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學佛答問

    第8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收錄2004年7月23日至2009年1月30日,淨空老和尚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一至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一一0。諸佛菩薩無有定法可說。學佛答問,是應病與藥,可參考指導原則,依個別情境調整對治。當下沒問題,不須蒐集藥方。建立正知正見,以聽經典講解為主。

     

    字體大小: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八十)  (共一集)  2007/9/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409-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今天有三十三個提問,我們還是依著順序來解答,首先是香港同學的提問。

      問:第一個問題,欣聞「孔子聖蹟圖」的古畫正在被重新整理編排付印。敬請老法師開示,下面有三個疑問,第一個疑問,孔子所生的春秋時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他的思想對我們現代的科技電子時代還有指導意義嗎?這些古老的學說,在現代社會是不是已經落伍了?

      答:這個問題我想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這是許多人的疑問。科學技術不斷的在進步、在提升,古老的傳統倫理、道德,乃至於宗教,一般大眾都對它們打了很多疑問。確實有不少人認為古老的東西應當全部淘汰掉,真的是淘汰了不少。但是回頭再想想,我們的生活比古人生活得更快樂嗎?這樁事情真正去推想的人不多。因為時代過去太遠了,總覺得自己生活得非常美滿,非常幸福。最近這些年,大概是恐怖分子把一些人的思惟是重重的敲了一棒,有些人省悟過來。特別在這些年來,天災人禍發生的頻率是史無前例,社會的動盪不安,確實已經跟西方許多宗教裡面末日的預言愈來愈接近,末日的徵兆愈來愈明顯。在這個實際狀況之下,有些人確實警覺到,來尋求解決的方法。

      過去一個世紀,七十年代,湯恩比就做了很多的預言,他是個專門研究文化歷史的,他是個歷史哲學家,大家都知道。他研究的方法跟別人不一樣,超越了國家的界限,超越了種族的界限,專門從文化的角度來觀察。他覺得社會的動亂與文化傳統的因素密切相關,他曾經說過,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今天社會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動亂,衝突怎麼能化解?社會如何能恢復到祥和,人民在一生當中真正過個安樂的生活?他的結論說,只有中國的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能解決。這就講到「孔子聖蹟圖」,講到孔子的生平。

      實在說,孔子在當時的地位跟諸子百家沒有兩樣,他的學說有人讚揚,有人批評。孔子為什麼會被中國人推崇?這還是個政治的因素。漢朝建國之後,這是把秦始皇推翻,平定了動亂,到漢武帝才真正想到古聖先賢所說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用什麼東西來教化人民、教化百姓?我們知道中國在漢朝之前也是兩千五百年的樣子,已經就非常重視教育,有文字記載的,堯舜時代,政府就有專門主管教育的官員。要再往上推,伏羲、神農,那個一千年文字沒有發明,沒有記載。但是我們知道,這些古聖先賢對於倫常道德他發現了,稱之為天倫,天然的,這稱之為道。道就是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法則,人應當效法大自然;能夠效法大自然,這就稱德。不能夠違背自然的規律,像四時,春夏秋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規律。冬天過去,春天就來了,永遠在循環,人能夠隨順這個節氣,健康長壽。無論是農耕、畜牧,也要遵守自然的規則,你才能有收成,才能夠安居樂業,要跟大自然合作,決定不能破壞自然生態,那你就自找麻煩。

      自然的規律在人文裡面,夫妻的結合是自然規律,不但是人,所有一切動物都知道交配,乃至於植物也懂得。這不是哪個人制定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絕對不是強制的。生下的小孩,這就有父子的關係,這是天倫,天然的,兄弟是天然的,領導跟被領導也是天然的,朋友是天然,人際關係這五大類。父子有親,隨順自然,父子就親愛,所以這個親愛是德。君臣有義,仁義,君仁臣忠,這是自然的。夫婦有別,夫婦組成一個家庭,家庭裡面兩樁最重要的事情,古人所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家要有繼承人,繼承你家的道統,繼承你家的事業,誰來繼承?兒孫。所以,家庭裡面兩樁事情,一個是家庭經濟,物質生活問題;一個是兒孫教養的問題,這是夫婦有別。男子出外謀生,負責家庭經濟生活;婦女在家裡面,最重要的是教養下一代,所以母親是兒女第一任的老師。

      中國古德說得好,「教兒嬰孩,教婦初來」,這話有道理。什麼叫嬰孩?小孩出生下來就要教,你不能認為他不懂事。他生下來,張開眼睛他會看,豎起耳朵他會聽,他雖然不會說話,他看大人的一舉一動,他就在模仿,就在學習,所以到三歲他就很懂事了。父母在他面前,言談舉止都是正面的,他才能學好。父母表現的是什麼?表現的是倫理、是道德、是因果。從小學成,根深蒂固,古人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生」。現在說三歲還沒有上學去學習,不好教了;從前三歲根就紮下去,小孩好教,能把他教成聖人。所以,聖賢是教出來的,誰教出來的?父母教出來的。佛菩薩也是教出來的。

      中國人重視教育,希望子孫個個都是聖賢,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升官發財,教育的目的是教你作聖人、作賢人。所以,中國傳統教育是聖賢教育,是仁義的教育,這個不能不懂。中國自古以來是個大國,許多的民族集合的大團體,這個團體一家人,確實做到了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幾千年歷史當中,中國人沒有對外國發動過戰爭,和平的族群。從秦始皇統一之後一直到今天,中國始終兩千多年來維持著大一統的局面。外國研究歷史的人,對中國這個民族由衷的敬佩、讚歎,這非常不容易!靠什麼?靠教育。所以漢武帝就要在諸子百家裡面去選擇,而孔孟,確實他是繼承祖先的傳統,他沒有發明,他沒有創造。不像當年諸子百家,確實有很多新的學說出來,他們有創造、有發明。

      漢武帝很難得,也可以說他是個保守的人,他覺得幾千年來,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是繼承這個道統的。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也就是他沒有新的東西,孔孟一生所學、所修、所教的、所傳的全是祖宗的東西,代代相傳傳下來的,這很可貴。由此可知,祖宗的東西好,在孔孟那個時代,我們祖先已經維持兩千五百年,維持著社會的安定和平。祖宗教我們什麼?就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人要懂得倫理,倫理是人際關係,知道自己一生怎麼樣做人,一生如何處世待人;因果則懂得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懂得倫理、道德,自然就一生做好人,懂得因果的道理,一生不敢做壞事。你說這個教育好不好?現在,現在人認為這個東西太古老,不適用了,科學進步太快,倫理道德可以不要了。不要的後果是什麼?是社會動亂,世界的動亂。人在這一生當中,人生的意義、目標、價值統統扭曲了,為什麼活在世間不知道。

      現在人只知道賺錢,你來到這個世間是為賺錢的嗎?錢怎麼賺得來?錢要競爭,再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現在的戰爭是核武、生化,戰爭就是全世界的毀滅,大家都不想活了,都同歸於盡,這是現代科技發展的趨勢。也有科學家跟我們提出警告,人類要不能夠覺悟,繼續迷惑下去,不斷的競爭,不放棄競爭,那你就不會放棄鬥爭,也不會放棄戰爭,最後的結果是地球的毀滅,人類在地球上消失。如果人類還想繼續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像湯恩比這一流的人物,勸我們要把老祖宗的東西找回來。甚至於農耕他主張不用機械化,還要恢復到古時候用人的勞力去耕種,你才能真正得到天然的養分。現在這些農作物都摻雜有化學的因素在裡面,吃了之後許多的毛病發生了,這是什麼?違背了自然的定律。用化學肥料、用農藥,用這些科學的新方法,看起來是好看,並不養人,而且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什麼時候社會大眾才能夠省悟過來?所以說我們看看,如果說這些東西沒有意義,父子要不要親愛?不需要,現在父子對立。夫妻沒有恩愛,所以離婚率這麼高;人跟人之間沒有親情,只有利害。我們願意過這種日子嗎?這是值得現代人去思考的。

      孔子生在中國,中國人對孔子的認知還是有人,認識的,讚歎孔子,學習孔子;對他不認識的,排斥他、批判他。什麼時候中國再出個漢武帝,能把中國祖宗傳下來的智慧、經驗再找回來,這個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老祖宗的東西一直到清朝末年,都被全國人民認同,一直遵守。滿清亡國之後這才疏忽了,我們學外國人,認為中國東西全都落伍了,學外國,這一百年來我們的遭遇應該冷靜去想想。中國聖賢的教育沒有別的,愛的教育,仁的教育,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價值,自己去思考,是中國古聖先賢的東西落伍,還是現代科學技術副作用產生了。

      聯合國這麼多年來尋求化解衝突,怎樣能恢復世界的、社會的安定,與永續的和平。年年開會,一年不知道開多少次會,開了三十多年,我參加了不少次。我把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東西提出報告,與會這些朋友們聽到都歡喜,都很感動。但是會後他們告訴我,他說法師,這是理想,現在能做到嗎?對古聖先賢的東西失去信心,我們不能怪他,他不但沒有見到,聽也沒有聽說。我為了要建立他們的信心,就不能不做實驗,把我們的倫理道德教育搞個實驗區做實驗,做出來給他看。

      這個實驗我們從二00五年十一月才開始,先培養老師,然後讓老師在實驗區裡面去教學。我選擇我的家鄉湯池鎮,小鎮,十二個村莊,有一條街道,居民四萬八千人,我們實驗就用這個做範圍。這裡面四萬八千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我們來學孔子、來學孟子,孔孟的教誨我們大家一起學。如果不一起學不能成功,你要叫小朋友學,大人沒有做到,小朋友不相信。你在學校叫學生去學,老師沒有做到,學生不相信,那收不到效果。所以必須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我們原本預定三年才能看到效果,很艱苦的工作,丟掉一百年了,再把它找回來。

      真正沒有想到,出乎意料之外,老師們下鄉到每個村莊裡面去教,到每個農家裡面去教。三個月,當地人的良心就喚醒了,使我們肯定了老祖宗的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通過這個實驗,真的,人性本善,人都有良心,不願意做壞事,經商不願意欺騙人,人人願意守本分。倫理道德明白了,父子有親了;夫妻能和睦相處,本來打算離婚的不離婚了;兒女懂得孝順父母,這個小鎮的風氣立刻就轉過來。我們感覺得非常驚訝,人民怎麼是這麼好教的!這才聯想到我們中國五千年,倫理、道德、因果的底蘊厚,一喚就醒了。

      我們看到這個現象,就想到怎樣介紹給聯合國,讓聯合國這些與會的朋友都來看看,我們所提出的報告不是理論,在現代的社會可以落實。沒有想到過了兩個月,聯合國就來找我,這是泰國推薦的,邀請我參加主辦釋迦牟尼佛兩千五百五十年的活動,在巴黎教科文組織的總部。當時我一口就答應了,我說這是想像不到的機緣。我參加這次活動兩個目標,第一個告訴聯合國、告訴全世界,宗教是可以團結的;第二個是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要想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要靠教育。我們中國老祖宗所說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問題就解決了。所以我們是這兩個目標在聯合國辦這次活動,這個活動辦得很成功。聯合國給我們一個展覽廳,我們把宗教團結、把湯池教學的成果做了展覽,做了三天的展覽。

      成就是意想不到的。現在各個駐教科文組織的代表們,我們稱為大使,都想到湯池來看看,我們歡迎。他們會組團來參觀,我們希望把這種的模式,聯合國能了解、能認識,向全世界每個國家地區介紹,鼓勵他們都來做。如果每個國家地區都有這樣的實驗點,世界上能夠有幾百個實驗點來做實驗,把古聖先賢的教誨來教化現在社會大眾。再加上現在的媒體,遠程教學,我相信不要很長的時間,這個世界上的衝突自然沒有了。人與人之間自然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安定和平是可以實現的。這是值得思考的。如果你還有這些疑問,古老這個東西還有意義嗎?是不是已經落伍了?我請你到湯池去參觀,你到湯池去住上一個星期,你就明白了。你要不親自去看過,你不知道古聖先賢這種教育理念、方法的價值。

      問:第二個問題,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在自身要做一個仁人君子,在國家應當實行仁政德治。那麼仁到底是什麼?我們現代人如何能落實?

      答:仁就是愛人。中國這個「仁」是會意的字,你看人旁邊是個二,就是說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別人。我自己不願意接受的,別人也不能接受;我自己喜歡的,別人也喜歡。你起心動念都能為別人想到,這叫仁人君子。那你想想這個東西要不要?還是自私自利的好,不要去想別人,只要是自利,決定不想別人。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衝突就發生,為什麼?自利一定就損害別人,損人利己。人人都有個損人利己的念頭,這個世界還會太平嗎?必然是競爭、鬥爭、戰爭,一個大動亂、大混亂的局面,不就是這樣的嗎?所以仁治、仁學,它確實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聖人的教誨,第一個教我們自己學謙卑,謙卑是性德,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謙卑之後你才能夠尊重別人,你會敬愛別人,會關懷別人,會照顧別人,會幫助別人。你這樣對別人,別人也這樣對你,愛人者人恆愛之,助人者人恆助之,你說這個生活不快樂嗎?為什麼要搞鬥爭?做人如是,譬如經商做買賣,貨真價實,不是為自己利益擺在第一,是我從事這個行業為了便利顧客為第一個目的。中國商業道德所謂薄利多銷,在我這個行業去服務社會,每個行業都是服務社會,這個社會多麼祥和。各個行業互相照顧,互助合作,這有什麼不好!國家跟國家也是如此,不能只想到我自己國家的利益,我要多多想到別的國家的利益,那別人國家也會想到我國家的利益,天下太平了。所以,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中國古大德真的都是有德行、有學問,心量都大,包容天下,真正把愛自己的心推出來愛一切眾生。《弟子規》是從小就要教,「凡是人,皆須愛」,沒有分別,沒有厚薄,平等的愛心,這叫仁人;用它來治國,這叫仁治、德治。怎麼能落實?靠教育。《三字經》上講得非常好,「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學佛的同學都能夠肯定人性本善。佛在《華嚴》裡面教導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跟中國古老的祖宗講人性本善一個意思。所以說「性相近,習相遠」,我們的本性是一樣的,本善、本覺,佛是講本覺,本善、本覺是一樣的。可是如果不教,不教他就學壞了,他肯定會受外面環境影響。所以習相遠,習慣,習慣從小養成,「苟不教,性乃遷」,教育的思想從這兒發生的,要教。所以一生下來讓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是正規的倫理道德,小孩生下來的時候就讓他接觸這個。凡是一切不善的,不要讓他看見,不要讓他聽到,不要讓他接觸到。這樣好好照顧他三年,他的本善、本覺的基礎就打下來,這聖賢的基礎,然後再交給老師去教。

      所以要曉得,中國的教育在全世界它很特別,它跟一般的教育真的不一樣。中國教育真的稱得上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從前學校教育是私塾,老師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再加上因果。小孩在三歲以前還不懂得什麼因果,只是在倫理、道德上扎根,進學堂之後,老師就是倫理道德要延續,再加上因果。

      小學教育大概教到十二、三歲,聖賢的根紮下去,那個時候學校沒有中學,再進學叫太學,在過去大概是十二、三歲進太學。太學裡面專攻一門,「教之道,貴以專」,教、學都貴以專,專很有道理,在佛法講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你守規矩,就是持戒,你一門深入就是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開了。智慧開了之後,你沒有學的東西都能觸類旁通,一經通一切經通,原理原則沒有兩樣。這個原理原則,在佛法裡面講心現識變,哪有不貫通的道理!所以,教育重要。他在太學裡面一門深入,專攻一門,將來一生他是專家學者。像鄭康成一生專攻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專攻禮。在歷史上一直到今天,我們要想研究禮、要想學禮,你就不能不讀他的著作。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在今天我們要想真成就,還是老辦法,老辦法多少人、幾千年的成果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如果不相信,另外找個新的道路,那是很危險的。古老的道路,正是億萬人所走的,走了五千年,這個道路絕對沒有危險,安全;新開闢的道路不知道有沒有危險,不曉得。老的道路太平、穩當,佛法亦如是。

      問:第三個問題,孔子的一生,以仁為己任,心懷濟世救民的大志,卻沒有機會施展抱負,周遊列國都得不到重用。我們現前的世界很像春秋時期,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請問老法師,以孔夫子之至德,尚且不能在當時順利推行仁政德治,那今天的社會,我們還有希望能改善世道人心嗎?

      答:你問得沒錯,孔子的確是想謀個一官半職,展示他自己的抱負。但是在當時這些諸侯,對他很尊重,都不願意用他,什麼原因?他的學生太多了,能幹的人也不少,怕一用他之後,政權被他奪去,人家很忌諱他,所以沒人用他。漢武帝如果和他是在同時,漢武帝也不會用他,我們能想像得到。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他以後回家去辦學,把他的理念、主張傳給後人,這正確的,搞教育去了。他應該早年就搞教育就好了,周遊列國十幾年,那時間太可惜了,他如果一直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就搞教育,那他的成就不得了。釋迦牟尼佛比他聰明,釋迦牟尼佛是王子,應當是繼承王位的,他捨棄掉,他知道教育比王位還要重要。你做國王,你能幫助一國人,你搞教育能幫助天下人,釋迦牟尼佛知道;孔子想搞,只想搞一個小國,用小國去影響天下。釋迦牟尼佛比孔子高明一籌,他從三十歲開始就從事於教育工作,一生不改變。

      孔子也是三十,「三十而立」,就是說他的學術在三十歲的時候成就。孔子是「十五有志於學」,釋迦牟尼佛是十九歲開始參學,當然他前面也是有很好的學術基礎,他們兩個很相似,認知不同,方向、目標不一樣。一個是專門搞教育,其他的一概都放下,所以他的成就超過孔子,這個我們要知道的。釋迦牟尼佛在那個時候要想去從政搞政治,當然他自己有國家,沒有問題,別的國家不會歡迎他,同樣的道理,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所以,學古聖先賢辦教育是最正確的,一生從事於教學工作。

      尤其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達,對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現在用遠程教學,用衛星電視、用網際網路,這是過去所沒有的,能夠把教室送到每個人家庭裡面去,你說多方便。聽課有問題,現在訊息很方便,你的問題可以傳真,可以從電子信箱立刻傳來,我們每個星期有一堂課專門解答,確實如同面對面的授課。我們有個網路學院,現在學生已經超過八千人,報名參加的,沒有報名不計其數。這個趨勢你要認識清楚,幫助世人化解衝突,走向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落實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可以做得到。

      問:下面一個問題,孔子對人類主要的貢獻是教育。當時夫子順應時勢,以私人身分辦學,有教無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後來並成為中國傳統教育的主流,維繫著中華民族的安定統一。請問我們今天希望幫助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是否也應該效法孔子私人辦學?怎樣才能使教學收到最好的效果,產生最好的影響?

      答:因為社會許多人對於過去的東西懷疑,私人辦學可以,你有這個認知你努力去辦。辦好了之後應該交給國家,國家接著辦,國家再推動到全國,這個效果就大了。這一個國家辦好之後,會影響你鄰近的國家,就能影響到全世界。因為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很有限,像我們現在只搞一個小鎮做實驗,這小鎮實驗成功了,我就非常希望交給國家。政府對我們這個意願也相當了解,也很讚歎,要我們再做個兩三年,他們來接著辦。他說現在他要一接,他對於我們這個做法還生疏,怕辦不好,辦不好就非常可惜,我們也能夠理解。所以我們再辛苦一點,再做個兩三年,希望這些整個操作理念他們都熟悉了,順利來接手,來推廣。

      為什麼我們要交?我們有個很正確的理念,人在社會上有他自己的本業,他的本行。一定要在自己本位、本行、本業上做好,跟其他行業配合,互助合作,這個社會就健全,這個社會就和睦、就和諧。我們的本位是做教育的,佛教應當要回歸到釋迦牟尼佛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也是屬於私人辦學,這個諸位要知道。現在社會上所有宗教的一切活動,佛陀那個時代沒有。這些宗教活動是歷代的祖師,順應社會的需求附帶做出來的,到現在附帶就變成主流。從前主流是教學授課,授課現在沒有了,顛倒,本末顛倒。我們現在重要的工作,如何把佛教恢復到釋迦牟尼佛當年純粹教學。

      他教的是什麼東西?我們在這五十多年學習,也參加了教學,深深體會到佛家教學不外乎五個項目,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諸位同學,我們每天一起在學習《華嚴經》,你不都明白了嗎?《華嚴經》裡面是不是這五個科目?真的是五個科目,而且這五個科目都講到登峰造極,都講到究竟圓滿。所以你真正學習契入的話,滿心的歡喜,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真的是不亦樂乎。

      問:底下第二個問題,一位居士在家設道場多年很受歡迎,但道場裡有年輕夫婦居住,這樣如法嗎?

      答:我就不知道它是什麼道場,如果是正規的寺廟,最好不能在裡頭住,像居士林都不可以。如果他是私人住家搞個小道場,那個可以;如果真正像是有點規模的,居士林、念佛堂,那最好避開,避免嫌疑。

      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老法師是否提倡在道場中犯規矩者,應罰跪香?

      答:這是從前寺院叢林裡面的規矩,現在不適用。現在是什麼時代?民主自由開放。如果罰跪香,他會告到警察局去,警察派人來調查,如果是事實,我們要受法律處分,這個要小心謹慎。他真的可以去告狀,你侵犯他的人權,侵犯他的自由。所以現在只有勸導,不可以用這些方式。

      下面是網路同修提問。

      問:第一個問題,最近接觸了一些同修,他們認為《地藏經》已被魔控制,不能再讀了,甚至於我所接觸的兩位法師也有類似說法。請老法師開示。

      答:自古諺語常講邪不勝正,《地藏經》是正法,怎麼會被魔控制?沒這個道理。尤其如果諸位天天學《華嚴》你就曉得,佛法裡有沒有講魔?佛法說外面無佛亦無魔,佛跟魔都是在你自己心。你一念心正,魔都變成佛;你一念心邪,佛也變成魔。由此可知,佛魔、邪正在你心裡,不在心外。

      問:第二,請問海外各淨宗學會應如何推廣《弟子規》,使《弟子規》在海外普遍弘揚?

      答:這事我們講得很多,要把《弟子規》看作學佛的根本戒律,學佛應該從這裡學起。理論依據在哪裡?淨業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親尊師就是《弟子規》,《弟子規》做不到,孝親尊師沒有了。慈心不殺,我們學《感應篇》,真正懂得因果,你不敢殺生,你不敢起惡念,好好的再學十善業道。所以,我們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看作根本戒律,從這個地方才能真正建立大乘佛法。

      問:第二,請問國家股票市場到底是利益國家人民,還是有害?股市發生了股災,國家如何能避免股民受災?

      答:這個話不能問我,要問國家的財政部長,他們管這些東西的。我對這個沒有研究,我不懂什麼叫股票,我沒有接觸過。

      問:第四,平常除用腦的事外,忙時一邊工作一邊默念佛號,日常生活中比如穿衣、下廚、購物、助人等事情,是否都能做到佛號不離於心?它與「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是什麼關係?

      答:你真正做到了,就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念的時候無礙,不念的時候也無礙;念的時候不斷,不念的時候也不斷。你能體會得到嗎?你的願望,你這一生就是一個願望,念佛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只要不斷,你念佛統統沒有間斷。如果你還貪戀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還貪戀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的享受,你佛號一天念幾十萬聲也沒有用,為什麼?不相應。那就是古人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是真的。所以,念是今心,你心裡頭真有叫念,不一定在口頭上。

      問:底下一個問題,過去同修發心做義工時,都是大眾先吃,剩下的義工才吃;現今的義工剛好相反。請問若將供養三寶、法師,或大眾的禮物、點心等,私下相授,會有什麼因果?

      答:因果在戒律裡頭,諸位如果去讀《十善業道經》,去讀《優婆塞戒經》,去讀《沙彌律儀》,你就知道了,那裡面講得很清楚。不學這些東西,這叫禮貌,如果你學了《弟子規》你不會這麼做,為什麼?這是對人的一種恭敬心。這是沒有禮貌,對人沒有恭敬心,還是屬於自私自利。

      問:第六題,在道場中,職員和義工都享有特權及優待,關著門可講話談笑的,個別食用特別豐盛的齋菜和果點,不能與善信、護法、齋主、施主、功德主、大眾等共同一樣的齋堂、聽經室和看經室,凡有利益不能平均共享。請問這麼做會有什麼果報?

      答:果報現前他就知道,這個不必我們說。不但在佛家裡面是犯戒,在世法裡是無禮,不懂禮貌。所以我講這是沒有學過《弟子規》,也沒有學過佛法,這不是一樁好事情,我們也不必去提它,各人因果各人承當。

      問:第七,道場登記為「慈善團體」,是受法律的規範,不是私人的事業。所定的規矩是要為慈善、非私自利益的,因此收入開支、職工薪金、優待也應該公開透明。恭問老法師,接受十方供養的道場有何規範?

      答:十方道場也應該有規範,但是經濟公開是正確的。在台灣我辦了個小小的「佛陀教育基金會」,開辦的那天,那時候總幹事是簡豐文居士。我就要求他,我們的收入、支出要公開,不但每個月我們有報告,我們印個刊物,就是我們的財物報告。任何一天,政府財務機構,或者銀行來查帳,銀行存款、現金支出清清楚楚,絕對每天核對都正確,沒有一點錯誤。簡居士做到了,這麼多年來我對他非常佩服。台灣那些會計師讚歎我們,我們的財務公開是全台灣第一家,我們的帳只有一本,沒有兩本。我告訴簡居士,我們有多少錢做多少事,不向人化緣,錢多,多做;錢少,少做;沒有錢,在家念佛,多自在!我們要做個好樣子給人看。

      台灣這幾個志同道合組織起來,凡事起頭做上規矩就很好。像香港這個機構不是我起頭的,是香港本地的同修邀請我來講經,成立這個會,在當時是每個月來講五天,以後慢慢才有這麼個規矩。能上軌道,當然給香港做個頂好的示範,那也是樁功德事情,我相信他們可能會做到。

      問:下面請問,寫牌位的意義與應持的心態?若道場人員寫牌位時嬉笑怒罵,如同街市,應負何等因果?

      答:好像這個報應很多,我們常常聽說,有這些無形的眾生會找他麻煩,真有。

      問:底下一個問題,恭請開示供齋的意義,與應以何種心態供養服務大眾?若道場職員、義工對信眾態度輕蔑草率,只管自己聊天嬉笑,耽誤大眾用餐時間,需要背負什麼因果?

      答:這是哪個人問的?我都不曉得。我跟你回答總的一句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問題在哪裡?我們自己不要背因果,這個重要,別人背不背因果我們管不著,這要知道。經營一個道場也非常不容易,為什麼?因為現在大家沒有受過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所以你說這是個道場,這是個雜亂的道場,不是純佛道場。純佛道場,應當這三個根統統都落實,不具足這三個根,不能進這個道場來,這個道場就純佛道場。現在我們做不到,這個要知道,你要原諒。最重要的是要問自己,如果你要愛護這個道場,你能做得很如法,你把這三樣東西學好,你在這個地方好好做,影響大眾,那你就是菩薩。

      如果你自己做不到,天天批評別人,別人也批評你,互相攻擊,這是鬥諍道場。鬥諍道場如不如法?如法。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說的,他老人家過世之後第五個五百年,鬥諍堅固。如果這個道場不鬥諍,那釋迦牟尼佛的話不是說錯了嗎?他鬥,我不鬥;他不如法,我如法,各人修各人的。雖然不是個純一的道場,各人修各人的,各人有各人的成就。我在這個道場裡學什麼?學不動心。大家做得如法不如法,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我沒有一句話說,心地清淨,這是禪定。你在這個道場能得到真正的戒定慧三學,這是正確的。你冷靜去觀察,因果報應那是決定不會有差錯的,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果報現前很可怕的事情。

      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講到往生之時均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不是阿彌陀佛來接,誰接也不走。但《觀經》中,如第十五觀中品下生者,臨終時沒有佛來接引,下品中生者是化佛、菩薩來接引。應如何識別真假?下品上生者是觀音、勢至來接引,下品下生者則為金蓮花接引。臨命終時死生大事,請老法師開示。

      答:這些事情要研究,你好好的去研究淨土五經一論。如果再詳細的,在過去台灣有位老居士,把淨土的典籍會集成一套叢書,叫《淨土叢書》,那就非常詳盡,你好好去研究。如果你不願意研究這個東西,你喜歡簡單,你學哪部經就依哪部經去學,就沒錯。你依《十六觀經》,《十六觀經》我不依前面,我只依第十六觀,十六觀就是持名念佛,你只一心去念下去,你就不要問這些。你想既然念佛,還有這麼多妄想存在,你往生的希望很渺茫,為什麼?你心太亂,你心太雜了。如果你統統放下,你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大概你將來往生是上上品往生,彌陀、觀音、勢至都會來接引你,這才是真實的利益。不要去懷疑,不要去打這些妄想,古人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八個字你記住了,這是成功的祕訣。每部經它接引的眾生不一樣,淨土眾生的根性也是很複雜,不是一個法門,所以念佛的方法很多。你只要一門念到底,你心才定的。什麼時候你真正往生有把握?你念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你就決定得生。所以,一心不亂重要!

      《無量壽經》上「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講得多簡單,多麼扼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發菩提心。你能存這個心,生活是用這個心,工作也是用這個心,待人接物都是用這個心,這菩提心現前。不是說我念佛有這個心,不念佛這個心就沒有,那你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你還有二心。對佛是一種心,對眾生是一種心,你還有二心,二心不是菩提心,你不能往生。往生雖然是易行道,也不是想像當中那麼容易。從前李老師告訴我很多遍,所以我們的記憶就很深。他是講台中蓮社,念佛的同學很多,真正往生的不多,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的只有兩三個。你將來往生是萬分之二、三,這是你很光榮的事情,一萬個人裡面九千九百九十多都被淘汰掉,你被選中,很難得。但是你有這麼多疑慮,那我肯定你選不上;你要真正想被選上,這統統打掉,你才能被選上。

      問:第十一個問題,請問是否可代父母接受三皈依?

      答:這個三皈依叫結緣三皈,不是真的,叫結緣三皈。三皈不是別人能代替的,別人能代替,我們都不要修了,佛菩薩都代替我們,他大慈大悲。為什麼祖師大德常講,佛門裡面「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又說「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誰也代替不了誰,真的。你去念《地藏經》,婆羅門女救她的母親,還是真的自己證果,為什麼證果?她的母親跟她做增上緣,幫助她的,她母親有這個福德,這生天,不是沒有原因的。母親不墮地獄,她不會發心念佛,不會那麼樣勇猛精進,她懈怠;母親墮地獄,看到地獄那麼苦,要救母親,不能不勇猛精進,勇猛精進自己成就了。這是她父母影響她的,她能夠證果,這是父母影響力,她父母生天是靠這個。她證阿羅漢果,她為什麼證阿羅漢果?她媽媽幫助她的,她媽媽這個幫助是逆增上緣,她得生天,這都有個道理在。

      問:底下一個問題,學佛者應該如何看待改朝換代和國主更替的現象?這其中有什麼深奧的道理存在嗎?是不是有統治能力就是國主,無統治能力就不能成為國王。什麼情況下起義造反有理,什麼情況之下起義造反沒有理。從佛經因果看,朝代更替是早已定好的,還是人為的?請老法師開示。

      答:我跟你講的話,這些你都要把它放下,都不要去理會它。改朝換代與我們不相干,你只老老實實念佛,你決定有成就;你把這些東西裝在你心裡的話,你一生沒有成就。學佛沒有成就,在世法你也解決不了問題,這都是各人因果各人受報。你是不是還是想搞六道輪迴,還想參與這些事情?如果不想參與,不想搞六道,你還不放下嗎?腦袋裡還裝這些東西,這糟了,糟透了。

      問:下面第十三個問題,弟子的母親平時念佛採用老法師示範的念五句換一口氣的方式。假如老人家臨終氣衰時,我們助念應該繼續採用這種方式,還是應該換節奏較慢的方式?

      答:這個最好要跟你母親商量,要讓她歡喜,如果她很執著,那你得隨順她。她如果講都可以,那就沒有關係;她如果說堅持,還是用我的這個好,我念成習慣,你得隨順。

      問:底下一個問題,《無量壽經》說,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長得一樣。而善導大師照自己的經歷繪畫出極樂世界國土的情形,好像與書上不同,佛是佛樣,菩薩是菩薩樣。請問如何解釋?

      答:大師恆順眾生,你現在還沒有到極樂世界,這是我們眾生想像極樂世界的圖,不是真的極樂世界的圖;真的極樂世界的圖,你看到之後你並不了解。所以佛法,佛說得很好,佛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定法傳人,種種設施它都有當機者。你看到的時候你不歡喜,就是你不是這種說法的,不是這個法門的當機,你可以換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學很多法門,這要你自己會選擇。當機,你學習起來很容易、很歡喜,成就很快速。就好像害病一樣,佛所講的就像藥鋪,藥鋪裡面藥什麼都有,齊全,你害什麼病,你需要哪幾樣藥才能治好你的病;如果你把藥店裡面所有的藥統統拿去吃,必死無疑。為什麼?它不是教你的!

      你今天沒有遇到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沒有特別教你東西,那你只好在釋迦牟尼佛所開出來這些藥方,你挑挑哪種適合你的,你的毛病是什麼,這樣就對了。但是不管怎麼挑法,你要記住,基本的條件是戒律,如果沒有《弟子規》、沒有《感應篇》、沒有十善業,你修哪個法門都不成就,這個你一定要懂。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這就解決生死問題了。

      問:下面一個問題,二十年前我有位親戚失蹤,一周後在一艘船的下面找到了她。她是站在水裡的,全身柔軟,不像溺水死的人那樣難看,就像睡覺一樣。當年她才十五歲,生前沒有聽聞佛法,請問為何她橫死,但她身體不腫脹、不僵硬?

      答:這講二十年前,這個當然有她的業因果報,她的身體能保持正常這是善因,她橫死這是惡報。一個人在過去今生造的善惡業很複雜,所以感的報也不一樣。業因果報的理論與現象千差萬別,你在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你就不難了解,細心你能體會得到。

      問:第十六題,去年我參加五明佛學院的金剛薩埵心咒共修,我當時發願報了一年內誦一百萬次的咒。但自己業障深重,一年內只念了五十萬遍左右。不知此罪是否破了根本戒,這樣念佛能往生嗎?

      答:我不知道你說的根本戒是什麼?什麼是根本戒?是不是講的妄語?五戒裡面的妄語是根本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個五條都是根本戒。可是如果連弟子規、十善業都沒有,那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不但五戒沒有,三皈也沒有,你就是受你也得不到。為什麼?淨業三福跟你講得很清楚,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基礎。有這個基礎你才能升一級,升一級才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那是第二層樓。你底下這層沒有,你怎麼會跑到第二層去?「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那是第三層。所以這個你要懂得,你沒有第一層,哪來的第二層?這都是學佛不如法,學哪個法門就是要一門深入,不可以學雜,不可以學亂,一雜一亂功夫全都破掉了。功夫是戒定慧,戒就是一門深入,這個不可以不知道。

      問:下面一個問題,近日聽一位法師開示,提及「所有大乘經典,皆為雜阿含經之廣說」,對於這個解說,弟子心中產生很大的疑惑。請老法師開示。

      答:你把它丟掉就算了,就沒事了。你要想真正把這個解釋破開的話,你把《雜阿含經》念熟,再把所有大乘經念熟,你去對照一下是不是,你問題就解決了。你如果不是完全把它念熟、通達,這個問題誰跟你講你都還有個問題存在。

      問:第十八題,最近聽人提到,交光法師在《楞嚴經正脈》中的「捨識用根」,這個說法曾受到蕅益大師、幽溪大師和憨山大師的異議。而淨空老法師在其諸多講經當中,都引用過交光法師這個觀點。末學因不明究理,現在不知所從,請師父開示。

      答:你不知所從,你就不要從,你認為哪種註解好你跟那個學,你就會有成就。《楞嚴經》的註解古今大概將近有一百多種,學東西最重要的是跟一個人學,為什麼?你才能得定。學了很多東西,每個人說法不一樣,你就起懷疑,懷疑就把你的功力全都破壞了。所以這叫師承,跟一個老師,跟一個老師走一條路。兩個老師兩條路,三個老師三岔路口,你就無從走起了,這是最大的忌諱,你不明白這個道理。交光法師這個註解有他的道理,這個不必細說,講起來是費很多的時間。我們現在是專學念佛求生淨土,這些東西統統都放下。

      問:底下第十九個問題,父親身患絕症,之前到福建拜師,法師跟他說只要在該道場建大雄寶殿,病才能好。父親發願要做,但是後來發現該道場沒有道風、沒有學風,所以心願沒有去完成。現在生命垂危還放不下此事,請法師開示。

      答:這個不必開示了,你既然曉得這個地方沒有學風、沒有道風,你應該可以放下了。我講經常常說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過道場,我們學佛是學釋迦牟尼佛。這是我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頭一本介紹我讀的書就是《釋迦方志》、《釋迦譜》,認識釋迦牟尼佛。我才曉得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一生沒有接受別人供養道場。他很活潑,他並不固執,祇園精舍、竹林精舍,這些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提供一些精舍,他也接受,只在那個地方講幾部經,講完他就走了。所以我用現在的話說,他接受使用權,他不要所有權,用現在話說就是借用。你供養,我可以借用一年、兩年,兩年之後我到別的地方去,就還給你,自己從來沒有建過道場。因為有道場就有爭執,就會造業,沒有道場你心是清淨的。在中國這個環境裡面,古時候誰來經營道場、管理道場?都是菩薩,都是再來人。如果不是菩薩肯定就有爭執,菩薩不會爭執,因為菩薩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管理得很好,成就大眾,為大眾服務;一有爭執的話,就造罪業。

      問:下面一個問題,在「和諧拯救危機」的公益訪談中,師父說要建立漢學院,可不可以在中國遼寧省丹東市來實踐?

      答:哪個地方都可以,只要有緣分。我們是想到這樁事情,沒有緣分不能成就,什麼事情都要緣分,連佛在經典上講「佛法因緣生」。

      問:下面一個問題,老法師常講「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能生萬法」。末學有時感到妄想分別執著也能生萬法,不過這個萬法離自性愈來愈遠。請問這樣的體會是否正確?

      答:這叫打妄想,這不是體會,聽了之後,又生妄想,妄想裡頭又生妄想,妄想可多了,你永遠生不盡的。你真正要體會,你把它放下就體會到了。

      問:請問自性本淨,為何會產生妄想分別執著?是眾生無始劫來的業障和習氣而感召的嗎?

      答: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富樓那問過,在《楞嚴經》的第四卷,你去看看,他問的跟你一樣,你看世尊怎麼解答的。經文很長,不是兩個小時能講得完的,你先去看,看不懂,看註解。註解比較淺一點的,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你可以先看他的,然後你去看古註,你就能把這個事情解決了。

      問:山河大地也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嗎?

      答:沒錯,是的,一點都沒錯,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山河大地就沒有了。永嘉大師《證道歌》裡講,「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問:第二十二個問題,老法師在答問中提到,深圳有一家醫院的院長是佛教徒,可以讓人在醫院裡助念,弟子想問是哪間醫院,哪個院長?

      答:我一下記不得了,我們常住應該有人知道,你去問一問。

      問:二十三個問題,《彌陀要解》中蕅益大師曾經說,只要信願具足,散念也能往生,是否與功夫成片是往生的最低要求相矛盾?

      答:不矛盾,一點都不矛盾。你的信、你的願不是你所理解的,你要去看《要解》當中對信願的說法。不要以為我自己相信了,願了,那是假的,你不是真信,你沒有真正發願。如果你有真信真願,我告訴你,你不會提這個問題,你提這個問題你沒有真信切願。

      問:底下一個問題,請問小乘佛教說的無我,與大乘佛教說的無我有區別嗎?

      答:有區別,有淺深廣狹差別很大。

      問:第二十五個問題,請問如果想出家,要發什麼心?

      答:要發弘法利生的心,如果不弘法利生,在家學佛一樣,跟出家沒有差別。出家就是要做個職業的老師,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一生講經教學,這樣就對了,把佛法宣傳出去。

      問:第二十六個問題,開餐飲業如何做才算如法不造業?

      答:最好是做素食餐廳,比較上適合一點。

      問:下面還有四個問題,我們看看時間。第一個周遭的朋友當中,似乎得憂鬱症的人增多了。請教老法師,第一個是,真的是現代人的抗壓性大幅度的降低,容易患此病症,或是有心人創造出這樣的病名,使人們必須長期依靠醫藥而獲取名利?因為這類的藥物需要長期服用,一旦中斷,精神會變得更糟。

      答:我想這個原因是現代社會壓力造成的,種種不平衡,讓你身體、精神都受外面環境的控制,你自己做不了主,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原因。如果學佛,我相信不會得這個病,為什麼?你這一生當中有正確的方向、有正確的目標,你會活得很幸福、很快樂,每天都有成就感,就不會有憂鬱。

      問:第二個,患此病症者,如中斷服藥,或不用藥者,是否可以自行調整痊癒?

      答:應該可以,你去看看「山西小院」,你去看看最近我們得到的夏威夷土著心靈的療法,你會得到一些啟示,這是有效果的,是可以信得過的。

      現在時間到了,底下還有五個問題,留著下個星期再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