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52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03年5月22日啟講,2003年7月8日圓滿。

    同學,蓮友,作三時繫念法事,都很歡喜。但是中峰禪師開示,不甚了解,當然就不能隨文入觀,於是希望把儀規講一遍。這個集子,我也每天讀誦。確實就佛法而論,任何一法都能幫助我們成無上道,因為法法圓滿,問題是要懂。將來諸位作三時繫念,最好把這一次講演先聽一遍,之後再作法事,功德更殊勝。

    字體大小: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五十二集)  2003/7/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52

      諸位同學,請看第三時第二番開示,我們從長行看起:

      【古人道。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這兩句前面一句是比喻,是陪襯的話,後面這一句才是主要要講的。清水珠在前面跟諸位略說過,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在大小乘所有一切法門當中,以念佛法門最方便、最簡單、最穩當。那麼我們念佛念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還是不得受用?這個「亂心」依然如故,原因在哪裡?是不是念佛不靈?念佛這個方法不靈,那麼其他方法大概都不會有效果。

      實在說不是念佛方法不靈,是我們對這個方法的理解有問題,念法也有問題。如果對這個方法理解不夠透徹,我們會懷疑,懷疑障礙你功夫的成就。講經說法目的是在斷疑生信,清淨信心現前了,不需要聽經,不需要去研究教,那就變成多餘的了;最重要是堅定信心,清淨信心。所以世尊當年在世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幫助大家「斷疑生信,破迷開悟」,是幫助這個。開悟了,信心生起來了,最重要的是修行,那真幹!持名念佛是行門,持名念佛的原理、原則是「真信切願,執持名號」。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的是「淨念相繼」。「淨」,念要清淨,清淨就是不懷疑、不夾雜,這叫淨念,相繼是不間斷。我們念佛有沒有做到? 

      我們疑沒有斷!在日常生活當中,對自己、對家人親朋好友,對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的變化,特別是關注到未來,我們的疑惑不斷,念佛哪能沒有疑?念佛如果說沒有疑了,外面所有一切疑統統都斷了。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你看看古大德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不疑了!有疑他能放得下嗎?他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有些雖然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他也能放下,那個我們說他的善根、福德深厚,為什麼?

      念佛這樁事情重要,往生西方淨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這次遇到了一定抓到,其他的不要了!拋棄掉了,他不疑!念佛決定不夾雜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念佛如法。所以佛號投向亂心,亂心自然就消失了。這個法子好!很有效。諸位要認真去念,如理如法,我常常講三個月到六個月效果就很顯著。到顯著效果你自己發現到了,這裡面就產生法喜充滿,你就喜歡念了。開頭難,開頭怎麼樣?要把你煩惱習氣伏住,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很嚴重!你如理如法,自自然然就伏住了。這裡頭最要緊的,我們平常常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功夫決定不能間斷,決定不能夾雜,你愈念心愈清淨。你感覺到妄念少了,妄念少就是煩惱輕,智慧增長。以前看東西,聽人家講話聽不懂,聽不明白。現在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瞭,智慧增長,念佛功夫得力了。

      只要念到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如果講到事一心、理一心,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功夫成片,只要我們稍微努力一點,各個做得到,所以這個法門古大德說萬修萬人去。念佛而不能夠往生,肯定念佛有懷疑、有夾雜、常常間斷。間斷很可怕,你一間斷煩惱就起現行,唯有功夫不間斷才能把煩惱控制住。這個煩惱不是滅斷,伏斷,你有能力控制住,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煩惱不會現前。所謂的是心無二用,你不可能一心二用,又念佛又打妄想,這不能二用的。念佛的時候決定沒有妄想,妄想起來的時候,念佛一定破壞了,肯定的。先把這個重要的意思提出來,就好像個題目,下面給我們解釋:

      【西天有寶。名曰清珠。】

      『西天』就是講的印度,印度有這種寶石,這是屬於寶石,叫清水珠。說:

      【謂此珠。投入濁水中。入水一寸。則一寸之濁水。即便清潔。】

      這個東西用現在科學眼光來看,這個珠放在水裡頭它起化學作用,能把水裡面的染污化解了,所以這個水就恢復到清淨。在我們中國,我小時候住在農村,中國那個時候很落後,不但農村沒有好的水源,就是都市裡面,小城市裡面沒有自來水,只有極少幾個大都會裡頭有自來水。小時候我住家鄉,我們廬江縣沒有自來水,抗戰期間我住在福建,我住在延平沒有自來水,建甌也沒有自來水。水,要買水,專門有挑水來賣的,家裡頭有個水缸每天買水。富裕的人家自己家裡頭打井,有井水,我們住在農村,農村都用河、溪流的水,小河溪流裡面的水。這個水不乾淨。所以我們到河邊去挑水,挑回來之後,這個水一定要讓它沈澱。我們用什麼方法?沒有這個清水珠,中國人用明礬,明礬可以幫助濁水沈澱。沈澱到缸底下,上面的水就很清淨,這個方法我們小時候常用。我們相信這個「清水珠」大概是像明礬這一類的,這一類東西。所以『入水一寸,則一寸之濁水即便清潔』。

      【此珠入水。自寸至尺。乃至於底。則濁水亦隨之而澄湛。】

      『澄湛』是形容很清淨,一絲毫染污都沒有。禪師用這個來做比喻,做說法的前提。然後這正說了:

      【當知清珠者。喻念佛之淨念也。】

      淨念相繼!用這個清珠來比喻念佛的淨念,淨念就像清水珠一樣。

      【濁水者。喻雜亂之妄心也。】

      我們的心裡面,妄念起伏不定,真的,前面一個妄念滅了,後面一個妄念就生了,日夜不斷。我們的心不清淨,像大海水一樣,波濤洶湧,從來沒有停過。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清淨心生智慧,波動的心生煩惱,波動的幅度愈大煩惱愈嚴重,果報在三途。六道輪迴就是這樣變現出來的。世出世間的學問沒有別的,清淨心而已。

      所以佛法的修持,樞紐、關鍵就在一個「定」字,戒、定、慧三學。戒是手段,幫助你得定的;定並不是目的,定能開慧,慧才是目的。所以佛法是智慧之法,佛學是智慧之學。禪宗不是修定,你要認為禪宗是修定,你就完全搞錯了。你看看《壇經》,六祖大師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就把禪宗的宗旨和盤托出,他教大眾「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禪宗是般若。般若怎麼現前?要「定」。所以禪宗修定是手段,開慧是目的,它的目標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般若智慧。

      禪,求般若智慧,教,教也不例外,大開圓解。你想想看是不是般若智慧?我們淨土宗,淨土宗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生智慧,法門儘管不同,用的方法、手段不一樣,方向、目標完全相同,所以佛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能成無上道,都能明心見性,都能見性成佛。我們要知道這個原則,大致上你的修行不會錯了方向,不會錯了目標。戒定慧是總方向、總目標,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比喻我們搞清楚了,現在我們怎麼樣下手來做功夫?這個地方是講究念佛最重要的方法了。

      【當妄心雜亂之頃。能舉起一念。】

      這個『一念』就是六字洪名,我們在心裡很煩、很亂的時候也能提起這一念,但是這一念效果不顯著,什麼原因?我們的心態有問題。

      【如對慈尊。】

      我們有沒有這個心態?如同面對阿彌陀如來,如同面對釋迦如來,這是至誠恭敬。我們念佛少了這分恭敬心,所以,效果大大的衰退,打了很大的折扣,幾乎看不到效果。用功,心態至少要佔百分之九十,你的方法頂多只佔百分之十。我從前勸學講經的同學,我曾經這樣勸過,你們講經,想學講經的方法,我常講,講經的方法的重要性頂多只佔百分之十,而百分之九十是你的態度。

      我在《內典研學綱領》裡面講過,真誠恭敬重要!印光大師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舉起這一聲佛號有口無心,沒有恭敬心,你怎麼會有成就!恭敬心之養成不僅僅是在念佛的時候,念佛的時候我有恭敬心,不念佛的時候沒有恭敬心,你那個恭敬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要是對佛恭敬,你也會對一切眾生恭敬。甚至於你能對於一切蚊蟲螞蟻都恭敬,你看到它們一定合掌:螞蟻菩薩、蒼蠅菩薩。你的誠敬心生起來了。你還達不到這個,你的恭敬心沒有生起來。起心動念煩惱作主,至誠恭敬發不出來!

      不但對一切動物,對一切植物亦復如是,你在任何地方看到花草,乃至於任何一切物品都恭敬。桌子擦得乾乾淨淨,擺得整整齊齊,對它的恭敬。從這些地方才能真正看出你對佛有沒有恭敬,只對佛恭敬,對其他的不恭敬,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華嚴經》上講得更好,「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是植物、是礦物,你對植物、對礦物統統有恭敬心。所以,首先要學「敬」,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頭一句「禮敬諸佛」,我們缺乏的是這個。我們缺乏禮敬,我們缺乏讚歎,我們缺乏供養,我們缺乏懺悔。所以這一句佛號不靈!你明白了嗎?你要這一句佛號念得靈,念得有感應,念得起作用,真正能把你的妄想伏住,從至誠恭敬裡面念出來,就有效!所以,『如對慈尊』。

      【按定六字洪名。】

      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字字清楚,一個字也不含糊。

      【一一出口入耳。】

      這是古大德教給我們攝心念佛的方法,佛號從至誠恭敬心裡面生出來,從口裡頭念出聲音出來,從耳朵裡頭再聽進去。現在人講,你的注意力集中不會分散,這個樣子能止妄念。古人用這個方法有效,他把這個有效的方法現在傳授給我們,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來學習,試試看,真的有效。

      【則此雜亂。自然隨念寂靜。】

      這就是功夫,一點都不勉強,自自然然的妄念不起。『雜亂』就是妄念,在開始你會覺得妄念少了,縱然說我們初學,妄念起不起?還是起,但是少了。我們在《印光大師文鈔》裡面讀到,有不少人常常寫信問老法師,念佛念了很久了,每一支香裡面還有很多妄念。一支香,長香一般是一個半小時,這一支香。因為在從前科技不發達,時鐘是富貴人家才有,一般民間沒有時鐘。時間怎麼看法?大概天晴看看太陽在哪裡,以這個來判斷時間,晚上看月亮、看星星,平常像我們念佛的人都是用香,所以說時間是一支香,兩支香。一支長香大概一個半鐘點,兩支香三個小時。不像現在這麼方便,人人手上都戴個手錶,在那個時候沒有。

      一支香裡面還會起很多念頭,我們在印祖《文鈔》裡面看到。印祖的答覆說一般用功得力的人,也就是說真正做到了「淨念相繼」,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樣念上三年,大概在一支香裡頭還有三、五個念頭,就很少了,偶而會有念頭起來,有三、五個,所以要長時薰修。妄念起來不要去理會,不要害怕,那是正常的。你不念佛的時候,你的妄念自己沒有覺察,非常非常多,太多太多了。這一念佛想把它伏住,發現了,發現妄念非常多。所以有人害怕;我不念佛的時候沒有妄念,怎麼一念佛這麼多的妄念?這個時候你自己曉得,不是不念佛的時候沒有妄念,不念佛的時候也是這麼多妄念,沒有發現。現在一念佛,突然發現,所以你要知道這是正常現象。

      你念佛的功夫不能間斷,你要認真努力念下去,慢慢的你的妄念愈來愈少,功夫就有進步!如果念了一段時期妄念還是那麼多,沒有覺得減少,那麼自己好好檢點、反省,我們念佛的功夫一定有問題,大概總的問題就是沒有誠敬心。所以念佛的時候在初學也能加上觀想,我念佛的時候如同佛在我面前,這樣子提起自己的真誠恭敬,有這個好處。或者念佛的時候在佛像面前念,在佛堂,如同佛跟我在一起,我在佛的面前不能不恭敬,不能隨便,它有個拘束的力量。所以功夫得力,有真誠恭敬心,自自然然妄念慢慢就減少,『隨念寂靜』。

      【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

      『不移』就是不改變,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一生都不改變。一心一意誠誠懇懇希望把阿彌陀佛念來,能做得到!自古以來做到的人不少,所謂是至誠感通,真誠到極處起感應道交的作用。佛來安慰你,佛來給你做證明。有時候佛會告訴你,你還有多少年的陽壽,到你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把這個訊息告訴你,那個訊息是非常可靠。在這個時候確實有不少聰明人,真的感應到佛現前,告訴他還有多少年壽命,他不要了:阿彌陀佛,好不容易把你念來,現在我就跟你走!這種人很多很多,不止瑩珂法師一個人,很多!瑩珂法師的事情是大家知道,有許多人這個事情,他沒告訴人,別人不曉得。

      當然也有些人並不很著急往生,聽說還有多少年,行,慢慢的把後事統統交代清楚,交代完畢,時辰到了跟佛走了。這些事情我們只要細細去讀《往生傳》,讀《淨土聖賢錄》,你就能體會到。所以這裡頭最重要的是『念念不移』。

      【即教中所謂淨念相繼者也。】

      這個『教』就是《楞嚴經》,《楞嚴經》上所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一段把「淨念相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說出來。這裡頭最重要的是「舉起一念,如對慈尊」,這是誠敬;下面這裡面是「念念不移」,這就是淨念相繼,重要!這就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下面,禪師非常懇切慈悲的教導我們:

      【念佛之人。須要信心懇切。正因凜然。重念死生輪轉之可悲。深厭塵勞紛擾為可痛。】

      這段是講念佛用心要像這個地方開示所說的才能夠相應。所以我們讀到這段開示,或者你聽到,想想我平常念佛跟他說的相應不相應。如果相應,很好,好好的保持,如果不相應要痛改前非。所以頭一個,『信心懇切』,真誠懇切。『正因凜然』,修這個法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往生正因。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講往生,專門講念佛方法的「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經!正因清清楚楚,一點都不含糊。

      『重念死生輪轉之可悲』,一定要有這個心,無量劫來搞生死輪迴,所謂頭出頭沒。在六道輪迴裡面,頭出,是做了一點善因,遇到緣,生在三善道。三善道的報報完了,惡的因現前,馬上一個跟頭栽下去,三惡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只要你是在六道裡頭,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非常之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所以六道輪迴裡頭的眾生,三惡道是他的家鄉,三善道是出來觀光旅遊的,時間很短暫。你要曉得這個可悲,你的生死心才起。

      『深厭』,「厭」是厭惡、厭煩,什麼事情?『塵勞紛擾』就是我們現前這種生活狀況。年輕人不容易感觸,七十、八十的人,實實在在說這個世間差不多也都見過,看久了,討厭了!我們現在一般人講厭世。厭世,不能解決,這非常悲哀!每一天人事物的煩擾,身心得不到清淨,尤其是上了年歲的人,這個生活是痛苦,這裡頭哪裡有快樂?輪迴苦,現實的生活苦,尤其活在現代的社會,現在人不知道什麼叫仁義道德,不知道!深深的迷在五欲六塵的誘惑之中,不知道回頭。這些誘惑全都是負面的,說得不好聽,全都是罪業。

      尤其現在是電腦,電腦的內容是些什麼?我沒看過,我聽一些同學們告訴我,裡面都是殺盜淫妄,都是教你做惡,你說這多可怕!年輕的,甚至於小朋友,從小迷戀在網路上,每天在看這些東西,把他一點良知良能全部都破壞掉,破壞得乾乾淨淨,可悲可痛無過於是。這個世界說是沒有災難,不可能。災難是從哪裡來的?災難是從惡業感招來的,這些人造惡業他自己不知道。為什麼?他已經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沈迷在這裡面。你要講一些善的東西,他感覺得很奇怪,他從來沒有聽說過。聽到你在講神話,他不能接受,他聽不進去,他的心是大風大浪,這還得了!我們看看現在社會所造的因、所造的緣,然後你就會想到後面是什麼樣的結果。

      科學家研究地球的歷史,地球的變遷、進化,有這麼一個說法。地球過去有高度文明,但是文明發展到一段期間被毀滅了。科學家認為至少地球上曾經有四次達到文明的高峰,突然之間被毀滅。我們現在科學技術有沒有達到顛峰?我看差不多了。這個顛峰是什麼?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破壞了地球生物的平衡。科技發展到這個程度,我們今天懂得,大自然要報復了。大自然一報復不就災難來了,世界末日來了,最後看看誰勝利,誰失敗!

      所以古人有一句諺語說得很有味道,「人定勝天」,人的聰明智慧製造許多機器勝過大自然,遭天怒,遭鬼神嫉妒。鬼神嫉妒,遭天怒,天發怒了,你麻煩來了,是不是大的毀滅要來了?古人很多諺語裡頭藏著有玄機,細心去觀察你能夠感覺到,他的話裡頭有話,意義很深很深,給我們高度的警覺。在這個時候我們只有認真的懺悔、改過自新,念佛求生淨土。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繼續看這一段開示,我們從「念佛之人,須要信心懇切,正因凜然,重念死生輪轉之可悲,深厭塵勞紛擾為可痛」。從這個地方念起,這個意思我們前面說過。接著看下面:

      【舉起一聲佛名。】

      也就是說在這樣沈痛的心情之下,提起這一聲佛號。

      【直下更無異見。如太阿劍。橫按當軒。如大火輪,星騰燄熾。萬物攖之則燎。觸之則傷。】

      我們看這一段。確實中峰禪師所說的,就是我們現前的社會狀況,這個社會狀況也是逐漸演變的,逐漸往下墜落的。大概從什麼時候?應該是講從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就世風日下了。我們怎麼知道?看看孔老夫子所說的,我們就明白。

      夫子當年在世,盛讚堯舜禹湯。堯舜大概比孔老夫子要早兩千年,孔老夫子到我們現在大概兩千五百多年,堯舜應當是四千五百年前。他讚歎上古!人都懂得孝悌忠信,都能遵守倫常道德。孔夫子那個時候就很感慨社會的動亂,他生在春秋戰國,深深感到道德的淪落,世風日下。從孔子到現在兩千五百多年,到近代這一百年來,可以說倫理道德的墜落,是加速度的在崩潰,不是墜落,是崩潰了。墜落是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到今天崩潰了,完全沒有了。倫理道德變成歷史上的名詞,現實社會裡面不但你見不到,甚至於這些名詞都聽不到。這個時候,就是外國許許多多宗教裡面所講的世界末日。

      我們過去三、四十年之間也接觸過這些記載報導。現在幾乎我們能夠看得見,一般的記載都訂在公元兩千年,今年03年,明年04年。如果我們有高度的警覺性,你自然真的會放下萬緣,會把你非常寶貴的時間抓住,認真努力念佛求生淨土。其他的事情是附帶的,不是我的正經事,我的正經事是念佛求生淨土。我們還要聽經,聽經是為什麼?幫助我破除迷惑,幫助我清醒過來,幫助我增長信心、增長願心,幫助我了解西方道路上的一切狀況。聽經是輔助,趕路要緊,一面趕路一面在聽介紹,這未嘗不是個好方法。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介紹不要聽了,一直走就好了。走到了,不就都知道了嗎?這是真正聰明人。

      『舉起一聲佛名,直下更無異見』,「無異見」是再沒有懷疑,再沒有分別,再沒有執著,什麼都放下,一條路,一直走去了。下面禪師舉了個比喻,『如太阿劍,橫按當軒』,「太阿劍」是寶劍,好像是春秋戰國的時候干將、莫邪(這兩個人都是鑄造寶劍的專家),是他們鑄造的,叫太阿劍,鋒利無比。這就好比在打仗一樣,將軍手上拿著寶劍,乘著戰車,「軒」是車前面的橫槓,手扶在車上拿著寶劍,這是在戰場上的姿態。

      又『如大火輪,星騰燄熾』,他這兩個比喻不知道怎麼想起來的?講太阿劍能講得通。因為古時候上戰場衝鋒陷陣,「橫按當軒」這是我們能想到的。後面這「大火輪,星騰燄熾」,這大火輪好像現在的原子彈。中峰禪師是元朝初年的人,那個時候科技沒有發展出來。今天我們看到這個地方講的「大火輪,星騰燄熾」,用原子彈來比喻是最恰當不過的。這兩種都是戰爭,人禍,天災人禍。中峰禪師是明心見性的人,我們知道見性的人空間沒有了,時間也沒有了,未來的事情他不是不知道,他知道,所以這一句很可能就是講的我們現代。

      『萬物』,無論什麼你只要接近它,『攖之則燎』,這是講大火輪,接觸到你就被燒了。『觸之則傷』,那是太阿劍,太阿劍碰不得,一碰它你肯定受傷。禪師用這個來比喻一聲佛號,一聲佛號就像太阿劍,就像大火輪一樣。什麼東西「觸之則傷,攖之則燎」?大火輪比喻什麼?比喻般若智慧,太阿劍比喻三昧,三昧、般若。前面講的「死生輪轉,塵勞紛擾」,只要碰到定慧它就沒有了,煙消雲散,用這個比喻來說。

      【直至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是我們念佛的目標,我們念佛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求一心不亂。到一心不亂的時候:

      【能所兩忘。】

      這是理一心,不是事一心,為什麼?『能所兩忘』就是入不二法門了。入不二法門,如來的境界!。念到一心不亂,這理一心不亂,法身菩薩。

      【到家之說。不容再舉。】

      為什麼?那是廢話。到與不到都沒有了,入不二境界。

      【捷逕之詞。何勞挂齒。】

      這個法門是徑路,前面跟諸位報告,徑中徑又徑,是修行證果最快速、最近的一條道路。現在你已經到了,不但這些話沒有了,念頭都沒有。這幾句話完全講的是功夫的境界,你已經契入念佛三昧,你已經入不二法門,已經契入如來果地上的境界。

      【可謂證修行之神術。】

      這是親證!「術」是方法,你用持名念佛的方法,達到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你證明了。信願持名是修行的『神術』,術是方術。

      【超方便之正途。】

      一切方便法裡面第一方便。這條道路是正路,直通佛道,當中沒有彎曲,這是一條直路。凡夫成佛快速穩當,簡單容易,成就無比殊勝,得來不容易。諸佛如來、法身菩薩雖然在虛空法界極力的宣揚,真是塵說剎說,無時無處不說,很可惜的,識貨的人不多。這說明大多數人不識貨,總認為這個太簡單,太容易了,哪有那麼樣的成就!生不起信心,把它貶作老太婆教,這是許許多多人一直到現前還有這種錯覺。認為佛的許多大經大論是對上根利智人說的,念佛求生淨土是對下下根人說的,對那個沒有知識,沒有程度的愚痴人,對他們說的。甚至於還有更誤會釋迦牟尼佛講這種故事,安慰那些愚痴人,那些愚痴人很可憐,不是真的。你看看,這個誤會多麼嚴重!你誤會倒罷了,你還影響別人。所謂是「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這是世間最悲痛的事情。

      如來把無上的珍寶捧給你,你不認識,不識貨,你把它看作一文不值,丟棄不顧。識貨的人,佛經上講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積的善根、福德。他一接觸就明瞭,一接觸他就相信,這不是別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他就能接受。但是凡夫在凡塵裡頭受了嚴重的染污,縱然過去生中善根深厚,真正接觸到能夠深信發願不是容易事情。所以在前面我跟諸位報告,那要時節因緣,要遇真善知識。

      什麼叫真善知識?自己一生當中最景仰的人,最佩服的人,最相信的人,就這三個條件到哪裡去找?你要問問在這個芸芸世間,哪一個人是你最佩服的?哪一個人是你最信得過的?你最尊敬的?你要遇到這個人,你跟他去學肯定成就。這個話不是妄語,為什麼說肯定成就?大乘教裡頭佛說得很多,「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對這個人能生信心,這個人教你東西你百分之百的去做,你怎麼會不成就?同樣是這個方法,同樣是這麼一句話,另外那個人給你講,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當然更不會去奉行,所以你就不能成就。

      自古以來什麼叫善知識?我們在古大德語錄裡面,傳記裡面看得很多。我年輕初學佛的時候看到奇怪。有學人去參學(這個善知識在歷史上都是有名的,都是被人稱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善知識,這個學生去參訪他),他告訴這個學生,你的緣不在我這裡,你的緣在某某地方,你到那個地方去,參訪那個人。參學的人聽了之後,果然聽他的話,到那個地方找到那個善知識,果然沒幾年在那個地方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就了。我那個時候想他怎麼會知道的?他既然知道,他為什麼不教,介紹他到別的地方去?想不通!這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他能知道你在什麼地方親近哪個人你會開悟、會證果,有這種本事的人。

      到以後學佛時間久了,慢慢的懂這個道理了。古人言語文字都非常簡單,一樁事情幾個字,一、兩行就記錄下來了。想想我們現實生活,如果有個人來拜訪你,來向你請教,一定談了很多話,這些話要記錄下來總有幾萬字。他只有幾十個字,那麼樣的精簡,於是許多東西我們看不出來,我們現在人看到生疑惑。最普通的,要有個人來拜訪你,你一定會問他尊姓大名,家住在哪裡?你從什麼地方來?你過去親近過哪些善知識?在這麼多法門裡面哪個法門最有興趣?肯定問這些東西。我們年輕的時候遇善知識,老師也問!

      問了到最後,告訴你,你的緣不在我這裡,那是什麼?看他的志趣,看他的愛好,看他對於這個法門的尊重,他心目當中最敬仰的是什麼樣的人物?這些東西統統都問清楚、問明白了,這再說你心目當中所求的我這裡沒有,我這個地方修學的跟你的志趣不相同。佛法,記住,「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決不改變別人的願望,不改變別人的興趣,不是說「你把那個放棄,跟我學就好了」,天下沒有這樣的善知識,那不是真正善知識。真正善知識,一想,現在社會上還有哪些大德在,哪一個地方,哪一個大德他所修的、他所學的,跟你的興趣一樣,你到他那裡去,你一定會成就,這麼介紹去的。就好像現在讀書一樣,讀大學,你的興趣在哪一方面,你可以學哪個科系。那麼許多大學裡頭,哪一個科系是哪個學校最好,可以給你介紹。

      詳細記錄下來,我們一看就明瞭了,古書記載的太簡略!並不是這些人有神通,不是的,現在我們了解了。譬如說有年輕人到我這兒來,他對於禪很有興趣,念念不忘,對於念佛不感興趣。那我就一定跟他說,你的緣不在我這個地方,我也會套古人的話說,你的緣在某個地方。我們現在知道的,自己曉得的宗門的大德,我們最景仰的,香港大嶼山的聖一法師。中國大陸也許有,但是我們很少接觸,不知道。大嶼山聖一法師我們很熟,他的道場我去過,確確實實還保持宗門的風範,每天有一定時間坐香。我去參觀的時候禪堂裡有四十多個人,還有幾個外國人,都是在學禪坐的。我就會推薦!喜歡法相唯識的,現在我就不知道誰對這個有專長了,在從前演培法師對這個有研究。你對這個有興趣的話,我就會給你介紹,你去親近演培法師,這叫契機!

      不能說我這個念佛法門比那個還好,你把那個放棄跟我學念佛法門,這個不可以。如果要是這種說法,釋迦牟尼佛當年何必講那麼多法門?講一個念佛法門就好了!你就曉得,諸佛如來、一切菩薩摩訶薩、聲聞、緣覺,都知道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一絲毫不勉強。如果有一點點勉強,那就你自己加了一點意思在裡頭了。怎麼樣能夠做到一點意思都不加進去?自然的。自然而然,這才是真正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我們要認識、要學習的。

      這個世間人的毛病往往自以為是,總喜歡改變別人的,教別人都跟著我,這世間人。不能夠順著他的根性,順著他的愛好,不能隨順。十大願王裡面講的「隨喜功德」,要學著能隨喜,能恆順。人能隨喜,能恆順,自己的心一定是清淨的。所以說永遠保持在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一切隨緣,決不攀緣。這是「證得修行之神術」,神術是專指信願持名這個法門,『超方便之正途』。

      【破死生蟄戶之雷霆。】

      蟄是小蟲,有許多小動物冬眠,冬天它就睡覺,時間很長。到什麼時候醒過來?驚蟄這一天,打雷了,春天雷響了,一打雷把牠驚醒過來,牠就醒了。所以這個節氣就稱之為驚蟄。這裡講『破死生蟄戶之雷霆』,像春雷一樣,把冬眠的這些動物驚醒過來。

      【燭迷妄幽衢之日月。】

      「燭」是照破、照見,『燭迷妄幽衢之日月』。「衢」是道路,「幽衢」是小路,這一句佛號就像日月一樣,把路照得清清楚楚,你不會迷途,不會迷失道路。這些都是比喻,比喻念佛法門功德成就的殊勝,超出一般法門。一般法門修學需要具備很多條件,你缺個一條兩條就不能成就。唯獨這個法門簡單,條件最少,只要信,只要願,只要肯念佛,只要你能夠放下萬緣,你就成就。所以在一切法門裡面,念佛法門條件是最少的,最簡單,連經典都只有三經一論。實際講只有三經,那一論是天親菩薩自己等於說他修念佛法門的心得報告,提供給我們做參考!他是怎麼樣修行成就的,是一份參考資料。真正的經典就是這麼三部經,諸位都念過,分量都不多。分量最大的,《無量壽經》,現在《無量壽經》很多人每天念多少遍。最簡單的《阿彌陀經》,從頭念一遍五分鐘夠了,你說多麼簡單,多麼容易! 

      難在什麼地方?難在敵不過煩惱習氣,難在這裡。這麼好的方法不會用,就是「淨念相繼」,這四個字做不到,實在講這四個字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做到的。為什麼做不到?煩惱習氣太重,不能夠克服煩惱,不能把念佛養成一個習慣。這裡頭真正的問題,還是善導大師講的話沒錯,「總在遇緣不同」。緣是什麼?好的老師,好的同學,好的學習環境,這就是遇緣不同。業障再重,如果你遇到的緣好,你有好老師教你,有好同學可以常常提醒你,有好的修學環境,沒有一個不成功。祖師大德講「萬修萬人去」,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相信念佛這個法門人人都能做得到,人人在這一生當中都能夠有圓滿成就。我們說緣,《三時繫念》這個法事是最殊勝的緣,主法的和尚是善知識,出家在家共修的是善友,道場是最好念佛的環境,緣具足!

      這一次啟請講解《三時繫念法事》是胡居士。她母親在病重的時候,在彌留的時候她來求我,把這個功德迴向給她母親。如果她母親還有壽命,希望她的病早一天康復,如果壽命到了,幫助她念佛往生。這一分孝心我們受到感動,所以把這個法事從頭到尾講一遍。我估計要一百個小時,果然沒有錯。我們今天講的是五十二集,一集兩個小時,一百零四個小時。我想後面不多,大概再有兩三次就講完,我想頂多不超過六個小時,再有三次可以圓滿了。她母親往生了,以這個功德迴向給她,幫助她增高品位。中峰禪師這一番的開示,到這個地方是一個段落。我們看下面,這是囑咐、勸勉的話:

      【今宵三時繫念佛事將圓。】

      這是第三時,繫念,一心繫念阿彌陀佛,我們大家在一起共修,這個佛事將要圓滿。

      【亡靈承茲上善。決定往生。】

      這八個字重要!『茲』就是此,就是這個,用現在白話講是「這個」,你承「這個上善」,「上善」就是指這個佛事,《三時繫念》的佛事,這是上善的行法,修行的方法。『決定往生』,這個言語堅決肯定,一絲毫疑惑都沒有。

      【且道一念未萌以前。還有者箇消息也無。】

      這個語氣都是宗門的,中峰是禪師,禪的意味我們在這個《繫念》法本裡面常常能夠看到。『且道一念未萌』,就是一念未生,一念未生之前,『還有者箇消息也無』,有沒有這個消息?宗門裡面講「疑」,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疑就沒有悟處。所以疑情,禪堂裡面的堂主常常用這些方式提起大家的疑情,這個疑情沒有解答的。如果有解答,你就沒有悟處。沒有解答,聽了之後,有人豁然大悟,有人茫然無知,這個叫機鋒語。不到這個境界聽不懂。後面大師有一首偈:

      【是心空寂念何依。】

      「一念未萌」,一念不生,一念不生這個心是空寂的。你問還有沒有消息?念依什麼?實在說,這一句話裡頭意思很豐富。『是心』,我們讀這個地方要頓一下,「是心」。『空寂』是本覺,心是湛寂靈明,念,始覺;始覺合本覺,朗然大覺。真如理地,法爾如是,不能說它有依沒有依。有依沒有依你起了念頭,這沒有起念頭,一念未萌。所以這一句就是答覆前面這個問。下面完全落實到事相上來了:

      【故國云歸孰未歸。】

      『故國』是你的老家,老家在哪裡?極樂世界。我們念佛不都是想往生極樂世界嗎?現在還沒有回去。可是現在我們總算是明白了。是不是真的明白了,這裡頭還有問號!真的明白了,積極著趕快要回家。我們旅遊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出了麻煩,這地方有動亂,連孔老夫子都說「危邦不居,亂邦不入」。現在這個地球上既危又亂,回去吧!這個話就是這個味道。

      【華外玉雞啼曉日。】

      『華』是蓮花,七寶池裡頭的蓮花,這句話意思是破迷開悟。『玉雞啼曉日』是比喻,把破迷開悟比作天亮,天明了。什麼時候天明?我們在迷而不覺,就像在黑暗裡頭,一念迴光就好比天亮了。破曉時分雞叫了,比喻開悟了,比喻從迷妄裡頭回過頭來了。

      【遠迎新佛奉慈威。】

      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新佛』!西方極樂世界的彌陀、觀音、勢至,還有一些菩薩、聲聞大眾來迎接你。迎接你的人都是熟人,他們在過去生中已經往生,早往生的。都是你認識的人,是你自己的家親眷屬,是你自己的同參好友,過去生中在一起修行。他成就了,我沒有成就,我還在輪迴裡打滾。總算不錯,今天我覺悟了,我成就了,他們跟佛一起來接引。

      所以要知道真正好朋友,知心的朋友,都在極樂世界。所以到極樂世界不孤單,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親朋好友、同參道友,到極樂世界統統見面了。一問你是什麼時代,什麼時代,那個才有味道!而且怎麼樣?各個都成就了,沒有凡夫,那真是經上所講的,全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境界還得了!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就不會再猶豫了,真的,什麼念頭都斷了,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承茲上善,決定往生」。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