護持佛法,建造寺院道場,傳記裡說四百八十所,度人出家幾十萬人,佛法多興盛,自以為功德很大。達摩祖師到中國來,跟他見了面,他非常歡喜,向達摩祖師請教,他一生所做的這些功德大不大?有多大功德?達摩祖師告訴他:並無功德。他聽了這句話非常不高興,就送客,以後再不見面了。所以梁武帝沒往生,梁武帝沒證果,什麼原因?忍辱的功德沒有。你讚歎他就喜歡,你說他並無功德他就生氣,他都不能虛心去問一問,為什麼沒有功德?功德到底是什麼意思,他沒有問,他如果繼續問,達摩祖師一定給他講得很清楚。一句話不投機,馬上就翻臉送客,達摩祖師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遇到一個慧可。慧可難得,在他會下大徹大悟,為中國禪宗第二代祖。不能忍辱怎麼行?所以梁武帝一生修的是世間福報,充其量到哪裡去?忉利天這最高的。往上去,往上去要有點定功,夜摩天有未到定,他沒修。

      這些例子,我們看了之後就知道,懂得修行的方法,懂得六波羅蜜的重要,不能夠布施,你戒不清淨,你沒有法子持戒,持戒是什麼?要能捨,要能放下。能持戒之後要修忍辱,不修忍辱,戒律都是福報,世間福報。持戒很清淨,持得很好,但是怎麼樣?傲慢,看到不持戒的人瞧不起,這就是沒有忍辱波羅蜜。那我們一看他那個戒律清淨,修的是世間善,屬於世間的十善,得人天小果。也就是修得再好,也就極限是忉利天,夜摩天他去不了。夜摩天要有點定功,未到定,曾經修定有點功夫,但是定的境界並沒有現前。往上去都要靠禪定,禪定真正修成得初禪,他就不在欲界,他就到色界去,色界初禪天、二禪、三禪、四禪,一層比一層高,往上去全是修定。定裡面自然有上品十善,自然有戒律叫定共戒;開悟之後叫道共戒,道共定,那個層次就高了。至少小乘初果以上,大乘,《華嚴經》上講的初信以上。

      我們今天連初信達不到,為什麼?初信它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今天出家人還有在家居士,幾個人把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掉?沒有。斷掉這才入門,入大乘之門,小乘就是證初果須陀洹,跟《金剛經》前半部離四相的境界是平等的。你要問須陀洹,問初信位的菩薩,他們四相破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東西得講理,不是隨便說的,真實功夫!從哪裡學?從行門上來說,一定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我們今天《十善業》為什麼做不到?沒有《弟子規》、《感應篇》的基礎,又不學小乘。中國從隋唐之後不學小乘,用儒跟道代替小乘,那儒道不學怎麼行?儒道最重要的學《弟子規》、學《感應篇》,要把《弟子規》、《感應篇》變成我們的生活,起心動念的依據不能違背,有這個基礎修《十善業道》,就容易了,不難。古人能做到,今人也能做到,今人做不到是修學躐等,沒有按照順序去學。哪個人學佛是從《弟子規》開始的?告訴你,古人是這麼開始的。只有現代人疏忽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下一堂課,我們在香港繼續接著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