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21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5年5月啟講。

    江味農居士,一生教宗般若,行在彌陀。《金剛經講義》很長,我把精采部分節錄下來,這一次詳細講節要。幫助看破,放下,自然老實念佛。一部金剛般若,無住妙旨,全在「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上。欲達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全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上。

    字體大小: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二十一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023-0021

      請掀開經本,第二卷,第四十面,從第六行看起,第四段:

      世尊在前面問須菩提尊者,如來有沒有無上菩提法可以證得?有沒有法可說?這裡面含藏的意義,前面已經報告過了。今天我們看看這一段:

      【我們若執為真有無上菩提可證,是錯了,故云非法。若執為沒有無上菩提,那也錯了,故云非非法。如來所說的法字,是指一切法。法與非法,皆不可取。】

      佛在本經將這樁事情多次的重複,為我們開導;這就顯示這個問題是佛法裡面重要的問題,是我們修行證果樞紐之所在,所以不斷重複為我們講解。經上說如來,如來是從性體上說的。從性體上,前面說過,無有一法可立,哪裡有無上菩提?所以不能執著真有。假如我們要執著它沒有,真的沒有,諸位想想,真的沒有怎麼也錯了?真如本性裡頭也沒有「沒有」這個東西。所以你要有個沒有?你本性裡頭又執著一個沒有,那也是錯。你體會這個意思。你執著有,是錯了;你執著沒有,也是錯了,清淨心那就不清淨了。因此,有跟沒有都不能執著。

      我們要問,到底有沒有?執著是不可以,到底有沒有?從事上講,有;從理上講,沒有。正如同本經,有時候稱如來,有時候稱佛,這個意思完全相通。稱佛,是從事上說的,從相上講的;稱如來,是從性上講的,是從理上講的。我們一定要把它辨別清楚。事,為什麼會有?因為事相有十法界。十法界裡面,我們今天是人法界,我們修行要成佛,要是沒有佛,那就沒有佛法界了。十法界裡頭有菩薩法界、有佛法界,事當然有。既然事相上有了,法有沒有?法也當然有,也確確實實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真有這個法,但是不能執著,一執著就錯了。由此可知,金剛般若自始至終破執著而已,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就像前面所說的,法,我們要用它,法有用,要用它,決定不能執著。這就是前面佛所講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又引筏喻來做比喻,說明這個事實。我們要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如來所說法,這個「法」字,包括的範圍非常廣泛,十法界都包括在其中,不僅是十法界,連一切非法也包含在其中;法與非法,都包含在其中。法尚應捨,法與非法統統要捨。捨,不是不要,是不可以分別執著,是這個意思。捨是捨分別、捨執著。

      【一切眾生及諸菩薩等,就性上說,皆是一真法界。】

      這是事實。雖然是事實,我們凡夫迷了,不知道這個事實,這個虧吃大了!不單單是迷失了自性。無量劫來,我們的迷執愈來愈嚴重,嚴重的迷執就變現出六道輪迴,變現出三惡道,於是愈陷愈深,苦不堪言。這是我們現前的事實真相。那我們要問:一真法界有沒有失掉?沒有!實在說,一真法界就在現前,不但人天沒離開,就是三惡道也沒有離開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真實之體,六道是虛幻之相;幻相是依體變現出來的,離了體,假相也不可能產生。假相也依體變現出來的,這是法相家所說依他起性。所以十法界,是依一真法界而變現出來的幻相,從來沒有離開一真法界。悟了,法界就一真。迷了,法界就變成無量,一變成無量;覺悟了,無量又歸一。這是事實真相。怎樣悟?《金剛經》上就是教我們覺悟的方法,只要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你就覺悟了;有一絲毫執著,那還是在迷,沒覺悟。不可以誤會:我都覺悟了,還只有這麼一點點,大概沒有什麼關係。不行!一點點也不行。一悟一切悟,有一絲毫還沒有覺悟,就完全沒悟!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佛在經上為什麼教我們一切放下,到最後連放下這個念頭也要放下,那才是真正覺悟,自性才能現前,所謂是明心見性。說見性,說自性現前,跟此地講一真法界,是同一個意思,同一個境界。一真法界,就是性德現前。

      【故佛之說法,自真如本性中,自在流出。】

      這一點我們也必須要認識清楚。佛所說的一切法,是從他自己境界裡面流露出來的,也就是說從一真法界、從真如本性裡面流出來的。真如本性是真,那不是假的。真如本性流出來的言語是真言,文字稱為經典,不是虛假的。所以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方法、境界,確確實實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區,它都是正確的,都是適當的,這就是超越時間、空間,這就是顯示出它的真實性。我們要解佛所說的意思,當然就難了。難在哪裡?我們沒有見性。佛經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我們沒見性,怎麼能夠懂得經典裡面的道理?因此大經大論上就說了,像《華嚴經》、像《大智度論》,就說得很明白:「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佛的經教,一定要有人跟我們解說,如果沒有人解說,世間一等聰明智慧的人都無法理解,原因在哪裡?世間人用分別心、用執著心;有分別執著,這是凡夫。用分別執著來解佛的意思,無有是處,所以需要人說。什麼人說?修行證果之人。所以在古代,講經說法、給經論作註解,都是修行證果之人,翻經那就更不必說了。所謂是再來人,他行,他不會搞錯,雖然他們見性還不圓滿,人家真見到了。佛是圓滿的心性,就像夜晚十五的月亮,圓圓的滿月;菩薩雖然不是滿月,也是十一、十二的月亮,接近圓滿了。縱然位次更低一點,初四、初五,那個月牙也是真的月亮,不是假的,那個月光是真的,他有能力為我們解說。這就是說明,這些人用的是真心。真心,這個意思前面都曾經說過。

      把妄心轉變成真心,轉妄成真,轉識成智,轉八識為四智,這樣的人才行!在古時候,這樣的人真有。不但有,還不是少數。我們在《大藏經》史傳部裡面看到很多,每一個宗派裡面的祖師大德都是再來人。近代也有不少的大法師,身分沒透露。少數的,他們的身分暴露出來,我們知道,像印光法師,現在大家都曉得,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的化身。諦閑老法師、虛雲老和尚,到底是什麼身分?沒有暴露,我們不知道,不是普通人。要是這樣的人來為我們說,決定不錯了。那現前沒人給我們說,怎麼辦?我們找不到善知識,遇不到善知識,我們想求解經義,怎麼辦?有一個方法,至誠恭敬的去讀誦,求感應。讀誦讀久了就得定,心就清淨、心就定了,定到一個相當的程度就開智慧。所以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智慧一開,這些經論自自然然就通達。

      這些事近代也有例子,諸位看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這一本書是倓虛法師的自傳,他自己講他一生修學的經過,由他的學生大光法師記錄,所以就是倓老的自傳。自傳裡面有一篇,記載著當年在浙江,他們道場裡面有一位香燈師父,香燈師父專門管大殿上燒香、點蠟燭、添油燈,專門管這個,這個香燈師父很老實、很忠厚。寺廟裡頭人多,程度並不齊,有些人看他老實,捉弄他,就跟他講:香燈師,你那些蠟燭放在那裡放久了,長霉了。他說:那怎麼辦?拿出去曬!他也真聽話,把蠟燭都搬到外面去曬,一曬都融化掉了。晚上上殿,那個時候不像現在,尤其寺院都建築在山上,晚上上完殿點蠟燭的時候,到哪裡去買蠟燭?只有把那個曬過還剩的蠟燭芯,蠟燭油都曬掉了,插著點,結果人家都笑了。住持老和尚一看到這個樣子,就搖頭:香燈師,明天你不要做香燈了。把他的職務撤掉了。老和尚很了不起,有眼光,老實人能成功,看到他這麼老實,就叫他:你到育王寺,阿育王寺也在浙江,距離他們那個廟不太遠,阿育王寺裡頭供養著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就教他去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就是老實,師父教他一天拜三千拜,他就規規矩矩每天拜三千拜,拜釋迦牟尼佛的舍利;拜了三年,他開悟了,老實人!他本來不認識字,經也看不懂;悟了以後,他能作詩、能作偈,以後講經。這就是說明、證明一樁事情,真誠到極處就得定,就開智慧,必定得三寶加持。可見得佛法的修學跟世法確實不一樣,真誠能夠感應通達。

      【我們要證自性】

      學佛唯一的一個目標就在此地。證自性,通常講證道、證果,就是這樁事情,就是證得自性;禪家講明心見性,那就是證果;我們淨土宗裡面講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就是證自性。如果要想達到這個目標,

      【須先離心緣相,如何可取。】

      緣,是攀緣,是希求、希望,心裡面有攀緣,也就是心裡面有分別、有執著,分別執著就是緣。一定要先離心緣相,心要清淨,決定不可以分別執著,如何可取。法相不可取,法相是有,不能執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果相也不可取,果相是成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認為那是佛相,也不可以分別執著,分別執著就錯了。這是講要離心緣相。

      【又要離言說相,如何可說。】

      一真法界,真如本性裡面,沒有言說。佛說法度眾生,對我們有言說,某一類高級的眾生,不要言說。在我們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大家都曉得有三界六道,三界裡面有色界天、有無色界天。我想這些同修們都很熟悉。色界四禪,初禪梵天,二禪光音天,三禪淨天,四禪福天,福報最大。你們想想,二禪天人,為什麼叫光音?光是放光,音是音聲。給你說清楚、說明白了,光音天以上,佛說法不用言語;言語說法受很大的限制,表達的意思相當有限,沒有放光來的圓滿。光音天以上,佛講經說法都是放光,佛一放光,大家一看,統統清楚明白了。那多省事!不要以為我們這個地方天天講經說法,忙得一塌糊塗,以為別的世界也是這個樣子,那你就錯了,你把人家估計得太低了。光說法,其實我們也能相信,我們走到外面十字路口,那不就是放光?紅的光一放,你就不走了,你就站在那個地方。他要是給你講話:不能走,停止!你看多囉嗦,說多少遍你還未必能聽清楚。你看這個多簡單,綠光一放,你就可以通行了。你才曉得這種方法,諸佛菩薩到處都在使用。他這個光在某一個部位放出來,表的意思不相同。光的大小、強弱、色彩,那個色彩也是無量無邊。我們看到佛講經,佛在講經之前,許多經典上佛都放光現瑞,你要懂得這個意思。佛一放光,這一部經講完了。夠程度的人,他都明白了。然後再講,我們這些人,放光怎麼放我們也不懂,沒有法子,佛只好再用言說。他一放光,我們就懂了,何必還說?這不必說了,離言說相。既離言說相,哪有法可說?無有法可說。末後這一段說:

      【離言說相,正是言語道斷。】

      這個道當作方法講,用言語來表達,的確是非常有限,它有範圍的、有界限的,而且這個範圍界限是很有限,有許許多多的意思確實言語表達不出來的,無法表達出來。我相信這些我們同修當中都有這個體驗,可能就在自己本身上,說不出來。譬如我們接觸外面境界,我們看到風景、看到很美的東西,沒有辦法形容得出來,沒有辦法表達得出來;這就說明你這個言語能力是有限的,文字能力也有限的,比不上光。連光線在攝影機、電視機一照,都照得清清楚楚,那都表達出來了,我們怎麼講、怎麼形容都形容不出來,他那裡一照都出來了,這是光比言說要強多了。所以,言語道斷。何況如來所證的究竟圓滿的境界,怎麼能說得出來?

      【離心緣相,正是心行處滅。】

      行是動,心在那裡動。滅了,那就不動,心就定了,清淨寂滅。前面一句說明,何以佛無有法可說;後面心行處滅,說明佛哪有法可以證得?如果你心裡面還有起心動念,那就有說也有證;到心行處滅的時候,不但是無法可說,也無法可證。這是把這樁事情交代清楚,說明白了。我們看底下這一段經文,世尊再以一切賢聖來給我們做一個證明。

      經【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註解裡面講:

      【所以者何,即指出為何兩邊皆要非之所以然。】

      非之就是離開,空有兩邊都要離開。法與非法都不可以執著;法就是有,非法就是空。這是用證果的人,來為我們作證。

      【一切賢聖皆用此雙非之法】

      一切聖賢是從小乘初果,他證了果,這就不是凡人,一直到大乘圓教等覺菩薩。我們經上常講三賢十聖,三賢十聖是說的大乘法身大士,這是說的三賢十聖。前面都沒有算進去,從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從這個地位開始,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個位次叫三賢。從初地到等覺,稱為十聖。十地菩薩十個位次,加上等覺,一共十一個位次,我們稱為十地。有些經論裡面,說得詳細一點,叫十一地。諸位要記住,十一地跟十地是一個意思,十地裡面包括等覺菩薩,那個十一零頭省掉了。中國人喜歡說整數,零頭就不算了,其實包括在裡頭。就像我們在佛經裡面常常看到,釋迦牟尼佛的常隨眾,經上記載一千二百五十人,這是個整數;實際上還有五個,要細說的話,應該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所以翻經的法師,零頭他都省略掉了;實際上,裡頭包含了。這個必須要明瞭的。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層次?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也就是說兩邊都捨了,他們統統都是兩邊都捨,兩邊都不執著,但是不執著的程度有差別,有淺深差別不同,所以才有五十一個階級。如果沒有差別的話,這五十一個階級從哪來的?有些兩邊離的,離得淺;有些兩邊離的,離得很深,真的沒有了。像這個初學的,為什麼三賢十聖裡頭不包括十信位的菩薩?十信位菩薩也捨掉了,可是有的時候他又現行,或有或無,有時候他真的放下,可是有的時候他又執著了,他又起來了。我們想想,我們豈不亦是如此嗎?十信菩薩或有或無,不像登了初住,登到初住位的時候,他就位不退;不但是位不退,三不退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從這個地方,他有進有退,我們就想到,他兩邊捨,捨得還不夠究竟,這樣才有差別。

      【無為者,指自性清淨心,原來具足,無造作相。經云無修無證,即指此而言。】

      這是解釋無為法。無為法是指真如本性,這是無為的。為就是造作,就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就叫做有為。我們現在的心,心裡頭念頭,前面念頭滅了,後頭念頭又生了,所以我們現在用的心是生滅心。生滅心是什麼法?有為法,有為法都不是真的。《金剛經》後頭偈子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是假的,不是真的,無為是真的。無為是什麼?不生不滅,永遠保持那個樣子,不會改變的,那叫做無為法。法相宗用這個標準來解釋,就是用生滅這個標準來解釋。它給我們分析,八識是有為法,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跟第八阿賴耶識,都是念頭的生滅,有些念頭很粗、很明顯,我們容易覺察;有些念頭很細,我們根本就不知道。相宗有個比喻說,好像這個水,我們從水面上看,它很平靜,底下流動得很快速;那就形容說,微細的念頭我們看不出來。佛告訴我們,阿賴耶裡面的念頭,我們一般人能夠觀察得到的是什麼?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可以能夠覺察得到,我念頭生了、念頭滅了;可是阿賴耶裡面的念頭就沒有辦法,不但我們沒有辦法,佛說過了,阿羅漢、權教菩薩都沒有辦法。阿賴耶裡面的細念,世尊在經上舉個比喻說,彈指。彈指,不像我們彈得這麼慢,他是說古時候的武士,體力非常強壯的,那個彈指有力量也彈得快。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的時間多長?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那叫一剎那,一剎那裡面有九百生滅。我們怎麼能夠發現?怎麼會知道?以我們的能力彈指,一秒鐘大概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就這麼算法,這是最保守的算法,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這樣微細的生滅念頭,所以權教菩薩、阿羅漢、辟支佛都不知道,也就是說他們的心很清淨,還不夠,那個清淨還不夠發現微細的念頭。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八地菩薩,八地是不動地,那個心清淨幾乎跟佛很接近、差不多了,這個時候發現了,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多微細念頭;粗的念頭斷掉了,還有這樣細的念頭,才發現!發現了,再捨,再把它離開。所以八地以上,九地、十地、等覺,斷極微細的念頭。所以兩邊都要離,離這些東西。

      相宗用這個標準,告訴我們心法是有為的,心所有法是有為的,心所有法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心理作用,稱之為心所有法。與心法相對的,就是物質,物質稱為色法。色法有生有滅。動物,人是動物的一種,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乃至於星球,有成住壞空。換句話說,統統是屬於生滅法。還有一類法,不屬於這兩類的,既不屬於心,也不屬於色,色法就是物質,但是它有這些東西,有這些事,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它,但是這些事也是假的,也是生滅法,叫不相應行法,一共有二十四類。不相應行法,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抽象的觀念。譬如我們講時間,我們講空間,東南西北、上下四維,這不屬於心,也不屬於色,是我們一個抽象的概念,不是真的有,但是它也是個生滅法。我們有念,它就有生,我沒有這個念,它就不存在,這也是有為法。合起來總共是九十四個,九十四類,這叫有為。覺察不出生滅的,那就歸納到無為法裡面去了,不生不滅的。虛空,虛空好像沒有生滅,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虛空是這個樣子,三千年後虛空還是這個樣子,虛空沒有改變,所以虛空屬於無為。定中的境界,是無為法。這些無為法,都還不是真實的,相似的,因為它沒有生滅的相,有為裡頭不能包括它,我們可以說它是相似無為,不是真的。真正的無為法只有一個,真如。百法到最後一條,真如無為,那一條才真的是無為法,真的不生不滅。

      此地講的無為,就是講真如無為。自性清淨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原來具足,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無造作相,生滅這種現象它沒有,所以它是不生不滅,沒有生滅,永遠是這個樣子。《楞嚴經》上講的常住真心。常住兩個字意思好;與常住反面就是無常,無常就是生滅,念念不住。它沒有造作相,沒有造作相當然就談不上修證;修是造作,證也是造作,修、證都是造作,這個我們要知道。修證雖然都是造作,我們現在要不要造作?要造!我們要不造修行證果,我們就造三惡道,更不得了!天天都在造,念念都在造。所以現在造的時候,我們要選擇方向,要選擇目標。佛教給我們,不但惡業不能造,善業也不要,要什麼?要淨業。善惡兩邊我都不要。你造惡業,果報在三惡道;你造善業,果報在三善道,出不了輪迴。造淨業,淨業怎麼造?《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就是淨業。淨業是兩邊不住,空有兩邊不住,那就清淨了。

      前面江居士跟我們講過,念佛是淨業,念佛就是兩邊不住。你心裡面,念念有佛號,念念有阿彌陀佛,你不落空,念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不著有;空有兩邊都不執著。念佛這個法子,與《金剛經》上講的理論方法完全相應。金剛般若是高度的智慧,念佛跟它完全相應,那念佛這個法子豈不也是屬於高度的智慧嗎?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可以小看念佛。我們是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來修金剛般若,其成就不可思議,決不是其他的修金剛般若能夠相比的,成就不可思議。

      經云無修無證,即指此而言。無修無證,是指自性清淨心說的。我們自性清淨心沒有現前,要修!修的是什麼?把自性清淨心那些障礙除掉而已。證什麼?自性清淨心又恢復了,那就叫證。其實這個證,不是新得來的,是舊有的。所以楞嚴會上,佛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因為你所得到的,是你自己本來有的;並不是本來沒有,而你現在得到了,不是這個意思。本來有的,所以叫無修無證。

      【必須生滅心滅,自性清淨心即現前。】

      自性清淨心現前,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怎樣才能見性?要把生滅心斷掉。生滅心,我們從很粗的地方去看、去觀察,就是念頭,我們心裡生滅的念頭;把這個念頭斷掉,真如本性才能夠顯現出來。念頭不好斷!果然你這個生滅的念頭沒有了,你真的斷掉了,它又生一個東西出來,生個什麼東西?生個沒有念頭,這個麻煩不麻煩?那個比這個更難斷!世尊在楞嚴會上跟我們講解六結三空,修行的關口六個關口。這個地方講生滅心,這是動,第一關。動離掉了,靜就現前;那個靜還不行,靜還要離掉。一層一層到第六個關口,叫滅;滅也要離開,心性才大放光明。可見得修行到見性這個目標,真不是容易事情。

      【至於修行下手功夫,即是非法非非法,兩邊不取。】

      非法是空,非非法是有,空有兩邊都要離。世尊在本經上講的法相非法相,意思都相同。凡夫修行,為什麼不能夠放下?原因是沒有了解事實的真相,也就是我們常講沒有看破,放下當然就難了。要想真正放下,先得看破。世尊為我們講經說法,目的幫助我們明瞭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明白了,就看破了,放下就不難。沒有看破,叫你放下,你感覺得非常非常困難。為什麼要我放下?我放下有什麼好處?我不放下有什麼不好?問題一大堆,這才麻煩釋迦牟尼佛這樣詳細為我們說明。

      【世尊所說法,無淺非深,無深非淺。】

      前面說過,佛所說的法,都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真如本性,有沒有淺深?如果有淺深,它就是生滅法,它就是有為法。它要有淺深、有大小,那不就是變成有為法了嗎?沒有!真如本性沒有大小、沒有淺深,也沒有真妄、也沒有善惡、也沒有是非,什麼都沒有。乃至於也沒有自他,我的真如本性,你的真如本性,也沒有!真如本性裡頭,沒有你的、我的,沒有凡夫的、佛的,沒有。「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真如本性是一個。這種現象我們也非常難以理解,所以佛在經上用比喻來說,把真如本性比作大海,把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人我們的自性,比喻大海裡頭的水泡一樣。大海裡起個水泡,這水泡起來的時候,好像每一個水泡都不一樣,我有我的真如本性,你有你的真如本性,你有分別、有執著、有界限,那個是什麼?你執著,你有分別執著的時候。分別執著都無了,那個水泡破了,破了怎麼樣?整個大海,你還哪裡有界限?所以才曉得,自他不二。

      這裡面顯示出一個道理。我們凡夫起心動念,為什麼真正有功夫的人他知道?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到的,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知道,你起心動念,他們都知道。什麼道理?同一個自性。所以只要見了性的人,你雖然沒有見性,你起心動念,他見性了,他都見到了,他都曉得了。我們一般俗人不明白這個,某人有神通,他有他心通,別人心裡想什麼,他都知道,他心通。通是通達無礙,沒有障礙了,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眾生起心動念統統知道,原因就是性體是一個,一是真。從一個裡面,變現出許許多多;就像大海裡面,大海變出許許多多的水泡。如果從大海本體來觀察,所有水泡情形他怎麼不知道?如果說你是當中一個水泡,堅固執著你那個水泡是你,那你就不了解外面的狀況。你執著以外的這些事實真相,你是一無所知。放下你的執著,就統統都知道,都明白了,就這麼個道理。因此佛所說的一切法,「無淺非深,無深非淺」,這兩句話合起來講,沒有淺深,這個與自性才相應。所以佛經,淺人看得很淺,程度深的人看得很深,道理就是真如本性本來如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你知道之後,你再研究經教,你就會產生信心;不會認為佛法好深,我的程度太低,恐怕我不行。你還沒有接觸,先就生起自卑感,先就不敢當,那有什麼法子?佛法跟世間學術決定不一樣,它是自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真如自性,都有清淨心,哪有不能接受的道理!

      【故教大心初學者】

      大心,前面也講得很詳細,都必須要好好的記住。當然更重要的,我們自己要發大心,發大心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圓成佛道。今天要講圓滿成佛,實在說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除了求生淨土之外,沒有第二個路子你在一生當中能夠成佛。所以破迷開悟,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樣真的是自度度他,這是真正發的大心。我們的大心沒發出來,大心發出來之後,相不一樣了,就是你所表現的不相同了,那叫真大,沒有自己了。起心動念都為一切眾生著想,不會再為自己著想了;所作所為也為一切眾生著想,不會為自己做了,都為一切眾生,他這個氣象完全不相同,這是大心真正發出來了。發大心必定得諸佛護念,必定得一切善神擁護,這是一定道理。尤其是在我們這個時代,這個時代迷的人多,覺悟的人少,發大心的人更少。所以一下發了大心,諸佛菩薩感覺到希有,就把你當寶貝看待了。在中國隋唐時候,發大心的人太多太多了,不希奇,太多了,祖師大德、善知識出現得太多太多了,到處都是。現在沒有,走遍全世界看不到;你要是發了,那還得了,你變成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的獨生子,那不得了!那個就不一樣。所以得到諸佛護念,這些菩薩、善神的加持非常顯著。我們在這個時代,知道事實狀況,更要認真努力發大心。不要以為我的根性很劣、業障很重,這都是小事情。大心一發,再重的業障消掉了,愚痴會變成聰明。你為什麼會愚痴?業障重,你才愚痴;業障消掉了,你自己本性裡頭的般若智慧光明,它就往外放光,自然就聰明了。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學,沒有難事。如理,一定要依照經典上所講的道理,不可以違背這個道理。依照經典上講的方法,你去做,那個效果很快就能收到。這是教發大心, 《金剛經》上講得好:

      【即從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上用功。】

      法與非法,其實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前面我們舉過很多的例子,穿衣吃飯、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法相、非法相兩邊都離。所以要把《金剛經》的教訓,到哪裡去修?生活上去修。每天穿衣吃飯,不著非法相,不取非法相,非法相是空,我天天穿衣吃飯,我沒有著空;雖然穿衣吃飯,心裡面乾乾淨淨,對於你穿衣吃飯沒有一點分別執著,不著法相。你們看到經上,不著法相、不著非法相,法相、非法相在哪裡?在哪裡沒找到,那你的功夫在哪裡用?就在生活上。你今天去做工,你很認真努力的去做工,不著非法相;雖然認真努力在做工,自己心地很清淨,確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著法相。不著法相,你的工作再煩,你會應付得很圓滿,你沒有感覺到煩,再多也沒有感覺得多;別人做得很累,你做得很輕鬆,為什麼?你不著法相。

      這個學會了,要馬上就用上才行!用在起心動念上,念頭生滅那也是法,法塵。你看六塵裡頭,色聲香味觸法,眼見是色,耳聽的是聲,心裡的念頭是法塵。所以你就是坐在那裡不動,用什麼功夫?要用這個功。我們看到有許多學禪的人,每天在打坐,身體是坐在那裡,不錯!像個泥塑木雕的佛像一樣,裡面還胡思亂想。以前黃念祖老居士說,他那個禪像個繩子一樣纏住,他說是那個纏,他說得很有趣味。他坐的是那個纏,坐下去不曉得多少煩惱在那裡纏住他,妄想在纏住他,不會用功。會用功的人怎麼樣?靜坐是在法塵上用功;法塵也有相,打個妄想它都有相,要在這個地方把相與非相都離開,所以他打坐也用功。諸位曉得,我剛才先給你講的是,穿衣吃飯上用功、工作上用功、處事待人接物上用功,那個靜坐上也是用功,哪有差別?你們想想看,是不是一定要去打坐?不一定!只要是用功,什麼叫用功?兩邊不住就叫用功。住到一邊,那都不是功夫,那是錯用了功。

      這你才明瞭,真正會用功的人,行住坐臥,一切處、一切時、一切境緣當中都是,哪有差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在這上用功。《金剛經》就是教給我們這個方法,教給我們兩邊不住。兩邊都不分別、不執著,這樣你的心永遠保持清淨,你的身確確實實做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業,這才是世尊教給我們發大心大願,令一切眾生皆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就在我們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當中,就做到了、都做到了,圓圓滿滿的做到了,不必說一句話。佛做給我們看,我們懂了沒有?菩薩做給我們看,我們懂了沒有,會了沒有?禪宗的善知識常講「會麼」,你會嗎?會了,你就入了,你就得門路,你就入了。換句話說,會了,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統統都會了。從今而後,你過的生活是金剛般若波羅蜜。再想想從前不會的時候,你過的是三途六道的生活,這一會了之後,馬上過的就是佛菩薩的生活。轉凡成聖,就在這一念之間。你要會轉,要快轉!今天聽了,是有一點道理,現在還不行,我過幾年再轉。過幾年,你能保證還能活幾年嗎?須知人命在呼吸之間,所以要快。以前不知道,沒法子,無可奈何,迷!今天覺悟了、明白了,馬上就幹,立刻就轉過來。給諸位說,一轉過來你就得大自在,這是真的,你得大快樂。你身心許許多多的煩惱,乃至於痛苦、疾病、病痛都沒有了,一下就轉掉了。為什麼不轉?這方法教給我們,我們要知道。

      【到感果時,功候極深,亦是此法。】

      感果,果是果位。十信菩薩果位、十住菩薩果位,到十地菩薩果位,你證果了。證果不能停,還是這個方法,沒有改變。實在說,這個方法你要用不上,《金剛經》講的真是很透徹。江味農居士四十年功夫,沒有白費。確確實實,我們看看自古以來《金剛經》這個註解,沒有他講得這麼透徹。我們聽他講的時候一下就明白了,而且馬上在生活上統統做到,可以能做得到的。看看古人這個註解談玄說妙,看完之後不曉得從哪兒下手,得不到利益;他這個講法,我們真得利益。證了果,還是老辦法。證果,不執著證果的相;繼續努力用功,不執著非法相;還是法相、非法相兩邊不著,一直到究竟圓滿成佛。這在般若裡頭稱為金剛般若。沒有別的,就是兩邊不著;兩邊不著那個態度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消極的著在空,取了非法相。所以他非常積極,他不取非法相;他不取法相,他心清淨,一塵不染,而工作的的時候,認真努力在那裡做。那也許問:他既然心清淨一塵不染,何必還要認真努力去工作?認真努力去工作,是要令一切眾生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他這個功德才圓滿。所以自度跟度他是一樁事情,只自度不度他,落到空,小乘人。只利他不自度,是凡夫,凡夫裡頭的善人,出不了六道輪迴。必須自度度他,這才是佛菩薩的作法,我們要向佛菩薩學習。功候極深,這個功候極深當然是講地上菩薩,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到極深了,還是這個方法,繼續不斷的去用,才能夠圓滿菩提,證到如來究竟的果位。

      【如來依此法成如來】

      如來是達到究竟圓滿的果位。如來怎麼成如來的?佛是怎麼成佛的?用這個方法。

      【一切賢聖皆依此法而成】

      賢聖裡面有大小乘,小乘四果四向,用這個方法成就的;辟支佛、權教菩薩,也用這個方法成就的;法身大士還是用這個方法成就的,這叫一切賢聖。我們看到佛、看到大小聖,都沒有離開這個方法,沒有離開這個原理原則。

      【則知我等非如此生淨信心,以此為實不可也。】

      我們要想成就,諸佛如來、聲聞、緣覺、菩薩走的這個道路,我們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我們要想成就,認定它這一條道路,在這個道路要生信心。古聖先賢都是走這一條路成功的,我們不走這一條路,以為還有別的路可走,那就錯了。

      這個地方給我們講的是原理原則,是講的根本法。前面跟諸位報告過,無論你修學哪一個法門,這個原理原則決定不能變,你守著這個原理原則就不錯了。你在方法上,念佛也好、參禪也好、持咒也好、讀經也好,無論你用什麼方法,你要是懂得兩邊不取,你就高明。前面說過,不但你的成就快,而且你的成就高。懂得兩邊不取,用最現實的話來說,你的生活會過得非常快樂、幸福、美滿,最現實的。你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這樣作法,你的日子過得很苦,過得很辛苦,沒有快樂!世間人所謂的快樂,就是我前面講的,那是麻醉,他哪裡懂得快樂?五欲六塵的刺激,那跟麻醉一樣,有什麼兩樣?真正快樂從清淨心裡頭生的,法喜充滿;喜悅是從自性裡面,像泉水一樣往外湧,那叫真快樂。這種快樂,心不得清淨是決定沒有的,你沒有辦法想像得到。

      所以我們對於這個法,就是對於《金剛經》,對於《金剛經》要生淨信心。信心上加一個淨,決定沒有懷疑,完全肯定的相信它,這個信叫淨信。淨信裡面還有一個很深的意思,非照這個方法做不可,這個才叫真的信。信是信了,我還不想做,這個信不是真信。信了之後馬上就照做,這個兩邊不住就是觀照。所以,工作為什麼要認真努力做到盡善盡美?前面一再跟諸位說明過了,佛菩薩就是一切眾生的模範。我們樣樣做得好,樣樣做得盡善盡美,是給大家做一個好樣子,那叫佛菩薩;你不認真努力做,那怎麼行?這一個好的榜樣、好樣子,就是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念念為眾生,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可以不要做,為眾生。實在講,如果為自己要證得圓滿的菩提涅槃,那還非做不可;你不做的話,沒有辦法證得圓滿的自性。由此可知,不管是為自為人,都非照這個方法做不可。以此為實,要以這個為實實在在的,這是真實之理、真實的方法。

      【此節經文,亦是大乘修行之總綱領。】

      這個意思,諸位聽了這兩個小時所講的,我相信多少能夠領略到一些。大乘法無量無邊,像四弘誓願裡頭所說的,法門無量誓願學。無量的法門都是這一個原則:兩邊不取、兩邊不住;離開這個原則,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無量法門當中,淨土法門古大德稱為門餘大道。門是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一個特別法門,叫門餘;法門剩下來的這一條路,門餘大道。也不能夠離開這個原則,也是要兩邊都捨。像前面所說的,心裡頭念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不取非法相;放下身心世界,不取法相,與《金剛經》的道理相應。你對於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還有牽掛、還有絲毫放不下,你著了法相;你著了法相,念佛不能往生。可見得念佛法門都不能夠例外,其他法門更不必說了。由此可知,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什麼道理?著相,執著,分別執著沒能放下。他的佛也沒有白念,跟阿彌陀佛結了一個緣而已,結了一個緣,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這種情形實在說,就像我們過去生中,我們過去生中也念佛,不曉得念了多少生,不知道修了多少世,都沒能去得成,什麼原因?對這個世間總有那麼一點點牽掛,還沒放下,就是這個障礙。絲毫的牽掛都不能往生,這是諸位同修不可以不知道的。你要想在這一生當中往生,往生就是成佛,那個功德利益之殊勝,諸佛菩薩都說不盡。往生就是成佛,往生就是大圓滿,但是絲毫牽掛、絲毫憂慮,都成了大障礙。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