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於2003年5月22日啟講,2003年7月8日圓滿。
同學,蓮友,作三時繫念法事,都很歡喜。但是中峰禪師開示,不甚了解,當然就不能隨文入觀,於是希望把儀規講一遍。這個集子,我也每天讀誦。確實就佛法而論,任何一法都能幫助我們成無上道,因為法法圓滿,問題是要懂。將來諸位作三時繫念,最好把這一次講演先聽一遍,之後再作法事,功德更殊勝。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九集) 2003/5/2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09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別序三綱」,我們把經文念一遍,好在《彌陀經》大家都很熟悉。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大家看這一段。這一段很不可思議,世尊為我們做最重要的介紹。這裡有三樁事情,第一個是『有世界名曰極樂』,注意這個「有」,這個「有」字非常肯定!讓我們一絲毫懷疑都不生,確確實實有,有一個「世界」叫做「極樂」。第二樁告訴我們的事情,這個極樂世界有一尊佛叫阿彌陀佛。你看『其土有佛』,兩個「有」字。『號阿彌陀』。阿彌陀佛在做什麼?『今現在說法』,所以這說出極樂世界為什麼叫極樂。「依報莊嚴」,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是極苦的世界,人家極樂,沒有苦;只有樂沒有苦。這經文後面還要介紹,為什麼這個世界叫做極樂。依報莊嚴。
第二句正報莊嚴。「其土有佛,號阿彌陀」。第三個是事業莊嚴。「說法」,說法是事業,「今現在說法」。這是世尊把這個希有難得的訊息介紹給我們,我們聽了之後有什麼感想?現在人講有什麼反應?跟我們世界相比,差很遠!我們這個世界,尤其在現代可以說是極苦世界,苦不堪言,所以想想那個世界是極樂世界。
下面經文給我們介紹了,為什麼這個世界叫極樂。這個世界裡頭沒有苦,所以稱為極樂世界。它為什麼沒有苦?有好的老師在教導,極樂世界的人民都是善根成熟的人。不像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我們這個世界老師不錯,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實在講沒有兩樣,但是娑婆世界的正報不莊嚴,原因在什麼地方?這個地方眾生煩惱習氣很重,業障很深,剛強難化。阿彌陀佛到這個地方來也沒有辦法,大家不肯接受,這有什麼法子。這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能比。
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人人善根都成熟?這個我們要懂得。西方世界是新興的國土,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才十劫。就好比這個世界上它是新成立的國家,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幾千年的古國,所以世世代代累積下來的毛病很多,不容易改過來。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造的一個修學的場所,這裡面原來沒有人民,極樂世界的人從哪裡來的?十方世界移民來的。凡是到極樂世界去,都是有條件的,不符合條件你去不了。什麼條件?統統是善根、福德、因緣成熟的。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由此可知,移民到那邊去,是經過阿彌陀佛精挑細選,於是那個世間的人民容易教化,不像此地剛強難化。
我們要想往生,現在看到這麼好的世界,真正是希有難逢,我們想去,想去怎麼樣,一定要具備善根、福德、因緣。因緣這一樁事情好辦,為什麼?別人可以幫忙。唯獨善根、福德要靠自己修,這是別人幫不上忙的。什麼叫善根?什麼叫福德?我在講「往生經」(諸位要記住,「往生經」就是淨土三經一論,專門講往生極樂世界的,總名稱叫「往生經」),說過很多遍。
善根是能信、能解,這是善根。你相信,這個經文你懂,你能看得懂,你能聽得懂,這是善根。福德是什麼?能行、能證。你肯依教奉行,你有福;你不能依教奉行,那就沒有法子。因緣是外在的條件。因緣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遇到真正善知識,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你。這個因緣我們有了。
我在早年,出家人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的,是懺雲法師;在家人介紹我這個法門的,李炳南老居士。懺雲法師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原本我對於淨土法門懷疑,不能接受。懺雲法師教我讀《彌陀經疏鈔》、《要解》、《圓中鈔》,又教我讀《印光大師文鈔》,半年當中這幾門功課,我很專心的學習。學了之後對淨宗法門相信了,不懷疑了,也非常讚歎,但是沒有發心學這個法門。知道這個法門殊勝,尤其是印光法師《文鈔》裡頭苦口婆心教化現前的大眾,懇切的介紹這個法門。
以後我離開埔里,到台中依李老師學經教。我的興趣、志願確實是在經教上。李老師常常勸我要修淨土法門,他講《彌陀經》,我聽了之後確實很有感動。這個李老師自己也看出來,他在我們同學當中,在大眾談話的時候曾經說過,我在《彌陀經》這一會得到受用。真正死心塌地再也不懷疑,專修專弘,是在講《華嚴經》的時候。我也曾經跟諸位說過,第一次講《華嚴》講了一半,《八十》講一半,《四十》也講一半。有一天突然想起來,文殊、普賢修什麼法門?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仔細觀察!統統修的是念佛法門,這死心塌地了。
文殊、普賢何等人物!我們給他當侍者的資格都不夠,他們都是念佛求生淨土,才知道這個法門殊勝無比。所以凡事教學最重要,這個道理早年我就懂了。讀《禮記》的時候,這一句話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學記」裡頭說的。「學記」這一篇可以說是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
以後學了佛,看看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的事業是什麼?教學。教學就是菩薩事業,就是如來家業,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的教育。生生世世(我們中國人講世世代代)就幹這個行業,一代一代接著幹,這個在所有一切行業裡面,是最殊勝的一個行業。
所以孔老夫子說的話,我懂得他的意思,「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懂得。如果你學習、你教學沒有入境界,不能把你所學所教的東西落實到你的生活上,你得不到法喜,法喜充滿!快樂無比!這個樂不是外面五欲六塵之樂,不是外面的刺激,是從內心裡頭流出來的,像泉水一樣。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不亦說乎」!世出世間第一等大樂事。我也常說孔老夫子的緣太殊勝了,他老人家無意於社會教學,他一生願望是什麼?作官。他希望能夠有一個職位,把他自己平生所學的能貢獻給社會,貢獻給國家。我們相信,如果孔老夫子在當時列國裡頭要做了宰相,我相信他很可能是中國第二個周公。
但是時節因緣,夫子就比不上周公那個時代。夫子生在春秋戰國,社會動盪不安,大國兼併小國,所以時局對孔老夫子不利。他要是想做,非常困難,最多不過像管仲一樣,相當不容易。當時列國的國君沒有一個人肯用他;周遊列國,求個一官半職,沒有人用他。這樣子逼不得已,回家教學,希望把自己所學的傳給底下一代,希望學生來發揮他的抱負,才回家教學!
回家的時候,他老人家已經六十八歲,孔夫子七十三歲走的,所以實際上他開班教學,總共只有五年的時間,不長!但是這個緣非常殊勝,教學的成績可觀,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到第二個。學生三千人,是一個有相當規模的學校,私人辦學。有成就的(我們今天講傑出的學生)七十二個人,七十二賢。這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到今天,哪一個教育家都沒有辦法跟孔子一樣,學生固然有成就的,沒有那麼多!這是被歷代朝野尊稱為至聖先師,這是孔老夫子生前沒有想到的事情,從事於教育工作。
但是釋迦牟尼佛很年輕的時候就明白了。孔老夫子想求一個官職,釋迦牟尼佛他是王位的繼承人,不要了。真正覺悟,幫助世間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國家社會長治久安。什麼方法才真正能達到這個目的?教育。釋迦牟尼佛真的萬緣放下,從事於社會教學工作;真的是多元文化,不分國家界限,不分族群,也不分文化,不分宗教信仰,真的是有教無類,來者不拒,去者不留。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證實「學記」裡面講的兩句話正確,「教學為先」。世出世間無論哪一個行業,無論什麼樣的建樹,什麼是第一?教學是第一。
孔老夫子他一生自己敘述,他做學問的經過,他十五歲有志於學,學的是不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他七十三歲走的。這個敘述是說明他自己一生做學問的境界,不斷的向上提昇。向上提昇說明他精進不懈,佛法裡頭講的勇猛精進,我們前面看到的菩薩表法暗示我們,教導我們,不休息、常精進!夫子做學問確確實實是如此。
釋迦牟尼佛走向了全世界,他從事教學的工作四十九年,中國人的算法是五十年,連頭帶尾五十年。他三十歲開始教學,八十歲走的,八十歲,我們中國人講虛歲,實際上是七十九歲,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走的。成就的學生比孔老夫子多得太多了,單單就是我們在經上看的常隨眾,這常隨眾各個都有成就,不是成就的不提了。真正證果的才有名字,這個地方明顯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都是證果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我們在此地看到,「皆是大阿羅漢」。前面跟諸位報告了,大阿羅漢是法雲地的菩薩,聖人,不是凡夫。
所以我們冷靜觀察,世出世間第一等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在這個世間選擇哪個行業?教學。他不會做別的行業。為什麼?教學這個行業對世出世間貢獻最大。教根熟的人,教他轉凡成聖;教根性沒有成熟的人,教導他破迷開悟;教一般中下根性的人,凡夫,教導他們轉惡為善。佛菩薩的教化,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無論你想學什麼,佛菩薩都歡歡喜喜的教導你。那要是現在人問,我想求發財,佛教不教?佛教你,確確實實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能教你生生世世得大財富,這不是假的。求智慧的,生生世世得大智慧。世出世間一切法,在佛法裡面才能得到真正的究竟圓滿。
我們過去生中種的善根,過去生中結的法緣,這一生能夠遇到佛法,能夠遇到大乘又能夠在一起學習。縱然我們不能夠面對面,諸位能夠在網路上,能夠在電視螢幕上,統統都是有緣人!只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最重要的是要放下自己的成見;這我常講的放下我們自己對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這個要放下。為什麼?這些全是錯誤,真的是錯誤。這個錯誤不放下,我們學佛菩薩就學不像,就學不好。果然放下,徹底放下了,你在這一生當中肯定學得很好,學得很像,學得很成功。
在現前這個時代,我們內有煩惱習氣,這是我們同修都不諱避,都能承認,業障真的是很重;外面誘惑的力量非常強大。外面誘惑就是魔,佛法裡面講的魔,四種魔裡頭的天魔;天魔就是外面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誘惑,所以成就非常非常之難。稍稍不留意就退轉了,退心了,所以學佛的人多,成功的人少。正因為這個原因,釋迦牟尼佛介紹我們一個最好的修學環境,極樂世界。你到極樂世界去,你裡面的煩惱習氣嚴重不要緊,沒有緣,外面沒有緣,你雖然裡頭有煩惱習氣,它發作不出來。不像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不善的緣太多了,勾引你的煩惱習氣。極樂世界沒有,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這個地方學習、聞法機會都不容易,都非常困難。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諸大菩薩講經說法、研教修行從來沒有中斷過。無量無邊的法門,你想學哪個法門,你就進哪個教室,那邊有菩薩教導你。緣好!我們這個地方想學什麼,找個老師找不到,找個修學的環境找不到。又何況有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障緣障礙你,不讓你好好的學,不讓你有進步。這是釋迦牟尼佛勸我們換一個修學的環境,極樂世界這是換個修學環境。好,我們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想到極樂世界去,難不難?說難不難,說易也不容易。還是要具足這三個條件:善根、福德、因緣。
這個「善根」,堅定的信心,對於淨宗法門決定沒有一絲毫疑惑。堅定的願心,我這一生只有這一個願望:求生極樂世界。除這一個願望之外,祖師大德常講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放得下!必須具備這兩個條件,這是善根。
「福德」,遇善知識是你的福德,你有福你才能遇到;遇到好的老師、好的同學,這都是可遇不可求!老師的教誨,同學們相互切磋琢磨,你能夠理解,你能夠發悟。明瞭之後,決定把你所信的、所解的,落實在你日常生活當中。你能夠做到「一心稱念」,《無量壽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真正的福德。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會不會有障礙?有同學問過我。功夫得力的人沒有障礙,功夫不得力的人就有障礙。
我們舉兩個最明顯的例子,早年我們在舊金山看到甘老居士的親戚,念佛往生的。這個事情距離現在大概二十年,一九八0年代的事情。我記得她跟我講的時候是八四年,就在這個前面大概是兩年,她這個老朋友是個老太太,念佛往生的。老太太的兒子在美國讀書,畢業之後就在美國工作,結了婚生了小孩。兒子把母親接到美國,接到美國幹什麼?帶孫子。在美國夫妻兩個都上班,把母親接來照顧家,帶孫子。所以他母親做家事,照顧孫子,做家事。
在美國住了不少年,孫子也長大,念小學了。老太太還在家裡照顧,每天清潔環境,煮兩頓飯。因為早晨吃了早飯,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晚上回來吃晚飯,中午大概都是在外面。老太太在家裡清淨!那個家庭就是她的道場,念佛功夫不間斷,也沒有人知道。走的那一天才發現,才曉得這個老人了不起。走的那一天,夜晚走的,也不曉得什麼時候走的。早晨起來,兒子、媳婦、孫子都起來了,要吃早飯,上學、上班,結果這一天沒有人燒飯,老太太沒起來。他們就打開房門看看老太太,今天怎麼奇怪,今天怎麼沒起床?門一打開,老太太坐在床上,盤腿坐在床上,已經走了很久了,坐著走的。大家也楞住了。
再仔細一看,老太太遺囑已經寫好了,擺在她面前,擺在床邊上,遺囑,交代後事。更奇妙的,她的兒子、兒媳婦、孫子的孝服,她都做好了。她預知時至,不知道什麼時候她統統做好了,後事自己都預備好了,孝服也擺在床上。這是甘太太告訴我的。真正修行人,你一點都看不出來,她什麼妨礙都沒有。家事照常做,預知時至,不生病說走就走,走得那麼瀟灑,走得那麼自在。這是一個有了功夫的人,沒有妨礙。
另外一個出家的,你們常常聽到倓虛法師講,哈爾濱極樂寺第一次傳戒,修無師。這個出家人沒人瞧得起他,不認識字,沒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做粗活的,出家之後在寺廟裡頭都做最粗重的生活。別人不願意幹的,他都願意幹,洗廁所、種菜、砍柴、挑水,他幹這個工作。他什麼都不會,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不放鬆,無論幹什麼都是阿彌陀佛,所以做得歡歡喜喜。對什麼人都恭敬,因為他什麼都不會,比哪個都比不上。
傳戒期間,他發心照顧病人,過了幾天他跟老和尚說,給老和尚告假。老和尚說你來沒有幾天,你要回去、要走,總得傳戒完了之後你才走。他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到極樂世界去。老和尚一聽,這非同小可,問他幾時?不出十天。第二天又來找老和尚,老和尚問什麼事?明天就走。你看看這是我們的好榜樣、好模範,他在寺廟裡頭做苦工,一天都沒有休息,他修行成功了。他什麼障礙都沒有了,他能放得下,什麼事情他不爭,人家往前面走,他都往後退。
跟人家不爭,「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所以對每個人都恭敬。別人雖然看不起他,但是對任何人沒有妨礙,他幹他的活,他念他的佛,也沒有人知道。走的時候走得那麼瀟灑,那麼自在,我們的好榜樣!我們今天聽到人家說幾句話就心裡放不下,這還行嗎?修無師是這樣,他能往生嗎?你打他、罵他、侮辱他,他對你笑嘻嘻的,給你頂禮,給你合掌,恭敬你,沒有在意。為什麼?他要到極樂世界去。你們不想去,他想去,他真去了!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別序三綱」,我們還是先把經文念一遍: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這一句經文裡頭,最重要的是兩個「有」,『有世界』、『有佛』。『今現在』,「有」、「今現在」,勸信;「世界、極樂」,勸願;「阿彌陀佛」,勸持名妙行。這是我們特別強調這三樁事情,三句經文非常重要的三樁事情。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一開端就給我們講「淨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這個幾句話非常重要。
《要解》這本書分量不多,蕅益大師在《要解》後面有一個跋文,文字不多,敘說他寫《要解》的緣起,這個《要解》九天寫完的。近代印光大師給我們介紹,說《彌陀經要解》,即使是阿彌陀佛再來,給《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歎,這是讚歎到極處。
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對這個註解這樣讚歎,那麼做註解的這個人是誰?我們想想要不是阿彌陀佛,那肯定是觀世音菩薩。但是蕅益大師的身分沒有暴露,不知道他是什麼人再來的?印光大師這一番話,話裡頭有話!我們要細心去體會,然後你才曉得這個《要解》價值有多高,分量有多重。我們希有難逢遇到這麼好的註解,這都是我們有福!善根、福德,我們能遇到這個《要解》是福德,這好緣分。
早年我在新加坡講經,有一天我去看演培法師,他招待我吃午飯,我們在餐桌上談到這個問題。演培法師就問我:「印光法師這個讚歎是不是太過分了?」我回答他老人家說:「一點都不過分,他的讚歎恰到好處!」我們知道蕅益大師他是蓮池大師的私淑弟子,在我們佛門裡面這是很難得。就如同孟夫子私淑孔子一樣,這是世出世間兩個代表人物。孟子想求一個好老師,找不到,學孔子,孔子已經過世,但是孔子的著作在,他得到了。依照孔老夫子的著述,依教奉行!有不明瞭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向孔老夫子的學生請教,他學成功了。
而且學得怎麼樣?超越孔老夫子當時七十二賢人,他超過他們。所以在中國歷代尊崇他為亞聖,孔老夫子是至聖,孟夫子是亞聖。僅次於孔老夫子的聖人,私淑弟子,成功了。蕅益大師私淑蓮池,蓮池大師也不在了,蓮池大師的著作在。所以淨土法門,他是讀蓮池大師的《疏鈔》,讀幽溪大師的《圓中鈔》,這兩位都是他的長輩,很受利益。他做《要解》,為什麼?《要解》他有他的見地,有他的見解,跟前面這前輩兩位大師不一樣。真的裡面許許多多重要的說法,前人沒說過的。
「絕待圓融」,絕對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這樣的話,《要解》旁邊小註裡頭提示出來,過去沒人說過。這是蕅益大師的發明,蕅益大師獨到的見解,讓後人對這個經產生了堅定的信心。我們在這麼多年來學習《華嚴》,講解《華嚴》,對於《疏鈔》、《要解》契入更深了。為什麼?經雖然不長,義趣跟《華嚴》是貫通的,一脈相承。所以到清朝晚年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把《普賢行願品》,就是最後這一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品附在淨土三經後面,稱為淨土四經。如果諸位看到有木刻版本的《淨土四經》,你就知道《淨土四經》是魏默深居士編的。淨土就四經一論了。
到民國初年印光大師,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這一章抽出來附在淨土四經的後面,變成淨土五經。我們學淨土的同學,對於淨宗經典的來歷要清楚。原本只有三經一論,這「一論」是天親菩薩的《往生論》,是菩薩自己修行的,等於說是心得報告。他這一篇報告裡頭告訴我們,三經他怎樣落實,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功課裡面,很值得我們做參考的。所以蕅益大師這幾句話我們要重視。
「絕待圓融,不可思議」,都是講的阿彌陀佛。我們這個裡面的意思,都是從《要解》裡面節錄下來的。這一句阿彌陀佛具足三學,三學是戒定慧;三慧,三慧是聞思修;「具足三學三慧一切法門」。古云(古人說的),「八萬門中念佛第一」。他的具足,現在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就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尤其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妙極了,真正不可思議!他這個本子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這幾年有人提出來反對這個本子,反對的人我們送他四個字:莫名其妙!他才反對。他要明瞭這裡面的奧妙,他雙手贊成,他沒有研究、沒有學習,人云亦云,錯了。
台灣有一位居士非常難得,他把會集本跟五種原譯本做非常詳盡的校對,編成一本書。有人送給我看,我看了很歡喜,我向他訂了一千冊,現在書都運到了。這個一千冊不是我要看的,我是專門贈送給對會集本有懷疑的人。你們對這個有懷疑,寫信來給我,我就寄一本給你,你仔細去看看。這個本子,梅光羲居士在序文裡面講,末法九千年,修淨宗得度的決定是這個本子。佛在經中有預言,將來佛法滅盡了,這個本子還流通一百年,它是最後滅。梅大士肯定的說,將來一切經典滅絕,留下這一本《無量壽經》,肯定就是這個會集本。我相信,我一點都不懷疑。
這個會集本的緣非常殊勝,連過去趙樸初老居士都讚歎。在中國大陸,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樸老看過。我講這一部經的《講記》,樸老還給我提了書名,非常歡喜。有一次我見他,就是新加坡培訓班的第二屆,我們的教學就用《無量壽經》會集本,重點再做科判。科判我提了一個綱,讓同學們每天去研究討論,最後做成了定本。這個本子我們用摺疊本印出來,完全用表解畫出來了。
我送了一部給樸老,樸老拿在手上:《無量壽經》這才完整!有這麼詳細的科會,有詳細的講解,有精采絕倫的黃念祖的大經解。老人看到非常高興。佛法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這麼好的緣分,你遇到了,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這是無緣之人。那就是李老師的話,你必須還要經過長劫的輪迴。什麼時候你相信了,你接受了,你依照這個經典理論方法去修行,你必定往生。
下面,我在這裡畫了個表解,諸位能看到,「阿彌陀佛,唯心為宗,唯佛為宗,絕待圓融為宗,超情離見為宗」,這才顯示不可思議。諸位常常(這是我們最近這一年多提倡的)學習《三時繫念》,《三時繫念》的法事(就是修行的方法),是元朝初年中峰禪師他老人家編定的。你看他在開示裡面講「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跟《華嚴經》上講的沒有兩樣。你要真正明白了,「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問題是在迷、悟不同。中峰確確實實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菩薩,不是普通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圓教初住菩薩,最低的位次,初住以上。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阿彌陀佛從哪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這是第一個。宗是根源,從哪裡來的一定要知道。
「心」,心很難懂。一般人看到「心」就想到「肉團心」,身體裡面的心臟,我們身體裡頭器官之一。不是說的這個心,這個心沒有什麼作用。第二種叫「緣慮心」,我們現在一般講思想,能夠想像的。西方哲學家也是這樣說法,「我思故我在」,我能夠思想,這個思想的大概就是我的心。比那個肉團心是高明一點,還不是的。能夠思想,能夠分別,能夠知道邪正是非善惡,這是識。唯識所現,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在佛法裡稱之為妄心,那不是真心,妄心。還有個真心,真心是什麼?
真心是「靈知」,我們也可以說真心就是佛法裡面講的般若智慧,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自性之體,德能相好是自性的起用。自性之體,純粹的智慧,迷了之後,就變成無明,就變成煩惱。《華嚴經》上所講的,就變成了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是你的真心迷了之後起的現象,叫妄心,不叫真心。真心,真心就是不帶妄想分別執著,這真心。真心在哪裡?真心沒有離開我們自己,也沒有離開一切法。
我跟諸位報告過,日本江本勝博士做的水結晶的實驗,你們有同學從網路上節錄下來給我看,這大概是兩個多月以前的事情。我看了之後立刻就想到佛在《楞嚴經》上講的幾句話,佛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諸法是一切法,虛空法界,剎土眾生,這個眾生就是眾緣和合所生起的一切現象,叫眾生。我們今天講動物、植物、礦物,包括所有一切的自然現象,都是眾生,這都是諸法。這諸法怎麼生起的?唯心所現!
接著又說「一切因果」,這一切因果就講到十法界。「世界微塵」,大的這講世界,世界是講星系,佛的剎土三千大千世界,這講大的。現在科學就走這兩個極端,一個走無限大,太空物理;一個走無限小,量子力學。這佛經上都說了。「世界微塵」,世界是最大的,微塵是最小的,「因心成體」,這些從哪裡來的?心變現出來的。心在哪裡?這些東西沒有一樣不是心,心變的!
就像古大德給我們介紹佛法,說這一切佛法心變的,大家不懂,他舉比喻,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這個好懂。把心比作金,把世界微塵,一切諸法比喻作器,這東西從哪裡來的?金變現出來的,心變現出來的。心的特性是什麼?特性是靈、知,這中峰大師在開示裡講頭的「靈知心」。靈知也不好懂,還是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好,《楞嚴經》上講了四個字,講「見、聞、覺、知」。中峰大師講的靈,靈裡頭包括能見、能聽、能覺,靈!沒有一樣不靈,所有一切萬物統統都靈,靈知。所以,一切萬物既然是心變的,心的特性能見能聞,能覺能知,他從水結晶上實驗發現了。水確確實實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靈明覺知。
所以我看到這個訊息,我立刻就想到《楞嚴經》上說過。不但是水,所有一切萬物你去實驗,真的是這樣的。最簡單的實驗就是花草樹木,我們培養的,無論是你院子裡面種的,或者是盆栽的,你每天去看它,關懷它,對它說話:花草你長得真好,長得真美。你每天就給它簡簡單單說這幾句話,天天給它說,你看一個星期之後愈長愈美。你再做一個實驗,另外一盆你每天:真討厭,長得真醜。一個星期之後,它愈來愈醜,可以做實驗!
我聽說現在有不少學校,小學生在做實驗,對花草樹木。果然發現,它真的常常聽到讚美的,它長得特別好。常常惡言惡語去罵它,侮辱它的,就垂頭喪氣。這就說明佛經上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再實驗,泥沙都會有感應,都能看、能聽、能覺、能知,沒有一物不是這樣的,「因心成體」!體就是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是見聞覺知,這就是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所以一切德能,一切相好統統都具足,沒有一法不具足見聞覺知。
他們在水結晶的實驗做了八、九年,總結什麼訊息對它產生最美的圖案?一個是愛,一個是謝謝,感謝、感恩。這個訊息你天天對它,它呈現的結晶是最美好的。所以江博士說我們人,他說人體百分之七十是水分,如果我們有愛心,有感恩的意念;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懷著愛心,感謝的心,感恩的心。所有一切萬事萬物,跟自己內心身體裡面百分之七十的水分,都呈現最美好的結晶,這個人一定健康長壽,外面的環境一定變得非常之美好。這就是風水家所講的,風水隨著人的意念轉變,佛法裡面講的「境隨心轉」。
人的意念,善的意念能夠改變整個世界。相反的,惡的意念能夠給世界造成最大的危害。所以,世界安危、世界的苦樂,根源是什麼?根源是居住在這個世間眾生的意念!他得到這個結論,這從科學上證明的,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唯心為宗」!這是從理上講的,唯心為宗是從理上講的;「唯佛為宗」是從我們修學方法上講的,我們這個法門就是執持名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智、翻作覺。整個翻出來就是「無量智慧,無量覺悟」,這個意念好。無量的智覺就是佛性,在一切萬物上講就是法性。我們念這個阿彌陀佛,是念什麼?念法性。萬事萬物,無有一法不覺,無有一法不智,智覺遍虛空遍法界。所以這個法門修學主張持名念佛,絕待圓融,完全是華嚴境界。旁邊說的「具足三學三慧一切法門」,這就是絕待圓融。
所以,從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經題,我們就看到了。它的經題很長,《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個經題上半段是說的果德,「大乘無量壽莊嚴」,果德!後面這一句是講的修德。怎麼修?「清淨、平等、覺」。在三學裡面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你看看是不是三學!不但是三學,而且是三寶,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三學三寶。三學也就是三藏,戒是律藏,定是經藏,慧是論藏,三慧是一體的,一而三,三而一。《華嚴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絕對圓融!
《華嚴經》是圓融的,圓頓大法,圓頓大法最後的歸宿,《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到最後入到哪裡去了?入到《無量壽》,入到《彌陀經》。《無量壽經》、《彌陀經》是《華嚴經》的總結,是《華嚴經》的歸宿。「超情離見」《楞嚴經》上講的,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不是菩薩的境界,這是說這一句阿彌陀佛。
一般人不了解這個意思,所以往往什麼,輕看了它:這一句阿彌陀佛太容易,誰不會念?三歲小孩都會念。這一句佛號裡面的奧妙沒有人知道。什麼人能透徹了解?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到諸佛果地上才知道這一句名號不可思議;換句話說,等覺菩薩還不行。古人有個比喻,等覺菩薩有如隔羅望月,羅是綢緞一類的絲織品,很薄,織得很細。古時候有用這個拿來做扇子,這個扇子是透明的,晚上看月亮,用羅扇遮住也能看得很清楚,但是怎麼樣?總是隔了一層。等覺菩薩對於這一樁事情,有如隔羅望月,不容易!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你真正信了,那你有福氣,你真的是有善根。經上講的這句話不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確實有善根、有福德、有因緣,你能相信,太難太難了!
《要解》裡面我們就不能夠細講,因為將來《彌陀經》我還會詳細講一遍。我再講一遍,我就講《要解》。《疏鈔》從前講過一遍,留了有錄音帶,好像不是錄相帶。我記得有三百多片,每一片是九十分鐘,有三百多片。將來再講一遍,我就好好的把《要解》重新跟同學們在一起學習,我們認真好好的做一次學習。
這個幾句經文雖然不長,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註了不少,顯示出這個幾句話是全經綱領,三大綱領「勸信、勸願、勸修」,執持名號是修。他這個註解後面有幾句話,「阿彌序佛,說法序法,現在海會序僧」,佛法僧三寶,三寶同一實相,這是「序體」。從此起信、發願、修行,這是「序宗」。「信願行成,必得往生見佛聞法,序用」。「唯一佛界為所緣境,不雜餘事,序教相」。言、文字很簡單,意思非常的周圓,這個很難懂。
他的文裡面講到「佛法僧同一實相」,實相是宇宙、眾生(我們不講人生,人生範圍很小,眾生範圍就大了),事實真相。所以人家要問宇宙從哪來的?虛空怎麼來的?宇宙怎麼來的?生命從哪來的?一切眾生從哪來的?這大問題!佛法裡頭有很明確的解答,雖然說很詳細、很明確,但是很少人能懂。
上一次鍾茂森居士他從網路上看到,近代的科學家說這些事情,跟佛經裡面講的很像,在此地給我們做了報告。這個報告不錯,可惜的還沒有把這樁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真正講清楚講明白還是佛經。他發現確確實實「有」是從「空」生的,所謂無中生有,空無能生有,這是科學最近的一個發現。宇宙的形成是「一時頓現」,這個說法也沒有說錯。一時頓現,哪一時?沒講清楚。現在時間到了,等到下面看看有這些句子能夠引起來,我再跟諸位做個報告。這些事實真相明白了,我們心就定了,妄想自然就放下了。縱然不能完全放下,會減少一大半,對於修學幫助很大。好,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