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10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啟講,1998年12月圓滿。

    佛法建立,不能離開硬體設施,修道依據,最重要是心地法門。如果不知從心地修起,修一點有漏福報而已。《觀經》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修福才能在人天享,這四句做不到,福報在惡道享。事理透澈,決定懺除業障。所以道場成立,應當先講《地藏本願經》,再說《無量壽經》,勸他念佛往生,這是一定的規矩。

    字體大小: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十集)  1998/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2-0010

      請掀開經本。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第四品。從品題上我們很清楚的看到,經裡面所說的這些事,都是屬於我們這個世界,佛經裡面稱為南閻浮提洲,就是指我們這個地球。佛告訴我們,佛法的修學以經為主,這是「四依」裡面教導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這是永恆不變的原則。因為我們看到古德有一些註解,註得似乎與現代科學所觀察到的不相應,這種情形我們可以存疑,不可以說現代科學所講是正確,把佛經所說是迷信,如果我們用這個方法來觀察,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許許多多的境界是我們肉眼見不到,我們相信佛在經上講的話。祖師大德沒入這個境界,所說的不一定完全相應,我們可以拿來做參考,也不必去否定它,反正有此一說就好。諸位如果看註解裡面,譬如他講《長阿含》裡面,月亮為什麼有影子?這個影子是閻浮提的樹影。現在接受科學教育的人絕對會否認,像這些地方我們不必爭論。如果不能夠徹底明瞭,存疑就可以了。請看經文: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佛菩薩度眾生,所謂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這是圓滿智慧,高度的技巧所表現出來的。有許多設施,不是我們凡夫心思、觀念所能夠達到、理解的。凡事決定不能看眼前,眼前是手段,一定要看目的。如果目的是純正的,手段非法也是純正,這個高明;如果目的是邪惡,手段再善都是邪惡。如同過去父母、老師教導子弟一樣,有時候罵他、打他、痛責備他,但是意思是善的,都是希望他向好處去學,後來的結果是好的。如果天天溺愛,一切都隨順著子弟的心,嬌生慣養,到長大的時候作姦犯科,那父母、師長是錯誤的。佛菩薩教化眾生的手段、手腕那就更高明、更特別。我們在《華嚴經》上所看到,像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伐蘇蜜多女,用貪、瞋、痴這個手段,好像完全是背道而馳,可是到最後看他的結果,都得清涼自在,都能夠遠離貪、瞋、痴,證得自性的圓滿功德,所以他是屬於善巧方便。

      在《地藏經》上我們也看到這個現象,比《華嚴經》這三位菩薩表演的還要殊勝,都是用地獄,惡毒的這些鬼王,鬼王都是菩薩化身,不是真的鬼王。真的鬼王怎麼能夠參加忉利天宮釋迦牟尼佛的法會?我們人道比鬼道還要高一層,高多了,人都不能參加世尊的法會,怎麼鬼、畜生能參加?鬼王裡面有示現畜生身的,都是大菩薩,都是地藏菩薩一類的人物;換句話說,統統都是地藏菩薩。我們今天能夠理解佛的教導,真正能夠發心,依照本經的理論方法修學,也發大心「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們自己也就入了地藏菩薩的俱樂部,也是地藏菩薩一流的人物。地獄是表什麼?苦難。世間所有苦難眾生,他們還沒有脫苦,還沒有能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菩薩願意留在世間永遠教化眾生,不成佛道。其實「不成佛道」是形式,不是真的;地藏菩薩久遠劫早就成佛是真的。他的學生成佛的都那麼多,老師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是不居佛位。佛好像是校長,他不當校長,永遠當教員;學生已經作校長了,老師還在這個學校當教員,就是這麼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懂得。

      地藏菩薩對佛的尊重,是表演給我們看的。雖然是佛的老師,佛是他的學生,但是今天老師是菩薩地位,學生是佛的地位,一定要表示尊師重道,這一點我們要學習。任何場合當中,我們常常記住,給眾生做一個好榜樣,現在社會大眾,幾個人知道孝順父母?幾個人知道尊重師長?「師」是老師,「長」是長輩。我們要提倡,我們不做,等誰去做?我們在這個地方,有一些老法師到這邊來訪問,或者我們到別的地方去拜訪其他的老法師。我們要明瞭,他的年齡比我們大,他出家的時間比我們久,戒臘比我們高,在座席上一定要請他坐上座。我們雖然是客人,是他的上賓,我們也要把上位讓給他。為什麼這麼做?尊師重道。千萬不要人家一讓你,你就端端正正坐在這上面;這可以的,不是不可以。為什麼?你今天是客人,是主客,應當的。但是我們請他上座的時候,對於教化眾生更為有利,要明白這個道理。念念為佛法,念念為眾生想,這個就對了。現在一切眾生,舉世之人大多數貪瞋痴慢與日俱增,三毒增上就帶來舉世的災難。災難從哪裡化解起?從人心,地藏菩薩在此地不就是給我們做示範。今天忉利天宮這一會,忉利天主是主人,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都是嘉賓,佛稱讚菩薩,菩薩恭敬世尊,彼此恭敬。為什麼?為一切眾生。這個意思我們要懂,精神、形象我們都要學習。

      『菩薩白佛言』,「白」是下對上,敬辭;說話多謙虛、多恭敬。『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不說他自己有能力。我今天有這個能力,在無量無邊世界,分身度化一切眾生,仰仗佛力加持。其實他不仗佛力加持,他自己也辦得到,謙虛的話、恭敬的話,給我們後學做榜樣,我們有能力做到,也深深感激大眾力量的加持。我們今天在這裡舉行一個法會,無論法會大小,要靠大眾的力量,臺前、臺後,道場裡面跟道場外面,社會大眾他們出錢出力,善意的讚揚都是神力加持。菩薩明瞭,所以有一個真誠感恩之心,凡夫迷惑不知道。佛雖然教導我們,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不覺悟。從早到晚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迴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兩句話念得口熟了,意思懂不懂?真的不懂。你要真懂了,一切眾生對我都有恩德。護持的人、讚歎的人、供養的人有恩德,再跟諸位說,毀謗的人、破壞的人有恩德,陷害的人還是有功德。

      這些倒行逆施,他的功德在哪裡?他的功德教我們反省、警覺。菩薩教化眾生,一個從正面,一個從負面,正面勸善,負面幫助你警覺、斷惡。讓你看到惡的這一面,你想到這個不好,我應該要把惡的因斷掉,示現種種惡的果報來提醒你,讓你覺悟。沒有這些逆緣,逆增上緣,人就迷惑在順境當中,不知道覺悟。所以往往一個逆境來了,人一下覺悟了、一下就回頭,哪裡不是恩德!《地藏經》裡面,這一類的事情非常非常之多,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救拔一切業報眾生』,造業受報這一些苦難的眾生,特別是指地獄,地獄裡頭造作的罪業極重,受的苦極深。地藏菩薩以大願力來幫助這些苦難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方法教化,他就用什麼方法,極其善巧方便。末後說如果不是如來大慈力的加持,『即不能作如是變化』。這些用意、作法,在我們佛家裡面講行法,修行的方法,都是提醒我們,都是在此地苦口婆心示現教導我們。請看下面經文,底下這句經文非常非常重要。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

      我們在前面讀過,佛把入滅之後,這一段很長的時間,度化苦難眾生的事情,付託給地藏菩薩,以及與會的一切諸大菩薩,以地藏菩薩為主。這個地方幾句話是菩薩他承當世尊的囑咐,他依教奉行。換句話說,佛不在世誰代理佛?地藏菩薩代理佛,一直等底下一尊佛出世。由此可知,我們在這部經上看到,就能夠在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所見到,地藏菩薩的化身是盡虛空、遍法界,哪個世界要沒有佛出世,代表佛的都是地藏菩薩。不僅僅是世尊滅度,彌勒佛沒有出現之前他代理,所有一切諸佛剎土,前一尊佛滅度,後一尊佛還沒有出世這個當中,代理佛度化眾生統統是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值得人尊敬,地藏的弘願,諸佛如來不能不讚歎、不佩服。為什麼?他度的眾生是最難度的,佛所度的眾生差不多都根熟了,佛出現來度。地藏菩薩去度根性沒熟,依舊在造作一切罪業,極難度的眾生。所以這一部經我們要細讀、要深思,深解義趣,然後才知道這個經在一切經典裡面,也是屬於根本法輪。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世界,閻浮提眾生來講,這是我們修學的基本法。明白這個道理,確實能滅一切罪,能修一切善,為什麼?你真正通達明瞭,真、妄,邪、正,是、非,善、惡,這個不容易!沒有高度的智慧做不到。後面這一句更好了,

      【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安慰世尊,請您老人家不要顧慮。末法、滅法這麼長時間之內,罪苦的眾生,菩薩一肩承當,把教化眾生的任務使命,他擔負起來。請看經文: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這是世尊告訴地藏菩薩,我們一般習慣上說為地藏菩薩開示。實在說,菩薩在此地代表我們大眾,世尊為菩薩開示,實際上就是為我們開示。我們現前,是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之下,佛在此地都給我們說出來了。我們自己說不出來,自己迷惑顛倒,佛清楚、明瞭,點醒我們。

      『一切眾生未解脫者』,「解脫」兩個字我們要懂得,「解」是對煩惱講的,煩惱沒有解除,現在的術語叫解放,煩惱沒解放。「脫」是對生死、六道輪迴講的,你沒有能夠脫離六道輪迴。這八個字就是指六道裡面的眾生。單說一切眾生,六道之外的四聖法界也是眾生,也屬於有情眾生;但是加一個「未解脫者」,專指六道眾生。六道眾生是什麼狀況?『性識無定』,「性」是心性,「識」是分別、執著;不定,變化太大,前念才滅,後念又生,不一定相續,常常會改變主意,這叫「性識無定」。不要說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我們的主意拿不定,對自己也拿不定。早晨想的事情,晚上就變卦,這是事實。所有一切意念當中,佛給我們歸納三大類:「善、惡、無記」,這三大類。善、惡是造業,無記是無明,也不是好事情,我們懂得是無記也造業。無記造的是什麼業?糊塗業。無明糊塗,沒有智慧。

      『惡習結業』,造的惡業,將來要受惡報。一個惡念要受一次惡報,什麼叫一個惡念?一個念頭一剎那,一剎那還說太長了。《仁王經》上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也就是有九百個念頭。一個念頭就要受一次報,我們人生在世這幾十年當中造多少業,怎麼能不受報?果報隨著你念頭的善惡,隨著你念頭的輕重、大小、偏圓,果報不同。

      『善習結果』,「果」是講善報,人天福報,佛家講小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這是講一個人為什麼會造善,為什麼會造惡?遇到緣起現行。善、惡是我們阿賴耶識裡面儲藏的種子,種子習氣永遠不會消失,遇到緣它就起現行。遇到惡緣就把自己惡習氣勾引出來,遇到善緣,善的種子就起現行,自己做不了主,不能控制,一般講沒有定力、沒有智慧。智慧是觀察明瞭,定力是不受誘惑,人要到這個境界才不造業。沒有這個境界,外面境界的是、非,善、惡,你不能辨別清楚,你不知道。我們是凡夫,我們也不知道,佛教導我們一個原則非常之好,讓我們用純善之心,來看人、看事、看物,這個好,決定得利益。看到善人、好事,這是佛菩薩示現正面教導我們,看到惡人、惡事,這是佛菩薩示現提醒我們,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看作佛菩薩示現,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才生得起來。

      華嚴會上善財童子就是如此這般的教導我們,五十三位佛菩薩所示現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是我們現實的社會。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只有這樣的學習。這個學習給諸位說,決定不是勉強自己,我一定要這個看法。本來如是,沒有絲毫勉強。我們在大經上聽佛菩薩講這些原理原則,簡單扼要。《華嚴》所說,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如果我們真正能對這八個字稍有領會,就能夠悟到《華嚴經》上所說,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教我們假設你用這個看法,是事實真相。確確實實除自己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大權示現,成就我這個凡夫。不是說你試試看假設這樣子,那就錯了,不是這個意思,我們這才接受如來真實教誨。

      所以我們見到善,好事、善人要勉勵自己,見到惡人、惡事要警策自己,這一切人、事、物,無一不是善知識,無一不是佛菩薩,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面,一生當中才能圓滿佛道。自己學成之後,也要示現給別人看,也要給別人做一個好樣子。這個「好」不是好壞之好,好壞之好是相對的,這個「好」是好壞兩邊都捨棄掉,「真好」。所以你可以做正面的示現,也可以做反面的示現,一個目的要令眾生覺悟、令眾生回頭,這叫「好樣子」。所以要記住,「為善為惡。逐境而生」,境界為緣,覺悟的人跟迷惑的人,最大的差別就是觀察境緣不一樣,運用境緣來助修不相同。覺悟的人他善於觀察境緣,利用境緣助長自己的道業,迷惑的人迷在境緣裡面造業。這個地方講「未解脫者」是迷惑顛倒的眾生,他為善為惡,這個善惡是相對的。「善」是世間善法,只能得人天善果,不能出離三界。「惡」是決定墮三惡道,三惡道是以地獄為主,餓鬼、畜生是附屬的。

      『輪轉五道』,「輪轉」是輪迴,「五道」是不說阿修羅,單指天、人、鬼、畜生、地獄,說這五道。為什麼不說修羅?《楞嚴經》上告訴我們,除了地獄道之外,其他的四道都有阿修羅。阿修羅福報最大的是天阿修羅,次一等的是人間阿修羅,鬼裡頭有阿修羅,惡毒的鬼王阿修羅,畜生裡頭有阿修羅,所以阿修羅可以不說。如果加上阿修羅一道,是專門講天阿修羅。如果不說,天阿修羅就歸到天道一類。所以說五道、說六道,意思是相同的。「輪轉五道,暫無休息」,這是講生死輪迴,佛在大經上常講,生死疲勞沒休息,這裡死了,那裡就投胎去,又去投生去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他永遠不停止,所以比喻作「輪轉」,苦不堪言。『動經塵劫』,塵點劫。

      『迷惑障難』。「迷」是無明煩惱,六道裡面所謂見思煩惱,這是迷,迷惑。「障」,常講二障、三障。三障:「惑、業、苦」,迷惑、造業、受報。為什麼障?障礙你明心見性。「難」是講八難,我們常說三途八難,「難」是你遭難了。八難裡面特別要留意,「世智辯聰」是八難之一,一般人以為它是好事。「長壽天」是八難之一,長壽天在哪裡?四空天。為什麼說四空天是遭難?四空天裡面沒有佛菩薩講經說法。講「難」,八種因緣,盲聾瘖啞八種因緣,是障礙你聞法的機緣,不容易接觸佛法,沒有機會學佛,這個叫遭難,不是普通的難,沒有機會學佛就遭難了。長壽天,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這麼長的時間接觸不到佛法,你說多可惜。

      佛菩薩在這個經上,讚歎我們閻浮提人。閻浮提人雖然很容易造作一切罪業,但是也有一個長處,也很容易回頭,所以佛菩薩讚歎。地藏菩薩講,我們行善,極小的善事,「一毛一渧」這麼小的善事,佛菩薩看到都歡喜,都樂意來幫助。這就是說這個地方眾生,雖造業,容易回頭。在天上,愈是高層次的天愈難回頭。佛在經上講,「學佛二十種難」。「富貴學道難」,天人富貴,天天享福,享得很自在,學佛這麼辛苦他不幹,他不知道苦。「貧窮學道難」,一天三餐飯都吃不飽,天天在挨餓、饑餓的狀況之下,哪有什麼心情來學佛!這是把天上比作富貴,把三惡道比作貧賤,都難。所以人是一個小康之家,也不太富貴,也還沒有挨餓,這種人很容易覺悟,他知道苦,容易覺悟。所以二障、三障、八難很不容易脫離。下面世尊再用比喻來說:

      【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

      『魚』比喻眾生,六道裡面這些眾生。『網』比喻六道,三界六道。『長流』比喻造業,永遠不斷在造。『脫入』就是比喻生死輪迴。正是比喻六道裡面的眾生「性識無定」,就像魚到處游一樣,沒有一定的方向、目標,常常游到網裡面去。「網」是羅網,魔的羅網,「魔」是什麼?魔是折磨的意思,你的身心永遠在受折磨、摧殘,苦不堪言。根本的原因是佛法當中說的「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說明六道輪迴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情執」。這不是好事情。「情」是什麼東西?給諸位說,情就是智慧,覺悟了它是智慧,迷了的時候它是情。佛在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覺悟了的時候,煩惱是菩提,迷了的時候,菩提是煩惱。諸位一定要曉得,智慧無量無邊,煩惱也是無量無邊,一迷一切迷,把你自性裡頭,無量無邊的智慧統統變成煩惱、情執;一旦覺悟之後,所有一切無量無邊的煩惱,又恢復成為無量無邊的智慧,都在一念之間。一定要覺!一定要明白,六道眾生所講的情、愛,他前頭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在:性識無定,換句話說,它的情無定,它的愛也無定。今天愛了,明天不愛了,今天有情,明天無情了,是不定的。

      所以你一定要懂得,世間人不管怎麼樣跟你講情、講意、講愛,你一定要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覺悟,那是什麼?虛情假意,可別當真。你當真,你就上當了。上什麼當?生死輪迴的當,不是真的。跟諸位講,真的愛、真的情,佛菩薩才有,永遠不變。因為佛菩薩的性識是定的,凡夫眾生性識是不定的。所以佛菩薩那個情,真的情、真的愛,他不用情跟愛的名詞,他用「慈」、用「悲」,慈悲就是真情真愛,永遠不變,這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要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真正有情,真正愛護,永恆不變,這就是佛經上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多說幾句,這是佛在一切經裡面,可以說四十九年佛常說,不知道說了多少遍,目的都是提醒我們。佛當年講經說法,天天有新來的聽眾,佛很慈悲,「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有一個人新來的,重要的開示沒有聽到,佛都要重複說一遍。迷失了自性,心性不定,這個裡面生出來的情與愛是短暫的,是很容易生變化的,決定不是真的。我們必須要學佛,佛的情、佛的愛是真的,永恆不變。而且他情與愛是清淨的,一塵不染。是平等的,不是對這個人愛,對那個人討厭,是盡虛空、遍法界。對佛菩薩敬愛,對地獄、餓鬼、畜生也敬愛,這個敬愛一定是平等的。不會說對佛菩薩多一分,對畜生少一分,決定沒有這個現象。為什麼?他這大愛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是真心裡面本具的德能。

      《無量壽經》經題上講「清淨平等覺」,他的慈悲、大愛,與清淨、平等、覺決定相應。如果與清淨、平等、覺不相應,那就是性識無定。為什麼?意識心作主。我們凡夫用心意識,心意識不定,這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所以一切六道眾生不能夠出離生死輪迴,主要的原因在此地。由此可知,我們這一生念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常常講,要看破、要放下。這是放下的第一條,要把世間的虛情假意放下,徹底放下。放下之後提起,提起諸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放得下,提得起」。提起諸佛菩薩的大愛,你能夠捨己為人,什麼都能犧牲,什麼都能捨棄,為利益一切眾生,這就是效法地藏菩薩。請看經文: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世尊所憂念就是這一樁事情。世尊心裡頭沒有憂念別的,憂念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罪苦的眾生,他不對某一個人。前面我們看到,摩耶夫人她還好像還表示有一點情執,特別留戀閻浮提眾生,而地藏菩薩給她說法的時候,那個心量就廣大了,都是做樣子給我們看。摩耶夫人做得對不對?對。做得怎麼對?我們幫助眾生從近處幫助起,不能說近處的不顧,去顧遠處的,沒這個道理,不合理、不合法。幫助人一定要從近處,由近及遠。哪些是近處?你的家人最近處,要度眾生,先度自己家裡的人。家裡人為什麼度不了?是自己沒做好,自己做得不如法,你家裡人不相信。你自己做得如法,家裡人對你生恭敬心,佩服你,願意跟你學,聽你的話。所以你自己要做得如法,自己要做出一個好樣子來給家人看。然後做出給你的親戚朋友,你所認識的人看,逐漸逐漸把這個面擴大。摩耶夫人是教我們度眾生的技巧,佛菩薩是從整個面來給我們講,全都是善知識,都是為了教導我們而做種種示現,他們表演給我們看。實在講,如何能把佛法發揚光大,令一切眾生歡喜接受?《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最好的劇本,可以把它搬上舞台,把它做成電視連續劇,拍成電影,沒有一個不喜歡、不愛好,善巧方便利益一切眾生。

      可是要做這樁事情,實在講是應當要向這個方向去發展,編劇的人、導演的人、演員先要到講堂來上課,我們把這個經從頭到尾統統講清楚、講明白,大家都發心作地藏菩薩,大家都發心來建立地藏的事業,然後這個片子一定拍得成功。現在也有一些佛教的電影、連續劇,我看看都不甚理想。什麼原因?導演、演員不懂佛法,所以這個效果當然就差很多了。一定要演員、導演真正懂得教義,深解義趣,他們寫的劇本,演練的技巧,才能展現出高度的智慧,才能真正做到善巧方便。我們有這個心,也有這個願,但是緣不具足。今天沒有一批這些電影、電視的演員、導演跟我們一起來學佛,現在還做不到這個。如果有這麼一批人,因緣成熟了,眾生有大福報,全世界的眾生都有大福報,整部的《華嚴經》都可以搬上舞台。《華嚴經》我們雖然沒有講多少,才講一點點,你們聽起來都很有味道,樣樣都可以搬上舞台,在日常生活當中,樣樣都是我們在生活當中做出榜樣。所以學佛菩薩就是學表演,我們沒有走上這些演員的舞台,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舞台當中。要懂得自己怎樣把這齣戲演好,讓這一些未解脫的眾生,看到這齣戲他能有感悟,他會感動,他會覺悟,就達到弘法利生的目的了。

      我們看看佛憂念的是什麼?我們今天憂念的是什麼?我們憂念的,錯了,假的。我們憂念的是自己一身,身家性命,假的,不是真的。身是無常的,身外之物更是不可得,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明瞭事實真相。諸佛菩薩一切真實,我們要深信不疑,認真的學習,依教奉行。再看後面這一句: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世尊聽到地藏菩薩的報告,也非常歡喜,說你既然『畢是往願』,地藏菩薩發度眾生的願不是在今天,無量劫前他就發了這個願,生生世世實踐他的願望,而且多次重發。像我們每天念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是天天「念」四弘誓願,不是「發」四弘誓願,如果真「發」了,那還得了!這個願如果真發了,你就不是凡夫了。不是凡夫,是什麼?你是發心住的菩薩。我們看看《華嚴經》上所講發心住的菩薩是什麼地位?圓教初住,你已經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四弘誓願真發了,就超越。不但不在六道裡面,你也不在十法界裡面,一發就超越了。天天念,不行,「念」不能超越,要真「發」。我們仔細觀察,四弘誓願是不是地藏本願?是,一點都不錯。今天在忉利天宮地藏菩薩又發願,接受世尊的付託,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世尊在此地,說這個話也是讚歎他。『累劫重誓』,這個字念「ㄓㄨㄥˋ」行,念「ㄔㄨㄥˊ」也行,都講得通。「ㄓㄨㄥˋ」是他發的誓願很重,

      「ㄔㄨㄥˊ」是他多次發這個誓願,兩種讀音,兩種意思都講得通。佛看到他們直下承當,也就很安慰了,沒有再顧慮、沒有再牽掛了。

      其實全是表演給我們看的,諸位要曉得,釋迦牟尼佛也化身作地藏菩薩。為什麼不用佛身出現在這世間,繼續給我們說法?不行,這些眾生性識無定。諸位要曉得,如果看佛久住世間,眾生會懈怠、懶散:「不要緊,今天不聽經,明天他還講,今年不學,過兩年再學也不遲,他老是在講。」如果說佛馬上要滅度了,這下慌張了,「趕快學,不學機會沒有了。」他就緊張了。所以佛示現滅度、示現住世,都是善巧方便,我們要懂這個意思。求學亦復如是。

      我過去在台中求學,時間短,我得的利益比一般同學多。什麼原因?我們是外地去的,到台中作客,時間很短,趕快學,認真的學,不定哪一天機會沒有了。住在台中市的人,他沒有這個觀念,李老師常住在台中市,今年不成,還有明年,明年不成,還有後年。那個心永遠是懶散的,一直到李老師往生了,也沒學成。李老師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這心情不一樣。我們作客,這個心情是很緊張的,是要把這個機會好好的抓住,知道機會一失掉就不容易再得到。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以佛的身分出現也是這個意思,不能常住。示現常住,眾生往後就懈怠了,佛的教學就不靈了,所以不能示現常住。

      請看底下這一段經文,世尊跟地藏菩薩一問一答,旁邊又插了一位菩薩進來。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

      這些菩薩都是等覺菩薩,都不是普通菩薩。

      【名定自在王。】

      從他的名號,我們就曉得,他在禪定裡面得大自在。佛法裡面常講,「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世尊在大會裡面讚歎地藏菩薩,定自在王菩薩哪有不清楚的道理,明知故問。因為他知道,這一會集結的經藏一定會傳之久遠,沒有參加這一會的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對菩薩的態度、讚歎,總不免疑惑。菩薩究竟有哪些願、哪些德行,值得世尊這樣的讚歎?可是不參加法會的人到哪裡去問?以後縱然得知這些訊息,也沒地方問。定自在王菩薩慈悲,他知道,代我們發問,讓世尊給我們說明,斷除我們的疑惑。所以這種發問在佛經裡面叫「利樂有情問」,也是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有的時候自己沒有疑惑,但是想到別人有疑惑也要發問。尤其是現代,我們利用科技的方法,講經、講演都錄像、錄音流通,所以觀聽不一定是在現場,可能現場以外觀聽的人更多,無法統計。他們有疑問到哪裡去問?所以利樂有情的發問,我們應當要學習。請看經文。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菩薩發問,世尊一定解答,而且世尊知道,這個解答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無量無邊,沒在現場的大眾。在未開示之前,這幾句話誡勸菩薩,實在講就是誡勸我們現前大眾,要『諦聽諦聽,善思念之』,這八個字重要。我們能不能聽懂佛的意思,關鍵就在這八個字。開經偈裡面所說,「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果沒有這八個字,你就很難解如來真實義。諦是什麼?「諦」是真誠,用真誠心來聽。什麼叫真誠?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叫「諦聽」;換句話說,聽法的時候,心裡頭不許可有一個妄念,這叫諦聽。「善思念之」,「善思」就是悟處,聽了之後有悟處,我們佛家講開悟,聞法開悟。諦聽才能開悟,悟了之後要「念之」,念是行,念茲在茲,八個字裡面信、願、行都包括,都在其中了。這是聞法必須要具備的心態,沒有這個心,沒有這種態度,那真所謂是「聞所未聞,聞而無聞」。這個聞法等於沒有聽到,那就空過了。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

      這是先說地藏菩薩往昔之事。為我們介紹這尊菩薩,讓我們認識、了解地藏菩薩,然後我們才相信他,才願意跟他學習。這是要說明地藏菩薩過去修學的因緣,無量劫中地藏菩薩的事蹟永遠說不盡,只能在這一切事蹟裡面略舉幾個例子。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地藏菩薩最初發心的一個例子,這個時間太久太久了,我們今天習慣上講天文數字。

      【爾時有佛。】

      在那個時代,這久遠劫之前,那個時代有一尊佛。

      【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十個稱號,在佛家說是諸佛的通號,這十個稱號顯示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成了佛,證果,智慧德能無量無邊,也是稱讚宣說不盡。佛將果地上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歸納十大類,用這十個稱號來表示。這十個稱號,我們略略的說一說。

      『一切智成就』是佛的別號,一切智慧成就了。從『如來』往下這十個是通號,每一尊佛都有這十個名號,這是諸位同修要記住、要曉得,不要產生誤會。因為有很多人說是佛,哪個佛最大?如來佛最大。這都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小說看多了,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每一尊佛都稱如來,所以如來是通號。

      「如來」怎麼講法?最簡單一個說法,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所以叫如來。佛佛道同,成了佛樣樣都平等,完全相同。菩薩跟菩薩不見得相同,不會完全相同,佛跟佛是完全相同,所以說是今佛就如古佛再來。那個意思要說深一點,《金剛經》上有一個解釋,「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個解釋好。「諸法如義」,這個「如」是什麼?如就是真如本性。所有一切諸法跟真如本性統統相應,這叫「如來」,這個意思說得非常非常的圓滿,從理上講。說如古佛之再來,是從事上講。其餘意思還很多,我們就省略了。

      『應供』,供是供養。佛是一切人中,真實究竟圓滿的善人,究竟圓滿大智慧、大德能之人,是我們的好榜樣、好老師,應當接受我們供養;我們供養他,這有福報。所以應供,應當接受人天的供養。

      第三個通號,『正遍知』。「知」是無所不知,「遍」是普遍,沒有一樣他不知道。不但遍知,而且正確的遍知,他所知道的沒有絲毫錯誤。佛所講的一切經法,哪裡會有錯誤!如果要有錯誤,大概都是被後人依自己的意思改動,那就產生錯誤了。所以經典流傳到今天,幾千年來通過翻譯,古時候手抄本難免沒有抄錯的字、漏脫的句子,我們現在從事這個工作都知道,很困難的事情。縱然發現到經典裡面這個字可能不太對,有錯誤,這個地方有問題,決定不能改動。如果你發現了,可以註在旁邊,用小註註在旁邊,原文不能更動。什麼道理?我覺得這裡不對我改一下,你覺得那裡不對也改一下,那好了,再過個幾十年,這個經典面目全非了,簡直就不能讀了。所以縱然有錯誤,不可以改,可以註明。古來大德這個樣子就做得很好,他們發現有錯字,這個字可能是什麼樣的字,或者應當做什麼樣的字,他註在旁邊,不改動本文,使原來的面目永遠保持下去,利益後學。這是對歷史、對眾生負責任的作法,我們應當要學習。這是正遍知。

      世間人一般宗教徒讚美上帝全知全能,正遍知就是全知全能。實在講,上帝並不是全知全能,佛才是全知全能。佛是誰?佛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是真正的全知全能。因為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心性變現出來的,它哪有不知、哪有不能?所以這是很合理的說法。如果我們自己心性完全透露出來了,完全顯示出來了,對於整個的宇宙過去、未來,確確實實是正遍知,這不是假的。

      『明行足』,「足」是圓滿,「明」是代表智慧,「行」是代表修學,兩樣都圓滿,這是用佛法名詞來講,性修圓滿。明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性德;行是修德。沒有圓滿的時候稱菩薩,圓滿就稱佛。也可以看作解行的圓滿,「明」是解,「行」是修行,解行的圓滿。

      『善逝』,這一句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無住涅槃」。無住涅槃確實是善逝,為什麼?他這個「善」,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才叫善。凡夫住生死,不善,死了再投胎,不善。二乘住涅槃,也不善,墮無為坑,不起作用。佛與大菩薩,善。生死、涅槃兩邊不住,這才真正叫善逝。不住涅槃,所以他隨類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現什麼身。不住生死,雖度眾生,雖然化現種種身度一切眾生,一塵不染,心裡面乾乾淨淨,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也就是講不但是於事相上不執著,心理上都不落痕跡,這就是不住生死。諸位要知道,不住生死就是住涅槃,不住涅槃就是住生死。他兩邊都不住,兩邊圓融,真正叫「大涅槃」,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大涅槃;大涅槃是生死、涅槃兩邊都不住。

      『世間解』。「世間」,規模小的是六道,再擴展一點的是十法界,再放大一點的,世出世間,就盡虛空、遍法界,佛都知道,沒有一樣他不了解,所以稱之為世間解。『無上士』,士,現在人講知識分子,古時候講讀書人,讀書明理。讀書人裡面最高、最上,沒有比他更高、更上,今天講知識分子裡,他是達到登峰造極,沒有比他更高了。

      『調御丈夫』,這名號是從他教化眾生善巧方便上建立。佛有智慧、有能力、有善巧,能調伏眾生的心,能幫助眾生斷惡修善,這就好像駕御。「丈夫」,所謂是大丈夫,意思跟英雄兩個字的意思,完全相同。別人做不到,他能做到,這稱大丈夫。他是調御丈夫,能夠調和九法界眾生,幫助他們覺悟,幫助他們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佛有這種能力。這屬於德能上建立的。

      『天人師』,師是師範。一切諸天,說一個「天」、說一個「人」,把六道、十法界都包括了。他是六道一切眾生,十法界一切有情的表率、模範。

      『佛』這個字大家都清楚、都明瞭,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它的意思是覺悟,裡面包含自覺、覺他。自己覺悟,幫助別人覺悟,覺行圓滿。只求自覺,不幫助別人,這是小乘,阿羅漢。自己覺悟,也幫助別人覺悟,這是菩薩。如果自覺、覺他都圓滿了,這就叫佛,就是佛的意思。怎麼算圓滿?菩薩「自覺」可以圓滿了,「覺他」,還有許多眾生都沒有得度,他怎麼圓滿?諸位要懂得,這個圓滿,菩薩覺他還是幫助自己覺悟。我們常講老師教學生,教學相長。什麼時候圓滿?在教學當中,我們自己修學時間雖然不長,十幾年,幾十年當中,一定有體會。我們得到一些學生,得到一些來問難的人,對我們的幫助很多很多。有一些重大的問題,別人不問,根本沒想到;他一問,我們才想到。看看自己有沒有智慧?有智慧能解答,沒有智慧還要趕緊去找資料,去向別人請教,這是幫助自己,所以教學確實相長。

      菩薩他要斷見思煩惱,要斷塵沙煩惱,要破根本無明,不借重一切眾生的幫助,他也沒辦法。所以他在教學當中,一切大眾幫助他們開智慧、斷煩惱,他才能證得無上菩提,這就叫圓滿。他自己圓滿了,才能夠圓滿度一切眾生。眾生得度要靠緣分,佛不度無緣之人。「圓滿」,在度眾生來講,他有能力度等覺眾生,這叫圓滿,他成佛了。菩薩不能叫圓滿,為什麼?等覺菩薩,你可以度十地以下,不能度等覺,度眾生不圓滿,化他不圓滿。成佛了,是一切眾生他都有能力教導,這叫圓滿,「覺行圓滿」是這個意思。有能力度等覺眾生,那就無所不度,度眾生圓滿是這個講法。

      『世尊』,具足前面這十種德號,這就稱之為世尊。世出世間人都尊重他、尊敬他,他有這樣的智慧德能,所以稱之為世尊。就像我們現在客氣尊稱別人:「尊敬的」。尊就是尊敬,加個世尊,就是一切世間所尊敬的,這個意思就很廣很深了。

      【其佛壽命六萬劫。】

      在那個時代,佛的壽命長,那個時代的人民壽命也長,佛所示現的壽命,一定跟大眾是一樣的。像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他老人家示現是七十九歲圓寂,我們習慣上講佛住世八十年,實際上是七十九歲。說八十年,我們中國人講虛歲,八十歲;住世八十年,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是釋迦牟尼佛示現,跟我們這個世間人壽命差不多。由此可知,「一切智成就如來」,他那個時候眾生福報大,壽命長。從這裡看得出,他那個地方,那個時代,眾生的福報很大。

      【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這要敘說一切智成就如來,這一尊佛在沒出家的時候,這個時間太久太久了。他已經成佛了,成佛一般講修行,從凡夫修成佛,很長很長的時間。這要講他久遠劫因地的事情。他是一個小國王,與鄰國王為友,這兩個鄰國的國王,都非常難得,都是很好的國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他們用什麼方法治國?用「十善業道」來治國,這非常難得。「饒益」,益是利益。國王念念都是希望人民的生活能過得好,人民真正能得利益,過得很幸福、很美滿。饒是豐饒,不但利益而且能得到很豐富,無論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上,都能夠達到滿足,這才叫饒益。可見得國王的心非常之善。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

      鄰國是與他交界的其他的國家,裡面的人民造作惡業。他們這兩個國好,這兩個地區好,國王教得好。古時候的國王,儒家的標準是三條:「作之君」,君是君王,你是國家的領導人。「作之親」,領導人是人民的父母,要以父母愛護兒女這種心,對待全國的人民,愛民如子,你要保護他、養育他。還要「作之師」,你是人民的老師、人民的表率、人民的楷模。這才是一個最好的領導人,讓全國人民真正享到福報。享誰的福?領導人的福,他教得好。都是講師範,從前帝王居住的處所叫京師;「京」是大的意思,「師」是師範,模範的城市。全國城市以它做榜樣、以它做模範,所以叫「師」。名稱多好,用意多善,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了從前帝王專制,你小看是錯誤。今天我們到北京皇宮裡面去看看,皇宮裡面的辦事的處所叫大殿,就是帝王開會、集會辦公場所,叫什麼?太和殿。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再後面是保和殿,這三個最主要的建築物:太和、中和、保和。他用的是什麼心?他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全國人民?用「和」,上下和睦,全國一團和氣,這個國家哪有不興旺的道理?我們佛家講六和,他講三和。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是教我們以和為貴,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所以這是真正的聖主賢王。如果他接班的人、後裔,都能夠遵守這個原則,這個朝代會永遠傳下去,哪裡會滅亡的道理?後代的人不遵守,為非作歹,這個國家就亡國,政權就會喪失了,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兩個國王好,所以他們的國家治理得非常好。但看看外面其他的國家那就不一樣,人民造惡造罪當然要受報。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