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於2003年5月22日啟講,2003年7月8日圓滿。
同學,蓮友,作三時繫念法事,都很歡喜。但是中峰禪師開示,不甚了解,當然就不能隨文入觀,於是希望把儀規講一遍。這個集子,我也每天讀誦。確實就佛法而論,任何一法都能幫助我們成無上道,因為法法圓滿,問題是要懂。將來諸位作三時繫念,最好把這一次講演先聽一遍,之後再作法事,功德更殊勝。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四十四集) 2003/6/3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44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中峰禪師在第一時的開示。我們把這個文念一段:
【故諸佛於儼然生滅中。唯見無生。眾生於湛然無生中。唯見生滅。】
這兩句前面說過了。中峰禪師確實用最直截了當為我們說明,眾生跟佛差別之所在。接著我們看下面的開示的文:
【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現量之不一。實乃生無自性。無生亦無自性。悟則生滅皆無生。迷則無生皆生滅。所以離此別無。是乃一體而異名也。】
我們念到這個地方。上面為我們詳細說明,眾生跟佛差別在哪裡?差別在迷悟,迷了叫眾生,覺悟了就叫佛。所以禪師在此地說,『只因迷悟之有差』。迷悟,你看外面的境界,就是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耳聞,身體接觸,乃至所有一切的感受就不一樣。像這些道理,從淺的來講我們不難知道。譬如我們同樣都生活在這個世間,由於文化水平不一樣,修養不相同,我們看外面的境界,就是一切人事物,感受就不一樣,這是很明顯的事實。另外也能夠顯示出來,譬如我們一個人在歡喜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切人事物,感到他們都歡喜;我們有憂慮、有煩惱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切人事物都感到討厭,都不喜歡。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是一樣的,隨著我們的修養,隨著我們的情緒,我們接觸之後,觀感就有很明顯的變化。這是在我們一個人身上,或者在我們親朋好友之中,大家在一起聚會,顯而易見。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推斷,我們凡夫跟佛的差距就很大了,對於宇宙人生的認知的差距很大。他們看到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所看到的是宇宙人生的妄相。為什麼我們看到虛妄?因為我們迷失了真相。怎麼迷的?前面說過,佛菩薩覺悟,徹底覺悟、圓滿覺悟,所以,他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禪師在此地跟我們講,「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現量之不一』,我們的看法跟佛菩薩的看法不相同。我們的看法,在境界裡面你會生起妄想、會起心動念、會分別執著。法身菩薩跟諸佛如來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不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是無明,妄想執著造業!佛菩薩能在一切境緣當中,他不迷惑,他不造業,這個得大自在!差別就在這個地方,除這個之外,什麼差別也沒有。所以下面就說了。
『實乃』,實實在在講,『生無自性』,「生」就是一切萬物的現相。一切萬事萬物的生起,包括虛空,虛空原來也沒有,虛空怎麼會生起來?你要說虛空沒有,一般人感覺到很奇怪,但是要從比喻上去體會,也許你也能夠體會得到。譬如作夢,夢中有沒有虛空?有。那我要問你,夢中虛空從哪裡來的?你作夢的時候虛空現前,醒來的時候你夢中的虛空就沒有了。所以你要是很細心的去觀察,這個現象真的就在現前,虛空有生滅,我們夢中虛空有生滅。
當然虛空裡面所現的一些現象,世界、微塵、眾生,夢中所有的這些境界,好像跟我們現前一樣,有生有滅。我們現前這個虛空,這個世界,山河大地,芸芸眾生,從哪裡來的?真的是從虛空生的,虛空是無,無中生有。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確實是無中生有,而且是一時頓現,這個跟大乘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同,但是說得沒有經典講得這麼詳細。
「生無自性」,這個自性是自體,它沒有自體。因為沒有自體所以才稱作妄,它不是真。《楞嚴經》上講得很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生滅的速度太快太快了,沒有法子形容,所以佛講不可思議,就是無法形容它那個快的速度。我常常在講席裡頭用電影來做比喻,電影的放映機的鏡頭一打開,畫面不就映在銀幕上嗎?那就是生;鏡頭關起來,這個畫面沒有了,那就是滅。鏡頭再打開,第二個畫面又現前,這又生了;再關起來,第二張的畫面又滅了,這個很明顯的你看到生滅。這個生滅是一時頓現,生是一時頓生,沒有先後;滅也是一時頓滅,也沒有先後。就是《楞嚴經》上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但是,放映機的鏡頭的開關生滅,一秒鐘二十四次。我們現在眼前這些現象,包括我們的身體,包括我們的感官,我們能見、能聞、能思惟、能想像都在內,這個生滅現象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仁王經》上跟我們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照這樣子,我們彈指一秒鐘至少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正好兩個十萬八千,就是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像電影放映機的鏡頭,它多快?一秒鐘不是二十四次,一秒鐘是二十一萬六千次,你怎麼知道那是假的!
《仁王經》上世尊這個說法,我懂得,釋迦牟尼佛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為什麼?真實說,速度比這個還要快,你沒法子想像。幾乎快到什麼程度?幾乎是生滅同時。所以佛經上常講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生滅同時,說生已經滅了,說滅又生了,一時頓現。一時頓現就是當下一時,你以為什麼時候一時?一時生,一時滅,生滅一時。所以生無自性,無生也無自性。
『悟則生滅皆無生』,諸佛菩薩覺悟了,知道生滅統統是不生,一切法不生,不生哪來的滅?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諸佛菩薩在這個現象裡面,他從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跟那個真相完全相應。所以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跟我們講,諸佛菩薩叫無障礙的法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障礙的法界。
無障礙法界在哪裡?就在我們現前。我們為什麼見不到?因為我們迷了。迷的樣子是什麼?迷的樣子是妄想分別執著,你起這個東西,這麻煩!這個叫起惑造業。造的業,你就把宇宙人生的現相,也就是唯心所現的現相,把這個現相扭曲了。原本這個現相是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是華藏世界,究竟圓滿,沒有一絲毫的欠缺。扭曲之後,外面境界產生變化,變作十法界,變作六道,變作三途,起這樣的變化。
但是你要曉得,能變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不是真的。因此從這個能變產生所變的境界(所變就是六道三途),也不是真的。雖不是真的,你不覺,不覺你就得要受,在這裡面受苦受難,就像你在夢中作夢一樣。你做惡夢,做惡夢很難受!有時候嚇得一身冷汗醒過來,嚇死了,結果是一場夢。我們今天在六道輪迴裡面,在十法界裡頭做大夢。這個夢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夢中之夢,永遠不會醒過來,你說麻煩不麻煩!佛菩薩教導我們的,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在這夢中醒過來。
所以這一句說得好,跟你說真的,「生無自性,無生亦無自性」。覺悟的人生滅都是無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迷的人就不一樣了,『迷則無生皆生滅』。迷的人執著,他分別、執著,在他的感官之中,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的萬事萬物,統統都是有生有滅。
佛一般講經,我們知道他講經依據的叫二諦。二諦是什麼?第一個是隨順他自己親證的境界,這叫「真諦」。跟你講真的,像《華嚴》、《法華》這些大經裡面跟你講真的,佛菩薩境界。這是我們六道凡夫很不容易接受的,很難懂的。為什麼?不是我們境界,跟我們的境界完全不相同。於是佛另外一個說法是隨順眾生,隨順眾生就是「俗諦」。隨順俗諦,佛講有生老病死,講動物有生老病死,講植物有生住異滅,講礦物、星球有成住壞空。這個我們懂,這個講法我們會點頭,我們承認,一點沒錯,這是凡夫的感官世界,這佛也常講。為什麼?你沒有覺悟,講真的你不懂,講假的你完全同意,你能接受,就是「迷則無生皆生滅」。凡聖見解不相同,實際上的這些理事沒有兩樣。
這個道理,所以我常說日本江本勝博士,用科學的方法,拿水(水是礦物),用它來做實驗。發現水的結晶,它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以善意對待它,它的結晶很美;以惡意對待它,它的結晶非常醜陋。證明佛所講的話!水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法性。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但是它能夠受其他妄想分別執著的影響,把它扭曲了,把它的相扭曲了。
我們從這個實驗當中能體會得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水、華藏世界的水一定是一絲毫欠缺都沒有,非常的圓滿,真正具足了我們常講的真善美慧。為什麼?那個世界的人全是覺悟的人。華藏世界法身大士,它沒有凡夫,最低程度的都是圓教初住菩薩,一直到等覺,一直到如來果地。所以那個地方沒有迷惑的人,都是真正覺悟的人,所有一切物質都變成最完美的,那叫一真。我們這個地球還是一真,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地球上的居民迷而不覺,一天到晚打妄想。心裡所想的,心裡面所念的、所說的、所作為的,跟法性完全相違背。所以我們這個地方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物質隨著我們的心想在變,變得非常醜陋。
我們這個地方山河大地,跟極樂世界的山河大地是一樣的,為什麼他們那麼好,我們這邊這樣醜陋?沒有別的,境隨心轉。我們的心不善,它的反應就不善,我們的心善,它的反應馬上就善。於是我們就懂得了,假如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居民,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我們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為什麼?所有物質馬上就改變了。從他們水結晶實驗,我們就能想到,我們以惡意對它,水的結晶非常醜陋。我們換個念頭,以最善的意念來對它,馬上它的結晶就改變了,就變成很美的結晶給我們看。隨著我們念頭在變。
江博士說,他這八、九年當中,從來沒有看到兩個結晶完全相同,這個我們是肯定的。為什麼?你每個念頭不一樣,它是隨你念頭產生變化的。你沒有兩個念頭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就不可能出現兩個結晶完全相同,就這麼個道理。
難得!科學能夠有這個發現,把佛經上講的宇宙真相,佛法的術語叫諸法實相,把諸法實相總算是開始證實了。佛與大菩薩他們不需要這些科學儀器,他們親眼看到,他用什麼方法?甚深禪定。也就是說,把妄想分別執著完全放下,真相大白。覺悟的相、迷惑的相,十法界依正莊嚴,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底是什麼原因,什麼一回事情,也說得清清楚楚。
『所以離此別無,是乃一體而異名也』,為什麼「異名」?異相,它本來是一體。要知道我們這個地球,娑婆世界這個地球,跟極樂世界那個星球,跟華藏世界星球是一體,一樣的,都是這個物質。今天科學家講的都是這些元素,但是它的組合不一樣,我們現在所謂是方程式結構不相同。為什麼結構不相同?結構是誰來主持的?念頭,意念。你的心清淨,它能夠感受,它有見聞覺知!這是法性,法性的本能;它不會消失的,它不生不滅的,它沒有形象,它在形相之中。所以任何的形相、任何的物質都有見聞覺知,它隨著有情眾生產生變化。這個有情眾生善,它變得很善,有情眾生不善,它也變得很不善。所以「是乃一體而異名」,因為是乃一體而異相。下面大師跟我們講幾句實際上的例子。
【審如是。】
『審如是』,「審」是審察的意思,就是你很認真、很仔細把這個問題看清楚,審察明白了。「如是」,像上面所說的。
【則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
你就能肯定,阿彌陀佛從哪來的?心現識變。誰的心?我們自己的心。諸位要曉得這個心是共同的,識也是共同的,真心是共同的,妄心不同。我的妄心跟你的妄心不一樣,也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各個不相同,真心是相同的。真心,離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真心。
《楞嚴經》上佛說了一個比喻,從這個比喻當中我們能夠體會得到。佛說真心像什麼?大海。大海是真心,妄心是什麼?妄心是大海裡面起的水泡。大海是一,裡面的浪花沖出來的水泡無量無邊,每個水泡就像是我們這些眾生的妄心,執著這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忘掉了,真心是大海!什麼時候你這個水泡破了,破了就跟大海融成一體。真是一,妄就有二三,就無量無邊。
所以大乘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所以它是一,不是二。阿彌陀佛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我」是真我,不是我們這個肉身的我,肉身不是我。佛經上常講無我,無我是講肉身,這裡頭無「我」,但你有「真我」。佛家講「常樂我淨」四淨德,這是真的。法性裡面有我,法性有常樂我淨;法身有我,法身有常樂我淨。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法相。真心、真我就是法性,法性現的相叫法相。法相是什麼?虛空、世界、一切眾生,是我!這個事情很不好懂,很難懂。
我們再從夢境來做比喻,我們人都有作夢的經驗。我要問你,當你在夢中的時候,如果你忽然覺悟了:我是在作夢!這個夢從哪裡來的?現在人講夢是我們的意識心變現的,意識心變成了夢中境界。夢中有虛空,夢中有山河大地,夢中有很多人物。那你要問,夢中哪一個不是你?是我意識心變現的,統統都是我。你才明白,沒有一個不是我。這個時候你才真正懂得佛講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佛為什麼要愛護這一切些眾生,要救度這些苦難眾生?不是別的,共同一法身。這個身是我所有的,一切眾生身也是我所有的,山河大地亦是我所有的,乃至虛空也是我所有的。我們講一家人,一家人還不親切,最親切的是講到共同一法身。他怎麼會不愛護?所以看到一切眾生受苦,就是自己受苦,看到一切眾生享樂,就是自己享樂。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眾生跟我不二,我跟眾生是一體。不但跟有情眾生是一體,《華嚴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跟樹木花草,跟山河大地,跟廣大虛空是一體。這個道理太深太深了,在經教裡面只有大乘經才講得清楚、講得透徹。這是實相,就是事實真相,本來如是。
十法界一體而異名,真的是一體,我們說佛法界,菩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餓鬼、畜生、地獄法界,一體而異名。為什麼異名?它異相,相不一樣,它確實是一體。原來是一相,異相是因為眾生起妄想分別執著,把這個相扭曲了。扭曲的相不一樣,所以名也不一樣了,實際上體是一樣的。能不能把相恢復成一樣?能!只要離妄想分別執著,一切相就變成一相。一相,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樹還是樹,花還是花,草還是草,變成最美的相!
就像佛在經上講的,諸佛剎土裡面,樹木花草永遠不會凋零,永遠長青,這個奇怪!換句話說,植物生住異滅沒有了,動物生老病死沒有了,礦物成住壞空沒有了,這個不可思議!人無量壽,樹木花草也無量壽,山河大地也無量壽,我們看到諸佛這個境界不可思議。諸佛那個境界是真的,把它變成這個樣子,是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變出來的,錯了!在這裡受苦受難。萬法一體而異名,一體就是法性。我們再看,他這裡先講阿彌陀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再看依報。
【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
我們這個地球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不是二,沒有兩樣。西方極樂世界那麼樣莊嚴,那麼樣的美好。世尊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地不是泥沙,不是泥土,是什麼?是七寶。大地是琉璃,琉璃,我們世間人講翡翠,綠色的玉,透明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地,大地透明的,從地面上看到地底,一片綠色。我們這個地方七寶非常堅硬,像石頭一樣,很堅硬,只能做一些珠寶、工藝品、藝術品,用來欣賞。西方世界七寶是柔軟的,大地很軟,就像我們走到很厚的地毯一樣,你走起來很舒服,不硬。
鋪馬路,我們這個地方現在鋪馬路是用柏油,鋪柏油路、鋪水泥路。西方極樂世界鋪馬路的是黃金,你就曉得黃金有多少,黃金是鋪馬路的。金、銀、琉璃、硨磲、瑪瑙,這些珍寶多半都是建築材料。為什麼這些東西在我們這個世界都變成了泥、沙、石頭,都變成這個東西?沒有別的,就跟水結晶的反應完全一樣,我們這個地方人心不善,所以它的反應結晶就變成這些東西。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善,它的反應就變現出無量無邊的珍寶,實際上是一個東西,沒有兩樣。所以『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
【豈非迷悟之自殊。何有聖凡而彼此。】
凡聖也不過是個名而已,名不同,真正造成這個不同現象的原因是迷悟。西方極樂世界人覺悟,所有一切萬物,隨悟變現的境界,就是不思議的美好。我們今天這個世間人心行不善,所以這個地方所有一切的萬物,變現的就不美好了,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我們自心所現的、所變的影像。《金剛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我們自心所現、所變的影像。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要懂、要清楚、要明瞭,然後從哪裡改?從我們的心上改,真修。
真修不在形式,在實質。實質是什麼?起心動念。這句話,最初章嘉大師跟我說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你的心變善,沒有一樣不善。頭一個相貌轉了,相隨心轉,相貌莊嚴;接著體質,身體健康,不會有毛病,這是最近的物質。我們起心動念,所有物質都有反應,就跟水結晶一樣。所以你的心善、思想善、言行善,你全身每個細胞、每個器官都善,樣樣都善,你怎麼不健康,你怎麼會生病!
換句話說,你要生病了,出了毛病了,毛病怎麼生成的?不善的念頭造成的,主要的。當然還有別的因素,別的因素是你的飲食、風寒,這是外面來襲擊的,但是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思。現在醫學界裡面也講求所謂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外面雖然感受風寒,很容易調理,很容易好,恢復正常。心理要是不健康,麻煩就大了,他很容易招來外面病毒的襲擊,而且很不容易好,心理不健康。現在醫生也常常講這些話,但心理健康的標準他就不知道了,佛法裡頭講得清楚。
我第一次聽章嘉大師這樣教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第二次聽到是在新加坡,納丹總統跟我講的。他是印度教,他說他非常尊敬佛教,他說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聽了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這句話我從章嘉大師聽了之後,幾十年沒有人在我面前講過這句話。這是內行人,不是內行人說不出來。
這個實質就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與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那就沒有不善。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尤其對誤會我們的人,毀謗我們的人,傷害我們的人,我們要用真誠心對他,用清淨平等心對他,用正覺慈悲心對他,真心!決定不能說他對我不好,我為什麼要對他好?那你就錯了。他墮地獄,我為什麼不墮地獄?這不就說傻話嗎?他搞六道,我為什麼不搞六道?現在我們跟他走的不是一條路,他搞六道,我們是搞成佛之道。他走的那個路是迷而不覺,我們今天走的路是覺而不迷,不一樣。那要是受一點點委屈,還有瞋恚心、還有報復心,那不叫大錯特錯了嗎?不是他錯,是自己錯。這一段大道理,也包括事實的真相,說完之後,末後這一小段,禪師教導我們:
【乃知現前眾等。】
我們大家現在在一起來做這個法事,做這個法事就是我們共同在一起學習,在一起修行。
【以自性阿彌陀。】
這懂了,阿彌陀佛是自性阿彌陀佛。
【與大眾舌根。】
『大眾舌根』是我們在稱念阿彌陀佛。
【普同運轉根本法輪。】
『根本法輪』就是講的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性所現,皆是唯識所變的影像,這就叫做「根本法輪」。這樁事情只有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明瞭,他們懂得。我們今天的信心,是相信佛不妄語,佛不欺騙眾生,佛講的話句句真實,我們聽佛的話決定沒錯。佛並不是教我們聽了就算了,不是的。佛教我們聽了之後,依照他所講的去修學,然後自己證得親證境界,這是佛了不起的地方;是要求我們把他所講的,你自己親自去證明,證實宇宙人生是不是這個樣子,一定要到自己親證!這個「普轉根本法輪」,我們在此地懂得了,在現在事上講,就是大家一起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諸仁還委悉麼。】
『諸仁』是稱大家諸位仁者,仁者是對菩薩的敬稱,就是仁慈的人,諸位仁慈的人。『還委悉麼』,「委悉麼」是你懂不懂?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一會。
諸位同學,接著再看中峰禪師底下一首偈:
【生滅無生生不生。樂邦那肯禁人行。誰知萬丈紅塵裡。菡萏華開月正明。】
這個偈頌裡面都有很深妙的禪機。前面這一番開示,使我們對這首偈也就能有幾分體會。『生滅無生生不生』,這個理、事我們不能說很透徹的明瞭,至少有一個模糊的概念,這個模糊概念就很難得。為什麼?從前根本沒有這個概念,現在有這麼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在宗門裡面講,這是疑情,有疑情你就會有悟處,所以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這不是懷疑,這是疑情。
聽說佛菩薩、祖師大德跟我們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常常讀、常常聽、常常思惟,到自己心定下來的時候,定能開慧。心浮躁,妄念很多,沒有辦法,也就是你沒有法子悟入,我們一般講開悟,你沒有辦法開悟;開悟一定要到心定下來。所以中國古人常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學佛的人很容易懂得這個道理,一千遍念下去之後,心定了,心定了就有悟處。意思不要去想、不要去問,就能明瞭,就豁然大悟!道理在此地。所以,多聽、多讀、多多為人宣講,開智慧就更快。
我自己這一生的經驗,大家都看到的。我學佛到今年五十二年,在講台上講經也講了四十五年,我四十五年沒有中斷過;除了旅行之外,幾乎天天都在講。而讀經從來沒中斷過,旅行也不中斷,你心是定的,沒有妄念,沒有這個世間雜亂的紛擾,你才能契入幾分。
第二句給我們指出西方極樂世界。『樂邦那肯禁人行』,決定沒有禁止人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張開雙手歡迎大家移民,沒有拒絕的。實在講就像現在的澳洲一樣,澳洲移民部蓋瑞部長,我頭一次聽到他主持公民宣誓,那個時候我還不是公民,偶爾一個機會,他邀請我參加他們這個公民儀式。他在那裡宣布,澳洲是歡迎各個地方來移民的,不像其他的國家地區有很多限制,澳洲限制很少,歡迎移民,而且很容易拿到移民。
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歡迎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只要你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條件很簡單,你真的相信,你有願望,你想去,然後你能一心一意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好像是訊號一樣,我們這個地方把這個訊號發出去,阿彌陀佛在那邊就收到了,我們用這個方法跟阿彌陀佛心心相印,保持聯繫。到我們的緣成熟了,阿彌陀佛就來接引我們。
一般緣成熟,是我們在這個世間壽命到了。諸位要曉得,六道凡夫都有壽命。他為什麼有命運?因為他有妄想、他有執著。人只要有妄想,只要有執著,《了凡四訓》裡面雲谷禪師講,那就有數,你逃不過這個數。什麼人把妄想執著分別統統放下,數就沒有了。我們念佛求往生的人,有沒有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沒有!沒有還是有數,這就叫帶業往生。如果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個往生叫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沒有命運的拘束,沒有,所以生死自在。自在的程度也有不同,你功夫淺深高下不一樣。所以極樂世界在歡迎,決定沒有禁止。
『誰知萬丈紅塵裡,菡萏華開月正明』。「萬丈紅塵」是形容六道輪迴,「誰知」,是誰能想到?六道輪迴裡面居然有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苞。「菡萏」是蓮花還沒有開,開了的時候就稱蓮花,沒有開的時候稱菡萏,菡萏是花苞。這是說什麼?念佛的人,每個念佛發願求生的人,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生一朵蓮花。這個蓮花上有你的名字,將來你往生的時候就生在這個蓮花當中。
這個蓮花,我們現在還沒到極樂世界去,現在在這裡發心,極樂世界寶池裡頭就有蓮花。我們這個訊息,就是念阿彌陀佛,念佛的這個訊息,這個訊息就是滋養這個蓮花。你念的功夫愈勤,念的心愈純、愈真,蓮花就慢慢長大了,愈來愈大,光色愈好。「菡萏華開月正明」,月是表真如自性。還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總離不開心性,心性是能現能變,所有一切現象是所變所現,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開示到這個地方是一個段落,下面是最重要的,念佛。所以這個繫念法事是以念佛為主,念佛、發願。在這裡面我們能夠看到八個項目,這是說法開示,說法完之後下面念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接著三稱觀世音菩薩,三稱大勢至菩薩,三稱清淨大海眾菩薩,這個儀規諸位都很熟悉,大家常常在做。念佛完了之後,下面是屬於發願,第一時所舉的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淨宗學會成立,在緣起裡面我擬了修行的五個科目,也就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必須要遵守的真實教誨,一定要遵守,決定不能違背的。這五個科目都是從經論上節錄下來的。
第一個是「淨業三福」,從《觀無量壽經》節錄出來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要落實、要做到。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我們行門第一個科目。我們能不能往生淨土,就看這個三條十一句你做到多少,你要完全沒有做到,這一生不能往生,很重要!
第二個科目是「六和敬」。六和敬是我們大眾在一塊相處,人是社會動物,決定不可能獨立生活。即使在家,夫妻也是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所以和睦相處、互相尊敬比什麼都重要。這是佛陀教我們怎樣跟大眾相處,他說了六條。
「見和同解」,就是說(用現在的話講)我們要建立共識。我們對宇宙、對人生,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要很接近。怎麼個接近法?佛法講得非常高明,把我們自己的成見,也就是我們的想法、看法統統放下,大家統統放下,那不就是完全一致了嗎?見解、想法、看法就相同了,這個方法妙極了。但是放下不是容易事情,菩薩才能放下,阿羅漢還沒有完全放下,已經放下不少了,凡夫做不到。那怎麼辦?凡夫依靠佛菩薩的教誨,這個好,我們不要依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要依經典裡面的教誨,這個我們凡夫可以做到,而且非常具體。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佛教我們不可以做,我們決定不做,這個辦法好。
第二「戒和同修」,戒就是大眾在一塊生活,總要有個規矩,總要訂一個章程,我們每個人共同要遵守。這是佛給我們制定的戒律、儀規,就是生活規範,可以依照我們現前生活環境來制定,我們今天講生活公約。下面再講我們「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最後一條「利和同均」。「利和同均」就是我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是平等的,沒有特殊,沒有高下,我們一樣的生活,現在講的是共產。所以我從前講經常講,佛教是最早的共產,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佛家是完全講共產的,沒有私有財產,只有團體。團體過一律平等的生活,釋迦牟尼佛自己以身作則。佛陀一生衣食起居跟大眾完全一樣,沒有一點點特殊,這我們大家服他,做得非常徹底。這是六和,第二個科目。
第三個科目「三學」,這是我們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戒定慧三學,決定不能夠違背,決定不能夠離開。第四個科目是菩薩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第五個科目就是此地列的「普賢菩薩十願」。我們淨宗學人平常修行依什麼?就依這個。
這五個科目叫行經,要付予行動,不是口裡說的。這個經不是叫你念的,不是叫你講解的,是要求你做到,落實在你自己生活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你要把它做到。所以我們修行,用這個做標準,修正我們錯誤行為。在此地我們看到普賢十願,普賢十願第一個:
【一者禮敬諸佛。】
什麼是『諸佛』?從理上講「諸佛」是法性。法性就涵蓋著情與無情,全部都包括,我們對於整個宇宙一切眾生要真誠平等的恭敬。為什麼?一切有情眾生是未來佛,這佛經上說的。過去佛、現在佛,世尊跟我們介紹了不少,未來佛,所有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將來都要作佛,所以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禮敬諸佛」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教我們要禮敬未來佛,這是它真正的意思。所以佛家許多儀規裡面,一開端「一切恭敬」、「一心頂禮」,都是這個意思。
不但佛法裡面講,中國儒家也講。儒家,你們諸位看過《禮記》頭一篇「曲禮」,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他這第一句跟普賢菩薩十願的第一願,真的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人常講「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佛講到真正修行,從這個地方起,儒家也從這裡起,恭敬!我們對佛怎麼樣恭敬,換句話說,對一切人要跟對佛同樣的恭敬。然後再展開,對於一切萬物,對樹木花草、對山河大地、對九法界的神靈、對三惡道的鬼眾,統統都要像對佛一樣的恭敬。這裡頭要清淨、要平等、要真誠,不能有高下。為什麼?是一體而異名,一體而異相,道理在前面剛講過。
這些年當中,我跟許許多多宗教往來,我們建立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宇宙之間只有一個唯一的真神。這個唯一的真神,在我們佛教裡面就是講的法性。真神創造天地萬物,在佛經講的這個天地萬物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性識就是創造了天地萬物,它所現所變,這就是宗教裡面講的真神。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是它所現所變,其他一切宗教裡面的神聖,也是它所現所變,所以它是一不是二。
我們知道這個原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從事上來說,我們可以說所有宗教裡面一切神,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從我們的本位,我們是主,他們是賓。如果就基督教來說(基督教為主,我們也是賓),所有一切宗教裡面的神,都是耶穌的化身;釋迦牟尼佛也是,中國的孔子、老子也是。所以主不是一定的主,各個人可以當主席,可以當主,各個人可以當伴。《華嚴經》上講的「主伴圓融」。
所以我說所有一切宗教徒是一家人,都是一個真神的化身。我進其他宗教的教堂,我禮拜。人家看到很奇怪,你為什麼禮拜?我禮拜,那是唯一真神的化身,他們的神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是一不是二。普賢菩薩,這個意思就更廣了,不但一切神是一,一切眾生都是一。我們對於所有一切眾生的禮敬,跟對諸佛如來、跟對唯一真神無二無別。誰能做到?普賢菩薩做到了。我們如果能做到,你就是普賢菩薩了。
普賢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初發心的普賢菩薩,十信位的普賢菩薩,十住普賢菩薩,十行普賢菩薩,十迴向普賢菩薩,十地普賢菩薩,等覺普賢菩薩,只要修普賢行的人,統統叫普賢菩薩。我們淨宗學人修普賢行,你看看《無量壽經》,你展開,還不是正宗分,序分,前面是列與會大眾,與會大眾名號後面頭一句話,「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就是這十句。所以要知道,淨宗同學,只要是真正修淨宗的,你是修什麼菩薩?你是修普賢菩薩。
近代弘一大師大家都知道,弘一大師早晚課念什麼?念《普賢行願品》。他是修淨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他不念《無量壽經》,不念《阿彌陀經》,他念《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由此可知,弘一大師他一生所修的是十大願王。你仔細看他,他學佛之後,歸信淨土之後,他的表現、他的生活,他處事待人接物,像不像這個十願?他是不是真在做?我細心觀察,他真做。他無論對什麼人都恭敬,無論對什麼事他恭敬,他對事、對物都恭敬。「禮敬諸佛」在他日常生活當中,他落實了。弘一大師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
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從禮敬!對人傲慢,對別人不知道尊重,不知道關懷,不知道協助,你不在學佛,你還是在迷惑顛倒,你這一句沒做到。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誤會:諸佛是已經成佛的人!不是!這個諸佛是講三世諸佛,最重要的是對未來諸佛。未來諸佛是現在所有一切眾生,包括動物、蚊蟲、螞蟻都是諸佛,你能禮敬嗎?樹木花草都是諸佛,範圍太廣太大了,義理太深了,微妙至極!所以這是淨宗修學的標準。
我們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知道恭敬,現在真的是無禮無敬,這怎麼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講《無量壽經》、講《彌陀經》,都跟大家說過,極樂世界是普賢法界。凡是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統統是普賢菩薩,四土三輩九品全是修普賢行的,《無量壽經》上有明文。普賢菩薩是娑婆世界淨宗初祖,他教導我們的,就是代表阿彌陀佛教導我們。我們要信,要能理解,要接受,要認真奉行,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來學習。
普賢菩薩在遍法界虛空界,與一切眾生(這個眾生包括有情無情)決定沒有對立,這真正禮敬。有對立,「禮敬諸佛」這一句就不能做到,所以普賢行是最難修的。大乘經教常講,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你要想證得圓滿的佛果,你得修普賢行。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於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全都是修普賢行,是修究竟圓滿的佛道。
【二者稱讚如來。】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前面講「諸佛」,這裡換成『如來』,這什麼意思?諸佛跟如來是一還是二?跟諸位說,諸佛跟如來不一不異,不能說一,也不能說二,但是它確實有兩個講法。「諸佛」是從相上說的,說「如來」是從性上說的。我們知道,自性有本能,本能是什麼?是覺知,就是世尊在楞嚴會上講的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自性,或者經上常講的法性,它的本能!永遠不生不滅,遍法界虛空界。除了本能之外,它還有本德,這個德也是遍虛空法界,本德是什麼?是慈悲、是愛。
所以,每個宗教裡頭都講慈悲、都講愛。佛法講慈悲,《古蘭經》裡面講仁慈,《新舊約》裡面講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所有宗教裡面都講愛。所以「愛」是宇宙的真理,宇宙的真理就是法性的本德,本具的德性。這樁事情江本勝博士從水結晶實驗裡面發現出來了。這是給水的資訊,它能看、能聽、能接受人給它的訊息,什麼訊息最好?「愛」跟「感謝」,這兩個訊息它反應的結晶是最美的。實驗了八、九年,他肯定愛跟感恩、感謝,他說這是宇宙的真理,我們知道!我們知道這是性能、性德,性能是見聞覺知,性德是仁慈博愛。
我在新加坡跟九個宗教往來,我也寫了幾句話,「一切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愛」。一切宗教救度眾生的宗旨,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仁慈博愛、離苦得樂是所有一切宗教的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教學目標,宗教怎麼不能團結?怎麼不能和睦相處?怎麼不能互助合作?能!我們這一切磋,果然能。去年我兩次訪問日本,跟日本的基督教領導人接觸,都非常歡喜、非常和諧。我們的基本觀念是仁慈博愛、離苦得樂。
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講的,有果必有因,我們在因上下功夫。因是什麼?破迷開悟。一切苦是從迷來的,一切樂是從悟來的,悟了就樂,迷了就苦,所以破迷開悟的果報就是離苦得樂。破迷開悟,一定要已經開悟的人,你去教導那些沒有開悟的人。佛在經上常常講,已經覺悟的人要為沒有覺悟的人,為他們演說,演是表演,做給他看,說是跟他說明。我們這個很快樂的生活要做出來給他看,要讓他看到生歡喜心。他來向你請教,你再詳細跟他解說,讓他也覺悟,覺悟就快樂了,苦就離開了。
所以這前面兩句,前面這第一句,諸佛是從事相上說的,一切恭敬,決定不能有分別、有執著。稱讚,稱讚就不能跟禮敬一樣,要與性德相應就稱讚,與性德不相應不稱讚。不像禮敬,禮敬是完全平等的,無條件的,稱讚是有條件的;換句話說,只讚善的,不稱讚不善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不善的要稱讚的話,你怎麼能教化眾生?你怎麼能夠改良社會良好的風俗?所以善的稱讚,不善的不稱讚。
不善的人、不善的事,我們有禮敬沒有稱讚;善人善事,我們有禮敬又有稱讚,差別在這裡。你看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參訪勝熱婆羅門,有禮敬沒有稱讚;參訪甘露火王,有禮敬沒有稱讚。為什麼?勝熱婆羅門表現的是愚痴,不善;甘露火王表現的是瞋恚,不善。所以對於貪瞋痴這一類不善的心行,不讚歎,但有禮敬,所謂是(這孔老夫子講的)「敬而遠之」。遠,不是跟他不往來,不是這個意思,是不能向他學習;我們只能向善學習,不能向不善學習。所以,不善不讚歎,這裡頭就有分寸。禮敬沒有,禮敬裡面沒有這一切分寸的,禮敬是平等的。
因為一切眾生性本善,我們是尊敬這個。稱讚是什麼?他有習性,習性裡頭有善、有不善。禮敬完全看本性,不看習性,所以對於惡人都禮敬。稱讚,我們就要重視習性,習性裡面有善、有惡,我們要揚善隱惡。善要表揚、要讚歎。惡不說,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放在口上,讓作惡的人自己去反省。這些統統屬於教育,讓這個作惡的人自己會感到:我做一點小的善事人家讚歎,我做這麼多壞事人家一句話都不說。不是人家不知道,人家知道,知道但是一句話不批評你,讓你自己良心責備,讓你自己回頭是岸,這個好!
用粗俗的話來說,就是我們要原諒別人的過失,不要去責備他的過失,希望他能夠改過自新,這個就叫普度眾生。又保持自己的身心清淨,純淨純善,絕不把不善放在我們自己心裡頭,決定不把不善放在我們口裡面。我們的身語意純淨純善,又能夠感化那些不善的人,感化不善的事,你說這多好,這是聖人教我們的。
【三者廣修供養。】
這前面不但是形式、口頭,還要有具體的行動。那是什麼?看到別人有苦難,你要真的能幫助。不要人家來請求,我們看到了、聽到了,盡心盡力的去幫助,不附帶任何條件去幫助。供養就是布施,布施裡頭有恭敬心就稱供養,布施裡頭沒有恭敬心,我們就稱布施;加上真誠恭敬,這個布施就叫供養。所以普賢菩薩不是修布施,修供養。
『廣修供養』。我們聽到別人遇到有災難,自己細心審察、觀察,是不是真的。確實是真的,我們聽到這個事情,就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這是義務,沒什麼條件好講的。澳洲和統會,他們幾個主要的幹部,正好我在布里斯本,他們知道了來看我。告訴我他們要組一個醫療隊,到西藏去義診。
我就問他義診什麼?他說西藏人因為住在高原,紫外線很強,所以白內障很嚴重。每年差不多有將近六、七千個病例增加,每年都增長,嚴重的,失明。他們發心由五位眼科醫生、五位是普通科的醫生,還有一些護理人員,大概有將近二十個人,組成一個醫療團,到那邊去幫助他們治白內障。聽說現在治白內障的儀器非常進步,很短的時間,也沒有痛苦,馬上就把他眼睛上的白翳就拿掉,讓他恢復視力。這個好事情!這個東西我們佛法裡面講點光明燈,讓這些苦難眾生恢復光明。
我聽到了,我還有這麼一點小小的力量,我說好,我供養一點醫藥費。他沒有來要求我,沒有來找我化緣,我聽到這是好事,這是事實。大概西藏的藏胞,差不多白內障的比例很大,幾乎佔他們的人口三分之一,這很嚴重!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白內障,這非常嚴重!這是好事。
他們這個事情我明白之後,我也表了態。沒多久,西藏有個訪問團到澳洲來訪問,中國駐澳洲的大使通知我,希望我能跟這個訪問團見見面。我們在黃金海岸在一起吃飯,他們的領導人熱地先生,是藏族人,當面邀請我,希望我到西藏去看看,正好他們現在有這個團,我就跟大家一起去看看。我也非常嚮往,從來沒去過。所以這一次有這麼一個機緣,隨著這個團去。
所以知道有苦有難,就要盡心盡力去修供養!不要等人勸,等人勸的時候沒有意思了,你不是真心,你是被逼著;好像人家勸你,你不好意思,總是帶一點勉強。我們要養成一個布施供養的心,有布施供養的行為,不要等人家開口。但是自己要審察這個事情是真的是假的。社會上假的很多,騙錢的人也不少,我們也不能上當,也不能受騙。所以一定要細心觀察審察是真的,確實有這個需要,我們就應當要出錢出力,盡心去幫助。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