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2004年7月23日至2009年1月30日,淨空老和尚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一至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一一0。諸佛菩薩無有定法可說。學佛答問,是應病與藥,可參考指導原則,依個別情境調整對治。當下沒問題,不須蒐集藥方。建立正知正見,以聽經典講解為主。
學佛問答(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三) (共一集) 2004/9/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251-0001
我看到這裡頭有一個是郭居士,他是雪梨淨宗學會的。在不在此地?他有一篇報告是林心潤居士的口述,這是一個感應的事情,很希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她是在今年七月三號星期六,她說清晨兩點多鐘她做了一個夢,她夢到一個人哭哭啼啼的走到她面前告訴她,他說你要救我,向她求救。她就問他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他說我就是在伊拉克遭到激進分子斬首的韓國人質。她就問他:你叫什麼名字?他真的說出他叫金善日,真的把名字說出來。她就問他:那你要我怎麼救你?他就哭著說:你一定能夠救我。這個時候她就拍拍他的肩膀說:你不要哭,慢慢的講,我唯一能救你就是教你念佛,你現在仔細的聽。她就帶著他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面念一面就教他念,然後就問他:你會不會念?他就說:我會念了,我現在就念,於是就念阿彌陀佛,她就醒過來了。
醒過來,這個事情她就發呆,怎麼會有這個夢?半夜醒過來。結果她的兒子這個時候也起來,看到他母親在發呆,就問她什麼事情。他母親把剛才這個夢中境界告訴他,結果她兒子正好有一篇報導,就是報導這個事情,而且這個報導裡頭還有韓國金善日的照片,她一看就是夢裡頭這個人,所以她感到非常驚訝。於是第二天就在淨宗學會給他立牌位,大家在佛七當中,給他立牌位,給他念佛,天天給他迴向。到了第十三天,她清晨又做了一個夢,夢到金善日坐在一朵綠色蓮花上面,真的往生了,向她道謝。所以這一段事跡,我想你們重新好好的打字,可以給大家看看,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相信金善日過去生中是個念佛人,他有這個善根。他跟林居士一定有特別的緣分找到她,找到她真的把他超度了,真的幫助他往生了,這個緣非常殊勝,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好,我們現在按照這個順序。
問:這是深圳段居士他提出的問題,他說弟子今生有幸在佛力加持下(他已經六十三歲)得到佛法,如飢似渴也非常努力修行,一心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學佛的三年當中經常生病。今年五月份以來又是頭昏腦脹,四肢無力,而且右半個臉麻木,頭腦極不清楚,什麼都記不住,看碟片就睡覺,修行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醫院又查不出病因。我想這是冤親債主向我討債,每天懺悔業障向他們道歉,並將誦經念佛功德迴向他們,至今三個多月沒有好轉。自己心裡著急,因為年齡已經大了,不抓緊時間已經來不及,自己的根性又差,也許我修行方法有問題,敬請老法師慈悲開示。
答:你的見解、想法很正確,沒有問題。你現在這個境界轉不過來是你功夫力度不夠,你要有信心,你不能夠退轉、不能夠灰心,繼續再念下去。你說你念三個月了,你再念三個月也就有效了,這是功夫力度不夠,一定要加強。念佛人求生淨土,對於這個世間決定沒有貪戀,這非常非常重要,如果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那你的業障就消不了,真的是要萬緣放下,一心求生淨土。你看我們剛才這個訊息,金善日被人家砍頭,他的靈魂沒有離開他們念佛的道場,十三天他就往生了,我們聽了並不訝異,為什麼?《彌陀經》上說得很明白,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這十三天當然可能,關鍵就在你是不是真的放下,關鍵在此地,你放不下沒有辦法。
我們同學,我可以說每一位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這個法門,為什麼沒去得了還再搞六道輪迴?就是放不下。這一生你還要放不下,那你還要繼續搞輪迴,繼續搞輪迴你一定要知道你先到哪裡去?先到三途。你想來生再得人道是得不到的,為什麼?來生要再得人道,你的五戒十善至少要打八十分。我們五戒十善能不能達到這個標準?五戒十善是人道,天道的標準更高。所以把佛教導我們修行的這些德目、這些科目:三皈,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淨業三福是修行的根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做到了多少?如果是學佛,那再加上「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我們講到最低的限度就是《沙彌律儀》,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你有沒有做到?你要沒有做到肯定墮三途。
問:我剛才看到有一個同修他寫的(剛剛傳來的),是成都遂寧應傳寺新出家的一位同修。出家不容易!他說他發心出家,但是他過去有個女朋友,這個女朋友要死要活不讓他出家,如果出家她就要自殺。
答:這樁事情,我們這裡同學你們去找找,好像《念佛論》,我們新印的《念佛論》後面附的倓虛法師他的開示,我們也把它寫成文字了,就是那個鍋漏匠念佛往生的。他同時講了兩個人,都是諦閑法師的徒弟,一個是參禪的,一個是念佛的。那個參禪以後做了土地公,他也是出家之後,他太太不同意,結果太太自殺了。自殺之後這個鬼魂一直就跟著他,因為他真修行,修行的功夫不錯,有護法神保護,所以這個鬼神雖然跟在一塊,她貼不到身,不能貼身。這過了幾十年,修行不錯,在寺廟裡頭從清眾慢慢升,升到首座和尚。首座和尚就像一個學校的教務主任一樣,所以供養也多了,信徒也多了,自己就覺得不錯了。那個傲慢念頭一起,護法神離開,他太太附身了。附身之後,看到水就想跳水,結果真的他跳水淹死了,那是鬼魂附身的,她不饒你。倓老法師這個開示可以給他做參考,讓他去看看,你們的恩怨一定要把它化解,如果不化解後患無窮。
出家也是很不容易,你戒律要是守不好的話,冤親債主就找上身,不會放過你的,你真修行才行,你才有護法神,所以這不是兒戲。尤其是出家,總要給釋迦牟尼佛要爭光才行,我們修得很好,大家看到我們會讚歎佛教;如果我們修得不好,別人看到我們毀謗我們,毀謗我們不要緊,我們是代表佛教,毀謗我們就是毀謗整個佛教,那個罪重,這就是阿鼻地獄的罪業,這不可以不知道。所以出家人不是快速的生極樂世界,就是快速的墮阿鼻地獄,兩條路。不出家不破壞佛教形象,我們自己做什麼惡業,人家罵你壞人,但是它不會沾到佛教;你一出家,他罵你是罵整個佛教,全部都罵到了,這不得了,這個罪過比什麼都重,所以一定要懂這個道理。這個問題我們就這樣子答覆他,把倓老法師那篇開示寄給他看。所以修行自己方法正確,這現象是業障,確實是業障,但是你只要方向不變,繼續努力下去,放下萬緣,念佛求生淨土,業障會很快消除。
問:第二位這是佛山的杜居士說,我本人有緣結識了幾間寺院,而且這幾間寺院都要重修,費用較大。首先我已帶頭化緣布施,也發動了許多有心的善信化緣布施。現在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我這樣多處化緣布施是否合佛法?是否應該專門化緣布施一間寺院還是多間的好?
答:這個事情要看寺院裡面的修行人,如果寺院裡頭真正有修行人,化緣幫助他們是好事情,你是做了大好事;如果這個寺院裡沒有真正修行人,那你的麻煩就多了,這真的要很小心、很謹慎。我們的話只能說到此地,不能再往下說了。過去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跟李老師學佛,老師常常告訴我們「有廟無道,不能興教」,所以老師著重在道不著重在廟。我學佛五十三年,講經四十六年,我沒有道場,我沒有廟。我很怕道場,很怕有廟,為什麼?你一有廟,廟愈大,爭奪產業的人愈多,造罪業愈重,沒有廟大家就沒得爭。
那我們這個道場,這三層樓是三個居士的,我們在這裡做得好,他繼續支持供給我們;我們做得不好,他就收回去,這如法。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你看國王大臣提供的道場,提供什麼?只提供使用權,沒有提供所有權。譬如說這個道場是你的,你看到有出家人不錯,你供養他,他做得不好,收回來,沒有人爭。所以出家人修行,他很用功,他心地清淨,你有了道場給他,他出了家,現在你又搞個家把他扣住,他又回家了。你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他回家就糟了。
尤其是在現代,現代弘法不在寺廟,寺廟裡面已經沒有法子弘法了,現在弘法要用電視、要用網路。我們在這個地方講經全世界人都看到,所以有緣人他能打開我們的頻道,這就有緣,佛度有緣人;他不肯打開這個頻道,沒緣。我們現在自己有衛星,有衛星電視台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全世界都能看到,網際網路那更是暢通無阻。你只要有電腦,你收看我們的網址,也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這是這個時代的弘法方式,不在寺廟。所以有很多出家人對我非常不滿意,我講真話不講假話。
你看十方供養我的這些錢財,我絕對不會去蓋個廟,為什麼?蓋個廟把這些錢都埋在土裡頭去了,都不起作用,這我對不起人。我在過去我就學印光老法師,印祖一生接受供養,全部都用在印經布施,所以他做了一個弘化社。在那個時代這個方式是最殊勝的,一生印經布施,修財供養,修法供養。這經書是法,法寶,送給別人看,印書要錢,所以這一舉有兩得,財法兩種供養具足。他老人家一生幹這個事情,我學他,所以一生不蓋廟。
我在澳洲建了一個淨宗學院,這個道場這是逼不得已,因為早年在台灣我們有一個圖書館,範圍很小,大概我們圖書館的面積,好像也只有現在學會這麼大,可能還沒有那麼大,很小的一個地方,是韓鍈館長主持。她主持的時候我是不問事的,所以我一生不管人、不管錢、不管事,都是她一個人管。所以有一些人在圖書館出家,跟她出家不是跟我出家。她往生了之後,這個圖書館的財產是用她自己的名字登記的,所以她的兒子就有繼承權,兒子把財產拿回去了。我們這些人沒地方走了,所以逼不得已建一個道場,供養這些出家人,使他們(雖然跟韓館長)也不至於流離失所。我在那裡建個道場,我們也是報館長護法之恩,她給我們三十年這樣子安定的一個學習環境,使我們有成就。所以我們建一個道場是專門為他們蓋的,要不然我一生絕不會建道場。
那我們今天弘法,有這麼大的房間足夠了,我那個攝影棚你們去看看很小,對全世界,全世界收得到,這多自在。花的錢很少,效果很大。我到日本,日本人看到我所做的這些事都非常羡慕,都很讚歎,花小錢做大事,沒有道場。去年我在曼谷參加聯合國的會議結識了曼谷差瓦立將軍,他是泰國的副總理。帶我去看小乘新建的一個如來寺。那個道場規模很大,建築的形式真的是現代化,它不是宮殿的建築,它是用像飛碟模型那種建築,圓形的像一個盤子、蓋子,四個這樣圓形的大建築物。每一個建築物下面可以容納十萬人,你說這規模多大。這小乘寺廟,最新的真是像現在科學一樣的,這是科學技術建築。帶我去參觀。
我一參觀這麼大的道場,還沒有完工,第一個建完了還有三個,還在施工當中。所以住持方丈就問我:法師,你的道場在哪裡?我一看他那麼大的道場,我只好說:法師,我的道場在天上。正好他們門口有兩個很大的天線,中國人叫鍋,最大的有兩個大天線,我告訴他這個天線可以收到我的道場,可以看到我的道場,我的道場在天上。所以布施功德不能說不好,也不能說都是好,主要的要看這個修行人,道場裡面的住眾真正有真修行的人,那是真實功德,要不是真修的話,那就有問題,這是我們自己要多多的去觀察。
問:這也是廣東汕尾市的這些眾居士。他說我們是廣東省汕尾市的居士,現在有兩個問題懇請老法師指教,第一個我們組建了一個念佛堂,每月初一、十五及週六,週日,佛誕日在此共修,沒有出家人參加,除了這些日子之外,也沒有人到念佛堂。請問是否應該像出家人的道場那樣,每天在念佛堂以飯齋供養三寶?
答:你這個念佛堂平常沒有人,你供養三寶只供養佛像,沒有出家人你怎麼供養法?實在的是建念佛堂是好事情,希望這個念佛堂天天有人在裡面念佛,這樣就好。人多少沒有關係,三個、五個都很好,歡迎大家利用這個地方念佛,那你這個念佛堂就真的有無量功德。我們知道在中國國內念佛的人很多,如果有一個這樣的場所來供養他,照顧他的生活,他能在裡面念佛,好事情。像你們規定初一、十五、週六、週日共修,也好;除了這些日子之外,這裡頭有幾位常住,常住無論是在家出家都好,在家居士常住也行,都是好事情。這樣做才如法,這才真正是供養三寶。居士也是三寶之一,這諸位要曉得,只要是真正依照佛法修學,依照六和敬共同在一塊生活,那都是僧寶。
問:第二個說我們在念佛堂誦經念佛之後,將功德迴向給某些生病、受災的親屬,這樣做是否如法?
答:這個如法,這沒有問題,這都可以。
問:這是一位香港梁居士,她說本人有一個修行問題,請老法師指教。本人已年屆五十多歲,身體一向體弱多病,一對兒女已二十多歲也自己自立了。她說我一直在家庭付出很多,對兒女、丈夫的起居飲食都很照顧,但是兒女卻似乎不太珍惜,不懂什麼叫孝道,更常生抱怨;對本人念佛修行有時支持,有時埋怨,令我內心感到心灰意冷,亦令我對修行之路更感到需要。現在有兩個問題請教老法師。第一個是我本人有一筆財產可以供給下半生使用,如果我離開家庭,找一個修行的地方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做好嗎?
答:可以,你既然是兒女都成立、都能夠自立了,這你可以放下了,兒女不能自立的時候一定要照顧,那是你的責任。至於兒女對你常常有埋怨,那這是教育的問題,不能怪他,怪你自己沒有把他教好,你從小沒有把他教好。所以你看看這種事情佛知道得很清楚,《無量壽經》上佛說「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你做長輩的你疏忽了,你自己不懂得倫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從小疏忽,現在這個果報自己一定要承受。好在如果他已經長大、已經能自立了,你自己可以離開他們好好的修行,這行,這是好主意,也是能夠行得通的。
道場要找真正修行道場,真正修行不外乎兩樁事情,天天聽經,天天念佛。只念佛不聽經,很難,念到一個階段之後就討厭、就不耐煩了,你佛念不下去了,這常常有。聽經是明理,念佛是消業障,所以這兩個要配合起來,每天至少有兩個小時到四個小時的聽經,其他時間念佛,不能中斷,這樣修決定有好處。現在聽經實在講緣很殊勝,我們的網路、我們的電台二十四小時都不中斷,所以每天聽經四個小時你可以選擇時段,到時候你聽,不聽經的時候就念佛,要找這樣的道場。我所曉得的在中國北方常慧法師他那個道場很如法,聽說五臺山念佛的風氣也都不錯,當然別的地方可能還有,我不知道。我曉得的只有北方長春的百國興隆寺跟浙江的東天目山,念佛都很如法,而且那邊共修的人很多。東天目山好像有一千多人,它有三個念佛堂,可以先去看看,多看看多了解,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這樣就好。你這麼做對你的家庭也有交代,念佛功德迴向給家庭、迴向給兒女,希望他們慢慢的得到佛力加持,將來都能夠跟你一樣的學佛、一樣的修行,那就非常的圓滿了。
問:這位陳居士他有三個問題,第一個是請問老法師,一邊聽經一邊數佛珠,這樣如法嗎?
答:就是說一面聽經一面在念佛,也行。只要你心能定下來也可以,最重要的是心裡頭妄念少,你的功夫就得力。如果你這樣做法妄念還是不能斷,那你就可以把它分開,聽經的時候專聽,念佛的時候專念,你看哪一種方法容易攝心,心淨則佛土淨,這一定要懂得。
問:第二個問題說,人在斷氣之後已送入殯儀館冰凍時,而後經念佛團助念一日一夜,火化有六十多顆舍利子,為什麼往生人從來未接觸佛法也有這麼殊勝?請老法師開示。
答:這有兩種情形,一種是真的,那就是雖然他這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法,過去生中在淨土修行底子很厚。像我們前面講韓國這個人金善日,那是過去生中修的基礎很深厚,所以他這一生當中他能夠得利益,往昔的因深遇到這個緣,這可以。一生沒有遇到佛法不知道念佛,臨終時候家親請這些念佛人來幫他助念,這個緣成熟了,這是有可能的。另外一種那是假的,那個舍利不是真的是假的。那個假的可以實驗,你把他舍利拿來看看,如果放在手上一捏就碎了,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鐵錘都敲不爛的。你看我們倓虛法師在香港往生,那個時候外國人看到很希奇,拿他的舍利來作實驗,拿鐵錘敲,果然敲不爛,敲的時候鐵錘凹進去了,舍利子堅固,這外國人相信了佩服,所以這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假的不要用鐵錘,用力按一下它就碎了,這我們都見過的,所以那就不是真的。
問:第三個問題說為往生人讀《地藏經》,經文上中下分三次讀,請問這樣如法嗎?
答:這樣也可以,如果你實在是有工作繁忙的時候,分做三次念,行,一次念一卷,《地藏經》三卷,可以。(好,這是我們今天幾個問題。這裡還有,現在還有多少時間?現在只用四十三分鐘,還有十分鐘。)
問:這位同修李居士,他問的是在家學佛多年的居士,能否幫有病痛的人上門誦《地藏經》,或幫助新居入伙淨屋,不收錢,不收利,只是發一點慈悲心,這樣如法嗎?
答:如法,我們是以善心,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幫助有病痛的人,誦《地藏經》經給他迴向,或者幫助,大概是幫人家遷移遷到新的房子,就是我們一般佛門講灑淨,這也可以,這都是好事情。
問:這位湯居士深圳的,他說我家是佛化家庭,兒子今年十五歲,很想去澳洲淨宗學院讀九年制的佛學課程,現有深圳弘法寺願意推薦,他說我兒子平常在家也有誦《普門品》、《弟子規》等佛書及經典書籍,請問法師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是否收,如收辦理簽證時能否開淨宗學院同意接受的通知書?
答:這個年齡應該說是可以的。但是我們現在那邊的年齡雖然沒有下限,但是有上限,上限就是不能超過四十歲。因為你修學九年你到五十歲出來弘法利生還可以,如果年齡再大就不行了,當然年齡愈小愈好。可是如果要想去最好是先去住一個階段,先到那邊去住個三個月了解那邊的環境,看看喜不喜歡。
現在修學實在講很不容易,我們定的有制度是很好,人家肯不肯照做?現在是民主自由的時代,家裡面父母不能管兒女,在學校裡老師不能管學生,在寺廟師父不能管徒弟。你要管緊了侵犯人權,他要告狀,你還得要坐牢,是不是?這多麻煩。所以現在修行只有靠自己,靠制度都不行,完全靠自己。所以在一起共修的人我們都要非常慎重,彼此互相了解,能不能互相包容這誰都做不了主。但是真正想修,在家裡頭一樣。我們現在已經開闢了遠程教學,在從前叫函授,我們現在是用電腦網際網路遠程教學;現在也是最近才開的網路的學院,我們淨宗網路學院。網路學院這兩天他們把報名的表給我看有八百多人,很難得,全世界!在中國國內是最多,佔的比例最多。已經有八百多人。
我們網路上,無論是網際網路、是衛星電視,我們的電視衛星跟網路是連線的,所以從網路能夠收看我們的衛星,完全都是免費的。這是二十四小時都不中斷,我們所有講經的科目統統都在上面播放,連我們解答問題也在網路上播放。所以利用這個方法,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學習,不一定要到澳洲,澳洲簽證是比較困難,在外國是有這個限制。
所以從遠程教學,那這就真正學習的、有成就的,我知道在網路上學習的人很多,實際上跟在我身邊的,我都沒有看出一個是真正在幹的,都是陽奉陰違。我也就一切隨緣,你們學也好,不學也好,為什麼?不肯學的人你要逼他,那就跟他做冤家,那就錯誤了。這從前李老師教導我們,那時候同學並不多,二十幾個人,有真幹的,有不認真的。真幹的,老師對待他們的面孔都不好看,有打有罵,那真學的;那個敷衍不認真的,老師對他很客氣。我們看到就覺得奇怪,有一次老師就告訴我,把這個事情給我講清楚。他說他不肯學他也來參加了,不能逼他,逼他就變成仇人;不跟他結冤仇,隨他去,他愛怎麼做就怎麼做。所以對於不肯學的人非常客氣,都是笑面迎人,那個肯學的人那是一點都不客氣。所以學生並不多,二十幾個人,老師對待每個同學的態度都不一樣。你家裡這個小朋友最好是勸他利用網際網路,在網際網路裡面報名,參加我們網路的淨宗學院。
問:這位同修有很多問題,有十個問題。這第一個是怎樣轉物?
答:你要不被物轉你就轉物了,也就是說我說得更明白一點,你不會受外面境界影響,你就能影響外面環境。問你人家要是罵你,你會不會生氣?你要會生氣,你就被外面環境轉了,你就轉不了物。所以不但是見解要同佛,還要有相當功夫。
問:第二個說怎樣明心?第三個明心見性,性在何處?
答:這些事情我不能答覆,因為什麼?答覆的時間太長了。這兩個問題至少要講一、二個小時,一、二個小時講出來你未必會懂,全是功夫問題!性在哪裡?性就在當前,你不認識。心性是一切萬物的本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就是你不認識。你為什麼不認識?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就產生障礙。這個問題都很重要,我看這樣今天我們時間來不及,這個問題留到下一次解答,這下一次他這十個問題恐怕就需要兩個小時。雖然不能夠契入,這也是佛學常識,能夠明瞭有好處沒有壞處。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