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於2009年12月19日啟講,2010年1月15日圓滿。
今天有殊勝緣分,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第一次講經。這次《大乘無量壽經》,全經選擇六十條,將重要開示節錄在一起。這個不是專對淨宗同學說,所有學佛同修,無論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是修學基礎,必須要明了。
無量壽經菁華 (第五集) 2009/12/23 華嚴講堂 檔名:02-038-000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菁華第四十三段,我們把經文念一遍,對對地方。
【世間人民。不順法度。奢婬驕縱。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損害忠良。心口各異。機偽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誑。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顧前後。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神明剋識。終入惡道。】
這一段文比較長一點,講的是盜,這個五善裡面的不偷盜,首先告訴我們,這也是現前社會普遍的現象。『不順法度』,「法」是法律,「度」是制度,包含我們一般的禮節、風俗習慣、道德觀念,都包括在這個制度之中。現在社會真的是亂,為什麼?不守法、不守禮。實在講現在的人不懂法,也不懂禮,所以今天我們看到這個社會現象,不能怪他。為什麼?古時候這些大德心地厚道,憐憫眾生,如果沒有教,他犯了許多過失,就不能降罪於他。誰的過失?父母有過失、師長有過失,沒把他教好,這是古時候的觀念。中國教學歷史很久了,我相信不止一萬年,因為古時候沒有文字,是世世代代相傳下來的,到黃帝才發明文字。那個時候文字並不多,多半刻在甲骨裡面、鐘鼎上,我們稱為甲骨文、鐘鼎文,到後來才刻在竹簡上。在周朝的時候(夏商周),記載老祖宗對後人的教學,教的內容就是倫理、道德、因果這些普遍的概念,從小父母就教他。所以長大之後,無論是讀書或者沒有讀書,都懂得做人的道理。教育確實是相當的普遍,雖然沒有學校,家族教,所以中國人講齊家、治國、平天下。古時候的家都是大家庭,大家庭如果沒有規矩,這個家就亂,家就敗了,所以對於家教比什麼都重視。家裡頭有法、有度,有法度,人人知道守法,知道守禮,所以它社會安定。現在從民國建國以來,中國的社會一直處在動亂的狀況之下,八年抗戰之後,我們傳統的教育沒有了。我感到這是戰爭中國最大的損失,傳統的家沒有了,傳統的教學沒有了,所以我們看到現前社會這個亂象。
經上所講的,就是這個混亂的現象,佛說這個話,是在二千五百年之前說的,說什麼時候?就說現在這個時代。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夠體會到,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悲心,幾千年之後的事情,他能看得很清楚。中國儒家過去講,一般真正讀書人有學問、有修養、有見識,能夠看到百世之後。這個百世跟佛法很相似,中國一世是三十年,百世是三千年。所以我們想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包括孔孟,他們也看到今天社會的亂象,苦口婆心的告誡,希望我們要謹慎、要小心、要認真的教學,這是在外國很少看到的。我們生為中國人,對中國古聖先賢、對我們老祖宗倍加尊敬,是有它道理在的。第一句就說『奢婬驕縱,任心自恣』,這不就是現前社會嗎?這一句「任心自恣」是為所欲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是五戒裡面犯盜戒的基本因素。這一句是總綱,後面的是細目,再詳細為我們說明,『居上不明,在位不正』,「上」跟「位」意思很廣,一般人看到上,「居上不明」,應該是社會領導階層,這個解釋沒錯,但是意思太狹小,應該說是各個不同階層的領導人。在家裡面家長是上,這個上跟位是家長,如果家長不明理,如果家長思想、行為不正,這一個家就有了問題。現在大家庭沒有了,小家,小家亦如是,他的後代能學好嗎?在一個公司行號裡面,董事長、總經理是居上在位,他下面到什麼科長、組長的,他這個小的領導也是在別人之上,他底下也管幾個人,所以這個範圍就非常之廣。
領導,無論你領導幾個人,你不能不明理,你的行為不能不正!理有標準,正也有標準。今天的混亂現象,就是這個邪跟正標準失掉,我們一般講價值觀混淆,才造成今天的亂象。理是說什麼?在世間法裡面講倫理、道德,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講求。現在全世界的人,可以說沒有一個人不關心社會動亂,都希望社會能恢復到過去那樣的安定局面。在過去東方有聖賢的教育,西方有宗教的教育,宗教教育就是聖賢教育,每一個宗教創始的人都是大聖大賢。而且細細去觀察,去閱讀宗教的經典,哪一個宗教不是教人為善!沒有教人作惡的,這個我們要懂。所以宗教是教育,用現在的話來說,所有宗教都是社會教育。現在很遺憾的,是有一部分宗教,佛教也不例外,只著重宗教的儀規,而不去學習經典,這就變成迷信。這種形勢要發展下去,我們相信到下一個世紀,可能這個世間宗教就沒有了,也許還更快。宗教能夠存在這個世間幾千年,如果它沒有道理,它怎麼能生存?在過去學習經典的人多,所以宗教興旺。現在學習經典的人少了,特別是在中國,我想這趨勢愈來愈少,為什麼?因為宗教典籍都是文言文寫的,現在文字產生障礙。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智慧寶藏,也是用文言文書寫的,那文言文重不重要?非常重要。文言文是全世界所有國家族群裡頭唯獨中國人有,這是中國老祖宗無比的智慧。為什麼?在上古時代老祖宗就很清楚,語言是會變的。我們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候學校裡學生常常的口頭語,現在聽不到了。現在我們這種年齡,跟年輕人他們很多話,我們聽不懂,這不太遠,就有這樣的隔閡。
所以老祖宗聰明,發明了文言,語言會變,文言永遠不變,這個了不起。永遠不變,他用文言寫了,千萬年之後,你懂文言文,就跟老祖宗面對面談話一樣,這個智慧在地球上,中國獨家!文言文難不難?不難,真的不難。我在過去手上大概還有七、八本,民國初年小學生的模範作文,搬家搬得太多,書都不見了,現在還剩兩本在澳洲,我很後悔沒有把它翻印出來。小學生,大概十歲左右寫的作文,現在大學中文系的同學恐怕都看不懂,這個國文程度你就能夠想像得到。為什麼從前這小學生,十歲左右的小朋友,能寫得出這麼好的文章。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老居士非常重視國文,他說這是個工具,是一把鑰匙,如果你要不懂文言文,祖宗留下來的寶藏你就沒有分。你要是拿到這把鑰匙,那是三藏十二部、《四庫全書》,老祖宗是留給你的,千萬年累積的智慧經驗都在其中,你可以吸取,你能應付今天這個世界複雜的局面,這非常必要。文言文怎樣才能學會?老師說很簡單,《古文觀止》,這是最普通的一部書,三百多篇文章,這是歷朝歷代,好文章裡頭選擇出來的,三百多篇,你能夠背誦五十篇,不但能背誦,而且能講解。五十篇都念熟了,你就有能力讀誦文言文,這把鑰匙你就拿到。如果你能夠熟讀一百篇,你不但有文言文的鑰匙,你還可以造鑰匙,你能夠寫文言文。這個我們希望底下這一代一定要恢復,才對得起老祖宗,要不然我們那個孝字就欠缺,叫大不孝,不學文言文真的是大不孝。
我把這樁事情告訴蔡老師,蔡老師非常歡喜,他一口就承當,他說我來教。我說好,非常好。這個教材可以用台灣國語日報出的《古今文選》。現在它雖然是沒有了,但是過去出的東西好,都是當時在台灣這些文史學家,他們選擇、註解的。用注音符號注音,這些生字不需要查字典,每一個字、每一句註解得很詳細,你可以不必費時間去找參考書。一個星期學一篇,一年五十篇,兩年你就能打造文言文的鑰匙,好事!我們有了這把鑰匙,跟古人就聯繫起來,這個信息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了,兩年時間一定要認真幹。蔡老師在此地住兩年,把這一百篇文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認真學習,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就真的有救。老祖宗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是講後來有沒有能夠繼承中國文化傳統的人。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文字,有這兩個條件那就是傳人。希望這個中心裡面出人才,將來將中國文化傳遍全世界。文化是人類共同的,這麼好的東西,走到任何地方,人都歡喜接受,我們沒有遇到排斥的,所遇到的都非常歡迎,喜歡接受。不明理,古聖先賢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不懂,行為不正,所謂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這種人必然是以私害公,一定會有貪贓枉法的行為,而不是以人民福祉為工作的目標,而是想盡方法損人利己,希望別人勞力、財物來供養自己,這就是盜。
下面舉例子,『陷人冤枉,損害忠良』,為的是要奪取別人的權位、財富,這是盜心。從前李老師講這一句經文,他舉了一個例子,宋朝宋高宗,秦檜殺岳飛,這個故事中國人幾乎都知道。但是現在的中國人未必知道,為什麼?在過去,六十年前學校課本裡面都有,都讀到,現在學校課本,我不知道有沒有這些文章。岳飛是個忠良,為什麼要殺他?我們讀歷史就明白了,宋高宗年歲不大,他的父親徽宗,他的哥哥欽宗,被北方金人俘虜過去。岳飛確實他真的有能力能夠把金兵打敗,把徽、欽二帝迎接回來,好事情。可是你要想想,宋高宗迎接回來之後他怎麼辦?他是不是讓位?他要是一讓位,那就是文武周公大聖人出現。很可惜的,他沒有這種認知,沒有這種胸懷,他要佔據這個地位,他不肯讓。不肯讓最好怎麼樣?把岳飛殺掉,讓他的哥哥、父親永遠不能回來,他這皇帝就坐穩了,這他的心態。秦檜也是如此,秦檜的宰相也坐穩了;如果真的岳飛把兩個皇上迎接回來,那可能是岳飛要做宰相。因為欽宗比高宗年齡大不了幾歲,他哥哥,你想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貪圖權位,貪圖滿足自己的欲望,那岳飛非死不可!所以我讀《岳飛傳》,讀這一段書的時候,岳飛死,沒辦法,他非死不可。中國人講「識時務者為俊傑」,岳飛要真是了解事實狀況,最好怎麼樣?辭職回家去種田,沒事。將軍在外面,後面朝廷人沒有支持的,你怎麼辦?仗怎麼打?
岳飛名垂青史,在我們佛法裡面講因果,秦檜幫他忙,如果秦檜不把他殺死,岳飛也不會有這麼多人去懷念他、紀念他、崇拜他,這沒有了。所以岳飛的成就誰幫助他的?秦檜幫他的。秦檜造了這麼一樁壞事情,給後世子孫蒙羞,他的後裔改姓,不敢說姓秦,羞恥。我們聽說,這是幾年之前,秦檜的墳墓被人挖出來。也曾經有人問過我,秦檜現在在哪裡?我說秦檜殺害忠良這個罪肯定是墮地獄,但是他對我們民族有貢獻,什麼貢獻?反面的教材。你到西湖岳墳,岳飛墳墓那裡去看,有個鐵鑄造的秦檜跪在岳飛墳墓的前面,秦檜的妻子跪在這個前面。西湖遊客太多,凡是見到他,沒有一個人不罵他一句,對於岳飛是行三鞠躬禮,對於這個總要罵罵他,還吐個口水唾他。那是什麼?那是我們民族的教育,岳飛要教人盡忠報國;秦檜在那裡教人,別當漢奸,當漢奸像我這樣的下場,反面教人。我說岳飛也在天堂,秦檜也在天堂,他們兩個人教化的功德應該是平等的,一個正面教人,一個反面教人,很不容易。所以當時這個狀況,確實他跟高宗是希望保住自己的權位,不肯讓給別人,幹的這個事情。
下面說『心口各異,機偽多端』,這都是說盜戒。盜心,偷盜的心是什麼?是希望佔別人的便宜,真的是損人利己,這個心是盜心,這個心是不善的心。在中國人講不義,不偷盜是義,偷盜是不義。所以我們有這種念頭,想佔人一點便宜這是不義,這行為是不義。下面兩句是說他的手段,「心口各異,機偽多端」,也就是說他欺騙人,說的跟做的不一樣,用心機、用欺詐。這些事古今中外都在所不免,即使再賢明的領導人,難免不冤枉幾個好人。李老師做過官,他告訴我,到台灣來是學佛、教書,他在做官的時候,不敢說沒有冤枉一個人。他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中醫,他說「他替人治病用藥,他敢說沒有誤過一個人,但是說做官沒有冤枉人,這個話不敢講。」你說這多麼難!所以做官不容易,雍正皇帝說「為君難」,一個錯誤的決定,往往就很多人受害,那怎麼能對得起人民?所以一個十全十美一生當中沒有過失的人,古今中外都找不到。我們希望善多於惡,惡要天天反省,反省用什麼?用《弟子規》。每天早晚念一遍,這篇東西不長,一千零八十個字,念的時候早晨念提醒自己,希望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我們要做到。晚上念一遍反省,認真反省,有過失的地方,要知道改過。真正希望做到像顏回一樣,不貳過,這樣就好,我們的德行天天進步,佛法裡面講的積功累德,這是應當要做的。
底下一句說『尊卑中外,更相欺誑』,「尊」是尊長,年齡比我們大的,地位比我們高的,這尊長;「卑」是下人,他的身分、地位在我之下,年齡比我小;「中」是講自己家裡人,「外」是自家以外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無論對尊、對卑、對家人、對外人統統欺騙。這個在今天的社會是很普遍,而且不隱諱,連夫妻現在講什麼?隱私權。連夫妻都有隱私、隱瞞,這是與倫理道德相違背的行為,我們不能夠不知道。如果說對父子兄弟、親戚朋友都互相欺騙,這個家庭怎麼能夠發達?這個家庭怎麼能夠長久?所以現在的人,實在講非常可憐。年輕大概現在還警覺心不高,中年以後警覺心高了,老了,老了怎麼辦?誰養你?過去在美國,這些外國,美國是首先提倡國家養老,國家有錢。現在美國政府養不起,政府瀕臨破產,這些老人怎麼辦?老人沒有積蓄。西方的價值觀跟中國不一樣,中國對於經濟是量入為出,勸勉節儉儲蓄。外國人鼓勵消費,消費到什麼程度?最好把你明年的錢也花光,後年的錢也花光,他是這麼做法的,沒有積蓄,都是負債過日子。老年到哪裡去?養老院。確實養老院裡面,在過去美國經濟狀況好的時候,物質生活能照顧到,精神生活沒有。養老院裡面住的人,幾乎聽不到他們說話的聲音,每個人都痴痴呆呆的,中國人所謂是「坐吃等死」,你說他是什麼樣的心情?他多痛苦!我長年在國外,對於老人福利事業很關心,對青少年教育很關心,所以我常常去看,看了很難過。
我也很想辦一個老人院,老人院裡面的護理人員,統統學倫理、學道德、學《弟子規》、學《感應篇》,把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來,孝子賢孫。想是想得很好,做是真不容易做到,這些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別的老人他能孝順嗎?可是真正這樣一個老人院做出來之後,這老人是有福。希望全世界每一個地區的老人院都要做到這樣,那就必須老人院的護理人員,可以說從院長到員工,統統要培訓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個根。要用什麼樣的心去做?佛法裡面講積功累德的心,這把它當作功德做。真的是一樁大功德,這就是真正提倡孝道,復興中國傳統文化。老年人他一生都是為社會付出,在中國晚年是應該享福,但是中國的傳統已經失掉。中國從前老人養老是家族養老,所以老人很幸福,最快樂的是晚年,兒孫滿堂。大家庭,他的晚輩至少也有幾十個,七、八十個是很平常的,孫子、侄孫這一大堆,真是兒孫繞膝,他真是幸福。所以大家庭負責育幼、負責養老。可是現在這個家沒有了,咱們家破人亡,所以每個人都要靠自己。年輕的時候還有體力,還可以做工能夠維持自己,你一到老了問題來了。尤其最近這幾年,所謂金融風暴,貨幣的貶值,物價的上漲,怎麼辦?人在一生當中遇到真正能夠關懷自己、照顧自己,你能遇到幾個人?可能一個都遇不到。為什麼遇不到?想一想它有原因,我們年輕時候沒有關懷過老人。甚至於連自己父母都沒有照顧到,那你老年的時候你應該受果報。這是現今社會的大問題!我們對於這一句,「尊卑中外,更相欺誑」,真的還能幹嗎?要有這種心態的話,不能不承受因果,很快就到自己身上來了。
下面說『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這是講貪財、貪利,在名利上,自己總想多得一分,不能夠互相退讓造成彼此的爭執,反目成仇。這在現在社會常見,老人過世,兄弟姊妹爭財產打官司。如果父母,我們講要在地下有靈,他會不會流眼淚?這是大不孝!父母希望兄弟姊妹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敬愛、互助合作。父母在的時候還勉強維持個面子,父母死了都變成冤家,都變成對頭,這在我們現前社會,我們看到的太多太多了。這些都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他連自己親兄弟、親姊妹,為了利害都反目成仇,他對待朋友就可想而知,他在社會上處事待人接物,標準是什麼?與我有利就是朋友,到哪一天與我沒有利了,那就是敵人,這個社會多可怕。
下面這三句講因果,『結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顧前後』。財能爭得到嗎?如果真能爭得到,孔夫子講他也去爭,釋迦牟尼佛也會去爭,爭不到。命裡有你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用什麼方法你也得不到。你用不正當手段所得到的,全是命裡有的,你冤不冤枉?這個理要搞清楚,我們的心行就正了。理沒有搞清楚,貪婪的心太重,以為自己用不正當的手段可以得到,其實是錯誤的。命裡沒有財怎麼辦?我是一個例子,我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關心我,給我算命看相,許許多多的算命看相大致都是相同,我從來沒有聽說我命中有富貴的,沒有,說人命裡有財庫,我財庫空空,跟我出家的名字很相應,淨空。命裡沒有財,你做什麼你都得不到財富,命裡沒有!不但沒有財富而且壽命還短,這些我都很相信。為什麼?我在還沒有學佛之前認識一個老先生,他對我很好,朱鏡宙老居士,我跟李老師認識是他介紹的,他跟李老師同年,我跟他在一起是孫子輩,祖父輩的人。他送我一本《了凡四訓》,我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想到了凡先生他那些毛病,我統統具足,他的好處、長處我沒有。所以算命說我短命,說我命裡財庫空空,我相信,一點都不懷疑。學佛之後才曉得因果的道理,讀了《了凡四訓》,知道這個命運是可以改造的。
學佛跟章嘉大師,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說你求不應,不是不應,是你當中有障礙,這個障礙是什麼?業障。你能夠懺除業障,感應就現前,怎麼懺除業障?知過能改,後不再造,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佛前面祈禱那形式,形式不重要。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在章嘉大師那裡聽到的,他教給我的。怎樣求財?他教我布施,修財布施。這佛法裡說的,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有因就有果;法布施是因,得聰明智慧是果;無畏布施是因,得健康長壽是果,他教我這三個方法。那個時候我跟大師說:我沒有錢,自己生活都非常艱難,沒有錢布施。他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也還行。「你就從一塊、一毛去布施,常常有布施的念頭就好。」所以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去逛寺廟,到寺廟去幹什麼?去抄經。因為方老師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在經典裡面,不必去找人,找經典去抄經。看到寺廟裡有湊份子的,去放生、去印經,我們也就湊個五毛錢、一塊、兩塊,就湊這一點,就從這開始。真的,老師講的話不是假的,愈施愈多。夫子說他老人家七十歲「隨心所欲不逾矩」,我這個用錢七十歲也隨心所欲,心想事成,想做什麼,需要多少錢,它就有人送來,它也不會多,這事情一定能辦成功,真的是要多少就有多少,這財布施的果報。
無畏布施,我一學佛大概不到半年我就吃長素,長素是無畏布施,不再吃眾生肉。不但不吃,我歡喜參加寺廟裡面放生,錢不管多少總是要送一點,我多餘的錢做這個,但是都很少,多餘的非常少,可是我做這些事情,醫院裡面布施醫藥。出家之後講經大概十年,講經十年聽眾多了,供養也多了,我收入就比較方便,所以印經、放生、布施醫藥,我的錢都做這個,把它做得乾乾淨淨。所以布施醫藥就不生病,我懂得因果。有很多人他必須要儲備一筆錢,準備老的時候做醫藥費,年老多病他要用錢。我把醫藥費全布施掉,所以我跟大家講,我不能生病,我生病就會死,沒有醫藥費,醫藥費全布施掉,所以我就不會生病。八十多歲從來不生病的,為什麼?醫藥費布施掉,從因果上講,它是真的不是假的。
印光大師,是我們一生當中心目當中最敬仰的人,李老師給我介紹,他非常謙虛,他說:我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後呢?他說:五年之後我給你介紹個老師。哪一位?他說:印光大師。是他的老師。印光大師現在已經不在。《文鈔》在!所以在那個時候,李老師送我一部《印光大師文鈔》四冊,《正編》兩冊、《續編》兩冊,現在出版的完整了,是精裝一共是七冊《印光大師全集》,讀《文鈔》就是親近印光大師,依教奉行就是印光大師的好學生。學孟子做前人的私淑弟子,私淑弟子在中國是從孟子開始的,孟子學孔子,孔子已經過世,讀孔子的書,有不明瞭的地方向孔子的學生請教,孟子那個時候,孔子的學生還有在世的。他學得很成功,超過孔夫子當年在世的學生,所以後世尊崇孔夫子為「至聖先師」,尊孟子為「亞聖」,你就曉得,孟子超過孔子當年所有的學生。關鍵是我們肯不肯學?肯學沒有一個不成就的,聖賢是人做出來的,佛菩薩也是人修出來的。問題是肯不肯幹?真肯幹那就真有成就,孟夫子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在當代,我們找不到真正的高人,找不到真正善知識、真正的大德,找古人!在我們佛門裡面蕅益大師,他學蓮池大師,那個時候蓮池大師往生,蓮池大師的《全集》在,他讀蓮池的書,遵從蓮池大師的行誼、規範,他真幹。蓮池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第八代的祖師,蕅益是第九代,古聖先賢給我們做了示範,只要肯學,古聖先賢都是我們的老師。
李老師把印光大師介紹給我,我現在這些年來,跟大家介紹一個好老師,無量壽佛。我介紹《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這個老師好。讀《無量壽經》,依《無量壽經》的理論教誨去修行,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你決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成佛,而且是一生成就,不必第二生,當生成就的佛法。在他老人家往生之前,他在台中講《華嚴》,我在台北講《華嚴》。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李老師在台中講過一遍,他自己用毛筆,就在經本上寫了註解,我們叫眉註,他把這個本子給我。我拿到手上非常歡喜,我就有能力講解,他把段落都勾出來,每一段的大意標出來,難的地方也都註解出來,非常歡喜。我跟老師報告,我說:我到台北去講這部經好不好?因為那一年是韓館長五十歲的生日,我說:為她慶祝五十歲,我講這部經。老師說:不行,這個經你不能講,你年歲太輕,這個經現在社會有爭議,恐怕你承擔不了。我當時沒想到這些地方,但是聽老師的話,老師不讓我講這部經,就改講《楞嚴經》。所以《楞嚴經》先後好像也講了七遍,但是經文太長,只有兩遍講圓滿,其他的都沒有講圓滿,總共講過幾次。
以後老師在台中講《華嚴》,我到台中去住了一個月,聽完第一卷,八十卷《華嚴》,我聽完第一卷,後頭我就能講,所以我就在台北開講。好像不到一年,我的進度就趕上他,因為他一個星期講一次一個小時,我一個星期講三次,好像是一、三、五的樣子講三次,而且我每一次是講一個半鐘點。他兩個小時有一個小時翻譯,所以其實只有一個小時。我在台北的時候,一個星期講四個半小時,所以好像一年多就趕上他。到他老人家往生的時候,我心裡想《華嚴經》太長了,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我就想取個巧,我就發了一個心,我這一生專講《無量壽經》,我講了十遍。《華嚴經》就停下來不想再講,講了一半,《八十》講一半,《四十》也講一半。專講《無量壽經》,專講《彌陀經要解》,我就選這兩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次講《華嚴經》的緣分,是台南開心法師,每一次我們見面,他就勸我要發心講《華嚴經》。他說得也很有道理,他說:法師,你要不講以後沒人講了,這是大乘教裡面很重要的一部經典。雖然講十幾次,我也沒答應他。第二次在北京,我去看黃念祖老居士,黃老居士在世的時候,我到北京去過很多次,都是去看他,看趙樸老,他也是希望我講《華嚴》。第三個是華藏圖書館的韓館長,往生的前兩天特別要求我,希望我把《華嚴經》從頭到尾講一遍,留一套錄像帶給後人做參考。我就答應她了,答應她希望她病好,沒想到兩天之後她就往生,所以這樁事情也就常常放在心上。到我一九九九年移民到新加坡,跟李木源居士談到這個事情,他非常歡喜,代表這三位長者,開心法師、黃老居士跟韓館長,他代表這三位正式啟請,我們就在新加坡居士林開講。講到現在也不少時間,總共講了四千多個小時,經文講多少呢?大概五分之一。估計這部經講完還需要兩萬個小時,大工程!我有沒有這麼長的壽命,不知道,反正活一天就講一天。
所以這一次到馬來西亞來,丹斯里非常熱心,希望我能夠在馬來西亞多講一些時間。我現在安排三個月,春、夏、秋、冬四季,春季在台灣講,夏季到馬來西亞,秋季我們到澳洲(澳大利亞),冬季到香港,現在這樣分配,春夏秋冬四季,統統講《華嚴》。台灣跟香港我們繼續講《八十華嚴》,馬來西亞跟澳洲我準備講《四十華嚴》。《四十華嚴》非常的精彩,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在《四十華嚴》裡面。這是目前我們自己講經教學一個想法。所以這一次我到這邊來,看看這邊的環境,看看這邊的設備,因為四個地方都有攝影棚、都有網路,我們在這個地方錄下來之後,送到華藏衛視從衛星播出,都是不間斷的。這一生當中沒有別的妄念,只是想把這部經完成,如果再有時間的話,我是非常希望把《無量壽經》重新再講一遍,就可以往生,那就是很圓滿。
人生在世,千萬要記住,決定不能跟人結怨,這很重要,「冤家宜解不宜結」,絕不跟人結怨。人家跟我結怨,我不跟他結怨,就能夠化解。別人毀謗我、侮辱我,甚至於陷害我,都不要放在心上,都要把它忘得乾乾淨淨。別人對我有好處,哪怕是一天,我受他的照顧,受他的恩惠,永遠不忘。《弟子規》裡面講,報怨要短,報恩時間要長,這才能提升自己的靈性。此地說的「結忿成仇,破家亡身」,這是事實的現象。後面這一句『不顧前後』,「前」是前因,「後」是後果,你要是知道因果的話這就很可怕。化解怨懟,這個冤家對頭,一定從自己本身,不要要求對方,要求對方永遠不能化解。要求自己,自己放下對立的念頭,我不跟他對立,這就能夠化解。他有好處我們讚歎,他對我有好處我感恩;他對我有誤會絕不放在心上,更不能放在口上。用自己修行的德行去感化,還得求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這個樣子做法就對了。所以因果教育非常重要,人相信因果不敢作惡,人懂得倫理道德是羞於作惡。可是印光大師教我們,給我們的啟示,因果教育比倫理教育、道德教育更重要。真正相信因果,深信因果的人倫理道德會做得很徹底。如果沒有因果教育,利害現前還會動心,甚至於還會做錯事情,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底下兩句『富有慳惜,不肯施與』,這個世間人,很多大富大貴的人不肯布施,他也有施捨,他也做慈善事業,那裡面有名利在裡頭。如果對他沒有名利的好處,他不肯做;換句話說,他是有條件的,他不是無條件的施捨。富貴人吝嗇、慳貪,不願意幫助人,世間人確實不明瞭宇宙人生真相。宇宙人生真相講得最清楚、最明瞭的,是《華嚴》,特別是華嚴宗第三代的祖師賢首國師,他有一篇著作,現在講論文,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分量不多,把《華嚴經》上所講的宇宙人生真相,他真的把它說出來!華嚴宗前面五代祖師,從杜順和尚到宗密大師,我們有理由相信,都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不是普通人。大徹大悟在《華嚴經》上,至少是圓教初住以上,也就是說他們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中國大乘教裡面所謂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天台大師講這個成佛是真成佛,不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裡面的佛是相似即佛,不能說是真的。為什麼?佛法裡面講凡聖,聖是佛,沒有成佛都稱為凡夫。所以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聲聞、緣覺,在大乘教稱他們什麼?他叫外凡。六道裡面是內凡,六道之內的,他是六道之外的,這個說法依據什麼?依據他用心。也就是說四聖法界裡面他還是用阿賴耶,沒有轉識成智,所以他在十法界,出不了十法界。
六道裡面用阿賴耶用錯了,全用的是煩惱,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太苦!如果用得正,用阿賴耶裡面的善,十一個善法,這是超越六道輪迴。他們學佛學得好,佛所講的他們能理解,佛的教誨他們都能做到,但是就是這個心態沒轉過來。相宗講的轉識成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他一轉過來就明心見性,就是見性成佛。這個佛不在十法界,所以十法界也不是真的。在這個境界現的是什麼?大乘法裡面講的,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諸佛如來包括自己,你自己也成佛,你自己也是如來,那個法界叫一真法界,為什麼叫一真?它沒有變化。人沒有生老病死的變化,植物沒有生住異滅的變化,居住的山河大地沒有成住壞空的變化,所以叫一真。他為什麼會沒有變化?因為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就沒有變化。四聖法界裡面有變化,為什麼?他雖然沒有執著,他有分別、他有妄想。所以身體還是有生老病死,有成住壞空。所以叫一真!
學佛要緊的就是在這裡轉,轉變心態,大家好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起心動念,這是很難的,分別執著,說老實話也不容易,我們盡量的放下。從哪裡放起?從自私自利放起。真正利益自己是沒有自私自利,那對自己是大利益,有自私自利害了自己。全心全力想著幫助別人,幫什麼?幫助他們離苦得樂,你幫助他離苦得樂,你自己當然離苦得樂,肯定的!苦樂是果報,果必有因,因是什麼?因是迷悟。苦是迷失宇宙人生真相來的,你有苦;覺悟之後你就有樂,苦就沒有了。由此可知,我們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得要學佛,學佛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他就會離苦得樂。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講經教學,教了四十九年。釋迦佛是七十九歲過世的,從三十歲教到七十九歲,天天教,沒有一天空過。真的是一個非常負責的好老師,言教身行,他教人的他全做到。
《大藏經》裡面有戒律這一部分,戒律是什麼?佛他每天的生活,他的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把它記錄下來就是戒律。所以戒律是身教,是佛的身教,經論是佛的言教,兩樣東西都要學。而且戒律是更重要,戒律是基礎,從哪裡學起?從《弟子規》學起。所以諸位要知道,《弟子規》是戒律,《太上感應篇》是戒律,《十善業道經》是戒律。這三種是儒釋道基本的戒律,決定不能夠看輕,它是什麼?《十善業道經》是圓滿的佛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落實在生活上就是十善業道。如果沒有十善業道,佛四十九年講的經就變成玄學,用不上。不要看這個十條好像不多,你看看《戒經》你就明白,小乘講三千威儀,這三千威儀從哪裡來的?十善業道一展開是圓滿的小乘,小乘所有一切經論落實在生活就是三千威儀,你看十條變成三千條。大乘菩薩更不可思議,落實變成多少?八萬四千細行,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十條變成八萬四千條。一切諸佛菩薩的教誨統統落實在裡面,你怎麼能把它看輕?
我在香港跟幾位教授,他們問我,為什麼要提倡《弟子規》?感覺得我對於儒釋道沒有提倡大經大論,提倡這個東西幹什麼?他們懷疑。我告訴他,我用個比喻說,我說《弟子規》,一張紙一千零八十個字,你印成一張紙擺在天平上,這邊就擺一個《弟子規》這一張紙。這邊擺什麼?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於《四庫全書》,統統擺在這邊,這個天平上量量,它兩個是平等的。他就想不通,他說那怎麼能平等?我這個平等例子,就是從十善業道一展開八萬四千細行,就從這來的,這不是我自己偽造的,我有根據的。《弟子規》一展開,確實四書五經十三經,中國千萬年來老祖宗的教誨統統在裡面,它一展開也是八萬四千細行,我這麼一說他就明白。我講中國老祖宗教我們求學,給我們的順序,「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有個「篤行」。千經萬論,博學、慎思、明辨有淺深不同,落實在生活上完全相同,就是《弟子規》。所以《弟子規》真的是博大精深,你不要看不起它,這是小孩子東西,那你就粗心大意。這個東西一展開的時候遍法界虛空界,三個根都是這樣,《太上感應篇》是道的根,《十善業道》是佛的根,展開來遍法界虛空界。
我們有這個認知才知道它重要,儒家所有一切經論,所有一切學說,都是依它為基礎,好像它是大地,千經萬論是大地上生長的這些動植物,不能離開大地。佛法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都離不開十善業,你才曉得這三個根是多麼重要。三個根如果是紮下去,無論是學儒、學道、學佛必定成就。學佛成佛,學儒成聖人,學道成神仙,真的不是假的。如果這個東西疏忽,辛苦一輩子不得受用,為什麼?沒落實,真正的利益你得不到。就像我在倫敦,跟劍橋、倫敦大學漢學系的同學們所說的,儒學、學儒,我說你們不錯搞的什麼?搞的是儒學、道學、佛學,我說你們跟我不一樣。他說為什麼不一樣?我說我是學佛、學儒、學道,這兩個字顛倒一下就不相同。學儒、學道,你必須要奠定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的基礎上,你是真正的學佛、學儒、學道。如果沒有這三個根,就變成儒學、道學、佛學,把它當作一種世間學術去研究。與自己的生活這心態不相干,你學儒不能成聖,你學道不能成神仙,你學佛不能成佛菩薩,這個不能不懂。不能用儒釋道去拿個世間的什麼博士學位,拿這個東西沒有用處,你著作等身也不管用,你沒有在生活上產生變化,這就錯了。
所以富有的人,他要想真正保持富貴應該怎麼樣?應該要布施,布施得大福報,生生世世的大福報。所以一定要了解,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他就肯捨了。肯施把自己的心量擴大,佛家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要有這麼大的心量。一切眾生跟我什麼關係?說一家人,一家人還有距離。在大乘教裡面,《還源觀》裡面就講一體,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人事物跟我是一體,倫理關係講到究竟圓滿。所以我對佛經,把它分成五個部分,統統講到究竟圓滿,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講絕了。所以夫子說的這兩句話,我是非常重視、非常感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沒得作的,古人講完了,你還說什麼?你怎麼說出不了他的範圍。釋迦牟尼佛也是一樣,我們在清涼大師註解裡面看到的,《四十華嚴》經題註解裡面,清涼大師有這麼一句話,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古人說過的,釋迦佛沒有在古人所說上面多加一個字,比夫子說述而不作更嚴謹、更嚴格,講到沒有加一個字,是真的嗎?真的。為什麼?證得是圓滿的法性,一切法都是從法性裡面流出來的,見了性就得到圓滿。所以佛法的教學,目標是教我們明心見性,見性就圓滿,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沒有兩樣,真的叫不增不減,這個叫大圓滿,真的是得大自在。
所以學佛必須把心量拓開,必須要懂得布施,佛菩薩的布施都是圓滿的,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全心全力去做。布施能把財富布盡嗎?布不盡。為什麼?性德在後面支持你,性德是無有窮盡的,財富沒有窮盡,智慧沒有窮盡,相好、壽量沒有窮盡,無量壽、無量智慧、無量財富,所以你愈施愈多。愈吝嗇就愈少,我們看到世間真有大富長者,擁有千億的財富,但是他很吝惜,我們就知道,他來生財富就沒有了。為什麼?吝嗇,捨不得就沒有了,這一生享盡來生就沒有了。來生獲一點餘福,比現在少多了,這一世有一千億,來生可能只有一個億,會變成這樣,再一世就更貧窮。什麼時候他能夠覺悟開始布施,才能夠得大富!這些道理早年章嘉大師教我,他雖然沒有給我明說,我相信他對我很了解,命裡頭沒有財。但是弘法利生少了財也不行,必須要有財富來支持,像我們參加國際會議,差不多每一次我們參加,至少要用十萬美金。你沒有這個財富怎麼行?如果我們到聯合國去主辦一個活動的話,大概總得一百五十萬到兩百萬美金。可是我們真想辦的時候就有人送來,不用自己開口,不用自己操心的,它就有。所以確實這個施跟報是事實真相。
富有還要懂得,經上講「財為五家共有」,這是佛在經上常常說的。這個哪五家?第一個是火,火災會把你燒光;第二個是水災,會把你漂浮掉;第三個,這是過去時代,現在沒有了,在從前舊的社會裡面,犯罪者,家人犯罪財產充公,叫抄家,國家給你沒收;第四個是盜賊,強盜、小偷,你是他們的對象;末後一個,是敗家子。所以你要是想通了,保不住!怎樣才真正保住?布施就保住。布施是什麼?你命裡財富永遠不匱乏,不缺乏,無論做哪個行業都賺錢,為什麼?你的財庫永遠是豐滿的,這是真的。遇到高人的話,像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算命的孔先生那真是高人,他能夠算到你每年收入、考取的名次一點不差。了凡先生經過二十年,年年去核對一點不差,所以他就死了心,不再想這些事情,一切放下。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這不容易!雲谷禪師認為這很了不起,向他請教:你修的什麼功夫?這凡人做不到。結果他說:我沒功夫。沒功夫為什麼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我的命給人算定,起妄念也枉然,也沒用,乾脆就不動妄念。」雲谷禪師則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凡夫。」我稱了凡先生叫標準凡夫,我們做凡夫不夠標準,他是標準凡夫。所以,命運是自己造的,不是上天注定的,自己造的,自己造自己能改,你懂得改的方法改得很快。雲谷禪師把道理給了凡先生說明白,他懂得,他馬上就照做,第二年去參加考試,名次就不對了。第二年,孔先生給他算命是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你說改得多快,這個感應的效果不可思議。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要相信,財愈施愈多,法愈施智慧愈增長,無畏布施真去幹的話決定健康長壽。這是我命裡頭都缺乏的,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我幹了過年五十九年,效果卓著,可以提供給諸位做證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