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地藏經玄義

    第24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12月啟講。

    我們看的註解,是康熙年間青蓮法師,法名靈椉。綸貫內容,包含天臺家五重玄義,內容更豐富。發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網,歸大處。這是地藏本願之法,修學最好的綱領。菩提心不發,決定不能成就。心量小,修六度萬行是小行,心量大,修三皈五戒是大行。由此可知,大小不在行,不在果,也不在處,純粹在大心。

    字體大小:

    地藏經玄義  (第二十四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24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綸貫第十八頁,倒數第六行,從最後一句看起:

      【四明云:初約行者,直就一念觀於十界百界,千如妙法。雖即一念,千法宛然。全體即空,當處即假,仍非二邊,又即雙照。不可以一多說,安以有無思。若邊若中,皆莫能擬。於斯觀行位中,既深進入,則六七識,不執於我,得分別我法二空,轉成無漏。則見思染污麤垢先落。】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我們前面講過,可是還有餘意未盡,實在講,這個意思實在是很深很廣,對我們修學來說很重要。我們今天修學為什麼不得力,為什麼習氣斷不了,為什麼境界轉不過來?自己雖然有向上的心,也很想改過,可是就改不了。原因很多,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示,雖常常提示,真的有幾個人能回頭?這使我們想到,從前李炳南老居士教導我們的時候,苦口婆心的勸導,真正能回頭也是萬分之一二而已,不可能要求人人都能回頭。如果用這種心要求,那是我們自己的過失,要曉得一切眾生業障非常深厚。所以佛度眾生是生生世世,不急著在這一生,這一生給你做增上緣而已,等到來生後世你有福分、有緣分,接著再學。這一生能成就的人,都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正如《彌陀經》所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樣的人,真的是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尊敬。我們是不是這一類人物,自己想一想就知道了。

      這一段話是四明尊者說的,也是天台宗一代的祖師。這裡面所講的,就是「十乘觀法」裡面上根人所修的。『直就一念觀於十界百界』,我們今天這「一念」做不到,一念觀於十法界,觀於百法界,就是用一念來面對宇宙人生。我們今天毛病在哪裡?我們今天面對社會是胡思亂想,千念萬念,妄想紛飛,用這種心態來面對社會、面對一切眾生,這是凡夫,這是造業。真正佛菩薩,真正有道行的人,用什麼來面對社會?一念。一念是真心,胡思亂想是妄心。我們不會用真心,真心是一心,《彌陀經》講「一心不亂」,一心你就能見到真正的法界,一真法界。所以此地講,四明尊者講得好,十法界、百法界、無量無邊法界,『千如妙法』,這都是出自《法華經》上的「百界千如」。每一個法界裡面都具足十如是,所以稱為百界千如,這就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

      『雖即一念,千法宛然』,佛菩薩用真心面對境界,「一念」是真心,真心對待境界,境界宛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現在面前。可是他明瞭、他清楚,他看破了;看破的意思,就是他看清楚、看明白了。『全體即空』,從體上講,十法界、百法界、千如,也就是說宇宙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還包括許許多多的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這些林林總總、無量無邊一切諸法,體是空的,「空」是什麼?空就是真如自性。

      『當處即假』,「當處」講現相,現相是假有。《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假有,不是真有。這種假有,告訴諸位,絕對不存在。我們看到好像是存在,其實是不存在。你看出它不存在,那就對了,正確了;你把它看作存在,錯了,你看花了,看走眼了。為什麼會讓人看到好像它存在?它剎那生滅,眾生看到這是相續相,誤會以為相續相是存在的。這個事情說起來很難懂,如果我們用電影來做比喻諸位就好懂。你們看電影畫面,那個畫面是不是存在的?現在人的知識就很清楚,畫面不存在。為什麼?一秒鐘就換了二十四張底片,鏡頭開一次放一張,馬上關起來,再打開又換一張,一秒鐘二十四張。所以你看的畫面好像它存在,實際已不存在了,它存在的時間是一秒鐘的二十四分之一。《金剛經》講「如露亦如電」,我們今天整個世界,那個存在的時間比這個還短,不知道要短多少。你以為它是存在,以為它是真實,錯了,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所以一切現相根本不存在。

      我們今天是被相續相迷住了,不曉得裡頭真正的生滅相真實的狀況,迷在相續相裡面。如果你細心,實在講,這個現象都擺在面前,譬如昨天過去了,永遠不會回來了;今天早晨過去了,也永遠不回來。如果你在這裡細細思惟,一秒一秒的過去,那就是「如露亦如電」,它不就像閃電一樣嗎?過去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你從這個地方就能觀察得到,剎那生滅。我以前講經講過,任何一個人一生,他最真實的是幹什麼?從生下來就往墳墓裡頭走,一天接近一天,一秒接近一秒,真精進,他不肯鬆懈、不肯停留。一天一天接近墳墓,一秒一秒接近墳墓,不就幹這個事情嗎?幹其他的事情,你懈怠懶惰,幹這個事情,還真精進。

      佛教給我們要有智慧,要能觀察到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現象是怎麼回事情。諸法實相就是教你看破,唯有看破的人才能真正放下,為什麼?全是假的。任何一法決定不可能佔有,決定不可能說「我得到」,決定得不到的。你能把佔有的心、得到的心、控制的心,這個念頭全部放下了,你就得大自在,放下是放下這個。你要不能看破事實真相,你如何能放下?放下的人不造業,不但惡業不造,善業也不造了。為什麼?造業的念頭沒有了。可是事情做不做?做,事情還是斷惡修善,只是沒有做這個心。沒有這個心,斷惡沒有斷惡的念頭,修善沒有修善的念頭,就是善惡都不造了。善惡都不造,不是說善惡事情都不做了,還是照做。這個做就完全是利他,這就是菩薩示現,遊戲神通。佛家常講「乘願再來」,這個人就是再來人,為什麼?沒有自己了,完全為眾生,這就是再來人。還有一念為自己不是再來人,決定沒有一念為自己,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眾生,決定沒有念念為眾生的執著分別,這個心才叫清淨心,才曉得是「體空相假」。

      『仍非二邊』,「二邊」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相對,凡是相對的都是二邊。我們凡夫都生活在相對的境界,愛因斯坦講的相對論,我們的觀念都是相對的。善惡是相對的、邪正是相對的、真妄是相對的、是非是相對的、人我是相對的、大小是相對的、長短是相對的,你們想想看,你能離得開相對的世界嗎?可是你要是知道一切法是體空相假,相對的念頭就沒有了,沒有了是一真法界、平等法界。有相對就決定不平等,有相對才有是非,有相對才有災難。世間為什麼會這麼亂?就是因為相對造成的。

      雖然不是兩邊,兩邊離掉了,可是『又即雙照』,「雙照」是對兩邊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楚他又不起念頭,這個心像什麼?像鏡子一樣,這是古人用的比喻,「用心如鏡」。我們每天照鏡子,心像鏡子多好,外面境界清清楚楚,鏡子沒有分別。諸佛菩薩的心就像鏡子一樣,清清楚楚,不落痕跡,所以胡來現胡,漢來現漢。這是古人的比喻,胡是外國人,外國人照鏡子,鏡子現的是外國人的像;漢是中國人,中國人照鏡子,現的是中國人的像。鏡子本身決定沒有執著分別,決定不落印象。你走了,鏡子空空的,正在照的時候又何嘗有?正在照的時候鏡子還是空空的。你要曉得,一個人能夠用心如鏡,這個人就是佛,就是菩薩。

      『不可以一多說』,「一多」是相對的,是兩邊。前面講「仍非二邊」,就是「不可以一多說」,沒有一多,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淨土宗祖師講:「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句話聽了不懂,在這個境界裡頭就懂了,為什麼?沒有來去,沒有生滅。『安以有無思』,「有無」也是相對的,你說有、你說無,這都是分別執著。『若邊若中,皆莫能擬』,「擬」就是起心,以為這是中、那是邊,沒有這個念頭,這才是一念不生,一個妄念都沒有了。十乘觀法裡面上根之人,對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這個看法,這個看法完全是諸佛菩薩的看法,他學會了,他入了這個境界。所以從這個境界裡面,『於斯觀行位中』,這個位次不高,六即裡面是「觀行位」,觀行是講功夫得力。我們今天學佛,自己不能狂妄,不能妄語,不能自大,要曉得自己是在什麼位次,是在名字位中。「名字位」是有名無實,沒有入境界,你的觀念沒有改過來,念念還是自私自利,念念還是是非人我,念念還是貪瞋痴慢,這就是名字位。名字位是有名無實,不能離開六道輪迴,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一點辦法都沒有。

      十乘觀法,這種觀法說老實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是上根人的修學。我們是什麼根?下根。下根人用什麼方法?我們前面跟諸位詳細介紹過,下根人就得要效法智者大師,老老實實用「五停心觀」的方法,把我們念頭止住,不善的念頭止住;用「五品觀法」來修行,五品觀是積功累德。五停心是斷惡,五品是修善,用這個方法來斷惡修善,來積功累德,然後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這是淨宗法門最低的水平,生凡聖同居土。天台大師教給我們這個方法,實在講,我們這個世間眾生人人都做得到。祖師大德常講「萬修萬人去」,問題是你不肯做,那就沒有辦法,你要肯做決定得往生。天台大師這個方法有效果。

      這個地方是上根人,上根人好,太殊勝了,他的觀念,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跟我們不一樣,他跟事實真相相應。所以說是『既深進入』,這個觀法就是用一念來觀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功夫得力了,『六七二識,不執於我』。功夫得力是什麼?我見、我執破掉,不會有「我」這個執著。難!不容易。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就執著有我,到這個時候,執著這個我放下了,不再執著了。「我」放下了,諸位想想,「我所」當然就放下,我所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也放下了,我與我所空了。我與我所空了,諸位想想,還有什麼災難,還有什麼天災人禍?天災人禍要有我去受,我沒有了,給諸位說,天災人禍也沒有了。

      『我法二空』,人我空、法我空,你就證得了,這個證得是知道一切萬法體空相假。『轉成無漏』,「無漏」就是清淨心現前了,見思煩惱是最粗最重的污染斷掉了。這是大乘菩薩,他的地位是十信位裡面第七信位。這樣的菩薩,也就是這種修行人,他斷煩惱的功夫等於小乘阿羅漢、辟支佛,但是智慧,阿羅漢、辟支佛沒有辦法跟他相比。他的功夫再往上提升:

      【從是進觀,教化眾生,成不思議妙假,破塵沙無知。】

      『進』是不斷的前進,不斷的精進。『教化眾生』,自己成就之後,在這個世間幹什麼?為一切眾生服務。利用這個幻相身體,幫助一切眾生開悟。世間有很多有愛心的人,有慈悲心的人,照顧世間苦難的人,他們都能夠做得到,用不著佛菩薩去做。這個世間慈善福利事業,自有志士仁人、諸天善神他們去做。佛菩薩所做的,是他們沒有辦法,做不到的,這佛菩薩就來了。哪些事情是世間人做不到的?這個世間人,包括天神,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的天神,都沒有辦法做到,佛菩薩才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他們做不到。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你就知道學佛從哪裡學起,應當怎麼學法。我們看到世間人做一些慈善福利事業,我們隨喜幫個忙就行,功德就圓滿了,不必要把全部的時間精力去投注。全部精力時間投注,那是小善,幫助眾生覺悟是大善,如果因小善而誤了大善,我們錯了。所以佛菩薩住世,沒有別的事情,就是「教學」。

      『成不思議妙假,破塵沙無知。』「無知」就是無明。由此可知,如果只是自己修觀修行,你只能斷見思煩惱。你要想破塵沙惑,要想破無明,一定要化他。由此可知,化他就是化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幫助自己斷塵沙惑,幫助自己破無明。菩薩那麼熱心去教化眾生,不辭辛苦,其實他是要破塵沙惑,要破無明惑。

      【進破無明,俱生我法永不起得,成無生忍。】

      這是把自己的境界再往上提升,提升就『破無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俱生的我法這兩種執著,這兩種執著厲害、嚴重,是俱生煩惱。這個煩惱斷了、破了,永遠不會再起,你就得『無生忍』。「無生忍」地位高了,《仁王經》說無生忍的菩薩是哪一個等級?七地、八地、九地,這是無生忍的菩薩。七地得下品無生忍,八地得中品無生忍,九地得上品無生忍。上根人修行快,他們的功夫得力,跟我們不一樣。無生忍再上去就成佛了,再上去是寂滅忍,十地菩薩是下品寂滅忍,等覺菩薩是中品寂滅忍,如來果位是上品寂滅忍。這個地方講成無生忍,無生忍的現象這說出來了。

      【無功用道,任運流入。即捨賴耶之號,別受清淨之名。】

      這個時候八識就沒有了,它不叫八識,叫四智,轉八識成四智。我們凡夫是用八識,八識心是妄心。他妄沒有了,俱生我法都斷掉了,轉阿賴耶識成大圓鏡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這真轉了。佛經上理講得這麼圓,講得這麼透徹,方法說得這麼精細,我們如果不信,不能理解,不肯修學,真的是太可惜了!從這個地方我要特別提醒大家,如果我們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有成就,一定要知道世間一切所有是假的,不要再爭了,不要再執著,不要再有成見。「我要怎樣怎樣」,這種念頭是輪迴的念頭,三惡道的念頭,偏偏要搞三惡道,這有什麼法子!佛菩薩沒有說「我要怎樣怎樣」,你去查遍《大藏經》,沒有這個句子,佛菩薩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們要怎樣,隨你;他要怎樣,隨他。佛菩薩從來沒有意見,為什麼?假的,空的。假的、空的你們認真,佛菩薩不認真。

      所以佛菩薩心清淨,知道你們墮落,你們要搞輪迴,你們要墮地獄,讓你們墮。為什麼?拉不出來,沒有法子救;看到你墮落,看到你受苦,等到哪一天受盡了,回過頭來,想再聽聽佛說法,佛就來了,你現在還不想聽,還不能接受。不要以為今天在佛堂這麼多人,聽經的人想不想聽經?不想聽,來湊熱鬧的。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來消遣的,他沒事幹,到這兒來消遣。聽了也歡喜,也會笑笑,也會點頭,出了大門忘得乾乾淨淨。「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我們也希望他來聽,阿賴耶識種個種子。什麼時候這個種子起現行?難說了,說不定到無量劫又無量劫之後,種子才會起現行。我們在這裡看的是上根人,真正用功,功夫得力,不斷提升,我們非常羨慕。底下一段文再分析這個道理:

      【然破惑顯性,功由六識。】

      這個跟《楞嚴經》講的是一個意思。你修行能夠得力,能夠斷煩惱,能夠恢復到明心見性,誰的功勞?第六意識。換句話說,第六意識你會不會用?我們今天把第六意識用錯了,邪用了,去造業。第六意識是什麼?一天到晚打妄想。第六意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我們分別,沒有去分別法性、沒有去分別宇宙人生真相,要在這上分別,你正用了。我們分別是非人我、利害得失、貪瞋痴慢,我們分別這些東西,這錯用了,這是邪用,不是正用。你要正用的話,十乘觀法是教你怎麼正用,所謂是你會用心,正用是你會用心。

      【四明指為近而復要,為事理解行之本。】

      他說得沒錯。六識跟我們多近,一天到晚打妄想。『要』是重要,你要用得正,你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去作佛、作菩薩。八正道裡面第一個叫正見、正思惟,就是用得正。『為事理解行之本』,對於事、對於理,你真正能夠理解,第六意識是根本。我們業障很重,會受外面環境影響,所以境緣不能不選擇,連聖人都不敢疏忽。諸位曉得中國的大聖人,歷史上孔子稱「至聖」,孟子稱「亞聖」。他母親培養他的時候,歷史上記載得很清楚,「孟母三遷」。孟母搬三次家,為什麼?為小孩,小孩會受環境影響。這地方環境不好,對小孩有不好的影響,趕快搬家;搬到那裡,以後住一個時期,覺得還是不好,再搬。這就是我們現在人講的氣氛、磁場,他會受影響的。

      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會影響我們的思惟,影響我們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精神,所以一個人在好的環境、好的磁場,頭腦特別清晰。諸位你只留意一點就體會到了,你走進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自然空曠,頭腦特別清楚;你走在一個都市裡頭,菜市場裡面人亂哄哄的,馬上情緒就不一樣了。所以從前修行人,為什麼選擇在最好磁場的地方,在那裡建道場、建茅篷,我們不能不留意。為什麼?你不是上上根人,你不是在一切境界裡如如不動。上乘根性的人,外面境界不太容易影響他,他能轉境;中下根性的人不行,自己不懂得選擇一個好環境來修學,你這一生想成就太難太難!我們今天在都市裡講經教學,對自己修學是很大的障礙,為什麼?都市的磁場不如鄉村。

      自古以來,哪個真正修行人住都市的?沒有。佛在經上常常教導學生住「阿蘭若」,阿蘭若是梵語,意思是清淨之處,沒有干擾,所以中國這些寺院庵堂都建立在深山裡面。現在交通便捷,去寺院很方便,從前非常不方便。我小時候,我的家鄉離九華山很近,走路要走三天,現在三個小時就到了,但那地方已不能修行了,因為人去得多,道場鬧哄哄亂成一團。從前走三天,你沒有這個誠心就不會去,所以那個道場清淨,沒有人去,從山底下爬山,一階一階往上爬,累死人。所以住在山上環境非常清淨,他能夠養道,能成就道業。現在修行,真正想成就,要找一個人跡罕到之處,還是交通不便之處。

      前幾個月,我們在澳洲柏斯,看到有十幾位小乘的法師,我們去參觀他的道場,那個道場在山上,相當偏僻,一般人也不願意到那邊去。他們生活非常簡單,住在寮房裡面,沒有水電,晚上點蠟燭,每個人發了這麼短短的蠟燭。我去看了是真好,我很羨慕,沒有人去找你,也沒有電話,連電燈都沒有,你想在那個地方心多麼清淨。寮房裡面,除了幾件換洗衣服、鋪蓋之外,一無所有,真的看到人家那個地方一塵不染。他們需要讀書,需要研經,他們有佛堂、圖書室,都在裡面。自己居住修行的環境,是一本書都找不到,心清淨。我們看了之後有什麼樣的感想?這個很重要,我們要如何學習。

      最近,中國非常希望我回去,這是我多少年來,希望年歲大的時候能落葉歸根。我要有機緣回到中國建道場,我要建茅篷,我的茅篷裡面也一無所有。對自己的修學,對自己念佛往生有大利益,這是真的,其他是假的。教學有教室、有圖書室、有念佛堂、有講堂,這裡面陳設也是簡單、整齊、清潔、一塵不染,這種環境,這種氣氛、磁場,對修行人有大利益。我們今天不明瞭這個道理,一生往往空過,都不能成就,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叫迷惑顛倒。我們今天有許許多多東西,結緣品堆了一大堆,這是不得已,這是為利益眾生。這就是智者大師所講的「捨己為人」,我們自己修學的磁場被破壞一部分,但這可以利益眾生。

      可是利益眾生要有限度,什麼限度?自己決定有把握往生,這是最低限度,下下品往生都行。如果連這個把握都沒有,要顧自己,你不顧自己就變成修福報,來生享福去了,不能脫離輪迴,不能往生淨土,這就大錯特錯了!你要曉得你往生淨土是作佛去了,你作佛就度了多少眾生,你沒有作佛今天能度幾個眾生?實在講,只能跟眾生結緣,沒有辦法真度,做了佛才能真度眾生。所以自己往生作佛、作菩薩第一重要,幫助別人是第二,你自己真正有把握了,幫助別人可以排在第一。像智者大師捨棄自己的品位,犧牲自己的品位,行!這是菩薩精神,值得人讚歎,要自己決定得生才行。你連這個道理都不懂,那就沒法子了。下面再舉個比喻說:

      【如伐樹得根,灸病得穴。】

      這是兩個比喻。我們砍樹,你找到根,你從根上砍,那就輕而易舉,這樹就砍掉了。你從枝枝葉葉上去砍,那就麻煩了。你治病,治病用針灸,針剛好插到穴道裡,那就非常有效。這就是說你能夠正用第六意識,就像伐樹找到根、針灸扎到穴道一樣。

      【此即十乘中初觀不思議境,名從行觀也。】

      十乘觀法,跟諸位說過。「十乘觀」,它分上中下三根。『從行觀』,這是一種修行方法。下面說第二種方法,「托事附法」,這是從事相上作觀,比前面淺,比前面當然容易,這就是你要懂得佛法裡頭所說的表法。我們把這個文念一念:

      【若夫托事附法,即托總題地藏本願人法而觀之。今先觀菩薩人者,以行人瞻禮地藏之際,供養華香之時。不表觀法,何以用心。】

      這裡說兩個:一個從人作觀,一個從法上作觀。先說人,『以行人瞻禮地藏之際,供養華香之時。』你在寺廟裡面見到地藏菩薩,你會向地藏菩薩的像頂禮。你拜佛,你會用香花供養。你在拜佛、供養的時候,世間人拜就拜了,供養就供養了,沒事了,不得力。『不表觀法,何以用心。』你拜了佛,供養佛菩薩,你的心沒有改變,還是凡夫心。所以這一種供養是修福,對佛菩薩表示一點敬意,真正好處沒有得到,不懂得表法的意思,你的念頭換不過來。下面告訴我們:

      【今準。佛說八大菩薩曼陀羅經。於如來前,觀地藏菩薩,頭冠瓔珞,面貌熙怡,寂然愍念一切有情。左手安臍下托缽。右手復合掌向下。大指捻頭指,作慰安一切眾生想。】

      『準』是依據。我們依據《佛說八大菩薩曼陀羅經》裡面的話說:『於如來前,觀地藏菩薩,頭冠瓔珞,面貌熙怡,寂然愍念一切有情。』你要能把這個意思看出來,這是佛家供養佛菩薩形像真正的意思,佛菩薩形像的供奉,那是教學。我們今天把佛菩薩的形像當作神明來看待,所以錯了,這就是把佛法變成宗教了。佛法本來是教育,現在變成宗教,完全是用一種宗教的心來看待佛菩薩。

      『左手安臍下托缽。右手復合掌向下。大指捻頭指,作慰安一切眾生想。』這一段是經文,就是《佛說八大菩薩曼陀羅經》裡面說的這些話。下面解釋它表的意思:

      【頭,即一切種智。冠,即毘盧法性。瓔珞。表總持四陀羅尼。一法。二義。三咒術。四忍。】

      『頭』代表『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是自性本具究竟圓滿的智慧。『冠,即毘盧法性。』冠是戴在頭上的,冠代表『毘盧法性』,「毘盧法性」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毘盧是毘盧遮那,是法身,它的意思是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遍一切處,是我們的自性,真如本性,用這個來做比喻。『瓔珞』,這是裝飾品,這個大家容易懂得,佛菩薩胸前這些裝飾。『表總持四陀羅尼』,這是四種總持,下面註解是『一法,二義,三咒術,四忍。』這是教導你佩帶瓔珞,就是你把宇宙人生這一切理論、現象、方法,你全都抓到了。「陀羅尼」是總綱領,要領你掌握到了,諸法你掌握到了。「義」是理論、義理,你掌握到了;「咒術」是方法,你也掌握到了;「忍」就是無生法忍,也就是講的受用,真實的受用你也掌握到了。『以表種智,從法性而成,故能總持一切法門也。』你能夠總持,你能夠掌握到原理原則,你沒有智慧怎麼能掌握到?「種智」是「從法性而成」。我們看頭、看帽子,你要懂得這個意思,這個表法。

      【面貌熙怡。表從心所現慈悲相好。蓋一身之相以面為要。諸法所依。以心為體。相逐心生。故以表心。】

      他面貌非常慈祥,容貌讓人看到都能生歡喜心,生恭敬心。『蓋一身之相以面為要。諸法所依,以心為體。相逐心生,故以表心。』「相」表什麼?表心。心慈悲,相就慈悲,心好,相就好。所以看人的心從哪裡看?從相貌上看。諸佛菩薩的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都在容貌上表現出來,他表的是「從心所現慈悲相好」。我們看到這個相好要學,我們要想這種好相,你要修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這是相隨心轉,連世間人都懂這個道理。我們沒有好心,哪來的好相?可是我們看世間人,有一些世間人相好,很美;但是你仔細再去觀察,他有美,他沒有善,他沒有真。佛菩薩的相好,「真善美慧」具足。世間人有些人相很好,他美,真善慧沒有。所以我們往往看到那種人,古人講是「自古紅顏多薄命」,下場都不好,四個他有一個,缺了三個。

      他這個美從什麼地方修的?他有因。美是慈悲心修的,心地很慈悲,多做一些慈善事業,多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他做得不得法,他不是真心去做,為什麼去做?好名、好利,他不是真心。做這些事情,社會上多少人奉承他,多少人捧他,為這個多少人讚歎他。如果沒有人讚美,他就不做了,所以他不是真心,他不是清淨心,他不是平等心,他得的果報只有一個美貌,沒有真實智慧,沒有真實的福報,縱然得福報,也是曇花一現。這樁事情,諸位可以從許許多多電影明星裡面觀察到,這些都是擺在我們現實的。我們從佛法,佛法是書本,從教室學得來這些道理和方法,我們要落實在生活當中,一天到晚接觸的人事物全都是表法,會用心的人在生活當中成就大智慧,成就清淨心。修行在哪裡?生活當中修行,工作裡面修行,處事待人接物裡面修行,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用心。

      不但是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體質如果不隨心轉的話,袁了凡先生為什麼得延壽的果報?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能夠活到七十多歲,這個壽命怎麼轉的?心轉的。我這一生也給大家現身說法,我也是這一生轉變的。如果沒有遇到佛法,照著我的命裡面去過日子,多少人給我算命,都活不了四十五歲,早就不在了。我不如了凡先生,了凡先生還活五十三歲,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福報是更不如,差遠了。過去生中我大概是修了一點慧,修慧不修福,所以沒有福報,生活非常艱苦。幸虧是有這個機會遇到佛法,有緣遇到幾位善知識和好老師,我肯學,對老師教誨深信不疑,依教奉行,這個果報就現前了。

      所以我感念老師的恩德,不是普通人能夠相比的。你沒有受到人家的深恩,你怎麼會感激?受到深恩,你自己依教奉行,得到真實利益,你才會感激。接觸老師的人很多,方東美先生的學生很多,李老師的學生也很多,章嘉大師的學生也很多,親近多年得不到老師的真實受用,老師平等教學,沒有特別教導。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學,你肯學你才得受用,你不肯學,聽聽就算了,得不到受用。所以真正得受用,能信、能解、能行,得受用是能證。你相信,或者不解,相信理解了,你不肯去做,你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受用,你對老師的恩就薄了。唯有真正去奉行,真正得利益,對老師的恩德才知道、才明瞭,感恩的念頭油然而生,是自自然然的,所以表法非常重要。

      【寂然等者。表菩薩自住三摩地。六道以苦緣而感,佛菩薩以大悲而應也。】

      頭、冠、瓔珞、面貌,你都容易覺察到。『寂然』是講他的態度,你要深入一層的觀察才能看到。造像,這一尊像造的神情那麼自然,從容貌、形像體會到,他的心清淨、心寂滅、心慈悲。《大藏經》裡面有《造像量度經》,教你造像的方法,就是要把這些統統在形像上表現出來。不是我們世間人造的藝術人像,那個不行,這些意思沒辦法表達。現在我們看到佛菩薩形像有很多是藝術人像,造得很好看,但是這些意思沒有。古人造像完全根據《造像量度經》造的,這些意思都能夠顯示出來,它是表法的。「寂然」表『菩薩自住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清淨寂滅,一念不生,沒有妄想。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斷了,這就是三摩地。『六道以苦緣而感』,六道眾生受苦,就能感得『佛菩薩以大悲而應』,地藏菩薩跟觀音菩薩一樣大慈大悲,眾生有感,他自自然然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菩薩永遠為眾生作不請之友,不必等待眾生請求,自己就去了,隨類現身,隨機說法。

      【左右二手,表權實二智。實智內自照理,權智外以鑒機。】

      這都有所表,『實智內自照理,權智外以鑒機。』佛菩薩為眾生說法契機契理,契機是「權智」的作用,契理是「實智」的作用。也就是說,實智與真理相應,與宇宙人生事實真相相應,權智與現前眾生他的生活環境相應,這樣才真正能夠教化眾生。

      【臍下托缽,表性識所具如來藏。】

      我們看地藏菩薩的造像,手上拿一個缽,現在也有造像是手上拿一個珠,用這個珠代表圓滿,表的意思不一樣。還是依古人這個方法好,地藏菩薩手裡一定是托缽,拿著錫杖托缽,現的是這個相,手上不是拿個珠子。缽代表『性識所具如來藏』,出家人每天都要出去托缽,缽代表「性識所具的如來藏」,表這個意思。

      【內空外圓,表自他同具空如來藏,圓同太虛,無缺減也。內可藏物,表不空如來藏,具足河沙性功德也。】

      缽裡面是空的,外面是圓的,『表自他同具空如來藏』,裡面是空的,萬法皆空。『圓同太虛』,太虛空,『無缺減也』,代表圓滿的虛空法界。缽裡面可以盛東西,每天托缽盛菜盛飯,『表不空如來藏』,盛物的時候,表不空如來藏。『具足河沙性功德也』,「河」是恆河,「沙」是沙數,具足恆河沙數、無量無邊稱性的功德,表這個意思。所以教你看到這個相,就等於給你上了一課。你懂得這麼多東西,你在這裡頭覺悟,省悟過來了,也知道我今天面對這一切人事物,我應該怎麼作法。所以天天叫你拜佛菩薩,你都是白拜了,你哪裡懂這些道理?

      我們今天修淨土的人,大家供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表的是什麼法?如果我們懂得這些,就能夠觸類旁通。阿彌陀佛的頭部,表自性本具究竟圓滿的智慧;阿彌陀佛的造像,身上也佩瓔珞;阿彌陀佛手上拿的是蓮花,不是缽。蓮花表的意思深,蓮花是接引眾生,接引什麼眾生?接引蓮花眾生。蓮花是出污泥而不染,我們的心還被五欲六塵染污,阿彌陀佛接引不是這種人,阿彌陀佛接引是出污泥而不染的這種人。這是佛經講的「心淨則佛土淨」,念佛人心不清淨不能往生,佛不來接引你。佛的形像就很清楚了,你不是蓮花,口念彌陀沒用,古人講得很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你念佛,要把你的清淨心念出來,《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念佛的目標在哪裡?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你用念佛這個方法,能夠念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你就是蓮花,你就會被阿彌陀佛接引。所以看到佛菩薩的造像,要懂得它表什麼意思,你就得受用。你不了解它表法的意義,把它當作神明來看待,你完全錯了,你怎麼能成就殊勝的功德利益?

      下面還有一個手印,手印現在人叫手語,講手語大家都懂得。手印就是手語,手表一個姿勢,你一看就明瞭了。地藏菩薩的手勢是大指跟拇指連起來的,這是表一個圓圈,代表什麼意思,這裡給你說了:

      【大指捻頭指者,迷悟一如,因果相合,而慰安六道眾生,勿憂惱也。】

      六道罪苦眾生,只要你一念覺悟,你就得度。生佛不二,眾生跟佛不二,取這個意思。一切法都不二,所以佛法叫「入不二法門」。不二是什麼?不二就是一。一是什麼?一心不亂。什麼時候才入不二?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不二。只要你有分別決定有二,只要你有執著一定有二,你有分別執著就落二三,那就是凡夫,二三就是六道輪迴。你能夠永遠保持著不二,心地清淨,諸法平等,你就成就了,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輕而易舉。不二是真清淨,二就不清淨,二是有我有你,我一定比你大,我一定比你強,麻煩就來了,你就要造業,你就受輪迴的果報。所以入不二法門,心真清淨了,對於世出世間、十法界、一真法界都沒有分別執著,那就不二。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