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集
- 跟大眾相處要放下主觀觀念,要能夠隨順大眾
- 業障一定要懺悔,修學才能有成就
- 誠心誠意念佛號,禮敬、稱讚、供養一切眾生
- 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當堅持之,無得毀失,無得為妄,增減經法
- 養生之道,身動心不動
- 聽經促成見和同解,幫助我們信心清淨
- 懂不懂沒關係,聽經目的是加強信願
- 經行,散步時念咒誦經,鍛鍊沒有妄想
- 佛法教人回頭是岸,回頭就是向內求不向外
- 為什麼要聽經?因為信裡頭摻雜著疑惑
- 淨念相繼,只存阿彌陀佛的悲智願力
- 佛教,頭一個信自己
- 人生最高享受,念念不離清淨、平等、覺悟
- 永遠保持童真,身體細胞不容易老化
- 佛家對於飲食講求-衛生、衛性、保衛慈悲心
- 天天念佛聽經,天天親近佛菩薩
-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深到三昧現前,智慧開啟
- 凡是人,皆須愛,教育從這扎根
- 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真實智慧
- 平常在生活當中怎樣跟別人往來,佛教給我們「四攝法」
- 施財得財富,盡量去施,決定沒有吝惜,財會源源不斷而來
- 多讀聖賢書,多接觸古人是最有利益的
- 阿彌陀佛在心中替你做主,肯定事情辦得更好
- 佛用什麼東西幫助我們從凡夫達到佛的果位?就是戒、定、慧三學
- 學佛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 孝敬怎麼落實?《弟子規》就是孝敬的落實
- 無論對待哪一種關係的人,都要做到五德仁義禮智信
- 伏煩惱,讀經、聽經、念佛,現前特別管用
- 我們以佛為師,諸天善神會護法
- 跟觀音菩薩學美容,三年五載相隨心轉
- 日常修行六度,學阿彌陀佛樂在其中
- 境隨心轉,心地純淨純善,風水馬上改變
- 供燈代表光明,貢獻慈悲、智慧給一切眾生
- 合掌念十聲佛號,一天九次薰修,真有效果
- 結七念佛,依眾靠眾,大家一起念,佛號就不會忘掉
- 觀世音菩薩用什麼來救苦救難?用教人慈悲。
我們跟大眾相處要放下主觀觀念,要能夠隨順大眾。大眾有小錯都可以隨順,重大的錯誤不能隨順,要講解清楚。小毛病,沒有什麼大礙事的,統統隨順,大家歡喜。如果個人主觀觀念太強,都要別人順著我,我不能順著別人,這個很難跟大家相處;什麼人都可以隨順,這就很容易相處,讓這個團體一團和氣,真正做到成為六和敬的團體。
所以隨喜功德非常之大,它還能夠破除我們嫉妒心。嫉妒這個障礙很嚴重,這個心人人都有,從小朋友都看到。你看小朋友,五、六個月大的小朋友,還不會說話,你放一個糖放在這裡,兩個小朋友就會去搶,搶不到他就會生氣,就會哭、叫著,你就能看得出來。這個煩惱是與生俱來的。所以隨喜能夠把它化解掉,沒有嫉妒,別人有好事情我們隨喜他,我們有能力幫助他、成就他,全心全力成就。成就,他有多少功德,我也有多少功德,隨喜的功德把他的功德不是分給我,一樣的,他並沒有損少,我也沒有增加,我的這個功德跟他的功德同時起來,不能破壞。破壞的時候,破壞他只破壞三分,破壞自己七分,不合算。
所以障礙別人實際上是障礙自己,成就別人是成就自己圓滿功德,何樂而不為之!他做我做都一樣,他做我享他的福多好!所以人要懂得會享福。他能造福,我享他的福,這是聰明人。他造福,我討厭他,我嫉妒他,我要破壞他,那不是破壞他,是破壞自己,自己要辛辛苦苦苦一輩子,沒福享。為什麼?福都被你折損掉了,都被你自己破壞了。所以一定要懂得隨喜的好處,隨喜不可思議。
稱讚、供養,這是修基本的福德,廣修供養是修福。人都想發財,都想升官,都想有智慧,都想健康長壽,佛能不能滿我們的願?要不滿我們的願,我們這個佛學了到底得到什麼?佛確實,先滿足你的欲望,這就沒話說了。你所想的這些東西是你自性裡頭全都具足,你一樣都不缺。但是你迷失了自性,雖有,它不起作用,所以生活還是非常艱難。那財能求得到嗎?求不到。如果財隨便有方法能求到的,我相信孔子要向你學習,釋迦牟尼佛也得向你學習。那個人有財富,他命裡頭有,命裡頭沒有不行。所以因果教育裡頭講,「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命裡頭的財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修的。他修得多,他這一生財庫裡面多,過去生中沒有修,這一生當中物質生活就缺乏,就很辛苦。
怎麼修的?佛就教給我們財布施。過去生中喜歡用財布施,有錢自己省吃儉用,把多餘的錢都布施給別人,那是愈施愈多,財是這麼來的。聰明智慧是法布施,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所以我們盡量幫助社會。錢真的是愈來愈多,愈多就愈多做事,不要留住,留住就是罪業。所以不要積財,要積德,德裡頭有財,財裡頭沒有德。積德,德裡頭有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必須要懂得。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